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藏档案资源探析民族文化旅游价值

合集下载

布达拉宫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布达拉宫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布达拉宫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宫殿建筑,也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布达拉宫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布达拉宫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布达拉宫作为西藏文化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同时也是藏传佛教的圣地。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布达拉宫所面临的旅游资源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首先,大量游客的涌入给布达拉宫的建筑物和文物带来了莫大的压力,存在着被磨损、污染甚至失窃的风险。

其次,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对周边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保护布达拉宫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意义。

二、旅游资源保护的措施1. 加强管理与监管为了保护布达拉宫的旅游资源,必须加强对游客的管理与监管。

一方面,通过限制游客的数量,合理分流游客流量,减少游客对布达拉宫建筑物的损坏。

另一方面,加强安全保障,防止文物失窃,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2. 制定合理的旅游路线和时间限制制定合理的旅游路线,引导游客按照指定的路径参观布达拉宫,减少对建筑物的随意踩踏和触摸。

同时,设置时间限制,避免游客逗留时间过长,减少对场地的压力。

3. 加强环境保护在布达拉宫周边建立生态保护区,限制车辆和游客进入,保护周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同时,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确保游客不乱扔垃圾,保持景区的整洁环境。

三、旅游资源利用的方式1. 丰富旅游产品除了布达拉宫本身的旅游价值,还可以发展其他形式的旅游产品,如文化表演、雅座体验、藏传佛教体验等,使游客得到更全面的旅游体验。

2.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通过培训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提供更好的导游服务和接待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3. 鼓励文化交流在布达拉宫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提升布达拉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

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

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作者:普布卓玛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6年第05期【摘要】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已经逐步展现出来。

本文通过对西藏民族文化的研究,指出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开发利用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更要注重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二者的互补互促效应,促进西藏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西藏民族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西藏旅游事业发展的势头强劲,这不仅仅是由于西藏铁路开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西藏民族文化的吸引力,西藏的传统民族文化十分丰富,如佛教文化、敦煌文化、圣湖文化等,这些都是经过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

因此,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对西藏的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同时这也符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一、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问题1.主要的开发种类。

(1)古迹建筑遗址文化。

此类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宫殿、园林、寺庙、楼阁、古人类遗址等,在西藏主要表现为宗教旅游资源。

宫殿在藏语意为“颇章”,除著名的布达拉宫和雍布拉康宫外,西藏的宫殿还有青瓦达孜宫,萨迦寺的卓玛颇章、平措颇章和哲蚌寺的噶丹颇章等。

寺庙是西藏古建筑的主体,据统计,目前西藏有大小寺院2700多座。

受历史上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影响,只要是规模较大的寺庙,往往既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又是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甚至是财富的集中地。

始建于公元10世纪前后的古格王朝遗址,也具有非常高的人文价值。

(2)民族风情文化。

西藏地区各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节日庆典、服饰装饰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鲜明的人文旅游资源为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藏族、门巴族和珞巴族的服饰各具特色成为当地民族风情的重要元素。

藏民族的饮食文化、村寨文化、节日庆典和宗教仪式等为长期在都市生活中的现代游客提供了别致的休闲旅游体验。

(3)民族工艺文化。

试析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与价值

试析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与价值
三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是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所谓历史文化古迹的价值就是历史文化古迹对现代人产生的影响对于西藏传统历史文化古迹来说除了可以被历史学家当作证据佐证历史事件之外还可以被运用到爱国主义教育当中与此同时西藏传统的历史文化古迹也是进行民族教育的最好教科书



