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探析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疗进展汇总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疗进展吉林油田总医院心胸乳腺外科程宇峰前言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主要是乳汁淤积及乳头局部破损后细菌入侵导致。
由于对于哺乳期疾病的重视,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及时就诊,此外诊断规范、药物及外科治疗有效。
而非哺乳期的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s)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
但是,由于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诊断的不统一,缺乏标准化的治疗,以致病人病情迁延,成为困扰病人及医生的难点。
一、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定义及分类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s)是区别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一类特殊的乳腺炎性疾病。
其病理特征性改变为病灶部位可见大量浆细胞浸润,故初期临床上常统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ffs /PCM)。
这种慢性炎症病因不明且许多病例没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
非哺乳期乳腺炎从病理类型来分,可分为特异性乳腺炎和非特异性乳腺炎。
特异性乳腺炎包括乳腺结核、真菌、寄生虫感染等,非特异性乳腺炎包括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mastitis,PCM)、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乳晕下脓肿(Zuska病)及慢性硬化性淋巴细胞性乳腺炎等。
最常见的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又名自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乳腺导管阻塞、扩张,导致导管内脂质分泌物向管周组织溢出而引起,以乳腺晕处集合管明显扩张,管周纤维化和大量炎性(浆细胞)细胞浸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乳腺无菌性炎症。
本病还有其他称为如: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MDE)、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etal mastitis,PDM)、阻塞性乳腺炎(obstructive mastitis)、乳管炎(galactophoritis)、粉刺性乳腺炎(comedo mastitis) 和闭塞性乳腺炎(mastitis obliterans等。
非哺乳期乳腺炎170例临床诊治分析
t l t i s , 2 1 c a s e s h a d c o n  ̄l " v a t i v e t r e a t me n t , o f wh i c h 1 2 C B , S e . S w e r e c u r e d b y c o r l s  ̄ l " v a t l v e t r e a t me n t , 9 c a s e s h a d o p e at r i o n t r e a t me n t f o r t h e
] i n n a n D i s t r i c t o fT mn 'j i n C A t y , r l ' a n j l n 3 0 0 3 5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l l n i e a l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l f l O l l — l a c t a t i o n m a s t i t i a . Me t h o d 1 7 0 c a s e s o f l t l o n —l a e t a -
乳腺炎 , 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 1 7 0 例非哺乳期乳腺炎采取保守治疗 2 1 例, 其中 1 2 例经 保守治疗痊愈 , 9 例保守 治疗 效果不佳进
行手术治疗 ; 1 5 8例手术 中采取脓肿进行切开引流 4 8例 , 肿块切除术 9 1 例, 瘘管切开扩大引流术 9例 , 瘘管及周 围组织切除术 1 O
例; 术后 随访 3 — 6 个月 1 3 1 例术后痊愈 , 2 7 例复发 , 复发率 1 7 . 0 6 % 。结论 : 非 哺乳期乳腺炎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 手术过程 中应
应重视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和研究
反 复发作 , 不少 患者还 因此切 除 了乳 房 , 给 患者 带
来极 大 的痛 苦 , 给 医师诊 治造 成很 大 的 困 惑。 所
从乳房外周发病, 表现为多发脓肿 , 累及皮下和皮
肤, 形成皮 损 或溃疡 , 是 一种乳 汁存 留引起 的超 敏 反应 , 常 有 自身 免 疫反 应 表 现 , 很 少 由细 菌 引 起 , 类 固醇激 素治 疗联合 手 术治疗 有 效。 两者 普通 细 菌培 养 常为 阴性 , 一 般抗 生 素治 疗 无 效 。 由此 可 见, 这 两种 炎症 的病 理 分 类诊 断对 临 床 治 疗 有 重 要 的指导 意义 , 病 理 科 医师 应 重视 对 这 两 种 炎 症
细 胞 以及 多核 巨细胞 。P D M 除 了需 要 与 G M 相鉴 别, 还 要注 意 与 以下疾 病 相 鉴别 : 乳腺 结核 、 肉芽
到发现治疗效果不佳 , 或术后病情反 复发作才 想
到 进行 病理 检 查来 分 类 诊 断 , 所 以 临床 上 误 诊 误 治的情 况不 少 , 甚至 把乳腺 癌 当炎症 治 , 或 将炎 症 误 诊为 乳腺 癌 。 由于 这 两种类 型 的发病 和 治疗 截
然不同, 预 后有别 , 所 以加 强非 哺乳 期乳 腺 炎 的分 类 诊 断非 常重要 。 P D M和 G M 的 临床 表 现 为 乳 腺 肿 块 、 脓 肿、 窦道或 溃疡 , 一般 抗 生素 治疗 无效 , 手术 或 引流 后
肿 性血 管脂 膜炎 、 乳 腺 脂肪 坏 死 、 结节病、 A v e n g e r
