胃间质瘤

合集下载

胃肠间质瘤(gists)

胃肠间质瘤(gists)

发病年龄
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男性略多于女性。
地域差异
胃肠间质瘤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但 不同地区发病率存在差异。
02
胃肠间质瘤的症状与诊 断
症状
腹部疼痛
GISTS引起的腹痛通常表现为持 续隐痛或钝痛,有时可放射至 背部或腰部。
腹部肿块
部分患者可在腹部触及质地较 硬的肿块,有时可伴随压痛。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等消化道疾病,防止其恶变成为胃肠间质 瘤。
康复护理
1 2
术后护理
术后定期回诊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 发症。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 摄入。
3
运动锻炼
适当进行康复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恢复。
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01
疾病知识普及
心理疏导
02
03
康复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胃肠间质瘤的 病因、治疗及预后,提高认知度。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 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 活质量。
05
胃肠间质瘤的最新研究 进展
基因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类型
胃肠间质瘤的基因突变类型主要包括KIT基 因和PDGFRA基因,这些突变在肿瘤发生和 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胃肠间质瘤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之一,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 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联合治疗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研究者们正在探索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以期达到更好 的疗效。
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胃肠间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手术切除的 范围和方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分期等因素。

_低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

_低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起源于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发病率为6.5~14.5/100万[1]。

病理很难判断其良恶性,故将其分为极低危险度、低危险度、中危险度和高危险度;低危险度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不同于中高危险度[2]。

因此,术前准确判断GISTs的危险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CT检查是发现和诊断GISTs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选择35例GISTs,通过比较低危险度与中高危险度的CT表现,以期提高CT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射阳县人民医院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35例GISTs患者,其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33~77岁,平均62岁。

根据病理分级,将35例分为低危险度组14例,中高危险度组21例。

极低危险度患者未纳入本研究。

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符合规定。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3版)》GISTs的诊断标准,病理诊断及危险度分级明确,术前无穿刺或内镜活检,未接受靶向治疗。

排除标准:临床及影像资料不全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转移或复发患者,以及合并其他肿瘤、消化道疾病者。

1.2仪器与方法35例均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Philips Brilliance64CT扫描仪。

扫描参数:120kV,266mA(平扫)及356mA(增强扫描),重建层厚5mm,层距5mm,窗宽200HU,窗位50HU。

腹部平扫患者禁食、禁水12h,口服2‰泛影葡胺水溶液或温开水1000mL充盈肠道后扫描。

对比剂采用300mgI/mL碘海醇,剂量1.5mL/kg体质量,注射流率2.5mL/s,注射后30、70及120s分别行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PPT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PPT
胃容量:成人为1500 ml左右,新生儿为30 ml左右。
(二)形态与分部: 从外观看,有两口、两弯、两壁。 1.贲门:TV10(或11)左侧,胃 的近端与食管连接处,是胃的 入口。也是胃最固定部位,向 上距中切牙40-45cm左右。其 左侧有贲门切迹。 2.幽门:胃的远端连接十二指肠处 ,是胃的出口。在LV1下缘右侧。 若胃充盈,幽门可向右移动5cm ,距离切牙60cm。
胃的应用解剖
胃是消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常见病如胃炎﹑胃溃疡﹑胃 癌等的好发部位.据统计资料显示胃溃疡的发病率可达15~25%, 且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梗阻和癌变等.
一、胃的位置、形态与分部
(一)位置: 胃的位置常因体位、呼吸及胃内 容物多少而有变化。中等充盈 时,大部份位于左季肋区,小 部份位于腹上区。胃贲门位于 TV10左侧,幽门在LV1下缘右 侧。
按 胃底:临床称胃穹窿,放射学称胃泡。
形 态
胃体:胃底与幽门部之间的胃部。
幽门部 幽门窦 幽门管
按 消化部(胃底+胃体+幽门窦近侧) 功 能 排空部(幽门窦远侧+幽门管)
Cardiac part 贲门部
Fundus of stomach 胃底
Body of stomach 胃体
Pyloric canal 幽门管 Pyloric antrum 幽门窦 Pyloric part 幽门部
四、影像表现
(一)、X线 1、瘤体自胃肠道壁向腔内外生长,腔内见充盈缺损,轮廓
较规则,周围粘膜受压推移,部分出现粘膜破坏、溃疡形成。
2、肿瘤发生于消化道外者,消化道管壁呈外压性改变,邻 近结构受压推移,发生于小肠可见肠间距增宽。
患 者 ,M , 45Y, 发 现右上腹包块就 诊。胃体部充盈 缺损,大小约

