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文化”泛化的机制与文化资本
济宁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 套题库 新旧动能转换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正确答案以红色字体标注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1.“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试验区建设都是在()提出的开放战略。
2000年2013年2015年2018年2.五大区域港口不包括()。
环渤海港口长江三角洲港口珠江三角洲港口黄河三角洲港口3.从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
2%10%30%40%4.产业结构变动一般包括()个方面。
12345.我国正是在历经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充分认识下一轮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之中的新旧动能转换的()可以加深新旧动能转换的认知,指导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实施。
速度特征面貌结构6.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良好,2016年的四个季度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处于上升趋势,并且指数均高于(),生产性服务业呈现景气景象。
80901001107.单纯从创业的数据来看,东北地区在()年是拐点,当年企业法人单位数减少1186家,全国占比从2011年的%下降到%。
20102011201220138.自()以来,我们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推动力的第五次技术革命的展开期。
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20世纪下半叶21世纪初9.新开放观提出,要转变对外开放战略思想观念,就要用()的战略眼光看待中国的对外开放,站在全球的角度把握中国所处的位置,从而提升对外开放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思考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需求。
统一化一体化多元化全球化10.加强法律政策协调。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中国已与()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缔结各类互免签证协定,19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给予中国公民落地签便利,以进一步促进沿线国家的旅游交流。
4246485011.在“旧动能”下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着几大方面的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国有企业的“僵尸化”问题民营企业的产业链低端锁定外资企业的绩效下降外资企业的绩效上升12.银行给企业每一笔贷款,都是作为银行的资产存在于银行的()中。
常识与差异:人类学的解答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大学
第一章测试1.()是指文化属于某一个或某几个族群、民族或者某一个地域范围而具有共享性。
A:文化的共享性B:文化的多样性C:文化的特殊性D:文化的习得性答案:A2.在人类学调查研究要注意()的观点。
A:主-客位B:整体-局部C:多样-差异D:历史-当下答案:A3.通过不同文化的比较,能够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文化,消除()。
A:刻板印象B:文化相对观C:民族中心主义D:文化偏见答案:C4.文化的共享性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A:文化内部的共享B:差异化的共享C:整体性的共享D:文化之间的共享答案:AD5.文化的比较可以在几个维度进行()A:跨区域比较与同地域不同文化比较B:文化系统内部与文化系统外部比较C:共时性比较与历时性比较D:宏观比较与微观比较答案:ACD6.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因而不能把文化进行比较,这就是文化相对观。
A:对B:错答案:B7.在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看来,文化的习得性也是人类的“社会遗传”。
A:错B:对答案:B8.文化是不同群体适应环境的工具。
A:错B:对答案:B9.每一种文化都是特殊的,没有共同性可言。
A:错B:对答案:A10.在中国古汉语中,文化一开始就是指向人的教化、教育之意。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人类学的四个学科分支包括A:语言人类学B:体质人类学C:考古人类学D:文化人类学答案:ABCD2.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A:形态测量B:形态观察C:统计分析D:基因分析答案:ABCD3.吴汝康先生属于A:历史学家B:古人类学家C:考古学家D:语言学家答案:B4.吴新智先生提出现代人起源的__假说A:同化假说B:连续进化附带杂交C:夏娃说D:非洲说答案:B5.人种的划分依据是A:遗传性B:稳定性C:受外界影响较小D:受外界影响较大答案:ABC6.走出非洲说是唯一正确的现代人起源假说A:错B:对答案:A7.考古学是一门历史科学A:错B:对答案:B8.考古学和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关联A:对B:错答案:B9.不同民族的体质特征有差异A:对B:错答案:A10.基因分析是体质人类学研究的新趋势A:对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狩猎、采集和打鱼经常成为()的补充A:园艺种植B:刀耕火种C:牧业D:现代农业答案:A2.以下生计模式中,属于寻找食物的生计模式是()。
文化联姻资本
文化联姻资本作者:黄前柏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2011年第12期资本的嗅觉总是异常灵敏。
11月份,A股市场可谓是哀鸿遍野,而文化传媒板块股票却走出一波独立行情,不时有个股涨停。
其中最大的利好,莫过于前段时间中央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
“在文化体制改革喊了多年之后,这一次,或许真的会迎来春天。
我们已经把这些政策材料放在了案头,得好好研究了。
”某文化产业基金投资总监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文化产业成为圈内很时髦的概念,今后五年将是掘金文化产业的黄金时机,这已成为圈内的共识。
”文化产业基金疾进文化资本的角色曾经被长期忽略。
而近几年,随着创业板的推出,PE热潮也一浪高过一浪。
全国范围来看,多支文化产业基金伺机而动,这其中不乏“国家队”的身影。
2011年7月6日,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的我国首支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
财政部、中银国际、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是该基金的共同发起人。
目前四家发起人已为首期60亿元项目注入40亿元,财政部作为注资引导者出资5亿元,中银国际出资20亿元,为最大出资人,后两者则分别出资5亿元、10亿元。
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并且以“国字号”冠名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还是第一家。
该基金目标规模200亿元,主要投资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及其细分文化及相关行业等领域。
“财政部出资额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国家财政注资引导‟,也是中央财政创新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一种新的尝试。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诠释了该基金的职能和定位。
如果说“国家队”的出现让市场感到惊喜,那么,民间资本则是“先知先觉”,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文化产业基金开始涉足。
比如达晨创投、湖南高新投等机构共同组建的湖南文化旅游基金、由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组建的江苏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已经投资了多个项目。
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2011年至今,共有15只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总募集规模381.5亿元,平均单笔基金规模达25.43亿元。
2024年内蒙古公务员行测(A类)真题及答案
2024年内蒙古公务员行测(A类)真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公孙龙“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答案】:B2.下列文种中,不属于法定公文的是()。
A.决议B.纪要C.公示D.公报【答案】:C3.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则人民币()。
A.升值B.不变C.波动D.贬值【答案】:D4.熬骨头汤时,为提高骨头中钙质的溶解度,可加入少量()。
A.酱油B.醋C.盐D.料酒1/ 13【答案】:B5.下列公文格式中,()属指定性格式题目。
A.秘密等级B.签发人C.标题D.附件【答案】:C6.关于中国瓷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三彩”指洛阳出土的唐代彩陶俑B.中国被世界称为“东方瓷园”C.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D.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答案】:A7.《XX县教育局关于请求XX县土地局划拨新建实验小学用地的报告》,该标题不正确的原因是:A.错误使用文种,应用函B.违反一文一事的规定C.错误使用文种,应用请示D.报告中夹带了请示事项【答案】:A8.“诚心问民意,恒心解民生。
”近年来,我国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积极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这表明我国政府是()。
①公共权力的所有者②经济活动的参加者③公共服务的提供者④人民利益的执行者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答案】:C2/ 139.“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自然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历史主义D.历史唯心主义【答案】:D10.基尼系数的范围是()。
A.0到1越小越好B.到1且越小越好C.到0且越大越好D.0到0.5且越大越好【答案】:A11.墨子得主要思想就是“兼爱”,她所反对得“爱有差等”这一观点就是哪家学派得?()A.法家B.儒家C.道家D.名家【答案】:B12.下列诗句描写菊花的是______。
冯天瑜:泛化“封建”观有悖马克思的封建论
冯天瑜:泛化“封建”观有悖马克思的封建论“封建”本为表述中国古代政制的汉字旧名,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近代以前在汉字文化圈诸国(中、越、朝、日)未生异意。
19世纪中叶,西学东渐以降,魏源、徐继畲于19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西周、福泽谕吉等于19世纪70年代,中国学者严复等于20世纪初,先后以“封建”对译西洋史学术语“Feudalism”(封土封臣、采邑领主),使“封建”衍为一个表述普世性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的新名。
日中两国近代启蒙学者先后以“封建”译“Feu-dalism”,本来大体是准确的,因为“封建”的汉语古义(封土建国)与“Feudahsm”的西义(封土封臣)具有通约性。
当然,中西封建制又有差异,简言之,前者是“宗法封建制”(西周有完整形态),后者是“契约封建制”(西欧中世纪中期有完整形态),两者的差异并不能否定以“封建”对译“Feudalism”的大体合理。
但是,时至20世纪20年代以降,随着苏俄和共产国际泛化封建观及“五种社会形态说”传人中国,将具有“君主专制”和“地主经济”等“非封建”社会结构的秦至清称之“封建社会”,又经由1929-1933年中国学术界的社会史论战,使这种泛化封建观逐渐普被中国,成为从学术界到大众“日用而不辨”的术语。
将秦汉至明清两千余年称之“封建时代”,使“封建”,发生了“概念”与“所指”的错位——甲、泛义封建(土地可以买卖的地主经济、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政治)不仅与本义(土地由封赐而来,不得转让买卖,政权分散、诸侯林立)脱钩,而且同本义指示的方向相背反;乙、泛义封建又与相对译的英语词“Feudalism”西义(封土封臣、采邑领主、人身依附、超经济剥夺)大异其趣;丙、汉字词“封建”的上述泛义超出词形提供的意义空间,全然是外在强行注入的。
因而泛化的“封建”违背了汉字文化的造词规则。
用这样的新名“封建”作词干形成的新词组“封建制度”、“封建社会”、“封建主义”、“封建时代”等等,也随之偏离正轨。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库
2、孟子对孔子的“仁”学的思想作了哪些发展?
