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障碍之探析

合集下载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阶段,身心的发展变化,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产生许多问题,诸如不成熟的想法,过激的言谈,令人费解的行为等等。

对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引导并加以解决,势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还会出现行为障碍或性格缺陷。

解决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先应摸清楚他们的心理活动,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

1、自负心理。

有这种心态的中学生,表现出一种过份的高傲、自满、目中无人,无论什么事情,处处都想高出别人一头,不懂得虚心,不知道谦让,光想着自己,从不考虑别人,我行我素,自以为是。

有的在学习方面,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嫉妒心强;有的整天陶醉于自己的体育、艺术、甚至长相等方面的某些特长,自以为很了不起,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有的言谈举止总想引起别人注意,同学之间处处想占上风,稍有不随自己心意时,便使脸色,发脾气,甚至破口谩骂,动手打架。

对这类学生的教育,一是起点要高,要求要严,要经常用一些同龄人中出类拔萃的典型案例教育他们,与他们进行比较,使他们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自己并不是最好的,如果能够虚心学习,还会做得更好,以激发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是教育他们胸怀要宽广,要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不能埋怨、甚至仇恨别人的进步,无论是谁,能力总是有限的,任何人都不是万能的,只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

三是对这些学生因自满或自负而造成的过失,一定要严厉批评,决不迁就。

2、自卑心理。

也是一种胆怯心理,指的是由于某些生理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产生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的心理状态。

有多种表现:有的因学习成绩不好,在学习方面过于紧张胆怯,如上课怕老师提问,担心自己回答不出,当众出丑,因此不敢抬头看黑板,尽量避免与老师对视,逃避被提问;有的因生理上的缺陷 (如残疾、个子矮、其貌不扬),或者有口吃,或乡土口音较重等原因,不愿引人注意,凡事不多开口,遇事总爱往后退缩;有的因家庭不幸难以摆脱阴影,躲避人多繁杂的场合,甘愿独处;还有的因偶有过失,曾被老师批评,感到自渐形秽,抬不起头,从而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

第二讲.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概述与分析

第二讲.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概述与分析
第二讲
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概述与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国内许多调查表明,中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
的现象是很广泛的,一般占到中学生的15 %—20%左右。心理障碍不仅对中学生个 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影响其一生的 人格健康发展以及对生活的幸福体验,对形 成正常的社会功能有较大的阻碍作用,而且它 会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关系到我 们民族的精神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与 发展。
恐惧症
是一组以特定事物、特殊环境或人际交往时
发生强烈恐惧或紧张的内心体验为特征的神 经症。
恐惧
这里所谓恐惧是指具有病理性特点的恐惧,
即对常人一般不害怕的事物感到恐惧,它是 对某一类特定的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 紧张的、难以克服的恐惧情绪。恐惧症患者 虽明知自己的害怕不切实际,不合理,但由 于难以自我控制而极力回避引起恐惧的情景 或事物,而并非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克 服自身的毛病,从而导致严重的情绪障碍和 退缩行为,甚至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原因:(1)文化因素障碍;(2)社会因素障碍;(3)个体因素
障碍。 (1)孤独性。其特点为寡言少语,对人缺乏主动、 热情。愿意独自学习,而且不轻易放弃一己之见, 对自己学习标准又常常要求很高。这种学生的交往 障碍更多是由于其偏于内向的性格造成的。 (2)自以为是心理。其特点是自高自大,好强固 执,不信任他人,甚至瞧不起老师。他们目中无人, 总是过高地评价自己,其同龄伙伴也不愿意与这种 类型的同学交往,最后是“孤家寡人”。这主要是 由于过分自满,自我评价过高造成的。
又称神经症性抑郁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
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 碍的神经症。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一

中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措施

中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措施

中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措施目前,不健康心理在中学生中存在的比重较为严重,这给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落后偏远山区的学校影响尤为突出。

很多学生的心理障碍一般都表现在性格、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偏差以及群体适应的偏差。

近年来,在中学在校生中,出现心理障碍而导致心理和行为上的失误,甚至出轨现象都时有发生,即影响学生的读书学习,更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因此,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纠正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成为学校管理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一、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现状分析青少年心理障碍的现状在农村中学生中较为突出,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利因素的影响。

就我校的情况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现状:1、来源于家庭教育不当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为人处事,家庭环境等都对学生的品德和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

有相当部分的家庭条件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表现在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动不动就打又骂,使孩子见到父母就产生畏惧,双方缺乏感情交流。

