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乳腺炎专家共识
炎症中的魔鬼——非哺乳期乳腺炎
![炎症中的魔鬼——非哺乳期乳腺炎](https://img.taocdn.com/s3/m/cb6a7b4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2.png)
炎症中的魔鬼——非哺乳期乳腺炎对于哺乳期的女性来说,有一种疾病非常痛苦,那就是——哺乳期乳腺炎。
谈到哺乳期乳腺炎,很多有过相关经历的女性朋友都会谈之色变,比如寒战、高热、红肿、疼痛等等。
那么,在熬过哺乳期之后,乳腺炎就不会发作了吗?其实并不是的,还有一种炎症中的魔鬼——非哺乳期乳腺炎。
那么,什么是非哺乳期乳腺炎呢?非哺乳期乳腺炎有哪些症状,怎样防治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什么是非哺乳期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又被称为慢性乳腺炎,具体是指患者的乳腺附近组织出现炎症的疾病。
相比于哺乳期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起病较慢,有疼痛、肿块的现象,并且疾病容易复发。
非哺乳期乳腺炎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型,分别为肉芽肿性乳腺炎和浆细胞性乳腺炎。
其中,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比例较少,也被叫做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具体是指在乳腺小叶内肉芽中性病变,属于良性病灶;浆细胞性乳腺炎比较常见,大多数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都属于浆细胞性乳腺炎,也被叫做导管周围乳腺炎和导管扩张症乳腺炎,具体是指由浆细胞浸润病变和导管扩张为基础的非细菌性、慢性乳腺炎症。
非哺乳期乳腺炎有哪些病因?非哺乳期乳腺炎分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两种不同类型的病因各不相同。
其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因主要与乳头内线、长期吸烟或者吸入二手烟、细菌感染、乳管堵塞造成的;肉芽肿性乳腺炎属于免疫系统相关疾病,与感染因素、泌乳因素相关,并且口服避孕药物、体内激素水平和创伤都可能会引起肉芽肿性乳腺炎。
非哺乳期乳腺炎有哪些症状?肉芽肿性乳腺炎和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症状比较类似,主要症状包括乳腺疼痛、乳头溢液和乳头内陷和乳头肿块。
其中,乳腺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在慢性病变的过程中,乳腺肿块可能会继发急性感染,出现脓肿的现象。
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当脓肿出现破溃后,可能会出现乳腺溃疡、窦道或瘘管,很难恢复到原先的样子。
非哺乳期乳腺炎如何治疗?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来说,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分别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及体会 - 最新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解读及体会 - 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f4df45e20508763231121291.png)
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标准
(一)与激素治疗相关的特定疗效评价
• 1.激素无效:经相当于泼尼松0.75mg/kg/d(泼尼松30-60mg/d或 甲基泼尼松龙20mg/d)治疗超过2-4周,疾病仍无缓解。 • 2.激素依赖:①虽能保持疾病缓解,但激素治疗6周后,不能减量 至维持剂量(泼尼松5mg/d或甲基泼尼松龙2-4mg/d;②在停用激 素3个月内复发。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 共识解读及体会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 刁岩
特点、分类
•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是一组发生在女 性非哺乳期、病因不明、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 包括: • 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MDE) /导管周围乳腺 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 • 肉芽肿性小叶乳 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 • 近年来该病发 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亚裔最多。临床上误诊为浆 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癌等疾病。 • PDM 与 GM 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但治疗方案不同。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
• 病因:病因不明,有以下危险因素。 • MDE/PDM发病 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乳管阻塞、细菌感染、吸烟 史(包括二手烟)、乳头内陷等。 • 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是仍然倾向GLM是一类自身免疫相关的疾 病(乳汁相关),其发生还与泌乳因 素、感染因素(尤其是 kroppenstetii棒状杆菌感染)相关,其他可能的因素还包括创伤、 体内激素水平、口服避孕药物、 种族差异等。
非哺乳期乳腺炎: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 炎症指标,IgG、IgM、IgA,抗核抗体谱等免疫指 标,催乳素(PRL)等内分泌指标,风湿系列,肿 瘤坏死因子,细胞因子等。 • 细菌学检查:有脓肿的行脓液细菌培养。棒状杆菌 (24小时有氧羊血琼脂培养)。 • 个人体会: 血常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 IgM、IL-6会在急性期增高。自身抗体全套一般正常。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PPT课件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886caca32d7375a5178041.png)
未生育女性
询问 精神病史
