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凹如山——浅析贾平凹及其作品研究价值
贾平凹之作品分析
• 自然化生:论贾平凹长篇小说的情节模式 黄世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2012-09-15 期刊
• 贾平凹小说神秘化现象探析 韩琳琅 商 洛学院学报 2010-10-20 期刊
2.小说题材研究
• 说家园乡情,谈国族身份:试论贾平凹乡土 小说 王一燕 当代作家评论 2003-0325 期刊
问题
• 1.对文中所描述的女性角色,印象最深的 哪一位?
主题意义
• 废:荒芜,衰败 • 《废都》的书名都有着明显的寓意。废都
西京是荒败了的皇城,是已经被取代了的 权力中心。在这种城市里,失去了令人神 往的威严与秩序,只有盲目混乱、空虚荒 芜的欲望。“废都”象征了秩序,权力和 文化的颓败。 • 从盛到衰的复合式人生历程
贾平凹
代表作品:《鬼城》 《二月杏》《废都》 《满月儿》《秦腔》 《古炉》
·贾平凹
原名贾平娃,1952年2 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 凤县棣花镇,是当代著名的 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 系。 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 工作,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 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 编辑。
• 以“废都”为检索词检索篇名共有 354 条 记录。
研究现状分析
小说研究
贾
平 凹
散文研究
研
究
现
贾平凹本身
状
其他研究
1.对贾平凹小说创作的研究
• 创作心态研究 • 创作中的问题意识 • 创作中的神秘主义色彩 • 创作视角
• 贾平凹创作中的文化焦虑 黄秀生 华东 师范大学 2006-09-01 硕士
1997年贾平凹凭《废都》获得法 国著名的费米娜文学奖。
试论贾平凹小说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试论贾平凹小说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2002.5.1,。
内容提要贾平凹是当代作家中当下性比较突出的一位作家,既关注当下的现实和社会,也关注当下的文学潮流。
(从小说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看,其创作从整体上呈现着两个阶段性特征,即以关注商州人心灵轨迹史为主的“商州系列小说”和以关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文化命运为主的“文化忧思系列小说”。
《商州初录》是商州系列小说在文坛上真正产生影响的奠基之作,《浮躁》是这个系列的代表之作。
商州系列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也呈现着三个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凸现商州人在改革时代的心理错位和重建,以《商州初录》、《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为代表:第二阶段:探寻人性美,追求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以《远山野情》、《黑氏》、《冰炭》等为代表。
第三阶段,全方位剖析商州人的时代心态,表现历史阵痛的悲哀和信念,以《浮躁》为代表。
这三个阶段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J《废都》是贾平凹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转变的标志。
从《废都》开始,由《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五部长篇组成了其文化忧思系列。
这个系列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既有共同的趋向,又呈现着各自不同的侧重方向。
《废都》是一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城市传统文人心灵挣扎的历史,展现的是时代颓废情绪;《白夜》描绘的是都市市井中一批人追寻的悲剧,展现的是具有普泛性的时代追寻氛围:《土门》描绘的是传统乡村文明最后的一曲挽歌,展现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世界性问题;《高老庄》展现的是中国文化的多元化状态及其面临的困境;《怀念狼》是一部关于人类发展的寓言,展现人类面l临的困境,是一首天人合一的祈歌。
贾平凹小说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的演变历程反映了贾平凹美学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贾平凹艺术追求的历程。
关键词:贾平凹创作主旨审美流向商,、H系列小说文化忱思lAbstractJiaPingwaisoueofthoseoutstandingwriterswhopaymuchattentiontothecurrentrealitiesandsocietyaswellastotheliterrytendercyofthepresent.Intermsofhiscreativegistandesthetictrend,Jia’Swritingcanbegroupedintothefollowingtwokinds:“theShangzhouSeries’’characterizedbyrevealingtheWorriesandAnxietySeries’’spiritualorbitofShangzhoupeopleand“theCulturalfeaturedbyhighlightingonthefateofcultureduringthetransformationofsocietyandculture.TheFirstRecordofShangzkou,whichlaysthegroundworkfor“theSeries”andexecsanimportantinfluenceontheliteralcircle,andShangzhouImpetuosityarethereprehensiveworksofthisseries.Therearethreefeaturesduringthethreestagesinthecreativegistandaesthetictrendin‘‘theShangzhouseries”,thefirststagerevealsthepsychologicaldistortionanditsrebuildingoftheShangzhoupeopleinthereformingage,withTheFirslRecordofShangzhou,XiaoYue,the囊rstSeries,ThehouseholdinJiWowa,DecemberandJanuaryasitsrepresentativeworks;thesecondstageseeksforthebeautyofthehumannature,pursuinghumanbeingsdignityandvalue,withTheWildEmotionsofRemoteMountains,Mrshei,IceandCoalasitsrepresentativeworks;thethirdstagegivesapenetratinganalysisoftheShangzhoupeople’Sstateofmind,exposingthesadnessandbeliefofpainfulhistory,withImpetuosityasitsrepresentativework.Thereisaspiralprogressinthecreativegistandaesthetictrendofthesethreestages.SuchnovelasRuinedCityistheturningpointofJia’Screativegistandaesthetictrend.ThefollowingfivenovelssuchasRuinedCity,Daytime,TheDoor硕士学位论文¨Atl'FIt’STlIESISofEarth,Gaolaozhuang,InmemoryofWotfcompose“theCulturalworriesandAnxietySeries”.Thesefivebooks,ontheonehand,sharealotintheircreativeandaesthetictrend;ontheotherhand,theydifferfromeachotherwithgistrespectivehighlights.RuinedCityrevealsthedecadentmoodoftheage,illustratingthehistoryofspiritualstruggleofthetraditionalmenoflettersofthetime.Daytimedepictsakindoftragedyinwhichabunchofcitypeoplewhostruggledandpursuedtheirlifeideals,displayingthepervasiveseekingandpursuingatmosphere.TheDoorofEarthdescribesthelastelegyoftraditionalcountrysideculture,exposingtheworldwideproblemofcitydevelopment.GaoLaozhuangrevealsthediversifiedstatesofChinesecultureanditsdifficultposition./nMemoryofWolfisakindoffableabouthumanbeings’development,illustratingthehardsituationthehumanbeingsarefacing.ThedevelopmentofcreativegistandaesthetictrendinJia’Snovelsreflectstheprogressofhisaestheticismandhisvaluelocationaswellashisprogressofartisticpursuit.Keywords:JiaPingwa,creativegist,aesthetictrend,TheShangzhouSeriesofNovels,CulturalWorriesandAnxiety⑧雅MASTE牡R'Sq敞lIIiS引言(一)贾平凹小说创作概述贾平凹是唱着商洛山地清新甜美的田野牧歌走上文坛的。
试论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试论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作为我国著名的作家,贾平凹在散文创作方面也是颇有成绩的。
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之所以颇有成绩,与他本人的经历和当前整个社会这两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两方面也都为平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农村的生活经历,使他对商州农村生活了如指掌,深谙商州的风俗习惯、世态人情、风光景物,这些都为他的商州题材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而目前的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众多新人新事,无疑又为他的散文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现实基础。
纵观平凹的散文,其内容是广阔的,不仅充盈着民族文化特色,还渗透着现代意识。
所有这些散文,情感率直,艺术感触细微灵敏,构思通脱,语言简朴,旨远蕴深,自称一格。
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作以粗浅探析。
一、贾平凹的散文创作追求贾平凹的散文追求是一种宁静玄虚的境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可喜成就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惊恐地发现,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之后,我们的生活中似乎逐渐在缺失了一些什么东西。
平凹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巨大的社会变革对他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也如所有人一样迷惘过、空虚过,但他最终找到了灵魂的栖息之所,安妥了自己的灵魂。
反映在他的作品上,他用小说反映了他走出迷惘的心路历程,而他的散文却又反映了他找到新家园以后的安静与闲适。
不恰当地说:他将烦躁发泄于小说,而将真情诉诸于散文。
如《静虚记》中,平凹就这样写道:“在如今,寻找清静的地方难,寻找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为难了,而我,是世界上最呆的人,喜欢静静地思想,静静地作文。
”可见,生活在喧嚣都市的贾平凹无时无刻不在追求那难得的静虚世界,在这个人心不古、多变浮躁的世界上守住一颗淡泊宁静的心灵。
这虽是他个人心理反映,更是他的散文的一个特色。
这类文章还有《卧虎说》、《月迹》、《我的老师》等等。
贾平凹的散文追求反映生活的多面性。
社会,就是各种各样关系的总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情。
贾平凹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
贾平凹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作者:刘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7期摘要:贾平凹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个卓有成就的人物,加上他“集文学创作和书画艺术于一身,不仅创作出了为我们这个时代立传的文学作品,而且在书画艺术上很有建树。
”被有些媒体誉为中国当代文坛稀有的兼容书画的“奇才”。
贾平凹是以写小说而闻名于世的,但他的散文更为他赢得了廣泛赞誉。
贾平凹的散文在继承古今散文的基础上创出了自己新奇的文章风格,体现出独特的精神面貌,表达了迥异凡俗的思想见解和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呈现出多样的艺术形式。
本文从深广的时代情思,多样的表现手法,创新的文体形式三个方面分析贾平凹散文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质朴;情绪;哲理;手法;创新[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02贾平凹是以写小说而闻名于世的,但他的散文更为他赢得了广泛赞誉。
贾平凹的散文非常注重情节的描写,因而妙趣横生,别有一番韵致,这是因为他将写小说的笔调融入散文里面。
费秉勋教授指出:“与写小说相比,写散文似乎更能见出贾平凹的才情和艺术素质。
他的散文确实写出了特色,写出了个性,在全国能自成一家。
”[1]贾平凹散文能自成一家,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散文充满了真情,且仅仅关联着生活,始终不放弃对美的追求,无论是对地域风情、平凡事物的赞叹,还是对生活哲理的揭示,都渗透着他对美的一往情深,从而使他的散文有着浓厚的美文品格。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贾平凹散文的艺术价值。
一、深广的时代情思中国散文在现代经历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辉煌之后,散文创作一直处于低潮,六十年代,散文创作出现了以杨朔、刘白羽和秦牧为代表的新高潮。
此后杨朔式散文成为一种模式,中国散文逐步趋于僵化。