试析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与价值
( 二)吐 蕃 时期 的历 史文化 古迹 在石 器文 化之后 ,吐蕃 时期 也是 西藏在 发展 当 中经历 的一 个 比较 重要 的 历史 发 展时 期 【 2 】 。根 据 历史 统的历 史文 化 古迹是对 不 同时 期西藏 社会 发展 的重要 见证 ,记录 着 西藏 当时社会 发 展的 主要 面貌 ,对于
的活动 轨迹 ;第二 个时 期则 是吐蕃 政权 时 期,在 这个 时期 发 展 当中 ,西藏各 个部 分实 现 了统一 ,并 且建立 了统 一 的
奴隶制 王朝 ,与 此 同时 ,西 藏 与 内地 的交 流也 开始 进入繁 荣时期 ,最 为典 型 的是 “ 文 成 公主入 藏 ” ,藏汉 永世 修好 。 元朝 时期 ,我 国 内地 政权 与西 藏的 交流 则进入 了新 的发 展 时期 ,这 个时期 最为 著名 的是 萨班和 八 思巴为 首 的西藏政 教首 领开 始意识 到 统一 的迫切 性 ,结束 了西藏 与 中央政 府 的割 裂状 态 ,开始 实现 祖国 的大统 一 。明朝 时期 ,西藏 进
研 究西 藏当时 的历 史文化 发展起 着关 键作用 。
( 一) 西 藏传 统 历 史文化 古 迹 是研 究 我 国 多元 一体格 局形 成与发展 的 实物资料 西藏 是人 类早期 的起 源地 之一 ,西藏 历史 的变 迁与 内
地 的发展 息息 相关 ,从侧 面反 映 了当时 我 国内地发 展 的基 本概 况 】 。西藏 的发 展主 要经 历 了三个 时期 ,第一 个 时期 是 石器 文化 时期 ,这个 时期 主要记 录 了早 期西藏 狩猎 民族

青海师范大学馆藏藏文文献价值及其文献资源建设

青海师范大学馆藏藏文文献价值及其文献资源建设

青海师范大学馆藏藏文文献价值及其文献资源建设一、馆藏藏文文献的价值1.珍贵性青海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处中原与西域的交汇处,拥有浓厚的藏族文化氛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

馆藏的藏文文献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们是藏族文化的载体和见证,记录了藏区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是研究藏区历史、民俗、语言、文学、宗教、艺术等领域的重要原始资料,对于开展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多样性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语言、文字和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

馆藏的藏文文献内容涉及藏文学、藏医药、藏区风土人情、藏传佛教等多个领域,包括经部、史藏、地方志、文集、文学作品等,涵盖了藏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全貌,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3.稀缺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很多古老的文献逐渐失传,藏文文献的保存较为困难,加之藏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等原因,使得藏文文献的收集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馆藏的藏文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稀缺性,这也使得其价值得以进一步彰显。

二、文献资源建设的必要性1.满足学术研究需求藏文文献的丰富和多样性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但是由于保存形式、传承途径等各种原因,这些文献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难度。

建立更为完善的文献资源体系,将有利于学者们更为深入地挖掘和利用这些文献资源,推动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2.促进文化传承青海师范大学位于藏区,担负着传承和弘扬藏族文化的重要使命。

馆藏的藏文文献资源是青海师范大学开展藏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源的建设和整理,可以更好地将藏族文化传统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使之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3.服务社会发展藏区的社会发展离不开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和挖掘,馆藏的藏文文献资源的建设也可以更好地为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的发展,推动藏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文献资源建设措施1.加强藏文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积极搜集、征集和收购有代表性、有特色的藏文文献,建立健全的藏文文献库,构建更为完善的藏文文献资源体系。

世界文化遗产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初探--以西藏罗布林卡珍贵文物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初探--以西藏罗布林卡珍贵文物为例

[文物保护WEN QU BAO HU世界文化遗产珍贵文物数+化保护利用初探----以西藏罗布林卡珍贵文物为例边巴卓玛【内容摘要】文化遗产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遗产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对文化遗产功能的再发展、再利用。

同时,珍贵文物数字化建设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工程,它涵盖了文化遗产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藏品的收藏、保护、研究、陈列、教育、利用等的工作内容,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建设促进了文化遗产功能的发展。

因此,罗布林卡珍贵文物数字化工作应该进行全面总体的规划,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及规范,实现更标准的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以统一化、集中化、标准化的方式采集和管理数字化保护资源。

珍贵文物数字化产生的巨大数据信息,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资产,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增值,还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素材,推动文化、旅游、教育、信息等相关行业发展。