是否口服 利培酮
改为 氯氮平
参照 肉芽肿
未缓解
缓解或痊愈
高催乳素 血症
厚德
泌乳素 头颅MRI
博爱
内分泌科 协助
精医
溴隐亭
卓 越 16
治疗原则
➢ 手术原则:尽量保守治疗或微创治疗,不考虑肿块切除或 象限切除。避免损毁乳腺外形。
➢ 引流原则:脓肿直径>2cm,切开引流;反之穿刺抽脓即 可。
IgG、IgM、补体C3和补体C4,排查红斑狼疮、结节性红斑 等。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 越 12
细菌培养:
➢ 棒状杆菌:多次取脓液培养可提高阳性率(培养阳性率 27.4%;基因测序方法阳性率58.8%~62.5%)。伴有该细 菌感染时容易使病情变的复杂。
➢ 非结核分枝杆菌,与棒状杆菌在分类学上亲缘性较近(同 为革兰阳性杆菌)。培养阳性率低。
➢ 左氧氟沙星:0.5g 口服 1次/日,连续1周 ➢ 阿奇霉素:0.5g 口服 1次/日,连续1周
棒状杆菌药敏试验提示,多种棒状杆菌对内酰胺类多种耐药,所以经验 性应用抗生素不宜选用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 越 20
规范与经验:
规范
建议分类治疗
➢ 激素应用时机:没有脓液或少许点状脓液。 ➢ 抗结核三联:为基础用药,治疗和预防作用。 ➢ 抗生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1-2周,快速缓解)。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 越 17
脓液较多,穿刺抽脓效果差 病灶切除术后外形变形严重
厚德
博爱
精医
卓 越 18
常用药物
➢ 甲泼尼龙 (美卓乐)
非哺乳期乳腺炎研究进展
![非哺乳期乳腺炎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75df8a602768e9950e73820.png)
非哺乳期乳腺炎研究进展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类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良性、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造成误诊漏诊,须与乳腺癌尤其是炎性乳癌鉴别。
B超等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但病理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本文就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标签: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近年来,在医院的临床治疗实践中,随着孕期和产褥期卫生知识的普及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已经呈现下降趋势,而以往并不常见的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则呈上升趋势。
以往医生对于乳腺炎的认识多停留在急慢性乳腺炎层面上,且主要是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层面。
但是随着乳腺疾病的专科化程度提高,乳腺外科逐渐脱离普外科成为一个独立科室,NPM也更多的出现在外科医生面前。
提高对NPM的认识不仅可以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减轻了家庭的医疗资源支出,一举多得。
1NPM定义NPM最早是由Ewing于1925年提出,又被称为慢性乳腺炎。
该病常见于女性的非哺乳期,是一种非特异性良I生的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
NPM是一组病症的统称,由几种亚类构成,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lVIDE)/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等。
研究显示,外伤、吸烟、乳头畸形等是NPM重要的危险因素,但在不同种族之间存在差异。
该病虽是由良性疾病构成,但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却不佳,一般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但反复手术治疗仍不能治愈,治疗后仍有复发的可能,并可因脓肿破溃形成溃疡、瘘管或窦道,有些患者因此切除乳房,影响美观的同时也影响生活质量。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NPM不同分型的良好方法,但该组疾病临床症状相似,其他辅助检查并无特异性表现,容易导致误诊误治。
非哺乳期乳腺炎症诊治共识(讨论稿)
![非哺乳期乳腺炎症诊治共识(讨论稿)](https://img.taocdn.com/s3/m/8a217654a8956bec0975e3ea.png)
非哺乳期乳腺炎症诊治共识(讨论稿)作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疾病防治学组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2014-03-21非哺乳期乳腺炎症是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一组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乳腺肿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及乳腺脓肿为主要表现,甚至形成乳腺周围瘘管或窦道。
主要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MDE/PDM)、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GLM)。
其发病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成年女性。
关键字:非哺乳期|乳腺炎症|诊治共识|(讨论稿)定义非哺乳期乳腺炎症是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一组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乳腺肿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及乳腺脓肿为主要表现,甚至形成乳腺周围瘘管或窦道。
主要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MDE/PDM)、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GLM)。
其发病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成年女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阻塞学说乳头内陷、乳管阻塞导致分泌物的阻滞,在引起无菌性炎症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本病发生。
