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_第一节_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生物7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1章第1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优秀教案
章节名称2.1.3动物细胞编号课型新授课备课人上课时间课标要求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说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异同点;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动物细胞模型;认同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二节“植物细胞”内容的自然延续。
本节的实验也以第二节中的实验知识与技能作为铺垫。
本节中的实验活动,因为有了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经验,因此,实验活动的难度不大。
关于动物细胞和基本结构,同上节一样,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后获得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上一节课《植物细胞》的学习,基本掌握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步骤,对于利用显微镜进一步观察生物的材料有着强烈的愿望。
但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还要教师认真指导,纠正不足。
2.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不少同学注意力难以集中,实验操作不规范。
也有的同学应付了事,草草收兵,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应多查多看,及时指出问题,给予正确指导。
1.学生通过上两节课《练习使用显微镜》和《植物细胞》的学习,基本掌握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步骤和临时装片制作方法。
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方法有所不同,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不同之处。
2.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不少同学注意力难以集中,实验操作不规范。
也有的同学应付了事,草草收兵,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应多查多看,及时指出问题,给予正确指导。
课时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描述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制作并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认识动物细胞,学会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细胞是构成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教学重点(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果教学难点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提炼的课题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媒体选择分析导入回忆光学显微镜使用步骤概括玻片标本的类型课本“想一想,议一议”,三种动物细胞的结构有哪些共同点?与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动物细胞类型:w作用:a使用:i来源:z时间:3观察人观察植物细胞组织学阅读课类型:tw的口腔上皮细胞了解实验目的、材料、方法总结归纳方法步骤实施实验画细胞结构简图1.阅读课本了解实验目的、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2.朗读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3.找出每个步骤关键动词·4.教师示范后,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滴生理盐水,而不是清水?(2)为什么用稀碘液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5.分组进行临时装片制作并观察6.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7.结合课本图片,按照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绘制植物细胞图片本,引导学生找出每个步骤关键动词按照课本操作步骤,示范临时装片制作方法,过程中讲解注意事项针对每步提出为什么这样操作,引发学生思考每步操作原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并观察完成后,指导学生阅读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黑板上示范并讲解,组作用:c使用:i来源:z时间:20织学生完成绘图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概述细胞的基本结构1.说出动物物细胞由哪些结构组成?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有哪些异同点?提出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并阅读文字资料类型:tw作用:c使用:f来源:z时间:10小结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包括哪些步骤?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哪些?总结回顾当堂学习的内容,加深记忆类型:w作用:j使用:i来源:z时间:2当堂检测1.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有的结构是()A.线粒体B.细胞膜C.细胞质D.叶绿体2.肌肉细胞没有下列哪个结构()A.细胞膜B.细胞壁C.线粒体D.细胞质3.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种细胞有液泡,这种细胞可能是()A.人口腔上皮细胞B.肌肉细胞C.黄瓜细胞D.神经细胞巩固训练类型:w作用:wj使用:i来源:z时间:5作业布置学案板书设计第二节动物细胞一、制作并观察动物细胞临时装片1.擦2.滴3.刮4.涂5.盖6.染色二、动物细胞结构。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新人教版[1]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2.使用现为景观察到清晰的图像.3.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
关注科学与技术先互促进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正确使用显微镜.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目镜、物镜各配备两个不同倍数的)、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上"字的不透明纸、永久玻片)、擦镜纸。
学生准备:对照课本彩图并结合导学案,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显微镜各结构的功能详细讲解显微镜各关键结构的功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显微镜的光学部分目镜:放大物象镜头上方标有放大倍数物镜:放大物象镜头侧面标有放大倍数转换器:安放和转换物镜镜头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照明部分反光镜:反射光线光孔;6压片夹;7遮光器;8载物台;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镜柱。
思考:1。
与物体的放大有关的结构是什么?光学镜头上刻有的字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2.与照明有关的结构是什么?反光镜有几个面?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2。
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用擦镜纸将物镜和目镜擦干净3。
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4。
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5。
将显微镜放回原处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显微镜的使用一、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和物镜.二、对光低倍(物)镜、大光圈、看目镜、转反光。
三、观察压标本、降镜筒、看物镜、升镜筒、看目镜、细调清。
四、复原放回回顾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巧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达标练习右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下图是显微镜下的视野。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阅读课后材料,了解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自己制作一个 简易 的显微镜。
实践
板书设计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结构2. 对光
3.放置标本
4.调焦观察
5.实验整理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使用方 法。
2.学 习独立操作显微镜。
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
教学方法谈话法、实验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如果把生物体比作一座房子,那么什么相当于建造房子的砖块呢?
