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要点:便秘
讲义之中医内科学--便秘
讲义之中医内科学--便秘中医内科学一一便秘细目一:概述一、便秘的概念及源流1.便秘的概念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2.便秘的源流《内经》认为大小便的病变与肾的关系密切。
《伤寒论》首先提出了将便秘从阴阳分类,指出:“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
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
麻仁丸主之。
”宋代《圣济总录》将本病的证治分类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
金元时期,张洁古提出实秘、虚秘有别,《医学启源》曰:“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
有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
”[、便秘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本篇所论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
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 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便秘的常见病因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
外因:感受外邪。
二、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燥热内结于肠胃者,属热秘;气机郁滞者,属气秘; 气血阴阳亏虚者,为虚秘;阴寒积滞者,为冷秘或寒秘。
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的便秘属虚。
而寒、热、虚、实之间,常又相互兼夹或相互转化。
如热秘久延,津液渐耗,损及肾阴,病情由实转虚。
气郁化火,则气滞与热结并存。
气血不足者,易受饮食所伤或情志刺激,则虚实相兼。
阳虚阴寒凝结者,如温燥太过,津液被耗,或病久阳损及阴,则可见阴阳俱虚之证。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便秘的诊断要点1.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2.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目眩心悸等症。
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便秘
一、定义:便秘是指粪便在肠道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排便不畅的一类病证。
二、源流:
1、《内经》认为便秘与脾肾关系密切。
2、《伤寒杂病论》认为便秘当从阴阳分类,将本病分为阳结、阴结。
3、《金匮要略》阐明胃热过盛,脾阴不足以致大便干燥而坚的病机与証治。
4、《景岳全书·秘结》主张把便秘分为阴结(无火)、阳结(有火)。
三、病因病机:
1、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有关。
基本病理是大肠传导失常。
2、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四类。
3、病性:虚:气血阴阳亏虚
实:热秘(燥热内结);气秘(气机郁滞);冷秘(阴寒积滞)
4、转归和预后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分虚实,实当辨热秘、气秘、冷秘;虚当辨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二)治疗原则:通下
(三)分型论治:
(1)实秘:
1、热秘:麻子仁丸;兼郁怒伤肝,可另服更衣丸
2、气秘:六磨汤
3、冷秘:大黄附子汤;温脾汤合半硫丸(七版)
(2)虚秘:
1、气虚秘:黄芪汤;补中益气汤(腹部坠胀可合用)。
2、血虚秘:润肠丸;五仁丸(七版)
3、阴虚秘:增液汤
4、阳虚秘:济川煎;大黄附子汤、温脾汤。
编辑:流星
研霸圈。
中医内科学便秘
。
护理方法
饮食调护
情志调护
多饮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过度进 食辛辣、油腻食物。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因便秘而产生焦虑、抑 郁等不良情绪。
运动调护
按摩调护
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散步、太极拳等,以促 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可采用腹部按摩的方法促进肠道蠕动,缓解 便秘症状,按摩时要注意力度和方向。
THANK YOU.