感染学说肠球菌、厌氧性链球菌、布鲁氏杆菌、分枝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导致本病都有报道。
最新研究显示肉芽肿性乳腺炎同棒状杆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吸烟国外文献显示重度吸烟与MDE/PDM的发生、发展及复发密切相关,但其机制目前并不清楚。
其他因素有学者提出GLM同自身免疫因素、服用避孕药物、高泌乳素血症、外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组织病理学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镜下病变乳腺导管高度扩张,管壁高度增厚,囊腔内充满粉红色颗粒状浓稠物质,扩张导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后期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包绕。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镜下可见以乳腺小叶单位为中心的非干酪样肉芽肿,呈多灶性分布。
病变中部常见中性粒细胞灶――微脓肿。
临床分型隐匿型以乳房胀痛或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
疼痛与月经周期无关。
乳头溢液常呈间歇性,多为单侧溢液,可发生在多个导管,溢液可为血清样,也可为白色或奶酪样等。
肿块型该类疾病首诊的主要表现,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扁平或结节状,可伴有乳头内陷。
高频多普勒彩超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1例
![高频多普勒彩超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1例](https://img.taocdn.com/s3/m/d2ff4f2004a1b0717fd5ddf4.png)
高频多普勒彩超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1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是相对于哺乳期乳腺炎的一种成人乳腺炎性疾病。
近年来,非哺乳期乳腺炎呈上升趋势,此病由于发病隐匿,且反复发作,诊断有一定的困难。
本文报告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年龄较小,无意中发现乳房包块,但生长较快,生长与月经周期无关,由于进展迅速已形成脓腔,且此患者乳头内陷,乳房内乳管扩张。
由于部分乳腺炎性病变可通过非手术治疗痊愈,因此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标签:乳腺炎非哺乳期高频超声乳头内陷非哺乳期乳腺炎是相对于哺乳期乳腺炎的一种成人乳腺炎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善,及孕、产期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则呈上升趋势[1]。
此病由于发病隐匿,且反复发作,不易与乳腺的恶性包块相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而造成误诊误治。
高频多普勒彩超是诊断乳腺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无创,无损害,可多次重复检查,以观察病变进展。
1.病例简介:患者,女,24岁,未婚,主因发现右乳包块伴红肿20天,加重5天入院。
患者自诉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乳内侧包块,质硬,伴皮肤红肿,有压痛,局部皮温高,曾抗炎治疗10天(菌必治,替硝唑,剂量不详),无明显好转,近5天范围较前扩大,中央区可触及波动感,与月经周期无关。
查体:T37.2℃,P65次/分,R20次/分,Bp110/75mmHg,双乳发育正常,双乳头内陷,右乳乳头内侧可及4×4cm包块,质硬,其上皮肤红肿,皮温高,中央区可及波动感,包块活动度差,有明显压痛,左乳未及明显肿物,双腋下及双锁骨上下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9.7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53×109/L,嗜中性粒细胞计数0.58。
超声检查:右乳外下可见1.18×0.7cm低回声团块,其旁可见范围约2.2×1.1cm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可见点状漂浮物,周边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显示RI:0.63,右乳可见乳管局限性扩张,管径最宽处0.35cm,位于外侧乳晕处。
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
![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09d938c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9.png)
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
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其中非哺乳期乳腺炎(non-lactational mastitis)
是一种少见的类型,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该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乳房疼痛、红肿、发热和脓肿形成等,并可能引起淋巴结肿胀和身体不适感。
目前,区段切除术(segmental excision)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手术通常会切除乳房部位的病变组织,以去除感染和纤维化的区域。
手术后,患者需要
注意休息和遵守医生的建议,以促进愈合和康复。
研究表明,区段切除术能够有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在接受
这种手术治疗的48名患者中,44名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完全恢复正常。
另外4名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同样,另一项研究对34名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术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并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出现。
总的来说,区段切除术是一种常用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并