答案是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 构和功 能的基本单位。
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进 行观察。
讨论交流
新课
一.显微镜的结构
包括镜座、镜 臂、镜柱、反光镜、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转换器、物镜、目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
自学阅 读
二. 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2. 对光
3.放置标本
4.调焦
5. 观察
6.实验整理
讨论:
1.显微镜使用的步骤有哪些?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镜要注视物镜?
3. 在显微镜下能看清楚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
4.当移动玻片标本时 ,观察视野中的物像移动方向和实际移动方向有什么不同?这说 明什么?
5.想一想应该如何计算你所使用 的显微镜 的放大倍数?
实验
讨论
小 结
你知道怎样使用显微镜吗?
表达交流
课后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生物教案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根本步骤。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他们初步操作显微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练习显微镜的标准操作方法的过程中,使学习逐渐养成保护显微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标准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教学方法谈话法实验法教具准备1.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以往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根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秘,就必须了解细胞,可是细胞的个体十分微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聪明的人类为此而创造创造了显微镜,这种专门用来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仪器,它使我们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结构,是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观察工具,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讲授新课]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现在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种显微镜,拿出显微镜展示给同学们看,接下来让学生结合P37显微镜的构造图来认识各结构名称,教师作适当指导。
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学会使用显微镜,并用它来进行观察物像,让学生默读P37、38、39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步骤。
教师提出问题: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包括哪些?学生答复: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每组都有两种观察玻片: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植物玻片标本;首先,以①号片为例进行观察,观察前要先取镜和安放再对光,对光以后才能观察。
老师演示其过程,让学生边看演示边动手操作,并强调对光观察时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先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二是转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三是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下降的程度。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
;
。
4、对光的三转:
;
教
学
;
过
程
。
5、怎样算是对好光了?
6、观察动作的先后顺序:
.
.
.
.
7、观察时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
。
8 、 转 动 准 焦 螺 旋 ( 先 粗 后 细 )。 转 动 粗 准 焦 螺 旋 , 使 镜 筒 缓 缓 下 降 , 直 到
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以免
。
9、整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擦拭目镜和物镜要用
学习任务二:练习使用显微镜(要求:能规范、独立操作,并通过调节看到物像。
)
1、阅读教材,总结方法步骤:
⑴如何取放显微镜?
⑵如何对光?总结三转: ①转动
,使
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
②转动
,选择一个较大光圈。
③转动 ⑶如何调节观察到物像?(动作记忆)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放压降升
讨论: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学情分析
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 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
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
合本校学生生源较好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试着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
“上 ”字的玻
片;写有数字的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的使用录
像带或课件;课前每班培训几名学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境引入:
学生活动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显微镜使用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实践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手段: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展示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显微镜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包括显微镜的构造、功能和使用方法等。
4.课后作业:检查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显微镜使用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的描述和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访问一些科普网站或在线教育资源,了解更多关于显微镜和细胞的知识,如显微镜的种类、功能和应用等。
-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了解细胞分裂的基本原理。
-学生可以阅读一些关于生物学家的故事或科学史的书籍,了解显微镜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对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学生需要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如目镜、物镜、载物台、遮光器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生物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知识与技能1.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掌握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 练习使用显微镜。
4. 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二、过程与方法1. 观看照片和课件。
2.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
2. 爱护显微镜。
3. 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象。
1.显微镜,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等实验用品。
2.显微镜的使用视频或课件。
师:展示精美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的图片,提问:猜猜都是什么生物?(使学生体会到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的美妙,引发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强烈兴趣。
)师:利用显微镜实物讲解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生:参照教材上显微镜的图,与实物对照,准确说出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
师:从外形上如何区别低倍镜和高倍镜?它们放大倍数分别是多少?如果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物象,它会被放大多少倍?怎样使镜筒上升和下降?(作为过程评价,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1.教师分步讲解并示范显微镜的规范操作,学生同步模仿操作。
2.对学生提出要求后,学生练习操作,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同时教师巡视,纠正不规范操作。
记录普遍存在问题,统一纠偏。
3.反馈:提供一些不规范操作造成后果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原因,如何操作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分三个层次练习使用显微镜,并分析讨论遇到的问题的原因,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设置课堂练习:1.显微镜放大100倍和放大400倍时,哪个物镜下看到的物体最多?2.显微镜放大100倍和放大400倍时,哪个物镜镜头长?3.如果标本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你要往哪个方向移动标本,才能移到视野中心。
4.“上”字在显微镜下呈现的是什么?(通过反馈练习,巩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来评价学生获得和掌握知识的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8.反思教学,持续改进
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显微镜和细胞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4.教学方法:采用精讲精练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总结显微镜使用技巧、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显微镜使用和细胞结构的关键点。
