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满清中前期的十六大恶政

合集下载

浅谈清朝前期专制皇权的形成及对其评价

浅谈清朝前期专制皇权的形成及对其评价

浅谈清朝前期专制皇权的形成及对其评价姓名:XXX院系:XXXXXX学院班级:2010级XXXXXXXXXXX电话:XXXXXXXXXXXXX清朝是由中国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大王朝之一。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公开叛明。

1618年,发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誓师伐明,举国震惊。

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被明军的大炮打成重伤,不久逝世。

第八子皇太极继汗位。

他继续对明朝展开攻势,势力不断扩大。

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定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称帝且改“金”国号为“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号为崇德。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帝自杀,山海关守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八旗劲旅入关,击败大顺农民军,进占北京。

同年清顺治帝福临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

清朝从一个地方性政权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政权,依靠的不仅仅是其犀利强悍的军事,还有那一位又一位贤能的君主。

女真族本为一个四分五裂的原始部落族,而努尔哈赤将其统一,继而反抗中央政权。

为什么他们能在30多年间迅速发展,取而代之?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忘记学习,没有忘记汉文化才是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

而这一“方向”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而这一制度的确立在清朝的确立对而后数百年的岁月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努尔哈赤时代,就建立起了兵农合一的八旗制度。

这是努尔哈赤在女真牛录制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

政治权力集中于王公贵族,重大决策由贵族共同讨论决定,这就是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

在皇太极即汗位后,这位锐意进取的君主对于这种“贵族议会制度”产生了不满,谁都不想在施展抱负的时候总是有人牵绊。

皇太极于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仿明朝制度设立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试图逐渐削弱满洲贵族权力。

皇帝们开始实行中央集权。

近代史论文--浅析清政府的腐败

近代史论文--浅析清政府的腐败

浅析清政府的腐败一,政治腐败。

1.无知守旧,虚骄自大鸦片战争前,清朝政府对于世界的发展毫无所知,甚至在清人所著《明史·外国传》中竟然不分彼此,将葡萄牙、法兰西、西班牙等国家统统称为“红毛番”。

对于世界一些国家尤其是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都弄不清楚。

对此外国人评价说当时清朝统治者对外国人根本不加区别“一体被中国人看作是夷人,他们那种亚洲式陴睨一切的气概是那样的浓厚,以致不屑再分什么彼此厚薄。

”当时的官员,都信奉“以模凌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取进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

由此道者,无不各得,其所欲而去,衣钵相承,牢结而不可解。

”因此,很多参与重大决策的官员都完全不知道自己所做的决定对未来有多少影响。

在嘉庆、道光年间久任要职的军机大臣曹振镛,对讨教官运亨通之道的门生说:“无它,但多瞌头少说话耳!”这正如时人所揭露的“士不知耻, 为国大之耻。

历览近代之士, 其自敷奏之日, 始进之年, 而耻已存者寡矣。

官益久则气愈, 望愈崇则谄愈固, 地益近则媚亦益工。

“鸦片战争之后,虽然中国被迫接受了西方日益强大的事实,部分官员和封建王室仍因循守旧,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1876年6月,英国怡和洋行不顾清廷的劝阻,擅自在上海修筑了一条吴淞铁路,清政府觉得外国人在祖宗留下的土地上修筑铁路,有碍风水和面子,最后决定以28.5万两银子从怡和洋行手里买下吴淞铁路,并派人将铁路拆毁,抛于江海之中。

1881年,手握重权的洋务派领袖李鸿章,为了解决开平煤矿的运煤问题,修建了一条唐山至胥各庄全长只有11公里的铁路。

当铁路首次通车时,顽固派声称机车行驶会震动皇陵,李鸿章被逼得只好一度改用马拉车厢在铁路上行走,成为当时的奇闻。

2.贪污成风,搜刮无限康熙晚年, 奢侈腐败之风已经兴起, 后来经过雍正时期的厉行节约和严刑峻法等改革措施而有所控制。

到乾隆时, 随着经济繁荣和财力充裕,奢靡腐败之风重新抬头并愈来愈甚。

乾隆六巡江南, 游山玩水, 沿途接驾送驾、进贡上奉、大兴土木, 豪华与排场空前, 糜费特甚。

中国古代清朝时期的政治危机

中国古代清朝时期的政治危机

中国古代清朝时期的政治危机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267年,但也面临了许多政治危机。

这些危机主要源于政治体制的腐败、农民起义、外族侵略以及社会不平等等因素。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清朝时期的政治危机,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复杂性。

首先,清朝的政治体制腐败是其面临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清朝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而地方官员则是皇帝的代理人。

然而,由于权力集中,官员们往往滥用职权,贪污腐败。

这导致了社会不公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的增加。

此外,由于官员们的腐败行为,政府的财政状况也日益恶化,无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

这种政治体制的腐败最终导致了清朝政权的崩溃。

其次,农民起义是清朝政治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清朝时期,农民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受到压迫和剥削。

他们的土地被地主霸占,赋税沉重,生活负担沉重。

这导致了农民的不满情绪的积累,最终爆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

其中最著名的是太平天国运动,该运动在19世纪中叶席卷了中国南方,威胁到清朝政权的统治。

农民起义对清朝政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进一步削弱了政府的权威和稳定。

此外,外族侵略也是清朝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清朝建立初期,满洲人作为外族统治者,面临着对抗汉族的斗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洲人逐渐融入汉族社会,失去了对外族的警惕性。