促进患者康复。
在接受该手术治疗前,患者应该了解手术的风险和相关的术后护理,以便
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最难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医如何应对——访江苏省中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姚昶
![最难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医如何应对——访江苏省中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姚昶](https://img.taocdn.com/s3/m/a7e9853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5.png)
最难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医如何应对——访江苏省中医院
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姚昶
李靖
【期刊名称】《江苏卫生保健》
【年(卷),期】2022()9
【摘要】非哺乳期乳腺炎是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慢性良性疾病,虽然是良性,却被冠名为“最难治的乳腺炎”。
因为其坚硬的肿块,“似癌非癌”,临床常常表现为酷
似乳腺癌,虽有红肿热痛的症状,但多属于慢性炎症状态,“此炎非彼炎”。
更麻烦的是后期还会破溃流脓,形成瘘道及慢性难愈性创面,反复发作,病情迁延数月甚至数年。
有些患者可导致乳房瘢痕累累,形态改变,对身心造成巨大伤害。
本病西医往往以口
服糖皮质激素或手术治疗,由于不良反应多,疗效不理想,常常建议患者中医治疗。
【总页数】2页(P4-5)
【作者】李靖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说说甲减那些事——访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王旭
2.说说甲减
那些事
——访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王旭3.半月板损伤保守还是手术
——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教授戴庆生4.前列腺增生的朋友看过来——访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张犁5.乳腺癌有时治疗,
常常调理,时时宽心
——访江苏省中医院乳腺病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姚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哺乳期乳腺炎如何治疗
![非哺乳期乳腺炎如何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46865a7680203d8ce2f24bb.png)
非哺乳期乳腺炎如何治疗
现在医院有太多的乳腺患者到医院就诊了,太多的女性患有乳腺疾病了,这需要给位女士的高度重视了。
还没有任何乳腺疾病的女士们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最好每年做一次乳腺检查。
如果你患上了乳腺炎那么就请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近年来,随着孕期和产褥期卫生知识的普及,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则呈上升趋势。
所谓非哺乳期乳腺炎应包括婴儿期、青春期、绝经期和老年期。
各个生理时期均可发生乳腺炎症。
婴儿期及青春期的乳腺炎常系体内激素的失衡。
出现乳房肿胀、隐痛,或出现结节,是一种非细菌性,有自限与自愈过程的炎症表现。
这里所指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则是指成人非哺乳期的乳腺炎过程。
本病发病并不罕见,发病高峰年龄在20-40岁。
治疗方法如下:
急性脓肿型:应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行脓肿引流术。
术中如见扩张的导管内有脓液流出,应作适度搔刮,刮除病变的导管。
单纯切开引流易复发。
炎性肿块型:只要炎症局部良好,即使有中央脓肿形成,还应力争切除炎块及周围的扩张导管。
慢性瘘管型:可作瘘管切开,扩大引流,或彻底切除瘘管及周围炎症组织和扩张的导管。
切口可I期缝合或延期缝合。
尽量保留乳房。
当久治不愈的瘘管或读发瘘管伴乳房严重变形者,可以考虑作皮下乳房切除术或全乳切除术。
部分年轻患者可同期或择期作乳房再造术。
得病其实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如果你过度的担心你的病情这可能会是你的病情加重,我认为治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摆放好你的心态,要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你放心你的病情远远没有医生所说得可怕,祝您身体健康。
非哺乳期乳腺炎p
![非哺乳期乳腺炎p](https://img.taocdn.com/s3/m/ee0137c62e3f5727a5e962c4.png)
• 炎块期 此期又可称为“肿块期”。导管内积聚物增多,导管壁的炎症浸润和纤维组 织增生加重,导管破坏;进而导管内积聚物穿通导管进入到管周和乳腺间质,发生强 烈的炎症反应并形成肉芽肿,病变累及周围乳腺组织,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肿块。由 于肉芽肿由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易误诊为结核,但是该病无干酪样坏死可 与结核鉴别 。此期中,有些病例表现为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故被称为“浆细 胞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仅仅是乳腺导管扩张症病理发展的一个阶段,浆细胞 的存在并不是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必要特征,反而是不很常见的细胞反应。
• (5)吸烟 • Bundred和Dixon均认为吸烟6)结核杆菌感染
• 许涛等[20]最新研究显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抗酸染色查出结核菌L型感染率 为60.7%,牛型结核菌卡介苗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竞高达73.2%,故推 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可能与结核菌L型感染相关或可能为乳腺结核的亚型。
• (3)有学者从乳头溢液、乳晕部脓肿穿刺或乳头漏管中均分离和培养出厌氧菌, 认为该病是厌氧菌在乳管内滋生引起的化脓性炎症,侵及皮下波及导管经乳导 管穿通后可形成瘘管。