以, 乳腺科 医师亟 需加 强对这 两 种疾 病 的研 究。 1 重 视非 哺乳 期乳 腺炎 的分 类诊 断 随着 临床 上 非 哺 乳 期 乳腺 炎发 病 率 的增 加 , 非哺 乳期 乳腺 炎 的 分 类 诊 断 引起 了广 泛 关 注 , 但 目前 多数 医疗机 构仍 停 留在 非哺 乳期 乳腺 炎 与乳
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
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本文选择了2006年4月-2011年4月来我院外科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30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5-67岁。
所选患者中患有乳头凹陷畸形2例,患有哺乳期乳腺炎3例,有外伤史1例。
观察与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果: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主要与乳腺导管的阻塞和扩张有关,b超检查、细针的穿刺学检查与病理检查是十分有效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这种疾病可分为慢性瘘管型、肿块型、以及急性脓肿型。
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具有病因复杂、病情多变的特点,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若处理不当易导致反复发作。
治疗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但最终目标在于切开或是切除病变的乳腺导管,从而实现彻底治愈的目的。
【关键词】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肿瘤非哺乳期乳腺炎是成人乳腺炎性疾病的一种,它是相对于哺乳期乳腺炎的,是由于患者先天性的乳头内陷、导管内感染以及排泄不畅使乳晕下大乳管中的扁平上皮化生或者是产生阻塞情况,输乳管被细菌侵及并且大量的繁殖进而引发的乳腺炎[1]。
主要患者为非哺乳期、非妊娠的中青年妇女[2]。
这种疾病容易反复发作,由于其时溃时愈,导致瘘管的形成。
目前,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这种疾病发病比较隐匿,并且常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在诊断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不容易和乳腺恶性包块相区分。
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治疗,就会使疾病长期不愈,所以在临床上医生应十分注意。
本文对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呈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了2006年4月-2011年4月来我院外科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30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5-67岁。
本文中所选择的这些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介绍 • 诊断 • 治疗 • 预防和管理
01
介绍
定义和类型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指发生在非哺 乳期女性的乳腺炎症性疾病,主 要包括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
性乳腺炎等类型。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浆细胞 浸润为特征的慢性乳腺炎,通常 表现为乳房疼痛、肿块或乳头溢
物理治疗
如红外线照射、热敷等,有助于促进 炎症吸收和缓解疼痛。
心理治疗
对于因心理因素导致的乳腺炎,需要 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04
预防和管理
预防措施
保持乳房清洁
定期清洁乳房,避免细菌 滋生。
避免损伤
避免过度按摩或用力挤压 乳房,以免造成损伤。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以便 早期发现乳腺炎症状。
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
病因和发病机制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 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自身免 疫、感染、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乳 腺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等因 素有关,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机 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02
诊断
临床诊断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是否有乳腺炎相关症状,如 乳房疼痛、红肿、发热等,以及是否 有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体格检查
病程观察
观察病情的发展和变化,以便更好地 了解病情。
检查乳房是否有红肿、疼痛、硬块等 症状,以及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
影像学检查
01
02
03
乳腺超声
通过高频超声检查乳房内 部结构,发现炎症病灶和 脓肿等异常。
乳腺X线摄影
对于致密型乳腺,X线摄 影有助于发现炎症病灶和 钙化灶。
非哺乳期乳腺炎120例诊治分析
类 : 1 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肿 块 型 :4例 , 块 多 有压 痛 、 肿 等炎 () 7 肿 红 性 表 现 , 前 经抗生 素 治疗 后肿 块缩 小或 疼 痛减轻 。 术 其中3 0例 形成 脓 肿 , 0例行 脓 液 细菌 培 养 , 1 8例无 细 菌生 长 , 例 为粪肠球 菌 , 1 为星 座链 球菌 , 1 另 例 未 做厌 氧菌培养 。( ) 2 无痛性 肿块 型 :0例 , 2 多位 于外周
维普资讯
中 国 f 医学 临床
20 0 8年 4月 第 1 5卷 第 2期
C ii l d a J un l f hn ,0 8 Vo 1 , o 2 l c i l o ra o ia 2 0 . 1 5 N . n a Me c C .