这给了外族侵略的机会。

在19世纪,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削弱了清朝政权的实力。

随后,其他外国列强也相继入侵中国,割据领土。

这些外族侵略给清朝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进一步削弱了政府的稳定性。

最后,社会不平等也是清朝政治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清朝时期,社会阶级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悬殊。

地主阶级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而农民则生活在贫困中。

这种社会不平等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和民众的不满情绪。

在清朝晚期,社会不平等问题进一步加剧,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清朝时期面临了许多政治危机,这些危机主要源于政治体制的腐败、农民起义、外族侵略以及社会不平等等因素。

历史趣谈清初六大弊政是哪六大 清初六大弊政的评价

历史趣谈清初六大弊政是哪六大 清初六大弊政的评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初六大弊政是哪六大清初六大弊政的评价
导语:明朝末年,国内一片动乱不堪,趁着这个时机多尔衮攻入了京城,明朝灭亡了。

多尔衮带领着满清众人入住了中原,自封自己为摄政王,为了巩固王...
明朝末年,国内一片动乱不堪,趁着这个时机多尔衮攻入了京城,明朝灭亡了。

多尔衮带领着满清众人入住了中原,自封自己为摄政王,为了巩固王位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着名的六大弊政就是他颁布的,那么清初六大弊政是哪六大呢?
多尔衮实施的这六大法令,第一法令就是圈地令,分别实行了有三次,经历了这三次圈地运动后清朝当时的领土就达到了16万余顷。

这个圈地令就是清初六大弊政中的第一弊政,虽然有诸多弊端但着实扩大了清朝的疆域。

再后来多尔衮又颁布了剃发令,要求国内男子必须和满族人一样前部头发剃干净。

到了1645年他又颁布了投充法,就是允许满清贵族购买汉族贫民做自己的奴仆,这一法令加剧了满汉两族之间的矛盾。

这两条法令就是清初六大弊政里的第二和第三弊政,这两个弊政对于清朝的发展几乎没起到正面作用。

多尔衮在1645年的春天还颁布了逃人法,这条法令主要就是针对压制汉人奴役汉人而制定的,引起了众多汉民的强烈不满。

多尔衮同时还颁布了禁关令,这条法令可以理解成柳条边和闯关东,就是防止国内破产的汉民出逃到关外,这两条法令是清初六大弊政里的第四和第五弊政。

最后一个弊政就是颁布了惨绝人寰的屠城令,这是清朝强制同化汉民的最恶劣的法令,敢有反抗者全部杀无赦。

清初六大弊政的评价
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中前期恶政之三:圈占土地

清朝中前期恶政之三:圈占土地

恶政之三:圈占土地。

范氏《中国通史》记载: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下圈地令,“近京各府州县由此全面展开了对民间田地的占夺,称为‘圈地’....顺治二年(1645年)十一月,又展开第二次圈占,扩展至河间、滦州、遵化等地。

顺治四年(1647年)正月,又下令顺天、保定等四十二州县,圈占田地,给与当年东来满洲官员兵丁。

在三次大规模圈地中,由圈占无主田地扩展到有主田地,由圈地进而圈占房屋,甚至‘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史惇:《恸余杂记》)。

据统计,三次圈地,共没收了汉人田地十四万六千七百六十六顷(二百七十七万七千九百五十二晌),包括北起长城,南至河间,东起山海关,西达太行山的广大地区。

”(10)八旗兵驻防各地,分驻在各地的八旗兵也纷纷圈占土地,圈地范围更广。

范氏《中国通史》又载:鳌拜辅政时期,“更换圈地”。

“所谓‘圈换’,其实是在京畿地区恢复推行圈地制。

继续占夺汉民土地。

八旗人民也因迁移新地,弃业流离,造成极大的纷扰。

”(11)白寿彝《中国通史》亦载:“清初的圈地、拨换从顺治元年十二月开始,历四十余年,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才令‘嗣后永不许圈’。

据雍正八年(1730)统计:‘直隶九府内,除广平、大名二府,远处京南,均无旗庄坐落...其余七府所辖有旗庄坐落者,共计七十七州县卫,广袤二千余里。

’”(12)另有资料统计,清初的圈地涉及州县地区81处,北至开平(今内蒙多伦),西北至张家口,东北至辽阳、海城地区,南至德州,北京附近的直隶地区几乎无一幸免。

圈地的数量,有人推算在北京地区约占该地原额民地的82.8%。

全国圈地的总数,因后人所据材料和计算方法的不同,估计的数字有较大差距,一般认为在15万顷到22万顷之间,而全国耕地面积,到顺治八年(1651年)时仅为290万顷。

圈地连带圈屋,致使大量农名流离失所,悲惨死亡,或沦为奴隶。

作为一个国家政权,公然直接的大规模的抢夺自己治下百姓的土地、房屋,亘古未有,天下不闻,只有满清才做得出!满清的“霸占京城内城”和“圈占土地”两大恶政,让中华各族人民再一次见证了满清贵族的凶恶、贪婪,再一次深切感到,满清政权没有把中国当成自己的国家,更没把华夏百姓当成自己治下的国民。

满清中前期恶政之一:屠戮俘掠

满清中前期恶政之一:屠戮俘掠

满清中前期恶政之一:屠戮俘掠。

屠戮俘掠本是满清贵族传袭的一种野蛮恶习,他们自来就是以屠戮来征服他人,以俘获妇女、奴隶、财物来填充自己。

努尔哈赤就是靠屠戮俘掠发迹——“因纳殷部七村诸申降后复叛,据城死守,‘得后皆杀之’。

额赫库伦部女真拒不降服,努尔哈赤遣兵攻克,斩杀守兵,‘获俘一万’,灭其国,‘地成废墟’。

”女真族(后来称满族)得以兼并合一,正是建立在千千万万女真人尸骨之上。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占领辽东之后,于1623-1625年大肆屠杀汉民,数十万辽东汉民“几尽杀光”,侥幸活下来的沦为奴仆。

