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记

合集下载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经典与电影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华大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经典与电影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华大学

第一章测试1.下列哪一部作品是凌子风的最后一部作品A:《边城》B:《红旗谱》C:《李四光》D:《狂》答案:D2.蔡大嫂和邓幺姑是同一个人。

A:对B:错答案:A3.凌子风首部作品是1949年新中国首批影片之一的《中华女儿》A:错B:对答案:B4.下列哪些作家属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六大家之列A:鲁迅B:曹禺C:徐志摩D:郭沫若答案:ABD5.下列哪几部作品是属于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

A:《天魔舞》B:《大波》C:《死水微澜》D:《暴风雨前》答案:BCD6.李劼人因为爱整洁,被同学们敬称为“精公”A:对B:错答案:A7.《死水微澜》中罗歪嘴的原型是。

A:邓幺姑B:刘三金C:邝瞎子D:顾天成答案:C8.凌子风和下列哪些导演并称为“北影四大帅”A:成荫B:水华C:崔嵬D:王小帅答案:ABC9.电影被称为时空的艺术,它是融合了其他很多艺术特点的一种复合艺术形式。

A:对B:错答案:A10.郭沫若曾经盛赞鲁迅是“中国的左拉”。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电影《色戒》上映于 _____ 年A:2008B:2009C:2010D:2007答案:D2.首部尝试改编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是《红玫瑰与白玫瑰》A:对B:错答案:B3.下面哪些张爱玲的作品曾经被改编成电影。

A:《色戒》B:《红玫瑰与白玫瑰》C:《倾城之恋》D:《怨女》答案:ABC4.傅雷用“巧妙的转调技术”评价张爱玲的作品是《金锁记》A:对B:错答案:A5.李欧梵评价以上海地方戏风格开头的作品是下列哪一部。

A:《连环套》B:《金锁记》C:《倾城之恋》D:《半生缘》答案:C6.《倾城之恋》小说中以胡琴开头,形成了一种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法——幻觉蒙太奇A:对B:错答案:A7.迄今为止一共有7部改编张爱玲小说的电影上映。

A:对B:错答案:B8.最早对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电影手法进行评价的是傅雷。

A:错B:对答案:B9.张爱玲在小说中喜欢用到的好莱坞电影中的道具是镜子。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一、二期书目,收书共计431种,约2.2亿字)“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古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各部。

数据库以传统四部分类法为纲,以下简介以中华书局整理本古籍的出版系列为目。

二十五史系列“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十五史”。

通鉴编年系列通鉴源于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取宋神宗“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之意,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述历史。

后世多效仿司马光,或续资治通鉴,或撰当代通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系列包括《资治通鉴》在内的五部通鉴体书籍及后世编年体史书,参照各家底本及所引著述、笔记、墓志等材料加以点校考证,内容翔实可信,使用方便,是目前通鉴类书籍较为完善的版本。

纪事本末系列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把大量史料加以剪裁整理,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裁。

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史书新体裁,从而为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纪事本末体”,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其后有明朝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清朝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李有棠的《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等。

本系列多书互校,择善而从,较为完善。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中国古代的地志,除了地区性的方志以外,还有一种记述全国性疆域的地理志,称为总志。

总志记载全国的疆域政区的建制沿革,以及山岳形胜、河流沟渠、风俗物产、往古遗迹、人物故实等等。

本丛书收录唐宋以后各朝的相关官修或私人著述加以整理出版。

丛书以可靠版本为底本标点整理,参照多种版本与历代正史、地理志、区域性方志,细致校勘,是一次全面的整理,成果极为完善。

新编诸子集成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

秦汉以后,也产生了不少子书,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

20世纪50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建国前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

梁遇春简介

梁遇春简介

人物生平梁遇春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别署驭聪,又名秋心,1906年出生于福州城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8年秋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今福州第一中学)。

1922年暑假始,梁遇春先入北京大学预科,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于1928年毕业,因成绩优秀,留系里任助教。

后由于政局动荡,北大工作陷入停顿状态,梁即随温源宁教授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

1930年又与温源宁同返北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管理北大英文系的图书,兼任助教。

1932年夏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年仅27岁。

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

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

他的散文则从192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出版。

他的散文总数不过五十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

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

尽管梁遇春不是诗人,他的散文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成就虽不能与这几位短命的诗人相比,然而短短六年的丰富著述证明他们的才情与勤奋。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著作书目:《春醪集》(散文集)1930,北新;《泪与笑》(散文集);1934,开明;《梁遇春散文选集》1983,百花;《春醪集梁遇春——《春醪集》》1序2讲演3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4醉中梦话(一)5“还我头来”及其他6人死观7查里斯`兰姆评传8文学与人生9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10文艺杂话11醉中梦话(二)12谈“流浪汉”13“春朝”一刻值千金14“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泪梁遇春——《泪与笑》与笑》1泪与笑2天真与经验3途中4论知识贩卖所的伙计5观火6破晓7救火夫8她走了9苦笑10坟11猫狗12这么一回事13无情的多情和《梁遇春散文选集》多情的无情14毋忘草15黑暗16一个“心力克”的微笑17善言18KISSING THE FIRE(吻火)19第二度的青春20又是一年春草绿21春雨22GILES LYTTON STRACHEY,1880-1932编辑本段人物评价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被忽略的角色,在短短27年的生命里,他只给我们留下了37篇小品文和二三十部译作。