胃间质瘤ppt课件

胃间质瘤ppt课件

目前正在进行多项针对胃间质瘤的新 药临床试验,包括新型靶向药物和免 疫治疗药物。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方法, 如PD-1抑制剂等,提高患者免疫应答 和生存率。
基因治疗与免疫治疗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 术,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改造, 以抑制肿瘤生长或增强免疫应答

精准医学研究
开展精准医学研究,探索不同患 者群体的特点和最佳治疗方案, 推动胃间质瘤治疗的精准化和个
体化。
谢谢
THANKS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了解肿瘤是否 有引起贫血、肝功能异常 等表现。
鉴别诊断
胃癌
胃癌的恶性程度通常较高 ,发展较快,而胃间质瘤 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胃平滑肌瘤
平滑肌瘤通常为良性肿瘤 ,但也有恶变可能,需通 过病理诊断进行鉴别。
其他胃部良性肿瘤
如胃腺瘤、脂肪瘤等,需 要通过病理诊断进行鉴别 。
04 胃间质瘤的治疗
其他治疗手段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05 预后与随访
CHAPTER
预后因素
01
02
03
04
肿瘤大小
一般来说,肿瘤越大,恶性程 度越高,预后越差。
组织学分级
低级别(G1)间质瘤的预后 通常好于高级别(G2-G3)
间质瘤。
核分裂象数
核分裂象数越多,恶性程度越 高,预后越差。

细胞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攻 击肿瘤细胞,如CAR-T细胞疗法等 。
免疫调节剂
利用免疫调节剂如PD-1抑制剂等, 提高患者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学

胃肠间质瘤流行病学PPT大纲

胃肠间质瘤流行病学PPT大纲

辅助检查手段
影像学检查
01
包括超声、CT、MRI等,可发现腹部肿块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
系,评估肿瘤大小、位置及有无转移。
内镜检查
02
对于胃肠道间质瘤,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肿瘤形态,并取活检
进行病理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03
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有助于评估患者全身
状况及病情严重程度。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02
流行病学特征
地域分布特点
80%
发病率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胃肠道间质瘤发病率 存在差异,可能与地域、环境、 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100%
高发地区
某些地区或国家的胃肠道间质瘤 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当地人群的 遗传背景、生活习惯等有关。
80%
低发地区
与高发地区相比,低发地区的胃 肠道间质瘤发病率较低,可能与 当地人群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 等较为健康有关。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等结果,依据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 确诊。
鉴别诊断
需要与胃肠道其他肿瘤进行鉴别,如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等,还需与腹腔其他 来源的肿瘤进行鉴别,如肝癌、胰腺癌等。
05
治疗策略及预后评估
手术切除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对于原发、局限、可切除的GIST,手 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部分复 发或转移的GIST,如果技术上可行且 患者状况允许,也可考虑手术切除。
人群分布特征
年龄分布
胃肠道间质瘤可发生于任何年 龄,但中老年人更为常见,可 能与年龄相关的免疫功能下降 、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
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胃肠道间质瘤的 发病率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具 体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性激 素水平、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 关。

胃肠道间质瘤名词解释

胃肠道间质瘤名词解释

胃肠道间质瘤名词解释
《胃肠道间质瘤》名词解释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简称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质细胞的
肿瘤。

它是目前广泛研究和讨论的一种罕见病。

胃肠道间质瘤可以发生在胃、小肠、结肠等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也有少数发生在食管和直肠等胃肠道之外的位置。

胃肠道间质瘤起源于胃肠道的间质细胞,这些细胞主要负责组织支持和调控肌肉运动。

间质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稳定的,在肿瘤中发生了异常增生和变异。

胃肠道间质瘤的形成和发展与
KIT基因突变和PDGFRA基因突变有关,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细胞增殖的过程中出现失控。

胃肠道间质瘤的症状和表现各有差异,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一些患者可能出现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等症状,而另一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

诊断胃肠道间质瘤通常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和分子遗传学检测来确定。

目前,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靶向治疗。

手术切除通常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早期诊断的患者。

对于进展期或复发的患者,靶向治疗药物(如Imatinib)已经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此外,放射治疗和化疗也可以用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但效果较为有限。