①A皇太极继承努尔哈赤衣钵,于1635年屠戮俘掠大同、朔州,“杀其人,取其物,务令士卒各餍所欲。

”①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后,更为猖獗,五月至九月南下掳掠,“共俘掳男女七万三千二百九十人,牲畜十万九千八百六十六头。

”②1638年8月至次年2月,清兵分三路南下,“前后五个月,转掠数千里,攻破一府三州五十七县,俘虏人畜四十六万二千余。

”③1642年10月至1643年4月再度南下掳掠,“...破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掳掠人口三十六万九千人,牲畜三十二万一千头。

自天津至涿鹿,沿途运载财物的车驼绵延三百里。

”④满清占领北京,接着入霸中华全境,其屠戮奸掠,表现得最为血腥无人性。

清军占领北京后,摄政王多尔衮向全国发布了一道旨令:“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

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

”(《清世祖实录•卷十七》)清军在扬州屠城后,多尔衮再次下剃发令:“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法西斯头目的命令一出,本来就是屠夫般的清军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屠夫。

他们遇明军或农民武装守城拒敌,攻克之后即对当地百姓“尽行屠戮”。

有明确记录的犹如日寇南京大屠杀般的大规模屠杀就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泌州之屠、泽州之屠等。

从清朝官场制度看腐败

从清朝官场制度看腐败

从清朝官场制度看腐败清王朝将延续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推向顶峰。

汲取前朝教训,清朝官场制度趋于完善,并没有出现宦官和外戚专权的情况。

可也因制度原因,清朝诞生了历朝历代都不曾有的饕餮大贪:噶礼、王亶望、和珅……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数得着的大贪,究其原因,内因固然有,而清廷官场制度也是助长贪官的一大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

标签:清朝;贪腐;官场制度“千里做官只为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我国古代就对做官的贪婪欲望给予了形象描述。

在清朝仍不改封建制度下缔造的贪婪本性,反而变本加厉,纷纷在摇摇欲坠的清政府中,极尽其所能,乘机敛财,大肆搜刮。

在政治上投机钻营、溜须拍马、阳奉阴违,不仅坏了官场风气,最终影响官场风气,混淆官员视听。

1.清承明制,入不敷出清朝官场制度继承于明朝,除宗室亲王外,内外官员俸禄极低。

清不设宰相,一品大学士已位极人臣,然一品大员岁俸银180两,禄米180斛。

而一方父母官正七品知县仅有俸银45两,禄米45斛。

即使雍正元年俸禄饷银调整,各地文职官员俸银大大提升,数十倍于先前,可依旧入不敷出。

以州县官为例,因公务需求,州县官需聘请刑名、书启、挂号、钱谷等幕僚,寻常县衙需一掌之数,繁荣州县需求更多。

据《病榻梦痕录》载,幕僚汪辉祖初做刑名幕宾时,岁修260两白银,同年钱谷幕宾岁修220两白银,且逐年递增。

此值乾隆十七年,待乾隆五十年岁修已800两白银。

若是繁华大县,诸如番禺、南海、漳浦等,每地幕僚四五人不等,每人俸禄皆在千五百左右。

再则官员孝敬上司,送往迎来,花费不菲。

州县官对上司,每年三节两寿诸多规礼,不敢丝毫大意,又有肥缺答谢,同僚礼尚往来,以及日常开支,诸如车马、家私等等,具皆不是小数目。

而俸禄既定,更改不得,此等开支又是必需。

左右无奈下,取之于民用之于己便是必然的了。

可以说腐败是清廷低俸禄、高开支的制度的必然结果。

2.选拔凌乱,卖官鬻爵清朝官员选拔制度的凌乱,也是腐败的一大原因。

“凡满、汉入仕,有科甲、贡生、监生、荫生、议叙、杂流、捐纳、官学生、俊秀。

满清为何走向衰落——清朝极其龌龊的十大弊政(上)

满清为何走向衰落——清朝极其龌龊的十大弊政(上)

满清为何走向衰落——清朝极其龌龊的十大弊政(上)一、“圈田”八旗圈地,一般是指顺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颁布圈地令,多尔衮三次下令圈地。

清初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附近,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顺治元年十二月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史称圈地令。

顺治二年九月,清廷下第二次圈地令,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

顺治四年正月第三次圈地,圈入顺天、保定、河间、易州、遵化、永平等42府。

三次共圈占土地约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亩(十六万余顷,一晌约六亩),“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

妻孥丑者携去,欲留者不敢携。

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

”八旗圈地称旗地,不准私自买卖,“八旗官兵所受之田,毋许越旗卖价及私售于民,”违者按律治罪。

多尔衮凭借摄政的便利,冀东肥沃之地多流入正白旗之手。

圈地后,很多农民田地被占,流离失所,部份地主或农民投充到八旗庄园,或流亡他乡,造成大量流民、乞丐的出现。

二、颁行“逃人法”清朝为严禁八旗奴仆逃亡和其他八旗人员逃旗而颁布的法令。

天命十一年(1626) 始颁,中经多次更改。

其内容有对逃亡者的处罚规定,还有关于惩罚窝主、奖励检举、奖惩有关官吏和办事人员等的规定。

清入关前,为了制止农奴逃亡,就已陆续制定惩处逃人的法令。

入关后,清统治者又在所占领的部分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强迫汉人投充。

沦为农奴的汉人不但遭到残酷剥削,从事繁重劳动,而且没有人身自由,更引起大量逃亡。

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清廷进一步制定极其残酷的逃人法。

1645年春,多尔衮颁布逃人法,下令:第一、对逃跑的奴仆严厉惩罚,将逃人鞭一百之后归还原主;第二、凡窝藏逃跑奴仆的人,本人处死,财产没收;第三、还要罪及邻居和地方官员。