读书杂记

读书杂记

一余尝读话剧理论:性格决定冲突。

初时不解其意,历经一些坎坷后方才明白:事情的发展并不完全决定于事情的内部逻辑关系,而是决定于人物的性格。

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冲突。

同一件事在此人身上是此结局;在彼人身上是彼结局。

所以,话剧主要是塑造人物的性格形象,而不是铺陈一件事情或几件事情的过程。

观众、读者关心的是人,人的命运,人的一切。

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核。

诸景如珠,理想如线。

珠连成串,始为可观。

三慎用白描。

莫谓白描为琐碎无为之笔法。

重写实,忌芜杂,譬如绘画之工笔,只需拣其特点,寥寥数笔,而精气神自透出矣。

四文章之结构之节奏韵律以合于人情人性为上,而非只以事件的逻辑关系为结构为节奏韵律。

前者为艺术,后者为技术。

人其实是以情感统摄、反映客观世界,故文章也应如此。

五艺术创作中,想象力最重要。

真正的才能是指丰富的想象力而不是学识。

在创作的诸要素如阅历、学识、人格、想象力、素材等,想象力是统摄其余要素的中心环节,它是对其他要素的创造性运用。

六反缴与补笔不同。

补笔乃补叙之笔。

反缴笔法为本是从甲生发乙,读来竟似乙生发甲。

如张先《一丛花令》(伤离怀远几时穷)有句:离愁正引千丝乱。

是词人见柳丝之乱而兴离愁于怀;读来却似离别之情引得柳丝纷乱,更加重了离愁之浓。

正是反缴笔法。

七人皆喜作正笔,实笔。

不知侧笔,虚笔最能体现写作之功底。

譬如园林,其特色不在几处大景点,却在小处,在连缀处,在过度处,小桥流水是也。

八世界只有一个,但在万物之灵长看来,又何止千个万个?佛家言佛,道家曰道,儒家谈礼,只在境界不同。

岂不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凡人只看到自己的世界,伟人却能看至多重,并把他们连串起来,使之成为自己独特的哲学世界。

九作文如作人,境界不至,不可强求。

需点滴积累之。

十初学写作者,重堆砌,不知虚实转换,不知起承转合。

如初习绘画之人,只五颜六色在画布上涂抹,以为就是艺术,其实错矣!繁华落尽之时,就是艺术成功之时。

十一死读书,读死书,死书不可死读。

古文文学常识大全之古代文学体裁

古文文学常识大全之古代文学体裁

古文文学常识大全之古代文学体裁古代文学体裁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赠序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迹,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如袁枚的《祭妹文》。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象,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

梁遇春个人简介

梁遇春个人简介

梁遇春梁遇春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师从叶公超等名师。

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

在26年人‎生中撰写多‎篇著作,被誉为“中国的伊利亚”。

中文名梁遇春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福建闽侯出生日期1906逝世日期1932职业语言学家,散文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英文系人物生平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别署驭聪,又名秋心,民国散文家‎,1906年‎出生于福州城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8年‎秋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今福州第一中‎学)。

1922年‎暑假始,梁遇春先入‎北京大学预科。

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于1928‎年毕业,因成绩优秀‎,留系里任助‎教。

后由于政局‎动荡,北大工作陷入停‎顿状态,梁即随温源‎宁教授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

1930年‎又与温源宁‎同返北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管理北‎大英文系的‎图书,兼任助教。

1932年‎夏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年仅27岁‎。

[1]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

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

他的散文则‎从192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出版。

他的散文总‎数不过五十‎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

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

尽管梁遇春‎不是诗人,他的散文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成就虽不能‎与这几位短‎命的诗人相‎比,然而短短六‎年的丰富著‎述证明他们‎的才情与勤‎奋。

人物评价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被忽‎略的角色,在短短27‎年的生命里‎,他只给我们‎留下了37‎篇小品文和‎二三十部译‎作。

读书杂记

读书杂记

读书杂记臧维平庄子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其意思是说:修养高尚的人绝不会炫耀自己,旷达神明的人自然漠视功名,道德至极的人绝不会在乎名分。

诚如“地之秽者多构物”,伟大多半蕴藏在平常与谦卑之中。

大道无形,大德无名;宇宙无极可容万物,水聚成渊静而无痕;鲲鹏遨游必浮于气,艟艨载物得力于水;景致优美出于自然,人之清秀恰在纯朴;事半功倍源自干练,修身养性得益空明;浩海无涯气度在容,水滴石穿毅力在恒;斗转星移缘守常道,人海茫茫相得在和;风调雨顺万物相宜,仲秋寒冬肃杀在气;格物穷理终有所获,举事推诿必无所成;心胸坦荡何来忧抑,谨小慎微为物所累;迷恋利禄处心积虑,无欲而为喜气祥和。

从古及今,老庄流传足见其功,鸿儒济世功在千秋。

世间常事今多感悟,琐屑阘茸勿记上心。

时至中年,“中年人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做的事,享受自己所享受的生活。

”同时亦品味着人生,虽然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但思维却比以往透彻了几分。

天命之年的诸君何尝不是“耳边忽听人故去,春风又送喜良缘。

”生活上的繁杂之事的确很多,有时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如工作压抑无人理解,孩子厌学升学无望,内室交恶争吵不休,有谁敢保证间或不愠面高声?还有官场失意冷言冷语,朋友背弃恶语中伤,财产纷争不依不饶,邻里失和反目成仇等等,不一而足。