这样,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受到挫折时得不到鼓励。

久而久之,便产生“压抑感”和“委屈感”,“父母残缺”、“双亲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都有很强的“自卑感”。

特别是父母感情不合、冷战和热战不断的家庭严重摧残孩子的心灵,使之产生情绪不稳定,性格暴躁,逆返心强。

2、隔代管教问题突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打工浪潮涌向全国。

许多年轻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有的是长年在外,有的是只生不育,把子女全部托付给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造成教育不足,呵护、溺爱有如,孩子无人管教的现象。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般都有“放纵感”。

3、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足够重视。

由于种种现实和实际的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还存在着一定弊端。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上级的考试指挥棒还是举得很高,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育,忽视课外活动;重尖子生,轻视双差生。

浅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随着当前教育形势的转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

本文仅从关注中学生的心理这一角度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一、透析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当前,中学生心理中存在熟悉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和个性障碍,而心理障碍居首位的是厌学、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专门好地按照环境的要求来改变自己,产生吃醋、神经质、偏激、狭隘、自卑等。

形成这些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涉及遗传因素、生理条件、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原因。

下面简单地分析几种因素:1.家庭因素。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起点,是一个人生命历程中的第一课堂,家庭的经济地位、文化修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气氛等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久远作用。

如:父母狭隘的心胸、为人处世的方式、不良适应和过于溺爱的教育方式,对子女太高的期望值,会使子女形成狭隘的心理。

如我班的李杰(化名)同窗的父母游手好闲、高高在上。

受他父母的影响李平同窗平时沉默寡言,表现出从不伏输的样子,对学习表率并怀恨在心,常常造谣中伤他人等。

可见,父母的不良行为,会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和深深的心里创伤。

2.学校因素。

素质教育虽然实施了多时,但仍然有相当一部份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教学核心,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把学生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志,致使教师布置作业过量,使学生有做不完的习题,教师和家长的期待,压迫的学生喘不过气来。

不论是学习好的学生仍是学习差的学生,他们心里都充满了焦虑和恐惧。

有的学生十分想学,但又静不下心来,常常处于焦虑和矛盾当中;有的学生总想着保住名次,背上了繁重的心理包袱。

3.心理因素。

进入了中学时期的青少年,已具有了自理能力,没必要事事依赖父母了。

这时,他们厌烦了父母的管制,力图摆脱对成人的依附,渴望取得独立。

但是,由于学生阅历经验少,容易把问题想的过于困难,或不能客观地估量自己的能力,以致当适得其反时,就感到无能为力,造成紧张焦虑。

初中生常见异常心理问题分析

初中生常见异常心理问题分析

初中生常见异常心理问题分析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心理上常出现各种问题。

有些问题较为常见,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和帮助。

本文将从学业压力、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初中生在学习上面临着各种挑战,需要应对海量的知识点、大量的作业、严格的考试等。

一些学生由于对成绩的追求过高,容易产生焦虑,甚至厌学,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学校教育的单一性也让一些学生感到压抑,缺乏学习的乐趣。

解决方法: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学习并不是一味追求成绩,而是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校应该增加学科多元化,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潜能,提供更多的选择。

学校和家庭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压力,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二、自我认知在青春期,初中生对自己的认知逐渐成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身材等存在着过高的期待和不满意,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而另一些学生则存在自我放任,自大自负等问题。

解决方法:家长和老师应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建立自信心,在自己的领域内获得成就感。

学校要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积极的心态。

学校和家庭可进行相关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激发其内在的自我价值。

三、人际关系初中生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他们面对着来自家庭、学校中的老师和同学以及社会的各种关系。

一些学生面临着来自同学之间的欺凌、排斥等负面的人际交往,让他们产生抑郁和自卑情绪。

有些学生在面对父母的期望时会感到压力,找不到适当的沟通方式,导致沟通不畅,产生家庭矛盾。

解决方法:学校应该建立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防止同学之间的欺凌现象的发生。

老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辅导学生,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

家庭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四、焦虑和抑郁初中生因身心发育不成熟和面对各种压力,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浅析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解决办法

浅析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解决办法

浅析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解决办法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要面对长期的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角度探讨其症状以及解决方法。

一、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表现主要是担心和不安。

中学生面临着考试、家庭和同学关系等很多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变得焦虑。

表现为不停地担心自己的成绩、未来、身体健康等方面。

解决方法:1. 调整心理状态。

要想缓解焦虑症,首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放松自己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2. 学会自我调节。

