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含油气系统划分与成藏历史分析

合集下载

第八章 柴达木含油气盆地

第八章  柴达木含油气盆地
地表油气显示类型多:沥青、地蜡、液态原油、 油侵砂岩、天然气苗 多数出露于盆地西北部 第三系中新统最为丰富 西部和北部:在侏罗纪系和第三系中已经发现了 15个油气田 东部: 第四系内部 3个气田 不同部分石油地质情况不同
盆地内最大的油气区,9个二级带上含油,11个油气田
1 盆地西部油气田
为盆地内部最大的含油气区,9个二级构造带上 含油,砂山、油泉子、跃进一号等11个油气田
地表为第四系覆盖,勘探程度低。发现了3个气田。盐湖气田、涩北一号和二 号气田。 生气层:第三系上统及第四系 暗色岩层 储气层:第四系孔隙层
涩北一号
盐湖
涩北二号
涩北一号、二号气田
位于台吉尔湖东南部,第四系地面构造为北西向延伸的同生背斜, 有两个构造高点,以鞍部相接。 储气层:第四系下部的孔隙性砂岩 粉砂层最好的产层 气藏构造类型:背斜气藏 生气层:第三纪晚期-第四纪 大范围沉降 厚层暗色泥岩 有机炭含量高 时代较新, 成油条件差。 主要形成以甲烷为主的干气 生化气
地层发展史
Pz末期,海西运动:盆地周围褶皱成山,海水向 东退出 东部-海相地层 J2:断裂活动 盆地内部若干小型分割的内陆断陷陆相煤系和红色岩系沉积 东北和西北部 J1-2 盆地内部湖沼环境 北缘鱼卡-冷湖一代 湖泊环境 J2 北缘 河流沉积 盆地西部 浅湖环境 K 沉积范围扩大,河流沉积 燕山运动 盆地区域性上升
1 西部含油气区
(1)跃进一号油田
盆地内最大的油田,位于盆地西南部尕尔斯库勒断陷内的一个潜伏构 造上。为基岩断块上长期上升形成的同沉积短轴背斜构造。 构造主要发育期:渐新世中后期 基本定型期:上新统早期 南北为断层所限、不对称的、短轴背斜 南北走向
• 主要储集层:渐新统下部的棕红色泥岩夹砂砾 岩 河流相 含油井段总厚度240m;上新统两套 • 生油层:渐新统中、上部 中新统中、下部 灰 色泥质岩 • 盖层:生油层上部的泥质岩夹砾岩 • 油藏类型:渐新统-构造岩性油藏 中新统、上新统-岩性油藏

柴达木盆地北缘盆山构造关系与油气勘探方向

柴达木盆地北缘盆山构造关系与油气勘探方向


具 有较有 利 的成藏 条 件
关 键 词 :柴 北 缘


图 7 参 12

走 滑 断 裂 ; 逆 冲推 覆

构造 转换


油 气勘 探
中图 分 类 号


r E l 2 1
1
文 献标识码
A
B
a s
in

m o u n
ta in
m a
te
c
to
n
ic p
th
a
tte
r n
a n
d hydr
o
o c a r
to w

ds
~l i l
'
l o p a i 1d n o r l ll ;
in
t
t ln e
u s t e
c e n t c r
t
h e fa
w
u
h
z o n e
ho
h ig h
t
e
g le
in
t
he
a
e a s t
( 1i n
e n
10 0 1 p r
o
f il e )
s

it
p
r e s e n t s
n r
pa
n
3
,

G “ ¨^ “ 7 3 6 2 0 0
in
n s

Ch i n
s
a c
a t
t

S
e
is
, 1t c i
p
r o
f i le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Ab s t r a c t : S t u d i e s we r e c o n d u c t e d o n t h e d y n a mi c p r o c e s s e s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mi g r a t i o n a n d a c c u mu l a t i o n i n t h e we s t p a r t o f t h e n o r t h e r n
m a r g i n o f t h e Qa i d a m B a s i n , b a s e d o n p r e v i o u s s ud t i e s o n b a s i n e v o l u t i o n a n d h y ro d c r a b o n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t h e d y n a mi c s o f p e t r o l e u m
基金项 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 究发展 规划 ( 9 7 3)项 目 ( 2 0 1 1 C B 2 0 1 1 0 5 ) ; 国家重 大科技专 项 ( 2 0 1 1 Z X0 5 0 0 8 . 0 0 4)
摘要 :综合 前人对 柴达 木 北缘盆 地演 化和 含 油气 系统 的研 究成果 ,遵 循 油气 成藏 动力 学研 究 的思路 和方 法 , 以动态 成藏 要 素研 究为 主线 ,采用 盆地 分析 和数 值模 拟方 法 ,恢复 盆地 演化 过程 ; 综合考 虑不 同时期 烃源岩 特征 、流 体 势 场及 主 要输 导层输 导 物性分 布 ,对主 要成 藏期 的油 气运 聚过 程进 行 了模 拟分 析 ,总结 了柴北 缘 油气 成藏 的主 控 因素 及成 藏 规律 。研 究结果 表 明 ,中新世 是研 究 区侏 罗系 烃源岩 主 要 的生油期 ,生排 运量均 足够 丰富 ,但 这 时赛 什腾 凹 陷 只是 一里坪 坳 陷的北 部斜 坡 ,构造 圈闭主要 在盆地 边 缘 ,相 当大部 分 的油都 运 移到盆 地边 部 ,可 能在 后期 的构造 变动 中逸 散 ;上新 世 以来 的 晚成 藏期 ,研 究 区烃 源岩 以生气 为 主 ,这 时构 造 圈 闭发 育 ,天 然气 成藏 条件 具备 ,盆地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摘要该文以柴达木盆地多年的勘探成果及取得的地质认识为基础,总结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构造圈闭和烃源岩展布的控制作用,最后分区总结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成盆旋回,中生代断坳复合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系统,新生代大型走滑挤压盆地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系统和三湖第四系天然气系统,燕山和喜山两期强烈构造运动以及后期多期构造运动使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更加复杂。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烃源岩;构造圈闭;油气分布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夹持于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四周均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呈一个不规则菱形区带。

盆地东西长850km,南北宽150~300km,面积约12.1×10km2。

盆地内沉积岩分布广泛,最大厚度17000 m,体积60×10km3[1],是国内七大沉积盆地之一,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

1 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发育的大型山间盆地。

盆地西部以阿尔金走滑断裂为界,盆地北部为南祁连山走滑冲断带,盆地南部为东昆仑山走滑冲断带。

盆地具有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中浅变质结晶基底。

地块结构破碎、岩相复杂、深大断裂发育。

北西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定向性,北东向断裂控制着盆内构造的分区性和盆缘结构的分段性。

盆缘边界断裂为多组复合、多期活动的复式断裂带,构造活动差异性较强。

盆内构造在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下,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点[2],构造单元单元划分如图1。

图1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据翟光明等)I A—赛北断陷亚区;I B—大红沟隆起亚区;I C—鱼卡红山断陷亚区; I D—德令哈断陷亚区;II A—一里坪坳陷亚区;II B—大风山隆起亚区;II C—茫崖坳陷亚区; II D—尕斯断陷亚区;II E—昆北陷阶带;III A—盐湖斜坡;III B—三湖坳陷亚区;III C—格尔木斜坡带盆地发育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3套构造层,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盆旋回。

