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新版)苏科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4.3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苏科版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能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会从现象中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描述。

三、教学器材: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光具座等四、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上节课重点内容再现)怎样初测凸透镜的焦距?(二)进行新课1、导入新课师:通过放大镜看书上的字,会看到什么现象?生答:正立放大的像师:用放大镜看东西,一定是正立、放大的像吗?(稍等)出示放大镜,让学生用放大镜看远处的同学和老师。

生:看到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的、缩小的像2、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师: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凸透镜,但观察到的现象却有很大不同:有时是正立的,有时是倒立的、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思考一下,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提炼学生问题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课的探究课题: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2)猜想假设师:通过我们已经了解的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和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

猜想:照像时人和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像是缩小的;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像是放大的。

看来,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可能跟物体和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窗外的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比较远,像是倒立的;用凸透镜直接看书上的字时,凸透镜离书面较近,像是正立的。

可能凸透镜成像的正倒与物体到凸透镜前的位置有关。

照相机、投影仪工作时,物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中,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②学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的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①在探究实验中,感受观察、比较、推理的科学方法。

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经历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科学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三、实验内容1、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实验器材:凸透镜(f=10cm)、二极管光源(h=5cm)、带有网格的光屏(网格h=1cm)、自制的光具座。

(长为120cm,宽为5cm的线槽)3、实验装置的照片:4、主要实验器材的准备:(1)光源:用15个二极管在铝塑板上排成一个字母“F”,高度是5cm,使用9v叠层电池作电源。

和传统的蜡烛相比二极管环保安全,而且成像清楚。

(2)光屏:用高15cm宽度为7cm的塑料板作为光屏,一次性筷子作为支架。

光屏上带有网格,每个格子是边长为0.5cm的正方形。

当光源成像在光屏上时可以通过光屏上的网格读出像的高度,学生能定量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3)光具座:用长为100cm,宽为5cm的线槽作为光具座,把线槽的上盖去掉,用剪刀剪三个宽度大约为5cm左右的线槽盖作为光源、凸透镜、光屏的底座,在线槽底座的侧壁上贴上带有刻度的白纸作为刻度尺。

四、实验教学设计思路1、实验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2、实验难点:归纳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教学策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是初中物理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实验教学设计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验,自主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首先,利用小活动-让学生拿着凸透镜看窗外的景物和书本上的字,请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创设探究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教师介绍实验器材、调试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学生的探究打下基础。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教学后记(1)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

教材的安排是讲完《透镜》之后,再讲《生活中的透镜》,最后才讲《凸透镜成像规律》。

考虑到讲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知识都要用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因此,我在讲完《透镜》后,直接先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然后再讲《生活中的透镜》,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一些。

(2)处理好探究与知识落实的结合。

探究实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

本节课的关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在实验结束得出实验数据之后,关键是对数据的处理,我在讲课时领着学生将实验数据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之处,一部分是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第三部分是放在焦点之内,并且把实验数据结合着成像进行讲解,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定义和结构特点;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凸透镜成像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具体运用凸透镜成像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教具:凸透镜、屏幕、物体模型、光线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利用引人入胜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对凸透镜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然后,针对前几节课所学的光的传播路径,向学生提问,帮助他们回顾并加深对光的传播知识的理解。

2. 观察与实验(15分钟)老师在凸透镜当中穿过的光线轨迹上布置若干物体模型,要求学生观察物体模型在凸透镜上的成像情况,并尝试解释成像的原因。

3. 学习与归纳(30分钟)结合观察的实验现象,老师向学生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逐步引出凸透镜成像的公式。

然后,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

4. 拓展与巩固(30分钟)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代表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向全班同学讲解。

老师可以针对不同小组的解题思路进行点评和指导。

最后,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1. 实物与动画辅助教学在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实物和动画辅助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例如教学视频、互动课件等,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互动操作,更加直观地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进行:1.学生的课堂笔记,包括观察实验的记录和课堂笔记的完整性与准确性;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解题展示,包括解题过程的合理性和解题思路的逻辑性;3.对练习题的解答,包括解答过程的准确性和答案的合理性。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八年级上苏科版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案

