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样式与古、今层间氧化带的形成

合集下载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东地区构造演化特征浅析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东地区构造演化特征浅析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东地区构造演化特征浅析
易红霞;杨明林;王恺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06(035)011
【摘要】本文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构造带的构造演化特征,探讨了其构造演化阶段.研究表明,柴北缘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两次拉张--挤压构造旋回、四个演化阶段.即燕山早期断坳阶段(J1-K1)、燕山晚期挤压隆升阶段(K2)、喜山早期断坳阶段(E-N21)、喜山中晚期挤压反转阶段(N22-Q).同时对马东地区的构造演化分析表明本区与整个柴北缘地区的构造演化史一致,也经历了两次拉张一挤压构造旋回、四个演化阶段.
【总页数】2页(P154-155)
【作者】易红霞;杨明林;王恺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柴达木盆地北缘马东地区第三系沉积体系研究 [J], 杨明林
2.柴达木盆地北缘全吉地块构造演化特征 [J], 刘卫东
3.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地区构造混杂岩带解剖填图新进展 [J], 李猛;王超;张鑫;李
荣社;陈守建;潘晓萍;彭岩;邵东;
4.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九龙山地区侏罗系储层特征 [J], 王猛;杨永恒;王晔桐;蒋赟;孙国强;马进业
5.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九龙山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J], 陈思远; 张永庶; 吴磊; 张军勇; 汪立群; 肖安成; 沈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样式与古、今层间氧化带的形成

试论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样式与古、今层间氧化带的形成

[ 稿 日期 ] 20 —20 收 0 70 —5 [ 者 简 介 ] 刘 林 (9 4一 ,男 ,高 级 工 程 师 ,1 8 年 毕 业 于 华 东 地 质 学 院 。 作 16 ) 97
维普资讯
第 1 期

林 :试 论 柴 达 木 盆 地 北 缘 构 造 样 式 与古 、今 层 间 氧化 带 的形 成
・l ・ 3
盆 地特 有 的构造样 式 。
新 生代 构造 样式 的演 化分 为 3个 阶段 :燕 山早 期 伸展 构 造 样 式 发 育 阶 段 、燕 山 晚期 至 喜 马
2 中新 生代 盆 地构 造 样 式 的类 型 和特 征
关于柴 达 木 盆 地 的 构 造 样 式 , 中 国 石 油 大学 资源 系戴 俊 生教 授 曾进 行 了详 尽 的研 究 ,
山组 和狮 子 沟组 、第 四 系七 个 泉 组及 更 新 统 一
全新 统 冲洪 积一 湖积层 组成 。 中新 生 代 以来 的构 造 运 动 使 盆 地 盖 层 发
生 了强 烈 的 变 形 。早 侏 罗世 至 早 白垩 世 盆 地 北缘 以伸 展 构 造 为 主 ,形 成 了 下 侏 罗统 的 断 陷和 中侏 罗统 一 白垩 统坳 陷 式 沉 积 ,晚 白垩 下
l 区域 地 质 概 况
柴达 木 盆 地 北 缘 中 新 生 代 盆 地 基 底 主要 由元 古 界 达 肯 大 坂 群 、全 集 山群 ,古 生 界 寒 武 系 、奥 陶 系 、志 留 系 、泥 盆 系 、 二 叠 系 和 中生 界 三 叠 系及 加 里 东 期 、海 西 期 、 印 支 期 和燕 山 期 中酸 性 火 成 岩 组 成 。盆 地 盖 层 主 要
区的砂 岩 型铀 矿 资 源 评 价 工 作 ,对 构 造 样 式 和古 、今 层 间 氧 化 带 的 形 成 和 发 育 有 了 初 步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新生代褶皱-冲断带形成机制的物理模拟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新生代褶皱-冲断带形成机制的物理模拟
Ab s t r a c t :B y t e c t o n i c p h y s i c a l mo d e l i n g ,g e o l o g i c mo d e l s w e r e d e v e l o p e d b a s e d o n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t h e n o r t h w e s t —
me n t l a y e r o f J u r ss a i c mu d s t o n e wi t h h u g e t h i c k n e s s .F o l d — a n d — t h r u s t b e l t s we r e g r a d u ll a y p r o p a g a t e d f r o m t h e n o r t h we s t t o t h e
2 0 1 3年 第 3 7卷 第 4期
中国石油大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Vo 1 _ 37 No. 4 Aug . 2 01 3
中 图分 类 号 : P 5 4 2 文献标志码 : A
P h y s i c a l mo d e l i n g o f Ce n o z o i c f o l d — t h r u s t b e l t s f o r ma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2 . G e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 G u i z h o u C o a l eo G l o g y B u r e a u ,G u i y a n g 5 5 0 0 0 8 ,C h i n a )

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

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

第32卷 第4期2002年10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OURNAL OF J IL IN UNIV ERSITY (EARTH SCIENCE EDITION ) Vol.32 No.4Oct.2002  文章编号:16715888(2002)04033307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和钟铧,刘招君,郭 巍,董清水(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6)摘要: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一个大型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

其剖面结构、构造样式、沉积特征、基底沉降、古地温等表明中生代盆地的性质应为挤压环境下经过多次幕式逆冲形成的、与祁连造山带有关的叠置前陆盆地,经历了早侏罗世的破裂前陆盆地和中侏罗世之后的类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

柴北缘中生代沉积充填由构造层序Ⅰ(早侏罗世)、构造层序Ⅱ(中侏罗世)和构造层序Ⅲ(晚侏罗世)三个完整的构造层序构成,由粗到细多个沉积旋回代表了逆冲加载过程中由活动期到平静期的转化过程。

随着逆冲活动的加强和频率加快,构造层序Ⅳ(白垩纪)只经历逆冲活动期,是不完整的构造层序,发育补偿和过补偿沉积,盆地逐渐萎缩。

关键词:成因类型;构造层序;逆冲活动;盆地演化;柴北缘中生代前陆盆地中图分类号:P544.4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11029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科技工程资助项目(QZ 97204102)作者简介:和钟铧(1968),男,河南省上蔡县人,博士,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及盆地分析的教学和研究11 区域地质背景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南缘附近,其南邻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

