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仓惭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及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第一,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表现为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同时存在并且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是生产在其中始终起着支配的作用,社会生产过程的性质和特点始终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性质和特点。

因而,必须始终重视生产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同时又必须高度重视分配、流通和消费对于生产的巨大反作用。

认识经济发展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从生产出发去进行分析的方法论原则。

颠倒生产与其他几个环节的关系的观点是错误的。

第二,在社会生产中,始终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对立统一关系。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来看,生产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但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形式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

因而,片面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庸俗机械的唯物主义观点,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或决定作用则是一种唯意志论和唯心主义观点。

第三,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中既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运动这样的一般规律,同时,不同性质和阶段的社会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又具有不同的特殊规律。

因而,仅仅从抽象的、一般意义上去谈经济发展是没有意义的;仅仅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去解释和解决特殊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问题则是无效的。

第四,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特殊性在于它以追求无止境的价值增殖或赚钱为目的,因而,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着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全部过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发展生产力是资本获得剩余价值的手段,与此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又与资本的内在要求相矛盾。

第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表现在各个方面: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含义正在于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更多,从而单位商品的劳动量及价值量必然下降,可是资本追求的恰好是剩余价值,而不是物质财富。

后期马克思与卢森堡: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后期马克思与卢森堡: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后 期马克思 与卢 森堡 : 政治 经济学 的新发展
( 美国) 尔 ・ 保 泽瑞姆卡
( 国纽约大学 布法罗分校 , 美 美国 布法罗 120 46 )
在《 资本论》 马克思的理论工作主要是 围绕纯 中,
粹的资本主义世界展开的。他说:为了在纯粹的状态 “ 下对我们的研究对象进行考察, 避免次要情况的干扰 , 我们在这里必须将整个贸易世界视为一个 国家 , 并且
治下 、 只是包含着工人和资本家两个阶级的社会中的 积累过程”2嘲卜 _‘ _ 。马克思的这个假设将世界简单 _ 拂 化了, 而我们都十分清楚 , 这个世界实际上要复杂得 多。而且, 这个假设就 马克思著作的内在逻辑来看也 是有问题的。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概念与其关于纯粹的资本 主义世界的简单假设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他的资本积 累应当被理解为雇佣劳动者和必需的生产资料的数量 的增长。由此 , 资本论》 1 在《 第 卷的草稿中, 我们读到 “ 积累的过程本身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个内在特
为了在纯粹的状态下对我们的研究对象进行考察避免次要情况的干扰价值必须用来制造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我们在这里必须将整个贸易世界视为一个国家并且要使这些组成部分真正执行资本的职能资产家阶级假定资本主义生产已经到处确立并占据了一切产业部还需要追加劳动因此资本的积累就是无产阶级脯资本论中的资本积累一节就是在这一的增加
人口数量的自 然增长一直被马克思作为追加劳动 力的一个主要来源。或许这会带来一种误导, 实际上,
征。它造成雇佣劳动者的 自身再生产……” 吲 而 _H 3
在第 1 卷的发行本 中, 我们读到的是:一部分年剩余 “
价值必须用来制造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但 要使这些组成部分真正执行资本 的职能, 资产家阶级 还需要追加劳动……因此 , 资本的积累就是无产阶级 的增加。…‘ 粥 这一必要条件, ” 巧 尽管未被充分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列宁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全面、最深刻、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

”因此,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经济问题,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阐述这一理论的代表著作是《资本论》,其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共四卷一百四十九章,三百多万字,写作和出版历经了120年时间。

《资本论》这部巨著它耗时之长久,内容之丰富,道理之深遂,是这个时代的社会科学著作中无可比拟的。

正如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所说:《资本论》在大陆上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它也被后人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多方面的,但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一)理论的深刻性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指出:“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得到。

”其具体表面在:1.经济范畴概括的规范性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它反映了经济现象中最一般最本质的东西的概念。

大多数经济范畴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

《资本论》中对一系列范畴、概念都作了规范性的表述。

围绕这些经济范畴展开分析,使其理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资本论》中的许多范畴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基本原理分析的透彻性表现为理论研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程度。

即理论认识克服了羞羞答答、含糊其词,实现了一针见血、一次到位。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他生命的最后12年间,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这些贡献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恩格斯精心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二和第三卷、修订出版《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和第四版,以及指导翻译出版《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

因为这些方面的杰出贡献,使得恩格斯作为《资本论》的共同创立者,同马克思的名字一起永远地镌刻在《资本论》的丰碑上。

恩格斯晚年还在探索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新发展、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及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学术风范等方面,作出了同样杰出的贡献。