2023
中医内科学便秘
目录
• 引言 • 病因病机 • 病理生理 • 中医辨证治疗 • 中药治疗 • 中医其他疗法 • 现代医学治疗 • 预防与护理
01
引言
定义和分类
定义
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粪便量少,排便费力,有排不尽感 ,甚至需要手法辅助排便等症状。
分类
实秘和虚秘。实秘包括饮食内停、情志失调、阳虚寒凝、热 结肠燥等;虚秘包括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阴虚便秘和阳虚 便秘等。
促进肠胃蠕动
拔罐可以促进肠胃蠕动, 增加肠道分泌,缓解便秘 症状。
调节气血
拔罐可以调节气血,改善 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便 秘引起的气血不足。
07
现代医学治疗
西药治疗
药物治疗
可选用容积性泻药、渗透 性泻药、刺激性泻药等。
联合用药
当患者便秘症状严重时, 可考虑联合用药。
长期用药
对于慢性便秘患者,需长 期治疗。
主要症状存在两项及以上,次要症状无或存在 一项及以上,同时排除器质性病变和其他疾病 所致的便秘症状。
02
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
01
长期大量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等,可导致胃肠积热、
大便干结难解。
饮食不足
02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预习知识:便秘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预习知识:便秘【概说】一、概念: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二、沿革:1、《内经》认为大小便的病变与肾密切相关。
2、《伤寒论杂病论》提出便秘当从阴阳分类,将本病分为阳结与阴结两类3、《圣济总录》将便秘分类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4、金元时期张洁古首倡实秘、虚秘5、《景岳全书》主张宗张仲景把便秘分为阴阳两类,有火的是阳结,无火的是阴结。
阐明了两者的病机治则三、讨论范围:西医的功能性便秘,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皆可参照本篇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1、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禀赋不足等2、病机主要是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引起肠道传导失司所致。
3、基本病变属大肠传导失常,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相关。
4、▲便秘的病性可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
胃肠积热所导致的便秘为热秘;阴寒积滞,为冷秘或寒秘;气血阴阳不足所致便秘为虚秘;气机郁滞者,属实秘。
四者中以热,气,冷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为虚。
四者常相互兼夹或相互转化。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己的习惯1天以上,或两次排便时间间隔3天以上。
2、大便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3、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头眩心悸等症。
4、本病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便秘与肠结:两者均为大便秘结不通;肠结多为急病,因大肠通降受阻所致,表现为腹部疼痛拒按,大便完全不通,且无矢气和肠鸣音,严重者可吐出粪便。
便秘多为慢性久病,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结难行,可有矢气和肠鸣音,或有恶心欲吐,食纳减少。
【辨证论治】一、辩证要点:当分清虚实,实热秘、冷秘、气秘;虚气虚、血虚、阴血、阳虚二、治疗要点便秘的治疗以通下为主,但决不可单纯用泻下药,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法。
中医内科学21便秘
二·治疗原则 实则通泻--清热润肠通便,顺气导滞; 虚则润补--益气养血,温通开结。
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三、分证论治
(一)实 秘
1、肠胃积热 主症:大便干结,腹中胀满,口干口臭 兼次症: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干,苔黄燥,或焦黄起刺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 土燥津枯便难解,胃肠积热病能却。
《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 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 矣”。
二、源 流
2.《金匮要略》: “脾约”、“闭”、“阴结”、
“阳结”。 病机:寒、热、气滞。 首分阴结、阳结二类。
二、源 流
3.《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 五脏不调、阴阳虚实寒热
➢ “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 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
病名:便秘 证型:胃肠积热 治法:清热润肠 方剂:脾约麻仁丸加减 方药:枳实、大黄、厚朴、芒硝、沙参、
麻仁、杏仁、白蜜。
病案二
某男,27岁,干部。两年来大便 常艰涩难解,数日一行。近巳有一周 未能排便,自感腹中冷痛不适,尿清 长,尤以夜尿频多,且畏寒肢冷伴见 腰脊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病名:便秘。 证型:冷秘。 治法:温阳通便。 方剂:济川煎加减。
4、气秘可选用 ①柴胡疏肝饮 ②苏子降气汤 ③六磨汤 ④逍遥散 答案:③ 5、阳虚可选用 ①济川煎 ②千金温脾汤 ③半硫丸 ④肾气丸 答案: ① 6、《伤寒论》中对各种便秘,均可使用 ①猪胆汁导法 ②大黄 ③蜜煎导法 ④番泻叶 答案:③
转归预后
转归 便秘日久 腹胀呕吐;失眠烦躁;肛裂痔疮 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较好,辨证得当,大都可痊愈 年老体弱、病后、产后体虚便秘,难求速效
中医内科学便秘经典实用
中医内科学便秘
病因病机
3.气机郁滞 ➢抑郁恼怒,肝郁气滞 ➢忧愁思虑,脾伤气结 ➢久坐少动,气机不利
大肠气机郁滞