柴北缘逆冲带侏罗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柴北缘逆冲带侏罗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克隆起 、 德令 哈坳 陷 、 马海 隆起 、赛 昆坳 陷 5 个亚 一级
以 中侏 罗统 为烃 源岩 的含 油 气系统 ,主要 包 括赛 什 腾 山前 带 、 赛什腾 凹陷 、 鱼卡 断陷 、 山断陷 以及德 红 令 哈坳 陷。 究认为 , 研 中侏 罗世一早 白垩 世沉积 中心不 断 向东 、 向北迁 移 , 中侏 罗统 烃源岩 主要 发育在 红 山断
育区域性分布的渗透性砂岩 ,为油气侧向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晚喜 马拉雅期盆内主控 断裂及其派生断层 的强 烈活动 ,
为 油气 垂 向运 移提 供 了有 利 条 件 。
关键词 :柴北缘地区 ;侏 罗系 ;油气资源 ;主控 因素 中图分类号 :T 1 . 1 El2 1 文献标识码 :A
柴北 缘逆 冲带 位于 柴达 木盆 地 的东北 部 ,是 盆地 源岩 的含 油 气系统 和以 中侏 罗统为烃 源 岩的含 油 气系 的一个 一级构造 单 元 ,西 起阿 尔金 山前 的鄂博 梁 I号 统 当中 。
构造 , 到德令哈 坳 陷的大浪一 土尔 岗构造 带的东端 , 东
以下 侏 罗统为 烃源 岩 的含 油气 系统 中 ,主 要包 括

古近 晚 蝴f 新近纪 中期是 北 缘地 医油气运袋 口
的 关键刚 剥.: _蝴 发育{ 起和 第 发育的 l I 竹-隆 下侏 罗境烃 岩主 要舒布 净 湖南八 f 恂造带 肢 构 造 特 i l l 是控 原 气 藏形成的重要 条 。 其 南地l: .雎彳 多 烃 心 , r 烃源 岩厚度 太. 通 过对玲湖 构造带体 挈系砂岩 和南八 仙构 也 带渐 面积广 .其中昆特 断 陷北部和 冷两冼 凹发育厚度最 斯缱下下柴淘 组 、 撕 境下油 山绷 l } ^矍乜 枉体 墁生 k, 最厚处 违 采以 巾侏罗统烃矩岩 分佑 d冷湖 南 。 演化 电的分析表 叫,净洲构造 带侏 系 瓣: 岩的排 八 … 构造 带以北地 匡,主要分布 于鱼卡断 陷艟峦 什腾 怪 手充 发生 早稚_纪巾晚 1车晚浒 纪中{ ;南 l ¨ 二 {¨ i J { I J 凹隅 . 宦较 小,一般 I 0 0 I 其中鱼卡地 O ~2 0T 1 八仙{造 带排烃和 宽往 发生 辑 = 勾 纪巾晚期 晓 烃源岩 厚度最 凡.最厚处达 5 1 一 来说,柴北缘 第三纪 巾 期 造两 个时 I 分圳 计 莆第 纪 , 0 。 般 晚 殷 血 、 地区油 收计 紧 密 f t F体 罗统 睁豫岩l 砸 快 速沉降州 。 田此 ,£ 构造运立 “ 前 l f衙 j f 蛀们 l ¨

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

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

第32卷 第4期2002年10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OURNAL OF J IL IN UNIV ERSITY (EARTH SCIENCE EDITION ) Vol.32 No.4Oct.2002  文章编号:16715888(2002)04033307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和钟铧,刘招君,郭 巍,董清水(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6)摘要: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一个大型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

其剖面结构、构造样式、沉积特征、基底沉降、古地温等表明中生代盆地的性质应为挤压环境下经过多次幕式逆冲形成的、与祁连造山带有关的叠置前陆盆地,经历了早侏罗世的破裂前陆盆地和中侏罗世之后的类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

柴北缘中生代沉积充填由构造层序Ⅰ(早侏罗世)、构造层序Ⅱ(中侏罗世)和构造层序Ⅲ(晚侏罗世)三个完整的构造层序构成,由粗到细多个沉积旋回代表了逆冲加载过程中由活动期到平静期的转化过程。

随着逆冲活动的加强和频率加快,构造层序Ⅳ(白垩纪)只经历逆冲活动期,是不完整的构造层序,发育补偿和过补偿沉积,盆地逐渐萎缩。

关键词:成因类型;构造层序;逆冲活动;盆地演化;柴北缘中生代前陆盆地中图分类号:P544.4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11029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科技工程资助项目(QZ 97204102)作者简介:和钟铧(1968),男,河南省上蔡县人,博士,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及盆地分析的教学和研究11 区域地质背景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南缘附近,其南邻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

四周均以深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北界为宗务隆山-青海南山深断裂与南祁连加里东褶皱系相连,西以阿尔金深断裂与塔里木盆地紧邻,东、南分别以鄂拉山深断裂和昆北深断裂与西秦岭及东昆仑造山带环接。

依据基底性质、基底起伏、断裂活动、构造特征及构造发展史可把柴达木盆地划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图1):南部昆仑山前地区表现为冲断构造,称昆北断阶地;中部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称为中央坳陷;北部祁连山前地区以冲断构造为主,称北部块断带。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 早侏罗世一古、始新世时期,古湖盆西北低、 东南高,盆地范围较小,拗陷沉积中心位于西北 部,该区侏罗、白垩纪沉积有西厚东薄、颗粒 西细东粗,颜色西暗东红、层位西老东新和西 退东超等特点,其中中侏罗统可能成为盆地的 主要生油岩系。
• 渐新世一上新世早期为盆地发展的全盛时 期,盆地范围最大,其西北部随阿尔金构造带 隆起而抬升,拗陷中心缓慢东移至西台吉乃 尔湖一带。因此第三纪渐新世、中新世和 上新世的生油岩系大致与侏罗系相似,沉积 中心由西北向东南迁移,略呈多层系交又迭 置状分布。
• • • • •
一、基本概况 二、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三 、构造特征与构造单元的划分 四、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五、油气勘探历程与油气田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面积12万平方公里 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典型内陆高原盆地 海拔 2500-3000m
北部-祁连山 西部-阿尔金山 南界-昆仑山 石油、有色金属矿产等丰富,有“聚宝盆” 称 雅丹地貌世界闻名
生储盖
• E13原油更多的来自上层的 E23 和 N1 —N2生油岩 • E13 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 岩,其次为粉砂岩、中砂岩、 砂岩。储层空隙类型以次 生孔隙为主。 胶结类型为 孔隙—基底式兼接触式。
• E13 油藏的盖层是其上的 E23 —N1 泥岩,这一套地 层属于湖盆扩大后的沉积, 分布广泛,厚度巨大。
柴达木盆地形成于印支运动期之后盆地基底包 括了所有前中生代地层,其中包括古元古宙结 晶基底、中一新元古宙褶皱基底和古生代直接 基底。
• • • • •
一、基本概况 二、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三 、构造特征与构造单元的划分 四、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五、油气勘探历程与油气田
• 古生代末至中生代早期该区海水由北向东 南退出,四周隆起成山,形成了柴达木盆地雏 形。 • 盆地自中生代形成至衰亡的演化过程,可归 纳为:盆地开始于西北部,终止于东南部,反 映西退东超发展的全过程。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阶段-石油勘探与开发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阶段-石油勘探与开发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阶段汤良杰(1) 金之钧(1) 张明利(1) 由福报(2) 张兵山(2) 骆 静(2)(1)石油大学(北京) (2)青海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本文研究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编号970208)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1*******)资助前 言柴达木盆地北缘包括德令哈坳陷、赛什腾—锡铁山隆起带和北部断陷(见图1),地层出露较全,是研究柴达木盆地的重要“窗口”。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以侏罗系为烃源岩的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以后,该区的油气勘探成为“热点”,并由此提出要重新认识柴达木盆地,力争获得新突破[1]。