三、颁行“投充法”1645年春,摄政王多尔衮颁布投充法。

规定:第一、允许八旗官民招收贫民役使;第二、被投充的人是奴仆,主人可以买卖他们。

投充法造成的结果是:满洲贵族才不管这些汉人是否是贫民呢,他们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就去任意逼迫汉人为奴。

满清王朝黑暗的血腥统治史

满清王朝黑暗的血腥统治史

满清王朝黑暗的血腥统治史<zt>土狼发表在图说历史华声在线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顺治元年)三月,李自成进入北京,明亡。

因为爱妾陈圆圆被农民军首领霸占而“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明驻山海关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大顺李自成军队。

五月清军占领北京。

顺治福临(清世祖)到达北京后于十月即皇帝位并定北京为满清首都。

清军分路进攻明朝残余势力和李自成、张献忠军队,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南明桂王(永历帝)逃往缅甸。

至此,除福建厦门、金门等地还在忠于明朝的郑成功手中外,满清**已经占领了明朝的全部疆域。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爽投降。

次年,满清在台湾设府、县、总兵等官并隶属于福建省。

也就是到这时候,台湾才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一部分。

海盗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为了建立自我台湾政权,打着明室旗号赶走荷兰人的举动遂被“意想不到”地称做为“打退荷兰侵略者的民族英雄”了,这桩历史可形容为无心插柳柳成行,郑成功之本意在于占领台湾,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赶走占据该岛的荷兰人,如此英雄提法也可算好笑。

因为在郑克爽投降满清之前,中国领土根本不包括台湾,即使宋代曾设使管辖澎湖,但对于孤悬海外的台湾却是从没有正式派驻中央官吏进行管理的。

这样宣传郑成功,无疑是为今天的统一添加宣传砝码,既然是务实政策那就应该支持。

在满清征服整个中国的过程,同样极为血腥。

在与明朝争夺辽东的时候,清军就曾对迁安、永平两地进行屠城,只将财物和少数妇女掠走享用。

因破坏了皇太极对汉人的怀柔政策,主事者阿敏被宣布为“国贼”遭到惩处,但皇太极本人拒绝对此事负责,而且后来也没能制止此类屠杀。

明将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除了一部分可利用的部属,其余官百余人,兵三千余人,皆就地屠杀,死者家属妇女儿童一千二百余人没为奴婢。

明总兵祖大寿投降,清军得锦州,全城居民就地屠杀。

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摄政王多尔衮发布旨令通告全中国,“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

清朝的腐败表现在哪里?

清朝的腐败表现在哪里?

清朝的腐败表现在哪里?清朝是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现在看来已经早已进入历史记载的朝代。

不过它灭亡之日距离今天还不到百年。

然而清朝留给后人除了百年的耻辱,还有更多的历史思考。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大一统朝代最长久的封建王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从明万历44年起兵到明崇祯17年得国,龙兴辽东,三代人不懈努力终于以东北偏隅之地并吞海内,天下一统。

顺治1644年入主中原到宣统1912逊位期间经历10个皇帝,一共268年。

期间既有康乾盛世独步天下的辉煌,也有道咸衰世彷徨无奈的屈辱;最后光宣末世寿归正寝的结局。

清朝自开国以来,汉人的反抗斗争一直都没有停止,包括在康乾盛世也不断有各种起义发生。

清朝从嘉庆帝开始,下面的君主才能都比较平庸。

既缺乏康熙,雍正,乾隆的雄才大略,又无作为守成。

乾隆盛世留下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清朝已经危机四伏。

白莲教,天理教起义,全国上下,烽火四起。

在嘉庆18年(1813年)连皇宫都被天理教教民攻入。

从道光20年(1840年)开始,清朝是每况愈下,先是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往后太平天国起义,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赔款;八国联军进北京以及《辛丑条约》赔款等等。

内忧外患,此伏彼起;严重消耗了国家的元气。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全国各地闻风而动,纷纷响应向清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顿时土崩瓦解。

清朝历代皇帝都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以及对于广大汉人的防范心理。

几百万满人统治百倍以上的汉人,令他们时时刻刻如履薄冰,不敢懈怠。

所以他们搞大屠杀、文字狱,都是用武力来逼迫汉人向他们靠拢。

力图在肉体和精神上消灭汉人的反抗意识,在成功的维护了中央集权的同时也抹杀了人民的自主意识,制造出了大批只会唯唯诺诺的奴才。

如果把战战兢兢提防人民反抗的精力放到认识与国外的差距,抵御外患上来也不会闹到后来的地步。

清朝是历史上唯一没有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骚扰的王朝,但他们遭到了来自海上商业民族的挑战。