四周均以深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相隔,北界为宗务隆山-青海南山深断裂与南祁连加里东褶皱系相连,西以阿尔金深断裂与塔里木盆地紧邻,东、南分别以鄂拉山深断裂和昆北深断裂与西秦岭及东昆仑造山带环接。

依据基底性质、基底起伏、断裂活动、构造特征及构造发展史可把柴达木盆地划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图1):南部昆仑山前地区表现为冲断构造,称昆北断阶地;中部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称为中央坳陷;北部祁连山前地区以冲断构造为主,称北部块断带。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古近纪以来沉积模式研究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古近纪以来沉积模式研究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古近纪以来沉积模式研究孙国强;杜忠明;贾艳艳;周飞;郝小梅;史基安【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2(024)004【摘要】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西段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沉积序列、岩心特征、薄片特征、测井资料及录井资料的分析,结合野外露头考察,对该区的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和新近系发育以砾岩、砂岩和泥岩为主的碎屑岩沉积,且沉积体系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为主;古近系的岩性变化较大,主要为砾岩,具有正旋回特征,说明古近纪时期为一水进过程;新近系地层发育以粗碎屑岩和细碎屑岩不等厚为主的交互沉积,水动力条件变化频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古近纪以后的柴北缘由于降水量(或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了湖盆周缘粗碎屑岩和细碎屑岩不等厚交互沉积,即在盆地边缘有泥岩发育,并且在靠近盆地的沉积中心也有中—细砂岩的发育,这种粗碎屑岩和细碎屑岩的交互沉积层容易形成较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沉积模式研究清楚地展示了柴北缘地区古近纪以来的沉积演化规律,为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总页数】6页(P13-18)【作者】孙国强;杜忠明;贾艳艳;周飞;郝小梅;史基安【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北祁连西段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模式研究 [J], 王明明;张发德;鲁静;陈飞;祝铠甲;邵龙义2.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古近系路乐河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J], 蒋斌;李凤杰;郑荣才;刘琪;刘殿鹤3.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长山梁古近纪沉积演化 [J], 宋博文;张克信;季军良;张楗钰;陈锐明;叶荷;王朝文4.柴达木盆地北缘古近纪—新近纪古地理演化 [J], 李凤杰;孟立娜;方朝刚;李磊;林洪5.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中侏罗统层序地层特征及与铀富集关系 [J], 邵恒博;张泽豪;王继斌;廉康;陈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古近系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古近系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性 相 对 较 好 ; 者 对 储 层 的 发 育 起 决 定 性 作 用 , 实 作 用和 胶 结 作 用 破 坏 了储 层 的储 集性 能 , 蚀 作 用 和 后 压 溶 破 裂 作 用 改 善 了储 层 的 储 集性 能 关 键 词 : 层 特 征 ; 制 因素 ; 西 地 区 ; 达 木 盆 地 北 缘 储 控 潜 柴 中 图 分 类 号 :E 2 . T 11 3 文献标 识码 : A
0 引 言
柴 达木 盆地 位 于青藏 高原北 部 , 中 国西 部一 是
个大 型 中一新 生 代 含 油 气盆 地 [2 I] -。柴 北 缘 断 陷位
于柴 达 木盆 地北 缘 , 东北 以南祁 连 山褶 皱带 南 缘 的
赛 什 腾 山 、 肯 达 坂 及 中吾 农 山 的南 缘 为 界 , 北 达 西
杨 永 剑 , 家 铎 , 万斌 , 刘 孟 祝 贺
( 成都理 工大 学“ 气藏地质及 开发 工程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油 ) 摘 要 : 据钻 井 、 依 测井 资料 , 对岩 心进 行测 试分析 发现 , 西地 区古近 系储层 主要 成 分为成 熟度 较低 的 潜
岩 屑长石砂 岩和 长石岩屑 砂岩 , 次生溶蚀 孔 隙为储 层 的主要 储 集空 间 . 包括溶蚀 粒 间孔 、 内溶孔及铸 模 粒
以阿 尔金 走滑 断层 为 界 , 面与 盆地 的一 里 坪 断 陷 南 和三湖 断陷 的北缘 相接 口。柴 达木 盆地 北缘 西段 白 ] 2 0世 纪 5 0年代 开 始进 行 油 气勘 探 , 先后 在 冷 湖 三 号 、 湖 四号 、 冷 冷湖 五号 有 重要 发 现 , 探 明 了一 定 并 的石 油地质 储 量 ] 。潜西 地 区位 于小赛 什 山前 、 冷

柴北缘地区古层间氧化作用及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

柴北缘地区古层间氧化作用及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

文章编号:1009-6248(2012)01-0159-06柴北缘地区古层间氧化作用及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权志高,徐高中,付成铭,刘林,李卫,宋宪生,冯伟(核工业二○三研究所,陕西咸阳 712000)摘 要:古层间氧化作用是发育于盆地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某一阶段的层间氧化作用,由此所形成并被保存的铀矿床被称为“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

柴北缘地区中、下侏罗统含煤岩系的广泛发育,为古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及相应类型铀矿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早期的强烈隆升剥蚀是层间氧化带及相应类型铀矿化的发育期。

喜山期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使原层间氧化带及相应成矿系统遭受强烈改造,保存并形成古层间氧化带和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

古层间氧化带型根据其改造、破坏或保存特点的不同,划分为褶-坳保存型、褶-断保存型和抬升破坏型3种改造亚型。

褶-坳保存和褶-断保存2种亚型使得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体能以盲矿形式有效保存,是今后重点找矿方向,如北大滩和冷湖石地26铀矿点。

抬升破坏亚型使得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体呈残留状或被剥蚀掉,找矿潜力不大。

在总结不同改造亚型地质构造特点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了典型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成矿模式,并综合分析了其成矿特点。