25 7
・
论著 ・
非 哺 乳 期 乳 腺 炎 1 0例 诊 治 分 析 2
顾 斐 邹 强
摘 要 目的 : 总结 非哺 乳期 乳 腺 炎 的诊 治 经 验 , 高 对 该 疾 病 的认 识 和 诊 治 水 平 。 方 法 : 2 0  ̄2 0 提 对 0 1 0 5年 收 治 的 10例 非 哺 2 乳期 乳腺 炎 的 临床 资 料 作 回顾 分 析 。结 果 : 组 中确 诊 为 非 哺 乳 期 乳 腺 炎 9 全 4例 , 诊 为 乳 腺 癌 1 误 7例 、 腺 纤 维 腺 瘤 5例 、 乳 乳 腺 囊肿 4例 , 诊 率 2 . 。 非 哺 乳期 乳 腺 炎 有 效 的 治疗 方 法是 手 术 。 结 论 : 泌 物 潴 留 、 管 扩 张 、 管 炎和 慢 性 肉 芽 肿 性 误 17 分 导 乳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附26例分析
例敷 ( ) %
1 (8 ) 0 3 5
表 1 非 哺 乳 期 乳 腺 炎 的 畴 床 表 现
症 状 及 髓 征 乳 房 膻 瑰 乳 房 疼 痛 髑 痛 局 部 红 膻 例敷 ( ) %
2 ( 6. 5 9 2)
6(9 ) 2 1
4 ( 5 4) 1
21( 0. ) 8 8
我 院 埽 外 科 于 19 9 7年 1 至 2 0 年 1 月 同 收 治 该 颊 月 01 1
入 院 即 碓 焉 非 哺 乳 期 乳 腺 炎 的 有 1 3例
(0 0 ) 5 .% , 断 脯 乳 房 良性 腥 瘤 的 有 1 例 (2 3 ) 1 4 .% ,
病人 2 6例 。本 文封 逭 些病 例 的 酶床 表 现 、 瘵 方法 等 治
脯 3天 ~5 月 , 位 就 晴 同 蔫 1 佃 中 5天 。 11 酶 床表 现 . 祥 兄 表 1 表 2 及 。
可拥 及腥 堍 的 2 5例 中 ,行 病 理 梭 查 2 1例 ,兄
表 3 。
表 3 病 理 检 杳 结 果
病 理 结 果 诊 断 焉 乳 腺 炎 或 符 合 乳 腺 炎 炎 性 肉 牙厘 浆 细 胞 性 乳 腺 炎 {特 异 性 感 染 ( 液 性 ) } 紧
症 多套 生 于 中青 年 婶 女 ,隐床 表 现 多岛 乳 房 膻堍 、 乳 房疼 痛 ; 髓 可 扪 及 透 界 不清 的 乳 房 膻 堍 ,易舆乳 癌 查 相 混 淆 、治瘢 方 法 岛 手 街 切 除 炎性 膻 堍 加 全 身使 用
抗生素一
12 辅 助梭 查 结 果 、 本组 病 人 中 , 9例 钭 前 梭 查钼 钯 揖 片 , 5例考 有 亍 有 虑乳 腺 炎 , 2例 疑 乳 腺 癌 , 2例诊 断 谶雒 瘤 。 有 5例 病 人 分泌 物 或 腠液 送 细 菌 培善 ,3例 普 通 培善 未 兄 细 菌 生 畏 ,疑属 厥 氧菌 。有 1 培善 属 金黄 色 葡萄 球 菌 , 例 1
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是发生在非哺乳期女性、目前病因不明、非特异性炎症性的良性疾病,包括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granulomatouslobularmastitis,GLM)和乳腺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 MDE)[1];MDE和PDM又被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2];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虽然是一组良性疾病,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欠佳,特别是皮肤破溃、窦道、瘘管形成,治疗后反复复发,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广大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本研究采取早期手术方法,治疗我院收治的NPM患者44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NPM 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均为单侧发病),按照手术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25例)和B组(19例),从发病到手术,A组≤1个月,B组>1个月。
入院后记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张洪伟1姚宁2刘宇飞1崔潇1王娟11.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铜仁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贵州铜仁554300;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铜仁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贵州铜仁554300[摘要]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NPM)手术治疗的临床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44例NP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25例)和B组(19例),从发病到手术,A组≤1个月,B组>1个月,均采用抗生素治疗1周后,行乳腺包块手术切除,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在年龄、哺乳史、乳头凹陷、乳头溢液、皮肤红肿、包块直径、白细胞升高、病理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在感染、住院时间、复发率、对乳房外形满意方面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分析
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乳腺疾病,主要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时期,临床表现不同于哺乳期乳腺炎,其特点是疼痛和乳房肿胀。
本文将主要就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临床特征1、发病原因前者主要是感染引起,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则与内分泌因素有关,常见于月经前期乳房充血,尤其是有乳房增生、乳腺纤维瘤、囊性乳腺、乳腺导管扩张等乳腺病变的女性;另一种无特定原因性,有时称“良性口腔乳头炎”,不与孕、哺乳及中年妇女有关,通常为单侧发病。
2、临床表现非哺乳期乳腺炎表现主要为乳房的肿胀和疼痛,严重者可出现乳房溢液和乳头破皮出血。
乳房肿胀以腺体肿大、乳头弥漫性红肿,有时可以见到局部红、热、疼痛,与空洞样结节相似。
乳头外表光滑、无分泌物,有时可见到由增厚角化层引起的毛状物。
临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
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对纤维囊性乳腺疾病有较好的诊断意义;活组织检查:对于病变不仅限于乳头的患者,尤其是排除小乳头癌、导管癌需要做活检。
二、诊断1、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乳房的肿胀、局部红、热、疼痛、乳头破皮出血等临床表现进行判断;2、影像学诊断:超声检查及乳腺 X 线摄影三、治疗1、非手术治疗基于非哺乳期乳腺炎通常为自限性疾病,如果患者临床表现轻微,不会进展到急性脓肿或化脓性乳腺炎,建议保持乳房清洁、维持好体位,避免过度刺激、穿紧身衣服或低胸裙子,避免摩擦或磕碰乳房,还可以适当卧床休息和热敷等,以促进乳腺导管的通畅。
2、药物治疗适用于特定病因的药物治疗,如黄体酮替代治疗、消炎药和疼痛止痛剂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病因,通过调节内分泌平衡,缓解患者的肿胀和疼痛症状。
手术治疗主要是对于疗效不佳或者是病变顽固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一般选择保乳手术或者全乳房切除手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四、预防措施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锻炼,不吸烟,适度摄入优质的蛋白质和脂肪,避免穿紧身衣裤或低胸裙子,避免乳头或乳腺受到过度刺激或挤压,定期进行乳腺检查等。
