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研讨课教案_9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之过零丁洋》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之过零丁洋》注释译文赏析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注释1、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2、遭逢:遇到朝廷选拔。
3、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4、干戈:指抗元战争。
5、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6、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7、絮:柳絮。
8、萍:浮萍。
9、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10、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11、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12、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赏析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研讨课件_9
读通诗意
•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 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 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 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 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阅读理解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学习目标:
•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歌思 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 3.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 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背景
读准节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经:经书。
干戈寥落:这里代指战争。寥落:冷清。
四周星:四周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风飘絮,雨打萍:风中柳絮,雨中浮萍。同样比喻 国家和自身摇摆不定。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前两个“惶恐”“零丁”:地名。 后两个“惶恐”“零丁”:表心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指史册。
追忆抗元经历,表 明以死明志的决 心,充分体现他 舍生取义、视死 如归的民族气节。
名垂青史
爱国诗词积累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宋·陆游《金 错刀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 春日感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 《狱中题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魏·曹植《白马篇》 )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研讨课教案_1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朗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诗歌的艺术美,把握诗歌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析,感受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坚贞不屈的气节、舍生取义、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和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难点:品析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艺术美。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诵读教学法、讨论品析教学法学法:朗读、背诵、品析、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助读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设想:围绕“爱国主义”这个主题,结合课题“古诗文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课前课后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品味诗歌意境,艺术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入:古诗词是我国古代古典文化的瑰宝。
下面这些诗词,那句最触动你的心的?这些诗歌都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爱国主义。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便是这样的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爱恨交织的爱国热情吧!(板书题目及课题)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B.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D.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E.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F.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其四》G.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2.介绍作者及作品: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
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
在拘囚中,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至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
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研讨课教案_7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经历与写作背景2.反复朗读,轻松背诵。
3.品读鉴赏,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诚挚的爱国情怀。
4.掌握译读、吟诵、品读、悟情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4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4教学方法:译读法、吟诵法、品读法、悟情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文天祥纪念馆图片,营造气氛。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轻松背诵。
2.品读鉴赏,体会感情。
3.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三、预习成果展示1.学生展示。
2.教师补充。
(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四、品读鉴赏第一步:译读。
1.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学生逐字解释,老师再要求同学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解说首联的内容。
最后老师给大家的示例。
(课件展示。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2.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小组合作翻译,试着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3.教师总结“译读”的操作要点:(课件展示。
)1.释字,扩充。
2.解说诗意。
3.尽量押韵。
第二步,吟诵。
1.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哪两件事?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找生读。
)2.颔联用哪个意象来进行抒情?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这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3.学生读颈联。
这里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说惶恐”、“叹零丁”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只指地名吗?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4.生齐读尾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
教学目标:
1.当堂背通本诗。
2运用多步通读、以“文”解诗等方法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不能永生,但他的铮铮铁骨与凛然正气却可以与日月同辉。
时空穿越近八百年,有一个人依然会让我们顶礼膜拜。
一一他,就是文天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天祥的一首彰显其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的诗一一《过零丁洋》(板书)
二、初读,扫清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正音辨形。
(PPT)
千(gān gē) 寥(liáo)落
零丁风飘絮汗青
明确:注意加线字的字形,进行书空练习。
“寥”字中的“习”无“勾”,“絮”字中的“系”无“撇”。
零丁:异形词,同“伶仃”,孤苦无依的样子。
文天祥原诗写作“零丁”,要尊重原作。
“汗青”:结合课本注释析字形,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以此区分“汗”与“汉”。
三、再读,整体感知
1.默读,结合课本注释,疏通诗句大意,用一句话概括该诗内容。
明确:文天祥兵败被俘,誓死不屈。
2.齐读全诗。
四、研读,体会诗歌内涵
(一)知人论世,品读首联
1.以“文”解诗,阅读下面的材料,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PPT)
明经入仕一一隋朝以来,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
要入仕,必须刻苦读书,通过科举考试。
考试内容是儒家经典,也就是“经”。
文天祥遇难
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仁义),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明确了读书就是为了报国。
应诏“勤王”——勤王”,指君主制国家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
据《宋史》记载,朝廷征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没有几人。
“四周星”一一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恰是四年。
2.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作者苦读经书与兵败被俘的感受?
明确:“辛苦”“寥落”。
“辛苦”,表明作者立志入仕报国,回顾发奋苦读的经所,感概其中的辛酸。
“寥落”,暗含着作者在国家威急存亡的关头,对荀且偷生者的愤慨,对投降派的谴责!