当出现焦虑的时候,可以通过深呼吸、音乐放松、晒太阳、咀嚼口香糖等方式来缓解和分散注意力。

3. 频繁出门逛逛。

中学生要多出门锻炼,多运动,多与同学交流,找点安慰。

二、抑郁症抑郁症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表现主要是情绪低落、悲观和自卑。

中学生在长时间学习压力下,可能会逐渐变成抑郁。

解决方法:1. 与家人和老师交流。

中学生应该学会与家人和老师交流,不要仅仅在自己的内心难受,不断沉淀可以让烦恼迅速消散,别让情绪沉淀。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吃饭、睡觉、运动等正常节奏,对于缓解情绪低落也是有益的。

3. 克服自我压力。

中学生一定要学会适当解压,不要长时间处于压力之下,找到自己的闲暇时间保持自己舒适的状态。

三、社交障碍社交障碍是中学生面临的另一种心理障碍,其表现主要是害怕与人相处、担心被别人评价等。

解决方法:1. 提升社交技能。

中学生要学习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比如要大胆与他人沟通,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主动结交新朋友等。

2. 多参加学校活动。

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可以给中学生一个互动的机会。

3. 加入兴趣小组。

中学生可以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小组,相信他们会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共同进行个人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问题比较常见,但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却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做一个自信、阳光向上的中学生,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自身的心理调整,多与朋友沟通,走出自我,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一颗坚韧不拔,不断追寻自己内心的方向与追求。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问题探析——以某高中阶段学校为例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问题探析——以某高中阶段学校为例

2023年开学后,全国各地频频发生校园学生问题行为,一些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个别情况严重的甚至发展成了精神疾病,这给学校敲响了警钟。

学校开始关注新入学的高中生,作为2023级新生,他们在经过不定期的居家线上学习,活动空间和交往人员都受到一定限制之后,其心理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在认知能力、情绪表达、行为习惯、学习动力、人际交往等方面与以往是否有什么不同?与往届学生是否有什么不同?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奎等科研人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领域的研究中认为,有些事件造成的心理困扰可能不会很快消失,有些问题可能在事件发生几年后仍会产生影响。

而三年非正常状态下的学习与生活贯穿了这批新生的整个初中时段,这一时期正是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期,学生的心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因此,探讨2023年新入学的高中学生存在的突出心理问题,构建有效干预机制并实施,改善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尤为必要。

基于此,课题组申报、立项2023年度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后疫情时代中职生心理干预机制的构建与实践”,面向高中阶段的学生展开研究。

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后疫情时代中职生心理干预机制的构建与实践”(课题批准号:JZY23099)研究成果。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问题探析———以某高中阶段学校为例马彤,韩丽,郭奥楠(石家庄旅游学校,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当前,研究高中阶段新生心理健康状态,可为学校科学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构建和完善心理干预机制提供依据。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中新生开展测评,采用统计软件SPSS 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2023级部分新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焦虑、偏执是状态不佳学生中存在最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分析显示,男生显著低于女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对女生的关注,在课堂教育主阵地中应加强冲动、抑郁、自卑心理品质的改善与提高。

中学生心理障碍及成因

中学生心理障碍及成因

浅谈中学生心理障碍及成因目前,有不少中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制约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甚至是导致中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保证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必须对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成因进行探讨。

要研究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在临床上,常采用心理病理学的概念,将范围广泛的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统称为“心理障碍”,或称为异常行为。

根据其程度不同,又可划分为心理缺陷和心理疾病两大类。

应该指出的是,心理健康、心理缺陷、心理疾病只是相对而言的。

在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人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暂时的不健康因素,这些不健康因素如果不及时排除,时间长了就会使之对环境适应困难,从而导致心理缺陷;心理缺陷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导致心理疾病。

中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尽管他们的生活及生活环境并不复杂,但由于种种原因,使他们的心理情况非常复杂。

根据调查分析,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四种:一、认识障碍其主要表现有:(1)学习障碍。

有些学生智力没什么异常,但却对阅读、言语、作业等感到很困难。

(2)思维障碍。

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下降或概念扭曲;想象贫乏、思维迟钝、语言不连贯;思维倒错或概念混淆等。

思维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是造成学生学习吃力甚至成为后进生的主要原因。

二、个性障碍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个人身上具有独特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中学生个性障碍的主要表现是:(1)多疑,即无缘无故的怀疑别人。

(2)嫉妒。

俗话说“嫉妒之心人皆有之”,然而过分嫉妒比自己强的人,甚至对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的人心怀怨恨,并想方设法中伤、陷害别人,为别人的成功制造障碍。