【关键词】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展示利用中图分类号:G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6860(2020)04-069-005引言数字化和多媒体技术在文博领域内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珍贵文物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水平,丰富了珍贵文物的展现形式,促进了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

在可移动文物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主要依托于各地区的数字博物馆建设。

目前,以博物馆藏品为主要资源的数字博物馆建设体系已基本成熟,从藏品管理系统、藏品展示形式到网上博物馆及博物馆移动导览等,为使珍贵文物或数据永久性的保存下来,拟结合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和现代化科技手段使得珍贵文物的数据保护达到其理想的高度,包括可移动珍贵文物(一、二、三级)文物数据、多媒体数据、三维数据、文物相关活动照片等多种数字化资源,防止数据丢失,建立文物名称、属性和文物多媒体数据、三维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保持数据信息的一致性,满足公众通过互联网欣赏文物本体细节的需求,为公众提供清晰度更高的立体视觉信息。

一、罗布林卡概况罗布林卡属于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西郊。

当代西藏文化、文物保护及其意义

当代西藏文化、文物保护及其意义

当代西藏文化、文物保护及其意义作者:白玛央金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1期摘要: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文化、文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对于西藏文化、文物的保护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且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关键词:西藏、文化、文物、保护引言: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藏族同我国的主体民族汉族一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西藏人们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藏族文明,无论是文学、戏剧、歌舞、雕塑还是天文、历法、宗教、史学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西藏文化、文物的历史构成。

(一)藏文典籍。

藏文在公元七世纪被创造出来以后,对西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让西藏文明因为拥有文字记录而得以更好的传承。

发展至今,在我国各民族典籍中,藏文典籍数量仅次于汉文文献。

在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现存有超过三百万卷,西藏各级部门收藏档案超过四百万,其中90%为藏文典籍,另外还有包括汉、满、英、俄等多种文字,构成了完整的历史档案宝库。

(二)古迹、古物和寺藏文物。

西藏文化古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现存很多石器时代遗留至今的文物、岩画、古墓。

另外,西藏的寺院古迹建筑很多,包括吐蕃时期的大量古建筑,比如大小昭寺等,并且寺庙藏文物十分丰富,这些都是西藏文明的瑰宝。

二、当代西藏文化、文物的保护(一)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以来对于西藏文化、文物的保护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要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并且,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保护藏族文化和文物提供了法律保障。

1959年,我党藏工委就正式颁布了《关于加强文物档案工作的决定》,并且设置了专门的文物保护小组。

后续陆续执行了多部西藏文化、文物保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

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为西藏文化文物保护提供了的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西藏自治区文化、文物保护措施。

少数民族文化档案旅游价值的探索

少数民族文化档案旅游价值的探索

少数民族文化档案旅游价值的探索少数民族文化档案对旅游产业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提供人文建筑、传统节日、饮食、服饰、工艺品、音乐与歌舞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档案内涵的挖掘,在发展少数民族旅游产业中,注重还原文化功能、增加特色产品、提高游客参与度等对策,可以更好地体现少数民族文化档案的旅游价值,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标签:少数民族文化档案;旅游;价值少数民族文化档案是记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少数民族不同时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成果。

少数民族文化档案具有构建民族记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此外,少数民族文化档案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旅游业是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档案内涵的挖掘,来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对少数名族文化档案的旅游价值进行探索。

一、少数民族文化档案可提供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旅游型式,它通过提供少数民族的工艺、饮食、节日、戏曲、歌舞、音乐等特色产品,让游客体验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档案的建立与挖掘其中文化内涵,来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一)人文建筑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是各个少数民族对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理解与适应,同时体现了各个少数民族内在的审美价值,往往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

少数民族人文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蒙古族的蒙古包、藏族的帐房、壮族的吊脚楼、侗族的鼓楼等。

少数民族建筑是少数民族村落文化的代表,少数民族文化档案不仅可以提供建筑的外观、原貌,更能提供建筑的功能信息以及文化空间意义。

(二)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反映少数民族宗教祭祀、生产生活、庆典礼节的活动和仪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少数民族为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与时代、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演变并逐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民族文化载体,在旅游产业中具有极大的观赏与参与其中的娱乐价值,例如蒙古族旧历新年的那达慕大会、傣族六月举行的泼水节、壮族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等。