这些贡献,同样不可磨灭地铭刻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册上,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内涵。

一、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新发展及其特征的研究恩格斯晚年一直坚持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

1890年10月,恩格斯提到,40年代伦敦交易所行情报告对于认识工业危机的周期性变化和发展是“绝对无用的”,而“金融市场的危机”对于经济危机也“多半只是一种症候而已”;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不仅金融市场“有自己的危机”,而且“工业中的直接的紊乱”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反倒“只起从属的作用”了,“或者甚至根本不起作用”,金融市场“危机”的作用“的的确确”成为“事实”。

恩格斯认为,在政治经济学上,“需要确定和研究一些东西,特别是要根据近二十年的历史来加以确定和研究”[1]。

恩格斯对19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新问题作出的新探索,集中于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关于资本主义垄断及其本质关系的研究。

恩格斯对垄断问题的研究,是从托拉斯的新的“生产形式”的发展切入的。

1891年,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德文第四版中,专门提到“关于在这期间已经变得很重要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顾海良【提要】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最为显著的是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精心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二和第三卷、修订出版《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和第四版,以及指导翻译出版《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市场机制与经济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市场机制与经济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市场机制与经济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理论框架对市场机制和经济发展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在这一理论体系中,市场机制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一种基本运行方式,而经济发展则被视为历史的必然趋势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市场机制的理解是批判性的。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市场机制被视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市场作为商品交换和资本流通的场所,是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实现和再生产的关键环节。

然而,马克思对市场的批判并不仅限于此,他认为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例如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的生产关系紧张、经济周期性危机等。

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市场机制的态度是辩证的,既承认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又揭示其固有的问题和局限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理论的贡献也是深远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经济发展理解为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的辩证统一,强调经济发展是由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市场机制与经济发展理论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对理解和指导经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其重要性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剥削关系,以及工人阶级的斗争和革命。

这一理论框架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矛盾,为我们理解和改造现实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了商品生产的双重特性:商品既是使用价值,又是价值。

通过商品的交换,劳动价值得以实现,生产者的劳动被剥削成了资本家的利润。

这种剥削关系固化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进而引发了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也颇具洞察力。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追逐利润的逻辑下,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这不仅使资本家和工人都面临着失业和贫困的风险,也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命运和革命潜能提出了重要观点。

在剥削和压迫下苦苦挣扎的工人阶级具有历史使命,他们将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解放的力量。

而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也为社会主义的出路提供了可能性。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提供了理论工具,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实现人类的共同理想和愿景。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我们也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劳动的凝结物。

而剩余价值理论则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他们实际获得的报酬之间的差异。

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关注了资本主义下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而由此产生的生产关系导致了生产者的异化和剥削。

