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板房沟乡党委工作报告(定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结一心、励精图志、谋新思变
以百倍信心和努力引领板房沟乡社会长治久安
经济跨越发展
——在中共板房沟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党佩东
(2011年1月2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板房沟乡第十届党委向大会做报告,请予审议。
一、五年来的工作
过去的五年里,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板房沟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和带领乡人大、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一心,励精图志,乘势而上,引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以昂扬奋发的斗志、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致力于四个文明建设,基本实现了我乡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使我乡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全乡上下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事业进步,呈现出稳定、健康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坚持调结构、强旅游、促增收,切实推进经济长足发展五年来,全乡财税收入由2005年的500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1620万元,增长了224%;农村经济总收入由1.4139亿元提高到3.1689亿元,增长了124%;农民纯收入由3950元提高到7451元,增长了89%。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基本形成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特色品种的农业发展态势。
截至2010年,全乡露地蔬菜达18734亩,温室大棚种植面
积也已达到4857亩,成为乌市南郊最大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
农业总收入由5936万元提高到1.2633亿元,增长了113%。
畜牧业发展稳步推进。
五年来,乡党委始终稳步推进畜牧品种改良工作,逐步提高牲畜商品率,截止目前,全乡已经完成草场围栏126620亩,完成饲草料种植面积18466亩;同时大力推进牧民配套定居工作,完成牧民定居住房改造281户。
畜牧业总收入由3792万元提高到9082万元,增长了140%。
林业工作扎实有效。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五年以来,重点实施了乌—板公路沿途绿化、三北四期绿化、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5056.6亩。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做大、做强旅游业这个龙头产业,全面提升旅游设施、旅游服务质量”的总体要求,努力挖掘旅游文化向心力,探索依托旅游业解决牧民定居和就业创收的新途径,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引进有经验、具实力的大企业,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等第三产业。
旅游业总收入由900万元提高到3900万元,增长了333%。
(二)坚持打基础、抓环境、重投入,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提升全乡农牧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基础。
五年以来,累计新修渠道123公里,改造、新建村级公路42公里;累计引进资金8.6亿元,完成了照壁山水库、少年干支渠全线改造、大西沟水库建设、乡村道路改造等38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了白杨沟村农网改造,解决了后山桑萨依牧区牧民用电问题,解决了合胜村一队、板房沟村四、五、六队温室用电问题。
全乡生产、生
活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按照建设全国旅游名镇和生态型旅游综合服务基地的目标,乡党委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管到底”:板房沟村、七工村、合胜村各具特色的新村居已拔地而起;敬老院、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县文化馆等一批标志性建筑也已建成;全乡建筑“穿衣戴帽”工程使旅游小镇氛围更加浓厚;撤乡建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
环境整治力度持续加强。
五年来,全乡注重生态环境改善,狠抓环境治理,以打造国家级生态乡镇为目标,创新工作机制,成立乡环卫队,聘用保洁员对环境卫生工作分区包段,集镇和各村主干道基本达到了“净化、美化、绿化、硬化、亮化”的“五化”效果, 2009年我乡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镇”和“卫生红旗单位”,2010年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
(三)坚持抓稳定、兴科技、重民生,切实推进社会事业取得实效。
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大政法、大维稳的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信息网络、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和治安网络互相联动、互为依托,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控网络初步实现,综治基础进一步加强;信访维稳领导包案制、“六联”工作机制、“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作用明显;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宗教事务管理、殡葬管理规范有效;全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高涨,全乡治安、刑事、信访案件实现“三下降”。
依法行政工作更显活力。
以“五五普法”活动为载体,结合“法治六进”、“社区矫正”等工作,进一步健全了乡、村、组三级人民调解网络。
人民武装工作扎实推进。
全乡成立了1个中队9个分队共300人的应急民兵队伍,定期开展反恐演练,达到了常备、常驻、常
训、常巡的要求,党管武装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历年的征兵任务。
工、青、妇工作日趋活跃。
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为抓手,在全乡企业、学校广泛建立工、青、妇组织,加强科技致富能手的培训和青年科技致富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发挥妇女、共青团组织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科教兴乡”助推发展。
进一步健全了乡、村、队三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实施了“科技入户”工程,全乡科技成果推广覆盖面和良种覆盖率持续增长,多次被评为自治区级科技进步乡镇。
教育事业良好发展。
逐年加大乡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属全市一流水平的县一中综合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全乡教学环境、氛围、质量大幅提高。
文化广播事业欣欣向荣。
积极开展“村村通”、“大喇叭”和电影放映工程,定期组织开展全乡性的农牧民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农牧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得到了丰富。
计划生育得到有效管理。
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贯彻落实“少生快富”工程、“特别扶助”和加分政策等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做好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出生率双达标,计划生育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实现了人口控制目标。
巩固农村合作医疗成果。
乡中心卫生院住院楼建设及抗震加固工程全部完工,继续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成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保证村村都有卫生室和医务人员,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每一位农牧民群众。
劳动力转移工作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由2005年的686人提高到2010年的1692人,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劳务收入由2005年的391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1060
万元,劳务收入占到人均年收入的20%。
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按照“广泛宣传、优质服务、群众满意”的惠农宗旨,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措施,扎实开展工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机补贴、合作医疗、粮食直补、家电下乡、小额贷款等惠农政策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弱势群体得到更多关注。