课题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2、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从观察到的现象和收集的数据中,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3、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收集数据,找到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实验准备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教学流程前面讲述两种透镜,分别介绍了结构特点、成像特点、光学特性,今天重点研究凸透镜。

活动1:让学生通过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正立放大通过凸透镜看黑板上方标语——倒立缩小猜想:可能还能成哪些像?成不同的像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透镜到物体距离的不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介绍基本概念:焦距f——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物距u——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像距v——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教材P85“信息快递”,指出透镜比较薄,故可以认为到透镜距离就可以。

学生活动:1、选用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要求:凸透镜固定在正中间50cm处,左边放蜡烛,右边放光屏。

点燃蜡烛后,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间。

2、测定所选凸透镜焦距f=__cm(方法:平行光聚焦法)3、按教材P85步骤3~7进行实验,找到各种像,并测得彼时物距和像距,将实验数据记录在教材P86表格中。

f=__cm像的性质实验次数物距u/cm 像距v/cm倒立缩小的像①②倒立等大的①像②倒立放大的像①②正立放大的像①②分析与论证:找出不同组数据的规律,与焦距作比较,要想得到①倒立缩小的像,物距应满足什么条件?②倒立等大的像,物距应满足什么条件?像能用光屏接收,说明为实像③倒立放大的像,物距应满足什么条件?④正立放大的像,物距应满足什么条件?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反之,虚像则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两者本质区别在于:有无实际光线会聚。

讨论: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光具座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教学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思考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书上的文字实验提醒:观察:当凸透镜靠近课本时?当凸透镜逐渐远离课本时当凸透镜离课本较近时,我们看到字正立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逐渐远离课本时,我们先看到的是字倒立放大的像,然后我们看到字倒立缩小的像放大镜是凸透镜,成的是放大的像;照相机的镜头也是凸透镜,相对于物体来说,底片上的像是缩小的;。

那么,凸透镜成像到底有哪几种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步骤 1.按图安装光具座、固定凸透镜并记录其坐标位置;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节光屏位置,使蜡烛的像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记录像的位置;理解物距、像距、焦距概念物距: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一)设计实验1.实验方案: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观察物距大于、等于、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2.测量的量:(1)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简称为物距,用符号u表示。

(如上图所示)(2)像距: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符号v表示。

3.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火柴。

在光具座上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时,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

将蜡烛点燃作为物体,研究烛焰所成的像。

(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实验步骤:(1)调整凸透镜、蜡烛(烛焰的中心)、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上册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上册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经历探究过程,知道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的条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条件,以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PPT;白炽灯泡,蜡烛,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光屏,光具座每小组一套四.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透镜,老师这里有一个凸透镜,通过凸透镜观察近处的灯泡,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像?生:正立放大的虚像师:下面老师把灯泡打开,你又看到了什么?生:看见了灯丝的像。

师:对的,你看到了灯丝的像。

这个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呢?师:接下来,老师改变凸透镜到灯泡的距离,你又看到了什么?生:看到灯丝缩小的像。

师: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同学们来猜想一下。

生: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可能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师:在物理学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大家想不想知道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师:想。

师:那验证猜想的最好办法就是实验。

今天,我们的实验就重点来探究凸透镜成不同的像跟物距有怎样的关系。

那应该控制凸透镜的焦距不变。

今天给大家的凸透镜的焦距f=10cm.要完成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讨论后回答。

生:蜡烛(代替灯泡)凸透镜光屏光具座师:这么多的器材应该怎样来安装呢?凸透镜要放在中间,蜡烛和光屏放在两边。

我们习惯上把蜡烛放在左边,光屏放在右边。

同学们现在是不是很想动手一试?下面就请同学们组装好实验器材,然后点燃蜡烛,在光屏上找到一次烛焰清晰的像。

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

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

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2)知道像的大小与正倒;(3)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会用控制变量法来安排操作步骤。

