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导学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导学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活动3 燃烧的条件主备教师:课型:使用时间: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化学。
3.对所学的知识以燃烧为主线进行复习。
【学习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
【学习难点】影响燃烧的因素的理解。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活动一纸上谈兵1.燃烧是指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2. 、、是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3.灭火的原理:、、,所以灭火的根本就是。
4.化解成语(首先要理解汉语意思,再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钻木取火煽风点火釜底抽薪二、活动二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①设计方案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控制可燃物、氧气(空气)、着火点(温度)三个量,至少设置三组实验。
②实验探究③展示交流1.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①小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能用更多的方法熄灭蜡烛,并解释原理。
②展示交流三、活动三深入探讨——影响燃烧的因素1.硫和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
思考: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跟什么有关系?结论:2.问题:煤块和煤粉哪一个燃烧的更剧烈?思考: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跟什么有关系?结论:3.问题:木柴的着火点比汽油低,为什么汽油更容易剧烈燃烧?思考: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跟什么有关系?结论:四、习题巩固1、用坩埚钳夹住一团棉花,蘸上酒精后点燃,观察到,开始时酒精蒸汽燃烧,棉花未燃烧,当酒精快燃尽时,棉花开始燃烧,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2、另用坩埚钳夹住另一团棉花,蘸上酒精与水的混合液体后点燃,观察到,开始时酒精蒸汽燃烧,棉花未燃烧,当酒精快燃尽时,棉花也不燃烧,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3.(3分)如图所示,A、B是氢气吹出的肥皂泡,在空气中慢慢上升。
用火柴从下方点燃A;将燃着的火柴放在B的上方。
观察到:A、B均产生火球,B的爆鸣声比A的大。
解释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4.(4分)室温约20℃时,取三小块大小相近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编号A、B、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燃烧的条件”,是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的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燃烧的基本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燃烧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燃烧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燃烧的基本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燃烧的现象,从而理解和掌握燃烧的条件。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铁丝、棉花球等。
2.实验药品:酒精、澄清石灰水等。
3.课件:燃烧的条件的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如氧化反应、氧化剂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燃烧的概念和燃烧的现象,让学生对燃烧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燃烧的现象,从而理解和掌握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防火、灭火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导学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现象是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1)取一小块兵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现象是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现象是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间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需要氧气(或空气)。
你的设计方案是:
【问题与交流】
1
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导学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如海学校陈泽学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
刻,现象是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1)取一小块兵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现象是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现象是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间的实验,说明燃烧的
条件:需要氧气(或空气)。
你的设计方案是:
【问题与交流】
【素材积累】
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
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
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
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加深学生对于燃烧的了解与认识。
实验器材
•铜钢丝网
•蜡烛
•小木棍
•长颈三角瓶
•化学脊椎架
实验步骤
1.将铜钢丝网垂直安装在化学脊椎架上。
2.将蜡烛点燃,并将其固定在小木棍上。
3.将小木棍固定在铜钢丝网的正下方。
4.用一个长颈三角瓶盖住小木棍,并用胶水密封长颈三角瓶与铜钢丝网的接口。
5.待瓶内空气被点燃后,拿起整个实验器材观察。
实验原理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氧气、燃料和着火点。
本实验围绕这三个条件展开,实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节燃烧的条件的探究。
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被点燃时,产生的火焰会引燃烧瓶中的氧气。
如果火焰温度足够高,将可以自己保持着然后烧掉蜡烛外部的一部分空气。
当点燃木棍时,三角瓶内便充满了CO2气体,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定理,火焰在不含氧的环境下
是无法燃烧的。
废气中的CO2便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净化。
实验结论
燃烧的条件是氧气、燃料和着火点。
本实验可以说明,当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料才能够发生燃烧。
同时也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化学中的燃烧原理,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能力。
实验思考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认识到燃烧的三大条件对于燃料的燃烧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燃烧的现象,因此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与条件十分必要。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来进一步了解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理解燃烧的条件;2、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⑵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
三、教学准备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灯、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等。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回顾:⑴什么是燃烧?⑵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引入前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燃烧的条件,今天将利用实验活动时间再次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实验过程。
(二)展示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理解燃烧的条件;2、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3、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三)质疑探究1、探究活动一⑴讨论:①我们知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也就是燃烧受三个因素影响,因此我们设计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时要用到什么方法?②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分别如何控制变量?⑵引导分析,得出结论:①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②可燃物:取相同状态、相同形状、相同量的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在相同的条件下点燃;与氧气接触:用相同的可燃物一个在空气或氧气中点燃,一个没有空气或氧气的环境中点燃;温度达到着火点:取形状大小相同的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在相同的温度下点燃。
2、探究活动二⑴阅读P实验内容1.,讨论:150如果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⑵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蘸水的棉花也燃烧。
加热时间长了,棉花上的水蒸发完后,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也会燃烧起来。
实验内容2.⑴,讨论: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步实验?⑶学生阅读P150⑷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证明乒乓球和滤纸都是可燃物。