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研究
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研究1. 引言1.1 背景乳腺炎是乳房组织的一种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急性乳腺炎和慢性乳腺炎两种。
在以往的研究中,乳腺炎主要被认为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疾病,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往往被忽视。
近年来研究表明,非哺乳期乳腺炎在一些特定的高危体质群体中也有发病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研究发现,激素水平的改变、乳腺管道的阻塞、乳腺组织的压迫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
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对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并研究相关疾病的影响因素,从而为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深入了解,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方法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揭示其发病机制,并分析相关疾病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这些特征和因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深入研究这些内容,有助于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防治策略提供更多的见解,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从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乳腺炎的定义和分类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局部充血、红肿、疼痛等症状。
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乳腺炎可以分为急性乳腺炎和慢性乳腺炎两种类型。
急性乳腺炎是由于乳腺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乳房局部充血、肿胀,乳头分泌物增多,疼痛明显,体温升高,患部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
慢性乳腺炎则是乳腺慢性炎症反复发作引起的,症状较为缓解,但也会有乳房胀痛、乳头溢液等表现。
根据炎症病原和病理变化,乳腺炎还可以分为化脓性乳腺炎、纤维囊性乳腺炎、脂肪坏死性乳腺炎等不同类型。
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研究
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通常会出现在哺乳期女性身上。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非哺乳期女性中也存在乳腺炎的发生。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可能与个体的高危体质有关,但相关研究仍较为有限。
对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可帮助临床医生更早地发现患者患有乳腺炎的风险,提前进行预防和干预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对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研究还可以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促进妇女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妇女健康水平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为识别和预防非哺乳期乳腺炎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乳腺炎高危体质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患者患有乳腺炎的可能性,提高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研究还旨在揭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危害和影响,为公众普及相关知识,促进预防和控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工作。
通过研究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诊断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从而降低非哺乳期乳腺炎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的内容需要围绕着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展开讨论。
对于乳腺疾病的研究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因为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类人群的特点,及早识别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良影响。
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研究也可以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帮助进一步探索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持。
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分析
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分析【摘要】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其临床特征多样化。
患者可能出现乳房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和乳腺超声检查。
影响因素包括乳腺保健不当、感染等。
治疗常用抗生素和局部热敷。
预防可通过规律按摩乳房、避免性生活等方式。
总结而言,非哺乳期乳腺炎需及时诊治,预防为主。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着重在乳腺炎的病因和治疗方面,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症状、诊断方法、影响因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疾病背景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通常在女性停止哺乳后出现。
这种疾病与哺乳期乳腺炎不同,主要是由乳房感染、乳腺管阻塞或乳腺组织受损等因素引起的。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在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乳房局部免疫功能的下降、病原菌感染、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
该病的症状主要包括乳房疼痛、肿胀、发热、红肿等。