关键词:柴北缘;古层间氧化作用;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改造类型中图分类号:P619.14 文献标识码:A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以下简称柴北缘)是我国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利地区之一,许多铀矿地质工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黄国龙等,2001;邵飞,2002;陈贵华,2001;魏祥荣,2006;艾桂根,2000;邵飞等,2005)。

然而柴北缘地区由于喜山期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找矿目的层在中、下侏罗统及发育其间的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被强烈改造,原有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地下水动力系统遭受破坏。

笔者试图通过对这种复杂改造背景下的层间氧化带和相应铀矿化特点的分析研究,讨论区内古层间氧化作用及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的概念和特点,并期望对区内砂岩铀矿找矿工作有所裨益。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沉积—构造事件耦合关系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沉积—构造事件耦合关系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沉积—构造事件耦合关系马帅;陈世悦;孙娇鹏;贾贝贝;王志金【摘要】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在泛非—祁连期经历了复杂的洋陆转化阶段,于寒武纪—奥陶纪发育了汇聚板块边缘的沟—弧—盆体系,形成了NWW—SEE向展布的柴北缘构造带早古生代岛弧及弧后盆地,沉积了一套碳酸盐岩—碎屑岩—火山岩建造.在此期间,柴北缘古洋壳的俯冲消减作用及欧龙布鲁克微地块和柴达木地块的汇聚作用与欧龙布鲁克微地块南缘沉积类型的发展演化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构成了完整的盆—山耦合体系,引发了一系列构造事件、火山喷发事件及多种类型的事件沉积等.其中欧龙布鲁克微地块整体位于滩间山岛弧北部,在早古生代发生构造背景的转变,由被动大陆边缘转为活动大陆边缘,并诱发了多期火山喷发事件,在柴北缘构造带内形成多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及变碎屑岩夹层,同时陆—弧碰撞造山导致的陆壳基底的隆升及大量岛弧物质为稍后期的盆地内部碎屑岩沉积提供了重要物源.与此同时,欧龙布鲁克微地块由稳定型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沉积陷落为深水斜坡环境,在盆地内早奥陶世晚期系有规律地集中发育碳酸盐岩滑塌沉积及重力流沉积(海底扇,浊积岩等).在此之后,由于岛弧物质向盆地内部提供大量碎屑物质,且陆—弧碰撞触发的火山及地震活动导致了同时期大量的碎屑重力流沉积的发育,并触发相对深水区沉积物向更深水区移动,使得其沉积类型转化为浊流沉积.统计表明上述事件沉积发育的时间与柴北缘地区构造活动相对活跃期基本一致,因此这些早奥陶世晚期厚层、多期次、非稳定性的重力流砂体为柴北缘洋陆俯冲及陆—弧碰撞背景下形成的,它们之间存在耦合关系.【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9(037)004【总页数】16页(P674-689)【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事件沉积;耦合关系【作者】马帅;陈世悦;孙娇鹏;贾贝贝;王志金【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9;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东胜公司,山东东营 25710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80 引言在区域变质基底形成及造山过程研究中,由于多期热事件及构造事件的影响,导致变质深成侵入体或构造岩体鉴别十分困难,即使地表沉积岩和火山岩经区域变质作用后也因强烈变形而不能完全识别,难以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因此事件地质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逐步进入工作者的视野[1]。

(一)柴北缘位置和地层发育特征

(一)柴北缘位置和地层发育特征

(一)柴北缘位置和地层发育特征柴达木盆地不仅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同时也是青藏高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柴达木盆地面积约1.2×105km 2,周缘被造山带所围。

柴达木盆地分为北部块断带、西部坳陷区和东部坳陷区(图1-0)。

柴北缘是侏罗系地层分布的主要地区。

(二)柴北缘烃源岩特征ab图1-0 柴北缘构造位置和构造单元划分III A带II D表1-9柴北缘中新生界地层及岩性地界第中七狮下上下路白古灰色砾、砂岩与、棕灰、土黄色泥灰、褐灰色砂泥岩互层为主,上部黄、褐、棕黄、灰色灰泥岩云质泥深灰、黑色夹层、绿色灰泥岩、云黑、深灰、灰色灰泥岩、云泥岩、棕红、灰、深灰色砂、泥岩互层,中、下部灰白、灰、棕红色砂岩和浅棕红色泥质和蓝灰色砂质岩夹黄紫红色砂砾岩,灰白、灰绿色砂质灰、灰绿、灰黑色泥岩、炭质页岩T 6层系统组岩性简述岩性剖面四系下更新统个泉组子沟组上油砂山组油砂山组干柴沟组干柴沟组乐河组犬牙沟组红水沟组采石岭组大煤沟组小煤沟组垩系侏罗系上统中统下统上新统中新统渐新统始新统新生界第三系Q 1+2N 23N 22N 21N 1J 31J 32J 2J 1E 1+2KE 3261--2354673--1221822--17981243-2482616--848644--1966267--1043853--145145--58914--83345--1405193--1509岩互层,夹有灰质泥岩、碳质泥岩。

