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构造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后张法
■ 后张法( post-tensioning method)施工是在浇筑混凝土构件 时,在放置预应力筋的位置处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一 定强度 ( 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 ,将预应力 筋穿入孔道中并进行张拉,然后用锚具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构 件上,最后进行孔道灌浆。使预应力筋不受锈蚀,并与构 件形成整体。预应力筋承受的张拉力通过锚具传递给混凝 土构件,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2 、方 法预留孔道形状有直线、曲线,孔道留设方法:
■ (1 )钢管抽芯法(直孔)——(灌浆孔间距≯12 米) 无缝钢管,在砼浇筑过程中和浇筑后,隔一定时间慢慢 转动钢管,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抽出,形成孔道。
■ 为了保证预留孔道的质量,施工时注意: ■ ①钢管应平直、光滑,预埋前应除锈、刷油,安放位 置要准确。钢管不直,则在转动和抽管时易将混凝土管 壁挤裂。钢管位置的固定,一般采用钢筋井字架,钢筋 井字架间距一般在1 ~2m 左右,浇筑混凝土时,应防 止振动器直接接触钢管,以免产生变形和位移。
2 、锥锚式千斤顶:适于张拉以KT —Z 型锚具为张拉端 的钢筋束和钢绞线束以及钢质锥型锚具为张拉锚具的钢丝 束。其主缸和主缸活塞用于张拉预应力筋。
■ 3 、穿心式千斤顶:适于张拉采用JM12 型、QM 型、XM 的型预应力钢丝束、钢筋和钢绞线束。YC 型千斤顶是目前最 常用的张拉千斤顶之一。
沿千斤顶纵轴线有 一直穿心通道,供 穿过预应力筋用。 沿千斤顶的径向分 内外两层油缸。外 层油缸为张拉油缸, 工作时张拉预应力 筋;内层为顶压油 缸,工作时进行锚 具的顶压锚固,故 称YC60 型为穿心 式 双作用千斤顶。
L 1= l + 3 l 2+ l
·L 0=L 1
1- l
(完整)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后张法可分为有粘结后张法和无粘结后张法一,有粘结后张法: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的主要施工工序为:浇筑好混凝土构件,并在构件中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后(一般不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5%),将预应力钢筋穿人孔道;利用构件本身作为受力台座进行张拉(一端锚固一端张拉或两端同时张拉),在张拉预应力钢筋的同时,使混凝土受到预压。
张拉完成后,在张拉端用锚具将预应力筋锚住;最后在孔道内灌浆使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构成一个整体,形成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结构(图4-37).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不需要专门台座,便于在现场制作大型构件,适用于配直线及曲线预应力钢筋的构件。
但其施工工艺较复杂、锚具消耗量大、成本较高。
图4—37 有粘结后张法工艺流程l—混凝土构件;2-预留孔道;3-预应力筋;4—张拉千斤顶;5—锚具预应力控制在预应力混凝土在施工中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很多,产生的时间也先后不一。
在进行预应力筋的应力计算与施工时,一般应考虑由下列因素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即:①锚具变形、预应力筋内缩和分块拼装构件接缝压密引起的应力损失σi1 ;②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σi2;③混凝土加热养护时,预应力筋和张拉台座之间温差引起的应力损失σi3 ;④预应力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σi4;⑤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σi5;⑥环形结构中螺旋式预应力筋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引起的应力损失σi6;⑦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σi7。
后张法施工中对以上第 2 、 3 、 4 、 7 项预应力筋损失在张拉时应予以注意。
( 1 )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仍采用张拉程序控制。
后张法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与所采用的锚具种类有关,张拉程序一般与先张法相同。
( 2 )对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构件,应分批、对称地进行张拉。
对称张拉是为避免张拉时构件截面呈过大的偏心受压状态.分批张拉,要考虑后批预应力筋张拉时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会对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产生影响。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及适用范围
一、概述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是一种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的重要施工技术。