3、为什么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荀子早就心领神会了孔子所说“义”的精妙内涵,注意到“制”与“宜”的辩证有机统一,故特别强调之。荀子的学生韩非得其精神,发展为“()”的思想。
6、孔、孟、荀构建的社会政治思想系统的核心精神,也是其终极价值取向和理想是以“()”为基础,实现“()”,进而“()”。
7、南宋陆九渊把儒家思孟之学与佛教禅宗结合,其学派被称为“心学”,是因为()。
5、停滞说:“停滞”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看法。这种看法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是一个稳定的结构,缺少否定与扬弃的环节,因而就缺少西方文化那样的辩证发展的历史精神。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是停滞不前的。持此观点的西方人士以黑格尔、佩雷菲特为代表,前者认为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后者则进一步认为,直到现代,这种局面都没有改变,“简直可以说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都带有乾隆帝国时的全部遗传信息。”
8、总体说,理学是以()为核心的精致的哲理化儒学。
9、经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门以()为研究内容和对象的学问。它始于孔子删定六经,战国时初具规模,两汉时大兴。唐为义疏之学,清为考据学和新今文经学。治经学者除对儒家经典阐发其思想外,还要诠释文字,考订名物典章制度,故又称训诂考据之学,或简称汉学。
10、《论语》中提出的被视为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是()
8、宋明理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儒学的复兴,但究其实质,已无()的进取气象。
9、就统一形态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而论,包含儒道的先秦诸子各家都发挥了作用,但是,可以确认的是,()是一个基本的文化事实和文化机制。
10、文明是文化的可测量可表述的()方面。
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基本态势及推进策略
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基本态势及推进策略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基本态势及推进策略文_兰培文化产业资本运作的基本态势文化产业并购重组加速推进2010年以来,文化产业并购重组呈现风生水起之势,并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上市文化企业并购重组持续升温。
2010年境内上市文化企业共披露了26起并购重组事件,超过2008至2009年并购重组事件的总和。
上市文化企业以其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继续引领着文化产业并购重组的潮流。
其中,粤传媒收购广州日报社逾40亿元资产为我国文化产业迄今最大规模的并购重组事件。
第二,广播电视行重组稳步推进。
2010年,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启动较晚的广东、辽宁、黑龙江、重庆等地加大了整合工作力度,省一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相继成立。
四川、北京、湖南、安徽于2010年相继成立广播电视台(总台),以以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完整产业链。
其中,湖南广电改制的突破对谨慎推进的制播分离改革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第三,区域性和行业性新闻出版集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湖北日报、时代传媒相关重组顺利完成,进一步巩固了区域强势传媒地位。
人教社、高教社等单位合并组建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对我国教育出版市场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四,跨媒体、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政级次、跨行业重组向纵深推进。
安徽出版集团重组并控股中国文联直属单位中联影视中心,迈出了国有新闻出版与广播影视资源跨媒体整合的重要步伐。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与天津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正式开展股权合作,在推进跨地区经营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时代出版重组武汉现代外国语言研究所,实现了跨所有制拓展。
出版传媒、时代出版、浙江日报积极参与中央出版机构转企改制,成为跨行政级次重组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跨行业并购重组中,时代出版入股华安证券及东方证券,积极向金融领域扩张。
文化资本、社会网络资本和家族企业的成长
分 , 些 研 究 因子 似 乎 与 企 业 家 社 会 网络 资 本 联 系 并 不 是 很 相 这 关 , 会 得 出 文化 资 本 多 样 性 对 网络 资本 几 乎 没 什 么 贡 献 的 结 才 论 。事 实 上 , 国企 业 家 的成 长 是 以文 化 多 样 性 为前 提 的 , 中 当社 会 处于 开放态时 ,就会推 动企业 家和企业 家精神 的兴起 与发 展: 无论是 “ 西学 东渐 ” 时吸收了中 国传统文化 与西方先进文 之 化的民族企业家 的出现 , 还是改革 开放时期企业家 和企 业家精 神 的兴 起 ; 论 是 “ 州模 式 ” 是 “ 江 三 角 洲 地 区产 业 模 式 ” 无 温 还 珠 的成功都是将 中国传 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 , 放的文化心 开 态与开放的环境相结合 , 通过长期 的对外通商 活动不断积 累文
一
一
、
文化 资本 与社 会 网络 资本 的关 系
储 小平将 家族企业 的社会 资本概 括为金融 资本 、人力 资 本、 网络 资本 和文化资本 四个层 面。企业 的成长 主要是 融合金 融 资本和人力资本 , 融合金 融资本与人力资本往往 是以网络资 本 为 中介 的 , 这 种 融 合 的过 程 、 式 和 效 率 又 与 特 定 民 族 的 而 方 社 会 历 史 长 期 演 变 积 淀 下 来 的文 化 资 本 密 不 可 分 。 是 由于 文 正 化资本 的存在 与传 递有极大 的“ 隐蔽性” 研究 者们 更习惯从经 , 济资本 、 人力资本及制 度资本的角度解释家族 企业成长 中面临 的各种 问题 , 但文化 资本才是决定长期经 济增 长和衰退的关键 性 因素 和最 终解释变量 ( 高波 ,0 4 。关 于文 化资本的定义很 20 ) 多, 为学 术界广泛 接受 的主要 是布迪 厄 的观点 , 但这种 观点侧 重 于 社 会 上 层 文 化 资 本 , 云 波 ( 0 9 在 其 基 础 上 , 文 化 资 周 20 ) 将 本 的定 义 概 括 为 :文 化 资 本 是 能 够 以 财 富 的形 式 表 现 出 来 的 、 作 为人类劳动 成果 的文化价值 的积 累 , 包括文化 能力 、 化 是 文 习性 、 化 产 品 、 化 制 度 在 内 的 文 化 资 源 的 总 和 , 丰裕 程 度 文 文 其 是 人 类 创造 财 富 能力 的 重 要 影 响 因 素 之 ~ 。 社会 网络资本 是指嵌 于社会关 系网络中的资源的总和。这 个 资源范同广泛 , 型众多 , 类 如权 力 、 地位 、 富 、 财 金钱 、 学识 、 信 息 等。 通过社会 网络 , 人们可 以获得和使用这些 资源 , 达到功利 或 非 功 利 的 目的 ( 燕 杰 、 煜 ,0 0 。 包 含 三 个 结 构 上 的 维 边 李 20 ) 它 度 : 1 网 络 规 模 的 大 小 , 指 关 系 网络 所 涉 及 的 人 数 的 多 少 。 () 是 社 会 网规 模 越 大 , 中 可 能 蕴 涵 的 资 源 就 越 多 。 ( ) 其 2 网络 顶 端 ( 称网顶 ) 简 的高低 , 网络顶端 是指在社 会 网中地位 、 身份 和资 源 最 多 的 那 个 人 的 状 况 。 个 社 会 网的 顶 端 所 能 达 到 的高 度 越 每 高, 这个 网络 中所蕴涵 资源 也就 越多。( ) 3 网络位差( 简称 网差 ) 的大小 , 网络顶端与底部 落差的大小 。位差大 的网络可 以更 是 好 的克服阀络资源的重复性 。
文化多元化
文化多元化多元化的方向就是:保留现有文化、吸取外来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多元化就是不要把文化搞得单一枯燥!【文化多元化的基础和动力】:文化的基本原则就是表现,这种表现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表现,是每个人内心的一种表现。
因此,文化在本质上就是多元的。
这种多元性同现代社会在经济上的利益分化、政治上的个体化密切联系在一起。
因此,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都是文化多元化的动力。
【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内容提要: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并不能导致文化的趋同,全球化对私人空间的侵蚀及带来的认同危机,都为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提供了可能。
文化多元化所以可能,除了全球化提供的可能性外,还因为每一民族文化的核心具有着一种永恒的价值,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容易破坏文化的价值核心。
因此我们尽可以参入全球化进程,不必担心这会妨碍我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结构中国引言:现在,"全球化"这个词被广泛地谈论着,也在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
它既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过程,又可以说是一个既成事实。
如果我们从历时性过程这样的角度来看,"全球化"可以被理解为"西方化"、"现代化"的逻辑延伸。
今天人们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热衷于谈论"西方化",否则便有文化殖民主义的嫌疑,并且人们也越来越认同这样的观点,即现代化绝不等同于西方化,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现代化,还是全球化,都是从西方化开始的。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近代西方科技军事力量所带给人类世界的影响和冲击是一个不争的实事。