石膏、盐岩层增多,出现碳质泥页岩。

盆地北部为棕色砂砾岩。

粒屑灰岩、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夹有含砾砂岩。

泥岩、粒屑碳酸盐岩与灰质云质泥页岩,夹有薄层粉砂岩。

灰质云泥岩与薄层粉砂岩互层,下部含有石膏、盐岩层和粒屑碳酸盐岩。

上段灰、深灰色碳酸盐岩、蒸发岩与沿线岩互层夹粉砂岩条带,下段棕红、深灰色灰质、云质泥岩、泥灰岩、泥云岩与粉细砂岩互层,含石膏、盐岩团块和膏泥岩。

夹有灰质泥岩和石膏质泥岩。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构造演化模式及地层缺失原因探讨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构造演化模式及地层缺失原因探讨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构造演化模式及地层缺失原因探讨商琳;戴俊生;夏瑞杰;王锋;叶志达【摘要】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盆地演化历史,分析石炭系—侏罗系缺失的原因,本文重新确定了石炭系和侏罗系残余地层分布范围,并根据平衡剖面恢复和断裂落差计算,分析了主要断裂的活动特征,提出了柴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的构造演化模式.应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柴北缘东段印支期(三叠纪)、燕山早期(早—中侏罗世)、燕山晚期(晚侏罗世—白垩纪)的应力场,对构造演化模式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东段自石炭纪至白垩纪经历了石炭纪—二叠纪伸展、三叠纪挤压褶皱、早—中侏罗世断陷、晚侏罗世—白垩纪早期挤压坳陷和白垩纪末挤压反转五个构造演化阶段.三叠纪,柴北缘东段在印支期发育两排近东西走向的背斜凸起,造成石炭系—二叠系在各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侏罗纪—白垩纪早期,欧南地区为继承性隆起区,未完全接受沉积;白垩纪末,受燕山晚期旋回影响,构造反转,逆冲断裂复活,绿梁山、锡铁山、埃姆尼克山、欧隆布鲁克山等主要山体隆升,遭受剥蚀.【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14(060)004【总页数】11页(P780-790)【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残余地层分布;构造演化模式;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作者】商琳;戴俊生;夏瑞杰;王锋;叶志达【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1;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柴达木盆地的演化作了大量研究,对于柴达木中生代盆地性质有较大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柴达木盆地中生代为挤压型或前陆盆地(车自成,1986;夏文臣等,1998)。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大洋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大洋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大洋的形成、发展和消亡朱小辉;陈丹玲;王超;王红;刘良【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15(089)002【摘要】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一条典型的早古生代造山带,是由陆壳深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产于其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原岩形成时代普遍大于750Ma,原岩的性质为陆壳属性,但柴北缘东段都兰沙柳河地区出露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为516Ma,原岩的性质为洋壳属性,证实柴北缘局部地段还存在洋壳深俯冲,柴北缘地区可能记录了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再到碰撞造山这一完整的演化历史.本文主要从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对柴北缘地区陆壳深俯冲前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大洋发展与演化的岩石记录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柴北缘地区在700~850Ma时受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影响发生了裂解;535~700Ma时在裂解事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大洋,沿柴北缘连续分布的岩石记录表明该洋盆可能在早古生代已具有一定的规模;460~535Ma时该洋壳发生了俯冲消减作用;450~460Ma期间洋盆闭合消失.这一认识对全面深入了解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18页(P234-251)【作者】朱小辉;陈丹玲;王超;王红;刘良【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54;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54;河北省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河北邢台,054000;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蛇绿岩的厘定--罗迪尼亚大陆裂解的证据? [J], 杨经绥;史仁灯;吴才来;陈松永2.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蛇绿岩的厘定--罗迪尼亚大陆裂解的证据? [J], 杨经绥;史仁灯;吴才来;陈松永3.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蛇绿岩的厘定--罗迪尼亚大陆裂解的证据? [J], 杨经绥;史仁灯;吴才来;陈松永4.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前中生代几个重要不整合面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马帅;陈世悦;孙娇鹏;贾贝贝;汪峰;崔绮梦5.塔里木盆地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板块构造环境及其构造-沉积响应 [J], 邬光辉;陈鑫;马兵山;陈永权;田威振;黄少英;冯晓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古今构造与油气藏的耦合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古今构造与油气藏的耦合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古今构造与油气藏的耦合柴达木盆地北缘马北地区是青藏高原北缘的重要地区,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形成了大量的油气藏。

古今构造与油气藏的耦合,掌握着该地区油气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勘探开发等关键问题。

本文将简要介绍该地区的古今构造特征、油气藏性质及其形成机制,并探讨其耦合关系。

一、古今构造特征1.古构造特征马北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古构造带,为重要的三叠纪古构造复合体。

在古构造带中,存在着两个大型构造单元,即南部的“马边地块”和北部的“大柴旦构造带”,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构造差异和复杂的构造关系。

2.今构造特征该地区的今构造特征主要为冲断构造,其中以大柴旦断裂带最为发育,是该地区特有的大规模构造建造。

大柴旦断裂带主要为东北—西南走向,总长超过1000km,断距近千米,具有重要的构造控制作用。

二、油气藏性质及其形成机制1.油气藏性质马北地区的油气藏呈多层次、多类型发育,包括深层超高压天然气、高成熟度页岩气、低孔渗储层气等不同类型。

油气藏规模大、含气量高、品质优良。

2.油气藏形成机制该地区油气藏的形成与古今构造的演化密切相关。

在古构造时期,构造和沉积作用催化了大量有机质的堆积,形成了烃源岩;在今构造时期,油气藏形成主要受到大柴旦断裂系的控制,断裂直接影响着油气运移、聚集、储存。

三、古今构造与油气藏的耦合关系1.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马北地区在古构造演化过程中,构造变形、压实、抬升和剥蚀作用影响了沉积作用,使得烃源岩密度增加、厚度变薄、热演化程度升高,为今后的油气藏形成奠定了基础。

2.构造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在今构造时期,大柴旦断裂系的发育使得油气藏具有了良好的储集条件,断裂的活动性反复地促进了油气的泄漏、运移和聚集,成为了该地区油气藏的重要成因因素。

综上所述,马北地区的古今构造特征与油气藏的形成关系密切,构成了极为复杂的耦合关系。

只有充分了解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以及油气藏的形成机制,才能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段构造特征、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讨论的开题报告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段构造特征、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讨论的开题报告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段构造特征、演化及其与油气成
藏关系讨论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陆上盆地之一,也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区。

中段区域是盆地结构最复杂的部分之一,区域内存在着多种构造形态,包括断块、褶皱、逆断断层、正断断层等,这些构造形态与油气圈闭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对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段构造特征、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段构造特征、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的研究,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 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演化史的综述
2.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段的结构特征分析,包括断层类型、褶皱构造等
3.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段构造演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形成时期、构造应力环境等
4. 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包括盆地埋藏史、岩石圈特征等
5. 油气勘探前景评价,包括目标区的储量、丰度及成藏期等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主要有地质实地考察、地震资料解释、岩心分析、构造模拟等手段。