西藏文物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西藏文物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西藏文物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综述文/石应平刘海汀摘要:西藏是我国文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近些年来随着西藏旅游的快速发展,文物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总结,梳理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而探讨如何保护好西藏文物资源并科学 合理地开展旅游活动。

关键词:西藏;文物资源;保护;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4-0060-03 引言:近年来,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开通,西藏旅游业进 入了快速发展期。

据统计,西藏2010年接待旅游者总人数为685.13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22.83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 入达71.44亿元。

[1]“去西藏旅游”正成为国际的旅游热点。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西藏的旅游资源 多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价值,即便如神山圣湖那 样的自然景观,也往往因其优美的传说和特殊的宗教含义而 具有历史文化遗产性质成为文化旅游吸引物。

目前西藏已有 世界文化遗产3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5座、全国重点文保单 位35处、区级文保单位224处。

[2]这些文保单位很多已对外开 放,成为文物旅游景点。

因此,如何保护好西藏文物资源, 并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学术研究的热 点,其研究成果对文物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实践也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西藏文物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为了解国内外对西藏文物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研究现状, 笔者以西藏文物和西藏旅游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 库进行检索。

截止2012年5月1日,共检索到以西藏文物为主 题的核心期刊文献96篇,以西藏旅游为主题的研究文献770篇 (见表一)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献都已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因 此,如何保护西藏现存的文物资源就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 难题,而学界对于此的探讨则集中与三个方面:1、立法方面的完善 韩博(2007)认为,应通过国家对于文物保护立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以及对藏区民众和游览者文物保护意识的提升 双管齐下。