这样的嫉妒,便成为一种病态心理了,其对中学生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轻则同学之间闹不团结,重则误入歧途,甚至触犯法律、造成严重的后果。

中学生心理障碍因素浅析

中学生心理障碍因素浅析

中学生心理障碍因素浅析一、家庭环境障碍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父母的智力、秉性对孩子的后天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另外,父母对科学文化认识的态度,为人处世的哲学,父母的业余生活,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活和谐程度对孩子的心理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气氛民主,会让孩子感到温馨而身心愉悦,表现出积极乐观、勤奋向上、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成绩优于其他学生。

反之,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导致“问题儿童”出现。

在这方面,单亲家庭和孤儿问题最为突出。

单亲家庭的父母心理承受着巨大压力,难免生活质量发生变化。

人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社会人的职责会使他尽量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适应生存的需要,而生物的人则需要促使体内出现一系列应急措施以保证渡过难关。

他们焦虑、易怒、甚至脾气变坏,有时候会将心中的不悦洒在孩子身上。

和孩子交谈的次数逐渐变少,温柔的语言、关心的话语甚至都没有。

家庭没有宽松的气氛,久而久之,生活在这样家里的孩子在心理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精力不够等,在生理上表现为失眠头痛、食欲不振、经常感冒等。

在行为上是说谎、逃学,学习成绩下降,不良习惯滋生,恶劣行径屡出。

二、社会环境障碍因素教育环境的好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也比较大。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古人都十分重视育人的环境问题,懂得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曾三令五申,且出动警力整顿学校周边环境,可就是打击力度不大,今日封,明日开。

那些受金钱诱惑违法经营的“三厅一室”的“黄色文化”、“暴力犯罪”向学校德育工作挑战。

许多学习优秀的学生进了“三厅一室”后,慢慢地就变坏了,精神颓废,行为放荡,不可救药。

从许多案件来看,中学生暴力犯罪呈上升趋势,且相当普遍。

据有关部门统计,和前十年相比,十四岁至十七岁的违法犯罪增多了13.04%。

透析原因,大多数与学校周边恶劣环境是分不开的。

浅谈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解决方法

浅谈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解决方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弗兰德森曾指出,心理健康与学习中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所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并找出科学的对策,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下面就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解决谈几点个人看法:一、自卑心理的产生及矫正在中学生中,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产生自卑的十分常见。

中学生由于受自身认知发展的限制和家庭说教的影响,常常认为只有考出理想的成绩,才能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也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一旦出现考试不利,就觉得老师和同学们看不起自己,又怕家庭和社会的各种责难,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阻碍了能力的发挥,成绩再度下降。

如果连续几次失败,便产生“我不如人”的精神负担,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消极的自卑心理。

随着自卑心理的不断暗示下,学生智能水平逐渐下降,思维能力和应变力的减退更为明显。

一遇竞争便甘拜下风,不战而退,失去应有的勇气,使许多成功的机会失之交臂。

学生可以从发展自己的特长人手,把目标先放在兴趣较浓的科目上,单科成绩的提升比较容易,良好的发展会极大增强自信心,进而看到自己的潜能,由心理的变迁带动其他科目的成绩。

二、逆反心理的产生及解决在中学生中,经常可以遇到一些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现象———逆反心理。

这是消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必须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然后对症下药。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一方面容易冲动做错事,另一方面人格意识、自尊心、包括反抗意识逐渐增强。

当学生因犯错误而挨批评时,对教师“翻老账”、“揭老底”的做法十分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教师教育学生时切忌再用以前的事去刺激他,应该就事论事,掌握分寸,多加鼓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有些教师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对待优等生是一种态度,对待差生又是一种态度。