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散文复兴运动在中国兴起,局面才有所改变。
世纪末的散文研究不仅跨越了衰弱和停滞了半个世纪的散文研究,而且对30年代的散文研究也有继承(如对文体的热情关注及其探讨),更有突破和超越(如文化自觉和更大胆的探索精神)。
贾平凹作品分析
总结
• 综上所述:对于贾平凹的研究涉及了其小 说的创作、叙事、内容、意象、人物形象、 题材、成因、序跋、后记等,涉及了其散 文,涉及了其本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 等,还涉及了其本人与其他作家的对比, 如莫言。
• 其中对其小说研究最多,《废都》、《高 兴》、《古炉》、《带灯》、《浮躁》、 《秦腔》等出现频率甚高 • 但对其中篇小说、自传体长篇和散文研究 较少,对比研究较少。 • 未涉及方向:贾平凹创作风格及成因,其 不同阶段作品的对比及其风格转变历程, 其作品在国内外的传播与接受的对比,其 作品中相似人物的对比(如《废都》中的 庄之蝶与其他几个文化名人的对比)。
6.小说人物形象的研究
• 农民:贾平凹小说中农民人物形象研究 柴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01 硕士 • 女性:论贾平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变迁 康新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 2013-01-30 期刊 • 论贾平凹创作中的女性“自残”现象 张 晓倩 商洛学院学报 2013-10-20 期刊 • 其他:论贾平凹小说中的另类人物形象 张芸 小说评论 2012-05-20 期刊
8.对其小说序跋、后记的研究
• 序跋:试论贾平凹长篇小说序跋及其价值 马作柱 西南大学 2011-04-15 硕士 • 后记:贾平凹作品后记研究 李英 西北 大学 2014-06-30 硕士
9.贾平凹散文研究
• 贾平凹散文的魅力与局限 王兆胜 当代 作家评论 2007-08-15 期刊 • 浅议贾平凹九十年代前期散文的特点 徐 蕊 文学教育(上) 2014-06-05 期刊
3.语言风格:古朴、含蓄 4.叙事方式集合多种技巧
——《废都》
《废都》是贾平凹最著名的争议 小说,由于大量的性描写在国内 遭禁16年,却在外国赢得声誉, 1997年贾平凹凭《废都》获得 法国著名的费米娜文学奖。 被禁16年之后,《废都》2009 年再度出版,并与《浮躁》、 《秦腔》组成《贾平凹三部》。
最新贾平凹小说特色及读后感 读后感随笔
贾平凹小说特色及读后感导语:贾平凹作品大多描写社会基层中最日常,甚至琐碎的生活流程,细流蔓延,逐渐汇流成海,直达现象本质,表达出现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与情绪。
关于贾平凹小说写作特色是怎样的呢?贾平凹小说特色一、追求自然贾平凹曾在对话《土门》中说,他目前运用的写法,是以聊天的形式说话,一言以概之,说明贾平凹在创作长篇小说时追求自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首先是小说叙述人的隐藏,贾平凹认为,传统的叙述中,叙述者站在人群前或者站在台子上,不免会哗众取宠,拿腔作势。
而让他从台子上下来,站在人群中,就会正常而真诚的说话。
所以,创作中贾平凹巧妙隐藏叙述者,让人感觉不到在“做”,自然无为。
《土门》和《病相报告》中,或采用单一人物视角进行叙述,或转换不同的人物视角,作者在叙述者的强调、选择方面都独具匠心。
《废都》中则选择了隐含的叙述者,如奶牛的思考一段,就可视为作者自己的声音。
到了《白夜》中,这种叙述者基本上实现完全隐形,叙述与人物故事一起自然而然的随意铺开,混沌苍茫,接近“浑圆”,也许并不是十分的光彩夺目,但是你很难找到其中凹凸不平的地方,类似中国园林那样,静立于此,与曲径游廊、亭榭楼阁共同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贾平凹的作品多是记叙生活琐事,鲜有情节,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故事,过多的设置情节就会直接消灭真实,这种原生态的记叙手法正是写出了真实而流动的生活。
像《西京》中,洋洋洒洒30万字,通篇描绘的都是西京一群人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邻里纠纷、送往迎来、婚姻朋友等,没有主线,让读者感受到扑面而来具有浓郁烟火气息的原汁原味的生活。
论述形式上,贾平凹也是奉行“无技巧”的原则,力求自然呈现,平平常常的说话,乘兴而行,从容不迫。
贾平凹的自然叙述开拓了一条崭新的表达形式,可以使读者有话要说产生共鸣,但是也不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这种信马由缰的写法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小说的好看性,贾平凹也强调他的作品应该读慢些。
二是意象难以张扬。
贾平凹先生的作品的特点
贾平凹先生的作品的特点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重要作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作品题材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作品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题材:贾平凹的作品往往以农民为主要题材,深入描绘了中国农村的生活现状和农民们的困境与打击。
他以独到的视角展现了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变革和挑战,揭示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崩溃和个体命运的迷途。
2.批判现实主义:贾平凹的作品批判现实主义气息浓厚,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揭露和批判,直击社会问题和缺陷,呈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和不平等。
他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辛酸,以犀利的笔锋和真实的描述方式表达对社会不公正的不满和愤怒。
3.叙述方式:贾平凹的叙述方式独特而鲜明,以诗化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方式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他善于运用象征、意象和隐喻的手法,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细致入微的描写,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同时,他也运用讽刺和幽默等元素,为作品增添了一份轻松和诙谐的气息。
4.对人性的关怀:贾平凹作品中对人性的关怀与追求可谓贯穿始终。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和心理变化的刻画,表达对人性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他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人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的选择和抉择。
5.高超的文学技艺:贾平凹的作品充满了诗意,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他的文字简练而深刻,能够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擅长运用寓言和寄托的手法,借助意象和符号来传递深层次的寓意。
同时,他也善于运用对比和节奏感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总之,贾平凹的作品以其深入的社会批判性、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对人性的敏感关怀,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颗独特的明珠。