那么既然如此,我们现在所说的"全球化"的特殊价值何在呢?在我看来,"全球化"当然不仅仅是一个词语使用上的变化,它还标志着人类认知模式的转变,它隐含着从"西方中心主义"的单一的思想方法向多元思想方法的转变。
所以"全球化"的题中之义应该包含着"文化多元"的新思维。
佛冈2020年事业编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佛冈2020年事业编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1:机关行政现代化是指机关行政观念民主化,规章制度人性化和管理手段科学化,机关行政是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客观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行政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划时代的变化。
以下选项能最好地补充上文的是()单项选择题行政机关也不能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行政机关必须树立很强的时效观念,及时高效地为行政首长和行政部门提供服务每个行政机关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这是实现机关行政规范化管理和提高行政效率的保证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行政机关必须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2:假设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一定的事实材料,对未知事物的普遍规律性和因果性所做出的假定性解释。
下列不属于假设的是()单项选择题艾滋病是由支原菌和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世界气候逐渐变暖是大气的因素,或是海洋的因素,或是地球内部的因素民法中的“宣告死亡”能溶解一切物质的“万能溶液”3:某地新发现了一处遗址,专家们进行分析之后有如下假设:该遗址如果是西汉或者东汉时期的,那么它不是南晋和北晋时期的。
经过专家的进一步鉴定得知:该遗址不是西汉时期的。
由此可见:()单项选择题它不是东汉时期的它是东汉时期的它是南晋时期的它可能是北晋时期的4:甲、乙、丙、丁、戊5个学生参加高考,他们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丙没有乙高,戊没有丁高,甲高于乙,而丁不如丙高。
则成绩可能最高的是()。
单项选择题甲乙丙丁5:泛化是一种与科学方法完全相反的思维方式。
科学方法要求人们通过考察所有可收集到的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可以用来解释所有信息的规律,然后再检验这个规律的合理性。
而泛化则是只根据某一个事实或者某一事件来形成一般的规律,并且从不检验这个规律的合理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泛化的是()单项选择题王同学一直是学校的长跑冠军,但却在最近的一次比赛中落败,王同学认为这是由于雨后跑道湿滑,影响了他的发挥所致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平常,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有一位老师曾经说:“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
浙江省山河联盟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二
浙江省山河联盟2021-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二山河联盟2022学年第一学期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 本卷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 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 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与“表现现实”的传统文学路径不同的是, 在网络文学中, 现实世界退居幕后, 已经不再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 玄幻、穿越类网文要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 与之相对应, 网络文学对世界的再创造要求其理想读者抛弃现实世界经验和观念的束缚, 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 沉浸式地进入网络文学文本当中。
更为重要的是, 相较于传统文学, 网络文学的作者创造文本后交由读者解读与评判, 作者和读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
读者可以对作品实时评价, 作者也可以即时接纳读者的设想与建议, 改变自己原本构思的故事走向, 在某种程度上, 网络文学成为作者与读者群想象的狂欢, 成为不同主体合作完成的作品。
网络文学的作者对于“流量”与“变现”的需求, 使得当下网络文学“粉丝向”严重, 大行其道的“爽文”正是“粉丝向”发展的产物。
这类“爽文”直白地表达人类的欲望, 建立起一个没有根基的乌托邦。
“金手指”泛滥、“套路化”严重, 而这类“爽文”永远可以戳中人们的“爽点”, 从而拥有永恒的读者。
不过, 无论何种文学类别, 其“流量”大小永远不能成为评价它的唯一标准。
对于网络文学而言, 流量既是商业的助力, 也是资本的镣铐。
因此, 网络文学要想在商业性与文学性的拉锯之下寻找相对的平衡, 在网络文学中表现现实问题、呈现人类普遍的情感价值与取向, 则不能唯流量是从, 要建立其自身的主体性。
令人欣慰的是, 网络文学中也确实产生了挣脱镣铐的文学佳作。
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演进研究
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演进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作为家族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演进路径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适当吸收外部企业文化为方向。
从“家文化”和“家族泛化”角度分析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文化根基,从资本结构、人力资本、信任结构等方面阐述影响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主要因素,从企业形态、关系治理和公司治理等维度分析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路径。
关键词: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传统文化;信任扩展我国家族企业在创业之初,往往凭借一个创意或捕捉到一个市场机会,使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随着企业发展超出家族管理禀赋所能支撑的范围,企业迫切需要建立起分权化的组织架构和决策约束机制。
另外,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也需要企业拥有一个有效的治理结构。
我国家族企业正面临着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着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处于转轨期和立于知识经济面前的家族企业如何通过治理结构优化和制度完善实现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这是家族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家族企业制度变迁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为根基的,为了维护“家”的利益、声誉和永续存在及发达兴旺,我国产生了一整套完备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观念体系,约束父子、夫妻、兄弟及亲属关系。
每个家族成员都依附于家,视家为根,都对家的利益、声誉和兴旺负有责任,并且对家的责任胜过其它责任。
长久浸润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便形成了传统中国人强烈的家族主义。
家庭或家族制度是“又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刘清平,2002),它不但成为中国人之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及文化生活的核心,甚至也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因素。
对我国家族企业而言,正是在厚重的“家文化”支配下,中国式家庭关系的模式也就自然地被移植到了华人企业之中,并且一直伴随和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中国家族文化使人们更容易相信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华人家族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家族以外的人极度的不信任,中国家族企业的家本位文化或家长制文化必然对于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产生重要影响。
身体美学与身体写作——本土化、异化与延展泛化的文化肌理