3.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4.教学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实物演示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适当降低学习难度,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的基本概念。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课堂参与度。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观察,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显微镜和细胞图片,引发学生对显微镜和细胞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024年秋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二章认识细胞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过程1.单目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单目显微镜目镜物镜教师总结:目镜、物镜所标字样表示它们的放大倍数。
2.双目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讲解】(展示)这是一台双目显微镜,我们来认识一下它的结构:讲解①-⑨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展示显微镜的图片,请同学们进行巩固。
实验探究:练习使用单目显微镜阅读教材P18~19的内容,完成以下思考:1、使用显微镜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2、使用显微镜时,每一步是如何操作的?3、对光完成的标志是什么?4、使用显微镜时,在下降镜筒时,为什么眼睛要注视物镜?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有何特点?3.实验探究: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我们来看一下它的使用过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低倍镜观察;④高倍镜观察;⑤复原。
一、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玻片上;物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物镜上;目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目镜上。
如图: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3.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板书设计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一、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对光调光调焦观察二、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对光调光调焦观察三、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提示教学反思正确使用显微镜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急于尝试使用显微镜,导致教师难以教会学生一步一步正确使用显微镜。
因此我先对几位组长进行训练,先让部分学生熟悉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然后再分组实验时,采取“兵教兵”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能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及时发现学生操作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本节课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知识点较多、考点较多,因为时间的关系很多知识点没有展开去讲,所以学生初学完后容易一知半解。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历程,认识显微镜在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物镜、目镜、镜筒、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并理解其功能。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教师提出与显微镜相关的问题,如“显微镜是如何放大物像的?”“如何调整显微镜的焦距?”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查阅资料、进行讨论,寻找答案。
3.问题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观察玻片标本,让学生通过操作显微镜解决问题。
4.拓展问题: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显微镜在未来科技发展中有哪些潜在应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细胞显微图像,引导学生关注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提问:“你们对显微镜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已知的关于显微镜的知识。
3.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技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详细讲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物镜、目镜、镜筒、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并解释其功能。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技巧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操作显微镜,有的负责观察记录,共同完成观察任务。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反思与评价:评价,给予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操作技能。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观察结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评价能力。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能力目标:能顺利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二、教学重点1.说出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对光、调焦距、找到清晰的物像。
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物像。
四、教学过程(一)引言教师讲述: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细胞很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显微镜是一个放大的仪器,首先来了解显微镜的构成以及它放大的功能。
(二)显微镜的构造学生对照P36显微镜的结构图片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
1、对照图片,找到目镜和物镜:要求学生从镜筒上取下目镜观察,看上面标注的数字(10x);再让学生转动转换器,移动物镜,观察转换器上的三个物镜上标注的数字(4x10x40x)以及三个放大不同倍数的物镜长短情况。
问:能起到放大作用的是什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显微镜下成的像有什么变化?目镜、物镜,上面的数字代表的是它们放大的倍数;其中4倍和10倍的物镜属于低倍物镜,而40倍的物镜属于高倍物镜。
高倍物镜的镜身相对长些,低倍物镜的镜身相对短些。
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如:实验桌上的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是多少?最小放大倍数是多少?显微镜下的视野是固定的,放的越大,意味着看到的物像越少,而且成倍地减少。
2、由于目镜与物镜都是凸透镜,因此显微镜下成的物像是一个倒像。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学历案-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练习使用显微镜》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学习主题:练习使用显微镜本课学习将围绕显微镜的使用与操作进行,是初中生物学科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训练,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显微镜,为后续的生物学实验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功能,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技能与操作: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调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三、评价任务1. 掌握情况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互动,了解学生对显微镜基本构造和功能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显微镜,评价其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2. 技能操作评价:设置实验操作考核,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显微镜的调整和观察任务,并记录观察结果。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其对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理论学习(10分钟)讲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等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强调使用显微镜时的注意事项,如观察时的坐姿、目镜与标本的距离等。
3. 示范操作(5分钟)教师进行显微镜操作的示范,展示如何放置标本、调整焦距、观察等基本操作步骤。
4. 学生实践(15分钟)学生自行操作显微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学生可自行选择观察标本,并记录观察结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学生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强调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考核,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显微镜的调整和观察任务,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和记录进行评价。