他的作品引人入胜,能够让人在感受其中的苦难与辛酸的同时,也体会到人性的光辉与力量。
文学唯突破才能发展——从《平凹文论集》看贾平凹的文学主张
独 到 而 精辟 的论 述 晶 莹 剔透 的 珍 珠
,
每 篇 文 章短 小精 悍 有如
,
有一 个 思 想 感 情 上 的 深 入 基础 发
, 。
”
“
情 是 深入 的
意 味隽永 有 如 耐 嚼 的 橄 挥 洒 自如 有 如
, ,
作品 的产 生
是一 种 生 活 积 累 的 爆
。
榄
笔 法 灵 活 有如 应 丁 解 牛
?
“
艺 术是 在 突 破 中发
,
什
,
过 去 是 读 过 的 而今 读起 来 仍 有 滋有 味 我想 主 要 的原 因
。 ,
展的
的
` ,
”
。
“
创作 之 所 以是创 作
,
作是 第 二位
,
为什 么 初 看 会 有 微 词 呢
,
创 是第 一 位 的
’ ,
一 切无 定 式
, , 一
一 切 皆
, , 。
是 和 大多数 读 者 一 样太 偏 爱平 凹 的 小说 和 散 文了 偏 爱 到 不 顾 其余 的 地 步
、
远 和生 活保 持 亲近
家
,
生 活是 创作 之源
。
,
这是
内容 有对 创 作 成 败 得
、 、
一 个 古 老 而 永 恒的 话 题
大 凡有 作 为 的 作
,
失 的 分析
有 个人 成 长 道 路 的 回 顾
,
莫 不 是把 根 深 扎在 生 活 的 土 壤 里
。 。
以生
,
家 及其 修养 的 论 述 文体 技 巧 的 剖析
,
只 有热 爱 生活
贾平凹作品中的正向价值建构及其现实意义
第40卷 第5期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V o l .40N o .52017年09月J o u r n a l o fY a n g t z e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S e p.2017收稿日期:20170312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S D 171053)作者简介:乔金果(1986-),女,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㊂贾平凹作品中的正向价值建构及其现实意义乔金果(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摘 要:贾平凹的作品视野广阔,大多以平实普通的笔触描写现实生活,直面人性,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社会结构的变迁㊁文化迁移及其发展趋势㊂其作品既隐约透露了其批判现实的人文情怀,更寄予了其重建当代文化的理想,对于理解民族生存环境变化及民族心理导向等,均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㊂关键词:贾平凹;正向价值;建构;现实意义分类号:I 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7)05-0056-03独特的人生体验,使贾平凹形成了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人的写作方式㊂在他的作品中,人物㊁动物㊁景物㊁民俗等意象形象丰满,展现了其对自然㊁文化㊁社会㊁人性的深层思考㊂在这一虚拟世界里,贾平凹既隐约透露了其批判现实的人文情怀,更寄予了其重建当代文化的理想㊂[1]本文拟在分析贾平凹作品创作主题的基础上,从现实观照㊁人文情怀和当代文化重建等层面,讨论贾平凹作品中正向价值的建构及其所体现出的现实意义㊂一贾平凹的作品,展现了中国社会随历史变迁而产生的种种变化,以及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激烈碰撞㊂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是贾平凹作品的主要主题㊂贾平凹作品多以现代都市为背景,以小见大,以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变迁㊁冲突㊁磨合,映射伦理主题和时代特征㊂因此,都市及都市价值观,成为其作品主要的表象符号和叙事元素,两者互相交织,共同建构了其作品题材㊁情节和主题㊂其作品中看似混沌而又荒诞的情节设置,往往呈现出新旧文化转型期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彼此碰撞㊂在形而上学的精神世界里,‘废都“中唱民谣的老者,以及以棺材为床㊁阴阳不分的牛老太太与那些牛,共同构成了冷静㊁理性㊁超越生活表层的阴阳生活图景㊂藉此,贾平凹尽情展现了城市文化生态的弊端,现代城市文化和当代城市精神的颓废与坍塌,及其与精神世界的背离㊂在‘白夜“中,作者将批判当代中国城市生活和城市文明的笔触,深入到了人的精神层面,试图藉此从根源上找到都市价值的本质㊂贾平凹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群生活在城市底层的边缘人的浮躁㊁落寞㊁惆怅和辛酸㊂他们在城市的昼夜交替中,起伏沉浮,亦真亦幻㊂这种形外神内的象喻性,虽然不免晦涩荒诞,却无疑更加深邃㊂传统小说大多依循历史时间,展开循序式㊁头尾俱全的线性叙事,而贾平凹作品的叙事,并不拘泥于历史年代与具体时间的真实,呈现出大的时间架构㊂其‘老生“中情节的叙述时间是模糊的,读者只能通过其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推断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㊂这一叙事方法的运用,使其能在情节的推移中,了无痕迹地描写社会变迁㊂于是,正阳镇㊁老城村㊁过风楼镇㊁当归村这四个乡镇空间中所发生的故事,以及生活于其间的人们的吃喝拉撒㊁婚丧嫁娶㊁生老病死等,便得到了清晰的呈现㊂需要指出的是,使小说文本叙事得以突破传统线性时间观的叙事方式而发生变形的关键,还在于其故事是由一位有着超越族群㊁历史㊁时空的神秘的丧歌唱师来叙述的㊂惟其如此,在其跳跃思维和强大主体意识的不自觉渗透下,作第40卷第5期乔金果:贾平凹作品中的正向价值建构及其现实意义品的叙事方式才能在不经意间展现出历史和社会的变迁㊂从最早的商州系列中的‘浮躁“‘商州“,到最具代表性的‘秦腔“,再到‘古炉“‘带灯“,小说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都是作者自己的喜怒哀乐㊂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情景化的表述方式,表达自己深深的生存焦虑感㊂在其笔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下,传统道德观念没有丝毫还手之力,维系了人们数千年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仿佛在一瞬间土崩瓦解,不复存在㊂在商州故土,以往熟悉的人情味渐渐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幕幕人性丑剧㊁闹剧,曾经淳朴干净的故土家园远了;而更为可悲的是,故土家园一旦消失,必将再也无法找回㊂很显然,只有在这种思想意识的深刻映照之下解读现代性命题,才能够看得见真正的人民大众,才能够看得见跳动清晰的文化脉络走向,贾平凹的小说正是如此㊂贾平凹的作品,以表现平实普通的民众生活为主㊂其作品中所描写的巫术㊁风水㊁五行㊁八卦㊁戏曲等民俗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底层人民平实普通的生活面貌㊂[2]要在作品中达到展现中底层人民平实普通的生活面貌这一目的,大多数作家都会以激烈的矛盾冲突作为故事情节的转折点,通过深入挖掘人物情感来构建故事发生的背景,而贾平凹的作品,则是通过彰显人们的心灵世界,以展现平实普通的民众生活㊂在他的笔下,古老的商州有着别样的风采:雕梁画栋的门楼,高亢嘶哑的秦腔,香喷喷的羊肉泡馍,热闹闹的庙会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㊂贾平凹笔下的西北人民聪慧而拙厚,风情醇厚而不混沌,就像苍茫的秦川大地一样,厚重而保守㊂一言以蔽之,其作品并不过度追求精致的情节描写,而是试图通过描画琐碎的生活事件,平实地呈现真实的小人物的情感,以展现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风貌,彰显时代精神㊂二贾平凹作品往往以改革开放时期为背景,因此,围绕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以及城乡冲突,让现代性命题横略中国的乡土大地,俯视生活于其间的农民,以展现其坚韧的品格和美好的憧憬,就成为贾平凹作品的努力方向㊂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贾平凹的多部作品,都展现了现代城市与都市快速消费时代下的价值观,并通过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引发人们对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文明的深刻思考㊂[3]这一意图,在其‘玻璃“中显得尤为明显㊂‘玻璃“的情节设置十分简单:王有福撞碎了一家外资酒店的玻璃,自己虽受了伤,却仓皇而逃;酒店贴出告示愿意赔偿王有福,我 