2021年第11期(总第316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11ꎬ202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316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身体美学与身体写作本土化㊁异化与延展泛化的文化肌理周㊀珉㊀佳(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ꎬ成都611756)摘㊀要:身体作为一个哲学文化概念ꎬ不仅观照文学写作ꎬ更有物质性和精神性多方面的承载意义ꎮ在国内的女性主义研究领域ꎬ虽然近些年来身体写作的热度有所下降ꎬ但是它依然值得关注㊁总结和反思ꎮ从当代身体美学的发展轨迹来看ꎬ它在物质范畴细化㊁窄化和泛化之间不停游移转变ꎬ注重感性和理性㊁身体和心灵的弥合ꎮ本文通过梳理东西方世界对身体美学的建构和认知ꎬ重审身体写作的美学方法ꎬ重估身体哲学的性别意义ꎬ拓展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边界ꎬ延展泛化身体美学的作用主体和审美经验的适应面ꎬ以突出身体美学的综合性引导价值ꎮ关键词:身体美学ꎻ身体写作ꎻ消费主义畸形ꎻ超越性别ꎻ延展泛化中图分类号:I0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1)11-0161-07基金项目: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现代中国文学学科融合与培养模式创新 (YJSY-DSTD201921)作者简介:周珉佳ꎬ1986年生ꎬ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㊁硕士生导师ꎬ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学博士后ꎬ文学博士ꎮ㊀㊀在国内女性主义研究领域ꎬ 身体写作 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有讨论热度的 真问题 ꎬ它同时关涉体验型创作㊁女性作家群㊁下半身写作㊁性别权力㊁女性解放㊁身体伦理㊁消费主义写作行为等诸多研究层面ꎬ强调身体写作的意义ꎬ实际上就是强调写作行为发生的个人体验ꎮ虽然近些年来身体写作的热度有所下降ꎬ但是它依然是一个值得关注㊁总结和反思的研究点ꎮ身体作为一个哲学文化概念ꎬ它不仅观照文学写作(已近乎专指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ꎬ更有物质性和精神性多方面的承载意义ꎬ因此ꎬ它是一个极为丰富的概念ꎬ辐射动线极广ꎮ学界对身体写作的研究和关注的确为女性文学研究与女性作家创作批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阐释平台ꎬ利于研究者为平面化文本提供创作的动态感和体验感ꎬ多向度地指涉后现代人类的生存处境ꎮ身体写作与躯体生命以及生存权力等方面有着密切且复杂的内在关联ꎬ有助于冲破传统女性躯体修辞学的种种枷锁ꎬ具有争夺社会权力和平衡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ꎮ然而过度关注身体写作中的各种后现代身体症候(如性㊁欲望㊁酒精㊁迷乱㊁麻醉等)ꎬ不断强化自恋式㊁窥阴癖等无信念表达ꎬ热衷于各种性的猎奇书写ꎬ看似文笔精致ꎬ实则粗俗低质ꎬ在无目的的自我消解和自我疏离过程中ꎬ使身体变成了无本质之物ꎬ大大弱化了身体的社会性与写作的情感因素ꎬ严重偏狭了 身体 的能指范畴和哲学意义ꎮ因此ꎬ无论是女性主义研究还是性别文化研究ꎬ抑或是身体修辞社会学研究领域ꎬ都需要发起诘问与反思ꎬ正如伊格尔顿所困惑的: 从巴赫金到妓院ꎬ从利奥塔到紧身衣ꎬ身体变成了后现代思想关注最多的事物之一ꎮ受伤的肢体ꎬ遭难的躯干ꎬ被炫耀的或者被囚禁的身体ꎬ受抑制的或者有欲望的身体 书店里充斥着这样一些东西ꎬ值得我们自问这究竟是为什么ꎮ [1]我 是 我 的ꎬ身体是 我 的ꎬ 我 所面对的物质世界是 我 可以真实感受到和执行支配161的ꎬ那么ꎬ明确 我 对身体的认知方式㊁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表达态度ꎬ既是对上一阶段女性主义研究和身体写作关注的总结和反思ꎬ也是现阶段对身体写作深探的基础ꎮ㊀㊀一、身体哲学与身体写作的理论发轫身体是生命存在的实体ꎬ身体既是意识决战的前沿阵地ꎬ也是心灵坚守的最后堡垒ꎮ然而ꎬ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却十分贬低身体的正面价值ꎬ认为是身体的欲望和需求才导致了尘世间的一切苦难和罪恶ꎬ并认为灵魂的快乐足以压倒身体的满足ꎮ到了19世纪中后期ꎬ尼采驳斥了 身体具有盲目而混乱的偶然性 的观点ꎬ提出要以身体为一切的准绳ꎬ因为一切有机生命发展的最遥远和最切近的过去都是靠身体才又恢复了生机ꎬ身体具有强大的主动生产性ꎮ尽管福柯并不承认身体具有无坚不摧的生产性ꎬ但是他认同尼采所提出的身体和意志灵魂最终是一元体系ꎮ自尼采和福柯以后ꎬ身体日渐成为当代理论焦点ꎮ进入20世纪ꎬ关于身体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进一步发展并细化ꎬ作为胡塞尔门徒的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在1945年出版的名著«知觉现象学»ꎬ其第一部分就是以 身体 为题ꎬ揭开了现象学发展史上身体现象学 时代ꎮ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中凝结出了身体㊁生活与美学的本质性关系问题ꎬ涂尔干㊁莫斯㊁布尔迪厄等人也强调重视个人的身体实践和训练ꎮ1977年ꎬ日本学者汤浅泰雄出版了专著«身体:东洋的身体论の试み»ꎬ用 身心一体 的东方传统来批判西方的身心二元论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西方科学观ꎬ发出了来自东方的声音ꎮ1984年ꎬ英国哲学家布莱恩 特纳在«身体与社会»中指出了身体的社会性ꎬ实际上与汤浅泰雄的观点已有非常明显的重合地带ꎬ 随着«身体与社会»第二版的出版ꎬ应该及时思考人文学科及社会学科中对人类身体与体现进行艺术再现这个问题 [2]ꎮ特纳吸收了梅洛-庞蒂以身体为基础的存在现象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ꎬ支撑了自己的身体社会学理论建构ꎮ直到1992年ꎬ犹太裔美国美学理论家理查德 舒斯特曼提出了身体美学概念 身体美学致力于对一个人的身体 作为感官 审美欣赏和创造性的自我塑造场所 经验和作用进行批判的ꎬ改善的研究ꎮ因此ꎬ它也致力于构成身体关怀或可能改善身体的知识㊁话语㊁实践以及身体训练ꎮ [3]1992年ꎬ他出版了«实用主义美学 生活之美ꎬ艺术之思»一书ꎬ进一步强调了身体体验在审美经验中重要位置ꎬ推进了肉身化的审美向前一步发展ꎬ并且预示了身体美学可能性ꎮ在舒斯特曼之后ꎬ身体美学在后现代语境中ꎬ在文化与艺术经验和实践层面上分裂出了多个向度的研究领域和形态ꎮ身体是物质与精神的复合载体ꎬ甚至可以这样说ꎬ世界上的许多问题都始于身体本身ꎬ或是人们对身体的态度ꎮ概括来说ꎬ不同方向的探讨几乎都交织着 超越身体 与 回归身体 的较量ꎮ几乎与舒斯特曼同时出现在西方后现代社会语境与文论思潮的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㊁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埃莱娜 西苏ꎬ以一篇«美杜莎的笑声»震撼了世界ꎮ西苏深切地鼓励妇女写作ꎬ认为 写作可以用来作反叛思想之跳板ꎬ是变革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先驱运动 [4]192ꎮ这篇文章指出女性主义正处在一个破旧立新的时代ꎬ女性主义运动的目的即击破㊁摧毁㊁预见与规划ꎮ西苏强调妇女有能力通过把自己写进本文的方式将自己嵌入世界和历史ꎬ以反抗男性中心㊁女性边缘的政治文化传统ꎮ她所提倡的 躯体写作 实际上是倡导女性作者 通过出自妇女并且面向妇女的写作ꎬ通过接受一直由男性崇拜统治的言论的挑战ꎬ妇女才能确立自己的地位 [4]195ꎬ 每个人的身体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释放其无限的㊁变化的全部欲望 摧毁隔阂㊁等级㊁花言巧语和清规戒律 [4]201ꎮ西苏的 身体写作 理论同时具有破坏性和包容性ꎬ也就是说ꎬ她虽然是立足于女性主义表达ꎬ解除对女性社会权力的禁锢以反抗千百年来男性话语㊁秩序的压制和歪曲ꎬ然而最终意在呈现每个人身体中的双性内因ꎬ鼓励差别并保持住差别ꎬ呈现身体能量的多向性ꎮ除了«美杜莎的笑声»ꎬ西苏还在«从无意识的场景到历史的场景»中表达了自己对身体㊁家庭㊁文化㊁种族等问题的认识ꎬ提出要通过 身体写作 找回自己的声261音和语言[5]ꎮ作为 身体写作 的理论发轫ꎬ埃莱娜 西苏还通过身体符号展开了对权力㊁社会的批判ꎬ涉及生理㊁心理和学理ꎬ呼应时代ꎮ身体写作概念及相关理论被迅速引入国内社会文化界ꎬ身体写作理论不仅成为1990年代中国女性 个人化写作 的重要理论源泉ꎬ而且在女性文学批评中占据了显要的地位ꎬ为我们深入理解社会文化转型和当代文学变迁提供了一个洞悉幽微的绝妙窗口ꎮ㊀㊀二、国内身体写作的消费主义走形以林白㊁陈染为代表的女作家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中国大陆发现身体㊁回到身体的文化先行者ꎬ在存在本体论意义上找到了身体的价值ꎮ 他们认为 身体 中包含了所有存在的意义和奥秘ꎬ一切身体的言说:感性的言说㊁欲望的言说等等都是合理的ꎬ一个真正自由开放的社会ꎬ首先是身体自由的社会ꎬ欲望不会被当做压抑的手段ꎬ自由也不会将欲望当成反抗的工具ꎬ人们对待欲望的态度应该是放松的ꎬ它应当允许欲望借用身体本文自由地书写自身ꎮ [6]因此可以说ꎬ她们的身体写作在当时文化界具有重要的革命意义和开创性价值ꎮ林白㊁陈染等女作家最初的创作始于自我的展露ꎬ将身体作为反抗的手段和冲动的媒介ꎮ林白的文字仿佛具有丰满肉身轮廓的流畅感ꎬ真实㊁包容ꎬ质地清澈不黏连ꎬ精准细致地描述了女性身体ꎮ她曾在«说吧ꎬ房间»中描写人工流产的身体感知: 那是一种闷痛ꎬ是痛的噪音ꎬ黑暗的痛ꎬ是碎裂和放射的同时又是凝聚和胶着的痛ꎬ是一种刺眼的泛光ꎬ没有方向却又强劲无比的风ꎬ它使人无法叫喊只能呻吟ꎮ这种痛的难耐使我们怀念另一种痛ꎬ那种在皮肤表面割一刀的痛ꎬ被开水烫伤的痛ꎬ它们火辣辣的痛像晴朗的天空一样透明ꎬ像鸽的鸣叫那样确定和易于捕捉 [7]林白对通感的熟稔ꎬ源于她把肉体的意义升级为对爱情的乌托邦理想ꎬ在林白的笔下ꎬ身体是与精神性紧密勾联的ꎮ相比林白ꎬ陈染和海男等人的文字质地略显浑浊ꎬ铺排略显凌乱ꎬ但也明显集中了多种后现代身体症候和身体无法自持的无奈ꎮ在林白㊁陈染等人的身体写作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探讨后不久ꎬ卫慧㊁棉棉㊁春树等一批 晚生代 女作家随即登上文坛ꎬ而她们粉墨登场的方式则是将 身体写作 理解为 下半身写作 ꎬ自暴性事隐私ꎬ将人们最乐于窥探的隐私公然放在了阳光下ꎬ真正颠覆了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ꎮ尤其是木子美ꎬ文风更为大胆ꎬ把做爱当作人生乐趣和个人爱好ꎬ并将性细节写在其网上私人日志«遗情书»上发表ꎬ毫无禁忌ꎬ手法写实ꎮ这一类女性作者将 性 的快感当作工具ꎬ在书写过程中缺少对身体的控制力和反抗压抑的信念感ꎬ她们所谓的 身体写作 成为 性写作 的代名词ꎬ实际上是对埃莱娜 西苏最初提出的 身体写作 概念的偷梁换柱ꎮ 中国的女性写作逐渐进入一种狂欢化的语境ꎬ一切社会的道德的拘束全部解除ꎬ女性特有的羞涩感也被视为封建性的精神障碍 这种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淹没了女性主义所持有的严肃和自尊的立场ꎬ使女性成为被窥视把玩和意淫的对象ꎮ [8]从 晚生代 女作家惊愕世人的出场算起ꎬ到今天也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ꎮ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和理性清醒的本质性阅读之后ꎬ人们发现这实际上是一场 化妆舞会 ꎬ舞会的主题是 消费主义时代的狂欢 ꎬ而面具就是 身体写作 ꎬ面具之下是经过市场资本推广营销的性文化消费ꎬ而这些 舞者 在舞会现场完成了炒作和叫卖的商业过程ꎮ在这场舞会中ꎬ个人欲求㊁快感等感性体验获得了言说的合法地位ꎬ摆脱了国家/民族的主流宏观伦理叙事的规制ꎬ实现了脱缰野马般的情绪宣泄ꎮ卫慧在写到性快感的时候ꎬ内心 除了快乐就是快乐 ꎬ强调个人的情绪和体验ꎬ尤其是难以言说和描述的隐秘型身体体验ꎬ再加上消费主义时代加剧了在公共场合释放情绪被围观的快感ꎬ身体写作逐渐变成了重视 身 ㊁忽视 心 