《清初统治政策》课件

《清初统治政策》课件

影响与评价
社会动荡加剧
剃发易服和圈地运动引发了大 规模的汉人反抗,社会动荡不
安。
经济复苏
重商主义政策刺激了本国工商 业的发展,对经济复苏起到一 定作用。
民族矛盾激化
清初统治政策加深了满汉之间 的民族矛盾,为日后清朝的覆 灭埋下伏笔。
历史局限性
清初统治政策体现了当时的历 史局限性,未能实现多民族国
家的和谐发展。
推行教化
限制私学
通过各种手段推行儒家道德教化,强化社 会道德观念。
限制私人讲学的活动,防止异端思想的传 播和影响。
科举制度改革
恢复八股文
在科举考试中恢复八股文,规定考试内容和形式 ,确保选拔的人才符合清政府的要求。
强化出身要求
对考生的出身进行严格审查,排除异己和潜在威 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BCD
限制考试科目
减少考试科目,重点考察儒学经典和官方观点, 降低其他学科的影响。
清朝实行保甲制度,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和管理。
严密的特务组织
清朝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组织,监视官员 和百姓言行,维护社会稳定。
06
外交政策
对外关系政策
维护国家主权
清初统治者积极维护国家主权,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外敌入侵,确 保领土完整。
建立朝贡体系
清初继承并发展了朝贡体系,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政治 关系,以彰显国家威望。
贸易管理
设立专门的贸易管理机构,负责海外贸易的管理 和监督。
贸易限制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清初对海外贸易实行 一定的限制措施。
04
文化教育政策
文化政策
推崇儒学
清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大力推崇儒 学,以强化对社会的思想控制。

满清王朝恶政之十四:遏制工商

满清王朝恶政之十四:遏制工商

恶政之十四:遏制工商(27)满清王朝中前期遏制工商的恶政,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硬性禁止:禁海、禁矿——(禁海、禁矿,上文有专题阐述,这里不再重复)禁止出口品种——满清对于火炮、军器是绝对禁止出口的,制造火炮、军器的原料,如硫磺、铜、铁,也禁止出口,清政府甚至还先后颁行了禁止五谷、金银、铜觔、丝斤出洋的种种禁令。

2、多种限制。

限制五花八门,这里简要举例,如:(1)开矿限制。

开矿区域限制——如,内地铜矿,只许本州本县的人开采,外州外县的人不准越境开采;浙江铁矿,温、处两属可以开采,宁、台两属不许开采。

对矿工人身限制——矿工在进厂之前,必须取具地邻的保结。

乾隆五年(1740)规定,矿商“雇佣人夫,必须用本籍之人,取具地邻等各结,无许外方人等充冒,致生事端”。

进厂之时,还要彼此向厂官连环互保,保证不“滋生事端”。

进厂以后,还要把他们的姓名、籍贯、年龄、相貌等等,统统造册,以备查考。

凡是劳动者聚集的地方,官府都本能地视之为“藏奸”渊薮,防范、约束和压制的措施,都随之而至。

(2)茶叶运销限制。

如,茶叶运销,由上海北运天津就可以经由海运,由上海南运广州则不许经由海运。

(3)造船限制。

(上文有专题阐述)(4)下海船只限制。

下海船只,单桅的准许出海,双桅以上的不许出海。

还有对中国商人出海贸易的禁止和限制、通商口岸的停闭和限制、对外国商队、商船和商人的限制,等等,繁多而严格。

3、官办垄断。

江南的江宁、苏州和杭州三织造局,景德镇的御窑厂和京师以及各省的铸钱局,就是这样一些企业。

民办企业是不能与他们竞争的。

4、官方勒索榨取:钱币铸造榨取——在货币的铸造中,清王朝从中央到地方,都以“铸息”的形式,攫取了大量的利润。

“从十八世纪初年开始,云南所有民营铜矿生产的铜斤,除了纳税百分之二十以外,下余的百分之八十,全部归官厅收买,谓之官铜。

官铜的价格,大大低于市价,也就是说,铸钱局所用的原料——铜斤——的成本,按银价计算,大大低于市场价格,而所生产的产品——铜钱,却按银铜的市场比价计值。

满清恶政之十六:闭关锁国

满清恶政之十六:闭关锁国

恶政之十六: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拒绝交流是清廷对外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对我中华危害极大的一项恶政。

满清此国策康熙时期已基本形成,乾隆朝得到全然强化,直到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

满清的“闭关锁国”,一个突出表现是实行“海禁”。

清朝初年,实行“海禁”,主要是针对南明和郑成功家族据东南沿海反抗清朝。

到了康熙,特别是台湾归顺后,康熙的一系列封锁政策则主要是为了制汉防夷,这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闭关锁国”。

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为了防止沿海民众通过海上活动接济反清抗清势力,实行海禁。

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清康熙元年(1662),为防御郑成功的进攻,下令在潮州实行海禁,将沿海居民迁入内地50里;至康熙三年(1664)又再迁徙50里,禁止出海捕鱼和贸易。

康熙十年(1671)重申海禁,不准闽粤二省船只过洋。

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台湾告平,清廷方开海禁,才准许澄海、南澳等地居民回原籍耕种,准许对外贸易。

之后,海上贸易扩大,外国人的活动也大为增加,于是清廷重提禁海。

康熙五十五年(1716)十月二十五日,康熙召见大臣,又提出禁海问题,次年,规定拟定,正式实行禁海,这就是南洋禁海令。

内容主要是:(一)吕宋、噶剌巴等处,不许商船前往贸易。

东洋(日本)贸易照旧(因日本也已限制中国商船入日)。

(二)严禁出卖船只到海外。

违者,知情同去之人皆立斩。

禁止贩卖粮食出口。

出洋船只,每日每人只准带食米一升、余米一升。

如果超额,严拿治罪。

(三)限制百姓外出谋生,禁止留居海外。

有人留在外国,知情同去之人枷号三月。

留下之人,行文国外,解回立斩。

1716年禁海后,海上一片荒凉。

西方国家的贸易商船,清朝“听其自来,不许往贩。

”至此,与西方交往的国门基本关上。

到雍正五年(1727年),才废除南洋禁海令,开放粤、闽、江、浙四口通商口岸。

浅论满清的统治特征

浅论满清的统治特征

浅论满清的统治特征摘要:清朝是以我国少数民族满族上层为主体而建立的封建统治机构,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