试图劝说王有福趁机勒索酒店,但王有福却生怕遭到反向赔偿,最终黯然离开㊂在简单的情节中,通过现代化大酒店和传统茶馆这两个意象,贾平凹将现代及传统这两个概念具体化了㊂ 我 只是为了金钱才去找王有福,王有福的两次逃跑也是为了金钱,而文本中不多的几次人物对话也都是围绕金钱而展开㊂这已然充分表明,现代社会的金钱观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价值观正在人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㊂在‘腊月㊃正月“中,贾平凹则通过主人公韩玄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思传统文化的进步性和落后性,并借此批判广泛地存在于现代社会的人们的懒惰心理,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时代的发展㊂从这一层面而言,贾平凹的作品,给人一种厚重的入世感㊂这里所言的入世,不仅指其作品本身密切地观照现世问题,能够从小说中轻而易举地找到与现实世界一一对应的焦点问题,也指其过于沉迷于聚焦到具体的现代化命题㊂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因为贾平凹小说特色鲜明的整体框架和人物安排,便于引导读者从中发现现实生活的影子,而其借助或简单或精巧的情节设置所表现出的传统渐渐被异化的命运,以及现代生活物化的价值观给人性带来的压迫的激烈冲突,则更易引发生活于现代价值观下的读者的反思㊂正是在传统与现实的对比反思中,贾平凹的作品彰显出了厚重的人文情怀㊂贾平凹作品人文情怀的彰显,不仅依托于作其品的整体框架和人物安排,同时也依托于其作品中神秘意象的建构㊂从创作心理角度来看,贾平凹在其作品中所精心打造出来的很多神秘意象,是为了刻意强化作品的陌生化审美效果;而从其创作目的来看,其作品中的神秘意象,正是其借以观照现实,彰显其人文情怀的特殊载体㊂从本质上而言,这些意象虽然显得十分神秘,但仍然是基于写实而产生的㊂这不仅因为现实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非常多的神秘因素,也因为传统文化本身就存在着巫道文化因素㊂商州本地就有神秘的八景十观,更兼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商州民间有较浓的巫文化意识㊂由于群山环绕,环境闭塞,历史的惰性力在这里显得特别顽固,因此,当地百姓习惯于凭经验探索生活,靠迷信祈求来年㊂因此,贾平凹商州小说中带有强烈的巫鬼化色彩㊂‘古堡“中张老大的矿洞重新开掘, 说是要在矿洞 红场子 哩! 红场子 是商州风俗,即㊃75㊃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年09月轰赶阴鬼霉气㊂‘故里“较仔细地描写了道姑捉鬼的场景: 在西厦房中摆设了道场,让看病的香香静卧炕上,让黄表纸符贴在额上 , 道姑在案后默念许久,就又绕着案桌跳着念咒 ㊂这些细节看似神秘,实际上极其切合生活实际㊂‘古堡“中则多次写到了云云同奶奶已故亡灵之间的真实对话㊂ 奶奶说:今日把饭多做些,你娘要回来的㊂昨儿夜里,她回来了,就坐在灶火口,和我说起你的婚事㊂ 作者表面上是在写鬼,其实是在写人,写人的顽固保守奸诈㊂神秘意象的建构,在增进作品神秘性的同时,更增进了作品的历史文化积淀㊂由此,贾平凹笔下众多神秘而又混沌的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神禾原,生活于其间的人们敬畏自然,怀着虔诚的信仰,拥有真善美的品格,认为万事万物皆有灵气㊂这里文化自由,思想开放,天㊁地㊁人和谐相处㊂三贾平凹对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冲突的认识,历经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㊂在‘浮躁“中,贾平凹在初步抓住时代变迁给农村带来的阵痛并试图将其描述出来的同时,开始审视传统文化的劣根性,以及转型时期如何面对现代文明浪潮的冲击等问题㊂在‘白夜“中,贾平凹意识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所存在的冲突,其所塑造的汪宽这一人物形象,便是这一意图的形象呈现㊂汪宽拥有传统社会所公认的所有美好品格 刚正不阿㊁善良诚挚㊁乐于助人㊁重情重义,但随着情节的不断推进,他却被人们视为异端,人人都不理解他㊂他患病时身上所掉下的牛皮癣,恰是传统文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最好的讽刺㊂‘废都“的出现,标志着贾平凹对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冲突的认识,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意识到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同时,痛感传统文明的丢失㊂对现代文明本质的认识,对城市文明的焦虑,使贾平凹小说具有了深刻的批判精神㊂在‘高老庄“中,贾平凹开始尝试揭露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冲突的本质,并试图将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以在一定层面上提升传统文化㊂[4]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贾平凹的诸多努力,能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回归乡土,回归单纯质朴的乡村文化㊂在深入认识到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剧烈冲突后,贾平凹开始尝试重建当代文化,而承载这一实践的代表作,则是其所创作的‘秦腔“㊂‘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讲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的生存状态,通过一个叫引生的 疯子 的眼光,书写了对农民沉重的负担㊁农村耕地的丧失以及农村文化的失落所寄予的深层忧虑与深切同情㊂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解读中国农村20年的历史,集中展现了乡村价值观念㊁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㊂‘秦腔“堪称完整展现城市化快速进程中传统文化流失的经典作品㊂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吼秦腔是西北人表达快乐,倾吐悲苦的特殊方式,而‘秦腔“则是有关中国农村20年来的变化的一部大戏㊂在小说中,秦腔既是一种文化意象,也是传统文化的象征㊂有了基本民俗作为基底,贾平凹所欲彰显的传统文化便具有了真实性㊂因此,小说中秦腔的消逝,便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没落消亡㊂从这个意义上说,‘秦腔“无疑是为传统文化的流失而唱出的一首挽歌㊂但贾平凹在为传统文化的流失而扼腕叹息的同时,并没有无所适从,而是将如何重建当代文化的伟大蓝图贯穿于作品始终,以重拾几千年传统文化的自信㊂[5]在作品中,贾平凹既清楚地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劣根性㊁脆弱性与不适应,同时又真切地感受到了城市化进程过快而带给人们的不堪㊂正是这种矛盾性,形成了独具贾氏特色的非理性精神;而这一非理性思维,又使得读者能在阅读作品中回归本真,体验最原始的道德自觉㊂贾平凹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是深刻而又缜密的㊂这一点,无论是在作品中那个奇特混沌的虚拟世界里,还是在现实中当代作家如何从文化废墟中解答传统文化何去何从的态度上,都能见得十分清晰㊂正是在这一层面上,贾平凹的文化思考具有了特定的现实意义㊂参考文献:[1]曹吉兆.