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脓肿形成或乳腺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了解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诊断方法、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管理和预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征,探讨该疾病的症状表现、诊断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治疗与预防策略。
通过系统性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征,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建议,帮助患者尽早摆脱疾病困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研究,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相关分析,可以为进一步完善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进步。
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研究
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临床特征研究
乳腺炎是女性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非哺乳期乳腺炎是指在不孕不育期妇女(非哺乳期)出现的乳腺炎,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准
确诊断、及早干预和预防非哺乳期乳腺炎,成为医生和患者广泛关注的问题。
1.内分泌失调:该体质的患者内分泌水平不平衡,导致乳腺组织细胞生长发育异常,
易受外界刺激诱发乳腺炎。
2.免疫功能下降:该体质的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免疫能力差,无法抵抗各种病原体的
侵袭,常常易于患上乳腺炎。
3.疲劳倦怠:该体质的患者常感疲劳倦怠,长期久坐、情绪波动和作息不规律等因素
对乳腺组织产生负面影响。
4.高龄分娩:高龄分娩是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发人群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分娩次数增多,乳腺堵塞几率增加,诱发乳腺炎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5.饮食不节:该体质的患者长期饮食不节,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糖分等高热量食品,增
加了机体正常代谢负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乳腺炎。
6.身体抵抗力弱:该体质的患者身体抵抗力弱,容易被外界病原体侵袭,对环境和气
候等变化适应能力弱,也会增加乳腺炎的发病几率。
综上所述,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高危体质的患者,临床医生需要注重体质特点的分析,提前识别高危因素,采取及时的干预和预防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临床诊疗分析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临床诊疗分析发表时间:2017-01-20T15:07:11.44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2期作者:文扬刘君[导读] 非哺乳期乳腺炎为非哺乳期妇女中常见的临床炎症病变,又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和乳腺导管扩张症[1]。
(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射洪 6292000)【摘要】目的:探讨非哺乳期患者乳腺炎疾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50例乳房局限性肿块患者,治疗后肿块变小或消失;10例脓肿患者治疗后康复,1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经门诊定期复查未见复发;全部乳腺炎性肿块患者治疗后病症缓解,疼痛消失,局部组织增厚变硬;乳管瘘患者中3例Ⅰ期缝合后甲级愈合,其余行瘘管切开引流术后有2例复发,再次切开引流术后痊愈;8例乳头溢液患者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
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常多发于乳晕周围,容易发生误诊,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类型进行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图分类号】R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134-02非哺乳期乳腺炎为非哺乳期妇女中常见的临床炎症病变,又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和乳腺导管扩张症[1]。
该病最初由Ewing于1925年提出,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晕肿块、非哺乳期乳房脓肿、乳头瘘管、乳头凹陷、乳头溢液等,多发于非哺乳期、非妊娠期的中青年女性中,发病率占乳房良性疾病的4%~5%[2]。
病种复杂多样,治愈后容易复发,是仅次于乳腺癌的一种较难治疗的乳房疾病,常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创伤[3]。
近年来,随着孕产知识的不断普及,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逐渐下降,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各种先进仪器在该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也愈加成熟,外科医生对该病也愈加重视。
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非哺乳期乳腺炎170例临床诊治分析
非哺乳期乳腺炎170例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治。
方法:2005年9月至2012年9月乳腺外科门诊接诊的17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17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采取保守治疗21例,其中1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7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进行手术治疗;158例手术中采取脓肿进行切开引流48例,肿块切除术91例,瘘管切开扩大引流术9例,瘘管及周围组织切除术10例;术后随访3-6个月131例术后痊愈,27例复发,复发率17.06%。
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将脓肿及肿块周围扩张导管、炎症组织切除,避免复发。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085-01非哺乳期乳腺炎是指中青年女性非哺乳期乳腺发生的炎症病变,由多种综合因素形成的非周期性, 乳房疼痛、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脓肿、瘘管,良性乳房病变,约占乳房良性疾病的4%-5%[1],为了能够更加全面掌握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我们对诊治的17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进行总结,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9月至2012年9月乳腺外科门诊接诊的17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本组全部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36.8岁;其中已婚病人152例,未婚病人8例;有过哺乳史132例,未哺乳38例;左侧乳腺发病72例,右侧乳腺发病73例,双侧乳腺发病20例;病程7d~9年,平均病程7.6月。