2.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自行准备观察标本,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和感受。
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二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2.思维导图制作:结合课堂所学,以“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为主题,制作一张思维导图。要求涵盖显微镜的各个部件、功能、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内容包括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临时玻片制作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临时玻片制作以及生物细胞的观察。
4.突破重难点:
a.对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进行总结,制作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b.在观察生物细胞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细胞的基本结构,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细胞结构的认识。
c.针对学生操作显微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度和准确性。
5.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2.知识传授与演示:详细讲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进行逐一解答。
3.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
a.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显微镜,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b.指导学生制作临时玻片,观察生物细胞,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技巧。
c.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新)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一等奖)
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目标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标准操作方法,保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标准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节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社会行为。
〔2〕比照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开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开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动物社会行为的三个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
难点:运用有关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课型、教学时数新课、讨论法。
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好上课用的表格、图片并进行打印。
3.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用具:设计表格,学案。
教学过程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
问: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学生答复以下问题。
用视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根底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能提出很多问题,如: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首领都是执行一样的功能么?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
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
问题: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学生看录像答复以下问题,在此根底上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实验七--教案--练习使用显微镜
实验七--教案--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
教师角色:祁春芳高锦瑕孙燕飞安三奇课程名称:初中生物学
章节名称: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使用教材:《初中生物学》第一册人教版所在班级: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10—1班指导教师:刘福林老师
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了显微镜的各部分构造与规范的使用,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显微镜,所以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至关重要,而有关于显微镜的发展史的介绍可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三、教学重点:(1)显微镜的构造;(2)显微镜的使用。
四、教学难点:显微镜的使用
五、教学方法:模仿式实验,合作学习,讲授法,讨论法。
六、课型:验证式实验课
七、教学用具:黑板,光学显微镜,洋葱细胞挂图,洋葱实物
八、实验材料:e字装片
九、器具药品:光学显微镜
十、课时安排:1课时(41分钟)
十一、内容要点:(板书设计)
十二、教学设计
十三、参考文献
1. 朱正威,赵占良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
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2版)(“十
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 百度。
1.2.1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2025学年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学设计生物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认识显微镜,能正确说出各结构及其功能。
2、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学会显微镜对光。
3、通过观察e字玻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熟练的移动标本,看到清晰的物像。
物理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学会显微镜对光。
3、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控制玻片的移动方向。
学科融合目标: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对光,感受光的传播途径,理解到显微镜的学习与物理是相关联的。
2、根据凹面镜能聚光的功能,使用显微镜时学会选择反光镜的平面镜或凹面镜。
3、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理解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标本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相反。
运用物理学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
教学重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2、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熟练的移动标本,看到清晰的物像。
教学难点:显微镜对光,并观察到物象,理解物象成像原理,物象移动方向与标本移动方向的规律。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法、思维导图设计意图:遵循”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为遵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课前引导学生自学,了解显微镜的结构。
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知识配对,检测自学效果。
自主探究,实验,融合物理知识,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所以要使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在同一直线上,才能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掌握对光的三转原则: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遮光器,选择一个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反光镜(选择平面镜或凹面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总结显微镜成像原理,物像是倒像。
通过实际移动玻片,发现玻片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相反。
感受到物理学与生物学的紧密结合,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突破难点。
最后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同学们归纳整理本堂课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显微镜》教学设计
丁愉
第一节《认识显微镜》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e”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
走进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
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
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e”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
(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使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练习思考,回答。
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小结: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
课后实验室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