柴达木盆地北缘经历了多旋回构造演化,在不同地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盆地原型,一般以裂陷盆地开始,以挤压盆地和构造反转结束,每一次张—压构造旋回都对应于一个特定的油气成藏阶段。

本文在划分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旋回和对应的油气成藏阶段基础上,对其油气远景区进行预测。

构造单元:Ⅰ—德令哈坳陷,Ⅱ—赛什腾—锡铁山隆起带,Ⅲ—北部断陷;局部构造名称:(1)—冷湖三号,(2)—冷湖四号,(3)—冷湖五号,(4)—冷湖六号,(5)—冷湖七号,(6)—南八仙,(7)—马海,(8)—葫芦山,(9)—鄂博梁一号,(10)—鄂博梁二号,(11)—鄂博梁三号,(12)—伊克雅乌汝,(13)—南陵丘,(14)—哑巴尔,(15)—全吉,(16)—托东,(17)—巴依,(18)—埃姆尼克,(19)—长山;1—局部构造;2—逆冲断裂带;3—以侏罗系为主的烃源岩沉积中心;4—古生代碳酸盐岩沉积组合;5—祁连山造山带沉积组合;6—赛什腾—锡铁山隆起带沉积组合图1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区划略图震旦纪—早、中泥盆世构造旋回与油气成藏阶段 1 震旦纪—早、中泥盆世构造旋回(1)震旦纪—早、中奥陶世裂陷阶段现今柴达木盆地北缘(后文简称柴北缘)地区在震旦纪主要发育大陆裂谷盆地,其成因与地幔上涌、地壳变薄、岩石圈张裂和伸展作用有关。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2014-03-25石油观察文|康玉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上千个,大体分为三大类: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和前陆盆地。

克拉通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内的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不整合及断裂带内;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内构造带、陡坡带、缓坡带;前陆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断褶带、斜坡带、逆掩带及坳陷带。

厘清这些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对全球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克拉通盆地:从寒武系-白垩系各层系都发现油气富集全球克拉通盆地主要分布于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内,油气层位分布具有多时代层段特征。

目前,从寒武系-白垩系各层系都发现了油气田,但发现最多、储量最大的层系主要是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寒武-奥陶系,特别是阿拉伯地块二叠系油气储量大,天然气占比高达57.4%。

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表明,全球克拉通盆地大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区、古斜坡区、断裂带及不整合面。

古生代隆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在加里东期到燕山期的历次构造变动中,我国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始终处于构造变动的隆起部位,有利于接受两侧生油坳陷不同时期的油气聚集。

在早古生代,东南侧的满加尔坳陷发育有利生油的巨厚寒武系-奥陶系盆地相沉积,北侧的库车坳陷发育有三叠-侏罗系烃源岩,隆起成为油气运移指向区。

因而,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大气田均分布在古隆起-古斜坡区。

古斜坡一般处于古隆起和坳陷区之间的过渡带。

从油气源分析,坳陷内生成的油气,首先向斜坡部位运移,如遇有较好的储层和圈闭条件即可成藏。

目前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和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均发现多个大气田。

位于美国西得克萨斯州的油气田,是一个与二叠系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处于二叠盆地中央隆起区内,大多数油气藏位于该隆起斜坡上,产层为奥陶系-泥盆系碳酸盐岩。

我国各地块区域性不整合面,是以加里东中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奥陶系顶部不整合面。

地质学家在不整合面上、下发现一系列油气田的事实,证明了不整合控油的重要性。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烃源岩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烃源岩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炭系烃源岩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摘要:长期以来,由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发现的原油大多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所以油气勘探始终以侏罗系含油气系统为目标。

石炭系在柴北缘西段分布零星,学术界一直认为其生烃能力低下而未引起重视。

冷湖五号构造冷科1井钻探后,对4666m以下的地层归属产生极大争议,通过对岩性、电性、古生物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现已确定这套地层属于石炭系,并由此认识到冷湖地区深86井也钻遇了石炭系。

2004年绿梁山前钻探的尕丘1井钻遇了较厚石炭系,进一步揭示了石炭系的勘探潜力。

随着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井下钻遇石炭系的确定,人们认识到在柴北缘不只存在侏罗系一套烃源岩。

分析石炭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作者发现石炭系烃源岩与侏罗系烃源岩之间存在明显不同,其中最显著的差异是石炭系烃源岩成熟度高而重排甾烷和重排藿烷含量低。

通过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岩性、电性及古生物资料,可以很好地区分石炭系和侏罗系。

油源对比研究还发现在柴北缘西段并不象前人所认为的那样油气都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而是也存在少量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的油气,揭示了柴北缘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二、关键词:石炭系烃源岩石炭系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属于中国西部大型内陆湖泊沉积盆地,为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所夹持,呈不规则菱形。

柴北缘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西起阿尔金山前的鄂博梁Ⅰ号构造,东至德令哈凹陷大浪-土尔岗构造带东端,北以祁连山前深大断裂系为界,南至鄂博梁南缘-陵间断裂-黄泥滩断裂-埃姆尼克山南缘山前深大断裂,属盆地一级构造单元。

本文以绿梁山与埃姆尼克山之间为界将柴北缘划分为东段和西段,并以柴北缘西段为主要研究对象(图1)。

图1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地理位置略图几十年来,柴达木盆地北缘发现的原油大多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人们对柴北缘西段石炭系的分布一直不是很清楚。

由于在2004年之前石油地质工作者认为井下从未钻遇石炭系,加之石炭系地面露头大多位于阿尔金山及祁连山南缘,分布较为零星且多存在变质现象,故石炭系烃源岩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地质地球化学分析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地质地球化学分析

第43卷第5期373737 Vol.43, No.5, 437–452 2014年9月GEOCHIMICA Sept., 2014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页岩油气成藏条件地质地球化学分析付小东1,2*, 邱楠生1, 饶丹3, 秦建中3,申宝剑3, 许锦3, 陈迎宾3(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 102249; 2.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23; 3. 中国石化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江苏无锡 214151)摘要: 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中下统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有机地化特征、物性及泥页岩含油气性等的分析研究, 探讨了该地区页岩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 对有利的勘探层段和区带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 柴达木盆地北缘湖西山组和大煤沟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 有机碳含量多在 1.5%以上; 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和Ⅲ型; 有机质成熟度从未成熟至过成熟皆有; 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约占50%, 孔隙度多在1%~8%之间, 孔隙类型多样。

湖西山组和大煤沟组泥页岩显示出较强的吸附气体能力, 多口钻井在泥页岩段存在明显全烃异常。

综上表明,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湖西山组、大煤沟组2个层位具备形成页岩油气的地质条件, 其中湖西山组中上部泥页岩段为页岩油气有利层段, 有利区在冷湖4号-5号构造一带; 大煤沟组五段为页岩气有利层段、大煤沟组七段为页岩油有利层段, 有利区分布于苏干湖坳陷、鱼卡断陷、红山断陷、欧南凹陷和德令哈断陷东部、南部区。