总的来说,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罕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原因与基因突变有关。

对于患者来说,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同时,相关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进行也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这种罕见病的认识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CT和MRI表现
GIST原发肿瘤CT和MRI主要表现为胃肠道腔外生长 肿块,也可以侵入系膜、包绕邻近肠管和膀胱,较小 肿块可以为均匀密度或信号,增强后显著均匀强化; 而较大肿块因囊变、坏死或液化而密度或信号不均匀, 与消化道相通时,肿块内可含气、气-液平面,增强后 表现为不均匀强。肿块内钙化较为少见。尽管肿块 较大,而消化道梗阻征象少见。GIST转移以肝脏为主, 其次为系膜,而淋巴结相对少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
1
2
图1: 男,63岁,肠系膜GIST。CT平扫,肿块呈不规 则形,密度不均匀,中心可见片状低密度区。
图2:来源不明GIST。增强扫描,肿块最大横径18 cm, 低密度区无强化,周围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并可见 肿瘤血管。
国外学者利用MIB-1作为肿瘤恶性程度评价标 准比较GIST的CT表现与肿瘤分级和预后的相 关性,认为肝脏转移、肠壁侵犯和肿块直径 >11.1 cm提示高级GIST及预后较差。
度均匀,边界清 晰,病灶向腔内 外生长, 有显著 强化。 手术病理 为胃良性间质瘤。
1
2
图1:十二指肠GIST。门脉期增强扫描,肿块呈 圆形,最大横径4.3 cm,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 周围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图2:男,52岁,小肠GIST。CT平扫,肿块呈葫 芦形,最大横径8.1 cm,密度不均匀,中心可 见小片状低密度区,与肠壁关系密切。
GIST病理学上分为良性、交界性和低度或高度 恶性,其恶性生物学行为主要表现为侵犯邻近 结构和远处转移。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其次为肠系膜,而淋巴结转移相对少见。
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肿块,压迫邻近器官和 缺乏包膜,易发生囊变、出血和坏死,与消化 道相通是产生消化道出血的病理基础。虽然大 肿块和高核分裂像提示恶性肿瘤,但小肿块和 低核分裂像并不能完全除外恶性可能。

胃部间质瘤治疗方法

胃部间质瘤治疗方法

胃部间质瘤治疗方法
胃部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瘤体的位置、大小、分级和临床表现。

一般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是胃部间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剔除瘤体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般采用胃镜或腹腔镜手术的方式,对于较大或者深侵犯的瘤体可以使用开腹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完整切除瘤体,避免残留和复发。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在胃部间质瘤的治疗中不常用,仅适用于手术无法切除或者术后辅助治疗的情况。

放射治疗对于较小的瘤体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对于较大的瘤体效果不明显。

3.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也不常用于胃部间质瘤的治疗中,一般是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化学治疗主要是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化学药物,通过遏制瘤体的增长和扩散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总之,胃部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建议患者在治疗之前仔细咨询医生,了解治疗的风险和预期效果,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胃肠道间质瘤_病理

胃肠道间质瘤_病理

胃肠道外间质瘤 (EGIST)
消化道以外的腹腔软组织如网膜、肠系膜、腹膜后 等处亦可发生与GIST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特征类 似的肿瘤,称为EGIST。 诊断EGIST必须密切结合临床,明确该肿瘤与消化道 无关,尤其是需除外原发于消化道主要向浆膜外生长者。 EGIST 约占 GIST 的 2.4%, 以交界性及恶性病例多 见,发生于腹腔者多于腹膜后者。
+
-
+
+ -
+ +/-
+/+ +
-/+
+ b-catenin
黑色素瘤
梭形细胞癌
+/-
-
-
-
+
HMB 45 Melan-A
Kratin
GIST的治疗
手术切除是GIST 的主要治疗手段 GIST 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当前化疗药物的 单药有效率均< 10 %
STI571 现已被美国FDA 批准上市,用于GIST 的治疗,成为公认的治疗不可切除的、转移或复发 的GIST的一线治疗药物,使得GIST的治疗进入了 分子靶向时代。
有时候病理报告的危险度评估并不确 切
要求病理医生必需做到:CD117+DOG1,肿瘤大小及
核分裂像
希望临床医生做到的事情:熟悉危险度评估表格,
根据病理提供的参数、 结合临床和术中情况进行评估
胃肠间质瘤的鉴别诊断
CD117 CD34 Desmin MSA S100 Other
胃肠间质瘤
平滑肌瘤 神经鞘瘤 孤立性纤维瘤 纤维瘤病
GIST靶向治疗后的改变
大多数病例瘤细胞密度降低
纤维化、组织细胞核炎症细胞反应 极个别病例可向横纹肌肉瘤转化