事无全然,人无完人。

殚精竭虑,辛苦一生,临了还是要牵肠挂肚、满怀遗恨携着青风化作尘灰再入黄土,这本是世间的常事。

佛家讲出世,儒家讲入世。

前者规劝人们行善积德以求来世的永恒,后者则规劝人们积极做事而要有度。

我们不是超然隐士,也就没有必要练就“茫茫然,而不知天地之有无”。

和谐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和谐需要化解各种矛盾。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若与时空相比只不过是纤纤一微尘,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在心性与外物的交织之中,重要的还是持有一颗淡漠的心。

读书明理知新意,善机变,达致用,始为透。

算是对读书的一点体会吧。

读书杂记

读书杂记

读书杂记六字真言咒指的是唵、嘛、呢、叭、咪和哞,这六字真言咒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唵是能消除天界的生死苦;嘛是能消除非天斗争的苦;呢是能消除人间生老病死之苦;叭是能消除畜生牲役之苦;咪是能消除饿鬼饥渴之苦;哞是能消除冷热地狱之苦。

另外,这六字真言是有颜色的,分别代表白、绿、黄、蓝、红和黑。

佛珠数代表的含义佛珠有不同的长度,而不同的长度有不同的作用和象征意义:一百零八颗,用来求证百八三昧;一千零八十颗的,这是因为十界分别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等等。

十四粒的佛珠是用来象征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可以让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昭武九姓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计有康、安、曹、米、王、何、穆、毕、纳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

日期及生辰八字数卦法以年月日的加数之和除八,取上卦。

又以年月日加时辰数的和除八,取下卦;除六,取动爻。

例如,子年视为一数,丑年视为二数,依此类推到亥年视为十二数,又如正月视为一数,至十二月视为十二数。

日数的算法也是一样的。

例如,初一视为一数,至三十日为三十数。

将年月日数相加,除八,以所得余数为上卦。

把年月日数的和加时辰数,除八,以所得余数为下卦。

时辰数的算法同前,如子时视为一数,类推至亥时十二数。

又以年月日时数的和除六,以所得余数取动爻。

乾一,艮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比如:1989年农历十月初一是蛇年,数6。

酉时,数10。

上卦=(年+月+日)÷8取余数,即上卦=(6+10+1)÷8=17÷8=2余1。

1为乾卦;下卦=(年+月+日+时)÷8取余数,即上卦=(6+10+1+10)÷8=27÷8=3余3。

3为离卦;动爻=(年+月+日+时)÷6取余数,即上卦=(6+10+1+10)÷6=27÷6=4余3。

(转帖)读书杂记

(转帖)读书杂记

(转帖)读书杂记转帖:读书杂记--我读谢彬《新疆游记》版权所有:风沙星空喜欢读书的人大多也喜好旅行,也许是应验了那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影响。

谢彬是北洋政府财部官员,湖南人氏,1916年受北洋政府财部的委派,以财部委员身份前往新疆以及当时尚直属于中央政府的阿尔泰特别行政区调查财政情况,历时14个月,行程数万里,对新疆的43个县中的38个进行了督察和考察,足迹遍布新、阿三山两盆的绿洲沙漠、雪原草湖、山峡石碛、巴扎市廛、驿站烽燧,不仅调查了财政金融、贸易物产、垦殖边防、户籍人口,还对新疆的民俗、间道、地理、沿革、地名、民族等予以关注,写就了20万字的《新疆游记》。

处于偏僻地域的新疆,自汉唐纳入中国版图后形成了空前的丝路繁荣,随后到了明清时期却一直处于与中原若即若离的状态,清时乾隆皇帝剿灭入侵的浩罕王国阿古柏和新疆居住地的叛匪后,新疆才得以再次统一。

到了20世纪一、二十年代,外蒙独立、沙俄觊觎以及新疆内部的纷乱,使新疆出现内乱的情形。

正是在此时机,谢彬以官巡疆,所到之处,无不目睹新疆之经济、交通、边防的落后,令其发出深深感慨。

一、《新疆游记》原名《新阿游记》,为日记体游记,因当时他经行的阿尔泰为中央直辖,而游记出版时,阿尔泰已隶属于新疆。

谢彬自1916年10月16日至1917年10月17日逐日记日记(偶有中断),而出版后的《新疆游记》则是起于甘肃肃州(今酒泉),止于新疆塔城,涉及甘肃肃州、安西、新疆哈密、吐鲁番、迪化(今乌鲁木齐)、塔城、伊犁、库车、阿克苏、喀什噶尔(今喀什)、和阗(今和田)、阳关道(今且末、若羌)、焉耆、奇台、阿尔泰特别区等地。

在新疆段,谢彬的行走的路线是:星星峡、哈密、鄯善、吐鲁番、迪化、昌吉、绥来(今玛纳斯)、乌苏、精河、三台(今赛里木湖)、惠远(今霍城县惠远镇)、伊宁、天山巩乃斯河、巴音布拉克(今巴音布鲁克草原)、库车、温宿、阿克苏、巴楚、伽师、疏附、疏勒、英吉沙尔(今英吉沙)、莎车、叶城、皮山、和阗(今和田)、洛浦、策勒、于阗(今于田)、尼雅(今民丰)、安得悦(今民丰县安迪尔牧场)、且末、瓦石峡(今若羌县瓦石峡乡)、若羌、阿拉干(今若羌县阿拉干)、铁干里克(今尉犁县兵团36团)、尉犁、轮台、库尔勒、焉耆、乌沙塔拉(今和硕县乌什塔拉)、库木什(今托克逊县库通要镇分离出来的歧路的介绍,尽管我的足迹未能到达某些歧路,但却从他笔下了解到歧路上闻所未见的历史、地理、民俗知识。