关键词: 形成条件; 页岩油气; 中下侏罗统; 柴达木盆地中图分类号: P59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379-1726(2014)05-0437-16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shale oil and gas in Jurassic strata of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Qaidam BasinFU Xiao-dong1,2*, QIU Nan-sheng1, RAO Dan3, QIN Jian-zhong3, SHEN Bao-jian3,XU Jin3 and CHEN Ying-bin31.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t Beijing, Beijing 102249, China;2. PetroChina 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3. Wu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Geology, SINOPEC, Wuxi 214151,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discuss shal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predict favorable prospect areas and exploration layers within the Lower-Middle Jurassic strata in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Qaidam Basin, the thickness, 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physical properties, oil and gas content of shale from the Huxishan Formation (J1h) and the Dameigou Formation (J2d)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hickness of organic-rich shale of J1h and J2d are large, and their TOC values are generally greater than 1.5%. The kerogen types of organic matters are mainly type Ⅱ and type Ⅲ. The maturity of organic matters varies from immature stage to over-mature stage. Brittle mineral content is approximately 50%, porosity mainly from 1% to 8%. Shales from J1h and J2d show strong adsorption capacity to gas, and abnormal total hydrocarbon were observed in many wells in gas logging of J1h and J2d shale layer. It indicates that J1h and J2d are essent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shale oil and gas reservoir. The Middle-Upper Group of J1h is the favorable layer for shale oil and gas, and the favorable prospect area should be mainly located in the Lenhu No.4-5 tectonic belt. The 5th Member of J2d is favorable layer收稿日期(Received): 2013-09-20; 改回日期(Revised): 2013-10-21; 接受日期(Accepted): 2013-11-11基金项目: 国土资源部全国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项目(2009GYXQ15)作者简介: 付小东(1980–), 男, 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有机地球化学专业。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区域生烃演化概况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区域生烃演化概况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区域生烃演化概况1吴英1,2,姜波1,朱炎铭1,彭德华3,陈晓山1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中石化华东分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210036)3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E-mail:83yingying@摘要:通过对构造-埋藏史和烃源岩的成熟生烃史进行模拟分析指出在构造演化的控制下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经历了两次生烃过程,主要发生在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

燕山期末,冷湖构造带、昆特依凹陷中心和伊北凹陷中心有机质进入生烃演化阶段,但成熟度演化幅度小,生烃率不大。

喜马拉雅期,侏罗系烃源岩不断被埋深,烃源岩成熟度大幅度升高,大部分区域烃源岩已达高-过成熟阶段,引发广泛的生烃作用,生烃量巨大为油气成藏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生烃演化;燕山期;喜马拉雅期1.区域地质背景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同时也是青藏高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北缘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北部,是盆地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北缘块断带包括赛昆断陷、大红沟隆起、鱼卡-红山断陷和德令哈断陷四个亚一级构造单元。

研究区域为柴北缘西段,西起石泉滩,东至大柴旦,北至边缘山系,南止于一里坪坳陷(图1)。

盆地类型和构造演化控制了柴北缘盆地侏罗系及烃源岩的分布、烃源岩的埋藏和生烃演化。

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史控制柴达木盆地烃源岩生烃演化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

由于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的复杂性,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将盆地划分为不同的演化阶段,对不同阶段盆地性质的认识也不一致[2-5]。

并在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演化[6,7]、盆地的性质[8,9]和盆缘构造变形[10]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姜波等(2007)在盆地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柴北缘的构造演化具有多期构造演化的特征,可以划分为早-中侏罗世的断坳盆地、晚侏罗世-白垩纪的坳陷盆地、白垩纪末期的图1 研究区位置图Fig1 The Location of Study Area1本课题得到国家油气专项项目(项目编号:XQ-2004-01)的资助。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聚集规律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聚集规律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聚集规律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聚集规律主要受构造活动、沉积层析及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油气聚集规律主要表现为:
1、构造活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构造活动活跃,构造活动
分布不均,受构造活动影响,油气聚集偏向构造活动强度较大的地区。

2、沉积层析: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沉积层析特征复杂,油气
聚集偏向沉积层析较好的地区,如沉积层析较深或沉积层析比较细的地区。

3、油气成藏条件: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油气聚集偏向油气成藏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油气成藏条件较为完善的地区。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东地区基岩油藏成藏条件分析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东地区基岩油藏成藏条件分析

基岩潜山油气藏是世界油气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也是中国油气储量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1-3],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越发明显[4]。

近年来,国内辽河、准噶尔以及柴达木盆地基岩潜山油气藏的规模发现,展示了基岩油气藏良好的勘探前景。

尤其是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新近发现了东坪、尖北、冷北等多个大中型基岩块状整装气藏[5-8],取得重大油气勘探发现,成为柴达木盆地新的增储领域。

除此之外,位于柴北缘马北凸起东段(以下简称马海东地区)的元古界基岩油藏勘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相继发现了马北3、山古1、山3等多个潜山油藏和含油气构造,成为该区除古近系之外另一有利的勘探领域。

通过开展柴北缘马海东地区基岩油藏成藏条件分析,在对基岩岩性、储盖特征、成藏关键要素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马海东地区基岩具备形成规模油藏的有利条件,以期为研究区基岩油藏勘探和目标优选提供地质理论依据。

1 地质背景马北凸起位于柴北缘东段,构造上属于盆内二级构造单元马海-大红沟凸起的北端,北邻尕西-鱼卡侏罗系生烃凹陷。

马北凸起是中生代以来继承性发育的低凸起区[9-10],北部以马仙断裂为界与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东地区基岩油藏成藏条件分析李军亮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山东 东营 257015 摘要: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基岩风化壳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位于柴北缘马北凸起东段的马海东地区基岩勘探也获得了新发现,展现出良好勘探前景。

由于对该区基岩油藏的成藏背景和关键要素缺乏系统认识,制约了勘探步伐。

利用露头、岩心、分析化验、测井、试油等资料对基岩储层的基本特征及成藏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马海东地区基岩发育3类9种岩性,储集空间以构造缝、溶蚀缝为主,其次为溶蚀孔,为低孔低渗储层;紧邻富烃凹陷、良好的储盖组合、有效的网状输导体系构成基岩优越的“源-断-储”配置,是基岩成藏的关键;马海东地区成藏条件最为有利,具备发育基岩风化壳构造、低位潜山断块和内幕断块等多种类型油藏的有利条件,是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和目标类型之一。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成藏主控因素分析作者:王鹏等来源:《石油知识》 2013年第5期王鹏1 梅洪2 高发润1 张庆尧3 雷刚4(1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2青海油田科技信息处;3青海油田勘探事业部;4青海油田测试公司甘肃敦煌 736202)摘要: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系统深入研究,结合近几年该区石油勘探实践经验,总结出其油气形成主要受到6种因素的控制:①紧邻主力生烃凹陷;②持续隆起的古构造背景;③断裂-不整合良好的输导体系;④广泛发育各类优质储层;⑤储盖组合配置良好;⑥发育多种类型圈闭。

这六种主控因素在时间、空间上的有利匹配,共同决定了昆北油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关键词:昆北油田;成藏;主控因素1 引言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位于柴西南昆仑山前,东西长120km,宽10~30km。

勘探面积2000km2,该区共发育七个泉组(Q1+2)-上干柴沟组(N1)、下干柴沟组上段(E32)、下干柴沟组下段(E31)、路乐河组(E1+2)及基岩等5套地层,沉积厚度800~2600m,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勘探实践证实存在三套含油层系:E31中下部细砂岩、底砾岩(单油层厚度30~35m),E1+2中下部细砂岩、含砾砂岩(单油层厚度30~45m),及基岩风化壳。

早期,由于昆北油田地震资料稀少,仅部署少量二维地震,圈闭落实程度较低,再加上对该区烃源岩的展布规律、沉积储层发育特征、构造演化及断裂的发育及分布认识还不到位,给成藏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此,结合勘探实践,总结昆北油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对指导该区下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在昆北地区成藏过程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油气藏形成主要受以下6种因素控制。

昆北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祁漫塔格山北缘,距花土沟石油基地约42km,行政区隶属青海省海西州茫崖镇。