胃肠间质瘤(GIST)

胃肠间质瘤(GIST)
恶性,组织学证实的转移,或浸润到邻近脏器;
潜在恶性,具备以下任一指标者:胃部肿瘤>5.5 cm,肠道肿瘤>4 cm;核分裂象胃部肿瘤>5/50 HPF,肠道肿瘤>1/50 HPF;有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
不具备上述指标者为良性。据统计,确诊时GIST中10%-30%属于恶性,潜在恶性占70%-90%。潜在恶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恶性。 所以,没有GIST是真正良性的,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更为确切
术后5年生存率50%-65%,男性49%,女性74%
术后85%的患者最终会复发、转移
01
02
03
04
05
GIST预后相关因素
原发局部疾病
可切除
手术
术后给予伊马替尼
无法切除或需要扩大手术方能切除或存在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险
伊马替尼
仍无法切除
伊马替尼
若有微转移疾病,可考虑切除原发灶,尤其是有症状时
常规不进行周围淋巴结清扫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GIST的转移方式与腺癌具有明显的不同,以腹腔种植和血行转移为主。因此,不主张常规进行周围淋巴结清扫。
1
2
辅助性放疗只对胃或直肠GIST手术切缘阳性者进行放疗
姑息性放疗有时用于转移灶的止痛性照射
常规化疗的效果差
化疗药物的单药有效率都<10%
辅助放、化疗作用甚微
(重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GIST治疗展望
肿瘤大小是生存率的显著独立预后因素。
有丝分裂数和肿瘤部位也是 GIST 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胃GIST 的侵袭性不及其他部位。肿瘤< 5cm、有丝分裂数< 5个/50HPF的胃GIST与有丝分裂数类似的其他部位GIST 相比,其恶性程度低 2%,而其他部位 GIST 的恶性程度较高。

胃肠间质瘤破裂标准

胃肠间质瘤破裂标准

胃肠间质瘤破裂标准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
种罕见但恶性的肿瘤,它可以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并引起破裂。

破裂
是指肿瘤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自行破裂,并且在病理学上被证实。

破裂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破裂的程度,破裂通常被分为微观破裂和宏观破裂两种程度。

微观破裂是指肿瘤表面有出血、坏死、裂开或溃疡等病理改变,而
宏观破裂则是指肿瘤完全穿透了器官或腔隙的壁。

2. 破裂的部位,破裂的部位对于治疗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例如,如果GIST破裂发生在腹膜后,可能会导致腹腔内大量出血,危及生命。

3. 病理学证据,破裂的诊断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来证实,通常
是通过肿瘤组织的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
破裂。

总的来说,破裂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证据来确定。

一旦发现破裂,通常需要紧
急处理,包括手术止血和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对于GIST破裂的治疗和管理,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制定。

胃肠间质瘤ppt课件

胃肠间质瘤ppt课件
23
Amin标准:良性:核分裂<5/50HPF,肿瘤 ≤5cm;交界性:核分裂<5/50HPF,肿瘤 >5cm;恶性:核分裂>5/50HPF,肿瘤大 小不限,或浸润周围器官。
24
GIST总结的恶性征象包括:(1)肿瘤浸润至粘 膜固有层及肌层,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2)瘤 组织核分裂数,胃间质瘤≥5/高倍视野,肠间质瘤 ≥4/高倍视野;(3)肿瘤直径,胃间质瘤≥5cm, 肠间质瘤≥4cm;(4)肿瘤坏死;(5)细胞密集 且核异型明显;(6)非整倍体DNA含量高;增 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细胞增殖的一 种标记)表达增高;(7)侵犯血管;(8)围绕 血管呈簇状排列;(9)间质瘤生长于小肠者,恶 性程度明显高于胃及结直肠。
30
许多学者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间叶原性肿瘤 均在恶性GIST中检测到c-kit基因突变;良性GIST 则很少检测到,平滑肌、平滑肌肉瘤则未发现ckit基因突变。指出c-kit突变可能是GIST恶性变的 标志。因此c-kit可能成为临床评价GIST预后的一 个有用的指标。
恶性GIST预后较差,即使完整切除,5年生 存率也仅50%~65%。肿瘤越大,预后越差,直 径大于10cm的GIST会更早复发。无残留性手术 切除及使用伊马替尼是术后获得良好预后的指标
21
CD117可见于所有组织类型,包括良性、 恶性及不同部分的GIST(普遍性); CD117在CD34阴性的GIST中也有表达阳 性率,81%~100%(敏感性);胃肠道及 其周围区的真正平滑肌肿瘤,血管平滑肌 瘤和神经鞘瘤,CD117阳性(特异性)。 因此组织学分析可诊断GIST,免疫组化可 证实诊断。
目前认为GISTⅠ型以良性多见,Ⅱ型大多为恶 性,Ⅲ、Ⅳ型主要为恶性或潜在恶性[。