0677三馀读书杂记

0677三馀读书杂记

三餘讀書雜記(首發)蕭旭江蘇省靖江市廣播電視局Ⅰ、引言戰國荀子以十駕勸學,三國董生以三餘讀書,余少慕之,因仿錢大昕“十駕齋”,號書室為“三餘齋”,名所作古籍讀書筆記為“三餘錄”。

既積歲月,筆記逾數百萬字。

這裏奉獻幾則筆記,多為常見古文中之名句,或方言俗語中之常見詞語的重新詮解。

但欲求真,不敢求異。

大雅君子,幸以賜教。

Ⅱ、雜記一、《孟子》“挾太山以超北海”義疏《孟子·梁惠王上》:“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墨子·兼愛下》:“吾譬兼之不可為也,猶挈泰山以超江河也。

”二例語義相同,蓋為先秦古成語。

《孟子音義》云:“超,或作趨。

”蔣仁榮曰:“案超隸作,趨俗作趍,因形近,傳寫者或誤為趨。

”1對《孟子》“超”字的音義,《中文大辭典》、《漢語大詞典》並讀敕宵反,前者引《釋名》“超, 卓也,舉腳有所卓越也”訓卓,後者釋為“越過”2。

對《墨子》“超”字的音義,《漢語大字典》亦讀敕宵反,釋為“越、跳過”3。

《孟子》“超”字,漢·趙歧《章句》、北宋·孫奭《注疏》都沒有音注。

南宋·朱熹《集註》:“挾,以腋持物也。

超,躍而過也。

”南宋·蔡模《孟子集疏》、南宋·趙順孫《孟子纂疏》、元·胡炳文《孟子通》、元·詹道傳《孟子纂箋》並從朱子說。

朱子超訓躍而過,得其正解。

《說文》:“超,跳也。

”《吕氏春秋·悔過》:“超乘者五百乘。

”髙誘注:“超乘,巨踊車上也。

”《國語·周語中》:“超乘者三百乘。

”韋注:“超乘,跳躍上車。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遂超乘。

”杜注:“跳上獻子車。

”《史記·王翦傳》:“投石超距。

”《索隱》:“超距,猶跳躍也。

”又《蘇秦傳》:“韓卒超足而射。

”《索隱》:“超足,謂超騰用勢,盖起足蹋之而射也。

”《正義》:“超足,齊足也。

”《正義》說誤。

《玉篇》:“超,恥驕切,超越也,出前也。

古诗文文体知识常识

古诗文文体知识常识

古诗文文体知识常识论说文记叙文传记文赋书表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统称为“书”。

战国时乐毅的《报燕惠王书》、李斯的《谏逐客书》,即为奏书的性质。

因为是写给国君看的,所以后代将这类性质的文章通称为上书。

亲朋间往复信札性质的书,内容则可包罗很广,或议论时政,或讨论学术,或评述人物,或传授学业,或抒写际遇,或劝喻亲友,大至军国要事,小至日常生活,都可意到笔随,称心而言。

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吴均《报朱元思书》,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宗臣《报刘一丈书》等。

表,则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说:“章以谢恩,表以按劾。

”但汉代以后,其界限区别已不太严格。

唐宋以后,诸如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也用“表”体。

表重在陈情,故在奏议文体中往往写得最为恳切感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文章开端作“臣某言”,结尾作“拜表以闻”或“臣某顿首”,是表的一般程式。

(一)古体诗(二)乐府诗乐府诗,特别是汉乐府,多数出自社会下层人民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因而反映社会现实广阔而深刻,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明快,在我国诗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近体诗(四)绝句绝句,又称“断句”“截句”,分为古绝与律绝两种。

古绝为古体诗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不受律诗格律的限制,虽押韵而用韵较自由,押平声亦可,押仄声亦可。

这类诗如王维的《鹿柴》《竹里馆》《杂诗》,裴迪的《送崔九》,李白的《静夜思》等。

律绝分为五言绝与七言绝两种。

每首两联,其要求一联之间两句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押平声,与律诗相同。

至于对仗,或用于前两句或用于后两句,或两联皆用,或不用对仗,皆无不可。

现在一般通行的看法,认为律绝是在隋唐以前五、七言四行小诗的基础上受到齐梁时代讲求声律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对仗词曲词是伴随着新兴音乐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

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读书杂记

读书杂记

读书杂记
方如棋盘,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

近日,静而读文,适才眼花头晕,过往种种,尽浮帘前,是谓省身。

余本性急,却内敛,不善言外,偶好胡诌。

明象,盖不盲目。

古人为孝,后讲忠勇,实为内圣;世易时移,不可更也。

今世胜往日,吾臆,具废孝信而浮风渐盛,此风不可长也。

为人者,皆亦应仁者,况执器者乎!亦如斯。

在其位善谋其政者实为民。

然古之乱世方流英雄之论不事今,守业艰于开业,皆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纵使王声疾呼,亦难长已。