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中学生 的心理健康 问题 日趋严重 ,许 多学校都建立 了心理 咨 询室 , 的还配备专 职的心理咨询老师 。学生通 过咨询 、 吐和宣 有 倾 泄, 释放心理压力 , 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 。学 校心理咨询老师要指 导咨询学 生 自我调 控 , 还要 详细 了解 咨询学生 的各种情况 , 尊重 、 理解学生 , 保护学生 的隐私 。 努力消除学生 的心理障碍。除 了心理 咨询外 , 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 程, 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
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 常的温床期 。暂时性 的心理障碍 若得不到及时排除 , 便会产生不 良反应 , 从而影响 以后心 理的健康 发展 , 至会酿成 日 甚 后难 以挽救的心理疾病。
1 中学 生 心 理健 康 问题 分 析
11学习方面 . 学 校课业繁重 , 竞争激 烈 , 父母 的期望 值过高 , 得学生精 神 使 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 好才能得到老师 和家长们的奖赏 , 才能被 评 为好学 生 , 考上好学校 , 长大 了找到好 工作 ; 反之 , 不少学 习差 的 学生 。 则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打骂。由于老是担心成绩不 好, 不少学生 回到家 中就 立即看 书写作业 , 长时间处 于紧张状态 , 睡眠质量不高 , 第二天到 校时精 神状态不佳 , 听课效率 低 , 成绩无 法提高 , 造成恶性循环 , 以致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 的情绪 。 12人 际关 系方面 .
24 发 挥 家庭 教 育 功 能 .
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学 校是 不够的 , 对学生 的心理问题 , 学校 只 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矫 正和 引导 。另外 , 老师要 与家长 合作 , 指导家长发挥他们 的教 育功能 , 对于预 防和改 善孩子 的心理 障碍 , 帮助孩子成 才极 为重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 良好 的家庭教 育。 学校要 与家庭紧 密配合 , 与家长加 强沟通 , 关注学生存 在的心 理问题 , 对存在心理 问题 的学生 给予及时疏导。心理健康教育是学 生健康成长 、 全面发 展的需要 , 家庭要 提供 良好 的教育环境 , 为学 生营造 一个 良 的生 活环境 , 好 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归因与对策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归因与对策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支持体系构建
加强媒体宣传
媒体应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心理问题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提供社会公益服务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提供心理咨询、治疗等公益服务,为有需要的学 生提供支持。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政府应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确保学生免受不良因素的干扰 。
中学生自我调适与成长
心理障碍对中学生的影响
01
02
03
学业成绩
心理障碍会影响中学生的 学习能力和注意力,导致 学业成绩下降。
人际关系
心理障碍可能导致中学生 与他人交往困难,影响其 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如不及时治疗, 可能加重病情,影响中学 生的心理健康。
02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归因分 析
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氛围
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可能导 致孩子产生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
断。
提供心理治疗
根据诊断结果,为学生提供相 应的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
法、家庭治疗等。
药物治疗
在必要时,医生可以开具药物 治疗,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
等。
提供社会支持
为学生提供社会支持,如安排 志愿者、提供经济援助等。
05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
总结词
学习困难学生常常面临自信心不足、挫败感 和焦虑等心理障碍,需要针对性的辅导和干 预。
习惯等。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育学生如何应对挫折,提高 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自信心。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 系讲座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干预措施
01
02
03

浅谈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的研究

浅谈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的研究

浅谈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的研究
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包括焦虑、压力、失落、自卑、不自信等。

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
良影响。

因此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该进行研究,探究其归因及对策。

首先,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归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压力过大。

在现代社会中,考试成绩和学业成绩成为衡量一个孩子成功与否
的标志。

这种观念会让家长和老师采取一种强制约束的方式来管理学生,对学生的压力格
外大,刺激了学习心理障碍的产生。

二、自我负面评价。

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水平尚未建立完善,往往会对自己
的程度和能力做出负面评价,产生自卑感和不自信,从而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三、学习习惯不好。

很多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规划,缺乏自律性,导致学习效果差,进一步增加烦躁和压力感。

一、提高学习质量。

学生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重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应该注重锻炼身体,放松心情,避免长时间过度用脑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降低学习的心理障碍。

三、鼓励孩子建立自信心。

家长和老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鼓励
他们,扶持他们建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观,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对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思考

对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思考

对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思考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现代中学生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学校教育也逐渐忽视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心理障碍在中学生中间日渐攀升。

中学时期是一个转型期,学生由青春期踏入了青年期,身心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如何切实关注和解决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于心理障碍,首先需要理解心理障碍不只是对一种“疾病”的定义,也描述了对一个人在心理上的发展和成长上所存在的障碍。

这些障碍会影响个体的情感、情绪、思维和行为等方面。

远离心理障碍,意味着能够建立自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自我意识等等。

现代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为各种类型,包括自闭症、焦虑症、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这些病症的复杂程度不仅仅能影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还能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将来的发展。

这些问题的爆发原因也是多样的,如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

大多数心理障碍的涌现都是源于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的学习生活、对家庭的不满、亲密关系中的关系等。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成长与锻炼社交能力的过程,他们可能遇到这些问题而想不清楚、无法化解,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意识到这种情况并为中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为了确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和社区应该成立专门的心理服务机构,让有需要的学生能得到专业的帮助。