技术路线包括基础地质资料收集、地震解释、断层解析等步骤,形成系统的成果报告。

五、研究预期成果
预计可以深入了解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段的构造特征与演化历史,掌握油气成藏特征与分布规律,为该区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预计可以形成科学的发展战略和未来研究方向,为该地区的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图 1柴达木盆地大地构造略 图
Fi 1 g. Ge tc o i uln p o i a Ba i o e tn c o ti e ma fQad m sn
第一作者简介 :徐凤银 ,男 ,青海油 田公司副总经理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管青海油 田油气勘探研究及科技发展工作 。 ‘
120 7 0 m,是在前 侏 罗纪 柴达木地 块基 础上 发育起 来的 ( 1 。 图 )

个 大型 叠合含 油气盆 地 。中 、新 生代 盆地 经 历了长
期、 多旋 回 、 多阶段的构造 演化 , 由于 油 气藏是盆 地形 成演 化过 程 中的产物 ,其 形成与 分布 严格 受盆地 构造 演化 的控制 , 因此 , 究柴达 木 中、 研 新生 代盆地构 造演
维普资讯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徐凤银 ・ 尹成 明. ・ , 巩 庆林 沈 亚
( 中国石油青海油 田公 司, 1 甘肃 省敦煌市 7 6 0 ;2 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3中国石油东方地球 物理公 司 , 16 0 河北省涿州市 0 2 5 ) 7 7 1
摘 要 :在综合分析区域构造背景 、边界条件 、基底性质 、构造运动 、不整合面 、地层分布 、沉积特征和构造演化
史的基础上 , 认为柴达木盆地 中、新生代 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两个伸展一挤压构造旋 回, 可划分为 4 个演化阶段 , 即早 、中 侏罗世伸展断陷一 坳陷阶段 、晚侏罗世一 白垩纪挤压坳 陷一挤压隆升 阶段 、古新世 ( 乐河期 ) 中新世早期( 油砂 山 路 一 上
收稿 日期 :2 0 - 9 5 0 6 0 -2
9 № 62 6C i e o u ) Iao 、 0 h aPt l m Ep tn 0 n re c i

《铀矿地质》2008年第24卷总目次

《铀矿地质》2008年第24卷总目次
中 国核 工 业 地 质 局 喜 获 国家 科 技 进 步 一 等 奖
… … … … … … … … …… … … 刘 香 英 ,王 英滨 ( 2 ) 13
… … … … … … … … …… … … … … … … … … … …… … 简 晓 飞 ( 5 6)
铀矿 地 质 分 会 学 术 报告 会在 贵 阳召 开
… … … … … … … …… … 杨 建 新 ,陈 安平 (6 9)
桃 山矿 田铀 成矿 地 质 条 件 及 找 矿 方 向 … … … … … …… …… … … … … … … 张 万 良,徐 小 奇 ,邵 飞 ,等 (0 ) 11
广 东 河 源 成 矿 带铀 资源 现 状 及 成 矿 潜 力分 析 … … … … …… … … … ・ … ・ 祝海 ,郑 明 良 ,宋 仕珠 ,等 (0 ) … ・陈 1 8
钱 二块 铀 矿 床 采 铀 注 液 结垢 趋 势 的理 论 分 析 与 预 测
铀 ( )分 析 中的 分离 富集 技 术 Ⅵ
… … … … … … … … … 薛海 风 ,朱 建 华 ,刘红 研 ,等 ( 8 4)
枝 ,等 (7 5)
… … … … … … … …… … … … … … … … … 罗 明标 ,李 伯 平 ,杨
俄 罗 斯 砂 岩 型铀 矿 成 矿 定 量 预 测 技术 及应 用 … … … … …… … … … … … … … … 常 树 帅 ,江 民 忠 ,李 晓禄 ( 1) 12 CA S MT 法 在 砂 体探 测 中 的应 用 初 探 … … … … … … …… …… … … … … … … … … …… … … 李 茂 ,杜 建农 ( 1 ) 1 9 K 、Na /C / Oi 、HC 3 H! O ~ O交 互 四元 体 系 相 平衡 研究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柴达木盆地位于新疆中西部,是一片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区,非常重要的经济发展枢纽。

盆地北缘的第三系沉积体系有助于支撑当地经济发展,是对柴达木盆地深部勘探工作的重要参考。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经历了多次演化过程,它的演化受到了构造演化的影响,从构造层面上说,盆地的构造形态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古老区域:高原、断裂带、坳陷与断距堆积带,这些构造演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三系沉积体系的结构上。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的演化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断裂侵入期、坳陷成山期、断距堆积期。

断裂侵入期主要发生在构造活动期间,第三系沉积体系出现大量断裂,形成古老的断层带。

在坳陷成山期,古老断层带开始出现下沉,形成坳陷和山脉,沉积体系由断层带变成坳陷和山脉。

最后是断距堆积期,沉积体系中出现大量的断距堆积,从而形成第三系沉积体系的最终状态。

从地质意义上讲,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的演化可以用构造演化变化作为解释[1]。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有趣的地质区域,具有复杂的构造和沉积特征[2]。

它的沉积体系有助于支撑当地经济发展,是柴达木盆地深部勘探工作的重要参考体系。

在当前的石油勘探开发实践中,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的演化模式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据统计,该区域的构造演化变化有助于深部勘探的开发,可为勘探和生产工作提供参考。

在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该演化模式,准确预测油气产出量,指导油
气勘探工作,为地质勘探及开发提供参考。

总之,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对盆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该演化模式,可以有助于精准探测油气藏,从而支撑当地的经济发展。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变形规律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变形规律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变形规律刘志宏;万传彪;杨建国;刘振文;高军义【期刊名称】《地质科学》【年(卷),期】2005(40)3【摘要】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新生代构造主要为一系列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