【doc】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及其价值初探

【doc】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及其价值初探

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及其价值初探第26卷第3期2011年10月西藏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IOFTIBETUNIVERSITYV oI.26No.3Oct.2011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及其价值初探次旺(西藏大学文学院西藏拉萨850000)摘要:西藏历史古迹文化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它包括大量的文化遗址,碑铭,典籍.文章认为保护和开发西藏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对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就西藏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开发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历史古迹;文物;价值;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K87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738(2011)03—095—06青藏高原不仅是世界第三极,也有可能是人类的重要发源地之一._】大量考古研究成果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到新石器时代,居住在黄河流域的羌人和北方的其他游牧部落不断南下,向青藏高原迁徙,与这里的原始土着居民共同开发青藏高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远古文明和古代历史文化.青藏高原拥有众多的古代遗址,古刹名寺和历史文化典籍等丰富灿烂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一,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一)西藏史前时期的石器文化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对青藏高原进行了多次综合性科学考察活动,通过科学考察认清了青藏高原形成的地质构造和远古时期的气候,环境以及在,袤的青藏高原上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就已经有人类出现的实物证据.迄今为止,通过考古调查在西藏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人工制品仅有石器一类.根据考古学的研究表明, 这些旧石器基本上是属于距今约5万年至1万年之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所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_2].除旧石器采集地点之外,在西藏地区还发现了多处细石器采集地点.这种石器文化遗存是青藏高原史前考古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构成因素.[3根据目前所发现的西藏细石器文化的特点分析,有学者认为西藏细石器文化基本上属于我国以华北为中心的非几何形细石器文化传统,"西藏的细石器发现面广,数量多,延续时间长,似乎是当地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主要的文化因素之一".[4]这就说明远古时期活动于这一广袤地区的原始先民群体是以游牧狩猎经济形态为主的民族. 进入到新石器时代以后,远古人类的遗存更多,更丰富.昌都卡若遗址是目前西藏境内发现的具有可靠地层依据和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卡若遗址的发现,更以雄辩的事实证明了早在四,五千年前青藏高原上不仅有人类生息繁衍,而且已经产生了较发达的原始文化.卡若文化并非是高原上一种孤立发展的原始文化,她与黄河流域的古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5拉萨曲贡遗址是继卡若遗址之后,在青藏高原发现的又一个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并包含有丰富文收稿日期:2011-03-20作者简介:次旺,男,藏族,西藏日喀则人,西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藏古代史,西藏考古.一95—次旺: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及蔓价值初探化内容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曲贡遗址的发现,为我们探索雅鲁臧_,f『j江中游河谷地带的开发史提供了-1I'分十富和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研究西藏腹地史前人类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考l占学证据.与曲贞文化发现的同时,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的两臧中部利南部地区也先后发现了多处类似于该遗址的新仃器时代文化遗存,包括堆龙德庆县的达龙查,嘎仲,l南贞嘎县的吕果沟,琼结县的邦嘎等遗址.它们大体属于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而且文化面貌也牲本相涮.其晚期已跨入青铜时代的门槛.L61继新器时代之后的小邦时期,先民们留下了以岩,期墓葬和大石遗迹等为主的文化遗存.(一)【1十蕃时_}{}j的历史古迹文化蕾时期是减族历史上一段至关重要的发展时期.公元7十f£纪初,松赞干布兼并青藏高原诸部,建了统一的奴隶制政权.