中医内科学便秘
4.阴亏血少 素体阴虚,津亏血少 病后产后,阴血虚少 失血夺汗,伤津亡血 辛香燥热,损耗阴血 房室劳倦,阴津亏损
病因病机
阴虚干涩 血虚不荣
中医内科学便秘
5.气虚阳衰
饮食劳倦 素体虚弱 年老体弱 苦寒攻伐
起病较缓,多表现为慢性病变过程。 以中老年多发,女性多见。
2024/5/28
中医内科学课 便件 秘
诊断
➢辅助检查:
1、大便常规、潜血试验和直肠指检应
是常规检查的内容。 2、腹部平片、钡剂灌肠、直肠镜、乙
状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进行检查。
2024/5/28
中医内科学课 便件 秘
鉴别诊断
1.便秘与积聚
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便秘
3.冷秘
主症:大便艰涩,腹痛拘急, 兼次症 :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 舌脉: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药:温脾汤合半硫丸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 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2024/5/28
中医内科学课 便件 秘
(二)虚秘
失眠健忘;口干心烦、潮热盗汗、腰膝酸 软 舌脉:淡、苔白或红少苔,脉细涩 治法:养血润燥,通便 方药:润肠丸 润肠丸用归羌活,大黄桃麻两仁合; 劳倦纳呆便秘涩,蜜丸嚼服功效可。
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便秘
3、阴虚便秘 主症: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潮
热盗汗
兼次症: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 腰膝酸软
麻子仁丸治脾约,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邪热又行气,中医内胃科学热便秘 肠燥便秘宜。
《中医内科学》便秘
三、范围
1、 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的辨证论治,类 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 2、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 动减弱引起的便秘,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 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 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饮食不节:胃肠积热;阴寒凝滞; 2.情志失调 :怒、喜、思、忧
三、 证治分类 1.热秘
主症: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 兼症: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 舌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证机概要:肠腑燥热,津伤便结。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 用药注意:使用泻热不伤阴的药物,使用润肠通便 的药物,使用一定的养阴药物
2.气秘
主症: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 ,肠鸣矢气 兼症: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 舌脉:舌苔薄腻,脉弦。
中医内科学
脾胃系病证
第九节
便
秘
威海市中医院脾胃病科 朱伟宁
内容提要
一、定义、源流 二、病因、病机★ 三、诊查要点★ 四、辨证论治★ ★ 五、预防调护
[概 述]
一、定义 1、定义: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 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 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 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2、包括: 排便周期延长,秘结不通或周 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 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
基本病机
肠道传导失司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排便间隔时间超过自己的习惯1天以上, 或两次排便时间间隔3天以上。 2.大便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 而艰涩不畅。 3、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 乏力、头眩心悸等症。 4、病史及诱发因素:常有饮食不节、情 志内伤、劳倦过度等病史或诱发因素。
中医内科学-便秘
老年便秘患者需注意饮食调整,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 可减轻便秘症状。
详细描述
患者老年体弱,活动量减少,出现便秘症状,通过调整饮食 ,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进行散步等运 动,便秘症状得到缓解。
病例三:小儿便秘的预防与治疗
总结词
小儿便秘需注意饮食调整,培养良好排便习惯,必要时可采用药物治疗。
中医内科学-便秘
•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 •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 便秘的预防与保健 • 便秘的现代医学认识 • 典型病例分享
01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 难,粪便干结。
分类
实秘和虚秘。实秘多因热邪、湿 邪、寒邪、气滞等因素所致;虚 秘则多因气血虚弱、阴津亏损、 大肠传导无力引起。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药物治疗
01
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之一是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会开
具相应的中药处方,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麻子仁丸等,以通便润肠,