满清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着以汉族为主体的四亿多中国人民,它以自身的民族特色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当时的政局。

其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不可避免地采取了一系列压制其他民族的政策,加强皇权,禁锢思想,如:圈地、文字狱等。

这些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政府的利益,但也阻碍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使清朝由盛而衰。

关键词:清王朝统治特征封建化一、历史背景十七世纪前期,满族崛起于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世界和中国正处在剧烈的革命和动荡之中。

随着美洲大陆的发现,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在全球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明末国家出现了内外交困、民不聊生的混乱局面。

各地农民不断组织起义,最终给予了明王朝毁灭性的打击,将其灭亡。

在这一历史关头,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满清乘虚大举向关内进攻,将李自成刚刚建立的农民政权推翻,随即又占领了全国,终于在经历了明末大动乱以后,于17世纪中叶建立了清王朝,中国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二、统治特征(一)封建化、加强皇权1601年,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狩猎时实行“牛录“组织的基础上创建旗制,规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厄真一人,固山厄真即旗主。

[1]上(p47-49)八旗制度是一套完整的军事组织和政权统治机构,它把分散的女真各部都组织在旗下,是兵民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使统治者掌握了后金的最高权力。

后努尔哈赤子皇太极创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组成与满洲八旗相同,由固山额真统领,但其固山额真都是由皇太极任命,与满洲八旗旗主世袭制不同。

[1]上(p85-86)后皇太极称帝,满清的封建化进一步完成。

1664年,清朝顺治帝进驻北京,清王朝中央政权开始确立。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最高的权力机构,对建立和巩固以满族为主体、满汉联合统治的政权曾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使权力分散于一小撮王公贵族之手,不适于专制统治的需要,后来议政制度随着王公旗主势力的削弱而趋于衰落。

满清为何走向衰落——清朝极其龌龊的十大弊政(下)

满清为何走向衰落——清朝极其龌龊的十大弊政(下)

满清为何走向衰落——清朝极其龌龊的十大弊政(下)六、残酷的屠城政策在中国历史上,异族进攻汉族统治区时,往往遭遇激烈抵抗,为报复和泄愤,也为了慑服汉族人民,经常对被征服地区的汉人实行极为野蛮的屠杀政策,最为惨烈的莫过于元初蒙古统治者和清初的满族统治者对汉人的大屠杀。

在清朝军队对于中原地区的征服过程中,敢于抵抗的,破城之后,一概将百姓屠杀殆尽。

最有名的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此外还有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常熟之屠、苏州之屠、海宁之屠、广州之屠、赣州之屠、湘潭之屠、大同之屠、四川之屠等等。

杀戮情形,目不忍睹,惨绝人寰!七、大兴文字狱清朝文字狱,是清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反动措施之一。

也是世界历史为止罕见,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

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

文字狱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并未对社会构成严重威胁。

清代文字狱贯穿整个清代250年左右。

顶峰时期自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

少数民族掌权的清朝,对汉人控制极严。

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事株连。

清代的文字狱保守估计200余起。

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

清帝大施文字狱维护自己的统治,打击异己分子,镇压对自己统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论而制造的一些因言论而获罪的案件。

清朝的文字狱案件多样,纵观有清一代,尤以清初顺治,乾隆时期最甚。

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是封建专制主义日趋腐朽、没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清朝统治者通过文字狱,强化集权统治,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八、迁界禁海康熙年间,清政府为让台湾得不到大陆的物资,划定一个濒海范围(从濒海三十里左右,到濒海四十里、五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设立界碑,乃至修建界墙,强制处在这个范围内的沿海居民迁移。

【推荐】祸害中国的,是满清——满清五宗大罪!

【推荐】祸害中国的,是满清——满清五宗大罪!

【推荐】祸害中国的,是满清——满清五宗大罪!者:再次到来鲁迅一生虽然为救中国而奔波,但他说的一句话中用错了一个词,害了很多中国人。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 这一句话使很多中国人骨子里加重了自卑奴性。

这一句话表面看来没什么,但其实大错特错。

祸害中国的,是满清。

满清统治之下,谁敢用火药?谁敢航海?不怕被诛灭九族?满清五宗大罪(1)杀,奴汉族,屠城灭族,扬州十日,江阴三日,嘉定三屠,山西大同、朔州、浑源等十六城屠杀,广州大屠杀...........,汉族交租,供养旗人等等。

(2)只重视农业,使中国工业受到影响.。

(汉族供养旗人,当然希望汉族多种出些粮食来了),明朝末年江南就有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满清入关后,却得不到发展,所以西方资本主义大发展,制造机器轮船时,中国却原地踏步,。