究其由,不出其右,当此物丰谷盈之世,多疏其志。

然,有仁者知时弊,虑行路孤艰,遂暇己身逐波而去,其执一方,亦可平安。

贤之用者,不尽其意;隋制科考,今如是。

众望北窥之,是故为一时、为一世?难考其究,至上不尽用,下不尽意。

腐朽糜事,今至于此,不图难遂夙愿。

然,一地之父母者能俯身执仗、亲身躬为否?关乎兴顺。

古之信念者,于“仁义礼智信”,尊崇孔孟。

古崇忠以孝为先,吾谨言忠以信为先。

无孝无以事君,无孝无以治民;无信无以事国,无信无以为民。

虽智,不可为。

淙淙涓流,终入大河。

滴水映日。

为此之际,君等应常修百业、坚其念、省己身、思精进,亲德者、智者、实者,疏官气、铜气、亲气,合其众者方清四海,和上意,顺下情。

正己才能正人,持身才能严纪。

鄙,学疏才浅,妄自胡言,只图案身,不求立命。

(笔停,闻窗动门晃,地动也,君可感?)
癸巳年正月初十。

中国古代文言文常见文体

中国古代文言文常见文体

中国古代⽂⾔⽂常见⽂体中国古代⽂⾔⽂常见⽂体 导语:⽂体,是指独⽴成篇的⽂本体栽,是⽂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种独特的⽂化现象,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

下⾯YJBYS⼩编向⼤家介绍中国古代⽂⾔⽂常见的⽂体,欢迎参考! ⽂体,指⽂章的体裁、类别。

⽂体划分的标准主要是从⽂章的语⾔形式、⽂章的内容、⽂章的应⽤范围等三⽅⾯考虑的。

就语⾔形式来说,古代⽂体可分为韵⽂、骈⽂、散⽂三个⼤类。

韵⽂和骈⽂、散⽂的区别在于押韵不押韵,韵⽂是押韵的,如《诗经》、《楚辞》以及各个时代的诗歌。

另外,⽤于规戒的箴铭⼀类⽂章也押韵,属韵⽂,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骈⽂和散⽂是不押韵的,两者的区分是前者讲究平仄、对仗,在句式上⼀般都是四六对仗(所以骈体也叫。

四六”⽂),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骈⽂,散⽂没有这些规定。

(华语⽹) 散⽂这个概念很⼴泛,凡韵⽂、骈⽂以外的⽂章,都可以称之为散⽂。

唐宋⼈把骈⽂叫做“时⽂”,把散⽂叫做“古⽂”。

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倡导的古⽂运动,从⽂体⽽⾔,就是反对骈⽂⽽提倡散⽂。

散⽂有⼴义、狭义的分别,⼴义的散⽂是指⼀般⾮韵⽂的作品,狭义的散⽂是指⽂学体裁的⼀种。

我们讲古代散⽂⽤的是⼴义散⽂这⼀概念。

古代散⽂可分为史传⽂、议论⽂、杂记⽂、应⽤⽂等四类。

下⾯分别介绍这四类散⽂的特点。

 古代⽂体简介 ⼀、史传⽂ 史传⽂也叫历史散⽂。

主要有三类。

(⼀)编年体 这种体裁的历史散⽂的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

编年体历史散⽂以《左传》和《资治通鉴》影响最⼤。

我们学过的《彀之战》《⾚壁之战》’就是这种⽂体。

’ (⼆)纪传体。

这种体裁的历史散⽂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记传体的创始⼈是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要内容的。

我们通常说的⼆⼗四史都是这种体裁。

我们学过的《鸿门宴》(节选⾃《史记·项⽻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海瑞传》都是这种体裁。

茅盾年谱

茅盾年谱

矛盾年谱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1909年: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

1911年秋:转入嘉兴中学堂。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17年:出版了《中国寓言初编》,是中国最早的“寓言选”之一。

1919年8月:翻译契科夫短篇小说《在家里》,这是茅盾的第一篇白话翻译小说。

1920年:开始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的编务工作并连续编写了《小说新潮宣言》、《新旧文学平议之平议》和《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等论述,表露了茅盾的早期的文学见解。

10月,茅盾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开始为《共产党》月刊写稿。

1921年1月: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4年:编辑《民国日报》的副刊《社会写真》(后改名为《杭育》)。

1925年6月:和郑振铎等创办了《公理日报》,不久被迫停刊。

1927年:4月初,担任《汉口民国日报》的总主编;9月中旬,写完《幻灭》;11月到12月间,写了《动摇》。

1928年:6月,写完《动摇》、《追求》,先后在《小说月报》连载,并出了单行本;7月,离上海去日本。

1929年:7月,出版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野蔷薇》,收入五篇作品;与此同时,他写了论文《读<倪焕之>》,并开始写作长篇小说《虹》;还写了《卖豆腐的哨子》、《雾》等十几篇散文;先后出版《神话杂论》、《中国神话研究ABC》、《六个欧洲文学家》、《骑士文学ABC》《近代文学面面观》、《现代文学杂论》等著作。