地面为沙丘和草地,地面平均海拔在3200m左右,主要为沼泽及盐碱地,属封闭内陆盆地的干旱荒漠区。

柴达木盆地北缘Ⅳ级成矿单元划分

柴达木盆地北缘Ⅳ级成矿单元划分

柴达木盆地北缘Ⅳ级成矿单元划分潘彤【摘要】根据找矿工作的需要, 在全面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大地构造演化为基础, 以区域成矿规律为主线, 突出研究区域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带和相关矿产的成矿作用, 反映最新的找矿成果.针对柴达木北缘单元之多样性、复杂性及独特性, 系统阐述了柴达木北缘Ⅳ级成矿单元划分的划分方案, 柴达木北缘Ⅳ级成矿单元划分为9个Ⅳ级成矿亚带.并详细研究了所划分出的9个成矿亚带的成矿作用、成矿类型及成矿属性等.%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mineral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after systematically collecting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the authors studied the regional stratigraphy, tectonic setting, magmatic belt and related mineralization, and presented the latest ore prospecting achievements, on the basis of tectonic evolution and guided by regional mineralization regularity. The tectonic units are diverse, complicated and unique in northern Qaidam Basin.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the level Ⅳ metallogenic units, which consist of nine unit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was provided. Moreover, the metalogenesis, metallogenic types and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nine metallogentic sub-belts were analyzed.【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12页(P1137-1148)【关键词】Ⅳ级成矿单元;构造演化;成矿区带;成矿规律;成矿预测;柴达木北缘【作者】潘彤【作者单位】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西宁 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0 引言成矿单元(也被命名为成矿区带)是包含大量矿产资源及潜力的地质单元,其单元合理划分是区域成矿规律分析成果的重要表现,能够为普查找矿和成矿预测等提供依据[1]。

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

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70208)第一作者简介:党玉琪,男,46岁,高级工程师,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收稿日期:2004-11-02文章编号:0253-9985(2004)06-0614-06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党玉琪1,2,熊继辉1,刘震1,马达德1,2,汪立群1,2,李潍莲1(1.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甘肃敦煌736202)摘要: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的系统研究,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主要受到6种因素的控制:(1)生烃凹陷控制油气总体分布格局;(2)储集层质量影响油气藏的形成;(3)异常流体动力场控制油气的运移和聚集;(4)油源断层控制油气藏的形成;(5)喜山运动中晚期活动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展;(6)圈闭带的分布决定油气藏的具体分布。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圈闭带中图分类号:TE122.1文献标识码:A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Qaidam basinDang Yuqi 1,2,Xiong Jihui 1,Liu Zhen 1,Ma Dade 1,2,Wang Liqun 1,2,Li Weilian 1(1.Key Laboratory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2.Qinghai Oilfield Company ,PetroChina ,Dunhuang ,Gansu )Abstract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rocesse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in Qaidam basin shows that there were six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1)Hydrocarbon generating sag con-trolle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oil and gas.(2)Reservoir quality influenced the 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3)Abnormal hydrodynamic field controlled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s.(4)Faults in source rocks controlled the 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5)Middle and late Himalayan movements determine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traps.(6)Occurrence of trap belts determined the specific distribution of pools.Key words :Qaidam basi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ain control factor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为一大型山间内陆盆地。