贾平凹小说的神秘性[D].西北师范大学,2012.[2]许薇.贾平凹散文的人文教育价值探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4 (5).[3]杨英法,苗方朔.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㊁传统文化㊁现代文明的融合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 [4]李莹.试论当代陕西文学作品中的都市价值观 以 高兴 为例[J].青年时代,2015(4).[5]杨川林,杨英法.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与老庄思想的关系探析[J].兰州学刊,2014(5).责任编辑韩玺吾 E-m a i l:s h e k e b a n@163.c o m㊃85㊃。
贾平凹诗歌创作研究综论
067
萏 \土 l 2018年笫2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诗歌发展史写作 的不足 ,贾平 凹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
一 贾平 凹诗歌 创 作概 况
贾平 凹唯一的一部诗集 “空 白 出版于 1 986年 .由 诗 刊社 和花 城 出版 社 合编 .列入 “诗 人丛书 ”第 五辑 , 其 他 诗人 还 有 叶文 福 、江 河 、刘 征 、张 烨 、岑 桑 、屠 岸 、吴 钧陶 、章德 益 、蔡其 矫等 .名 宿新星 相互 辉耀 。 201 3年 .该诗 集 由 陕西师 范大 学 出版 总社 有 限公 司再 版 。如后 记所言 ,诗集 收录 了 1 976年 至 1 986年之 司的 部分 作品 .共 31首 .有 些公开发表过 。在 此期 间和前 后 贾平凹 写过 很 多诗 歌 ,得 到发表 的却 比较稀 少 其他 散 见的如 “夜 肮给月 (“丑小鸭 ]982年第 5期 )、 随 感 二首 ( 诗 刊 ]989年第 5期 j、“老 树 ( 延河 1 982年第 ]期 )、“诗二 首 (“星星 ]982年第 5期 )以 及 散 文诗 “在这 块 土地 上 (《诗刊 1 981年 第 7期 ) 等 都不在 集子之 内。待到贾 平凹大红 大紫 ,一些 代表 性作 品被诗歌 刊物重 复选载 。早 期 的 “贾平凹文集 ”也 曾收录过诗集 “空 白 中 的诗作 .但远非 贾平 凹诗 歌全 部 。
贾 平 凹 诗歌 创作 研 究 综论
贾平 凹诗歌 创作研 究综论
◎ 王 万 顺
摘要 :贾平 凹的诗 以叙事性 为突 出特征 ,注重在社会历 史流 变中对人性进行 深切 拷 问,传统与现代表 现手法并 用,强调整体效果 。影响 资源方面 ,贾平 凹钟情 于古代 诗歌。诗歌观方 面,他把诗看成是 “沉闷人 生透一 口气”,是欲 望冲动的升华 ,他 崇尚 质 朴 自然、境界 高远 的 大诗 。 贾平 凹的诗歌 和其 他 文体之 间存在 着显 见 的互文性 关 系,诗歌散 文化 、小说 化与散文诗化 、小说诗化 正反 相袭 ,题材 、主题 、表现手 法以 及语言等 方面也存在 着一致性。在新 时期 诗歌发展 潮流 中,不能 因为 贾平 凹是 小说 家 而 被 遗 忘 。
平凹散文赏析
平凹散文赏析
1、贾平凹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含浓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对民族风格的追求贯穿始终。
他说:“以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手法,真实的表现现代中国人的情绪,是我创作所追求的东西。
一方面,他用独特的笔调描绘了自己的故乡商州,使商州成为“一种文化意念的载体和民族心理积淀的符号”,从而达到对民族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另外,他还从古老的传统中汲取哲思的养料,开创了中国当代的“禅思美文”文体,发扬光大了传统文明,具有了人生、宿命的思辨色彩。
另一方面,他将各种文体的古典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融入创作中,创造出一大批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2、贾平凹散文取景,最常用的手法是运用比兴,达到随物赋形,以物起兴,抒发情感,展开联想和想象,拓展了意境的空间。
他取材很广,能够从许多细微的或是平凡的事物引发情感,描绘出一个个绚丽的意境。
一块石头(《丑石》),一片落叶(《落叶》),一只贝壳(《一只贝壳》),一盆竹子(《文竹》),一幅画(《冬花》)等这些微小的事物起兴。
3、贾平凹散文的“情”可以从风情散文和哲理散文来分析。
他的风情散文,“情”是处于二元化的。
由于他本身是一位从乡村走向都市的作家,他的创作里很明显的表露出乡村文明与都市文明碰撞的痕迹。
也谈贾平凹的“凹”
曰国重圈义学也谈贾平凹的“凹”●文,盂西安我和贾平凹交往已30年。
去年春,我计划编著一本《人生如歌》的报告文学特写集,一天被誉为文学界“基辛格”的周明老兄从京来西安,与我一同见了平凹。
我请他为此书写序并题写书名。
他说,现在一般不为人的书写序了,但你出书我要写书名,又笑着说,可不收费用哟!可不是,贾平凹的名气越来越大了,求他的154一幅四尺的字,据说要花数万元!听说今年又涨价了。
最近,我这本书即将交华夏出版社出版。
去年7月22日,平凹得知后,他在西安永松路的书房中等我。
我赶到。
屋里坐着好几位等他在新书上签字的朋友。
他把我请到阁楼上的书房,顺手拿了一张四尺斗方的宣纸。
写了“人生如歌”四字。
上注“西安兄正”。
接着盖了印章闲章。
同时在他签名上方摁了手印。
接着他又应邀为我珍存的赵朴初先生30年前为草堂寺所作的佛诗原作(前我写了序,后附草堂寺方丈释谛性写的证词和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赵朴初的学生雷珍民写的千字文跋)中的空白处。
挥笔写了“珍品久藏”四个字。
其实,我向他求字,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还我一桩心愿。
借机采访他想写篇文章。
我们虽交往这么多年,我却没有专门写过他、宣传过他。
一是写他宣传他的人太多,二是他太忙,我也忙,没考虑好采取什么角度去写。
加上其他的因素。
包括挚友、著名作家陈忠实等在内,我一直想写,也未能动笔,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于是。
我趁他写字之机。
询问了他近些年文学创作和获奖的一些情况。
他简单地作了回答。
接着他又送给我一本他新出版的小说《带灯》。
并签名:“孟西安先生正”。
我还要进一步细谈,这时他的手机又响了。
朋友催他赴约吃饭。
我只得说改日再谈吧,起身告辞。
过了两天。
我给他发信息:“抽空再聊聊,想写篇介绍你的稿子。
”他回信息:“有事回老家,不写我了。
谢谢老兄!”我又回信息:“你谦虚,我内疚。
任务还得完成……”回家后,我从网上下载了些资料,又翻看他的新著《带灯》。
我被这篇长篇小说反映的当前农村的实情、乡镇干部的甘苦以及生动朴实的情节和语言所打动。
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种境界
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种境界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虚实结合的“红楼笔法”所谓“红楼笔法”,是对《红楼梦》在艺术上多种成熟技巧的总称和泛称,应该包括很多方面。