这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批判成为了社会变革的理论依据和动力源泉。

在当今世界,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指向和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指向和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指向和当代价值马克思从哲学转向经济学研究是其内在的思想方法转变和外在的现实革命的实践活动需要.一方面的"最初动因"是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遭遇到的"物质利益"的难题;另一方面,在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生产资料的私人独占已成为现实的重大问题.在接触工人运动,研究社会主义着作后,马克思清楚地认识到,要消灭这种不合理的财产私人独占的社会现实,首先必需认清这一现实,揭示隐藏其背后的规律,由此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就成为马克思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指向19 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份并对其进行了彻底地改造,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指导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剩余价值,揭露资本主义阶级矛盾和其剥削本质,阐明了它的产生、发展及灭亡的规律,从而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制度以及现代性的批判和扬弃是其价值指向.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研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内在逻辑、动力机制及其运行方式进行了描述和阐释,并从中发现资本主义自我解体的力量和催生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革命性因素.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意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的理论品质,当代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当代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当代"消费社会"理论给出了有力的回应被推崇为"后现代教父"的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在其《消费社会》、《生产之境》、《物的符号体系》等着作中,系统地论述了"消费社会"的理论."消费社会"与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生产社会"有着根本的区别.在"生产社会"中,"生产"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消费社会"中,商品消费的主导地位被凸显出来.在鲍德里亚的理论体系中,生产型社会仅仅出现在前工业社会.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消费的对象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目的仅仅是为了维持人类生命和繁衍后代的生存需要.在后工业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被消费所置换,此时的消费对象是商品所具有的符号表征意义而不是其本身的有用性.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并不彻底,这就如同费尔巴哈处于"宗教形式"之中而激烈批判宗教一样,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也无出其右.显然,鲍德里亚误解了马克思.在马克思经济学着作中,他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是立足于解释经济范畴背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非建构自己的经济学体系.在马克思看来,经济范畴必须是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范畴,而这正是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马克思不同于把物品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中心和出发点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之处.消费,作为人的一种感性对象化活动,其与生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1857-1858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早有论及:二者同属于一个主体活动过程的两个因素,其中,生产是起点,是起"支配作用"的因素,而消费则是作为生产活动的内在组成和外在表现因素而存在.尽管对马克思的生产消费理论存在误解,但值得肯定的是,在现代消费社会中,针对物的功能化带来了使用价值没落的现实境况,鲍德里亚对消费的符号性认定,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时代性维度上做出了有益补充.2、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区分一般商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前提下,阐明了资本主义如何利用市场运行机制来为其根本利益服务的.根据马克思的论证方法,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利益关系,是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的特征、性质必要前提.马克思认为,等量劳动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劳动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利益关系,它是由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所有人在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处于同等地位,在此前提下任何个人或集团都不能够凭借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去获得特殊的经济利益,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只能表现在劳动上.同时,在社会主义阶段,由于受旧式分工的影响,劳动上的差别依然存在,劳动依然是谋生的手段,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便具有了劳动者把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与共同所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点,这就规定了人们在等量的基础上彼此互换劳动,等量劳动互换也因此构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深层的本质利益关系.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关系的等量劳动互换关系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是通过作为商品经济关系的等价交换关系来实现.如同商品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一样,马克思在此澄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利益关系也不是商品经济关系,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质也不是商品经济,这就为商品经济在不同社会制度环境下的发展清除了人们思想上的障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是紧密相关的,并为我国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本精神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贯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全过程的内在主线是对人的关切.以"现实的人"为前提、以人及其劳动实践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以人的发展程度为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以人的解放为最终依归,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也为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直接成果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改善和我国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这一切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制度保障.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重物轻人"的价值倾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依然存在;马克思的人本精神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其经济学思想的学习和实践,存在停留在表层而未深入的问题.新时期新阶段,在倡导和践行以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为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马克思经济学的人本精神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价值导向层面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8.【2】鲍德里亚着. 仰海峰译. 生产之镜. 北京:中央编译局,2005.3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0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胡钧.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研究.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新常态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新常态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1502018.10MEC 政工之窗MODERNENTERPRISECULTURE“新常态”主要这指的是不同于过去且相对来将较为稳定的一种状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逐渐迈向了新常态,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进行成功的转型升级便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正确指导。

因此,只有正确且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功的转型,并增强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背景及理论特色(一)发展背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为全面,最为经典也是最为系统的印证和运用,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在致力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更是提出了生产关系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与此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提出了兴起以来更是在国际社会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对于我国来讲,在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中国共产党所引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更是取得了较大的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

换句话说,新中国的建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引导。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是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尤其是在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之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是始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持续正确引导的作用,并凭借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更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平稳的度过新常态的经济发展的瓶颈期。

(二)理论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着较为鲜明的理论特色,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由于马克思曾说过,人类的生产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正产的关系下进行开展的,马克思也一直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当做一种社会性的行为进行考察,列宁也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强调,并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是对政治经济学的领域进行了拓宽并让更多的经济学家可以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生产力的研究,从而加强对社会历史变迁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学科,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相互关系以及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人类社会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经济学,是探讨人类生产、分配、流通等与经济现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学科。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经济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和危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包括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等,这些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内在矛盾,对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其次,经济学研究的实证和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验证。

经济学通过对市场、产权、价格等经济现象的研究,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其不断深化和更新提供了实证依据。

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一脉相承,相互渗透,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动力。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生产资料社会化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指明了方向。

再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分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最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自由和幸福奠定了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均面临着新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已在西欧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由1825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而充分暴露出来;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舞台的时候。

它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3年至1895年。

这一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成果,建立了无产阶级关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

大学时代的马克思研究的志趣主要在哲学,从未涉猎政治经济学。

由研究哲学到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转变发生在他大学毕业以后在《莱茵报》工作期间。

1859年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讲到这种转变时说:“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茵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当时的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先生就摩塞尔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官方论战,最后,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7—8页)1843年10月末马克思迁居巴黎。

12月末即正式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先后写下了《巴黎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这时他曾计划出版一部名为《政治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著作,并为此同书商签订了出版合同。