这样一来,虽然出现了个“康乾农粮盛世”,但使中国科技不能很好的发展。

所以清朝末年外国的照像机被无知的国人称为妖物,说会把魂照走,唉,这就是野蛮的满清给中国后世带来的一大祸害。

(3)禁火器,禁武令等:还为了世代奴役汉人,禁止火器,为保持八旗战斗力,还经常举行狩猎练兵,(主要是怕汉族偷偷发展火器势力,也清楚统一中国靠的是战斗力极强的八旗兵,所以下令不用,妄想以此来阻止汉族拿火器反抗)明朝初期中国就采用一手持火铳,一手点火的作战方式,之后不断改进,有了三眼铳;连发手枪:明朝称为“万胜佛朗机”,在抗日援朝中使用;多管转膛炮:明代赵士珍发明;鸟铳;明代《天工开物》中九头鸟;大口径左轮枪:五雷神机,戚继光防卫蒙古军队时发明;明代《武备志》一窝蜂.......戚继光已大量使用军用火箭;明代史书上记载的军用火箭“火龙出水”;“神火飞鸦”;据考炸伤努尔哈赤的开花弹等等......可是在满清在凭狗屎运气趁中国混乱入侵统治了一二百年之后,中国军民却还用刀剑来对抗八国联军,悲!(左宗棠在西北平叛时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悲!(4)闭关锁国:为了防止汉族借助外国势力反抗,关起国门来奴役汉族,如“片甲不许出海”,汉人出洋者为“自弃王化”,不论官民一律杀头,中国工业科技在满清时期受到抑制,但更可恨的是满清居然还闭关锁国,满清使中国与外界隔绝,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中国人都很笨,不懂发展科技,但只要与外界接触,不会发明还不会学啊?可恨的是康熙时开始的闭关锁国,使中国没能发展工业,更别说出现资本主义工业,(这一点和明朝时的郑和下西洋相比,满清简直是祸害中国)而科技得不到发展,哪来的坚船利炮跟八国联军对抗?可笑的是直到被外国入侵,才大叫“师夷之技以制夷”。

晚清“新政”与同盟会“16字政纲”的论文

晚清“新政”与同盟会“16字政纲”的论文

晚清“新政”与同盟会“16字政纲”的论文一、晚清新政的政策与措施清王朝是以革新的姿态跨入20世纪的。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率光绪皇帝等仓皇出逃。

1900年8月20日,皇帝下诏罪己,1901年1月29日,在西安发布上谕,宣布变法革新。

这篇上谕指明变法革新的三点基本精神:第一,变法革新的目标是“富强”。

它说:“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

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

”第二,变法革新的方针是“取外国之长,去中国之短”;“严祛新旧之名,浑融中外之迹。

”第三,革新的内容包括“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方面。

这是一种全面的改革。

这篇上谕意味着晚清新政改革的开始。

据对宫廷内幕颇多了解的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中记载:“孝钦内慚,始特诏天下议改革。

”这次变法革新的发动者当系慈禧太后。

光绪皇帝处于软禁状态,无权过问政治。

响应慈禧关于各大臣条陈改革方案的号召,刘坤一、张之洞首先奏陈江楚会奏三折。

1901年10月2日上谕:“刘坤一、张之洞会奏整顿中法以行西法各条,其中可行者即著按照所陈,随时设法择要举办。

各省疆吏亦应一律通筹,切实举行。

”[1](p4771)到1905年以前,除改革官制,包括设立督办政务处专司改革工作,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等以外,革新的主要内容是发展新式教育与近代工商业。

先说发展新式教育方面的情况。

1902年1月10日,清廷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责成经理”京师大学堂。

[2](p4818)2月13日张百熙奏陈京师大学堂规划五款,称:“五款以豫定办法一条为总立大纲,以购买书籍仪器附设译局二条为讲求实用,以增建学舍一条为全拓规模,而尤以宽筹经费一条为诸事根源。

均乞恩准施行。

”奏入上谕:“著即认真举办,切实奉行。

朝廷于此事垂意至殷。

”[2](pp4818-4823)与整顿京师大学堂同时,清廷又令各省开办学堂。

各省态度多不积极,1902年3月11日下令催促,上谕内称:“该督抚等身膺重寄,目击时艰,当知变法求才实为当今急务,其各懔遵迭次谕旨,妥速筹画,实力奉行,……如再有观望迁延,敷衍塞责,咎有攸归,不能为该督抚等宽(恕)也。

清朝的政治形势演变

清朝的政治形势演变

清朝的政治形势演变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政治形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

从清朝建立初期的积极进取,到后来的保守守旧,再到最终的衰落,这一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复杂性。

清朝建立之初,政治形势相对稳定。

满洲王朝在取得中国统治权后,进行一系列改革,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康熙皇帝推行了多项政策,如鼓励农业生产、开设研究院、加强兵器制造等。

这些措施为清朝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逐渐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清朝长期固守满洲民族优越性的观念,对汉人采取排斥政策,不允许汉人进入政府职位。

这使得清朝政权与广大汉族人民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导致社会不稳定。

另一方面,外部压力也不断增加。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清朝陷入了危机之中。

清朝政治形势的演变也与封建王朝内部的政治机制有关。

清朝实行世袭制,仅限于满洲贵族。

这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清朝政治权力集中于少数贵族手中,民众参与政治的渠道非常有限。

这种政治结构的缺陷也加剧了清朝政治形势的动荡。

到了道光、咸丰年间,清朝政治形势进一步恶化。

此时,清朝官吏贪污腐败严重,百姓生活水平下降,民怨沸腾。

同时,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扩张,不仅削弱了清朝的国力,也进一步削弱了清朝政权的合法性和信任度。

局势的不利发展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起义和其他一系列反清运动的爆发。

到了晚清时期,清朝政治形势达到了低谷。

慈禧太后的权力垂帘听政,政权更加腐败。

同时,维新变法运动也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清朝政治现状的不满和愤懑。

当时的政治形势可概括为“官僚专制”和“民主潮涌”。

一方面,清朝政权继续推行传统的封建统治,限制言论自由,镇压维权行动。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渴求变革,有人提出“变法”之路,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国家。