在邻近祁连山山前的北东背斜带中主要发育规模相对较小、隆升幅度较低的断层传播褶皱和与之相伴产出的突破断层,开始形成于古新世上新世早期;中部背斜带中发育的构造主要为断层转折褶皱和少量断层传播褶皱,开始形成于中新世上新世中期;远离山前的南西背斜带主要发育断层转折褶皱和少量滑脱褶皱,开始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

研究区的台阶状逆断层及其相关褶皱是由祁连山山前向盆地按照一定的序次、以背驮式渐次扩展的,这个扩展过程自古新世一直持续到现在。

【总页数】11页(P404-414)【关键词】构造特征;变形规律;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作者】刘志宏;万传彪;杨建国;刘振文;高军义【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 [J], 周建勋;徐凤银;朱战军2.地震剖面记录的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J], 王亚东;张涛;李仕远;郑建京;郭建明;孙国强3.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地层的磁组构特征及其沉积—构造学意义 [J], 霍斐斐; 邵瑞琦; 姜南; 张瑞尧; 程鑫; 张伟杰; 卫弼天; 周亚楠; 吴汉宁4.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九龙山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J], 陈思远; 张永庶; 吴磊; 张军勇; 汪立群; 肖安成; 沈亚5.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J], 周建勋;徐凤银;胡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

与周 围构造 单 元 均 以大 型 断 裂 相 隔 。盆地 北 以宗
务 隆 山一 青 海南 山断裂 为界 与南 祁 连褶 皱 系相 连 ;
前 人研 究表 明 , 达 木 盆 地 北缘 ( 柴 以下 简 称 柴
北缘) 为一块 断 带 , 于 祁 连造 山带 类 前 陆 逆 冲 推 属
西 以阿尔金走滑断裂为界与塔里木盆地紧邻 ; 以 东
侏 罗统被掩埋 , 生代晚期构造运动形成 以断块叠 瓦状排 列的斜坡 带, 新 有利 于近现代 层间氧化带发育 。钻探证 实, 柴迭木 盆地北缘地 区具备发育古 、 今层间氧化 带和砂岩型铀矿化 , 具有层 间氧化带砂岩铀成矿 的前景, 同时指 造演化 ; 岩型铀矿 ; 砂 成矿前景
达 木地 块 以南 一 系 列微 型板 块 与古 欧 亚 大 陆 的一
( ) 和 异 常 点 , 积 累 了 较 丰 富 的铀 矿 地 质 资 化 点 并 料 。虽 然 区 内铀矿 地质 工作 开展 较 早 , 工 作程 度 但 仍 然较 低 , 别是 系统 的砂 岩 型铀矿 地 质工 作几 乎 特
第3卷 l
第 4期
东 华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
J OUR NAL OF EA T C NA I T T T O T HNOL S HI Ns I U E F EC OGY
V0. 1 No 4 13 . De .2 o l 08 2
勘探。
第 4期
刘林 等 : 达木盆地北缘 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成 矿关 系 柴
图 l 柴 达 木 盆 地 北缘 地 区 断 褶 构 造 分 带 图
基金项 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 “ 青海柴达 木盆地 地浸砂岩 型铀资源调查 评 价” 目( 22 16 30 ) 项 1 10 03 06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区域生烃演化概况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区域生烃演化概况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区域生烃演化概况1吴英1,2,姜波1,朱炎铭1,彭德华3,陈晓山1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中石化华东分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210036)3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736202)E-mail:83yingying@摘要:通过对构造-埋藏史和烃源岩的成熟生烃史进行模拟分析指出在构造演化的控制下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经历了两次生烃过程,主要发生在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

燕山期末,冷湖构造带、昆特依凹陷中心和伊北凹陷中心有机质进入生烃演化阶段,但成熟度演化幅度小,生烃率不大。

喜马拉雅期,侏罗系烃源岩不断被埋深,烃源岩成熟度大幅度升高,大部分区域烃源岩已达高-过成熟阶段,引发广泛的生烃作用,生烃量巨大为油气成藏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生烃演化;燕山期;喜马拉雅期1.区域地质背景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同时也是青藏高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北缘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北部,是盆地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北缘块断带包括赛昆断陷、大红沟隆起、鱼卡-红山断陷和德令哈断陷四个亚一级构造单元。

研究区域为柴北缘西段,西起石泉滩,东至大柴旦,北至边缘山系,南止于一里坪坳陷(图1)。

盆地类型和构造演化控制了柴北缘盆地侏罗系及烃源岩的分布、烃源岩的埋藏和生烃演化。

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史控制柴达木盆地烃源岩生烃演化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

由于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的复杂性,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将盆地划分为不同的演化阶段,对不同阶段盆地性质的认识也不一致[2-5]。

并在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演化[6,7]、盆地的性质[8,9]和盆缘构造变形[10]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姜波等(2007)在盆地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柴北缘的构造演化具有多期构造演化的特征,可以划分为早-中侏罗世的断坳盆地、晚侏罗世-白垩纪的坳陷盆地、白垩纪末期的图1 研究区位置图Fig1 The Location of Study Area1本课题得到国家油气专项项目(项目编号:XQ-2004-01)的资助。

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探讨

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探讨

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探讨
罗群
【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
【年(卷),期】2008(030)002
【摘要】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多成因的叠合含油气盆地,不同学者对其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成因特征和形成机制认识有较大差异;在分析、归纳、总结了4种有代表性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沉积发育、构造发育史恢复、地震反射特征,提出柴达木盆地形成与演化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断陷盆地、晚侏罗世-白垩纪挤压挠曲盆地、古近纪挤压坳陷盆地和新近纪-第四纪前陆盆地共4个阶段的新观点,统一了对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的认识,对深化盆地地质认识、正确评估盆地资源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6页(P115-120)
【作者】罗群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气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2
【相关文献】
1.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特征与油气圈闭成因类型 [J], 黄龙威;罗群
2.柴达木盆地北缘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判识 [J], 宋成鹏;张晓宝;汪立群;徐子远;马立协
3.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天然气成因类型分布预测 [J], 漆亚玲;汪立群;彭德华;徐子远;张铭杰;张晓宝;马素萍;韩凤祥;张瑞
4.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湖相藻(蓝细菌)灰岩储层成因类型 [J], 赵贤正;陈子炓;陈洪德;寿建峰;施泽进
5.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咸化湖盆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判识指标--以古近系-新近系为例 [J], 刘军;刘成林;孙平;张林;李浩涵;张艳芳;康艳丽;席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2008年 第1期1月铀 矿 地 质Uranium Geolog yV o l .24Jan .No .12008试论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样式与古、今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刘 林(核工业203研究所,陕西咸阳 712000)[摘要]柴达木盆地北缘是中新生代以来发育的块断带,中新生代盆地受逆冲推覆构造作用形成的构造岩席呈不同的展布形式。