后来,为了清算自己过去的哲学信仰,写下了《神圣家族》,因而使经济学著作推迟。

出版商则因德国政治的压力而取消了合同。

随后,马克思又写下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等。

马克思在整个40年代制定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为进一步研究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后来他在回顾这段研究工作时曾讲:“我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来因基佐先生下令驱逐移居布鲁塞尔,在那里继续进行研究。

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学习心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必修课。

同时也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课程,虽然对于我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很多概念都很难理解,造成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多了不少枯燥与乏味,甚至有时候会让人昏昏欲睡,但是当整本书学完了以后,再回过头来看我们这一学期所学的东西,却发现我们的确学了不少东西,甚至有很多东西对我们都有启发性的作用。

广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我们从理论高度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科学,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而在学这门课以前我一直以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经济”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经济”,还曾经一度幼稚地认为这门课程大概就是教人怎样在商业上“打混”,以便好好捞一把罢了。

自从开课后,我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肤浅,这门课跟我原先想的完全是两个样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我越学就越发现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它不仅有自身准确的学科术语、科学的体系和丰富内容,而且其课程内容本身是环环相扣的逻辑展开。

例如,不理解商品,就难以理解货币;不理解商品和货币,就难以理解资本;不理解利润、平均利润就不能理解商业利润等等通过这一个学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让我懂得了很多,尤其是对于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东西有了一些深入地思考、探索,认识到了一些基本的规律。

对当前的经济形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学派之一,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

它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体系,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一、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为核心的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指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减去生产资料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者必须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也就是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和身体的能量,以赚取生存所必需的资金。

劳动力商品的价格代表了工人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而工人在使用自己的劳动力生产商品时,创造了超过自己工资的价值。

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占有,作为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的贡献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剥削劳动者。

剩余价值越高,剥削程度就越严重;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也随之加剧。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要消除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实现劳动者的自由和平等,打破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体制。

二、矛盾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矛盾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社会和政治领域。

它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矛盾的发展,即存在着一种对抗的力量,推动着事物向前发展。

在经济领域中,存在着资本家和工人、劳动力和资本、商品和货币等对立双方。

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主张和利益等对立的力量。

矛盾分析方法的贡献在于,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将发展看作一种过程、一种冲突的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矛盾,并且指导我们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该方法可以引导我们深入调查实际的阶级矛盾和发展矛盾,并且协调不同矛盾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理论基础。

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和发展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几
个关键时期和主要趋势。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崛起,马克思对资本主
义的批判和分析成为其经济学思想的核心。

其次,在20世纪初,随着俄国革命的发生和苏联的建立,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苏联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
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发展,形成了苏联特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
即所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

然而,随着20世纪中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崩溃,以及中国、越南
等国家的经济改革开放,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受到了挑战和重新
审视。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等思潮的兴起,使得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面临着新的挑战。

而今,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在
经历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续关注资本主义制
度下的不平等和剥削问题,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另一
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在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经济学派的理论和
方法,以应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复杂挑战。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是一个不断变
化和发展的过程。

虽然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区可能会受到挑战和批评,但其核心理念和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随着全球
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将继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重要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分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分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经济学为核心,以政治经济学为核心内容。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揭示和对社会经济规律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进行深入分析。

一、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之一是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而劳动价值是劳动时间的体现。

他通过劳动价值论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本质,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超过其工资的价值部分,它是资本积累的基础。

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必然性。

二、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资本积累是一个核心概念。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以积累为目的,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剩余价值,并将其再投资于生产过程,实现资本的积累。

然而,资本积累也会导致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但同时也会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的性质。

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阶级分化的社会,无产阶级是被剥削和压迫的阶级,而资产阶级是剥削和统治阶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将最终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计划经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关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计划经济的问题。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的一种新型经济体制,其核心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对生产进行统一和调控,以达到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生产力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试论马克思经济学说体系及理论与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经济学说体系及理论与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经济学说体系及理论与现实意义试论马克思经济学说体系及理论与现实意义摘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局部,又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体系及其理论是在吸收、综合和改造前人一切优秀理论研究成果的根底上产生的,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问世标志着马克思经济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对指导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开展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说现实意义马克思从1843年10月开始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理论体系主要包含四大学说理论,分别为:劳动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学说。

这四大学说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体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规律及历史开展趋势都作了科学的判断与分析。

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能更好地指引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开展。

一、马克思经济学说体系及理论1.劳动价值学说理论根本内涵。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时处于蒸汽时代创立的,它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和历史开展趋势探讨的根底,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石。

同时,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及相关理论的观点的根底上建立的,而唯物史观的创立又为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了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揭示了唯物史观的根本方法。