胃肠道间质瘤科普讲座PPT课件

胃肠道间质瘤科普讲座PPT课件
一些患者可能有慢性胃肠道疾病史,这可能 与GIST的发生有关。
例如,慢性炎症可能促进肿瘤的形成。
何时出现症状?
何时出现症状?
早期症状
GIST在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常常在其他检查中 意外发现。
一些患者可能有轻微的不适或消化不良。
何时出现症状?
晚期症状
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 体重减轻等症状。
间质细胞是调节肠道运动和功能的重要细胞。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发病部位
GIST通常发生在胃、小肠、食管和结肠等部位。
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胃和小肠。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病因
GIST的形成与基因突变有关,最常见的突变发生 在c-KIT基因上。
这种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肿瘤。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随访期间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
谢谢观看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高危人群
虽然任何人都可能患上GIST,但大多数患者 年龄在50岁以上。
家族史和某些遗传综合征(如诺福克综合征 )也可能增加风险。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性别差异
GIST在男性和女性中几乎均等,但某些研究 显示男性稍微多于女性。
这些差异可能与激素水平及其他因素有关。
谁会得胃肠道间质瘤? 相关疾病
这些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
何时出现症状?
并发症
如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可能导致肠梗阻等严重并 发症。
出现剧烈腹痛或呕吐时应立即就医。
如何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如何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学检查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医生观察肿瘤的 大小和位置。
这些检查对于确定肿瘤的性质和是否有转移 非常重要。
如何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组织活检

胃肠道间质瘤危害及预防

胃肠道间质瘤危害及预防
患者应积极参与自身健康管理,了解疾病和治疗 选择。
结论
公众意识
提高公众对GIST的认识,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
社会支持和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 病。
结论
未来展望
随着研究的深入,GIST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将 逐步完善。
希望未来能找到更有效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方法。
谢谢观看
GIST可表现为局部侵袭性和转移性,影响患者的 生存率。
一旦发生转移,治疗难度和风险显著增加。
胃肠道间质瘤的危害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患者可能面临持续的疼痛和消化问题,影响日常 生活。
情绪和心理健康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心理负担 加重。
胃肠道间质瘤的危害 经济负担
治疗GIST所需的医疗费用高昂,增加患者及家庭 经济压力。
对于不可手术切除或转移的病例,可用靶向药物 (如伊马替尼)进行治疗。
靶向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方法 定期随访
完成治疗后,患者应定期随访以监测复发情况。
早期发现复发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
结论
结论
综合管理
胃肠道间质瘤的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外科 、肿瘤科和心理支持。
如何预防胃肠道间质瘤?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尤其是消化系统的检查,可 以及时发现异常。
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了解个人健康状况。
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方法
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早期GIST通常可通过手术切除获得治愈。
手术的范围和方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方法 靶向治疗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等非特 异性症状。
这些症状常被误认为其他胃肠疾病,导致延迟诊 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判断胃间质瘤的良恶性呢?
发表者:张成3465人已访问
GST的良恶性判断即使用常规病理学判断GST的良、恶性也有困难。

术中主要依靠肿瘤大小、有无侵犯周围脏器及有无远处转移来判断其良恶性。

病理学上主要依靠判断有丝分裂计
数和肿瘤的大小来判断良、恶性。

参考Emory等[9]提出的标准将GST分为良性、交界性和
恶性。

肯定恶性指标有:(1)肿瘤出现转移;(2)肿瘤浸润至临近器官或周围组织。

潜在恶性指标有:(1 )肿瘤长径>5. 5 cm ;(2 )核分裂相>5/50 HPF ;(3 )肿瘤出现坏死;(4)肿瘤细胞核异型性明显;(5)肿瘤细胞丰富;(6)小上皮样细胞呈细胞巢或腺泡状排列。