它通过在混凝土硬化后对其进行预应力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本文将介绍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及其适用范围。
二、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原理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是指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中事先埋设的钢筋或钢束进行张拉和锚固,从而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使其在受力时能够充分发挥材料的抗拉性能,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这种工艺的关键在于张拉和锚固的准确控制,以确保预应力对结构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步骤1. 钢筋或钢束埋设:在混凝土结构浇筑之前,需要在预定位置埋设预应力钢筋或钢束,通常是通过在混凝土模板上设置钢筋模板来完成。
2. 混凝土浇筑:在预应力钢筋或钢束埋设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确保预应力钢筋或钢束与混凝土紧密连接。
3.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充分的养护,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可以进行后张法预应力的施工。
4. 张拉和锚固:在混凝土达到预定的强度后,进行预应力钢筋或钢束的张拉,然后进行锚固,确保预应力传递到混凝土结构中。
四、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的适用范围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适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中,包括桥梁、楼房、地下综合管廊等。
其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跨度较大:对于跨度较大的混凝土结构,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减小结构变形,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 结构受力复杂:对于受力复杂的混凝土结构,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能够通过合理的预应力布置,有效分担结构荷载,减小结构应力集中,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3. 结构要求变形控制:对于有较高变形控制要求的混凝土结构,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能够通过预应力对混凝土结构的控制,减小结构变形,提高结构的使用性能。
五、结论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是一种重要的混凝土施工技术,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预应力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技术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技术刘根刘青松一、模板(一)模板的构造:模板、木模和钢木结合模板,其构造基本相同。
整套模板T 型梁由底模、侧模、端模三部分组成,如图1-1 所示。
空心板梁由底板、侧模、内模和端模四部分组成,如图1-2所示。
1、底模:支承在底座上面,它是由紧贴于混凝土表面的底板与支承底板垫木、横梁以及安装振捣器的固定架等几个主要构件组成。
底板总长考虑到梁体混凝土在预应力作用下压缩的影响,应按跨径的1/1000 值加长。
2、侧模:位于梁体的两侧,沿梁长度方向由若干个具有独立结构的单元模扇组成。
单元模扇由紧贴于混凝土表面的侧板,支承侧板的水平肋、竖向肋,支托竖向肋的直撑、斜撑,紧固侧模模扇的拉杆及安装于侧板上的振捣架等构件组拼成一个整体。
见图1-3、1-4、1-5。
3、端模:端模位于梁体的两端头,安装时连接在侧模上。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 梁需要用两套端模。
4、内模:(1)四合式活动模板,每根使用两节内模,以便于搬运装拆,沿纵向又分成两部分,其构造见图1-2。
内模可采用30mm 厚木板,侧面装置铰链,使壳板可以转动。
撑板下端的半边朝梁端一侧用铰链与壳板连接,另半边及上端均做成榫头,顶紧壳板纵面上、下斜接缝,并在撑板上方设置直径20mm 的圆钢拉杆,撑板将内壳板撑实后,在模壳外用铅丝捆扎,成定型的整体内模。
脱模时抽动拉杆和扁铁拉杆,即可拆除内模。
(2)充气橡胶管内模,该法使用方便,容易装拆。
它主要由橡胶和纺织品加工成胶布,用氯丁胶冷粘制成设计的内模形式,橡胶管被充气后即成内模。
(二)模板的安装与拆除:1、模板的安装模板的安装与钢筋工作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安设。
一般是在底板平整、钢筋骨架安装后,安装侧模和端模,也可先安装端模后安装侧模,模板不应与脚手架发生联系,以免脚手架上运存材料和人工操作引起模板变形。
2、模板拆除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芯模和预留孔道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现象时,方可拨除,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随自重和其它可能的外荷载时方能拆除。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预应力施工是一种常用的加固和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方法。