劳动是产品价值的源泉,任何产品的“相对价值〞都是由包含在产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价值是不能作为价值尺度的。

要产品成为商品,商品成为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成为货币,就要以商品作为交换的劳动产品为出发点,由此创立劳动二重性学说。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在提及货币本质时,马克思首次提到了价值形式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调整利益关系为重点,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保障。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求。

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社会关系等多个方面,不仅关注人的物质需求满足,更关注人的心灵、精神需求的满足。

科学发展观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决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准则。

科学发展观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经济制度的建设,科学发展观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

科学发展观指出,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基础。

只有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才能够实现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特别强调调整利益关系。

利益关系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不同的利益主体具有不同的需求和利益诉求,如何协调各方利益,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公平正义原则,重视解决好分配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面发展。

它要求以改善人民生活为中心,通过调整财富分配、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它要求在经济建设中优先保护生态环境,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经济和生态双赢。

政治经济论文

政治经济论文

政治经济论文范文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做出了深刻反映,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它针对现实并没有提出根本性改革建议与对策,面临了很多严峻的挑战。

1、时代进步性。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是在对前人优秀经济学成果的批判继承中发展而来的,主要来源于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者相关经济学说,它首次提出劳动二重性概念,在创立无产阶级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无产阶级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了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规律的新的经济学范畴,标志着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变革。

另一方面,它表达了现实发展的诉求,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揭示出了可以经受实践检验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并被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理论基础,给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促进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其不足也日益显现,在当下的理论与现实发展当中面临了各式各样的挑战。

一方面,其学科性质不够明晰。

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学理论,政治经济学在承认其内在阶级性的同时,将很多并不带有阶级性的内容在实际研究当中归入到了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当中,当代的政治经济学必须区别于传统的只讲阶级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否则将会导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指导意义的缺失。

另一方面,传统政治经济学已不再符合当代发展的要求。

在现代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中,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社会结构,并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适用于各个社会主义形态经济规律的相关规定在当代实际改革当中越来越空泛。

二、政治经济学理论价值的当代化发展一理论创新与发展作为实践的基础,理论的改变与创新是探究政治经济学理论当代价值过程当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首先,我们应当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进行继承,充分发挥方法论的优势。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批判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使得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们必须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得生活所需,而这种交易过程中,剥削已经内在存在。

资本家为了最大化利润,不仅压榨工人的劳动力,同时还通过压低工资、提高工作强度等手段来压制工人的生产力水平,使得工人们难以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马克思认为贫困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必然结果。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

然而,货币是市场上的唯一媒介,这导致了产生货币财富的不平等,使得一部分人拥有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而另一部分人则无力竞争和生存,进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沦为贫困。

尽管距离马克思提出贫困理论已有足足一个世纪的时间,但是在当今社会,贫困问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贫困是一种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出台更全面、有效的政策来降低贫困率。

然而,当代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在一些方面也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应对。

纵观当下的异化经济形态,不难发现市场经济的不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变得更加明显。