的空壳式写作ꎮ 美女写作 和 下半身写作 不仅是对 身体写作 有意地误读和误用ꎬ使身体写作从文本反抗和性别政治演变为消费主义时代的一个症候群ꎬ也在对身体的欲望写作过程中ꎬ不断强化自恋式㊁窥阴癖等无信念表达ꎮ最终要抵达的目的地也不再是纯粹的文学ꎬ而是借文学创作的名义361来实现消费市场经济利润的转化ꎮ对于身体写作在消费主义时代的走形ꎬ已有一批学者关注到了它所带来的危害并持批判态度ꎬ以及对女性主义㊁女权主义㊁身体价值产生的误解加以辨析纠正ꎮ在无目的的自我消解和自我疏离过程中ꎬ身体变成了无本质之物ꎬ大大弱化了身体的社会性与写作的情感因素ꎬ严重偏狭了身体 的能指范畴和哲学意义ꎮ对此ꎬ国内著名女性作家㊁文学评论家李美皆女士曾指出: 新生代女作家的身体性自恋写作以其僭越姿态和越轨笔致在颠覆男性中心文化所推行的性政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ꎬ具有一定的革命性ꎬ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ꎮ [9]事实上ꎬ李女士的表达还是十分含蓄保守的ꎬ她虽然对 下半身写作 持批评态度ꎬ但还保留了对身体写作未来发展的观望和期待之姿ꎮ然而ꎬ对于身体写作的发展前路ꎬ大多数研究者还未梳理出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ꎬ并认为这是一个极具限制性和时代性的话题ꎬ直到个别研究者看到了 身体性 可能的意义延伸ꎮ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身体写作 往往具有内外两个维度ꎬ既包含丰富的性别视角和主体意识ꎬ又时刻保持着对身体与权力结构关系的反思ꎮ 身体写作 在西方女性主义者眼里是对女性立场的表达ꎬ远不局限于女性生理性感受的描述ꎬ更不是局限于女性的特定身体器官的感受ꎮ女人的身体是在与他人/男人的多样且重复的关系中获得社会意义的ꎬ而彼时国内身体写作的消费主义走向ꎬ正是对身体驱动的一种狭隘性理解ꎬ更是对身体美学的本体论理解不足ꎮ当代著名美学理论家南帆曾指出: 身体虽然是解放的终点ꎬ可是ꎬ身体无法承担解放赖以修正的全部社会关系ꎮ因此ꎬ如何确认身体在社会关系之中的意义和如何避免身体沦为某种待价而沽的商品ꎬ这是提出身体范畴之后同一个问题的两面ꎮ [10]如此ꎬ重新建构身体维度㊁重审身体写作的美学方法㊁重估身体哲学的性别意义ꎬ就显得更加必要且迫切了ꎮ㊀㊀三、超越性别的身体书写回溯身体哲学和身体写作的理论发展轨迹ꎬ不难发现ꎬ身体及身体意象所包含的文化意味显然要远比性解放和女性权力地位抗争复杂得多ꎬ因此ꎬ身体写作本身裹挟着丰富㊁多向度的意义范畴和人文价值ꎮ身体写作只是写作行为的一种内容ꎬ一种形式ꎬ它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沟通方式ꎬ却不是唯一的沟通交流方式ꎮ身体写作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一种别样的注脚ꎬ因此ꎬ身体及身体写作是开放且自由的ꎬ更是独立的ꎮ对身体的关注ꎬ实际上就是对人㊁人性和人文的关注ꎬ是超越性别的价值观ꎬ因此ꎬ并不能因为身体 一词在写作界被赋予了极端色彩ꎬ就可忽视它的广义价值ꎮ超越性别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观照男性视角ꎬ使身体写作不局限于女性群体ꎬ不局限于体验型认知ꎬ而要通过更为理性的思维方式挖掘身体的价值ꎻ二是从身体写作走向身体关注ꎬ写肉体㊁写性ꎬ更要写情感和生命ꎬ这部分在都市女作家的写作中最为突出ꎮ总之ꎬ身体是不分性别的ꎬ身体的社会意义考察也应该沿着超越性别的思路而进行ꎬ并呈现出泛化的意义延伸ꎮ如若只关注性别这一维度ꎬ势必造成对作家和文本中人物形象性别的过度阐释ꎬ其结果不但不能带来思想的深刻阐发ꎬ反而会造成新的遮蔽与偏狭ꎮ然而ꎬ许多研究者还是延续了晚生代下半身写作群体的既有思路ꎬ认为女性主义只与女性作家㊁女性角色相关联ꎮ在学术研究中ꎬ往往都倾向于将女性主义与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塑造视为一个自然关联的题目ꎬ最典型的莫过于严歌苓㊁张翎㊁毕淑敏㊁迟子建㊁王安忆等成熟女作家ꎬ用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和范式研究她们的写作ꎮ暂且不纠察这样的研究范式存在的偏颇之处ꎬ仅看研究范畴ꎬ如此的关注点毫不含糊地切除了男性作家对女性人物的塑造以及对身体的关注ꎮ这是一个已知的研究死巷ꎬ却仍有人前赴后继ꎬ可见研究思维的巨大惯性ꎮ英国著名女作家和女性主义思想家弗吉尼亚 伍尔夫ꎬ站在女性主义叙事立场创作了«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等文学作品ꎬ同时ꎬ在«一间自己的房间»(1929)中明确提出了 双性同体观 ꎮ她肯定了柯勒律治所说的 伟大的心灵总是雌雄同体两性因素并存 的说法ꎬ并进一步做出了自己的阐释: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ꎬ有两461种主宰力量ꎬ一种是男性因素ꎬ另一种是女性因素ꎻ在男人的头脑里ꎬ是男性因素压倒了女性因素ꎻ在女人的头脑里ꎬ是女性因素压倒了男性因素ꎮ正常而舒适的生存状态ꎬ是这两种因素和谐相处ꎬ精神融洽 纯粹单性的男人和纯粹单性的女人ꎬ是无可救药的ꎻ一个人必须是男性化的女人ꎬ或女性化的男人ꎮ [11]伍尔夫的理论观点本身就模糊了性别的界限以及性别带来的观察和审美特征差异性ꎮ只不过ꎬ在20世纪30年代ꎬ身体美学的理论建构尚未完成ꎬ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叙事方法论也未在更广阔的美学理论视野中得到互文阐释ꎬ所以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和身体美学彼此成为两条各自运行的轨道而发展ꎬ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汇集ꎮ既然ꎬ女性的头脑和心灵中有着男性的力量ꎬ那么同样的ꎬ男性的头脑和心灵中也有女性的元素ꎮ同样描写身体ꎬ男性作家也有出色的叙写能力和伦理观念ꎬ实际上ꎬ从今天的审美眼光看ꎬ张贤亮早在1985年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ꎬ对女犯人的描写就暗嵌了身体的能指意义和异化特征ꎮ作者巧妙地设置了服装与性别的 调包 女犯穿的却是与男犯式样完全相同的黑色囚犯服ꎮ宽大的㊁像布袋一样的上衣和裤子ꎬ一股脑儿地掩盖了她们女性的特征ꎮ她们变成了男不男㊁女不女的动物ꎬ于是比男犯还要丑陋 她们没有腰㊁没有胸脯㊁没有臀部ꎻ一张张黑红红的㊁臃肿的面孔上虽然没有 劳改纹 ꎬ但表现出一种雌兽般的粗野ꎮ [12]在特殊历史阶段ꎬ所谓的女犯人失去了表现自我性别特征的能力和权力ꎬ却反而呈现出女犯人兽般粗野的生命力ꎬ她们在身体特征上打破了性别的社会学意义ꎬ而退回到动物性ꎮ张贤亮用描写女性身体的方式书写社会与时代ꎬ是极有深意的批判和讽刺ꎮ对于女性身体ꎬ莫言也是透视叙写的高手ꎬ他的«丰乳肥臀»通过怀种的 肥臀 和哺育的 丰乳 ꎬ表达了生殖与繁衍之上生命沿袭的重要意义ꎬ着力突出的是历史的主体 人ꎮ应该说ꎬ以张贤亮㊁莫言㊁苏童为代表的一众成熟男作家对身体的密切关注ꎬ与西方身体美学的旨意是内在统一的ꎮ然而ꎬ随着身体在逐渐演变发展的社会建构中携带了抽象的符号意义ꎬ乳房㊁嘴唇㊁脖颈㊁脚㊁头发㊁阴道等女性身体器官在现代社会中承载了假定性符号意义ꎬ于是在林白㊁陈染㊁卫慧等女作家的身体写作中便萎缩为下半身写作的利器ꎮ许多当代文学作品中(包括男性作家的创作)的身体书写并没有与生命意义形成深层次的契合ꎬ更缺乏思想性的透视和判断ꎬ身体美学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了理解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ꎮ如若跳脱出如上的假定性意义范畴ꎬ身体还有更为广阔的阐释空间ꎬ一部分学者关注到了这一点身体写作和身体美学的本土化实践和拓展转化ꎬ例如谢有顺的«文学叙事中的身体伦理»㊁张志忠的«身体写作:漂浮的能指»㊁葛红兵的«身体写作 启蒙叙事㊁革命叙事之后: 身体 的当下处境»㊁朱国华的«关于身体写作的诘问»等ꎬ这些研究与阐释无论是呼应热点也好ꎬ总结与反思也好ꎬ它都体现了对身体写作延展驱动的要求ꎬ也是作用于专业研究的全新路径和突破点ꎮ除了研究视角的性别观照ꎬ创作者同样在不断尝试突破 女性 和 性 写作的苑囿ꎮ尤其是70后都市女作家ꎬ如鲁敏㊁魏微㊁金仁顺㊁乔叶等ꎬ她们不刻意描写肉体ꎬ创作的焦点是现代人的情感与生命ꎬ这无异是对西苏文论观点的继承㊁拓展和进步ꎮ夏烈主编的«袈裟扣 70后女作家的小说国»是中国部分70后女作家优秀中短篇小说的选集ꎬ题材多关于都市ꎬ体现中国现代性和快速发展的都市生活语境和精神变迁ꎬ这些女作家通过 私叙事 的方法表达对城市男女精神气质和复杂心理的关注ꎮ金仁顺创作的«僧舞»(2013年出版)算是当代女性写作中相当特别的一例ꎬ关乎情欲和身体ꎬ却极具超脱性ꎬ因为她是用女性的视角关注男性的欲望和身体ꎮ它是由一句话引发的小说故事:花阁中的名妓 明月 诱惑知足禅师ꎬ知足禅师最终破戒圆寂ꎮ这个由历史故事扩展改编的短篇小说ꎬ丰富了名妓来到禅房寻求肉身的意义ꎮ金仁顺这样的创作转向实际上是重新回到了伍尔夫双性创作观的思想位置ꎬ并根据中国当下的社会文化要求进行了现代性文化反思和逆向思考ꎮ正如著名学者张福贵先生所言: 中国文学研究的 社会个人话语 主要是在 审美现561代性 理论引导下进行一种思想文化反思ꎮ或者说ꎬ社会个人话语就是基于 文化 思想 逻辑ꎬ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中探讨文学的 自我意识 个性价值 和 人性发展 ꎬ这是与国家集体主义的 现代性 既相关又有区别的现代意识ꎮ [13]因此可以说ꎬ作家(女作家)突破 女性 和 性 写作的苑囿ꎬ也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化内驱力要求ꎮ㊀㊀四㊁ 铃木方法 :身体美学的延展泛化与文化肌理㊀㊀从当代身体美学的发展轨迹来看ꎬ当受众已然意识到卫慧㊁棉棉等人的身体写作完全沦为消费主义时代畸形物质商品之后ꎬ当代身体美学的建构者与实践者也在矫正其带来的不良趋向ꎬ注重感性和理性㊁身体和心灵的弥合ꎮ事实上ꎬ研究界也确实在不断拓展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边界ꎬ延展泛化身体美学的作用主体和审美经验的适应面ꎬ以突出身体美学的综合性引导价值ꎮ前文论及ꎬ日本学者汤浅泰雄在1977年出版了专著«身体:东洋的身体论の试み»一书ꎬ提出了 身心一体 的东方世界观ꎮ而日本当代先锋戏剧家铃木忠志在1974年与日本本土能剧演员合作了«特洛伊的女人»之后ꎬ受到启发开始摸索一套表演体系开发ꎬ以演员的身体性作为舞台表演的唯一表现承载方式ꎬ铃木忠志的身体戏剧美学在1982年前后引起了世界剧坛的注意ꎮ可以说ꎬ汤浅泰雄几乎和铃木忠志同一时间认识到了身体美学的延展驱动和文化指向ꎬ并且十分贴合地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ꎮ这就是东方戏剧界最具先锋意义的 铃木表演训练方法 (简称 铃木方法 )ꎬ又被美学界称为 铃木身体戏剧美学 ꎮ戏剧作为综合性的艺术ꎬ本身就与身体表达有着天然联系ꎮ在黑格尔«美学»中ꎬ身体语汇已经成为人类表现美的绝佳方式之一ꎬ在戏剧艺术中尤甚ꎬ或者说ꎬ戏剧的本质很关键的一条就是戏剧的 身体性 ꎮ当代的表演创作开始越来越注重使用身体的方式 不仅是用身体表达ꎬ更是将身体作为一种方法ꎬ去探索演员被社会生活法则约束隐藏起来的力量和能源所在ꎮ这样的方法提倡并实践了身体先行㊁身体认识㊁身体交流以及身体的表达ꎮ铃木忠志认为一个有 文化 的社会ꎬ就是将人类身体的感知与表达能力发挥到极限的地方ꎬ所以掷地有声地提出了 文化就是身体 的论断ꎬ并明确了 动物性能源 和 非动物性能源 的概念ꎮ所谓 动物性能源 就是由人类㊁马或者骆驼等身体所提供的能量来源ꎬ 非动物性能源 指的是电力㊁核能等的能源ꎬ也就代指工业化社会对生活的变革ꎮ铃木预见了在网络智能技术影响下人类在身体㊁声音和语言表达上的贫乏ꎬ所以他强调体现身体驱动的能量与神秘性ꎬ突出 动物能量 ꎮ身体是一个传感器ꎬ需要内在的反思ꎬ为了能最大限度地突出身体在戏剧中的核心地位ꎬ铃木倡导把一切非动物能量的因素都尽量从戏剧中排除ꎬ仅仅依靠演员的身体来成就戏剧ꎮ为了对抗非动物能源对人体机能的不断侵蚀ꎬ铃木忠志从日本传统戏剧比如能剧㊁歌舞伎中萃取了很多古典的身体程式ꎬ它的作用机制就是利用反日常的行为动作刺激人的身体在这三个重要指标上产生新的反应机制ꎬ在日日重复中强化身体应对各种力量与事件的能力ꎬ最终形成完整的身体ꎮ铃木的这一身体戏剧美学创造堪称身体美学延展泛化的典范ꎮ铃木忠志在«大鼻子情圣»中使用身体ꎬ并不是单纯为讲述故事(故事基本都在台词里)ꎬ而是为了表现另一些东西ꎮ例如男人奴役女人ꎬ铃木忠志就是用五个武士和五个女仆的群体动作来表现ꎮ演员的身体没有任何接触ꎬ但女人就像木偶一样被男人所操控ꎮ铃木提出ꎬ要想表达出身体的真实感和戏剧的认同感ꎬ 骗 过观众ꎬ就必须先骗过自己的身体ꎬ因此演员们需要用各种方式攻击折磨自己的身体ꎬ屏气不呼吸㊁让自己的肌肉痉挛ꎬ或者不换气说一长串台词语言ꎬ用尽各种方法创造紧张的节奏ꎬ用身体性的强度压过语言的意义ꎬ引起观众的身体共鸣ꎮ铃木通过探索沉睡于当代身体里的原始动物能量来改造我们的社会作用ꎮ通过拥抱生命的奥秘㊁应用我们的身体来重新与自然世界相连接ꎬ超越肤色与信仰㊁阶级与教育㊁政治与历史等等的差别ꎮ661。