(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逐渐养成积极主动与交流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组织和指导。

(2)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条件。

【教学难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组织和指导。

(2)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条件。

【教学用具】近视镜、老花镜、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的镜片分别是用什么类型透镜做的?怎样识别近视镜与老花镜呢?活动:用凸透镜来观察物体成像的情况①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②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

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问题,请把你的问题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这样猜想的根据是什么?(将学生的五花八门的猜想板书在黑板上,并进行分类,确定探究的问题。

)介绍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专门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仪器)。

问题:①凸透镜、蜡烛、光屏应按什么顺序摆放在光具座上?二、新课教学指出: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以便能够在光屏上看到清晰明亮的像。

②什么是物距、像距和焦距?怎样测量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焦距?③如何操作使烛焰的像(清晰明亮)呈现于光屏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先移动蜡烛,再移动光屏。

)④怎样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先把物体放在u>2f处,然后放在f<u<2f处,最后放在u<f处。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word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word教案

主备课人授课人课题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个人补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重点及突出难点及突破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分析,找出可能的方法进行探究,再引导观察、归纳,得出结论。

二、新课学习(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提出问题:2.猜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1)测凸透镜的焦距(2)开始进行探究实验①把透镜放在桌子中央,把蜡烛、光屏放在其两侧,刻度尺放在桌子上。

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移动蜡烛,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

把数据记入表格。

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等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将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数据记入表格。

⑤当蜡烛移到透镜的焦点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这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拿去光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

把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是放大还是缩小、正立还是倒立的填入表格。

5.分析论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倒立缩小的像,:倒立放大的像:正立放大的虚像二、虚像和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叫做实像。

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成的像叫虚像。

三、透镜的应用1.照相机的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的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4_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4_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苏科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设计思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中较难的探究课题,探究往往流于形式,常用“验证”替代“探究”,缺少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将导致知识掌握缺失根基。

学生不知道为何以一倍焦距、二倍焦距为分界点,为何把物距分成三段分析,学生只是机械记忆,而不能应用动态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缺少过程的状态分析和识记是违背科学的。

基本想法:从定性到定量,从感性到理性,有面的支撑才有点的突破。

初步探究:凸透镜能成像吗?屏上的像清晰吗?像与物相比:大小、正倒如何?你能改变成像情况吗?深入探究:成像情况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深入再探究:分析记录表,提出新想法(两个分界点),交流得规律。

凸透镜成像动画模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以问题推进过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交流、合作、探究能力。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分析实验数据,找到两个分界点,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资源:发光物体(“L ”型发光二极管组)、电池盒、凸透镜(两个)、光屏(带刻度线)、米尺、固定座(三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开门见山,提出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器材介绍:两个凸透镜,小的焦距4.5cm ,大的焦距9.5cm ;“L ”型发光二极管组(带电池带着问题进行初步探究:凸透镜能成像吗?屏上的像清晰吗?像与物相比:大小、正倒如何?你能改变成像情况吗?提出课题,介绍器材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情况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猜想:1.物体离凸透镜距离;2.光屏(像)离凸透镜距离; 3.凸透镜焦距;4.凸透镜大小……盒),其亮度高,大小固定,而且可以测量,实验方便;带刻度线的光屏,方便测量像的大小;三个固定座,用来固定物体、凸透镜和光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教学内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3. 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测量尺2. 学具:凸透镜、光屏、蜡烛、测量尺、实验记录表格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窗户上的玻璃,引导学生思考玻璃的透光性质。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六、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u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摄像头。

2. 2f > u >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幻灯机。

3. u <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老花镜。

七、作业设计(1)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如何工作的?(2)放大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答案:(1)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工作的。

(2)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工作的。

2. 下面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凸透镜成像总是成实像。

答案:A、B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动手能力强,观察仔细,能够较好地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能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重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描述。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1:通过放大镜只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吗?将放大镜逐渐远离课本上的字,我们发现放大的像。