实验内容2.⑵,讨论:⑸学生阅读P150①为什么乒乓球和滤纸碎片大小要相同?为什么乒乓球和滤纸碎片分开放在一块铜片的两则,加热铜片的中部?②若将乒乓球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⑹引导分析,得出结论:①控制变量,只改变可燃物(改变着火点);②木屑先燃烧,煤粉后燃烧,说明可燃物质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导学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调动作用。
通过让学生自主参加到探究实验中,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及概括能力。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讨论:
燃烧实验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蘸水的棉花也燃烧起来。
因为加热较长时间,棉花中的水变成水蒸气逸散,棉花被点燃,发生燃烧。
)
例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
(1)请你推测实验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________。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中所用酒精体积分数不同,导致实验现象不
备课笔记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建立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的内容基本之上,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燃烧的条件,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是通过小组之间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去解决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各种燃烧现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在学习了木炭、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基本能够掌握并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及其关系,并形成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这都为本节课的深入探究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燃烧条件再探究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断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过程,并进行大胆的质疑与猜想,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条件;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五、实验用品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锅钳、薄铁片、三角架、小木块六、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七、教学过程交流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3、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来交流讨论?师生共同点评。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环节六】堂上练习出示课堂练习题。
学生练习,展示答案,交流与纠正。
练习反馈【环节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自己总结。
生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反馈学习情况,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反思能力八、板书设计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方案1、分别蘸酒精和水的棉花2、玻璃棒与小木条3、棉花与石子1、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火柴头和火柴梗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九、教学反思:1、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对比实验的重要性,积极动脑探讨更多的方法,也从中体验到探究性学习的魅力,很好在完成了本节课的重难点;2、在设计实验时由于人数和小组较多,对每位同学关注太少,有些小组没来得及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2019学年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精品示范学案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一个获得成功的人,
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现象是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1)取一小块兵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现象是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现象是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间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需要氧气(或空气)。
你的设计方案是:
【问题与交流】
如果你想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当你进入某个沙龙时,你必须让你的虚荣心向别人的虚荣心致敬。
懒惰受到的惩罚不仅仅是自己的失败,还有别人的成功。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导学案2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主备张明使用者优质资料---欢迎下载学习内容审核教研组课型时间学习目标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培养实验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难点学习活动环节一:激趣导入,目标领航(明标) 2"复习环节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自学-展) 8"【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实验内容】1.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现象为;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 _。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所示,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现象为;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二是__。
3.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三:__ _。
你的实验设计方案是_ __。
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互学-展) 10"【问题与交流】1.上述实验内容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2.如果将实验内容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3.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有哪些相关因素?环节四:精讲点拨,释疑解难(导学-展) 5"从实验中讨论在实际生活中灭火的途径有哪些?解:(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降低温度,生活中一般用水;(3)隔绝氧气。
环节五:学以致用,巩固拓展(测评)测试时间10",反馈时间5"A.氧气B.可燃物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D.以上都是2.如图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B.清除可燃物C.降低了着火点D.隔绝了氧气3.(漳州中考)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4.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5.(绍兴中考)如图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有可燃物B.有助燃剂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6.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
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导学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1.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和了解灭火的原理。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
燃烧的条件阅读课本第150页有关的实验内容并回顾课本第128—13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下列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
实验二: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实验三: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细木条和煤块。
经过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得到燃烧的条件有: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实验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
2.结合课本第128页的演示实验7-1,回答:(1)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是因为缺少助燃物(氧气) 。
(2)铜板上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铜板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3)铜板上的白磷燃烧是因为同时满足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1.在对比实验一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时间较长,会出现什么现象?2.在对比实验三中,把木条和煤块换成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进行实验,还会出现以上现象吗?学生在设计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实验方案时,要运用控制变量法和紧扣三个燃烧条件。
1.用火柴可点燃酒精灯,但不能引燃煤块,原因是( A )A.煤的着火点高B.煤是固体C.煤和空气接触面小D.酒精易燃,煤不易燃2.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梗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B )A.氧气不足B.火柴下部木条没有达到着火点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D.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下沉的缘故3.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