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基本规律

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基本规律

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基本规律张一伟!!党玉琪!!"!刘!震!!汤良杰!!朱筱敏!!金!强!!李潍莲!!!#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敦煌!’()"$"#摘要!通过盆地形成和演化分析$烃源岩分布及演化分析$典型油气藏成藏过程解剖$油气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分析四个方面的综合研究%总结出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具有)项基本规律&!不同含油气系统具有各自独特的油气分布特征""油气藏按照油气聚集带形式分布"#晚期成藏特点决定了晚期形成的圈闭有成藏的可能"$喜马拉雅中期发育古隆起的构造带有利于形成大油气田"%三湖地区气田群的形成和分布与甘森’小柴旦基底断裂发育有关"&地层岩性油气藏类型多且分布广(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规律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盆地面积!"#! .!$%,-"%发育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中新生代沉积厚度一般都在)$$$’’$$$-%最厚可达!’"$$-%沉积岩体积约)$.!$%-((柴达木盆地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基本构造格局%可划分为北部块断带$茫崖坳陷$三湖坳陷和德令哈坳陷%个一级单元和"!个二级单元!图!#(图!!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柴达木盆地具有多旋回构造演化史%显生宙盆地演化经历了(个一级构造旋回%即震旦纪’早$中泥盆世开合旋回$晚泥盆世’三叠纪开合旋回和侏罗纪’第四纪构造旋回(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中$新生代盆地演化过程所控制%中$新生代盆地演化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即早$中侏罗世断陷阶段$晚侏罗世’白垩纪挤压阶段$早第三纪挤压走滑阶段$晚第三纪’第四纪挤压推覆阶段(早$中侏罗世盆地原型为近南北向伸展作用下的相互分’’&割的断陷盆地群!主要沿祁连山山前分布"晚侏罗世#白垩纪原型盆地为近南北向挤压作用下的挤压型盆地!受南祁连山前冲断构造体系控制!表现出北断南超的特点"老第三纪原型盆地为一个水域面积广阔而周边发育一系列岛链状隆起的湖盆!其沉积边界北抵祁连山前!南至昆南断裂!西达阿尔金山以西的瓦石峡南#若羌南#红柳沟北#卡拉塔什塔格一线$在盆地南部祁漫塔格山一带!有多个受6;或6/向断层控制的岛状隆起长期出露水面成为物源区$在盆地西部!存在阿卡腾能山和牛鼻子梁西等几个岛状隆起!并提供物源"晚第三纪原型盆地的分布与现今盆地范围基本一致$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演化导致不同时期盆地的沉积中心发生迁移!并因此形成了层系不同%分布地区不同的三套烃源岩!据此可将柴达木盆地分为三个大的含油气系统$柴北缘含油气系统以中%下侏罗统湖沼相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为烃源岩!中%上侏罗统和第三系为储盖层!主要分布在北部块断带$柴西含油气系统以第三系盐湖相暗色泥岩为烃源岩!第三系为储盖层!主要分布在西部茫崖坳陷$柴东三湖含气系统以第四系盐湖相暗色泥岩为生物气源岩!第四系为储盖层!主要分布在东部三湖坳陷$柴达木盆地自!&+%年开展油气勘探以来!已在盆地北缘侏罗系和第三系%西部第三系%东部第四系发现了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共发现"(个油气田!其中油田!)个!油气田!个!气田)个!盆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但是油气分布很不均衡!盆地总体勘探程度较低!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有待总结$因此!研究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规律!预测有利勘探方向!对盆地下步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在盆地形成和演化分析%烃源岩分布及演化分析%典型油气藏成藏过程解剖%油气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分析四个方面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柴达木盆地油气分布具有以下)项基本规律$!!不同含油气系统具有各自独特的油气分布特征!#!!烃源岩时代变化具有规律从柴北缘到柴西再到三湖地区!烃源岩的时代逐渐变新$柴北缘的主力烃源岩是中%下侏罗统的小煤沟组和大煤沟组湖沼相煤系泥岩"柴西地区的主力烃源岩是下第三系下干柴沟组上段和上干柴沟组下段盐湖相暗色泥岩!三湖地区生物气的烃源岩是第四系盐湖相泥岩$由盆地演化控制的沉积中心的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这一烃源岩时代的有规律的变化$!#"!含油气层位的时代变化具有规律柴北缘地区已发现油气藏的层位时代跨度最大!依次从下侏罗统&冷湖三号油田’%上侏罗统&鱼卡油田%下第三系&冷湖四号%冷湖五号和南八仙下干柴沟组和上干柴沟组油气藏’到上第三系&冷湖四号%冷湖五号和南八仙油砂山组油气藏’!都有油气藏发育$柴西地区已发现油气藏的层位时代只局限在第三系!即下第三系下干柴沟组&尕斯库勒/(!%狮子沟/(!和红柳泉/(!油藏和南翼山/(!气藏’"下第三系上干柴沟组&尕斯库勒6!"%七个泉6"%狮子沟6!"%乌南6!"%油泉子6!"等’油藏"上第三系油砂山组&南翼山6""%油泉!子6!%乌南6"!%咸水泉6"!#6""’$"三湖地区五个气田的层位属于第四系!且集中在7%0%5三个层序内!时代比较新且跨度很窄$##$!总体上讲!从柴北缘到柴西再到东部三湖地区!含油气层位的时代逐渐变新!且时代跨度逐渐变小"!##!初始成藏期及成藏期次变化具有规律柴北缘地区以多期成藏为特征!共出现三次油气充注"最早期的油气充注可能发育在侏罗纪末期!即冷湖三号油藏在燕山运动晚期可能发生了第一次充注"柴北缘地区主要的油气充注有两期!一期发生在上柴组沉积时期#6!$!另一期发生在狮子沟沉积末期#6"(%9$"柴西地区也以多期成藏为特征"首次油气充注发生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期即下油组沉积时期!#6"!$!第二次油气充注发生在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即狮子沟组末期至第四系沉积期间#6"(%9$"东部三湖地区属于第四纪末单期烃类充注"因此!可以看出!从柴北缘到柴西再到三湖地区!烃类充注成藏这一事件的次数依次由三次变为两次再变为一次""!油气聚集带控制油气藏的分布柴达木盆地共发育八个油气聚集带!即&!七个泉%狮子沟%花土沟%砂西:跃进一号:油砂山%乌南#/(!%6"!$’"咸水泉%油泉子%开特米里克#6!%6"$’#红沟子%南翼山#6"!%6""$’$尖顶山%大风山#6"$’%冷湖(号%冷湖%号%冷湖+号#8!(/((6!%6"$’&南八仙%马海%鱼卡西部#8((/(!(6!%6"$’,鸭湖%台吉乃尔%伊克雅乌汝#6"(%9$’-台南%涩北!号%涩北"号%驼峰山%盐湖#9!天然气$"其中柴北缘两个带中冷湖构造为66;向展布!南八仙%鱼卡带为近东西向展布’柴西四个带!均为6;;向展布’三湖地区两个带!一个为东西向展布!另一个为6;向展布"虽然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分布十分复杂!但所有的油气藏基本上都是受控于构造带!呈带状分布"这表明柴达木盆地油气运移方向是朝向盆内正向单元!盆内的背斜或断背斜构造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部位"#!晚期成藏特点决定了晚期形成的圈闭有成藏的可能从盆地中新生代演化全过程角度讲!盆内油气藏形成时代比较晚!主要是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形成"具体讲!柴北缘和柴西第一次有规模的成藏发生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期#6!%6"!时期$!第二次大规模成藏发生在喜马拉雅运动晚期#6"(%9晚期$"东部三湖地区天然气成藏主要发生在第四纪后期"从两期不同的成藏特点看!晚期成藏规模更大"第一期成藏时!由于构造圈闭只有雏型!圈闭幅度比较小!再加上早期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不久!未到生烃高峰!生烃量有限!故不可能发生大规模充注"但是到了第二期成藏时!圈闭已经定型!形成了较大的圈闭幅度!而且此时深部主力烃源岩均已达到生烃高峰!而浅部主力烃源岩也已进入生油门限#三湖天然气源岩例外$!有充足的烃类可以发生运移和聚集"晚期将发生两种成藏作用!其一是在早先形成的油气藏中继续发生充注!增大油气储量!其二是在新形成的圈闭中发生首次充注!形成年轻的油气藏"同时!也可能在先成油气藏中继续充注的同时发生改造和破坏!在其浅部形成次生油气藏"因此!总体上讲!晚期成藏的规模要大于早期油气成藏的规模"%!!%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形成的圈闭可以成藏!这是从圈闭形成期和运聚期相对时间关系上得出的结论!尖顶山油藏和乌南油田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它们都是在狮子沟组末期形成的圈闭"但它们都捕集到了烃类!但是由于烃类是通过断裂快速运移"在喜马拉雅运动晚期#6($9!:"%稍后阶段形成的圈闭可能不利于成藏!因此"喜马拉雅晚期形成的新的构造圈"闭中只有一部分可以成藏"即圈闭形成期略早于烃类运聚期的圈闭可以成藏!$!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之前发育古隆起的构造带有利于形成大油气田在柴达木盆地中"凡是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之前发育古隆起的构造带上"都发现了重要的油气聚集!尕期库勒油田&南八仙油气田和涩北气田是柴达木盆地迄今发现的三个大型油#气%田"它们在喜马拉雅中期之前已经发育了古隆起构造#图"%!另外"柴西地区的狮子沟油田&南翼山油田&七个泉油田&跃进二号油田都是下干柴沟组地层在上柴组沉积末期前后已经发育了背斜构造或断背斜构造!柴北缘地区的冷湖四号&冷湖五湖油田也都是在上柴组沉积时期下伏地层已经存在低幅断背斜构造!东部三湖地区第四系大气田如台南气田之下的下第三系似乎也都存在早期的古隆起!凡是单一由喜马拉雅晚期新近形成的构造圈闭"油气富集程度都不太高!柴西地区的油泉子油田&咸水泉油田&尖顶山油田&红沟子油田&开特米里克油田和乌南油田等油气富集程度明显低于发育古构造的油气田#图(%!柴北缘地区的鄂博梁二号和三号构造于喜马拉雅晚期形成"而近期所布探井也均落空!显然"柴达木盆地形成大油气田需要在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之前就形成古背斜隆起"否则只能形成中小型油气田!实际上这一规律是由柴达木盆地西部和北缘两期成藏的特点所决定!这是因为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之前发育古隆起构造"不但使得这些构造上的圈闭可以接受喜马拉雅运动中期的油气充注"而且可以在喜马拉雅晚期运动中继续接受第二次油气充注"同时可以在深部古构造之上的浅部圈闭中发生第一次油气充注!这样"就在喜马拉雅中期之前发育古隆起的地区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油气充注"结果自然会捕集到相对比较多的油气"从而形成大油气田!%!三湖地区大气田的形成和分布与甘森—小柴旦基底断裂发育有关新发现的甘森$小柴旦基底断裂正好从三湖地区大气田群之下穿过!台吉乃尔含气构造呈北西向展布处于该断裂以北外"其余五个气田均以近东西向展布方式处于该断裂以南!三湖地区的含气圈闭为低幅度背斜构造圈闭!过去通常认为其成因是第四系砂体差异压实作用和晚期挤压所致!但是有两个现象值得重视’!第四系浅水盐湖相沉积的7&0&5层序在相对深水区域附近发育厚砂体"而且局部发育鲕粒砂岩"其动力成因不好解释#图%%("从台南和涩北等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出#图+%"虽然深浅层地震同相轴在时间剖面上弯曲度差不多"可以视为纵弯褶皱"但是由于本地区深浅层地层速度的明显差异"实际上深部背斜的幅度要明显大于浅层背斜的幅度"即深部背斜比浅层背斜要陡"深层与浅层构造不是同期形成"深$$"!图"!跃进一号*(($))测线沉积构造发育剖面图图(!红沟子*"$!%测线沉积构造发育剖面图!(!!图%!柴达木盆地层序7有利储层分布图图+!台南*’")+和涩北*!"&)地震解释剖面层发育古背斜!据此两点重要线索可以推断"三湖地区天然气田可能是由受控于甘森#小柴旦基底断裂的第三系低幅古背斜基础上形成的水下低凸起滩坝砂体所形成!另外"三湖地区地震剖面上存在高陡的同相轴终断现象!在研究中推断这些异常的终断现象可能是垂直的平移断层"它们是基底大断裂在喜马拉雅晚期挤压活动时诱发形成的$图)%!这些高陡的平移断层可以勾通多套气源岩"从而形成大气田!已有证据证明台南#涩北气田浅层生物成因气中混有热解成因的天然气!&!地层岩性类油气藏发育类型多且分布范围广尽管柴达木盆地中迄今为止的钻探是针对构造油气藏的"但仍然在已发现的($余个油气藏中找到了!&个油气藏与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有关"与地层岩性有关的油气藏占到总油气藏的##%!图)!=>$!2!高分辨率地震剖面)$1以上!显然!与地层岩性有关的油气藏是不可低估的重要的勘探领域"柴达木盆地发育三种地层和岩性类油气藏#表!$"其一是地层油藏!包括"种亚类%!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如七个泉浅层两个不整合面附近的油藏&"古潜山油藏!如跃!"井区古潜山油藏"表!!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类型分类表’’+!续表其二是岩性油气藏!包括"个亚类"!上倾尖灭油藏!如红柳泉红"*井区上倾尖灭油藏#"透镜状岩性油藏!如绿草滩绿"井透镜状溶蚀孔洞油藏$其三是复合型油气藏!也包括"个亚类"!背斜%岩性油藏!如红柳泉红参"井区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如乌南油田浅层油藏$与地层岩性类有关的油气藏发育如此丰富!暗示了柴达木盆地的地层和岩性圈闭十分有利于成藏$’!结论柴达木盆地三个大的含油气系统中油气分布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个油气聚集带控制油气藏的分布$晚期成藏特点决定了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形成的圈闭有成藏的可能!但单一由喜马拉雅晚期新近形成的构造圈闭油气富集程度都不太高!而喜马拉雅中期发育古隆起的构造带有利于形成大油气田$三湖地区气田群的形成和分布可能受控于甘森%小柴旦基底断裂$柴达木盆地地层岩性类油气藏类型多且分布范围广!因此在大力寻找构造油气藏的同时!也要注意寻找与地层岩性有关的油气藏$参考文献车自成#!&*)#从青藏高原的隆起看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变#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狄恒恕!王松贵#!&*+#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探讨#地球科学!!)&+’%%)!黄汉纯等#!&&)#柴达木盆地地质与油气预测!!!立体地质"三维应力"聚油模式#北京#地质出版社黄杏珍$邵宏舜等#!&&(#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形成与寻找油气田方向#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翟光明$徐风银$李建青$!&&’$重新认识柴达木盆地$力争油气勘探获得新突破#石油学报$!*%"&胡见义等#!&&)#中国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地质基本特征#石油学报$!+%%&#!’!!李德生等#!&&!#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石油勘探与开发$"#!’!$杨克明#!&&(#中国西北地区主要盆地圈闭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石油勘探与开发$"$#!+’"+吴光大等#!&&%#论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油气勘探目标选择#青海石油$!"%"&#!’*!!’!。

