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课前小研究1
小学语文_5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激趣导入忆童年环节:
通过“小小擂台赛”的形式,让学生回归自己所积累的以“童年”为主题的古诗词,既引出本节课主题为“童年”,又将旧知识与新知识产生联系,为后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复习方法学童诗环节:
先复习在先期的学习中学生所掌握的古诗自学六步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脚手架。
三、自主探究品童趣环节:
本环节教师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以读促思,注重引导学生联系文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中体现的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及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所以,学生在小组内通过自学、交流,基本理解诗意,初步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呈现个性化的理解,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习《舟过安仁》时,在学生理解了第一句诗意为“在一条小船上有两个小孩儿,一个在用船桨划船,一个在用竹篙撑船”时,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他俩之前一个在划船,一个在撑篙的?借此点明,在学习时要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在理解古诗词时,可以采用扩充法,这样理解起来,诗句意思就更明确、完整了。另外,在本环节中,学生居然能够采用简笔画的形式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更加说明了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小组认为这首诗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请同学们仔细听,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学生解释诗意)
我们从( )一句感受到这是一个( )的儿童。
对我们的讲解,哪位同学还有不同意见或是补充?
交流方式:
大家好!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本诗的作者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他出生于山东济南,有着“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美誉。
本节课中,我紧扣以上要求,以读促思,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在品读诗词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的指导,并且通过引导学生联系文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中体现的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及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1 古诗词三首一、课前解析关注诗词:本课为两首七言绝句、一首词。
《四时田园杂兴》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初夏时节,以“黄、白”的色彩、“肥、稀”的形态组合,让人感受到万物蓬勃、色彩明丽的田园画面。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笔调清新明快,由远景到近景,由静景到人物活动,动静相宜,使整首诗画面生动。
《清平乐·村居》清新质朴,浅显易懂。
“卧”字最为传神,写出了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整首词将五个人物联结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
关注作者:范成大:南宋名臣、文学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四时田园杂兴》是一首组诗。
作者在早年游历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村渡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这段时间,他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这些诗歌都是范成大根据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而创作的,情感真实。
其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朴素自然的风情打动了无数的读者,仿佛自己也在江南乡村生活了很久一样。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杨万里迷恋新市的酒楼,痛饮大醉,因留住新市徐公店。
第二天醒来,诗性大发,写下了这首诗。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诗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
辛弃疾: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他的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其中,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本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古诗三首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高教师对古诗教学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古诗教学水平,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古诗三首”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传承经典,提升古诗词教学素养”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对古诗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教研组长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对《登鹳雀楼》、《静夜思》、《江雪》三首古诗进行了集体备课。
教师们围绕以下议题展开讨论:(1)三首古诗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情感。
(3)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如何将古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课堂观摩备课结束后,教研组安排了三位教师分别执教《登鹳雀楼》、《静夜思》、《江雪》三首古诗。
以下是三位教师的教学亮点:(1)王老师以《登鹳雀楼》为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
(2)李老师以《静夜思》为例,通过吟诵、解读诗句、拓展延伸等方式,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3)张老师以《江雪》为例,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
3. 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了教学研讨。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更好地把握古诗的教学目标?(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效果?(3)如何将古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古诗教学水平?三、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下是活动总结:1. 提高了教师对古诗教学的认识,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通过课堂观摩和教学研讨,教师们掌握了多种古诗教学方法,提高了古诗教学水平。
3. 激发了教师对古诗教学的热情,为今后开展古诗教学奠定了基础。
4.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课前解析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课前解析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课前解析】关注课文:本课有两首古诗和一首词,它们都对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有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有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有行军营帐的边塞雪景,这些景都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
《枫桥夜泊》用动景衬静景,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长相思》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
关注写作背景:三位诗人以为经历不同,写作背景不同,传达出的情感也不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相关资料以及三首诗词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句和体会情感。
注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三首诗词中都抓住了主要景物或静或动写出了画面感,表达出了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想象体会诗句的动静之美,体会诗人不同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榆、畔”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孙、泊”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4.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孙、泊、愁、寺”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3.能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阅读导读页,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咱们将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咱们先来读一读单元导读页上的这句话,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预设:从“四时景物皆成趣”这句话我了解到这个单元的课文描写的是不同的景物。
师小结过渡:是的,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一起去领略世间万物的美好。
古诗词三首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古诗词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我校语文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以“古诗词三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环节,提升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1年10月25日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集体备课,全体语文教师共同研讨古诗词三首的教学内容。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2)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3)如何将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相结合?(4)如何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为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献计献策。
2. 课堂教学本次教研活动共安排了三节古诗词课堂教学,分别由三位教师执教。