“三个代表”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的一段时间内农耕经济时代 、 工业经济 时代和信息 时代将 同时并存 。 由传 统 的农耕 经济时 代 向工业 经 济时代 的转变尚未完成 , 知识经济时代 已裹挟着全 球化趋 势迎 面丽来 。西方 资本 主义历经 几百 年 的文 明进程 浓 缩 成 短 短 几 十年 的时 间 共 存 于 中 国 大 地
想上的一元化。(三个代表学 习问答》 ”《 中共中央党 校 出版社 ) 主流文化 也存在 一定 的缺 陷 , 但 由于向市
场转化 的文 化机 制 和 文 化 管理 不健 全 , 主流 文化 难 以普及 并切 实改 变 和影 响着 人们 的生 活 方式 、 值 价
视台《 实话实说》 目中, 栏 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 图在 谈到加 入 w1 对 中 国 的影 响 时说 , 难 的是 要 求 - O 最 人们确实按照 WT O的规则行事 , 如果一个社会 普 遍缺乏社会责任感 、 乏诚信、 乏对 规则的遵守, 缺 缺 就不 能建 立真 正意 义 上 的 市 场经 济 。可 见 , 们 亟 我
观念, 使它带 有“ 口号宣传” 书斋理论” 和“ 的倾 向。 大众文 化对 繁荣 文 化 市 场 、 丰富 人 们 文化 生 活具 有
积极 的意 义 , 它具 有 主 题 不 明 、 但 良莠 不 分 、 参差 不 齐 、 进与 落后 并 存 的缺 陷。因 此 主 流文 化 与大 众 先 文化 各有所 长 , 各有 所短 。 先进 文 化 应坚 持 主 流文 化 为主导 地 位 不动 摇 , 对大众 文化 规范 和 引导 , 者 有机地 结台起来 , 使两 建 构积极 的 、 康 的 、 众 的 文 化 , 正 创 造 “ 花 齐 健 大 真 百 放 、 家争 鸣 ” 百 的繁 荣 景 象 , 江 总 书记 在 “ 一 ” 像 七 讲
家文化的泛化在非家族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古语 云“ 国有 国法 , 家有家规 ” 。家文化 的制度建设 , 就是 “ 家 规” 的制定 , 企业 成员 都应用“ 家规 ” 规 范 自己的行 为 , 一起 营造和 睦、 民主 的家庭 氛围。制定 “ 家规 ” 需要 家庭 成员 共 同参 与制 订 , “ 家规” 也需要 相应 的措施 加 以保证 。建 立有 利于 家文化 发展 的 家规 , 应该着力建设 以下几种制 度 : ( 1 ) 建立 和完善带 有亲情 色彩 的绩效考核 等制度 。( 2 ) 加强对 员 工 的培训 , 提 高员 工 的综合 素 质 。( 3 ) 建立与员工的交流和沟通制度 。
1 、 家文 化 在 家族 企 业 内的 泛 化
往 的各个方 面。家 族文 化 强 调 “ 忠” 、 “ 孝” 、 “ 信” 、 “ 义” 等, 讲 求 “ 家和万事兴”, 将 家文化 的 内涵运用 到企 业 的对外交 往 中 , 就是 要在市场 的合作 中遵 守诚信 , 讲求大 义 ; 在市场 的竞争 中遵 守市场 的规则 , 营造和谐 的市场竞争环境 。 三、 家文化在非家族企业管理 中的应 用 将家文化植入非 家族 企业 , 是一项长期 的任务 , 必须要有合 理 的规划和长期 的坚持 。这是 因为 , 家文化作为一种企业 文化 , 不 仅 仅要务虚 , 还要务实 , 其 需要通 过多个 层次 的推进 , 逐步渗 透 和根 植到企业 的管 理 中, 从 而成 为企 业 中根 深蒂 固 的一种 文化 积淀 。 家文化在非家族企业管理 中的建立 和应用 , 可 以分 为三个层 次 , 这 三个层次分别是物质层 、 制度层和文化层 。
1 、 物质层
所谓物质层 的建 设 , 是指企 业 “ 家 园” 的建 设 , 家 园是指 企业 与员工的人居环境 , 是家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 , 员工感受家文化 首 先从家园 中体现 。非家族 企业要 引入家 文化 , 就要从 员工 的工作 环境人手 , 建设 和谐 温馨 的家园环 境 。在这其 中, 安全 是第一 , 要 保 障员工的工作环境 安全干净 , 保 障员工 的基本健 康 。第 二是要 优 化工作环境 , 建立 一定 的休 闲娱乐 、 文 化学 习的场所 , 提 升家 园 的文化品质 。
2019年6月30日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和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年6月30日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88分,共52.8分。
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并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1.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讲到:“教,政之本也。
”他所指的“教”是道德教化,范围很广,但也包括教育。
认为教育应当服务于政治,这体现出董仲舒对教育目的的看法属于)oA.能力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2.美术课上,郭老师在讲解《创意空间》这一节课时,没有直接介绍创意空间筋孩念及要求,而是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利用手中的画笔、卡纸和模具来完成创意制作.这祥课程目标取向属于()oA.普遍性目标取向B.行为性目标取向C.生成性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3.物理课上学习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时,教师不可能带领学生上到比萨斜塔.重现当年伽利略的研究。
这说明教学设计需要符合()oA.系统性原则B.程序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创造性原则4.反对“课程是活动或预先决定的目的”,认为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万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这一课程观倾向于认为课程是()oA.文化B.经验C.目标D.学科5.凤华小学三年级(5 )班的英语老师是一位非常严肃的老师,班上的有些同学常常根据老师表情的变化来判断自己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
这些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沉思型D.冲动型6.张老师是初三的班主任,为更好地管理班级,加强与家长及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她主要采取了家访、召开家长会、发放家校联系册和学生评价手册等方式。
这主要体现了班主任()的工作任务。
A.建立班级日常管理规范B.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C.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质量D.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7.小学生李阳在体育课上摔倒,造成腿部多处软骨组织受伤。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这次事故应承担主要责任的是()oA.体育老师B.李阳C.学校D.家长8.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使得教师必须基于他对教学实践的判断和深思做出决定,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慎的、理智的安排。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本卷共150分,调研时间150分钟。
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答区域。
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人工智能是以信息技术和超级算法为支撑,以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延伸、扩展、超越为目标的新兴科学技术,代表科技智能化、拟人化和前瞻化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不是人类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和行动,甚至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科技的应用技术。
技术究竟是一种无涉价值的中立性存在还是具有意识形态倾向的非中立性存在,一直是科技哲学界备受争议的迷思性议题。
针对此问题,工具论者的“价值中立说”一直占据着话语制高点。
该观点认为,技术是人类发明用以达到特定目的、满足特定需求的工具或手段,其本身无涉价值判断,没有善恶、美丑、好坏之分,决定技术用于行善还是作恶的关键在于使用技术的人。
技术中性论虽忽视了技术承载一定社会需求和主体价值理念的本质特征,却获得了广泛支持和认可,主要因为以往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成果的功能相对有限,科学技术的运作机制和实践结果尚在人类掌控之中,一切都按照人类预设的技术规则有条不紊地进行。
然而,现代高新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庞杂结构和强大功能,正在改变以往的态势和偏见。
技术不再被认为是中立的,而是承载着特定文化内涵和社会关系,具有深厚的社会学意蕴。