心理服务机构有能力帮助学生处理一个类型的问题,如压力、家庭关系和性别问题等。

这些机构的心理咨询、若一些学生需要则可有其他医疗机构配合进行治疗。

此外,中学生还能通过参加社交活动、体育运动、感兴趣的事情等活动来缓解心理疾病。

拥有良好的个人爱好和多重兴趣爱好可以使中学生保持心情愉悦,从而激发他们的潜力,发展自我潜力。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应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关注中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教育者应该指导学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良好心态,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他们应该为学生成长提供全面保障,从心理上、体育上以及学术上帮助他们成长,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

有序 的学 习环境 ; ②不 能获得各种基本 的学习技能 ; ③不能积 极 地 思 考 与 解 决 问 题 ; 不 能 确 定 与 达 到 学 习 或 生 活 的 目标 , ④
等等 。 员虽 然 成 绩 好 , 脾 气 很 大 。他 一 开 始 并 没 有 在 意 , 没 有 能 但 也 够引导 , 导致 现 在 的 被 动 局 面 。与 其等 学 生 的心 理 问题 很 严 重 时. 再竭 尽 全 力 . 还不 如在 学 生 有 思 想波 动 之 初 , 用 心 引 导 。 就 四、 理 保 健 , 在 尊 重 心 贵 北 京 师 范 大 学教 授林 崇德 指 出 : 心 理 健 康 内涵 的 核 心 是 “ 自尊 。国际 上 也 这 么 认为 。什 么 叫 自尊 ? 自尊 就 是 学 生 中 间 , 或 者 指 某个 个体 中 间 ,对 自己 或者 对 自我 一 种 积 极 的 肯 定 的 评 价 , 验 或 态 度 。” 我 们 说 尊重 学 生 , 体 “ 不伤 害 别 人 的 自尊 心 , 这 是 我 们 当 老师 的起 码 或 者 最起 码 的一 种 要 求 。” 如果 我 不 顾 及 小 雨 的 自尊 ,将 她 的成 绩 在 任 课 老 师 及 家 长 面 前 ,放 大 呈 现 :如 果 我一 次 又一 次 地 找 她 单 独 谈 话 ,来 深 入 剖 析 一模 成 绩 , 么 , 果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对 于 这 样 的一 个 为 了一模 做 了 那 后
中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问 题 探 析 及 对 策
张 鹏 宇
( 顶 山 市体 育 运 动 学 校 , 南 平 顶 山 平 河 470 6 0 0)
摘 要 : 文章探 析 了中学 生 出现 心理健 康 问题 的现状 , 并提 出 了相应 的对策 . 以加 强 中学生心理健 康教 育和 心理健 康指 导。 关键 词 :中学 生 心 理 健 康 问题 对 策

对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思考

对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思考

对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思考一、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症状及简析典型个案1:1、某女,高一,学习成绩优秀。

因面部烫伤较丑,进入青春期后产生嫉妒貌美女生的心态,经常抑郁苦闷。

曾几次想轻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多余的,怨父母对她照顾不周,认为做人没有意思,不如趁学习成绩好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而告别人生,求得解脱。

这类学生不知人无十全,过份看重自己的弱点,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

人的心理状态应该相对平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然而,这种平衡常会被争吵,歧视、侮辱、压抑等突发事件所破坏。

这种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羞耻、怨恨、不满、甚至低下;重者,会变得呆(思维迟钝,记忆衰退)懒(四肢乏力,懒于读书做事),忧(忧人忡忡,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甚至丧失理智,做出意外的出格行为)。

典型个案2:某某,初二学生,原是眉清目秀,惹人喜爱的文娱骨干,擅长舞蹈。

一次体重测量为100斤,她认为太胖了,将会影响自己优美的舞姿,开始节食。

没几个月体重下降到68斤,而且拒食,有呕吐,消瘦脱形,无法坚持学习,只能求助于心理咨询。

这是一种多见于女青年的心理障碍。

据调查,一般这类人从小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进入青春期后,片面追求苗条的体态,婀娜的身姿,就有意识地控制钦食。

久而久之,导致消化功能减退,看到食物恶心。

典型个案3:某某,初二男生,因其父是知青,政策允许他来沪寄住祖父母家。

该生见人腼腆,遇生人或校领导更局促不安,如遇女性,会手足无措,面红心悸,交谈时口吃,惹同学嗤笑;性格内向,孤独,同班中无知心好友,严重时,心烦意乱,消沉苦闷,经常失眠,纳呆。