1.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样性可以出现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发热、瘘管等,具体临床表现及发生率见表1。
表1.临床表现及发生率(n,%)1.3临床分型1.3.1急性脓肿型:临床表现为乳房出现典型急性炎症表现局部红、肿、热、痛,对乳房肿块进行检查可们及肿块波动,少数病例脓肿可以自行穿破;全身炎症反应较明显可以引起发热;本型57例,发生率33.52%。
非哺乳期乳腺炎16例临床诊治分析
非哺乳期乳腺炎 16例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非哺乳期乳腺炎16例临床诊治分析。
方法抽调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诊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6例,对这类患者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辅助检查,其中9例患者出现乳腺肿块,2例患者出现可见液性暗区,3例患者出现乳腺导管扩张,2例患者出现侧淋巴结肿大。
16例患者中,出现4例患者拒绝手术,使用非手术治疗;剩下12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后随访,其中痊愈患者12例(75.00%),复发患者4例(25.00%)。
其中4非手术治疗患者,出现2例复发(50.00%);12例手术患者中,出现2例复发(16.67%)。
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临床表现较多,且患者表现形式多样,该疾病诊断与治疗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根据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制定方案。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治疗临床认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种类较多,但临床病因不够明显,患者由于感染等方式患病。
临床表现不够明确,在治疗与诊断方面不够明显[1]。
目前该疾病发病机制难以明确,患者复发率与误诊率较高,治愈率较低,患者由于病程较长,使得大多患者治疗期间依从性较差。
现认为手术治疗是最佳方式,在手术前检查确病灶位置与深度,选择合适切口,对病变组织与其周围感染组织进行切除。
在术后切除位置会长出新肉芽,患者得到康复[2]。
本文通过研究这类患者诊治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16例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诊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相关检查获得确诊,出现该疾病相关症状,知晓本文研究且愿意参加。
排除标准:哺乳期乳腺炎,先天疾病严重者。
其中年龄在18-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5±5.54)岁;病程在2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54±0.25)年。
其中已婚12例,未婚4例;有哺乳史11例,未哺乳者5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并检测患者肿块大小、病灶范围、是否出现回声、患病侧腋下淋巴结情况。
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分析
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痛和有时伴有化脓性分泌物。
本文将从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原因多是由于乳腺内疾病引起,如乳腺囊肿破裂、乳腺导管闭塞、感染等,也有一些患者没有明显的诱因。
长期穿紧身衣、外伤、乳房慢性充血也可能为其诱发因素。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乳房红、肿、痛。
患者常感觉乳房灼热、针刺样痛,乳房皮肤红肿,乳头溢液,有时还伴有发热、乳房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的患者疼痛剧烈,甚至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在病史询问中,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疼痛性质、疼痛部位等情况;体格检查中,医生需要仔细观察乳房的外观、乳头溢液的性质,以及是否伴有乳房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判断是否感染。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感染药物来控制炎症感染,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对于乳房化脓者,需要进行乳房穿刺引流,并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保持乳房干燥清洁,避免乳房受到外伤,同时还可以进行乳房按摩、热敷等物理治疗方法。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痛和有时伴有化脓性分泌物。
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缓解患者疼痛有重要意义。
对于怀疑患有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根据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3类:急性乳房肿胀型(乳房出现红、肿、胀等现象)、乳房肿块型(无红肿,肿块边界清楚)、慢性瘘管型(常伴乳房反复疼痛及炎症史)。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发生在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1-3],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
目前,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复发率和误诊率高,治愈率低,治疗不当易引发慢性病,久病不愈。
该文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该院乳腺外科就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6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方法和临床特点,以期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DOI:10.16662/ki.1674-0742.2016.30.062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樊旭,刘建国,岳萌,肖红丽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河南开封475000[摘要]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方法及临床特点。
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该院乳腺外科就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6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方法、临床特点等。