缓解便秘症状。
02
药物组成
中药处方通常由多味中药组成,如大黄、厚朴、枳实、麻子仁等,这些
药物具有泻下、润燥、行气等作用,能够刺激肠道蠕动,软化粪便,从
而帮助排便。
03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和禁忌症,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非药物治疗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中医非药物治疗的一种方式,对于便秘患者具 有一定的疗效。通过针刺相应的穴位,可以调节肠道功能, 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按摩治疗
按摩治疗也是非药物治疗的一种,通过按摩腹部和相关穴 位,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 进行按摩治疗,或者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讲义之中医内科学--便秘精编版
中医内科学——便秘细目一:概述一、便秘的概念及源流1.便秘的概念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2.便秘的源流《内经》认为大小便的病变与肾的关系密切。
《伤寒论》首先提出了将便秘从阴阳分类,指出:“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
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
麻仁丸主之。
”宋代《圣济总录》将本病的证治分类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
金元时期,张洁古提出实秘、虚秘有别,《医学启源》曰:“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
有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
”二、便秘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本篇所论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
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便秘的常见病因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
外因:感受外邪。
二、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燥热内结于肠胃者,属热秘;气机郁滞者,属气秘;气血阴阳亏虚者,为虚秘;阴寒积滞者,为冷秘或寒秘。
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的便秘属虚。
而寒、热、虚、实之间,常又相互兼夹或相互转化。
如热秘久延,津液渐耗,损及肾阴,病情由实转虚。
气郁化火,则气滞与热结并存。
气血不足者,易受饮食所伤或情志刺激,则虚实相兼。
阳虚阴寒凝结者,如温燥太过,津液被耗,或病久阳损及阴,则可见阴阳俱虚之证。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便秘的诊断要点1.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2.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目眩心悸等症。
3.本病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内伤等病史。
中医内科学--便秘
3 病位:大肠。
第 3章
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依据
1.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多干硬。起病缓慢,多属慢性病变过程。 2.常伴有腹胀腹痛,头晕头胀,嗳气食少,心烦失眠,肛裂、出血、痔疮,以及汗出,气短乏 力,心悸头晕等症状。 3.发病常与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4.纤维结肠镜等有关检查,常有助于便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 4章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养正为先
a:实证,据热、冷、气秘之不同,分别施以泻热、
温散、理气之法,辅以导滞之品,邪去便通;
b:虚证以养正为先,依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主用
注
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酌用甘温润肠之药,标
意
本兼治,正盛便通。
点
c:六腑以通为用,大便干结,解便困难,可用下法
注
治法:温阳润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意 点
方药:济川煎。
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
泽泻升清降浊;枳壳宽肠下气。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应注意饮食调节,便干量少者,适当多食富含纤维素的粗粮、蔬菜、水 果、避免辛辣燥火之食。增加体力活动,加强腹肌锻炼,避免久坐少动 。应保持心情舒畅,戒忧思恼怒。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但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以润下为基础,个别证型
虽可暂用攻下之药,也以缓下为宜,以大便软为度
,不得一见便秘,便用大黄、芒硝、巴豆、牵牛之
属。
11
辨证论治
实秘证:热秘证
【便秘】---中医内科学
一、定义: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道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 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 硬,虽有便意,但排便不畅的一类病证。
三层含义:1 时间过久,3日以上,甚至1周至半月。 2 粪质干硬,甚至干如羊屎。 3 排便不畅,下坠明显。
别名:阳结,阴结,大便难,不更衣。
风秘,气秘,热秘,寒秘。
二、源流
<内经>已有记载,并将其列为五实之一. 张仲景对便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贡献有三: <圣济总录>将便秘分为寒热虚实四类. 张洁古首倡按实秘.虚秘进行辨治. 虞抟认为便秘与肾有关,发明了简易灌肠法. 张璐对老年便秘用肉苁蓉做了探讨.