冷湖地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及目标优选评价

冷湖地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及目标优选评价

冷湖地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及目标优选评价冷湖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

该区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展石油勘探工作以来,先后发现了以下侏罗统为烃源岩,以下侏罗统、第三系为目的层的冷湖3、4、5号油田,并投入开发。

本次项目是以冷湖地区区域沉积、储层、构造体系、油气分布规律、成藏模式等综合研究为基础,完成勘探目标优选评价,为下步勘探指明方向,为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前言一.自然地理概况冷湖研究区位于祁连山及阿尔金山交汇处,构造区划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构造带中段,包括冷湖3、4、5号油田及周缘地区,面积1500㎞²(图0-1)。

研究区行政区划位于青海省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冷湖镇境内。

其地面海拔高度为2740~2830m,油田区内地势为平地,以北为戈壁荒漠,以西为盐碱滩,以东为山地,自研究区东行20~30㎞,便至小赛什腾山及赛什腾山。

该区气候干燥寒冷,雨少,风多,霜冻期长,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仅16.9㎜,年平均气温2.6℃,一月份气温一般-13℃左右,最低-31℃,七月份气温最高,平均10℃,霜冻期为10月至次年5月,年平均风力3级,风季为2月至5月、7月至10月。

境内交通方便,有国道与油区公路连接相通,东达西宁,西达花土沟,北达敦煌、柳园,南达格尔木。

冷湖镇的邮电通讯、银行、商店、达到一定规模,物资供应能够满足需要。

二.勘探开发历程及现状㈠勘探历程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今,研究区完成了大量油气勘探工作。

按照不同时期勘探工作的目的任务、内容及成果,将整个勘探历程划分为以下勘探阶段:1.侦查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1959年)此阶段完成了大量地面地质调查、重磁力详查及钻探工作。

初步查明了冷湖地区地层沉积、储层、构造及含油气情况。

1955年经地面地质普查,发现了冷湖4、5号构造。

在地面细测基础上,于1956年在冷湖4号构造钻探中14井,在下干柴沟1)中见油层,试油获工业油流。

1958年在冷湖5号构造钻探地中4井,在上组(E3)获高产油流,日产油800t。

柴北缘西部油气藏分布与成藏特征

柴北缘西部油气藏分布与成藏特征

柴北缘西部油气藏分布与成藏特征罗群【摘要】由于地质条件和环境的不同,柴达木盆地北缘西部不同构造带及凹陷区油气分布及其运聚成藏具有不同的特征,断裂、不整合、生储盖组合及埋深是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地质因素,不整合和断层控制油气纵横向运移;生储盖组合制约油气分布的层位;埋深决定油气相态;断裂还导致大多数圈闭的形成并影响油气藏的保存.它们决定了柴北缘西部油气分布具有平面上南北成带、西油东气,纵向上油气主要分布于浅层滑脱断层下盘和深层断裂上盘的断展背斜圈闭中的特点,并控制了不同地区和构造单元油气藏类型,形成多种各具特征的运聚成藏模式.【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0(031)001【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分布;油气运移;油气聚集;差异性;断裂【作者】罗群【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盆地研究中心,北京,10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1柴达木盆地北缘西部地区,包括柴北缘西段和鄂博梁Ⅱ号、鄂博梁Ⅲ号—鸭湖构造带,总面积约2×104km2,受北部祁连山构造挤压应力系统、西部阿尔金走滑构造应力系统和南部昆仑山向北的挤压应力的远程效应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构造、沉积环境,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柴北缘油气勘探始于1954年3月,1958年在冷湖构造带发现了冷湖油田。

此后相继发现了冷湖三号、冷湖四号、冷湖五号和鱼卡、南八仙等几个油气田。

1996年在冷湖五号二高点构造上的冷科1井发现了下侏罗统巨厚的优质烃源岩,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虽然近年加快了柴北缘油气勘探,也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1-7],但仍未取得勘探的重大突破,笔者运用断裂控烃理论[8,9]、现代盆地构造分析理论[10,11],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条件,剖析了油气成藏机理,总结了油气成藏模式,旨在对柴北缘今后的油气勘探有所裨益。

柴北缘已发现的油气田(藏)都分布于西部(图1,表1),在平面上分布极不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年
第 ’/ 卷
区发育, 厚度多在 !"" # $""%, 局部地区超过 !"""%; 中侏罗统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以北 在赛什腾断凹和鱼卡断 地区, 厚度一般为 !"" # &""%, 凹厚度较大, 最大可达 $""%。
!"#
烃源岩评价 采用秦建中等! 提出的标准将烃源岩划分为 "、
第 (% 卷
第$期