以下是三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反思:(1)教师A执教《登鹳雀楼》教学内容:通过欣赏登鹳雀楼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的壮志豪情。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理解诗句,并结合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B执教《静夜思》教学内容:通过欣赏静夜思的意境,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并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
此外,我还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3)教师C执教《江南春》教学内容:通过欣赏江南春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诗中的意象入手,如“千里莺啼绿映红”,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
同时,我还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美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3. 课后反思在课后,三位教师分别进行了教学反思,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五下古诗词三首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1年10月20日开展了以“五下古诗词三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议课等形式,深入探讨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对五下古诗词三首《登鹳雀楼》、《望洞庭》、《饮湖上初晴后雨》进行了集体备课。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2)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3)如何将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4)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经过讨论,形成了以下共识:(1)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2)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结合现代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中的哲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挖掘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课堂观摩备课结束后,由三位教师分别执教《登鹳雀楼》、《望洞庭》、《饮湖上初晴后雨》三首古诗词。
以下是课堂观摩的简要记录:(1)《登鹳雀楼》执教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鹳雀楼的地理位置,进而理解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韵律美,让学生感受诗人的豪放情怀。
(2)《望洞庭》执教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句的意境。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句的押韵和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
(3)《饮湖上初晴后雨》执教教师以“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诗句的韵律美,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才情。
3. 评课议课课堂观摩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议课。
古诗词三首教研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古诗词教学的研究与发展,提高古诗词教学水平,我校语文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以“古诗词三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深入研究古诗词教学策略,提升教师古诗词教学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活动以“古诗词三首”为主题,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参与。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学情,对三首古诗词进行解读,探讨教学策略。
2. 课堂观摩在课堂观摩环节,教师们展示了三首古诗词的教学过程。
观摩课后,全体教师对课堂进行了点评,交流了教学心得。
3. 研讨交流在研讨交流环节,教师们针对古诗词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分享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三、活动成果1. 提升了教师古诗词教学素养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古诗词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策略,提高了自身的古诗词教学素养。
2. 优化了古诗词教学策略在研讨交流中,教师们针对古诗词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为今后的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3. 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本次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使他们在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中不断成长。
四、活动反思1. 活动组织方面本次活动组织有序,内容丰富,教师参与度高。
但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教师参与度不高。
2. 教学内容方面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们对教材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全面,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 教学方法方面在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改进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古诗词教学素养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古诗词教学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提高教师古诗词教学水平。
2. 深入挖掘教材,关注学生学情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关注学生的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古诗词教学更具针对性。
古诗三首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对古诗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提升古诗教学水平,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古诗三首”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语文教研组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与,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课后研讨等形式,深入探讨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语文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教师对《古诗三首》进行了集体备课。
首先,由备课组长带领大家共同研读三首古诗,分析其背景、主题、写作手法等。
接着,教师们针对每首诗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了讨论,并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和困惑。
2. 课堂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三位教师分别展示了《古诗三首》的课堂教学。
她们分别选取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三首诗进行教学。
课堂上,教师们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A展示《登鹳雀楼》教学教师A通过图片展示、音乐导入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
在讲解过程中,她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一句,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此外,她还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哲理。
(2)教师B展示《望庐山瀑布》教学教师B以诗中的意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她通过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诗中的美景。
在讲解过程中,她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让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之情。
(3)教师C展示《早发白帝城》教学教师C以诗中的“早发”为线索,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出行背景。
她通过讲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
在讲解过程中,她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旅途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3. 课后研讨课后,全体教师对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研讨。
大家一致认为,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们也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本节课共收录了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诗歌的韵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古诗的语言较为古老,学生对于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感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体会诗人对家乡、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想象教学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3.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内容,讲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古诗三首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提高教师对古诗的理解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特举办“古诗三首”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展示、教学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对古诗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水平。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加深对古诗内涵的理解。
2. 探索有效的古诗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古诗教学水平。
4.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选择三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
(2)教师分组,每组负责一首古诗的备课,包括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准备等。
