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居民意识提升社工小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乡县惠宁社会组织服务与发展中心关爱空巢银发项目
“以心治城”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以心治城”意识提升\社会行动小组
小组督导:狄琼
负责社工:杨柳
一、理念
通过小组前期对新城社区进行了解得知玉潭街道新城社区其辖区包括城区新城大市场及周边农村,2016年因宁乡县进行城市规划改造,新城社区部分辖区划分为拆迁区,新城大市场则为主要的居民安置区;新城社区居民大部分为新城市居民,因为拆迁的巨额补偿款搬入城里,在此种背景下老年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原本的社交网络产生了分裂、原本的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已不被需要、对新环境的难适应等问题都显现出来。
进入老年期,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也从社会转向家庭为主要场所,与此同时老年人的家庭角色与地位也产生变化,此种情况在新城社区的老年居民中更加明显:有拆迁补偿的情况下,子女的经济能力与劳动力都迅速提升,成为家庭的主要支撑取代了老年人以往的家庭地位;同时家庭居住模式也因为拆迁安置从以前的大家庭聚居改变为老年人与子女分开独居,失去了子女感情重视进入空巢家庭模式,子女关怀与家庭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社会角色缺失、社会交往缺少,获得社会支持也减少的情况对这些老年人的身心发展都非常不利,怎样合理利用老年人的人力资源,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实现其人生最后阶段的价值,对于老年人通过自身“老年所为”而获得健康愉快的老年生活很重要。
另外新城社区作为2016年玉潭街道“一社区一方案,一社区一特色”进行了提质提档改造,对社区的环境与公共设施进行了完善,但是后期的维护仍然需要依靠社区居民爱护与自治,同时文化环境的建设也同步完善,社区针对老年居民设立了电脑室与图书馆还有健身公园等;但是利用率不高;社区社会组织开展老年活动也因为消息的传播力度不够导致老年居民参与度不高,另一方
面社区的工作团队也经历了换届重组,开展工作需要群众基础或者社区领袖进行辅助。
这个小组针对以上几种情况确定为意识提升\社会行动类小组,若要改善老年居民面对新的生态环境与新的家庭关系模式的看法,就先要从改变老年人被动适应新环境,培养自信心和认识角色价值开始,通过小组介入方法引导处于消极状态的老年群体形成小组得以建立支援网络;社会行动类小组则以发展小组组员的潜在社会意识与能力,提高应对社会环境方面的能力为目标最终培养出社区领袖,到最后有从微观的个人到中观的社区环境产生建设性的小组产出。
二、理论架构
小组的服务对象即小组组员为新城社区内65-75岁的空巢、残疾、低保老人,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该年龄阶段为成年晚期即老年期,老年期面临外界社会活动和自身角色的转变,对此老年人必须做出调整,正确面对社会、家庭及个人角色变化等挑战,外界也需正确的面对老年人的社会性需求,让老年人获得满足感,小组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小组类型为意识提升与社会行动类小组,在促进其适应老年的社会角色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以新角色比如参与社区居民自治而融入社会提供平台。
在小组工作模式上,以社会目标模式与发展性模式有机结合,注重发展老年群体的社会功能性与个人的自我发展,将老年群体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变迁与个人角色转换当成人格发展中的挑战压力与危机,发展模式强调发掘个人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并相信人能做到自我意识觉醒、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同时也能对他人做出相同解读。
而社会目标模式中的社会变迁理论强调人的社会行为、社会发展与社会关系紧密相关,“以心治城”小组将通过发展老年群体的社会行动能力与培养正确的社会行动意识。
使其有能力去带领推动社区发展。
关于社工角色,在“以心治城”小组工作中将一路与组员同行,但在同行中也会适时的担任倡导使能者等角色,鼓励并引导组员发觉自身能力与重新定位自己角色,同时也做为资源的连接者,为组员及小组进程的发展提供资源连接从而推动小组真正付诸社会行动形成可观察有效的小组产出;在实践原则上,
社工秉承社会工作专业纪律与伦理,坚持接纳、个别化尊重、赋权、自决等原则。
三、目标及目的
目标:促进服务对象适应老年阶段角色,针对现阶段老年生活重塑健康良性的老年角色,提升老年生活幸福感与满足感。
目的:1、通过小组工作开展,促使老年群体参加社会活动,建立相互支援网络。
2、发展和提高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增强自信心与执行能力,帮助其成功适应老年社会角色。
3、通过建设组员社会行动能力使其付诸社会行动,从微观的个人至中观的社区环境形成良性影响完成自我发展。
4、通过培养有社会意识与能力的老年居民推动社区发展。
四、服务对象
1、资格:新城社区内空巢、残疾、低保困难老人
2、特点:年满65岁以上
五、小组特征
1、性质:意识提升小组、社会行动小组
2、节数:6节
3、日期:2017年2月-2017年5月
4、时间:下午2点半至4点
5、地点:新城社区二楼会议室
6、人数:10人
六、招募方法
1、工作员设计海报与传单,在社区内进行走访宣传。
2、针对新城社区老年协会于其周四活动进行宣传并招募对象参加。
3、通过电话访问邀请前期走访筛选过得社区老年居民参加
七、每节活动计划
小组预期方案第一节
主题:初次见面,多多了解
目的:1、工作人员与小组组员相互认识
2、澄清小组任务与目的,确定小组目标
3、初步构建小组,制定规范与契约
小组预期方案第二节
主题:参与活动认识了解活动要素
目的:1、进一步加强小组融合。
2、引导组员参与活动,初步认识了解活动组成的要素。
3、为下一次活动做铺垫。
小组预期方案第三节
主题:再次认识学习掌握活动技能
目的:1、对上节小组进行回顾加强记忆。
2、初步引导组员产生“我们能负责组织活动”的想法,培养志愿服务意识
3、社工教授组员活动技能,并进行巩固
小组预期方案第四节
主题:策划活动准备准备小组产出
目的:1、加强组员对小组的归属感
2、由组员实际讨论策划活动并进行前期筹备
3、发展小组组员的社会能力与社会意识,使他们实际参与社会性活动。
小组预期方案第五节
主题:完成社会行动组员角色重塑
目的:1、产出小组成效——组员负责组织社区活动
2、引导组员重新塑造出晚年社会角色,晚年生活并提高自尊心与满足感。
小组预期方案第六节
主题:最后的离别
目的:1、巩固小组工作的成果
2、帮助小组组员独立有成就感的离开小组
3、处理组员面对离别产生的消极负面情绪,收集好小组评估资料。
八、小组行动计划
九、预计困难与应对措施
十、评估方法
1、在小组活动开展前与社工与成员个别会谈时,邀请组员完成调查问卷,作为
基线测量的前期依据,在小组活动的最后一节邀请组员完成同一份问卷的填写
(后测),通过问卷的比较评估组员在参加小组活动前后的改变与成效。
2、根据社工与其他辅助人员在小组工作进行时的观察与分析
3、从小组出席率、投入度参与度作评估
4、结合社工对每一节小组的记录与总结进行小组的综合评估
5、根据第三方(机构其他社工、社区负责人、其他社会组织)的观察意见进行
评估
十一、参考书目
1、小组工作\刘梦主编;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主编.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3.1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总序》
2、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龚晓洁,张剑主编.-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