其中,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且可靠的施工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定义、原理、施工过程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定义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是在混凝土结构完全浇筑固化后,再施加预应力的一种方法。
与传统的预应力施工技术相比,后张法采用了不同的施工顺序,即先浇筑混凝土结构,再施加预应力。
这种施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的收缩和温度影响,减少混凝土的开裂和变形。
2.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原理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基于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和预应力的应用原理。
在混凝土固化后,其内应力已经减小到很小的程度,此时施加的预应力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变形和裂缝的产生。
同时,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还可以通过调整钢束的位置和应力大小,对结构进行局部加固和调整,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3.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施工过程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施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钢筋配置、预应力施加和锚固。
首先,在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预埋钢筋,在预定位置安装张拉器和锚具,然后进行钢束张拉和锚固,施加预应力。
最后,进行张拉钢束的放松和灌浆,保证预应力的传递和固定。
4.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各类混凝土结构加固和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在桥梁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桥梁的承载能力,减少结构的变形和开裂,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
其次,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建筑物的墙体和柱子的施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此外,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还可以用于隧道、坝体等大型工程结构的施工和加固。
总结: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且可靠的施工方法,通过在混凝土结构完全浇筑固化后施加预应力,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的开裂和变形,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在桥梁、建筑物和大型工程结构等领域,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得到了广泛认可。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案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案一、引言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案是一种在混凝土构件中增加预应力的方法,它通过在构件的内部预留孔道,并在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通过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这种施工方案广泛应用于桥梁、高速公路、地铁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能够显著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案的设计、施工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案设计1、确定预应力筋的数量和布置根据结构承受的荷载和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筋的数量和布置。
在满足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预应力筋的数量,以降低成本。
同时,要确保预应力筋的布置合理,避免出现交叉等现象。
2、确定预留孔道的直径和位置预留孔道的直径和位置对预应力的施加有着重要的影响。
孔道直径应足够大,以保证预应力筋能够顺利穿过。
同时,孔道的位置应尽量分散,以避免集中应力对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3、设计张拉设备和锚具根据预应力筋的种类和规格,选择合适的张拉设备和锚具。
张拉设备应具有足够的吨位和精度,以满足张拉力的要求。
锚具应具有可靠的锚固性能,以确保预应力筋的固定和传递。
三、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流程1、制作模板和钢筋骨架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模板和钢筋骨架。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钢筋骨架应按照要求焊接,确保其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2、预留孔道在模板上按照设计要求预留孔道。