进一步健全了乡村救助体系,为低保户、五保户、老复转军人、特困户和残疾人落实各类政策,解决各类救济款,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逢年过节看望弱势群体,慰问宗教人士,五年来累计新建解危解困房68套,为93名困难学生申报了就学困难资助。
(四)坚持重管理、建机制、强教育,切实推进基层组织和文明乡镇建设步伐。
乡党委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扎实开展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创新机制,严格考核,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研究制定了“领导联系责任制度”、“便民服务、民情走访制度”、“帮扶制度”,配套出台了《板房沟乡信访矛盾化解制度》、《板房沟乡定期研判制度》等相关制度;实行“拉练式观摩”机制,促进党员干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实施“党员先锋工程”,设臵了“党员先锋岗”公示栏,开展党员服务承诺,努力使广大党员成为全乡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引领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旗臶和标杆。
二是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
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市、县重大决策部署,以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民族团结、惠农优农
政策解读、廉政建设为主题,强化领导班子学习教育,提升班子成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实行党政领导包村制度,把工作成绩作为考核学习情况的一项重要依据,有效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工作水平,圆满完成了乡人大、政府换届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三是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乡党委以巩固提高村党支部“五个好”建设为目标,以乡党校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为阵地,加大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党课教育制度等,使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了广大党员干部长期、有效地接受教育,提高素质;全乡八个村统一修建了办公场所,配臵了交通工具,村“两委”中的妇女干部、年轻干部、大中专毕业生的比例逐年提高,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得到了充分加强。
经过努力,乡党委被市委命名为“十佳党建红旗单位”,七工村党支部、板房沟村党支部获市级先进党支部称号,多名党员干部被授予市级、县级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五好党员干部称号。
四是党风廉政和纠风工作取得新的成果。
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机制。
五是四个文明建设成果显著。
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和“诚信农户”活动,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各级党员干部群众按照乡党委决策要求,大力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开展各种庆祝和纪念活动,
全乡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目前,板房沟乡在保持自治区文明乡镇称号的基础上,2008年又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全乡八个村中有七个村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村称号,一个村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六是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几年来在先后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及“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乡创造性地实行错时服务与“365”便民服务机制,全天候为农牧民群众服务;建立“进基层、进农户、进矛盾、走访困难户、信访户、骨干户”的“三进、三访”机制;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开展“123”帮带活动,落实2211扶贫帮困措施,组织马背宣传队、阿肯弹唱、巡回演讲、综合知识竞赛和大型文艺汇演等宣传活动,同时大力开展机关文化建设,鼓励引导全乡干部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村民急、盼、怨的事得到及时、圆满解决。
回顾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有三个方面的深刻体会,值得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牢牢把握:
第一是推进建设不停步。
五年来,抓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表明,经济基础的不断增强,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既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又提升了我乡整体形象和知名度,为更好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推动全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二是改善民生不松懈。
时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我们的第一追求,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始终坚持苦干实干,奋力作为,努力
做到千方百计惠民生,想方设法办实事,尽心尽力促民富。
第三是正视差距不浮躁。
从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的工作体制、机制以及思想解放程度等方面,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虽然一定程度上实现又好又快,但面对周边地区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我们必须时刻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善于在困难中抢抓机遇,在挑战中谋求发展,不得有丝毫的松懈。
同志们,五年来所取得的各项成绩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全乡各族人民的共同参与,离不开驻乡单位、“三同”部门、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
在此,我代表乡党委对关心支持我乡各项事业发展的各位上级领导、各个部门,向奋战在全乡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参与建设板房沟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一是虽然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好,但客观来看,我乡的综合实力还显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农牧业生产成本增长过快,缺乏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长型产业,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牧民的增收致富步伐;针对农牧民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仍处于“广覆盖、低水平”阶段,农牧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速度缓慢;同时,新产业的培育还面临许多困难,传统产业的转换还存在许多障碍。
二是部分乡村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着不知道如何解放思想、不知道为“谁”服务、为什么服务、怎么服务、工作作风漂浮、大局意识严重缺失的问题,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较弱,工作效率不高,部分干部不注重学习,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是部分乡村干部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基层组织核心和堡垒作用发挥不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足,矛盾上交现象突出,缺乏造福一方的能力和意识,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的观念,习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
四是各村经济发展不均衡,部分村经济结构单一,无集体经济积累,发展后劲不足。
这些都是严重制约我乡各项事业发展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今后五年,正是“十二五”规划时期,全乡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七届十次、市委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生态立县、维稳护县、旅游兴县、经济强县、富民稳县”的总体战略,全面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措施,全面加强规划建设和土地管控,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着力加快农牧民旧村居改造建设,着力加快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建设,着力加快旅游业上规模上水平建设,