结果非哺乳期乳腺炎多发于育龄期或者有过哺乳史的妇女,多发于单侧,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乳房肿痛及有肿块,其次会出现皮肤红肿、淋巴结肿大、发烧等,74.4%的患者出现乳头凹陷,67.5%的患者伴有细菌逆行性感染有关。
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且复发率高,达到21.9%。
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原因未明,临床上容易反复发作,表现形式多样,该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极大难度,需要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情况进行定制治疗方案,以求彻底治愈。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复发[中图分类号]R85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6)10(c)-0062-03Clinical Analysis on Patients with Non-lactation MastitisFAN Xu,LIU Jian-guo,YUE Meng,XIAO Hong-li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f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Kaifeng in Henan province,Kaifeng,Henan Province,475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On patients with non lactation mastitis,the general situation,treatment Method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On patients with non lactation mastitis,the general situation,treatment method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January2013to January2016in our hospital,160patients with breast surgery clinic of lac⁃tation mastitis of the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o study the treatment the patient's general situation,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etc.Results Not breast-feeding mastitis with period or had a history of breastfeeding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multiple in unilateral,clinical symptoms of breast swelling and have bump,second skin will appear red,swollen lymph nodes,fever,etc.,74.4%of patients appear inverted nipple,67.5%of patients with retrograde infections bacteria.The main treatment for surgery,and the recurrence rate is high,up to21.9%.Conclusion Non breast-feeding mastitis because the hair cause of disease,clinical easy to break out repeatedly,style diversity,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have great difficulty,need to customiz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atients condition treatment,in order to completely cured.[Key words]Non-lactation;Mastiti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Treatment;Recurren ce[作者简介]樊旭(1981.4-),男,四川南充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甲状腺、乳腺外科。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8例乳头溢液, 51例乳腺肿块, 28例乳管瘘, 10例乳房脓肿形成者行相应手术治疗, 5例乳腺炎性肿块保守治疗后缓解。
其中1例患者脓肿病灶外上象限发现乳腺癌灶, 行乳癌改良根治术; 1例乳管瘘患者病理发现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
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 手术时病灶彻底切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同时不能忽视乳腺肿瘤的存在。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治疗手术乳腺肿瘤非哺乳期乳腺炎是妇女非哺乳期的一组炎症病变,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由Ewing于1925年首先提出,是一种以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晕区肿块、非哺乳期乳房脓肿、乳头部瘘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乳房疾患,其发病率约占乳房良性疾病的4%-5%,主要发生在非妊娠、非哺乳期的中青年女性[1]。
收治本病患者102例, 其中2例合并乳腺肿瘤,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非哺乳期女性患者, 年龄21-72岁, 平均38.5岁; 病程6天-18年, 7例未婚; 有哺乳史52例, 病灶侧乳头乳腺外伤史5人, 糖尿病史2人, 其中病灶位于左侧乳房54例, 右侧乳房46例, 双侧乳房2例, 有同侧乳腺手术史者4例。
37 例伴有乳头内陷或平坦, 患侧乳头有黄白色脂质样分泌物13例, 有臭味; 59例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1.2 临床表现非哺乳期乳腺炎表现多样,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溢液型和肿块型两种类型。
溢液型以乳头溢液就诊8例, 占7.8%, 其中3例溢液性质为咖啡色水样液体, 其余为淡黄色浆液性或混浊液。
肿块型可有3种类型: ①乳房急性炎症型: 表现为典型乳腺感染, 以乳头乳晕区多见, 出现乳房红、肿、热、痛及脓肿形成, 局部反应重,但全身炎症反应较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结果:该病病因尚不明确,然而与乳腺导管扩张及阻塞有直接关系,细针穿刺学、b超及病理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方法,疾病主要分为肿块型、慢性瘘管型及急性脓肿型,通过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患者均痊愈。
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病情复杂,临床诊治难度较大,易反复,因此临床治疗要针对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18—01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临床常见成人乳腺炎性病症,是由导管感染、先天性乳头内线、排泄不畅等导致乳晕下大乳管内扁平上皮阻塞或化生,大量细菌侵入输入管并大量繁殖而引起[1]。