本文通过对不同构造部位构造样式的分析、中下侏罗统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的阐述,认为在与盆地蚀源区相向的目的层,即对冲构造样式是古层间氧化带的发育部位,而相一致的单冲构造与斜坡带构造样式是现代层间氧化带发育的有利部位。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样式;古、今层间氧化带[文章编号]1000-0658(2008)01-0012-05 [中图分类号]P 552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7-02-05[作者简介]刘 林(1964-),男,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第3大内陆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铀矿地质工作者对该盆地北缘地区开展了大范围的铀矿地质普查和砂岩型铀矿的综合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发现了诸如北大滩、德令哈北山、绿草山、路乐河、石地26等多处铀矿点、矿化点及大量的铀异常,反映出北缘地区具备有利的找矿前景。

笔者通过在该区的砂岩型铀矿资源评价工作,对构造样式和古、今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和发育有了初步的认识。

1 区域地质概况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盆地基底主要由元古界达肯大坂群、全集山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二叠系和中生界三叠系及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中酸性火成岩组成。

盆地盖层主要由下侏罗统小煤沟组、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上侏罗统采石岭组、红水沟组、下白垩统犬牙沟组、下第三系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上第三系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上油砂山组和狮子沟组、第四系七个泉组及更新统-全新统冲洪积-湖积层组成。

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使盆地盖层发生了强烈的变形。

早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盆地北缘以伸展构造为主,形成了下侏罗统的断陷和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坳陷式沉积,晚白垩世的构造运动使北缘地区发生了构造的转换,构造活动以逆冲推覆作用为主,形成了北西向的构造格局。

此后,北缘地区以弱伸展构造为特征,盆地区以前陆盆地为特点,沉积了第三系。

新生代晚期的构造运动继承了晚期燕山运动的特点[1],即以逆冲推覆作用为主,盆地继续收缩。

据资料分析,柴达木盆地北缘缩短了24km[2],形成了北缘中新生代第1期刘 林:试论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样式与古、今层间氧化带的形成·13 ·盆地特有的构造样式。

2 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样式的类型和特征关于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样式,中国石油大学资源系戴俊生教授曾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列出了14种构造样式(图1),认为柴达木盆地主要发育压缩构造样式,其次为伸展构造样式和走滑构造样式;而且将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样式的演化分为3个阶段:燕山早期伸展构造样式发育阶段、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中期压缩构造样式发育阶段和喜马拉雅中期压缩构造样式发育阶段和喜马拉雅晚期强烈构造样式发育阶段[3]。

通过对盆地北缘地区的地质调查和钻探研究,笔者认为北缘构造样式主要有对冲构造、斜坡带、单冲构造3种,均为压缩构造样式。

图1 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基本类型(据戴俊生,2000)Fig .1 The basic types of structu ral style in Qaidam b asin2.1 对冲构造对冲构造表现为断陷两侧受断裂控制的盆缘老地层向盆内逆冲上升,盆内快速下陷,沉积巨厚的第三-第四系。

如鱼卡断陷西部一带、大柴旦断陷、西大滩断陷等。

这些断陷盆地的控盆断裂断面向北倾斜,断裂北盘受构造的推覆形成拖曳褶皱,断裂南盘(盆内)强烈下降,被第四系覆盖,西大滩地区第四系厚300m 左右;大柴旦断陷带深凹处中、下侏罗统埋深达5000m 以上;平顶山-黄泥滩构造区侏罗系埋深达2215m [4]。

这些均反映出对冲构造造成盆地断陷区找矿目的层深埋的特点。

但受后期北东向构造的差异升降影响,该构造样式在北西方向上表现为隆升的对冲构造断块将中下侏罗统被抬至地表,但地层明显向盆外倾斜,包括找矿目的层亦向盆外(北)倾斜,例如鱼卡地区西部云雾山和滩间山夹持区、绿草山-大煤沟地区。

也就是说,对冲构造造成目的层的空间展布有两种结果,一是深埋,一是隆升。

2.2 斜坡带斜坡带的形成与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反向逆冲构造有关,蚀源区的地层明显向盆内倾斜,与盆内目的层的倾向一致。

这种构造不仅使目的层倾斜,同时使目的层抬升。

该构造样式是层间氧化带发育的良好部位(当然,氧化带的形成需要其他配套条件)。

赛什腾断陷北缘东北隅就是斜坡带的一例,断陷北缘中侏罗统向盆内倾斜,倾角为24°左右,目的层与蚀源区之间以断层接触。

钻孔剖面(图2)显示,中侏罗统地层的倾向与其在地表显示的倾向一致,层间氧化带的展布也与地层的倾向一致。

·14 ·铀矿地质第24卷图2 赛什腾断陷高泉煤矿钻孔剖面图Fig.2 Section of boreh ole in Gaoquan coalmine of Saishenteng fau lt depression1———第四系;2———中侏罗统大煤沟组;3———氧化带;4———不整合面;5———煤层;6———钻孔编号/孔口标高。