着力加快社会文化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快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步伐,推进全乡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努力把板房沟乡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强、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二)工作任务
今后的五年是全面实现“十二五”计划的决胜时期,也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时期。
今后五年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工作任务是,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壮大强乡产业、实施富乡战略,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两大重点,精心打造好旅游业、畜牧业和蔬菜种植业三大产业,认真实施二十大项目,突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个方向,实现农牧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明显加强,社会稳定明显巩固这五大目标,围绕建成“亚心国际之都”生态型旅游综合服务基地这个功能定位,把板房沟乡建成乌鲁木齐市最具魅力的文化生态旅游服务基地、最安全的绿色有机生态农牧业生产基地和具有特色的全国旅游名镇,力争达到路硬起来、房新起来、业活起来、人富起来,实现撤乡建镇。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着重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1、强化结构调整,开拓农牧民增收渠道。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提高二产在全乡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力争将产业结构向2—3—1结构转变,到2015年实现全乡国民生产总值6.04亿元,年均增长13%;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5.54亿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1880元,年均增长10%的目标。
要继续发展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节约水资源和节能环保的“三高一节一保”
农业,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要加大扶持大棚种植业和鼓励农家乐旅游服务业的力度,出台奖励措施,吸引更多农牧民从事大棚种植和农家乐、牧家乐旅游服务业;要扩大露地蔬菜和大棚蔬菜种植规模,扶持种植大户,培育高端产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从新品种选用、订单基地建立、标准化生产管理以及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标识管理等方面给予种植户更多的支持和服务;要引导种植户、养殖户搞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民在贮运、加工、销售等后续生产环节收益;要制定措施,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质量认证、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
2、以科技为支撑点,强化惠农政策。
一是深入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加快科技普及推广速度,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农牧民致富能力,大力培养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职业农民;二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
对接农业科研机构,深入开展科技示范基地试点,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运用转化能力;三是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科技有偿服务体系,鼓励科技人员通过科技承包、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四是坚持开展帮抓活动。
联系市、县涉农部门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帮、抓”活动。
3、强化服务体系,推进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一要发展设施畜牧业,快速提高畜牧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二要加快牧民定居点和饲草料基地建设,推进牧民定居,加大优质饲草料在种植面积中的比重,加强种牛、种羊引进力度,推广高附加值禽畜产
品养殖,实现土牛土羊彻底换种;三要培育扶持农牧业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增强农牧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能力,加快牧民增收致富步伐;四要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兴建畜牧交易平台,兴办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拉长壮大畜牧产业链条,将我乡畜牧业向订单式养殖的方向调整,向着种草养畜方向调整,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4、强化地缘优势,创新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板房沟乡拥有广阔的旅游资源,独特的花草树木,独特的旅游风景,按照县委确定的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的龙头和主导产业的发展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依托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全面提升旅游设施、旅游线路、旅游景观、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的规模、质量、水平和文化特色,强化旅游业的规范管理。
一是继续争取项目、资金对旅游基础设施加大投入,解决景区内水、电、路、环卫设施不齐备、不完善的问题,完善包括景区标志性大门,景区综合服务站、一环线、二环线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游乐场、民族风情园等景区配套服务设施,为我乡旅游业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规划、发展做好基础设施保障;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围绕南山森林公园做好旅游文章。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也是“黄金”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开发后盾。
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完备后,要尽快引进大型、有实力、有远景、有经验的企业进行开发投资,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条件,按照“大众旅游、全民参与、多元投资、滚动发展”的原则,鼓励企业参与到我乡旅游事业的开发和建设当中。
在天山大峡谷旅游景区和东白杨沟旅游景区两个重点景区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要将沙沟、鹰沟旅游资源规划、
整合,整体推向市场;三是继续扶持农家乐、牧家乐。
要制定优惠措施,统筹考虑景区内牧民的安臵,继续鼓励和扶持农牧民建农家小院,搞农家旅游、蒙古包接待,鼓励老百姓多种经营或专一化、产业化经营,让老百姓也能切实感受到发展旅游带来的好处。
5、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强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从2011年开始,乡党委将按照《板房沟乡“十二五”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实施20项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
用两年时间完成全乡村居改造总体规划、旅游景区建设总体规划及8个行政村的祥规;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十二五期间,全乡八个村150公里巷道将打通拓宽硬化,村居改造项目涉及的2592户农牧民将住上改造后的新居,全长265公里供水管线全部实施改造,实现自来水全部入户;三是进一步加强道路基础建设。
十二五期间将筹措资金5800万元完成东起天山大峡谷,西至后山桑萨依全长40公里的后山中山带公路建设,完成全乡8个行政村全长30公里的村村通道路改造项目;四是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到2012年建成75公里长的标准化菜田u型渠项目,到2013年完成全长18公里的黄草梁子干渠及45公里的黄草梁子支渠配套工程;五是完善城镇功能,建设配套设施。
加大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实施板房沟集镇综合建设项目,包括东西外环线23公里,给水28公里,排水32公里,集镇集中供热站1处,小型游园一处,完成功能区的划分,实现撤乡建镇;六是加快温室种植区和中低产田改造。
到2012年完成八家户村、板房沟村、合胜村、七工村种植区道路硬化、自来水管线铺设、供电线路架设及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七是建设农业科技示范项目。
用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