他多次要求中止学业,回江西弋阳农村父母身边。

这是典型的社会适应障碍。

失眠、纳呆、心烦意乱、精绪抑郁、学习效率低下,就是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的表现,加之性格内向孤僻,更易造成心理偏异,甚至缺陷。

一个人能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这就是适应。

据了解,这学生原在江西,很适应,学习成绩冒尖,只是较为内向。

浅析中学生心理障碍特征及成因探研

浅析中学生心理障碍特征及成因探研

浅析中学生心理障碍特征及成因探研" 论文关键词:自大心理自卑心里执拗心理攀比心理论文摘要:通过对现在中学生心理障碍特征的透视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指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途径。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实施,目前中学中绝大多数都为独生子女。

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条件,他们在家中往往受到特殊的照顾,许多父母乃至祖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往往达到了溺爱的程度,致使他们从小娇生惯养,感情比较脆弱,心理上产生了各种偏差,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表现相当复杂,从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到情感、意志、动机欲望、人格特征等方面而言,有各种不同的表现。

下面仅就基本特征作一透视。

一、自大心理,唯我独尊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常见的现象是长辈对孩子的过分关爱。

久而久之,在孩子的身上不知不觉地形成了唯我独尊性格、自高自大心理。

他们在群体中,常常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常常不切实际的自我感觉良好,而且目无他人;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不谦虚、不谨慎、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

这种情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教师一定要留意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究其原因,具有自大心理的学生实际上是不懂得事物发的无限性和复杂性。

固而,必须教育他们,使之认识到作为个人的能力总是十分有限的,有待于个人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则是无穷无尽的,没有终点的。

任何人不能骄傲自大,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成绩;做人处事,都必须谦虚谨慎,精益求精,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使自己将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自卑心理.自叹自怨在学生中,自卑心理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有的因为自己身体过胖或过瘦而自卑,有的因为个子矮小而自卑,有的则因为学习不好而自卑,尤其是有的学生因为接连几次的考试失败或者连续遭到几次挫折和打击,由此丧失了学习意志,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自叹自怨、灰心丧气,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更大的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论文设计题目:中学生心理障碍之探析学校:宁旺中心学校姓名:吴永法完成时间:2012年4月24日摘要: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中学生自身内在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

我们分析了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中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避免中学生心理障碍,维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障碍影响因素。

目录前言 (1)一、个体因素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1)(一)压力导致孩子更关注自身 (1)(二)自我抗压强度不足 (2)(三)自我意识发展不够成熟 (2)(三)情绪、情感的因素 (2)二、家庭环境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一)家庭结构 (3)(二)父母的教养方式 (3)(三)父母过高的期望 (3)(四)与父母的沟通不畅 (4)(五)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4)三、学校教育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 (4)(一)学校教育体制落后 (4)(二)学校环境 (5)(三)教学方法适时性不强 (5)(四)教师素质 (6)(五)师生关系 (6)四、社会环境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诱发因素 (6)(一)社会意识污染 (6)(二)大众传媒 (7)(三)社区环境 (7)参考文献 (8)中学生心理障碍之探析吴永法前言:中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中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个体因素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个体因素即中学生自身的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

随着心理的发展,中学生的内心有着许多复杂的事情要去考虑,甚至操心。

日复一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中学生都要自己时时刻刻去摸索,发现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中学生群体的印象如何,自己的兴趣及人生理想,将来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由于他们在摸索中找不到了方向而感到烦恼,正因为别人的批评与反应稍微强烈而感到难过。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成了中学生的内心焦虑。

(一)压力导致孩子更关注自身现代孩子特别是城市的孩子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进行多种类别的学习,让其从小就有了学习疲劳。

家长过多的期望和外界过多的压力,导致孩子的感知范围收缩,使得他们更关注自身,不懂得换位思考,自我防卫意识也变得很强。

孩子内心所积累的反叛能量,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这种反叛能量,使缺乏理智的,也是不计后果的。

(二)自我抗压强度不足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生理、心理上发育还未健全,他们承受各种压力的自我强度还不够,心理素质欠佳。

中学生抗焦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比较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不少中学生时时担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表现出躯体症状;相当数量学生强迫症状明显,常常出现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等症状。

由于社会的偏见,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被现实所伤害,所以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消极的自我意象,久而久之,必然严重地损害自身的心理健康。