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D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4.在古代人类很早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的三句话来解释:①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②温度达到了木头的着火点,且木头与氧气接触,木头便燃烧起来;③钻木头时,克服了摩擦力而做功。
人教版初中初三年级九年级化学上册 实验活动 燃烧的条件 精品导学教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探究燃烧的条件。
情境导入你能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药品探究燃烧的条件吗?【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火柴、剪刀、水等。
合作探究探究点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物质燃烧,有的物质不燃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时燃烧,有时不燃烧?讨论交流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1.燃烧的条件之一。
【实验操作】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蘸有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物质具有可燃性。
2.燃烧的条件之二。
【实验操作】(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燃烧了。
(2)刚开始滤纸碎片与乒乓球碎片都没有燃烧,加热一段时间后,乒乓球碎片燃烧起来,而此时滤纸碎片还没有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二: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燃烧的条件之三。
【实验操作】点燃蜡烛,片刻后将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由远及近向火焰慢慢移动,反复几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由远及近向火焰,火焰逐渐变小。
当烧杯迅速离开后,火焰恢复;如烧杯不离开,火焰熄灭。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三: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课堂讨论1.上述实验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时,两个棉花球都会燃烧起来。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3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掌握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温度。
2.能够解释燃烧和灭火的原理,了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3.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燃烧实验,并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和灭火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3.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探究燃烧的更多奥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火灾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在教学中,教师提出了关于燃烧条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燃烧现象,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九年级学生的认知阶段,他们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然而,对于燃烧这一复杂的化学现象,他们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消除他们的认知误区。
为了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观察燃烧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燃烧的条件。此外,我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设计火灾逃生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的本质。
实验器材•试管•黄磷•氧气气源•火柴实验步骤实验一:比较白磷和黄磷的燃烧情况材料准备: -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白磷和黄磷,各加入适量水。
- 加热试管,使得磷完全被水汽蒸气包围。
- 关闭锅塞,停止加热,试管静置冷却。
- 从其他试管中获取氧气气源。
实验过程: - 因为白磷在空气中的自燃性能够表现出来,因此可以用火柴逐步加热白磷,观察白磷自燃开始的温度范围。
- 将火柴逐步加热至黄磷表面,观察黄磷的燃烧。
实验结果: - 白磷在较低温度下即可自燃燃烧,而黄磷需要通过火柴引燃后才能燃烧。
且燃烧后白磷生成的氧化物蒸发产生白色烟雾,而黄磷的氧化物则没有烟雾生成。
实验二:氧气与磷的燃烧材料准备: - 取两只试管,加入氧气气源。
- 对于一个试管,加入磷并倾斜烧杯上方,用火柴点燃磷。
- 对于另一个试管,加入氧气后向其中放入干燥的球状结构的过滤纸丝,将火柴点燃过滤纸,放入试管内。
实验结果: - 磷在排放的燃烧气体中燃烧,氧气可以促进燃烧,加速剧烈度。
- 过滤纸燃烧后,只生成少量氧化物,且不发生燃烧爆炸。
实验三:圆片铝与氧气的燃烧材料准备: - 取一个试管,加入氧气气源。
- 取一小块圆片铝,将其放入试管中,并用火柴点燃铝后,立即塞住锅塞。
实验结果: -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铝会粘连在试管内壁,形成白色烟雾,有连续细碎的爆炸声发出。
注意事项•圆片铝与氧气反应后可能出现爆炸,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清醒。
•实验后必须做好卫生和清理工作。
【多媒体导学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师版)
答案解析小测答案:1.【解析】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选项正确.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选B。
2.【解析】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常用的灭火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熄灭酒精灯时,盖上灯帽能使酒精和氧气隔绝,从而使酒精熄灭.所以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故正确答案选A。
3.【解析】A、将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在燃烧,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而不是为了延迟煤燃烧的时间,故A错误;B、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B错误;C、由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正确;D、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不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故D 错误.故正确答案选C。
4.【解析】A、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燃烧,像物质的缓慢氧化:食物腐烂、铁生锈等就没出现燃烧,故A不正确;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不正确;C、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把木柴架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氧气而燃烧得更旺,故C正确;D、物质着火点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故D不正确.故正确答案选C。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化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学习重点】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说明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学习难点】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复习:什么叫燃烧?燃烧条件有哪些?今天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
2.明确实验目标,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学生阅读课本P150的相关内容并掌握以下内容。
实验用品:镊子、烧杯、坩埚钳、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酒精灯、水。
1.实验: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上述实验中我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答: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如果加热时间较长,水蒸发后,蘸水的棉花也会燃烧。
2.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我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能燃烧,说明二者都是可燃物。
放在铜片两侧给它们加热后可看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你能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吗?答: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然后在一支蜡烛上扣住一只杯子,看到被杯子扣住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设计实验验证每一个条件时,需注意确定好实验的变量,控制好无关变量。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实验报告导学案
实验报告
年级:科目:年月日实验名
称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
酒精灯、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你还需要的实验用品:
实验内容实验步骤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分析
实验步骤设计意
图
实验现象实验结
论
1.用棉花分别
蘸酒精和水,
放到酒精灯火
焰上加热片
刻,观察现象。
燃烧与
物质性
质的关
系
唐宋或更早之
前,针对“经
学”“律学”“算
学”和“书学”
各科目,其相
必须是
阅读活动及
阅读情况及
时传递给家
长,要求孩
子回家向家
长朗诵儿
歌,表演故
事。
我和家
长共同配
合,一道训
练,幼儿的
阅读能力提
高很快。
分别点燃两只
蜡烛,将其中
的一只用烧杯
罩住,观察现
象,说明了什
么?