孔道的直径和位置应准确无误,以确保预应力筋能够顺利穿过。
3、穿入预应力筋将预应力筋按照设计要求穿入预留孔道中。
穿入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受到损伤或扭曲。
4、浇筑混凝土在预留孔道中浇筑混凝土。
浇筑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密实、均匀,避免出现空洞、蜂窝等现象。
5、养护和拆模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养护和拆模。
养护期间应保证混凝土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避免出现开裂等现象。
拆模时应小心操作,避免对混凝土造成损伤。
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方法
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方法纵向预应力均采用12-7Φ5钢绞线及7-7Φ5钢胶线,采用单端张拉,每束锚下控制张拉力分别为2343KN和1367KN以张拉力为主,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
纵向预应力束张拉顺序为:每个节段的连续钢束,在横截面上必须对称张拉,先张拉腹板束,再张拉顶、底板束。
非连续钢束在全联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从首段逐孔对称张拉非连续钢束,先长束,后短束。
横向预应力束采用3-7Φ5钢绞线,采用单端单根张拉,每根钢绞线锚下控制张拉力为195.3kN,以张拉力为主,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
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完后即可张拉横向预应力束,张拉按均衡对称,交错张拉的原则进行,张拉完后对同束的3根钢绞线进行补强,使各根预应力束达到设计要求。
箱梁横隔墙预应力为5-7Φ5钢绞线,锚下控制张拉力为976KN,采用15-5锚具。
采用两端张拉。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弹模达到设计的80%时方可张拉;首跨施工时应进行管道摩阻试验,锚圈口应力损失,以便准确计算理论伸长量及实际需张拉应力值。
1、设备的选择A、千斤顶的选择:为保证张拉的安全可靠和准确性,千斤顶的吨位数宜控制在设计张拉力的1.2倍以上:①12-7Φ5钢束采用2344kn*1.2倍=2813kN(选用350t千斤顶)②7-7Φ5钢束采用1367kn*1.2倍=1640kN(选用200T千斤顶)③5-7Φ5钢束采用976kn*1.2倍=1171kN(选用200T千斤顶)④横向钢束采用单根张拉:1395*140*1.2=234KN(选用27T千斤顶)B、压力表选用实际压力表读数Pu=(1.5~2.0NK/AU)其中AU为张拉油缸面积,NK为张拉力,通过计算可得出压力表的读数。
2、张拉程序(1)第一步,先将钢丝束略微张拉以消除钢束松弛状态,并检查孔道曲线,锚具和千斤顶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要注意钢束中每根钢铰线受力均匀。
(2)当钢丝束初应力达到10%δk时,再开始正式张拉和量测伸长值。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因其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施工工艺。
一、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原理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是指先浇筑混凝土构件,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构件预留的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然后利用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使其产生预应力,最后用锚具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上,使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这种施工工艺的核心在于通过预应力筋的张拉,预先给混凝土施加压力,从而抵消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承受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性能。
二、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预应力筋:常用的预应力筋有高强度钢丝、钢绞线和精轧螺纹钢筋等,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规格和型号,并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锚具:锚具是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混凝土构件上的关键部件,常见的锚具有夹片式锚具、支承式锚具和锥塞式锚具等,同样需要满足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2、设备准备张拉设备:包括千斤顶、油泵和油压表等,应根据预应力筋的规格和张拉力大小选择合适的张拉设备,并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
灌浆设备:用于预应力筋孔道的灌浆,包括灌浆泵、搅拌机等。
3、技术准备施工图纸会审:仔细审查施工图纸,确保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要求。
编制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安全措施等。