三、范围
本篇讨论主要指功能性便秘;也包 括肠道激惹综合症,肠炎恢复期肠蠕动 减慢引起的便秘;还包括直肠及肛门疾 患(炎症、息肉、痔疮)引起的便秘; 其它还有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疾 病引起的便秘,肌力减退所致的便秘等。
养成按时登厕的习惯。
思考题
何谓便秘?简述古人对便秘的分类。 便秘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各是什么? 虚秘和实秘在治疗上有什么不同?
治法:滋阴通便
方剂:增液汤
加减:
4 阳虚: 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
色 白,四肢不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腹中冷痛,腰膝酸冷, 舌淡胖苔白,脉沉迟。
病理要点:阳气虚衰,阴寒凝结。 治法:温阳通便 方剂:济川煎 加减:
四、其它治法:
玄明粉9克,温开水化服。 生大黄2克,开水泡服。 蕃泻叶10-30克,泡茶服。 黑芝麻60克,蜂蜜调服。 当归、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松子仁各15克,
劳倦过度
阳虚则肠道失温
4 感受外邪: 外感寒邪 阴寒凝滞 腑气不畅 热病之后 肠胃燥热 津液耗伤
中医内科学21便秘
中医内科学21便秘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定义与分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预防与护理•临床案例分析•学习参考资料目录01定义与分类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一组症状。
中医认为便秘由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但其根本原因与全身状况有关,如饮食、情志、脏腑功能等。
定义实秘由于实热、气滞、阳虚等多种实证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表现为大便干结、腹胀腹痛等症状。
虚秘由于气血虚弱、阴寒凝滞等虚证导致大肠传导无力,表现为大便秘结、排便费力等症状。
分类中医认为便秘的根本原因是脾胃功能失调,与饮食、情志、脏腑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便秘注重调理整体功能,改善机体状况,以达到根本上治疗便秘的目的。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02病因病机1发病原因23饮食中缺乏纤维素或摄入水分不足,导致粪便干硬难以排出。
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或长时间久坐,导致肠道蠕动减缓。
活动量不足精神压力过大或情绪波动,影响消化系统功能。
情志失调肠道蠕动减缓,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导致粪便干燥硬结。
肠道功能失调中医认为气机不畅可导致肠道传导受阻,引起便秘。
气机不畅气血不足导致肠道失养,肠道功能减退,引起便秘。
气血不足病机原理饮食不当导致脾胃受损,消化不良,食积内停,阻碍肠道传导。
中医病因病机饮食积滞情志失调导致肝气郁结,肝脾不和,气机不畅,大肠传导失司。
气机郁结久病体弱或年老体虚,气血不足,肠道失养,导致便秘。
气血亏虚03临床表现及诊断典型表现大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难解,一般每2~3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排便一次;腹部胀满,可自觉腹部有硬块或成团块。
其他表现肛门直肠有梗阻感,排便不畅,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主要表现1诊断标准23根据《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三版教材)的标准,便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排便次数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硬,或呈球状,排便费时费力,便后不尽感。
病程至少6个月以上,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中医内科学便秘资料
病因与病机
病因
便秘的病因较为多样,包括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年老体弱、久病产后等 因素,这些因素导致肠道功能失调, 形成便秘。
病机
便秘的病机主要涉及肠道传导失司和 气机郁滞两个方面,肠道传导失司导 致粪便滞留肠道,气机郁滞则影响肠 道蠕动,进一步加重便秘症状。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便秘的主要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 现腹痛、腹胀、口苦等症状。
辨证施治
实热型
泻下通便,常用大承气汤加减 。
气滞型
疏肝理气,常用四逆散加减。
气虚型
益气润肠,常用黄芪汤加减。
血虚型
养血润燥,常用润肠丸加减。
03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药物治疗
中药汤剂
根据个体情况,通过辨证施治的 方法,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汤剂, 如润肠通便、调理气机等方剂。
中成药
针对不同类型的便秘,选用不同 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麻子 仁丸等。
注意保暖
保持腹部温暖,避免肠道受到寒冷刺 激,影响正常的排便功能。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愉悦
减轻压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有助于调节肠道 功能,预防便秘。
过度的压力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导致 便秘。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减 轻压力。
放松身心
与亲友交流
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有助于 调节肠道功能,预防便秘。
与亲友交流、倾诉,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预防便秘。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医内科学便秘资料
目 录