比如它的叙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人物形象复杂多面,结构多线并进、虚实结合,语言雅俗共赏,修辞手法多样等。
具体地说,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就像鲁迅先生所言:“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小说底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6] 这种由过去的“好人”、“坏人”一元思维模式向“不好不坏,亦好亦坏”二元思维模式的拓展,是“红楼笔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一大主要标志。
在语言上,“红楼笔法”主要体现在语言雅俗共赏,叙述语言书面化,人物语言口语化。
在结构上,“红楼笔法”体现在多线并进和虚实结合等手法。
贾平凹随着小说创作经验的积累和技巧的丰富,“红楼笔法”的运用也日益娴熟。
首先,在他笔下,出现了一大批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复杂性很难用“好人”、“坏人”的一元思维模式去判断。
比如夏天义,“”时也欺男霸女,但他刚硬的外表下也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
又如夏天智,既传统正直,讲究礼仪,乐善好施,但也有虚荣的毛病。
有人把夏风、引生与作者贾平凹联系起来分析,认为,“夏风和引生作为矛盾对立的双方,统一起来就是作家心灵世界的整体。
这是一个经受着分裂之痛的心灵,理智的一面要脱离乡土投向城市,根性的情感却丝丝缕缕牵扯不断,理智明白这种情感是无望的,但无望中却本能的怀着希望,情不能断,也无法断,肉体的根断了,精神的根还在,于是只能扭曲异变。
说白了,贾平凹是要活画出一幅身心分裂、情理对峙的自我精神图谱。
这是他心灵的复调状态,一种纷乱如麻、痛苦不堪的复调状态。
”[7] 如果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作家把自我劈成几份,分配到他的小说的一些角色中去”[8]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浅议贾平凹写作特点
浅议贾平凹写作特点——倚阳牧歌内容提要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
贾平凹,著作颇丰,特别是发表《浮躁》、《废都》、《白夜》等作品后,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本文分别从思想、内容、语言、艺术方面分析了贾平凹作品的基本特点及主要生成原因,认为在思想方面有其复杂性,既有浓厚的农民意识又对自然顶礼膜拜,同时充满神秘主义色彩;在内容方面有其丰富性,他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拓宽了散文领域,小说内容也涉猎广泛;在语言方面有其地域性,他的许多散文小说都夹杂着大量的方言土语,独特的商州语言环境其使作品极具个性魅力;在艺术方面有其唯美性,创作理念上他倡导一种大自在的文章观,认为散文应该是美文,充分用中国传统美的方法来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
总之,贾平凹作为当代著名作家有其独到的思想、独特的视角、独行的艺术表现手法,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精神大餐,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绚丽的一页。
当然,他的作品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作品缺乏一种强烈的震撼力,缺乏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
我们期待读到他更多、更美的作品。
关键词:思想内容语言艺术复杂性丰富性地域性唯美性一、思想上的复杂性贾平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各方面的综合,他的思想当中有儒家的、有佛家的、也有道家的;有城市的文化,也有乡村的文化;有西方的文化,也有中国的文化;有传统的文化,也有当代的文化。
具有典型意义的,首先是浓厚的农民意识。
贾平凹有句话几乎是挂在嘴上的,那就是“我是农民”。
这句话的内涵揭明了作家本人的出身,同时也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其心理、性格等等的想象,而其外延则延伸到作家的诸多生活和创作当中。
即使从题材上看,占据贾平凹作品很大比重的也恰恰是叙述农村的,这一点在《商州初录》之前如果说尚不自觉的话,那么这以后的一系列创作基本上奠定了贾平凹农村风俗画家的地位。
这主要是因为,贾平凹从小生活在农村,拥有丰厚的农村经验,熟悉农民的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了自己的农村想象。
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5则范文
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5则范文第一篇: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1、小说的特点历史感强,能够以细微的社会现象体现大的历史变迁;具有浓厚的西北地方风情,能够体现出西北地区(关中地区)语言、风俗、人群性格等特点;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对于国民性的披露、讽刺非常深刻,有很强的现实性;在结构布局上,有明显受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影响的痕迹,擅长以点带面,不断扩大故事的脉络。
2、散文的特点(1)小说式写法,充满童心,酿造意境童心和意境,都是贾平凹刻意的追求。
《丑石》是贾平凹写得较为成功的一篇儿童文学散文,这篇散文,被选进平凹散文的多种选本和中学教材中,充满童心,语言单纯,用的是口语。
文章用儿童的、世俗的眼光写对一块“丑石”的认识过程,“丑石”已经存在几百年,它极不规则,不能垒墙,不能铺台阶,不能制石磨,大家都咒骂它嫌弃它,它很“丑”。
然而有一天,来了一位天文学家,方知道它是一块曾经补天,发过热和光的极为有用的石头,被天文学家车走。
由“大丑”而变成“大美”。
作家欲扬先抑,写美丽的月亮,反衬丑石之丑。
那种“丑”,是世俗眼光看来的“丑”,不是真“丑”,是人们眼睛中误认的“丑”,而它的美,是脱俗的美,是大“美”,超脱世俗眼光才能看到的美。
作家由形象出发,阐发哲理: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作家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意脉贯串着童心,写法是小说式的。
这篇散文,显然受了许地山的《落花生》的影响。
《月迹》写孩子们观赏“月亮”,寻找“月亮”,谈论“月亮”的事情,表现了孩子们爱美、求美的童心。
“月亮”既是具体的物象,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文章展示生活的哲理:“一切美好事物,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
这篇散文,也是儿童散文,小说化的叙事描写,充满童心,单纯中寓丰满,实中求虚,扬溢着雅淡的诗美。
由上可见,贾平凹的散文,往往通过小说化的情节、细节的描写、编织,组成渗透着感情的疏淡的意象群,从而构成有着散淡情味的意境。
(2)留空计白,温淳含蓄。
贾平凹作品的艺术特色
贾平凹作品的艺术特色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贯穿性人物,贾平凹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与影响。
贾平凹是一个复杂独特的存在,不同文体经他的灵光照射便能异彩顿生,以一人“兼具数美”,实为当代文学创作界的奇才。