提出问题: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出现缩小的像?它们是实像还是虚像?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距、像距有关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知识点: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二、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1.选用实验器材:你认为要用实验来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和现象?应采用哪些实验器材?说出你的道理来。

测出物距、相距;需要用刻度尺或者光具座2.活动2:测出你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写下你实验时所用的方法。

让凸透镜正对太阳,让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记录下光屏到透镜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3: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后使其距凸透镜较远(30cm)左右,左右调节光屏,写下你的发现发现像可大可小;想一想:要使凸透镜所成的像始终能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如何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高度?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4.活动4:使烛焰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靠近透镜,同时不断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屏上始终出现烛焰的清晰的像。

注意观察像的大小、远近、正倒的变化,并将测量得到的物距和像距填入表格①、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分析比较你所记录的数据和现象,你能发现成像性质跟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吗?5.根据刚才的实验和记录的数据猜一猜:何种情况下可以得到等大的像?继续实验验证一下,并分析你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像距、焦距之间满足什么关系?u=v=2f6.把烛焰移到焦点以内,即:物距小于焦距时,移动光屏,光屏上还能出现清晰的像吗?眼睛透过透镜观察试试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验结论
成像条件
成像规律
u>2f
f<v<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f<u<2f
v>2f,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物 和像在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u=2f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u=f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教学反思:
b.按要求将蜡烛从远到近进行同步实验,每做一次实 验在板图上画出像的情况.并填表。
(1)当u>2f时,成______、______、______的像,像距_____;
(2)当u=2f时,成______、 ______、______的像,像距______;
(3)当f<u<2f时,成______、______、______的像,像距______;
2.___________叫主光轴,叫光心。
3.____________叫焦距,用字母表示。
4. ____________叫物距,用字母表示。
5.____________叫像距,用字母表示。
二、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适当增加放大镜与字之间的距离,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
1.凸透镜成像时,什么情况下成实像?什么情况下成虚像?(u >f成实像,u<f成虚 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减少,像距怎样变化?像怎样变化?(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简称小大大;
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简称大小小。)
七、想想议议
1.某同学固定好蜡烛、凸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找不到像,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讨论 ,很容易得出:u<f时,光 屏上没有像。另一个原因较难找到,教师可演示三心不等高光屏上找不到像的情况。
2.若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直线上,在光屏上边缘出现残缺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试说出你的调节方法?
让学生先 猜一猜,再上前演示。可以有三种Biblioteka 法:只调蜡烛、只调凸透镜、只调光屏。
2.生自学,师巡视.
3.检测,点评.
需要: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
顺序:凸透 镜在中间,蜡烛、光屏在两侧。
4.结合黑板上的图猜想:
当u>2f时,凸透镜成像情况怎样?
四、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按下列要
求做实验,明确要求:
a.给定凸锈镜的焦距f=10cm,固定好凸透镜,在两侧放置蜡烛、光屏,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凸透镜成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本节课我们一起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板题)
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同上
三、指导自学
1.出示指导:
请认真看书P92的内容,2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距、像距,各用什么符号表示?
(2)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
(3)实验前,你认为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应该如何放 置?
八、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实验名称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刻度尺、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等
(或光具座及附件)
注意点
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实验数据
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10cm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25
16.67
倒立缩小的实像
15
30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无法测量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主备内容
二次备课
(备课人:________)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2.经历从所观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所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3.培养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__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___表示。
(4)当u<f时,成______、_____ _、______的像,像距______.
实验结论: (填表)
物距(u)
像的性质
正立
倒立
放大
缩小
实像
虚像
像距
u >2f
u=2f
f<u<2f
u<f
五、实验反思:
(1)实验中遇到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的?
(2)你还有哪些发现?
六、交流与合作:
学生对照黑板上的图,结合多媒体动画再现凸透镜成像情况,进一步找出凸透镜成像的其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