(三)自我意识发展不够成熟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对积极的心理活动动机具有强化作用,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而不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对心理活动动机起着干扰和破坏作用,并导致心理困惑、心理矛盾以致心理障碍发生。

中学生由于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导致心理出现问题,而在他们身上的怯弱性、依赖性、冲动性等消极意识,又使他们陷入心理障碍误区。

(四)情绪、情感的因素到了青年期,不仅情绪的发展层次、复杂性增大,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情绪困扰增多。

学习考试和人际交往上产生焦虑,社会危险因素产生恐惧,激情难以控制产生易怒,对挫折环境的逃避或退缩产生冷漠,生活范围小、不善交际产生郁抑,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产生妒忌。

各种不良的情绪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会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稳定状况对中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父亲或母亲亡故,父母离异或分居以及家长争吵不休,气氛不良这类家庭的家长无法悉心照顾子女;我们农村家庭当前最为严重的表现为父母外出打工,无法悉心照顾子女,这些都会让孩子体会不到还父母的爱,生活上没有安全感,因此,往往变得孤僻、自卑、郁抑或形成攻击、易怒、仇视等不良个性。

这类家庭的孩子由于得不到父母的照顾、缺乏家庭温暖也容易出现打假斗殴、破坏课堂纪律、抽烟、喝酒等外向性问题行为。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到半点挫折,父母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种教养方式中,城市教育比农村教育更为严重。

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孩子的不良个性,如自我中心、与他人关系不协调、胆小、怯弱等。

更有甚者,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里失衡,出现偏激行为。

放任型的教养方式,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有些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经调查,在农村严重表现父母白天劳累无空闲时间对孩子的教育等等。

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不管不问,不关心孩子,导致孩子放任自流。

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容易出现一些个性不良的个性与行为,如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热情,迷恋游戏机,迷恋上网,迷恋打台球,追星,早恋等。

有些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专制型的父母,表面上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或犯错,就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就不问缘由非打即骂。

这样就导致了一些学生的恐惧、焦虑和反抗,有些学生为了避免被打而学会了说谎。

(三)父母过高的期望有些家长不顾孩子自身的实际能力,对其期望过高。

有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里素质的培养置之不顾,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使其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甚至厌学。

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中学生对家长采取了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受害的是学生自己,心理情感必然不健康。

(四)与父母的沟通不畅如何与父母相处,是中学生的心里负担和困难之一。

随着思考方式的转变,年轻人可是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开始批评父母的言行,甚至看不起父母,而有些父母却不关心孩子的自主精神,造成孩子和父母的争吵,家庭不和谐。

(五)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决定言语,家长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除了通过“言传”,即口头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身教”,某些父母的品行不端,不注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特别是在言语方面,这一点在农村表现为比较严重。

父母的形象,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提高家长的心里素质,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严峻问题。

三、学校教育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以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和系统性的特点而具有无可代替的主导作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

(一)学校教育体制落后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最美好的时期,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时期。

我国历来在这方面的教育就相当薄弱。

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更是少得可怜,即使有那么一点,也可能是从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得来的,零零落落,很不健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青春期普遍提前的现象。

他们的心理成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生理的成长步伐。

我们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都还没有跟上孩子的成长。

(二)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

包括学校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物质环境包括教室卫生、校园的自然环境、教学设施、卫生设施等,是学校教育工作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物质基础(我们把学生周围的一切陈设也包括在内) ———这首先是一个完备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其次,它又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观点、信念和习惯的手段。

”良好的物质环境不仅能使中学生的心情愉快而有安全感,还能激发学生爱校、建校的热情,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自觉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并以自己的学校而自豪。

心理环境实际上是校风的具体体现,包括人际环境、信息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和舆论环境等。

在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中,全校师生相互尊重、理解,相互关心和爱护,反对体罚、讽刺、打架和骂人,这种和谐的积极环境必然会使其中的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最直接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方法适时性不强青少年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喜欢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出现片面和偏激。

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

中学生自由奔放的世界时令人惊叹的,但教育者因为没有切身的机会,可能对此感到不安和无法容忍,还企图把自己的固定观念强加给学生,所以必然会形成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这种差距,从而造成学生的反抗。

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者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为师者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教师素质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才能、个性、教学艺术、教育方法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学生。

素质较高的教师懂得学生的心理,不会经常在全班学生面前严厉地批评或讽刺学生,而是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循循善诱,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

一些中学教师自身的心理不够健康,如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态度极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制力,这种消极的和不稳定的情绪常常是造成部分中学生某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原因。

(五)师生关系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相互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