_5FU (%
25 U $
0].0 ^/.-[X/V <V2V]0 <?CD 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 ((’’)) (#"* ’$ ! !’’(! !’$
(’’) 年 " 月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含油气系统划分 与成藏历史分析
( 王永卓!, (! +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孙德君(
徐景祯)
!#)%$); ) + 大庆石油学院 黑龙江大庆 !#))!&)
!’’’&); (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指 标 "型 * +" - !" * ." * !3$ - "3! - 0 &" *’ * 4"" * ,$ #! 型 +" # ," !" # &" ." # /" ! 3 $ # ! 3 ’$ "3! # "3’ 0 &" # 0 ’4 ’3" # !3’ 4"" # /"" ,$ # &$ #’ 型 ," # &" &" # ," /" # " ! 3 ’$ # " "3’ # "3& 0 ’4 # 0 ’$ !3’ # "3. /"" # !$" /" # !" $! 型 &" # !" ," # +" " # 0 /" ! 3 " # " 3 4$ " 3 ’$ # " 3 &$ 0 ’$ # 0 ’& "3. # "3$ ’$" # !"" !" # ’" $’ 型 - !" * +" - 0 /" - " 3 4$ * "3& * 0 ’& - "3, - !"" - !"
腐泥组含量 ( ) 镜质组含量 ( ) 类型指数 ! " 1 ( 2 原子比 5 ( 2 原子比
!& 碳同位素% 2(6 $7 2’4 ( $7 2’+ & & 81( ( %9 ・9 0 ! ) 降解潜率 ( #
化学成熟度指标, 将烃源岩划分为未成熟、 低成熟、 成 熟、 高成熟和过成熟等 $ 个演化阶段 (表 ’) 。
冷湖三号 冷湖四号 冷湖五号 南八仙 潜西 鱼卡
地化分析 资料较少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内陆中、 新生 代盆地, 共分为 ) 个一级构造单元, 即东部坳陷区、 西
[ !, (] 部坳陷区和 北 部 块 断 带 。柴 达 木 盆 地 北 缘 地 区
!
;<;
烃源岩特征
烃源岩分布 柴北缘主要烃源岩为中、 下侏罗统湖泊和扇三角
(简称柴北缘) 跨越北部块断带的 ) 个亚一级构造单元 面积为 !* \ 和西部坳陷区的 ! 个亚一级构造单元, ) ( !’ TG 。通过对该区烃源岩发育特征描述和演化历史 模拟, 结合油气源对比结果, 对含油气系统进行了探讨。
(表 !) , 根据煤系烃源岩的 #! 、 #’ 、 $! 、 $’ $ 种类型 生 烃特点、 生烃相态、 生烃量、 生排烃模式和有机地球
表 ! 柴北缘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划分及评价标准 $%&’( ! )*+*,*-. %./ (+%’0%1*-. 23*1(3*-., -4 -35%.*2 6%11(3 178(, 4-3 ,-032( 3-29, *. 2-%’ ,(80(.2(, *. 1:( .-31:(3. 43*.5( -4 ;%*/%6 <%,*.
!"#$%&"’( )*)#"( +,-,),%. /.+ $")"$-%,$01%$(,.2 3,)#%$* /./&*),) %. #3" .%$#3"$. "+2" ,. 4/,+/( 5/),.
( 1023 456 789:;5!,
<= 2 >?8@;6(
A= ,B6 789:?6)
(! + !"#$% &$#’()*#+, - . /#$#$0 %$1 2(3"$-4-0, , 5(# 6 #$0 !’’’&), !"#$% ; ( + 7%8#$0 9#4 . #(41 !-: ; %$, , <#:#+(1 , 7%8#$0 !#)%$), !"#$% ; ) + 7%8#$0 =(+)-4(>: ?$*+#+>+(, 7%8#$0 !#))!&, !"#$%) 67)#$/8#:.:? C?DE5F?;G HIHD?G JBKBHB56 L6J E?H?EK5BE8M5EGB67 :BHD5EI 5M D:? 25ED:?E6 NEB67? B6 OLBJLG PLHB6 Q?E? HD;JB?J 56 D:? RLHBH 5M S:LELSD?EBHDBS J?HSEBCDB56, ?K5F;DB56 G5J?FB67 L6J 5BF8D58H5;ES? S5EE?FLDB56 5M :IJE5SLER56 H5;ES? E5STHU VD BH S56SF;J?J D:LD D:? CEBGLEI :I8 JE5SLER56 H5;ES? E5STH B6 D:? MEB67? LE? D:5H? H5;ES? E5STH J?K?F5C?J B6 WBJJF?8X5Q?E ,;ELHHBS, B6SF;JB67 G;JHD56? B6 S5LF G?LH;E?, SLER56L8 (# , S?5;H G;JHD56? L6J S5LF H?LG U .:?E? LE? MBK? DIC?H 5M 5E7L6BS GLDD?EH $! , $( , %! L6J %( )B6 D:5H? H5;ES? E5STHU W5HD 5M D:? WBJJF?8 X5Q?E ,;ELHHBS H5;ES? E5STH LE? B6 D:? 5K?E8GLD;EBDI HDL7?U .:? H5;ES? E5STH LE? 5M D:? GLYBG;G LSS;G;FLDBK? 7?6?ELDB56 B6D?6HBDI 5K?E D?6 D:5;HL6JH T7 Z G( L6J ?YC;FHBK? B6D?6HBDI 5K?E M5;E D:5;HL6JH T7 Z G( B6 D:? HDL7? 5M D:? =CC?E 3L6SLB75; N5EGLDB56 D5 D:? X5Q?E Q:BF? GLYBG;G LSS;G;FLDBK? 7?6?ELDB56 B6D?6HBDI BH 5K?E DQ5 D:5;HL6JH T7 Z G( L6J ?YC;FHBK? 45;H:LH:L6 N5EGLDB56 5M D:? X5Q?E ,;ELHHBS, (! )5BF L6J 7LH B6D?6HBDI BH R?F5Q 56? D:5;HL6JH T7 Z G( B6 D:? WBJJF? ,;ELHHBSU .:?E? LE? DQ5 C?DE5F?;G HIHD?GH B6 D:BH MEB67?U [6? BH B6 ,! ! HIHD?G, L6J D:? T?I G5G?6D M5E :IJE5SLER56 7?6?ELDB56 L6J ?YC;FHB56 BH B6 D:? J?C5HBDB56 HDL7? 5M X5Q?E 3L6S:LB75; D5 =CC?E 45;H:LH:L6 )HIHD?G QBD: L T?I G5G?6D J;EB67 J?C5HBDB56 5M X5Q?E 45;H:LH:L68<:B9:B75; N5EGLDB56 U N5EGLDB56 U 065D:?E BH B6 ,( ,(! ! ) 9"* :%$+):OLBJLG PLHB6; 65ED:?E6 MEB67?; :IJE5SLER56 H5;ES? E5ST ?K5F;DB56; 5BF8D5 H5;ES? S5EE?FLDB56; E?H?EK5BE M5EGB67 C?DE5F?;G HIHD?G; :BHD5EI
表 # 柴北缘各区侏罗系烃源岩演化阶段评价结果 $%&’( # =+-’01*-. (+%’0%1*-. 4-3 1:( 3(5*-., *. 1:( .-31:(3. 43*.5( -4 ;%*/%6 <%,*.
地 区 烃源岩所处演化阶段 低成熟 成熟阶段 & 成熟 高成熟阶段 & 大量生油的成熟阶段 低成熟阶段 低成熟 成熟阶段 & 未成熟 低成熟阶段 & 镜质体反射率 ( ) "3$ # !3" "3. # !3, "3. # !3, — "3, # !3/ - "34 备 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