• (4)内分泌失调,尤其是泌乳素水平升高,长期溢乳上抵抗力下降可能引起乳 管分泌物聚集、阻塞乳管引发乳管周围炎,继而发生浆细胞性乳腺炎。
• ②亚急性期,约3周,炎症样症状消失,出现乳房肿块,并与皮肤粘连,可形 成脓肿,溃破后形成乳瘘。
• ③慢性期,病情反复发作,肿块持续存在,呈橘皮样变,可见乳头内缩,临床 上很难与乳腺癌相鉴别。
超声特点
• 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位于乳晕后或乳晕周围,腺体内可探及边界不清,形态 不规则的低回声区或囊实性混合性结节,病灶中心区回声相对强,边缘区回声 弱,为炎性机化所致,常伴有导管扩张。肿块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无包膜、 无恶性特征,导管呈囊状,尤其是串珠样扩张,病灶内可见不丰富的血流信号, 血流阻力指数小于0.70。有瘘管形成者,乳晕处可见一虫蚀状低回声管道、 管壁边界清楚、走形多不规则,挤压该低回声管道时,多有分泌物自瘘口溢出。
应重视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和研究
![应重视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2a419f7fab069dc502201d2.png)
反 复发作 , 不少 患者还 因此切 除 了乳 房 , 给 患者 带
来极 大 的痛 苦 , 给 医师诊 治造 成很 大 的 困 惑。 所
从乳房外周发病, 表现为多发脓肿 , 累及皮下和皮
肤, 形成皮 损 或溃疡 , 是 一种乳 汁存 留引起 的超 敏 反应 , 常 有 自身 免 疫反 应 表 现 , 很 少 由细 菌 引 起 , 类 固醇激 素治 疗联合 手 术治疗 有 效。 两者 普通 细 菌培 养 常为 阴性 , 一 般抗 生 素治 疗 无 效 。 由此 可 见, 这 两种 炎症 的病 理 分 类诊 断对 临 床 治 疗 有 重 要 的指导 意义 , 病 理 科 医师 应 重视 对 这 两 种 炎 症
细 胞 以及 多核 巨细胞 。P D M 除 了需 要 与 G M 相鉴 别, 还 要注 意 与 以下疾 病 相 鉴别 : 乳腺 结核 、 肉芽
到发现治疗效果不佳 , 或术后病情反 复发作才 想
到 进行 病理 检 查来 分 类 诊 断 , 所 以 临床 上 误 诊 误 治的情 况不 少 , 甚至 把乳腺 癌 当炎症 治 , 或 将炎 症 误 诊为 乳腺 癌 。 由于 这 两种类 型 的发病 和 治疗 截
然不同, 预 后有别 , 所 以加 强非 哺乳 期乳 腺 炎 的分 类 诊 断非 常重要 。 P D M和 G M 的 临床 表 现 为 乳 腺 肿 块 、 脓 肿、 窦道或 溃疡 , 一般 抗 生素 治疗 无效 , 手术 或 引流 后
肿 性血 管脂 膜炎 、 乳 腺 脂肪 坏 死 、 结节病、 A v e n g e r
以, 乳腺科 医师亟 需加 强对这 两 种疾 病 的研 究。 1 重 视非 哺乳 期乳 腺炎 的分 类诊 断 随着 临床 上 非 哺 乳 期 乳腺 炎发 病 率 的增 加 , 非哺 乳期 乳腺 炎 的 分 类 诊 断 引起 了广 泛 关 注 , 但 目前 多数 医疗机 构仍 停 留在 非哺 乳期 乳腺 炎 与乳
手术切除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手术切除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7a6451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6.png)
手术切除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乳腺炎是女性朋友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哺乳期间,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对于
乳腺炎的诊治,目前有各种方法可供选择。
其中,手术切除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也有
其应用价值,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1.手术切除的基本原理
手术切除是一种外科手段,通常用于治疗能通过手术切除达到治疗目的的疾病。
在乳
腺炎治疗中,手术切除是通过手术将受到感染的乳腺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手术切除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乳腺炎。
(1)彻底治疗:手术切除是一种彻底治疗的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受到感染的乳腺组织,可以阻止乳腺炎病情的进一步扩散,从根本上消除疾病的病因。
(2)快速有效: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手术切除的疗效更快,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
(3)减少复发:手术切除可以彻底清除受到感染的乳腺组织,并减少复发机会,具有理论上的长期效果。
(1)手术风险:手术有其自身的风险,例如局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2)创口痛苦:手术后需要一定时间康复,患者可能会出现创口疼痛、恶心等不适症状。
(3)美容影响:手术后留下的疤痕会影响乳房美观,对患者经济、心理造成一定压力。
(3)治疗范围广:手术切除可以应用于多种类型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例如乳腺脓肿、乳腺痛等。
5.结论
手术切除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但同时也需要审
慎选择,避免因手术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病情综合考虑,选择最
合适的治疗方案。
非哺乳期乳腺炎化脓治疗方法
![非哺乳期乳腺炎化脓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8d4dfd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2.png)
非哺乳期乳腺炎化脓治疗方法乳腺炎是指乳房内的乳腺组织发生炎症的疾病,化脓性乳腺炎是乳腺炎的一种严重形式,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非哺乳期乳腺炎化脓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化脓的患者,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乳房的触诊、超声检查等,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
在确诊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其次,抗生素是治疗化脓性乳腺炎的常见药物。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生素,以消灭病原体,防止感染的扩散。
此外,局部热敷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热敷来促进乳腺淤积物的排出,缓解乳腺疼痛和肿胀。