然而,清朝政权的倒塌伴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

这场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它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政治局面和发展方向。

清朝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特点分析

清朝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特点分析

清朝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特点分析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清朝政治制度的初始阶段清朝政治制度的初始阶段可以追溯到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之前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清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由清军的军阀政权来掌握,在政治上实行的是较为分散和松散的制度。

清军军阀政权相对于明朝的地方政权而言,有了话语权和影响力。

但是在军阀政权组织石破天惊,实力相对比较强的时期下,也有一些政治制度的实行,比如说宣布统治意图,制定家法等等。

二、清朝政治制度的统一阶段清朝皇帝入主中原后,清朝政治制度也迈向了统一的阶段。

清朝的官僚制度和法律体系基本上还是以明朝的制度为蓝本实行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在清朝的政治制度中增加了满族统治阶层。

在满族统治阶层的策动下,清朝的政治制度也进行了一些比较大规模的改革,比如改革八旗制度,创设内阁和礼部等等。

三、清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清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以官僚制度为主要特征的封建制度。

它不仅具备了官僚制度中政治手术的难度和科学性,还具备了封建制度的等级体系和专制思想。

在封建制度下,清朝的政治人物和官员往往被视作是皇帝的门生,只有依照皇帝的意愿行事,才能得到更多的荣誉和权力。

四、清朝的政治制度与科举制度清朝在科举制度方面也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改革。

尽管这些改革在当时遭受到不少批评和谴责,但是随着年代的慢慢迈向现代化,清朝政府不得不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

在改革的过程中,清朝不仅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学科,还推出了无数的政治人才来稳定国家政局。

五、结尾随着时间的静悄悄地走过,清朝的政治制度也经历了层层的演变。

不过,尽管清朝的政治制度有不少的局限性,但是也形成了非常自然和流畅的口语表达。

可以说,清朝政治制度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满清中前期的十六大恶政
东边四号
内容提要:
满清中前期,恶政累累——恶政之一:屠戮俘掠;之二:强占北京内城,建立“满城”;之三:圈占土地;之四:移植奴隶制,且长期保留奴隶制毒瘤;之五:推行满清一族专政;之六:剃头易服;之七:禁海,强逼“迁海”;之八:把程朱理学推向极端,实行思想文化专制;之九:大兴文字狱;之十:借编纂《四库全书》之名,毁灭华夏文化;十一:乾隆把皇帝集权推向独裁;十二、十三:禁矿与限造船只;十四:遏制工商;十五:宫锁西学,蔑视科技;十六:闭关锁国。

诸多恶政犹如一黑色链条,牢牢捆住中华。

恶政毁灭中华,使中华大幅度绝对倒退,恶政桎梏中华,使中华大节量相对倒退,直至把中华拖进落后深渊,注定中华后来挨打受屈辱。

恶政之五是万恶之源,恶政之六、之八九十、十一、十六也是核心恶政,康熙、乾隆是实施恶政且把中华拉向落后的罪魁。

主题词:满清中前期恶政累累倒退落后深渊康乾罪不可恕
------------------------------------------------------------
前言
满清王朝是满清贵族裹挟满族统治中华的一个朝代。

满族起于元明时期散居于中华黑龙江、松花江区域的女真人。

元末明初,他们处于原始氏族部落状态,主要从事放牧狩猎。

后奴隶占有制逐渐形成,农耕亦有发展。

1583年努尔哈赤崛起,经杀伐、俘掠、兼并,女真三部归一。

1616年,努尔哈赤乘明朝腐败,建立叛离政权“后金”,向明朝大举发难。

1625年迁都沈阳。

1635年努尔哈赤的继承者皇太极废女真族名,正式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后金”为“大清”。

1643年皇太极猝死,6岁的福临(顺治)继位,多尔衮执政。

从努尔哈赤至皇太极,主要靠杀伐、俘掠强身扩地。

1599年,满族(女真)才有以蒙古字拼写女真语(满语)的满族文字,谈不上有什么科学文化。

1644年腐朽的明王朝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多尔衮统率的清军与汉奸吴三桂勾结,入关击败李自成,占领北京。

进而伴随着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屠杀、大毁灭、大掠夺,满清霸占了全中华。

于是,一个还处于半游猎、半农耕、不断野蛮杀伐俘掠,实行奴隶制的,落后的少数民族统治华夏的历史开始了。

接替顺治的是康熙,再雍正,再乾隆,至宣统被辛亥革命推翻,计10世268年。

其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华夏人民彻底落入灾难的深渊。

很多人以为,中华近代史上一百多年的大悲剧是满清王朝后期腐败才囊成,那是大谬误。

其实质是,满清入霸中华,本身就是华夏的大悲剧;同时,自满清入霸中华,实行满清一族专政始,就注定华夏从此落后再挨打,注定华夏再有旷世大悲剧,且悲剧接着悲剧。

满清中前期,是指满清入关进北京至乾隆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满清把中华拖向极端落后的关键时期。

但是,这一百多年,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经过满清的自我鼓吹、依附文人的涂抹美化、糊涂今人的夸张演义,反而被弄得轰轰烈烈、“盛世”连连,给人们以许许多多的误导。

为此,笔者把满清王朝中前期的累累弊政、暴政、恶政,粗略拈来,统称“恶政”,并加以浅析,以正视听。

(十六大恶政具体内容待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