1930年:接连写了《豹子头林冲》《石碣》《大泽乡》等三篇以上传说和历史为题材的小说。

出版《北欧神话ABC》、《西洋文学通论》《希腊文学ABC》、《汉译西洋文学名著》;5月,出版《蚀》。

1931年:2月,完成中篇《路》。

5月,出版《宿蟒》(小说、散文合集);11月,又写成中篇《三人行》;编辑出版了《前哨》,第二期改名为《文学导报》;开始写作《子夜》。

《三余读书杂记二则》质疑

《三余读书杂记二则》质疑

第 4期
吴义江 : 三余读书杂 记二则》 《 质疑
‘ 3・ 3
“ , 瀹” 其本字 似亦不可视 为“ ” 鬻 。因为 ,说 文 》 《 收
古呼酸为醋 , 酢菜犹今之酸菜, 以醋和之。《 非 声 类》 ‘ 藏菜也。 《 :菹, ’ 释名》 ‘ , :菹 阻也。生酿之 , 使 阻于寒温之间 , 不得烂也。 I可见, 菹( ) , ”2 “ 菹 ”
中圈分类号 :H 3 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4 3 (0 2 2
读萧旭《 三余读书杂记二则》 《 ( 学灯} 01 2 1 年 第3 , 期 下简作《 杂记》 , )觉得《 杂记》 补正” 所“ 的 两个问题均存在可商之处 , 下面就《 杂记》 所论来 谈我们看法, 以活跃学术气氛 , 并借机 向萧旭先生 及 同好请 教 。
义确实是腌, 它的本字依《 说文》 似应是作 “ 讲 渍”
的“ ” 详 见 后 文 ) 瀹 ( 。至 于作 “ ” 的“ 、 煤 讲 沟”
收稿 日期 :2 1 0 0 2— 4—1 2 基金项 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 目( 0 1k7 ) 21s 7 。 2 作者简介 :吴义江 , , 男 安徽桐城人 , 安庆师范学 院文学 院讲师 , 文学硕士 。
义》 所用材料已足证其说。若在浩如烟海的古籍文 献中作穷尽性 的搜寻, 相信会有更多 的同词字例 ,
弱水三千 , 只能 取一 瓢饮 。作 为 书证 , 键 在 于 也 关 选 例真 实 , 释义 确 切 。拿 字 例 作 为 证 据 去 证 明 所 论, 只要字例 真实 , 能证 明问题 就 是硬 道理 。在 这
有“ , 鬻”还收有“ 。《 焓” 说文 ・ 火部》 “ , :焓 燕也。 ” 王筠旬读 : 《 “ 玉篇 》 ‘ 熘 也。 《 韵 》 《 : 煤, ’集 引 博 雅》 ‘ , :煤 瀹也。《 玉篇》 ‘ , :瀹 内菜汤中而出也 。 ’ 然则燕也者, 谓烩瀹通。 从字形造意看 ,鬻” ” “ 是以

茅盾读书杂记

茅盾读书杂记

茅盾读书杂记茅盾,原名茅于轼,本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读书者,可以说是一位闻名中外的学者和读书家。

他的读书杂记是茅盾晚年的一部著作,被比喻为“茅盾的读书印象”,它讲述了茅盾在多年的阅读和学习过程中留下的深刻印象,营造出一种富有思想深度和实际意义的读书氛围。

茅盾从小就喜欢读书,青年时期在美国西伯丽马大学留学期间,全面涉猎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史等诸多学科,多年阅读累积了丰富的文学和知识积累,也增强了他对复杂社会问题的敏锐触及其独特的审美观察力。

茅盾的《读书杂记》以学者的写作风格实现,把他的读书经历比喻成一种实践和实践的读书精神。

他以自己的视角,以独特的叙事手法,见证了自己在多年读书过程中不断涉猎、探索、认知和反思这些文化复苏时期的精神世界。

他力证书友们,以不懈的苦读和对知识的深入探究,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活力以及文化的历史深度。

《读书杂记》不仅是一部茅盾被邀请到大众媒体及教育环境中,分享他读书经历的文学作品,而且更是一部深受共鸣的读书宝典,他的经历以及眼界,让读者受益良多。

他的读书杂记,不但陶冶了读者对知识的热情,而且激发了读者对自身文化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

茅盾在读书杂记中提出,“学问能使人抵近君主,避免过失,受人恩宠。

”它可以作为一个指导大众学习的启示,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理念少读书,读书深,才能洞悉意义,进而深入认知,改变自我,影响社会。

茅盾的《读书杂记》既是一部读书指南,也是一部文学思想体系的反思,充分表达了对社会与文化的关注和反思。

他的读书杂记激发和影响了许多读者,把文学、社会、思想深度融合,激发了新一代读者和学者的学习热情,更为文化复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总的说来,茅盾的《读书杂记》是一部兼具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的经典作品,此书将指导全世代对文学、文化及学问的理解和认识,书中丰富多彩的读书经历将化身为经典,将永存流传下去。

茅盾读书杂记

茅盾读书杂记

茅盾读书杂记茅盾,字抒笃,名复之,号灵木,浙江绍兴人,著名的现代文学家、散文家,茅盾文学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新文艺复兴的奠基者、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大师级人物。

20世纪60年代,茅盾先后出版了《望乡台记》《最爱的乡愁》《游经》等多部散文集,赢得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力。

作为一个著名的文学家,茅盾读书杂记是他工作之余记录下关于读书的随想笔记,可以为我们推动阅读提供灵感和思考。

茅盾读书,持之以恒、不断求索,坚持“站在大师身边、谦虚谨慎”的开拓精神,也让他以宽广的格局把握了中国古代现代文学、历史思维、社会变迁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和智慧。

据记载,茅盾从三岁起,就开始形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在百忙之中,他仍然有抽出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读书和查考,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

茅盾在读书杂记中曾有过如此的感慨:“可比较和求索,这才是读书的真义。

”这五个字凝练地诠释了读书的重要性,也勉励我们做到读书有方法。

茅盾相信,只有运用比较和求索,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客观存在的事物,把握住书中的精神内核,有效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才能真正地读书,从而增长知识和储备资料,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提供支持和协助。