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掌握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
三、预留孔道预留孔道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预应力筋的张拉和灌浆效果。
1、孔道成型方法钢管抽芯法:适用于直线孔道。
在浇筑混凝土前,将钢管埋入混凝土中,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抽出钢管,形成孔道。
胶管抽芯法:适用于曲线孔道。
将胶管埋入混凝土中,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充气或放气的方式将胶管抽出,形成孔道。
简述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
简述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工程中的预应力施工方法。
它通过在混凝土构件施加拉力,使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承受荷载,提高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该工艺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制作预应力钢束。
根据设计要求,通过对钢丝进行拉伸,形成预应力钢束。
这些钢束一般由多股钢丝组成,并在一定的锚固长度内进行张拉。
第二步,安装预应力钢束。
将制作好的预应力钢束按照设计要求布置在混凝土构件内。
钢束的位置和布置方式需要根据结构的需要来确定。
第三步,张拉预应力钢束。
在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使用专用的张拉设备对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
通过张拉,预应力钢束施加的拉力将传递到混凝土构件中。
第四步,锚固预应力钢束。
在预应力钢束张拉到设计要求的拉力后,将其锚固在构件的两端。
这样可以确保预应力钢束的拉力长期保持不变。
通过以上步骤,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束将起到增强混凝土构件的作用。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还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结构的安全和可靠。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后张法是先制作构件(或块体),并在预应力筋的位置预留出相应的孔道,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数值后,穿入预应筋并施加预应力,最后进行孔道灌浆,张拉力由锚具传给混凝土构件而使之产生预压力。
后张法不需要台座设备,大型构件可分块制作,运到现场拼装,利用预应力筋连成整体。
因此,后张法灵活性较大;但工序较多,锚具耗钢量较大。
后张法的工艺流程如下:一、预应力筋制作(一)钢丝下料与编束1、钢丝下料消除应力钢丝放开后是直的,可直接下料。
钢丝下料时如发现钢丝表面有电接头或机械损伤,应随时剔除。
采用镦头锚具时,钢丝的等长要求较严。
同束钢丝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指同束最长与最短钢丝之差)不应大于L/5000,且不得大于5mm(L—钢丝下料长度)。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钢丝下料可用钢管限位法或用牵引索状态下进行。
钢管固定在林板上,钢管内径比钢丝直径大3~5mm,钢丝穿过钢管至另一端角铁限位器时,用DL10型冷镦器的切断装置切断。
限位器与切断器切口的距离,即为钢丝的下料长度。
2、钢丝编束为保证钢丝束两端钢丝的排列顺序一致,穿束与张拉时不致紊乱,每束钢丝都必须进行编束。
随着所用锚具形式不同,编束方法也有差异。
采用镦头锚具时,根据钢丝分圈布置的特点,首先将内圈和外圈钢丝分别用铁丝顺序编扎,然后将内圈钢丝放在外圈钢丝内扎牢。
为了简化钢丝编束,钢丝一端可直接穿入锚杯,另一端距端部约20cm处编束,以便穿锚板时钢丝不紊乱。
钢丝束的中间部分可根据长度适当编扎几道。
采用钢质锥形锚具时,钢丝编束可分为空心束和实心束两种,但都需要圆盘梳丝理顺钢丝,并在距钢丝端部5~10cm处编扎一道,使张拉分丝时不致紊乱。
采作空心束时,每隔1.5m放一个弹簧衬圈。
其优点是束内空心,灌浆时每根钢丝都被水泥浆包裹,钢丝束的握裹力好,但钢丝束外径大,穿束困难,钢丝受力也不匀。
采用实心束可简化工艺,减少孔道摩擦损失。
为了检查实心束的灌浆效果,在灌浆后凿开孔道,发现水泥浆较饱满,钢丝未裸露,同时试验结果表明实心束的握裹力也是足够的。
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
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一、概述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是一种在桥梁、建筑、大跨度结构等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施工技术。
它通过在梁体内预先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以抵消或减少外荷载引起的拉应力,从而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达到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二、施工流程1、制作梁体:首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梁体,并在梁体上标记出预应力筋的位置。
2、安装预应力筋:将预应力筋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在梁体上。
3、张拉:通过张拉设备将预应力筋张拉到设计要求的拉力。
4、固定:使用锚具将预应力筋固定在梁体上,防止其回缩。
5、灌浆:将水泥砂浆灌入锚具周围的空隙中,固定预应力筋并保护锚具。