• 便秘概述 •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 •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 中医便秘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 中医便秘的预防与保健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笔记细目一:概述
一、便秘的概念及源流
1.便秘的概念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2.便秘的源流
《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
麻仁丸主之。
”
二、便秘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便秘的常见病因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
外因:感受外邪。
二、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燥热内结于肠胃者,属热秘;气机郁滞者,属气秘;气血阴阳亏虚者,为虚秘;阴寒积滞者,为冷秘或寒秘。
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的便秘属虚。
细目三:辨证论治
一、便秘的辨证要点
便秘辨证当分虚实,实者当辨热秘、气秘和冷秘,虚者当辨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二、便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实秘以祛邪为主,给予泻热、温散、通导之法,使邪去便通;虚秘以扶正为先,给予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法,使正盛便通。
中医执业医师西医内科学考点:便秘
中医执业医师西医内科学考点:便秘便秘便秘的病因病机便秘发病的原因归纳起来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年老体虚等。
病机主要是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引起肠道传导失司所致。
便秘的辨证论治(一)实秘1.热秘证候: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加减。
2.气秘证候: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加减。
3.冷秘证候: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药: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
(二)虚秘1.气虚秘证候: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益气润肠。
方药:黄芪汤加减。
2.血虚秘证候: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润肠丸加减。
3.阴虚秘证候: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通便。
方药:增液汤加减。
4.阳虚秘证候: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加减。
例题:中医执业医师西医内科学考点:泄泻泄泻泄泻的病因病机泄泻基本病机为脾病与湿盛,致肠道功能失司而发生泄泻。
病位在肠,主病之脏属脾,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泄泻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泄泻与痢疾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
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泄泻的辨证论治寒湿内盛证证候: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或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
中医内科学-便秘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九。
方中大黄、枳实、厚朴(小承气汤)通腑泻热,火麻
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
加减: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滋阴生津; 若肺热气逆,咳喘便秘者,加瓜蒌、苏子、黄芩清肺降
气以通便;
若热势较甚,痞满燥实坚者,可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李、柏、松)润滑肠道。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分。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4.3 阴虚秘
症状: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通便。 方药:增液汤。
方中玄参、麦冬、生地滋阴生津。可加芍药、
玉竹、石斛助养阴之力,加火麻仁、柏子仁、
瓜蒌仁增润肠之效。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分。
二、沿 革
• 《内经》“大肠者,传导之官也”。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分。
• 张仲景
二、沿 革
寒:大黄附子汤温里泻下
热:承气汤苦寒泻下
虚:麻子仁丸养阴润下
实:厚朴三物汤理气通下
阳结(有火):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
实,名曰阳结
阴结(无火):脉沉而迟,不能食,大便反硬,名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分。
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 实证:去邪,泻热、温散、消导。 通
- 虚证:扶正,滋阴养血、益气温阳。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分。
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忌滥用泻(通)下 《景岳全书。便秘》“秘结者,凡属老人、虚人、阴脏
人及产后、病后、多汗后,或小水过多,或亡血失血、 大吐大泻之后,多有病燥结者,盖此非气血亏虚,即津 液之耗。凡此之类,不可轻用芒硝、大黄、巴豆、牵牛、 大戟等药,及承气等剂。虽近日得畅快,而重虚其虚, 以致根本日竭,则明日之结,必将更甚,愈无可用之 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