3.教师范读首联,学生跟读,学读。
朗读指导:“寥落”的韵母要读得饱满悠长并放慢语速,用凄楚(板书)的语调读出诗人的无比慨叹。
指导划分停顿:七言律诗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划分,即二二一二句式(也有特殊情况),或按意义划分,即四三的句式。
学生试读体味:”"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或“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二)披文入情,品读颔联
1.以“文”解诗,阅读下面的材料,了解作者写作本诗的背景。
(PPT)
宋朝军队自临安弃守,恭帝赵㬎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
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
右丞相文天、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罡在难中惊悸而死,左恐相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
此时文天样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无依无附。
2.结合助读资料,思考:假如你是文天样,目睹国破、亲历家亡,心境会如何?
明确:面对国家破败的现状和个人坎坷的命运,作者的心境是沉郁而凄凉的。
3.作者是采用什么修辞方法来抒发内心情感的?在“絮”和“萍”前着“风飘”“雨打”,有怎样的意蕴?
(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师生互动。
)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把坎坷的身世比作
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对国破家亡的悲哀。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名存实亡,在“絮”的着“风飘”,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就更显危急、自己的一生艰苦卓绝、坎坷不平,在“萍”前着“雨打”,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更显凄苦,这样可以更深切地表现出作者的家国之恨。
4,朗读体悟。
朗读指导:“浮沉”“浮萍”可重读,之后略做停顿,“风一一飘絮”“雨一一打萍”,拖印处理,用低沉(板书)的语调读出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生对读,教师读出句,学生读入句。
)
(三)运用想象,品读颈联
1.以“文”解诗,阅读补充材料,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经历。
(PPT)
惶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令人惊恐。
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建州汀州。
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这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
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而今文天样兵败被俘,押送过此。
怎能不感到孤苦伶仃?
2.结合助读资料,想象画面,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惶恐滩的险恶和零丁洋的凄凉,并体会“惶恐”“零丁”两词的妙处。
点拨:“读诗须想象”,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把静止的文字变为立体的活动的画面,由“境”而入“情"。
(同桌交流、展示描绘画面,师生互动。
)
示例:夜色如墨,阴风怒号,浊浪翻涌,在浩瀚的零丁洋中,一叶扁舟随着大浪起伏不定,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身材魁梧的文天祥,带着镣铐,满身伤痕,衣衫褴褛,长发零乱。
虽然疲惫不堪,但从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睛中散发出一种刚毅与不屈。
他无力地倚在船舱的门口,望着漆黑如墨的大海,个人的安危早已置之度外,他考虑的只是大宋的江山,大宋的未来,看着大宋的大好河山在蛮夷的铁蹄下支离破碎,千年的文明被他们肆意蹂躏,他心如刀割。
想到从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境,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如今身陷囹圄,孤若无依,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不由潸然涕下。
明确:“惶恐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说惶恐”“叹零丁”,既与前面
的“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吻合,又与作者当时的处境与心情暗合——对军队惨败的惶恐不安,以及败被俘的孤独寂寞,命运的慨叹,其可谓意蕴深远。
此句诗既是对偶又恰成双关,可谓情辞俱妙,宛然神来之笔
3.朗读颈联。
朗读指导:两个“惶恐”“零丁”,前者路轻略平,后者稍重稍抑,用悲愤的语调读出忧惧不安与孤苦伶仃。
(板书:悲愤)
(学生试读、比读)
(四)情景再现,品读尾联
1.以“文”解诗,补充助读资料,再现文天样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凛然不屈的情景。
教师朗读补充资料,学生视听,思考。
(PPT)
文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样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宋史·文天样传》(节选)
2.结合助读料,你从尾联中读出了怎样的精神?将体会填在下面的语句中。
我从句中读出了文天样的。
明确:只要能体现对文天祥精神意志的评价即可,如以死明志的决心、坚贞不渝的忠心,舍生取义的气节……
3“因声求气”,,读出情境,感悟语言背后丰富的情感。
朗读指导:将前句复读一遍,并在第二遍朗读时句尾加语气词“啊”,“照/汗/青——”,要一字一顿来读,最后一字“青”拖音,读出以死明志的决心——语调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板书)
五、带感情诵读
1.在以上研读的基础上,学生先自由通读全诗,然后找学生带感情诵读,师生进行评价。
2.小结:“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
惨痛的旋涡里分娩。
因为写它的不是笔,而是生命的孤注一掷。
——卞毓芳《文天祥千秋祭》”(PPT)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汁青。
”面对国家危亡,他挺身而出;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宁死不屈。
文天祥以血为墨,挥洒出凛凛英风和铮铮铁骨。
他用生命完美诠释了坚贞与忠义。
据说当张弘范读到文天祥这最后两句诗时,连声慨叹:好人,好诗!,(板书)诚然,文天祥的诗品与人品,已浑然为一体。
这脍炙人口的名句,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土前赴后继,为正义和理想献身。
也正是有了一个个像文天祥这样的英烈先贤,才撑起了我们华夏民族高耸的脊梁。
六、当堂背诵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带着一种敬仰、一份感动,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