热敷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除此之外,手术治疗也是治疗化脓性乳腺炎的重要手段。
对于严重的化脓性乳腺炎患者,尤其是伴有脓肿形成的患者,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可以有效清除脓肿,减轻患者的症状,加快康复。
最后,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休息,避免乳房受到挤压和外伤,保持乳房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的扩散。
饮食方面,患者需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帮助身体加快康复。
总之,非哺乳期乳腺炎化脓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及时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康复。
希望本文介绍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非哺乳期乳腺炎课件
![非哺乳期乳腺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552265b9d528ea80c77905.png)
卓 越 22
告知病情
➢ 目的: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接受长期治疗,避 免不规范治疗或“乱就医”;
➢ 属于良性疾病,均能治愈;有信心! ➢ 病程较长,期间易反复;恢复曲折! ➢ 后续生育不受影响,不能因此诱导患者拒绝生育。 ➢ 建议抗结核治疗2年后生育(考虑病情稳定和抗结核药物
的影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可参考)。
厚德
博 爱 非哺乳期乳腺炎 精 医
卓越 3
流行病学特征:
➢ 高发年龄为28~36岁(20~50岁)。 ➢ 多发生于育龄经产妇女,其小孩2-4岁。 ➢ 发病率不详,临床表现为呈增高趋势 ➢ 预后好,一般发病后半年至1年痊愈
厚德
博 爱 非哺乳期乳腺炎 精 医
卓越 4
病因:
➢ 病因不详,发病机制不清楚 ➢ 可能的危险因素: • 乳管阻塞、乳头内陷合并细菌感染、外伤 • 自身免疫相关 • 高泌乳素血症 • 感染因素(尤其是kroppenstetii棒状杆菌感染、非结核
询问 精神病史
是否口服 利培酮
改为 氯氮平
参照 肉芽肿
未缓解
缓解或痊愈
高催乳素 血症
厚德
泌乳素 头颅MRI
内分泌科 协助
博 爱 非哺乳期乳腺炎 精 医
溴隐亭
卓 越 16
治疗原则
➢ 手术原则:尽量保守治疗或微创治疗,不考虑肿块切除或 象限切除。避免损毁乳腺外形。
➢ 引流原则:脓肿直径>2cm,切开引流;反之穿刺抽脓即 可。
抽脓或切开引流后+抗结核治疗效果理想。
厚德
博 爱 非哺乳期乳腺炎 精 医
卓 越 21
随访
➢ 目的:防止病情进展和药物毒副作用的观察。 ➢ 前3个月每月复诊,查体、B超、肝肾功能(意监测药物性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d923f57e7f1922791688e8e5.png)
我国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3年)(讨论稿)非哺乳期乳腺炎(nonlactationalmastitis)是一组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病原学证据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类型多样,目前临床最常见的为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MDE/PDM)和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M)。
非哺乳期乳腺炎症在现代医院临床实践中,发病率呈逐步增高趋势,容易反复发作,也有不少患者因此切除乳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本共识制定步骤为:①由4个工作组(临床外科、影像检验、病理、药学内科)组长分别对各自负责部分的主要观点(声明)并组织证据收集;②各工作组通过网络或会议在成员间进行讨论,然后由4个工作组组长分别对各自负责部分的全文进行修改;③由总负责人进行汇编;④专家会议上对全文之主要观点(声明)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选择:1.完全同意;2.同意,但有一定保留;3.同意,但有较大保留;4.不同意,但有保留;5.完全不同意),以通过1+2的人数>80%为通过;⑤总负责人根据专家会议意见及表决结果修改全文,发至专家会议各成员认可,初定稿。
兹将讨论稿全文发给大家,供全体协作组成员讨论。
第一部分诊断PDM导管周围乳腺炎是乳头下输乳管窦变形和扩张引起的一种非哺乳期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过程,并常复发和治疗困难。
过去也称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浆细胞性乳腺炎。
一、诊断标准PDM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微生物学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其它感染性炎症和GM的基础上作出诊断。
(一)临床表现PDM占乳腺疾病的比例在国外为0.3%~2.0%,国内为1.9%~5.0%【1,2】,占乳腺良性疾病的比例为3.2%【3】。
PDM的发病年龄见于性成熟后各个年龄段,国外报道发病高峰年龄为4 0~49岁【4,5】,国内报道平均年龄为34~46岁,40岁以下患者占64%,国外报告40岁以上患者占2/3,男性也有发病【2,3,6,7】。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_周飞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_周飞](https://img.taocdn.com/s3/m/122854deaa00b52acec7ca04.png)
指南与共识文章编号:1005-2208(2016)07-0755-04DOI: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07.12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关键词】乳腺;非哺乳期乳腺炎Keywords breast;non-puerperal mastitis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是一组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病因不明、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MDE)/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