6、养护:对梁体进行养护,保证工程质量。
三、特点1、提高承载能力:通过预先施加的预应力,可以抵消或减少外荷载引起的拉应力,从而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2、节省材料:由于预应力梁可以承受更大的荷载,所以可以减少梁的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
3、减少振动和噪音:预应力梁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可以有效减少振动和噪音。
4、改善结构性能:预应力梁具有较高的刚度和稳定性,可以改善结构的整体性能。
四、应用范围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大跨度结构等工程中,特别是在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已成为一种主流的施工技术。
它可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减少桥梁的维护和维修成本,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一、概述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是一种在桥梁、建筑、大跨度结构等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施工技术。
它通过在梁体内预先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以抵消或减少外荷载引起的拉应力,从而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达到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二、施工流程1、制作梁体:首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梁体,并在梁体上标记出预应力筋的位置。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一、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的原理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是指先浇筑混凝土构件,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构件预留的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然后利用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锚固,从而在混凝土构件中建立起预压应力的施工方法。
其原理在于通过对预应力筋施加拉力,使混凝土构件在承受外荷载之前预先受到压应力。
当构件承受外荷载时,首先抵消预压应力,从而推迟裂缝的出现,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二、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1、预留孔道根据设计要求,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构件中预留出预应力筋孔道。
孔道的形状可以是直线形、曲线形或折线形,常用的预留方法有预埋波纹管法、钢管抽芯法和胶管抽芯法等。
预埋波纹管法是将波纹管直接埋设在构件中,具有施工方便、孔道成型质量好等优点;钢管抽芯法是在混凝土浇筑后,抽出预埋的钢管形成孔道,适用于直线孔道;胶管抽芯法是利用充水或充气的胶管在混凝土凝固后抽出形成孔道,适用于曲线孔道。
2、穿束待混凝土构件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时,将预应力筋穿入预留孔道。
预应力筋可以是钢绞线、钢丝束或螺纹钢筋等。
穿束前应检查孔道是否通畅,有无杂物堵塞。
对于较长的孔道,可以采用先穿束后浇筑混凝土的方法,也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后采用牵引法穿束。
3、张拉采用专门的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
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遵循对称、均匀的原则,以避免构件产生过大的偏心受压。
张拉控制应力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确定,通常为预应力筋强度标准值的 075 倍左右。
在张拉过程中,应实时监测预应力筋的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进行对比,以判断张拉是否正常。
4、锚固当预应力筋张拉到设计控制应力后,用锚具将其锚固在构件端部。
常用的锚具有夹片式锚具、支承式锚具和锥塞式锚具等。
锚固完成后,应及时切除多余的预应力筋,并对锚具进行防护处理,以防止锚具锈蚀。
5、孔道压浆张拉锚固完成后,应尽快进行孔道压浆。
压浆的目的是填充孔道,防止预应力筋锈蚀,并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
• 干缩性:材料无外力作用;放置空气中;因水份蒸发
引起的尺寸变化程度&
• 灌浆前;用压力水冲洗和湿润孔道&
• 灌浆顺序应先下后上;以免上层孔道漏浆把下层孔 道堵塞&
• 灌浆工作应缓慢均匀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 锚具应采用封头混凝土保护;封头混凝土尺寸大于 预埋件尺寸;厚度不小于100mm
•
返回
• 用超张拉方法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损失时;
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宜为: con张拉控制
应力; 指预应力钢筋张拉时所控制的最大应 力值&
• 1采用低松弛钢筋和钢绞线;张拉操作程序
• 2采用普通松弛预应力筋时&
• 对镦头锚具等可卸载锚具;张拉操作程序
• 对夹片锚具等不可卸载夹片式锚具;张拉操 作程序