如今,身处美国科技先驱罗伯特·梅特卡夫所言的万物互联时代,我们很难再以一种中立性的眼光来评判人工智能的本质及其影响。
“价值中立论”遵循技术原教旨主义思路,很容易将人工智能从感性真实的社会结构和现实生活中抽离出去,并予以直观、片面、孤立地看待。
这种貌似客观中立的评价方式,实际存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之嫌,至多只能获得一种实然的描述,而无法洞悉隐藏在人工智能背后应然层面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价值。
关于家文化
关于家文化《中国“家文化”泛化的机制与文化资本》,储小平,《学术研究》,2003“家文化”定义:概言之,中国的“家文化”就是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家族为其实体存在形态,以父系原则为主导,以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身份规定为行为规范、以祖先崇拜和家族绵延兴旺为人生信仰的一整套家法族规并把这一套家法族规从理论上升华泛化到全社会各个层面,成为华人社会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
“家文化”泛化:“家文化”泛化了,也就是说,把家、家族的内部结构、身份关系、道德伦理、认知模式、互动行为规则扩展到家和家族以外的各个社会层面,成为支配、调节中国人、组织和社会的思想体系。
“泛家族化”:杨国枢(1993)指出:传统社会内,在家族中的生活经验与习惯常是中国人唯一的一套团体或组织生活的经验与习惯,因而在参与家族以外的团体或组织活动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将家族中的结构形态、关系模式及处事方式推广、概化或带人到非家族性的团体或组织之中。
更具体言,中国人的泛家族化历程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1)将家族的结构形态与运作原则,概化到家族以外的团体或组织;亦即:比照家族的结构形式来组织非家族团体,并依据家族的社会逻辑(如长幼有序)来运作。
(2)将家族中的伦理关系或角色关系,概化到家族以外的团体或组织;亦即,将非家族性团体内的成员予以家人化,成员间的关系比照家族内的情形而加以人伦化。
(3)将家族生活中所学得的处事为人的概念、态度及行为,概化到家族以外的团体或组织;亦即,在非家族性团体或组织内,将家族生活的经验与行为,不加修改或稍加修改既予采用。
泛家族文化规则及由此生发的儒文化规则为何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正统的意识形态并被普遍地接受?(1)家是社会形态的细胞。
虽然各个地方各个时代的家法族规有些差异,但“家文化”的基本规则经由儒家学者的不断提炼总结,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与社会规则;(2)“家文化”泛化与扩展成为全社会的行为规范。
文化趋同化
文化趋同化:花海中连成一片的花朵/来自中华网社区//来自中华网社区/郭春孚什么是文化趋同化?文化趋同化就是文化的同一性和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文化的全球交融与世界认同,文化内容的延伸与文化受众的扩大,文化观念的更新与文化审美的泛化,文化载体与文化形式的一体化,文化创造机制的科学化与开放化,文化中与经济关联度高的部分产业化与市场化等。
在这场巨大的变革中,各国的民族文化是实现复兴呢,还是走向沉沦?全人类的文化究竟是否应该趋同?为什么应该趋同而不是保持各异?应该趋向于什么样的“同”?是完全的相同,“让大地上只开一种颜色的花朵”,还是和而不同,达成在多样化基础上的统一,“让世界成为一座百花园”?谁有权决定?以什么方式实现?是由一个国家或民族凭借自己的实力强硬地去推行,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去推行,还是尊重各国人民的自主选择,通过平等交流、友好合作去推进?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决定着文化趋同化的性质和愿景。
文化反映了人类的共同价值,作为互相关联的整体呈现出趋同化的特征。
一些人认为,既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那么全人类的文化迟早有一天会统一起来。
中国古代圣人提出的人类大同思想,其核心就是要实现天下文化大同。
西方基督教的《圣经》中也有同样的思想。
可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实现全人类文化的统一,确实是一个难以舍弃的崇高梦想。
从历史上看,对文化趋同化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特别是当有的国家或民族强大起来,通过战争或其他强制手段,用自己认可的某种文化去“统一”别的国家或民族时,后者多半不愿意接受,甚至拚死抵抗。
一次次“趋同”的结果,却总是趋而不同。
历史上最有名的例子,要数11~13世纪欧洲基督徒们的十字军东征了。
在这300年里,基督徒们凭借自己的信仰,企图实现基督教一统天下。
他们一次又一次组织起强大的军队,向与基督教有关联的东方伊斯兰国家和地区进攻,前后发动过8次东征,十分悲壮惨烈。
结果是以十字军的失败而告终,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城至今也没有纳入西欧的基督徒世界。
家族企业继任者文化资本再生产的基本范式
家族企业继任者文化资本再生产的基本范式一、现实关切与理论背景随着改革开放初期创立的第一代家族企业陆续进入换代高峰,继任问题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民营企业的一大难题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第一代家族企业创业者的年龄多在55-70岁之间,都面临着交班问题。
交给谁?经过几年的理论争辩和实践探索,“子承父业”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家族企业继任的主流模式。
方太、格兰仕、万向和红豆等企业两代人已经交接班了。
怎么交?创业者在接班人的选择、培养、历练和交接班后的帮扶等环节上煞费苦心,学界也就继任计划、过程、模式和影响因素等展开了多方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然而,交什么?在实践层面还远没有解决好,理论研究也大多聚焦于企业物质资本所有权和管理控制权的代际转移,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代际传承关注明显不足。
费孝通、李宝山、储小平和甘德安等学者从传统文化(特别是“家文化”)对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影响视角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但体现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文化变异过程中家族企业继任者文化资本如何实现代际传承的研究还是空白。
文化资本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于20世纪80年代初完整地提出的。
他将资本划分成三种形态: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又分为以肉体和精神活动表现的身体化形态、以书籍、文物、工艺品等文化产品表现的客观化形态和以学历文凭、资格证书体现的制度化形态三种存在形式,认为个体文化资本是源于社会等级结构、以“再生产”的方式世代相传的;个体文化资本的拥有量深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但无法通过馈赠与购买获得,必须由行动者亲力亲为;文化资本对“场域”有着强烈的依赖性,行动者的心灵空间必须与社会空间同质同构才能使其文化资本发挥效用;文化资本是一种象征资本,与赤裸裸的经济资本相比具有掩蔽性;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而经济资本是其他所有类型资本的根源[1]。
本文将文化资本及其再生产理论导入家族企业继任研究,以经济学视角将“文化资本”界定为能为个体带来持久收益的特定价值观体系、精神、理念和知识等无形资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家文化”泛化的机制与文化资本【标题注释】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家族企业与社会资本的融合”(项目批准号:79970049)的部分成果。
【作者】储小平【作者简介】储小平,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广东广州,510275。
【内容提要】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即“家文化”及其泛化做了深入分析,进而探讨了“家文化”泛化的历史形成机制。
由此进一步分析了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政治资本之间的转换关系及其对社会资源的流动、配置和家族企业成长的意义。
【关键词】家文化/机制/文化资本有关家族企业研究的热度越来越高,学界对家族化管理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地持道德化的否定评价。
在研究交流中,大家觉得“家族化管理与职业化管理”之间的矛盾不仅体现在当今的民营家族企业中,而且差不多体现在从古到今的华人社会的各种组织形态中,尽管其表现形态有所不同。
(注:2002年9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召开了“家族化管理机制及其功效”研讨会,学界、企业界和政界的代表从各个方面对这一课题做了多方面的研讨。
)这表明华人社会的“家文化”是泛化的,家族化管理有一种延伸机制。
本文仅就“家文化”泛化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家文化”及其泛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中国的“家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渗透到政治、经济、宗教、社团帮会等各个社会层面。
张维迎曾在学术会议上说,举凡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君主统治一直在家族化管理与职业化管理之间徘徊。
唐朝以降,科举盛行,在封建王朝的政府机构中,职业化管理时常占主导。
但是,仔细思考,中国历史上未必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管理”。
因为,凡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很快就会被编入“恩师门生”的泛家族化网络之中。
一旦这些通过科举考试的人成为达官显贵,他们又成为编织“恩师门生”网的中枢。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其中等级辈份、尊卑有序的规则俨然如家族一般。
于是,“职业化的队伍”成为准家族的团队。