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虽然是一组良性疾病,但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多次手术后仍易复发,脓肿反复破溃形成窦道、瘘管或溃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广大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MDE/PDM与GLM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但治疗方案截然不同,预后有别,加强这两种疾病的分类诊断对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目前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统一,诊疗过程相当混乱。
为规范NPM的诊断和治疗,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撰写了《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讨论稿)》,随后在威海、哈尔滨、北京等地组织会议,并邀请多位国内专家集体讨论,对于证据不足的争议问题,采用专家投票方式表决,最终形成建议或共识,并根据反馈意见再予以修订及完善,以供临床医师工作中参考。
本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师为NPM病人选择当前相对较好的诊治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应参考治疗原则和新进展并结合病人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1NPM致病危险因素目前,引起该病的确切因素仍不明确。
MDE/PDM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乳管阻塞、细菌感染、吸烟史(包括二手烟)、乳头内陷等[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mastitis,NPM)是一组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病因不明、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MDE)/导管周围乳腺炎(periductal mastitis,PDM)、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
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虽然是一组良性疾病,但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多次手术后仍易复发,脓肿反复破溃形成窦道、瘘管或溃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广大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MDE/PDM 与GLM 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但治疗方案截然不同,预后有别,加强这两种疾病的分类诊断对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目前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统一,诊疗过程相当混乱。
为规范NPM 的诊断和治疗,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撰写了《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治专家共识(讨论稿)》,随后在威海、哈尔滨、北京等地组织会议,并邀请多位国内专家集体讨论,对于证据不足的争议问题,采用专家投票方式表决,最终形成建议或共识,并根据反馈意见再予以修订及完善,以供临床医师工作中参考。
本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师为NPM 病人选择当前相对较好的诊治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应参考治疗原则和新进展并结合病人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1 NPM 致病危险因素
目前,引起该病的确切因素仍不明确。
MDE/PDM 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
包括乳管阻塞、细菌感染、吸烟史(包括二手烟)、乳头内陷等。
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是专家仍然倾向GLM 是一类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其发生还与泌乳因素、感染因素(尤其是kroppenstetii 棒状杆菌感染)相关,其他可能的因素还包括创伤、体内激素水平、口服避孕药物、种族差异等。
2 NPM 的诊断
NPM 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乳腺结核和特异性肉芽肿性病变的基础上作出诊断。
2.1 临床表现
MDE/PDM 发病可以影响各年龄段的成年女性,而GLM 通常发生在生育期女性,尤其是妊娠后 5 年内。
该类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和乳头内陷、乳头溢液、乳腺疼痛,其中乳腺肿块在慢性病变基础上可继发急性感染形成脓肿,终末期脓肿破溃可形成乳腺瘘管、窦道或者溃疡,经久不愈。
2.2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NPM 分类诊断和确诊的主要依据,取材方法推荐空芯针穿刺活检(CNB),不建议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MDE/PDM 镜下可见乳腺导管高度扩张,囊腔内充满粉红色颗粒状浓稠物质;扩张导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GLM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以乳腺小叶单位为中心的非干酪样肉芽肿,呈多灶性分布,大小不等,伴或不伴微脓肿。
2.3 辅助检查项目
2.3.1 推荐检查项目对所有疑诊为NPM 的病人,乳腺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乳腺X 线摄影适用于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腺皮肤异常、局部疼痛或肿胀的病人,对于35 岁以下,超声显示典型良性特征的病人,可不行该检查。
另外,对怀疑NPM 的病人应积极留取病原学标本,通过镜检或细菌培养的方法寻找病原微生物存在的证据,有条件者可行核酸测序鉴定未知病原菌。
对于炎症急性期的病人还应监测血常规,尤其注意其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变化。