烧杯内的蜡
烛;
烧杯外的蜡烛。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是、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师用导学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如海学校陈泽学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培养实验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三、实验步骤1.探究燃烧条件:有可燃物2.探究燃烧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第一步:第二步:3.探究燃烧条件:需要氧气【问题与交流】1.上述实验内容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答:蘸有水的棉花也燃烧起来,因为棉花上的水被蒸干后,温度会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2.如果将实验内容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木屑开始燃烧时煤粉没有燃烧,说明煤粉的着火点比木屑高。
3.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有哪些相关因素?答:(1)温度;(2)氧气的浓度;(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从实验中讨论在实际生活中灭火的途径有哪些?答:(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关闭燃气灶;(2)降低温度,生活中一般用水;(3)隔绝氧气,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四、当堂检测1.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A )A B C D2.点燃的火柴棍燃烧端朝上时,其未燃尽便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D)A.缺乏氧气B.火柴棍的着火点升高了C.缺乏可燃物D.燃烧端下方的火柴棍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3.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或物质具有可燃性);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的现象是蘸水的棉花也会燃烧。
(2)如图中Ⅰ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起来,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教案1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一、教学目标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过程情景激趣,导入新课师:在讲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冬天里的一把火》播放师:这首歌你们听过吗?什么歌?生答师:这首歌里多次提到了什么?生:火师:板书“火”(用红笔写)师:人类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部用火的历史,燃烧产生了火,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人类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同学们请看(出示四组图片)师:接下来老师给家表演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师演示)师:提问;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呢?那么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火灾发生时要怎么灭火呢?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燃烧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出示课题)板书新课(一)燃烧的条件师:你们想过没有发生燃烧的条件是什么?请大胆地说出你的猜想(出示问题)师:说说自己的猜想(出示学生的猜想)师: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为一组讨论,任选一个猜想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可选一个或多个)师:小组同学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选一个或多个)实验活动表现:学生设计的实验有:分别将木条和石头在火上烧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分别用棉花蘸水和蘸酒精在火上烧想证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这一方案我当时没有作评价,让她动手做做看看;分别在薄铜片上放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用酒精灯加热证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分别在将煤块和木条在火上烧证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等;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集气瓶证明燃烧需要氧气;小组之间互评。
师:下面请每个小组根据自己设计来做实验证明你的猜想生:汇报实验同时反馈用棉花蘸水和蘸酒精在火上烧是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师:让全体同学做一下棉花蘸水和蘸酒精在火上加热片刻(强调加热时间),生:汇报实验结果师:老师再问学生在火上烧较长时间会发生什么现象?能解释原因吗?生:汇报实验表现:由于分别在薄铜片上放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用酒精灯加热的实验只是个别同学完成的所以师让全体学生做一遍,认识到乒乓球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的着火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对所学的知识以燃烧为主线进行复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燃烧条件;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用品】
棉花、酒精、水、蜡烛、滤纸、小煤块、石子、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锅钳、薄铁片、三角架、小木块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自主探究】
【实验步骤】: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现象是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1)取一小块兵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现象是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分开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现象是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间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需要
氧气(或空气)。
你的设计方案是: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①
②
③
【合作探究】
【问题与交流】P150
1、探究一中实验2,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2、如果把实验室4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
3、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来交流讨论?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练习设计】
1、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2、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B.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C. 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
4、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
是;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5、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关注物质变化过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
很有必要。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燃烧
的条件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实验是通过
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写出白磷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