•
返回
• ⑤ 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 • 1 钢管抽芯法
预先将平直、表面圆滑的钢管埋设在模板内 预应力筋孔道位置上&在开始浇筑至浇筑后拔 管前;间隔一定时间要缓慢匀速地转动钢管; 待混凝土初凝后至终凝之前;用卷扬机匀速拔 出钢管即在构件中形成孔道& • 2 胶管抽芯法
胶管一端密封;另一端接上阀门;安放在孔道设计位 置上;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胶管阀门打开放 水或放气降压;胶管回缩与混凝土自行脱落&一般按 先上后下、先曲后直的顺序将胶管抽出&
后张预应力混泥土法施工工艺
后张法施工示意图
后张法的施工过程
• 第一阶段:现浇混泥土预留孔道;达到设计 规定强度&
• 第二阶段:预应力筋的张拉与锚固&
• 第三阶段:在孔道通过压力灌浆;填充预留 孔道&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后张法是先制作构件,在放置预应力钢筋的部位预先留有孔道,待构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数值后,并用张拉机具夹持预应力筋将其张拉至设计规定的控制预应力,并借助锚具在构件端部将预应力筋锚固,最后进行孔道灌浆(或不灌浆),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主要是靠构件端部的锚具传递混凝土,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如图7.15 所示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示意图。
图7.15 后张法施工示意图1—钢筋混凝土构件;2—预留孔道;3—预应力筋;4—千斤顶;5—锚具在后张法施工中,锚具永久性地留在构件上,成为预应力构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重复使用。
因此,在后张法施工中,必须有与不同预应力筋配套的锚具和张拉机具。
一、后张法的施工设备1.对锚具的要求锚具是预应力筋张拉和永久固定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上的传递预应力的工具,应该锚固可靠,使用方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按锚固性能不同,可将其分为I 类锚具和Ⅱ类锚具。
I 类锚具适用于承受动载、静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Ⅱ类锚具仅适用于有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且锚具只能处于预应力筋应力变化不大的部位。
2.锚具的种类后张法所用锚具根据其锚固原理和构造形式不同,分为螺杆锚具、夹片锚具、锥销式锚具和镦头锚具 4 种体系;在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根据锚具所在位置与作用不同,又可分为张拉端锚具和固定端锚具;预应力筋的种类有热处理钢筋束、消除应力钢丝束或钢绞线束。
因此按锚具锚固钢筋或钢丝的数量,可分为钢绞线束锚具和钢筋束锚具、钢丝锚具及单根粗钢筋锚具。
钢绞线束和钢筋束目前使用的锚具有JMI 型、XM 型、QM 型、KT-Z 型和镦头锚具等。
1)钢绞线束、钢筋束锚具(1)JM 型锚具。
JM 型锚具由锚环与夹片组成,用于锚固3~6 根直径为12 mm 的光圆或变形钢筋束和5~6 根直径为12 mm 钢绞线束。
它可以作为张拉端或固定端锚具,也可作为重复使用的工具锚。
如图7.16 所示,夹片呈扇形,靠两侧的半圆槽锚固预应力钢筋。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后张法预应力施工1. 概述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是一种常用于桥梁、建造和其他混凝土结构中的施工方法。
它通过施加预应力力量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后张法预应力施工的各个方面。
2. 材料与设备2.1 钢束钢束是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
它通常由高强度钢丝或者钢带制成,并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耐腐蚀性能。
2.2 预应力锚具预应力锚具是将钢束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关键设备。
常见的预应力锚具有锚碇、锚盒和锚板等。
2.3 预应力张拉设备预应力张拉设备用于施加预应力力量到钢束上。
它通常由液压缸、油泵和张拉锚具等组成。
3. 施工步骤3.1 钢束的布置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在混凝土结构中布置好钢束的位置和数量。
确保钢束的间距均匀并符合设计要求。
3.2 钢束的固定和锚固将钢束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中,通常使用预应力锚具来实现。
确保锚固坚固可靠,并检查锚具的状态。
3.3 预应力张拉使用预应力张拉设备对钢束进行张拉,施加预应力力量。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施加的预应力力量大小。
3.4 钢束的灌浆在钢束张拉完成后,进行钢束的灌浆工作。
使用专用的灌浆材料将钢束与混凝土结构密切连接,并确保灌浆材料充分固化。
3.5 后张作用的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施加预应力力量的钢束进行调整。
根据需要,增加或者减小钢束的张拉力量以满足设计要求。
4. 质量控制4.1 材料检验对使用的钢束和预应力锚具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4.2 现场施工检查在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现场施工检查,确保钢束的固定、张拉和灌浆等工作符合要求。
4.3 试验和监测进行一系列试验和监测工作,包括材料试验、钢束张拉力测量等,以保证施工质量的控制。