因此,要彻底解决贫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进行系统性的改革,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贫困理论在当代仍然有高度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为我们思考并解决当代贫困问题的一部分,需要重视和研究,引入新的经济理论,尝试在当代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发展模式,为社会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稳定、公平和持续的发展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 实 践
今世 界的 两大 历史趋 势 , 要实现 发展 , 就 必须 进行技术创 新和制度创 新。 发展 不仅 是经济 在量上 的增长 ,而且是一种 质变 , 是社会经 济系统 的内部变化 , 是一种 创新
现 建设 创新型国家 目标的根本途径 ,要把 增 强 自主创新能力作 为国家战略 ,贯穿到
出中国必须走 自主创新 的道路 ,建立创 新 型国家 ,自主创新能力是 国家竞争力 的核 心 ,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 的重大选择 ,是
统 领 我 国 未 来 科 技 发 展 的 战略 主 线 ,是 实
进 了 马 克 思 主 义政 治 经 济 学 的 发 展 。 关 键词 :创新 理论 马 克 思主 义 政 治
国代 表 大 会 上 集 中论 述 了 我 们 党 的 创 新 理
内 容 接 要 :创 新 是 当今 时 代 精 神 最 集 中的 体 现 , 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创 新 思 想 形 成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创 新
从哲 学角度对创新概念加 以界定。
创 新 理 论 丰 富 了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实 践 观 念
新 、技术创新 以及其他 方面的创新做 出了 深刻 阐述 ,即坚持 以反映时代 特征和实践 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 实践 ,并根据 实践 的 新鲜经验不 断推进理论创 新 ,这是 马克思
过制 度创 新 ,社 会主 义 国家 才能 自立于
世 界 民族 之 林 。
创 新 理 论 深 化 了 新 时 代 思 想
当今 世界 的显 学 :社会 主 义是 当今 时代 永 不衰竭 的思潮 , 世界进步 力量对抗不 是 合 理 的资本 主 义制 度取 之 不尽 的思 想资 源。 而全球 化和信息 化极大地 改变着 当代 人 类 的生存 方式 和 交往 方式 ,正 在 成 为
世 界 思 想 界 和 学 术 界 的 中心 话 语 。 但 无 论 是 当 今 世 界 的 两 大 历 史 潮 流 ,还 是 当
是 一 项 重 要 而 紧 迫 的 战 略任 务 。
的过 程 。而社 会 主义 潮流 复兴 的 希望也
在 于 创 新 , 有 经 过 理 论 创 新 , 会 主 义 只 社 理 论 才 能 更 好 地 适 应 当 今 时 代 ; 只 有 经
的体制机制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 、制度创
新 、科 技 创 新 。这 就 对理 论 创 新 、 制 度 创
维普资讯
学 范 畴 ,而 是 一 个 渗 透 到 科 学 研 究 和 社会
实践各个领域中的普适性概念。这就 需要
浅仓 论 议 惭理 对 马思义 治济 的发 克主政经学新展
■ 孙 俊杰 副教授 ( 州大学教 育学院 郑 郑州 4 05 5 0 2) ◆ 中图分类号 :F 1 文献标识码 :A 01
1 克 思 主 义 政 治 经 济 学 研 究 方 向 和
激发全 民族创新精神 , 培 LL 发 — 展状况, 对人们的思想意识 现代化 建设 中去 , 和 —一 社会道德风尚、 J 对经济社会的 稳 养高水平创 新人 才 ,形成有利于 自主创新 定和谐与发展 ,都会产 生重要而深刻 的意 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是哲学 学科建设 的重 中之重 ;加强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研究 ,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
( ) 一 开拓 了解放思想 、 实事 求是 思想
路 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马克思主义
新、除旧布新有效 地认 识和改造世界的实 践活动。创新要破除 旧观念 、 旧理论 、旧模
式 、旧 习惯 , 必 须 解 放思 想:创 新 要 发现 就
创 新体 现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 时俱进思想路线 的根本 目的。马克思主义 的创 新理论 突出了创新的实践规定性 ,强 调 创新是一种有 实际效用的实践活动。邓
实践是人类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
活动 , 实践 的 观点 是 马 克思 主义 政 治 经济 学
的基本观点。 创新理论 把创新作 为人类的一
种特殊实践活动 , 为深入研究社会实践 的不 同性质及其基本类型提供了崭新框架。 创新是 当今时代精神 的核心 。 发展 问
题 是 当今 时 代 的 主 题 , 展 研 究 已 经 成 为 发
小 平 的 创新 思 想极 为 鲜 明 地 强 调 了创 新 与 实 践 密不 可 分 的联 系 。
哲学 的集 中体现 ,是我党的思想路线 的高
度概括。创新理论与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有着内在联系 , 它集中体现 了解放思想 、 实 事求是的根本 目的。 创新的过程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的过程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也 就 是实现创新的过程。创新是通过破旧立 新、除旧布 新 ,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实践活动。创新 ,要发现事物 的新规 律、 新属性 、 新关系 , 就必须实事求是 , 坚 持一切从 实际出发 ,理论联 系实际,在 实 践 中检验和发现真理 。因此 ,只有坚持解 放思想 、实事求是 ,才能真正做到创新。
论 ,提 出了一 系列重 要的创新思想。他 指 出,改革创新是 当今 时代精神 的核心 ,必
须 把 创 新 作 为长 期 坚持 的 治 国 之道 。他 提
理 论 。 创 新 理 论 开 是 思 想路 线 的 新 境 界 , 深 化 发 展
了唯 物 史 观 的社 会 动 力 论 ,极 大 地 推
路 线 的 发 展
创新的过程就 是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
求 是 、 时俱 进 的过 程 。 新 是 通 过 废 旧立 与 创
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推进和发展 的根本保
证。 以最广大人 民的实践 为理论创新 的源 泉 ,以实现最广大人 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 为
理 论 创 新 的 目的 。
创 新 理 论 带 来 马 克思 主 义 政 治 经 济 学 的 新 机 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