(3)各小组进行备课研讨,分享备课心得,共同完善教学设计。
2. 课堂展示(1)每组选派一位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展示过程中,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2)展示内容包括:导入、文本解读、朗读指导、品析、拓展延伸等环节。
(3)展示结束后,观摩教师对课堂展示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学研讨(1)针对课堂展示,教师们进行深入研讨,分析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
(2)围绕古诗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古诗教学水平。
4. 课后反思(1)每位教师根据课堂展示和教学研讨的情况,撰写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各小组进行交流,分享课后反思,共同提高。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至X月X日2. 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3. 活动流程:(1)2022年X月X日:集体备课,各小组完成备课任务。
(2)2022年X月X日:课堂展示,观摩学习。
(3)2022年X月X日:教学研讨,分享经验。
(4)2022年X月X日: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五、活动要求1. 参与教师应认真备课,确保课堂展示的质量。
2. 观摩教师应认真观摩,积极发言,提出建设性意见。
古诗词三首教研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为了深入挖掘古诗词的魅力,提高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认知和理解,我校于近期开展了以“古诗词三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提高教师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探讨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在活动前期,各备课组对所选的古诗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方案。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期间,我校多位教师展示了精彩的古诗词课堂教学。
课堂上,教师们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三首古诗词课堂教学观摩的总结:(1)课堂教学:《登鹳雀楼》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多种手段,营造了登高远眺的意境,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诗人王之涣的豪情壮志。
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中的韵律美,并分析了诗中的意象,使学生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课堂教学:《静夜思》教师以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静谧氛围。
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同时,教师还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活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3)课堂教学:《江雪》教师以诗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引子,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寂静与孤独。
课堂中,教师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诗人柳宗元的心境变化,以及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教学研讨观摩课后,各备课组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教师们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我校语文教研组特开展“三年级古诗三首”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古诗教学融入三年级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对古诗三首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2. 探讨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活动内容1. 教学案例分析本次教研活动选取了三首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古诗,分别为《咏鹅》、《静夜思》、《春晓》。
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所选古诗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分享教学心得。
2. 教学方法探讨针对三首古诗,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吟诵教学法等,提高古诗教学质量。
3. 课堂实践展示选取部分教师进行课堂实践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共同探讨如何将古诗教学融入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教学反思活动结束后,教师们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古诗教学提供借鉴。
四、活动过程1. 教学案例分析(1)教师A:《咏鹅》教学案例分析教师A从诗歌内容、诗歌结构、诗歌意境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咏鹅》这首古诗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分享了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这首古诗的方法。
(2)教师B:《静夜思》教学案例分析教师B从诗歌背景、诗歌情感、诗歌意象等方面,对《静夜思》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介绍了如何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
(3)教师C:《春晓》教学案例分析教师C从诗歌结构、诗歌意象、诗歌情感等方面,分析了《春晓》这首古诗的特点,并分享了如何运用吟诵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美。
2. 教学方法探讨(1)情景教学法:教师们认为,通过创设与古诗相关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比较教学法:教师们提出,可以引导学生对两首或以上古诗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诗歌的异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古诗词三首》学习探究
《古诗词三首》学习探究
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除了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外,还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还表现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的精神。
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2、《忆江南》一词中为什么作者不说“江南美”,而说“江南好”呢?
因为“江南美”只能说明江南的风景优美,而“江南好”表达的含义广泛,除了指景色美,还可以指天气好、人好、人杰地灵、美食多……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向往之情。
《古诗词三首》教学杂谈
古诗词三首教学杂谈前言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中小学教育中,古诗词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然而,不同级别、不同学科的教师却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本文作者拥有多年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经验,结合三首古诗词的教学实践,对于古诗词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具体内容“登鹳雀楼”教学《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之一。
本文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方法:1.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在学生初识《登鹳雀楼》时,注重讲解其中的生僻字和词语的意义。
例如,诗中的“清风”、“明月”是常用字,但“华发”、“临洮”等却是生僻词汇。
透过上下文,学生逐渐理解了生僻词汇的含义,从而丰富了自己的词汇库。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理解了《登鹳雀楼》中的词汇及意义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更深刻地理解诗意。
例如,“宴饮”一词暗示了楼上有人在欢欣饮酒,学生可以想象出欢快的氛围和舞蹈场景,从而更好地领会到诗人的感受。
3.注重学生的感知: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体验诗句和情景的感知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生诵读《登鹳雀楼》时,注重感受字句的音韵和表情,以达到在感性认识中提升理性认识的目的。
“静夜思”教学《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是一首既有音韵美又有情感美的诗歌,被广泛传诵。
在教授《静夜思》时,本文作者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感知诗词的情感:《静夜思》的诗歌情感温暖,让学生在阅读时感受到温馨。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床前”、“疑是”、“月在”等词语,从而体现出诗人寂寞的内心世界。
2.掌握诗歌中的韵律:《静夜思》的音韵和谐,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光”和“霜”都是同音字,而“疑是”和“举头”也有相同的押韵。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韵律之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3.结合文化背景,深化对于诗歌的理解:《静夜思》描绘的是一种十分惆怅的情感,而在唐代,诗人的独处和孤独是普遍存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古诗词三首
姓名:组号:小组评价:
课前1分钟内容:背背李白的诗
一、朗诵:默读两遍,大声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会背诵课文。
家长评价:()小组评价:()
二、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1、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四、质疑问难:根据课文内容提些问题考考同学们,将你提的问题写在下面。
练一练:
1.默写
独坐敬亭山
唐()
众鸟高飞尽,,,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2.解释相关词语
孤云独去闲.闲.:
相看两不厌.厌.:
3.填空
(1)李白,字,号,是我国朝大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诗,现存九百九十多首,他被人们称为。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了眼前的景色,又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4)“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中,诗人把()比喻成未经打磨的铜镜;(5)“白银盘”是喻体,它的本体是(),作者同时把()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
(6)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渔歌子”,还有“江城子”、“忆江南”、“菩萨蛮”等。
这三首古诗词中()就是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