5. 安全措施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并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6. 扩展内容附件:- 工程设计图纸- 施工方案书- 材料质量检验报告- 施工过程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一种通过施加预应力力量来增强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施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张法施工构造
1,后张有粘结预应力:
1.1预应力筋孔道的内径宜比预应力筋和需穿过孔道的连接器外径大6〜15mm,孔道截面面积宜取预应力筋净面积的3. 5〜4. 0倍。
1.2后张法预应力筋孔道的净间距和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2.1对预制构件,孔道之间的水平净间距不宜小于50mm;孔道至构件边缘的净间距不宜小于30mm,且不宜小于孔道直径的一半;
1.2.2在框架梁中,预留孔道在竖直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孔道外径,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1.5倍孔道外径;从孔壁算起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梁底不宜小于50mm,梁侧不宜小于40mm;板底不应小于30mm…
1.3预应力筋孔道的灌浆孔宜设置在孔道端部的锚垫板上;灌浆孔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竖向构件,灌浆孔应设置在孔道下端;对超高的竖向孔道,宜分段设置灌浆孔。
灌浆孔直径不宜小于20mm o
预应力筋孔道的两端应设置排气孔。
曲线孔道的高差大于0.5m时,在孔道峰顶处应设置泌水管,泌水管可兼做灌浆孔。
1.4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曲线预应力钢丝束、钢绞线束的曲率半径不宜小于4m;对折线配筋的构件,在预应力钢筋弯折处的曲率半径可适当减小。
曲线预应力筋的端头,应有与曲线段相切的直线段,直线段长度不宜小于300mm o
1.5预应力筋张拉端可采用凸出式和凹入式做法,采用凸出式做法时,锚具位于梁端面或柱表面,张拉后用细石混凝土封裹。
采用凹入式做法时,锚具位于梁(柱)凹槽内,张拉后用细石混凝土填平。
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外露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处于一类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二、三类易受腐蚀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 o
1.6预应力筋张拉端锚具最小间距应满足配套的锚垫板尺寸和张拉用千斤顶的安装要求。
锚固区的锚垫板尺寸、混凝土强度、截面尺寸和间接钢筋(网片或螺旋筋)配置等必须满足局部受压承载力要求。
锚垫板边缘至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50mm0
当梁端面较窄或钢筋稠密时,可将跨中处同排布置的多束预应力筋转变为张拉端竖向多排布置或釆取加腋处理。
1.7预应力筋固定端可釆取与张拉端相同的做法或釆取内埋式做法。
内埋式固定端的位置应位于不需要预压力的截面外,且不宜小于100mm。
对多束预应力筋的内埋式固定端,宜采取错开布置方式,其间距不宜小于300mm,且距构件边缘不宜小于40mm。
1.8多跨超长预应力筋的连接,可采用对接法和搭接法。
釆用对接法时,混凝土逐段浇筑和张拉后,用连接器接长。
采用搭接法时,预应力筋可在中间支座处搭接,分别从柱两侧梁的顶面或加宽梁的梁侧面处伸出张拉,也可从加厚的楼板延伸至次梁处张拉。
2,后张无粘结预应力:
2.1为满足不同耐火等级的要求,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
合表16-54、表16-55的规定。
板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表16-54
2.2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间距宜采用200〜500mm,最大间距可取板厚的6倍,且不宜大于lm。
抵抗温度力用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间距不受此限制。
单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曲率半径不宜小于2. 0mo
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采取带状(2〜4根)布置时,其最大间距可取板厚的12倍,且不宜大于2. 4m。
当板上开洞时,板内被孔洞阻断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可分两侧绕过洞口铺设。
无粘结预应力筋至洞口的距离不宜小于150mm,水平偏移的曲率不宜小于6.5m,洞口四周应配置构造钢筋加强。
在现浇板柱节点处,每一方向穿过柱的无粘结预应力筋不应少于2根。
梁中集束布置无粘结预应力筋时,宜在张拉端分散为单根布置,间距不宜小于60mm,合力线的位置应不变。
当一块整体式锚垫板上有多排预应力筋时,宜采用钢筋网片。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宜釆取凹入式做法。
锚具下的构造可釆取不同体系,但必须满足局部受压承载力要求。
无粘结预应力筋和锚具的防护应符合结构耐久性要求。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固定端宜釆取内埋式做法,设置在构件端部的墙内、梁柱节点内或梁、板跨内。
当固定端设置在梁、板跨内时,无粘结预应力筋跨过支座处不宜小于 Im,且应错开布置,其间距不宜小于3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