茅盾也提出“正确、系统读书”的方法,以建立自己的“读书秩序”。

他坚持“四位一体”的读书方法,即“浏览-记录-求索-深造”,从而有效地组织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除了正确、系统读书,茅盾对其他读书方法也有深入的分析。

《读书杂记》中,他还分享了读书的其他小方法,比如“想开思考”、“把握全局”和“把书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发掘每本书的精髓,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茅盾的读书生活中,坚持严格的节奏,有它的艺术意义,他曾经说过:“读书是顺次不可少,时间必须规定,这是一种艺术,不可离开秩序。

”从茅盾的读书杂记中可以深刻体会到,他对读书的审美观和读书生活的严格要求,是一种广博的读书经验,是一种用心、用精、用慧去读书,去感悟、去思考、去欣赏的读书方式。

散文|读书杂记

散文|读书杂记

散文|读书杂记我忍着饥饿,终于读完了陈平原先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的正文,只剩下最后一篇《后记》了。

我曾经扫过一眼这篇《后记》,但就是这一眼,让我确信这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但是我不能再饿着肚子欣赏美文了。

出门买了两个卷饼,便跑回来一边吃着,一边读着。

陈先生在雨中散步时,回想起了自己的大学岁月:喜欢撑一把雨伞,独自在雨中空旷的校园散步,却并非模仿戴望舒《雨巷》,也没期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只是借雨水洗去尘世的喧嚣,空气格外清新,心境也显得格外宁静,特别适合于思考、品味这人生。

唉!这不也是我大学时经常干的事情吗?数年以后,千里之外,陈先生当年彼处的感受竟在我这个落魄学子身上产生了共鸣,不管这是不是文人的通性,都着实让我深感荣幸!大学时曾在一篇散文中写到:“听雨,品雨,你会感觉到世俗尘嚣被瞬息浇灭,天地间只有那被雨声渲染的宁静,被雨声织就的寂寥。

”写这篇文章时,我应该还不知晓世间有一个陈平原,但在当日的宁静与寂寥中,我也在思考人生、品味人生吧。

陈先生在完成此书后,“又撑起了雨伞,恢复那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雨中散步。

既非锻炼身体,也非制造幻梦,仅仅为了片刻心灵的宁静”。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陈先生在百花版《千古文人侠客梦》的《后记》中所言及的几句话:在我自己,之所以偏爱此书,是因其撰述过程而获得了澄明的心境,度过了某种精神上的危机。

对于希望学问与人生合一的我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作为学者的陈先生可以通过写书来度过精神危机,我们呢?陈先生在书中提到:“选择文学史研究,也就选择了寂寞与冷清,这一点将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而日益显示出来。

对于'实迷途其未远’的年轻学子来说,明白这一前景,还愿意选择古老而苍凉的文史之学,确实当得上'悲壮’二字。

”此话凝聚着陈先生的深情,也激烈地触动了我们这些“悲壮”学子的心。

徒自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坚守着“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的信念,等待你的真就是寂寞与冷清。

老何读书杂记:红楼梦作者是空空道人非曹雪芹

老何读书杂记:红楼梦作者是空空道人非曹雪芹

老何读书杂记:红楼梦作者是空空道人非曹雪芹何新读书杂记:《红楼梦》不是曹雪芹简驳胡适之《红楼梦考证》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号称五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其小说原多不署著者,因此皆难明。

现在所署名的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都是后人攀援附会追认的产物,一无手稿,二无实证,疑似为真,以讹传讹。

,例如目前普遍说法据明季传闻认为《三国演义》系罗贯中(名罗本),也有一些说法认为《三国演义》是元末罗贯中和他的老师施耐庵合著,但近人多有质疑。

例如“孔明秋风五丈原”一节中,列有历代十几位名人文士赞颂诸葛亮的诗文,最后一首“后尹直赞孔明曰”的诗。

这个尹直(1427-1511)是明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他出生那年,罗贯中已去世48年了。

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都没有署名。

清汪象旭在所撰《西游证道书》中提出《西游记》为南宋时的丘处机所著。

这一看法提出后,清人大多赞同。

纪昀始疑此说,谓小说官制皆明制,写作时代当为明代,不可能是元人丘处机。

钱大昕认为《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明朝的风土人情,而丘处机是南宋末人;此外《西游记》中多处使用江苏淮安方言,而丘处机生平在华北活动,并未在淮安居住过。

也有明、清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

明晚期以后,方有人认为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皆系存疑之说耳。

, 红楼梦的写作时代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产生于清季初中叶的盛世时期,而暗寓悲哀之音。

但是到底是谁呢,流行的说法来自民国胡适,以为是曹雪芹(著作前80回)。

这种说法通过20世纪以来红学家数十年的灌输与宣传,尤其是杜撰创出一套“红学”以后,似已成为难以置疑的定论。

其实这种积非成是的说法由于根基不牢,完全不足凭信。

一个较早版本的《红楼梦》———程伟元乾隆五十六年最早刻本的序文中就明确说过:“《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

” 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红楼梦》从开始流传时起,就未曾说曹雪芹为《红楼梦》前80回的,而至多只是一位改编加工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杂记说话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原来说话也讲究艺术!众所周知:一句良言三月暖,一句恶语六月寒!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御"是指:驾车.六艺之说有二:(一)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二)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也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科学发展----------------------------------------------------------------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