2.3.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无急性炎症表现的乳头溢液病人可选择乳管镜检查,检查中注意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囊性腺病和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相鉴别。
细胞学检查因取材量小且病理学来源不清楚,可作为NPM 初步诊断参考,但不应作为最终诊断依据。
磁共振成像(MRI)对NPM 的诊断及鉴别意义不大,且检查费用高,可作为判断病灶的性质、范围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及随访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不建议作为NPM 的常规检查项目。
2.3.3 其他检查项目如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症标,IgG、IgM、IgA,抗核抗体谱等免疫指标,催乳素(PRL)等内分泌指标,风湿系列等。
开展此类项目的检查,有助于明确NPM 的病因,找出更经济、更合理有效的诊治方法。
3 NPM 的治疗
3.1 治疗原则
3.1.1 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急性炎症反应在未知感染菌种和药敏
结果之前,采用大剂量联合广谱抗生素治疗;获得药敏结果后,依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但专家组并不认为非急性期的病人需长期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
3.1.2 预防NPM 复发重视个体化诊疗,根据病理学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结合病变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式。
3.1.3 最大程度地保证乳房美观,改善生活质量手术切除的范围与美观应在不同术式中体现,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2 MDE/PDM 的治疗方案
目前,MDE/PDM 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局限性的肿块和外周型病灶可直接行肿块或区段切除手术治愈。
在病变急性期应使用广谱抗生素联合甲硝唑控制炎症反应,手术宜在无明显急性炎症表现、肿块稳定且局限时进行。
手术原则是必须完整充分切除病灶,术中应注意彻底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病变组织,尽可能保证阴性切缘,否则容易复发。
对于单发或多发较小的肿物可行肿块切除术,周围型肿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肿物残留者可行乳腺区段切除术。
对于已形成小的单发脓肿者,专家组推荐试行穿刺抽吸,脓肿较大、多房脓肿以及反复穿刺抽吸效果不佳者须行切开引流术,合并有基础病变(如乳头内陷)应手术纠正。
而对于少数弥漫性病变,严重乳腺瘘管、窦道或者溃疡的病人,可行单纯乳房切除术,但要慎重选择。
美容要求高的病人可Ⅱ期行乳房重建或假体植入术。
基于考虑存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感染,对反复发作形成窦道、病理学检查确诊为MDE/PDM 的病人采用抗分枝杆菌治疗已成共识,但目前普遍缺少明确的病原学证据,因此,仍处于探索阶段。
治疗方案可选择异烟肼(300 mg,1 次/d)、利福平(450mg,1 次/d)、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750 mg,1 次/d)。
并根据细菌亚群和药敏试验调整用药。
平均疗程为9~12 个月,抗分枝杆菌治疗对于没有基础病变的MDE/PDM 病人有较好的疗效,部分病人可因此免于手术,对于有多个严重乳腺瘘管或窦道,并与皮肤严重粘连形成较大肿块者,可以避免乳腺切除。
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药物性肝损害、听力下降、视力下降、高尿酸血症等不良反应。
3.3 GLM 的治疗方案
目前GLM 的治疗以类固醇激素治疗为主。
激素的给药剂量按泼尼松0.75 mg/(kg·d)计算,一般甲泼尼龙片起始剂量20 mg/d,症状缓解可逐渐减量,通常每1~2 周依次减量至16、12、8、4 mg/d,直至症状完全缓解或稳定。
多数专家认为应先用激素缩小病灶,然后再手术,不但可切除病灶、减少复发,而且可保持乳房的美观。
手术原则、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同MDE/PDM。
对于肿块局限者单纯的类固醇激素治疗可有效地避免手术且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
类固醇激素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葡萄糖耐受不良、肥胖、骨质疏松及骨坏死等)、感染加重、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4 难治性NPM 的治疗策略
难治性NPM 常表现为单个或多发乳腺脓肿,形成窦道及瘘管,也可累及皮肤和皮下形成溃疡,多次治疗后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对于此类病人仍应先获取病理学诊断,对病理学诊断明确的MDE/PDM 病人,可先尝试给予三联抗分枝杆菌药物,待病变局限或者瘘管闭合后视情况行肿物切除或瘘管切除术以减少复发。
对病理学类型明确的难治性GLM 病人,可使用免疫抑制剂,推荐使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
MTX 的剂量及使用疗程尚未统一,文献推荐在7.5~20.0 mg/周不等,每天须联合应用口服叶酸,预防出现叶酸缺乏综合征,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复查MTX 引起的间质性肺炎。
待病灶缩小或稳定后联合手术治疗。
部分病人病理学诊断不典型,MDE/PDM 与GLM 鉴别困难,可多部位取材重复病理学检查,仍不能明确者可试行抗分枝杆菌联合类固醇激素治疗。
对于多个瘘口或者瘘口与乳腺皮肤粘连严重形成较大包块者以及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在充分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后可行单纯乳房切除术,美容要求较高的病人可Ⅱ期行乳房再造或假体植入术。
NPM 病因不明,临床过程复杂多变,全面认识其病理发展过程是诊治的关键,从而可根据该病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临床病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
NPM 诊治专家共识制定是为了规范医疗工作,在临床应用中不能将临床诊疗模式化,应根据病人的病情、不同的需求、进行个体化的处理,并不断完善诊治流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