由此可见,“家文化”及其泛化真正是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
早在近两百年前,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就敏锐地看出“中国终古不变的宪法的‘精神’是‘家庭的精神’”。
中国的“家庭的基础也是‘宪法’的基础”。
“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家庭的关系)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注: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126、129、127页。
)这位哲人应该只是粗略地涉猎了有关中国文献的翻译资料,便能一针见血地看出中国文化的关键特性,实在是令人惊讶与佩服。
“家”无论是从起源还是从社会生存形态上都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和始原形态。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不论其文化是简单或是复杂,皆有家庭组织存在,也有一些“家文化”的规则。
但只有在中国历史传统中,发展出了一套由“家文化”延伸而出的伦理规范与社会组织法则,从而基本上规定了中国人传统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政治活动的规则和思维习惯。
在中国,直到“五四”时期,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冲撞后,一些学者才开始对传统中深层要素——“家文化”进行反省。
梁启超、冯友兰、梁漱溟等都认识到“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根基与支配作用。
陈独秀看出“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
(注:参考陈崧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13-14页。
)梁漱溟(1949)对中国的“家文化”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全面的分析,他认为,在中国传统中,个人一进入社会,“于教学则有师徒;于经济则有东伙;于政治则有君臣官民;……”,各种“关系,皆是伦理;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
“更为表示彼此亲切,加重其情与义,则于师恒曰‘师父’,而有‘徒子徒孙’之说;于官恒曰‘父母官’,而有子民之说;于乡邻朋友,则互以伯叔兄弟相呼。
举整个社会各种关系而一概家庭化之,务使其情益亲,其义益重。
”由此,人们之间互有义务,“全社会之人,不期而辗转互相联锁起来,无形中成为一种组织”。
(注:梁濑溟:《中国文化要义》,学林文库,1987年,第26-28、35-36页。
)当代学者仍继续深化对中国“家文化”的认识,台湾著名学者李亦园(1988)认为中国文化是“家的文化”;杨国枢(1998)进一步认为:“家族不但成为中国人之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及文化生活的核心,甚至也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因素”。
汪丁丁(1995)指出“从那个最深厚的文化层次中流传下来,至今仍是中国人行为核心的,是‘家’的概念”。
费孝通(1998)主张要重视家庭的重要作用,“这个细胞有很强的生命力”,农村中“真正有活力的就是家庭工业”。
以上学者论述中国的“家文化”时,已不仅针对传统中国而言,而是意指现代华人社会仍有非常浓厚的家文化色彩。
台湾学者殷海光(1965)特别点明这一点:家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堡垒,中国社会既然一直把家族作为建造的础石,于是即令时至今日,公司行为以至于政司机构,在骨子里还有浓厚的家族成素。
在中国内地,虽然解放以来,“家文化”、家族组织受到强烈冲击,但是,现实表明:“家文化”及“泛家族文化”倾向在中国的各种组织或单位中都惊人的相似,并普遍地存在着,甚至在国有单位中也弥漫着浓厚的“家文化”氛围(樊江春,1992)。
即使在计划经济体制最鼎盛的时期也是如此,只不过是一种变相的或潜伏的形态存在。
台湾刘兆明等学者(1995)的研究发现:在台湾非家族的大型企业中,“家文化”氛围仍然非常浓厚。
环顾当今中国大陆和海外华人地区,企业家族制、管理家族化比比皆是。
由此,有必要深究一下:“家文化”为什么对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对中国人的社会与经济、乃至政治活动产生如此大的支配作用?二、“家文化”泛化的历史形成机制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的家文化,但是只有中国的“家文化”在传统的全部文化中居核心地位。
那么什么是中国的“家文化”呢?概言之,中国的“家文化”就是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家族为其实体存在形态,以父系原则为主导,以家庭、家族在员之间的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身份规定为行为规范,以祖先崇拜和家族绵延兴旺为人生信仰的一整套家法族规,并把这一套家法族规从理论上升华泛化到全社会各个层面,成为华人社会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
由此,“家文化”泛化了,也就是说,把家、家族的内部结构、身份关系、道德伦理、认知模式、互动行为规则扩展到家和家族以外的各个社会层面,成为支配、调节中国人、组织和社会的思想体系。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征,也是传统留下来的最深厚的文化资本。
虽然有不少学者很早就认识到“家文化”规则及其泛化在华人社会中的特殊意义,但很久都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探讨。
在这一领域,著名心理学家、台湾大学的杨国枢教授的研究较为系统,而且颇为独到。
他将“家文化”泛化称之为泛家族化,并详细分析了泛家族化的历程。
杨国枢(1993)指出:传统社会内,在家族中的生活经验与习惯常是中国人唯一的一套团体或组织生活的经验与习惯,因而在参与家族以外的团体或组织活动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将家族中的结构形态、关系模式及处事方式推广、概化或带入到非家族性的团体或组织之中。
也就是说,在家族以外的团体或组织中,中国人会比照家族主义的取向而进行。
更具体言,中国人的泛家族化历程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1)将家族的结构形态与运作原则,概化到家族以外的团体或组织;亦即,比照家族的结构形式来组织非家族团体,并依据家族的社会逻辑(如长幼有序)来运作。
(2)将家族中的伦理关系或角色关系,概化到家族以外的团体或组织;亦即,将非家族性团体内的成员予以家人化,成员间的关系比照家族内的情形而加以人伦化。
(3)将家族生活中所学得的处事为人的概念、态度及行为,概化到家族以外的团体或组织;亦即,在非家族性团体或组织内,将家族生活的经验与行为,不加修改或稍加修改既予采用。
此后,杨国枢(1998)又进一步深化了他的研究,认为中国人是经由刺激类化的途径将家族的组织特征、人际特征及行为特征推广到家族以外的团体。
虽然杨国枢的研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非常清晰全面地分析了泛家族化的层面和过程,但仍有一个问题未能得到深入的研究,即泛家族化何以可能?上述问题也可以这样来提问:泛家族文化规则及由此生发的儒文化规则为何能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正统的意识形态并被普遍地接受?初看起来可能有两个原因:(1)家是社会形态的细胞。
虽然各个地方各个时代的家法族规有些差异,但“家文化”的基本规则经由儒家学者的不断提炼总结,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与社会规则;(2)“家文化”泛化与扩展成为全社会的行为规范。
这主要是历代儒家学者不断理论深化和力行实践倡导,并被历代王朝统治者接受作为官学意识形态,形成制度强化的结果。
这表明,一种文化规则泛化到全社会,作为共识度很高的正统文化规则,并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其中一定有制度强化机制在发挥作用。
金观涛、刘青峰(1993)所提出的一个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的三个层次模型有助于揭示其中的奥秘。
这个社会组织模型有以下特征:(1)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消解了宗法家族组织与国家组织之间的不信任和对抗。
家族是人类社会组织的最直接和最原始的形态,它与国家组织存在天然矛盾。
但中国宗法家族组织已不是简单的血缘团体,而是以儒家伦理为原则建立起来的基础单位。
儒家意识形态以伦理为本位,把国家看作是家庭的同构和延伸,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消解两者的对抗性。
(2)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的三个层次都对儒家意识形态有高度的共识。
儒家伦理成为社会上、中、下三个组织层次权威合法性的来源,从而把三个层次联成一体,使三者能相互协调。
(3)用儒家意识形态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是家文化泛化机制形成的关键。
中国自汉以降,逐步强化儒家文化的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其中的一个关键强化机制是通过科举考试制度,用儒家意识形态的标准来选拔官员,把信仰儒家意识形态的儒生(士)中的精英部分制度化地转变为国家官员。
一旦参加科举考试打通仕途之路,则可一举成名,寒门可成显贵,显贵更是锦上添花,光宗耀祖,风光无限。
所以古代中国读书人人生最关键的路径是“十年寒窗苦,学而优则仕”;最得意的事就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统治者更是深谙其中的统治之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竞白头”。
可见,这种强有力的激励与强化机制真是世所罕有。
虽然大多数读书人不能中进士,但秀才、举人的身份也不同凡人,他们绝大多数成为士绅阶层,或“官于朝”或“绅于乡”,实现乡绅自治,使得社会组织中的基层、中层与上层官僚机构有效地衔接整合。
这些人即使未能成为皇朝的官,也是一乡之望,社会身份与经济地位明显属于社会中上层。
正是这种通过意识形态标准选官,获取社会身份与地位的机制,才使得中国的“家文化”、泛家族文化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即使这种三层次的社会组织结构中的中层、上层受到破坏或摧毁,但作为根基的儒文化家族伦理与习俗仍顽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