作为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党支部的成员,如何带领好所在处室,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狠抓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我们要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司里的工作安排,把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各项要求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切实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科学发展。

一、争取研制出台《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条例》和《国家学校艺术教育基本条件标准》,提高学校艺术教育依法治教的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把国家发展的要求、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个体成长的要求统一起来。

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

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美育”写入教育方针以来,国家尚未出台关于美育和艺术教育的相关法规。

学校艺术教育的诸多问题由于缺少法规性文件的支撑和保障,难以从依法治教的高度来加以规范,难以从宏观上进行统筹、协调和管理,这是造成对艺术教育认识不足、艺术教育地位得不到保障的重要原因。

因此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毅力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法规建设,争取研制出台《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条例》和《国家学校艺术教育基本条件标准》,推进学校艺术教育依法治教的进程,从而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目标。

二、以农村学校为重点,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全面推进艺术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从教育发展的整体来看,学校艺术教育、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随着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等一系列“普九”重大举措的实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面貌也有所变化,但是,很多地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几乎依然停留在原有状态,艺术教育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的矛盾相当突出,与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十分明显。

为此,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对策,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着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以及城乡中小学毕业年级的艺术课程开课率,提高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区域内艺术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加快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育资源建设水平。

依靠广大教师办好教育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素质的教育”。

据调查,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职艺术教师的整体数量不足,水平偏低,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的数量、质量与城市学校相比悬殊甚大,许多县的中小学校艺术学科没有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占到70%左右,以致很多学校艺术课程形同虚设。

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高师艺术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和现有农村兼职教师的培训模式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同时,要采取相应的对策,缓解现阶段农村艺术教师短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的矛盾。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教育活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定,学校艺术教育也将肩负起更加光荣的使命。

一个民族的艺术修养是这个民族精神文明发展高度的重要标志,文化潮流和审美鉴赏决定了一个民族和时代的文化艺术品位,文化艺术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养心、化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依靠一代代人的传承,一代人的人文素养关系到今后几代人的精神遗传。

加强艺术教育,积极开展学生艺术活动,通过先进文化的哺乳和高雅艺术的濡染,在青少年心灵中植入真善美的基因,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举措。

我们要按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要求,继续坚持办好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继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得到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

同时,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引领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振奋精神,锐意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拓学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努力创造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反思在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艺术课程首当其冲,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综合性与人文性的特点。

这给我们艺术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正确开展艺术课程的教学,是每个艺术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针对艺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探索与反思,谈几点个人看法。

1.艺术课不是音乐与美术的简单叠加。

艺术在我们身边,它是色彩、是音乐、是舞蹈、是戏剧;艺术在我们心中,它是协调、是激动、是享受、是第六感。

它不仅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而是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

它更不是内容上各种艺术的简单叠加,搞一个多学科的大拼盘。

它首先立足于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既考虑每门学科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又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原有的分科课程,整合为包容性更强的综合性课程。

讲究领域内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

力图通过多种艺术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支持,为学生综合艺术能力以及整合性艺术感觉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

这种大杂烩式的教学常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只要我们按教材教会学生唱和画就行,虽然这种多类艺术形式对于我们原有的单科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我们不能只是教教材,被教材左右,要跨出单科教材的限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课程资源,改进我们的教育观念。

在日常的艺术教学活动中老师如果在内容、手段、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摈弃单调、分隔、而遵循融合的原则,把各种艺术形式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把同一种艺术形式的各个方面充分地融合在一起,那么它将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艺术审美空间;老师也可以以某一学科特色为主,由点及面地开展,让学生充分接触和感悟,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横向关联艺术,使学生全方位吸收到各科艺术经典的重要文化养分。

2.艺术课不是“统一规格”的加工厂。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

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这种“加工厂”式的教学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艺术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

我们常说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学艺术教育要追求学生多样化艺术才能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

有的艺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大一统的,艺术课教学达到的要求也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不准学生有个性化的表现,对学生的“乱插嘴”,不按老师要求去做等行为大为不满,极力压制。

殊不知,这些行为有时恰是学生不自觉的真情流露,而它却被老师忽视了。

在这种大一统的艺术教育下,学生连个性发展的空间都没有了,更不用再谈什么对他们的创造性培养了。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面向21世纪的社会的变化,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

3.艺术课上的老师不是权威。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

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

对艺术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在艺术课程中有很多单元就是要求老师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游戏,舞蹈,它已经为我们创设了很多机会,我们必须学会更换自己的角色,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学。

小学的艺术教学肩负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艺术课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以下几点做法,值得我们思考: 1、用艺术课程标准来指导教学课程标准是惟一的,而教材只是课标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名好的艺术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是用教材来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在一年级教《泥土》这一课时,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共鸣,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所要求的只停留在体会、模仿和添画小土粒的表情这一层面上,而是用《一群小土粒》、《小土粒与种子的故事》、《沙尘暴来了》等自编的小故事,紧紧抓住学生的情感,把小土粒变成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像小朋友一样可爱的小精灵,与孩子一起进行情感体验。

结果,学生们表现得都很积极,当我问到“风魔王生气时,风会把小土粒带到哪里去呢?”一个孩子马上说:“它会跑到人的眼睛里,有一次就有一粒小土粒钻到我眼睛里了,弄得我很不舒服。

”当我提出让他们画一画小土粒时,孩子们的作业完成得很是出乎我的意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