当肿瘤具备1项肯定恶性指标或2项潜在恶性指标时,则为恶性;仅有1项潜在恶性指标时,
则为交界性;而无上述指标时,则为良性胃间质细胞瘤。

其他诸如年龄、性别、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病程、肿块生长方式、溃疡、出血、囊变等指标在判断良恶性上无参考价值。

临床多采用2002年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和国立卫生研究院会同哈佛医学院等9所医疗、肿瘤研究中心共同制定的,按肿瘤最大直径(cm)和细胞核分裂像计数(50 HPF下的计数)将GIST的侵袭行为分为4类:极低度危险(<2 cm和<5/50 HPF),低度危险(2〜5 cm和<5/50 HPF),中度危险(<5 cm 和6〜10/50 HPF 或5〜10 cm 和<5/50 HPF),高度危险(>5 cm 和>5/50 HPF 或>10 cm 或>10/50 HPF)[10]。

5 GST的临床病理分期目前尚无一致看法。

Anderson MD癌症中心提出了一个有关GIST
的TGM分期标准。

(1)T代表肿瘤大小以及与邻近器官情况:「表示局限性肿瘤,直径<5
cm ;T2表示局限性肿瘤,直径》5 cm ;T3表示任何大小肿瘤,有邻近器官受侵或有腹膜种
植;T4表示只要肿瘤有破损的任何大小肿瘤。

(2)G代表肿瘤级别,肿瘤分化程度:G1表示
低级别(分化好);G2表示高级别(分化差)。

(3)M代表远处转移:M0表示无转移;M r表示有远处转移。

按上述标准I期T1 G1 M°,n期T2 G1 M。

,川期T1-3 G2 M0 ,W A期M1或术后残留复发,W B期T4。

6 GST的鉴别诊断在GST的鉴别诊断中,胃间质瘤与胃良性平滑肌瘤、胃平滑肌肉瘤、胃
神经鞘瘤、胃自主神经瘤、异位胰腺等疾病鉴别。

由于GST的CD117阳性表达率很高,因
此可作为GST与消化道中的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等的鉴别依据。

最近研究发现,Carney三联征由胃间质瘤、肺软骨瘤和肾上腺外功能性嗜铬细胞瘤或副节瘤组成,其中以胃间质瘤最为常见。

Carney三联征好发于女性,平均年龄为16岁,无家族史。

因此当
胃间质瘤病人为年轻女性时,应进行胸部X线检查及尿或血液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的检测,
以明确有无Carney三联征。

胃间质瘤
词条已锁定
摘要
胃间质瘤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对常规放疗和
化疗均不敏感。

早期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具有术后易复发的特点,因此手术切除
病灶并无裨益,随着生物医学不断进步,生物免疫技术的出现,为胃间质瘤患者带来了新希
望。

概述
胃肠道的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其恶性程度目前较经典的是根
据肿瘤大小以及有丝分裂指数(Ml)来评估•如肿瘤直径<2cm,MI<5/50高倍视野则认为是良性的。

1、大体形态特征胃间质瘤大小不等,直径0.8cm〜20cm,可单发或多发。

肿瘤
多位于胃肠粘膜下层(60%),浆膜下层(30%)和肌壁层(10%)。

境界清楚,无包膜,向腔内生长呈息肉样肿块常伴发溃疡形成,向浆膜外生长形成浆膜下肿块。

临床上消化道出血与触及
肿块是常见病征。

位于腹腔内的间质瘤,肿块体积常较大。

肿瘤大体形态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切面呈灰白色、红色,均匀一致,质地硬韧,粘膜面溃疡形成,可见出血、坏死、粘液变及囊性变。