其小说创作成就巨大,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以广泛宏富的内容、超凡脱俗的形式在当代散文创作中脱颖而出,卓然独立。
青年评论家谢有顺,在评谈平凹散文作品时曾说:散文“为人类一切无法归类的情感和心灵碎片提供了含混的表达方式”,“好的散文一定是心灵的奇迹和语言的意外收获”[1],贾平凹的散文,“说书,说话,说人,说事,说生说死,谈奉承,请客,花钱,谈房子,打扮,玩牌,都是从微小的细节入文,趣味生动,精神也自在,没有陈腐之气,整体上还给人开阔的想象。
我想,散文之大,应该指的就是这种从小而大的大;事是小的,但精神是大的。
……我非常喜欢贾平凹散文里那种实在的、生活化的基础部分。
……众多物质性元素(坚实的细节和经验),支撑起了他散文精神流动的河床和气势。
好的散文是悟出来的……”,贾平凹的散文,“有小说家的实(物质性),又有思想家的悟(精神性)”,他就成了一个善于悟的“好的散文家”[2]了。
(一)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贾平凹散文选集》无论在意境、结构,还是语言艺术上都充分展示了作者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1、以真挚的感情拥抱生活在《贾平凹散文选集》里,作者通过笔锋来展现自己所处年代的生活,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感悟及讲述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
他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率真自然的生活意境美和意趣美,透过敏锐的观察力来写平常人生的微妙情绪和意趣,他视艺术感受为一种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态度,讲求情操所致,自然为文。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必须老老实实生活,不是存心去生活中获取素材,也不是弄到将自身艺术化,只能有意无意地,生活的浸润感染,使提笔时自然而然地写出要写的东西。
”①2、自然而成的文章结构贾平凹没有费尽心思地去琢磨文章的结构,大都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来架构的,但又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形式多样,各有各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卧虎》 《 、 丑石》 , 等 却常常是 点石成金、 高屋建瓴 , 表现出超迈高蹈的时代和文学的新见解 , 是漫步式 的散文体美学著作 , 包括书画美学 、 小说美学 、 语言 美学、 社会美学等等 , 散见于他 的多种文体 中的美 学观点和理论价值 , 远远高于同时代许多摆年代初 , 他以一
篇风格独异的短篇小说《 满月J ) 17 年首届全 L获 98 国短篇小说奖 , 以一本 空灵隽永 的小说集《 又 山地 笔记》 上 中 国文 坛 。 以后 , 始 终 挺立 于流 派 林 走 就 立、 新潮汹涌、 际传递的中国文学潮头 , 代 屡屡充当
着弄潮者的角色 , 狂风吹不倒 , 漩流湮不灭。纯净 空灵、 清新、 优美而迥异于一个 应该否定的时代 的 文风, 为他赢得了一代 又一代数量 巨大的读者 ; 图
有优美空灵 的代表作 《 月迹》 也有捕捉 时风流变 , , 浑朴真悖的《 商州 三录》 他 的诗歌公 开印行 的只 ;
有薄薄的几十首诗 , 但其诗格神韵却足以表现出他 根植于民族 民间诗歌传统 的不凡 追求 ; 文论方 在 面, 他没有高头讲章式 的专 门著作 , 但其关于 自己
平凹如山
7 9
当代许多职业画家 。与此 同时贾 平 凹还是兴趣十 分广泛的文物古董收藏家 , 的收藏无 论古今 , 他 纯
从兴趣 出发 , 以宗 教 、 祀 、 石雕 刻 、 尤 祭 木 汉唐 瓦罐 、
思维 那 块云 彩 。 中 国人 不 能 写 西 方小 说 。 为 此他 ”
付出了全部 的心血 和劳动 , 终于在《 并 怀念狼》 和 《 秦腔》 中以充盈 的 中国作风 民族气 魄, 得到 了越 来越多的研究者和读者的肯定。雷达先生说 : 早从
奇石、 枯根、 怪木等小器型为主, 就这 已经充塞于他
从家居到工作室的多处房间 , 以至于他写作 时常要
屈腿扭身 , 他说 : 正是这些古今 的天然器物 , 使他的 文 学创 作获得 了饱 满 而神 秘 的“ 场 ” 气 。
《 废都》 高老庄》 贾平 凹就 “ 到《 , 实现了对现有小说
范式的大胆 突围” 这是从小 说历史 的源头 , 。“ 致 力于传统化、 民族 化 和现代 性语 言的一种艺术探 索。 论者以为 , 废都》 ” 从《 以来 , 贾平凹的小说叙事 就进入了一个极高的语言艺术境界 , 并且形成 自己 独特 的民族语 言符号 系统 。当年贾平 凹文学语言 中那些脱胎于古汉语 , 又源于 自己独特心灵感悟的 “ 不文不 白” 的语 言 , 曾经招来 了许多批评 , 然而曾
几 何 时 , 的描 写 和叙事 语 言又 成 为连 他 的激烈 的 他 批 评 者也 不 得 不 承认 的 “ 言 奇 观 ” 不 得 不 承 认 语 ,
二、 在领导 实践小 说 美学和 语 言 民族化
方 面 的 贡 献
作为一个文学评论者 和小说文本鉴赏者 , 我更
于应付 , 只能以价格涨之又涨来防止 自己成为写字 的机器 ; 的绘画天性早从 学生时代就 表现出来 , 他
上世纪 8 0年代就有人翻刻印刷《 平凹的画》 的小册 子, 直到上世纪 9 o年代 中他才用水墨作画, 视域逐 渐从人物走 向表现 风景、 心境、 宗教场 景、 物 肖 人
成就的名篇佳作 , 尤其是被人们认 为标志一个作 家
概念和搬弄教条 的所 谓理论家 的著作。贾平 凹的 书法 艺术在 拙 稚 中呈 现 出 天 然 、 厚 的人 文 情 怀 , 浑 从上世纪 8 0年代就吸引 了人们 的眼光 , 为大众 成 人文收藏的热点 , 以至使 以写作为主业的贾平凹难
新求变、 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 , 使他各个时期 的创 作总是能给人 以意外 的惊喜 , 三十 多年 的时 间淘
第 2期
2 1 拄 02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J u n lo h a x u h Vo a in lColg o r a fS a n i Yo t c t a l e o e
NO. 2 2 2 0l
【 西部文化】
平 凹如 山
浅 析 贾平 凹及 其 作 品研 究价 值
洗, 使他成为一个始终畅销 的纯文学品牌 。他创造
的是一个 并不 伟 岸 的作 家 的文 学 生 命 创 造 力 的奇
迹。
一
、
贾平 凹文学艺术广泛意 义和价值
他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 , 并且在文学艺术 的 各个方 面都取 得 了杰 出成就 的作 家 。在小 说方 面 ,
他 的短 篇 、 中篇 、 篇创 作 都 有 代 表 一 个 时期 最 高 长
最高成就的长篇小说 , 屡获 国内外大奖的就有《 浮
躁》 《 、废都》 《 老庄》 《 、高 、 怀念 狼》 《 、 秦腔 》 《 、 高
像, 以致有书画研究 大家称其绘画艺术意涵 , 远迈
收 稿 日期 :0 2— 2 2 1 5— 0
作者简介 : 李星(95 , 陕西兴平人 , 凹文化 艺术研 究院院长 , 15 一) 男, 贾平 主要从 事文学评论工作。
李 星
( 贾平 凹文化艺术研究院 , 陕西 西安 703 ) 1 2 0
摘 要: 作为贾 文 术研究院 平凹 化艺 人员 多 , 年从事贾 平凹 创作的 文毕 评论者、 研究者 。对
贾平 凹小说 、 散文 、 文论 进行 了全 面分 析 , 定 了贾平 凹的贡 献和 文坛 不可 动摇 的地 位 。 肯
关键词 : 贾平 凹; 文学艺术; 文坛贡献
中图分类 号 : 6 1 0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428 (0 2 0 —7 0 17 -85 2 1 )27 —3
贾平 凹是改 革 开 放 3 O余 年 以来 , 中国 文坛 的
一
兴》 等。在散文方 面更开 了一个时代 的散文新 , 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