2.3 单冲构造单冲构造是盆地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带的主要构造样式。

受逆冲推覆构造的递进式发展,盆地内的找矿目的层呈叠瓦状展布。

鱼卡地区东部钻探剖面显示了单冲构造的典型模式(图3),这种构造样式也是盆地背驮式发育的结果。

该构造样式虽然遭受了逆冲推覆构造的改造,但是保留了伸展作用下的斜坡带特征。

该构造样式有利于含铀含氧地下水长期对找矿目的层的作用。

有利于古、今层间氧化带的发育。

3 古、今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特征前已述及,构造样式的演化分为3个阶段,各个阶段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样式。

与构造样式相对应,层间氧化带的发育也可以划分为古、今两类。

3.1 古层间氧化带形成于伸展构造样式发育阶段从盆地北缘中新生代的地质构造演化可知,侏罗纪至早白垩世该区为伸展作用的构造运动方式,该时期形成了以断陷开始,以坳陷结束的盆地发展历史。

各时期的沉积记录显示,早期(早中侏罗世)沉积,在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形成含煤碎屑岩建造,是该区主要的找矿目的层发育时期;晚期(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沉积,在干燥炎热环境下形成红色碎屑岩建造。

晚白垩世该区整体抬升,缺失沉积。

这一完整的沉积旋回反映出早期为目的层的形成时期,晚期为在氧化条件下的古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时期。

通过对鱼卡地区的构造样式研究,笔者认为该区东段为一长期受背驮式构造拖曳的单冲构造样式,有利于古层间氧化带和现代层间氧化带的长期发育。

因为,这一构造样式继承了沉积时期构造样式的特点;而该区西段则不同,为一对冲构造,目的层与蚀源区相向,不可能形成现代层间氧化带,因此该区所发育的层间氧化带就是古层间氧化带。

可以认为,古层间氧化带的发育与盆地早期(即盆地受逆冲推覆构造之前)的构造样式有关。

晚白垩世之后,早期的构造样式有的保持了原状,有的被改造成了其他样式。

保持第1期刘 林:试论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样式与古、今层间氧化带的形成·15 ·图3 鱼卡地区东部钻孔剖面略图Fig .3 Sk etch section of borehole in eastern part of Yuka region1———第四系;2———第三系;3———上侏罗统红水沟组;4———上侏罗统采石岭组;5———中侏罗统大煤沟组;6———奥陶系上统;7———煤层;8———不整合面;9———断层编号;10———钻孔。

图4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地区西段L 号勘探线钻孔剖面Fig .4 Section of explo ration line L in western part of Yu ka region in the north m argin of Qaidam basin 1———第四系;2———上侏罗统采石岭组;3———中侏罗统大煤沟组;4———下元古界达肯大坂群;5———推测断层;6———氧化带;7———铀矿化;8———钻孔编号(孔口标高)。

原状的构造样式,如单冲构造,是古、今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区;被改造的构造样式,如对冲构造,在后期基本未遭受氧化改造,但由于该区为油气发育区,可能受到了还原作·16 ·铀矿地质第24卷用的改造。

如在鱼卡地区西部对冲构造北缘钻探剖面(图4)显示,下部的砂体顶部和底部有铀矿化,而砂体本身为灰色夹白色,可能为二次还原作用的结果。

3.2 现代层间氧化带的发育与斜坡带和单冲构造样式有关 众所周知,现代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对地层要求是必须有适于地下水形成补径排完整系统的斜坡带,而且这种斜坡带从形成至今依然保持了相对稳定。

据上述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样式的划分和演化研究,认为在燕山晚期构造转换之后形成的斜坡带和单冲构造具有这种特点。

钻探结果证明了笔者的认识。

如图2所示,赛什腾断陷发育斜坡带构造样式,地层向盆内缓倾斜,在含铀含氧地下水的作用下氧化带发育。

该斜坡带地下水来源于赛什腾山。

对于单冲构造,样式中现代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已述及,在此不赘述。

4 两点基本认识(1)柴达木盆地北缘是晚期燕山运动以来在逆冲推覆构造作用下形成的,发育了对冲构造、斜坡带和单冲构造等3种构造样式。

构造样式的发育经历了3个阶段: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为伸展构造作用下的断-坳式构造盆地的发育时期,形成伸展构造样式;晚白垩世至新第三纪为挤压构造作用下压缩构造样式的形成发育时期;晚新生代以来的挤压构造作用递进式的发展使前构造样式得到强化。

(2)古、今层间氧化带的发育与构造样式有密切的关系,古层间氧化带的发育与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伸展构造作用下的伸展构造样式有关;对冲构造样式保持了古层间氧化带,但受到了油气还原作用的改造;单冲构造样式有利于古、今层间氧化带的持续发展;斜坡带是现代层间氧化带发育的构造样式。

分析构造样式与古、今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关系,对于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1]马金龙,李凤君,贾庆军.柴达木盆地北部碰撞构造与盆地改造变形[J].石油实验地质,2002.24(4).[2]胡受权,曹运江,黄继祥,牟中海.柴达木盆地侏罗纪盆地原型及其形成与演化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1999.21(3).[3]戴俊生.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控油作用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0.22(2).[4]张建忠,吴金才,高山林.柴达木盆地北缘大柴旦区块油气成藏条件分析[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6.2(1).Analysis on fault styles and formation of paleo and presant 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 in northern margin of Q aidam basinLIU Lin(Res earch institute o f No.203,CNNC,X iany a n g,S haan xi712000,Chin a)Abstract:T he north margin of Qaidam basin is a f ault block which developed f rom Cenozoic to M esozoic Era,struct rual sheets formed by overthrust and nappe st ructrue are of different sty les in the Cenozoic-M esozoic basin.A fter analyzing the struct rual styles in dif ferent st ruct rual location and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t erlayer oxidation zones in M iddle-Lower Jurassic st rata,the authors recognized that paleo int erlayer oxidation zone were developed in the dual-upthrust st ructures w here the dip of target lay-er is againt the eroding plane of the source area and present int erlayer oxidation are developed in the mono-upthrust and slope st ructures where the target layer and the eroding plane of the source area bear the same dip.Key words: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fault style;paeo and present 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