非妊娠、哺乳期中青年妇女是多发人群,病情复杂且隐匿、疾病反复发作,因此临床诊治难度较大,治疗若不及时可导致病情长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疾病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女性健康。
笔者对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46岁,平均年龄(37.4±2.8)岁,病程12天-7年,平均病程(2.39±6.35)年,其中已婚46例,未婚10例,有哺乳史35例,未哺乳21例,患病部位:左侧27例,右侧24例,双侧5例。
1.2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疼痛、瘘管及发热等症状,具体构成比见表一:
1.3临床分型
乳房肿块型:乳房无痛或者出现轻微痛肿块,肿块局部皮肤未出现明显炎性表现,未出现全身症状,对患者乳房肿块进行体检时发现肿块边界清晰,局部出现轻微或者不明显压痛。
急性脓肿型:乳房出现明显急性炎症表现,或者局部出现红肿热痛,通过对乳房肿块进行检查可发现肿块波动,部分患者脓肿自行穿破,全身出现明显炎症患者可见发热。
慢性瘘管型:乳晕周围或者相邻乳晕部位出现长时间不愈瘘管或窦道,周围出现不同程度慢性压痛肿块。
1.4方法
采用细针穿刺学、b超及病理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不同手术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肿块型患者:未出现急性炎症者,切除肿块并同时引流扩张乳腺导管,切除周围炎症组织。
急性脓肿者: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药物治疗,切开脓肿并引流,术
中对已经病变或者可能病变的导管进行刮除,避免病情复发。
慢性瘘管型:切开并扩大引流瘘管,必要时可对瘘管及其周围的炎症组织、乳腺导管进行扩张及彻底切除,同时根据患者切面具体情况进行缝合,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延期缝合切口。
2 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患者均痊愈,治愈率为100%,其中复发11例,复发率为19.6%。
3 讨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率较低,然而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该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联:1.乳头畸形或内陷导致导管开口出现扩张、异常及狭长等情况,继发炎症感染。
2.乳腺导管扩张或阻塞,正常状态下,大乳管靠近乳头的开口部位出现膨大部分,且出现鳞状上皮细胞,其他均由柱状上皮细胞覆盖,当临床细胞内延伸,管腔受到鳞状上皮细胞角化碎屑及磷脂的刺激而出现阻塞,导致关闭出现破损,乳管周围出现感染或炎症[2]。
3.厌氧菌感染等导致的特殊感染情况亦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
4.外伤性脂肪坏死,外伤会对患者脂肪细胞造成一定影响,出现破裂坏死及血供障碍情况,导致浸入炎症细胞。
疾病临床症状及病史均不具有典型性,临床症状主要依靠乳房肿块诊断,误诊率较高。
因此在临床诊断时要掌握疾病的诊断要点:患者多为20-40岁非哺乳期女性,病史较长,病情反复,炎性囊肿、乳房囊肿、长久不愈瘘管,患者炎性反应轻微,通过细胞针刺细胞学及影响学检查可明确,从
而排除肿瘤。
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1.乳房肿块型,此类患者在临床中占有较大比例,患者未出现明显的炎症症状,质坚硬且边界模糊,临床诊断难度较大,常与乳腺癌混淆。
2.慢性瘘管型,患者长期伴随明显的疼痛史,出现乳房反复炎症,部分患者有手术引流史,病情严重患者可出现多发性瘘管及乳房变形。
3.急性囊肿型为典型急性乳腺感染,病变较为局限,大部分患者未出现发热情况,或者维持低热,临床检查时仅会出现几次波动感,部分脓肿可自行破溃。
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因此难以及时诊断发现,容易忽视。
对于诊断为乳腺肿瘤的患者,需要采用b超、细针穿刺细胞学、钼靶检查等,防止误诊。
相较其他良性乳腺病变,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血供更加丰富,由于中央更低回声区域多为局限性炎性坏死组织,内部血管分布较为缺乏,周围炎症区域血管通透性增加,小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因此肿块内部更低回声区在彩色多普勒表现下未能够检测到血流信号。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常在出现乳房肿块时就诊,而一般热痛红肿炎性症状并不明显,部分患者同时伴随腋窝淋巴结肿大,影像表现下与其他良性病症及乳腺癌相似处较多,因此易出现误诊,因此在临床鉴别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回声出现回声斑,肿块内未出现簇点状强回声,无边缘增高回声带。
临床治疗时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可采用不同治疗方式,急性乳房脓肿患者可采取切开引流,为减少病情复发导致的对扩张导管的搔
刮,可彻底切除囊肿残留及周围炎症组织,减少复发出现,对于出现轻微炎症反应,局限良好患者,应在切除时一并切除肿块周围炎症组织及周围扩张导管,而慢性瘘管患者可切开瘘管充分引流,并彻底切除脓肿周围炎症组织及扩张导管,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延期缝合切口。
对于出现多发性瘘管、严重乳房变形患者可采取皮下乳房切除术、全乳切除术。
肿块型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炎症发展,若出现中央囊肿,则对肿块及其周围病变导管与组织进行切除。
非哺乳期乳腺炎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威胁女性生理健康,疾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误诊率较高,医护人员要采取b超、细针穿刺细胞学、钼靶检查等多手段明确诊断并根据患者疾病分型采取针对性治疗,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忠.3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05):142.
[2] 金桂龙,丁之玮,郭玉霞,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01):26-27.
[3] 朱金明,范西红,余佩武.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症的诊治[j]. 实用诊断与治疗,2007,21(9):673-675.
[4] 王清源,赵枫,田亮.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26例诊治[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0,04(04):57-58.
[5] 郭秀敏.拍打穴位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杂志,2006,(07):294-296.
[6] 栗翠英,胡建群,敬雷,等.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d].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2011.
[7] 伍建春,佟建蒙,王先明,等.非哺乳期乳腺炎微创手术与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06):38-39.
[8] 张珊珊.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28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07):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