2、组织形态特征GIST包括发生在消化道外者组织学形态相同。

胃间质瘤基本有两种细胞类型即:多数(70%)由梭形细胞,少数(15%)由上皮样细胞组成,二种细胞混合型(15%)。

从两种细胞成分占有比例多少不同,分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和两种细胞混
合型。

三种类型以梭形细胞型居多(60%〜80%),上皮样细胞型次之(10%〜30%),混合型
最少。

不同细胞类型与肿瘤恶性程度无相关关系。

3、胃间质瘤具有分子遗传学特征GIST中原癌基因c-kit功能突变是普遍存在的(80%), c-kit基因可发生多个位点突变,发生在外显子11、9、13及17,另外不显示c-kit
基因突变者还有PDGFRA突变(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c-kit原癌基因突变使酪氨酸激酶活化,引发细胞无序的增殖失控和凋亡抑制,这是GIST发病机理的关键,与GIST恶性
程度及预后不良相关。

症状表现
1、胃肠道平滑肌瘤/肉瘤GISTs大多CD117和CD34弥漫性阳性表达,SMA不表达或为局灶性表达,而平滑肌瘤/肉瘤CD117和CD34阴性表达,SMA弥漫性阳性表达。

2、胃肠道神经鞘瘤GISTs中只有少部分病例中有S-100表达,而胃肠道神经鞘瘤S-100 弥漫性阳性表达,CD117和CD34阴性表达。

3、胃肠道自主神经瘤CD117、CD3
4、S-100、SMA和Desmin均阴性表达,电镜下可见神经分泌颗粒。

发病原因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胃间质瘤的产生因素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胃间质瘤的病因与各地方的饮
食习惯密切相关,经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等食物,或过多摄人食盐,都可能增加胃间质
瘤发生的危险性。

熏制的鱼肉含有较多的 3 , 4-苯并芘,发霉的食物含有很多真菌毒素,腌
制的食物中有亚硝酸类,这些物质都有致癌作用。

所以大家要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拒绝垃圾食品,多吃水果蔬菜。

二、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胃间质瘤的病因与遗传也有关系,患者家属中胃间质瘤发病率高于比一
般人都高,这些人可能是由于生活环境与饮食习惯相似,增加了胃间质瘤的发病机会,这也表明了遗传因素在胃间质瘤发病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胃间质瘤不是胃癌却更猛于胃癌
胃间质瘤是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软组织肿瘤,具有潜在侵袭性,恶性程度较高,能够严
重伤害身体的器官,给人们造成很大的痛苦,甚至威胁生命,其“凶狠”程度有时更猛于一般胃癌。


1、严格意义来讲无良性可言:关于如何判定间质瘤的良、恶性,在临床上仍然是值得
争议的问题。

但现在更多的学者赞同,对间质瘤不再需要区分良恶性,仅根据肿瘤大小和核
分裂像判断肿瘤的危险度,一般认为直径>5厘米者多为恶性。

2、早期症状不明显,易发生转移: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通常无特殊症状,一般只有当肿瘤较大时才出现症状,如心绞痛、腹部肿块、恶心、体重下降,第一次就诊时约有11%〜47%已有转移。

40%以上的患者由于肿瘤破裂急性出血,同时出现转移。

3、由于特殊生理特性及结构使得手术治疗效果差:通常,手术是胃间质瘤的首选治疗
方式,但是与其他软组织肉瘤相比,胃间质瘤具有很脆的假囊,术中易造成肿瘤破溃继发腹
腔内播散,故切除过程已发生癌细胞转移。

4、间质瘤“顽固不化”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胃间质瘤临床症状不明显又无特异性。

治疗中该病也表现出“顽固不化”的一面,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又易被误诊为平滑肌瘤或平
滑肌肉瘤,很多患者应用大剂量的放化疗,结果不仅无效还浪费金钱、摧残身体。

治疗方法
目前常规间质瘤晚期治疗方法仍为首选,但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

目前较为有效
的手术治疗虽然能切除癌肿,但由于存在残癌、癌灶,术后易于复发或转移。

使用放疗和化疗,虽然能杀死癌细胞,但是它最大的弊端却是敌、我不分,在杀癌细胞的同时,将癌块和粘连的周围正常软组织细胞一同杀死,使病人免疫功能下降。

而免疫疗法,能很好弥合手术、
放化疗带来的缺憾。

细胞免疫治疗简单地说就是“用自己的细胞治疗自己的病”。

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使其数量成千倍增多,靶向性杀伤功能增强,然后再回输到人体内清除
癌细胞,同时激活和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不存在排异反应,也没有放疗和化疗带来的明显
的毒副作用,也没有手术所带来的风险,所以CLS生物免疫治疗是一种我们称之为绿色的
抗肿瘤治疗新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