随着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吐蕃政权成为中国西部静甘有强火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地方政权,时问亘续二百余年,不但与中原大唐王朝关系密切,对祖斟西南部的开拓和发展,贞献也相当巨大.吐蕃政权在巩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留F来大量的历史古迹文化.主要有文献档案,石碑铭刻和典籍.这些文献档案是反映吐蕃社会发展轨迹的原始记录,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利用价值,其中不少是举世罕见的档案珍品."吐蕃时期是奴隶制的军事部落联盟政体.联盟往往通过会盟形式来维持.结盟,缔约是当时最经常的活动.为使之固定化,保存久远,不受任何政治变动(如盟誓人的死亡)的影响,于是采用了立碑刻石的办法."碑铭主要有唐蕃会盟碑,恩兰?达扎路恭,桑耶兴佛盟誓碑,夏拉康盟文诏敕碑,雍仲赞摩崖刻石],噶迥寺建寺碑,赤松德赞记功碑,赤德松赞墓碑,噶迥寺建寺碑,粗布江浦建寺碑,昌都丹玛摩崖刻石等.铜钟铭文主要有桑耶寺钟铭,昌珠寺钟铭,叶尔巴寺钟铭.主要的文献有敦煌古藏文文献,新疆吐蕃简牍.主要的典籍有《柱问史》..],《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巴协》,《玛尼宝训集》,《五部遗教》,《四部医典》,《月王药诊》等.吐蕃时期的建筑古迹主要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雍布拉康,帕邦卡,松赞干布时期修建的卜厌胜寺等.石窟艺术文化的典型代表一96一查拉鲁普石窟寺,扎l耳l5巴窟也是叶蕾时期所开凿的.自古以来,减族先民采用以上葬为:的样礼方式.从史前时期的石棺葬逐渐发展演变,到吐蕃部落前期趋于稳定,即以封十石室墓为置.藏}墓足吐蓓王朝统治阶级最高等级的陵蕖,足研究吐蕾社会历史及考察当时的丧葬制度的重要历史文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除了减蕖群外,近几卜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西藏的很多地办都发现了一寸比属于吐蔷时期的古墓葬群.t要有:萨迦县境内的吉龙堆慕地,给白【l【J墓地,宁山慕地, 拉孜县冲钦墓地,洛扎县吉堆墓地-【Ij南乃东县的红墓墓地和加赛山墓地,L1l南扎囊县斯孔村墓地,朗县列山墓地,加查县邦达墓地和安饶乡诺米墓地,曲松县井嘎塘墓地等.(三)吐蕃以后的历史古迹文化公元9世纪中叶,统一一的吐蔷政权走向崩溃,西藏的历史进入到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之中.很多封建割据势力占据一方,各自为政,又与佛教内部不同的教派相结合,以僧俗一体,政教不分的形式出现在社会L.侄西藏各地形成并遗留下了许多历史古迹和遗存.其中,古格王国遗址是该时期规模较大,风格较典型的宫殿式建筑.这~一时期臧传佛教内部开始出现了不同的派系,先后形成l『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和格鲁派等教派.这些教派广建佛寺,讲经授徒,在当时社会一L形成了一定的寺院集团势力,先后留F了许多宗教建筑古迹和遗存.主要的宗教建筑遗存有萨迦寺,丹寺,色拉寺,哲蚌寺,~L(-I伦布寺,托林寺,夏鲁寺,自屑寺,楚布寺,热振寺,杰拉康,达隆寺,天龙寺,止贡替,桑普寺,纳塘寺,俄寺,扎唐寺,卓卧龙寺,丹萨替寺,雅桑寺等寺院建筑,还有一部分属于后期雍仲苯教的寺庙,如曼日寺,茹拉雍仲林寺,文部桑丹林,琼噶雍仲丹杰林等.塔建筑是藏区最为普遍,最具特色的宗教性建筑.佛塔从形式和内涵上町以分为八类,统称为"八相塔".(噶当塔和苯教的塔形制有所不同).从塔的功用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纪念性塔,一类是用来安葬高僧大德的灵骨塔.在西藏的各个寺院当中通常都有这类灵骨塔.其中, 最为着名的是供奉在扎什伦布寺和哲蚌寺,布达拉宫内的历代班禅转世系统和历代达赖转世系统的灵骨塔.次旺: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及其价值初探宗堡建筑是帕竹时期在西藏出现的一种建筑类型,这种建筑类型是模仿早期的建筑风格,主要修筑在LLJ头上,具有明显的军事防御特点,易守难攻的地理特点.据《西藏王臣记》记载,帕竹时期在卫藏地区"贡噶,扎喀,内邬,沃喀达孜,桑珠孜,伦珠孜,仁蚌等乌斯藏的中心枢纽地方建了十三座大宗"l1.后来,随着帕木竹巴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宗堡建筑也逐渐增多.噶丹颇章地方政权时期也一直沿袭帕竹地方政权时期确立的宗豁制度,相应的宗堡建筑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上百个.宗堡建筑中比较着名的有豁喀桑珠孜宗,曲松宗,琼结宗,定结宗,昂仁宗,帕里宗,白玛宗,沃喀达孜宗山,岂日达孜宗,内邬宗,江孜宗等遗址.园林建筑,园林在藏语里一般称为"林卡",是人们休闲玩耍之所.从西藏历史上来看,比较着名的园林建筑有:山南琼结县白松村的德吉林卡;豁喀桑珠孜宗堡周围的扎西吉才,嘉措吉才,噶玛吉才和鲁定吉才四大林苑.此外还有布达拉宫后面的龙王潭(鲁康),罗布林卡等林苑.Il1]罗布林卡是西藏比较着名的古代园林式建筑,罗布林卡园林建筑群,按其自然区域划分为五个部分.Ⅲl其园林房屋建筑既保持了庄重的宫殿建筑的风格,又保持了自由活泼的园林建筑风貌._1庄园在藏语里被称为"豁喀",形成于公元l0世纪后半期.庄园建筑是西藏民居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西藏庄园按其所有制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即"雄豁"(政府庄园或官府庄园),"格尔豁"(贵族庄园,包括世袭贵族庄园和临时拥有的薪俸庄园),"却豁"(寺庙庄园).西藏的庄园制度一直延续到和平解放前夕,各个地方都有庄园建筑,只是大小不等而已.其中像甲玛赤岗庄园,仲孜庄园,帕拉庄园等等都是一些较大型的庄园,而朗赛林庄园是修建比较早的典型庄园建筑._J铂西藏古代建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悉补野部落的上丁二王时期.到公元7世纪,更具备了建造铁索吊桥的技术和条件.都松芒布杰赞普在位期间, 曾在今云南迪庆与丽江接壤处塔城,修建了一座铁桥.藏文史籍记载大规模修建桥梁是在公元l4世纪末至l5世纪时,即"唐东杰布"修建桥梁时期.藏区的桥梁除了最初的溜索绳渡之外,就是铁索吊桥和木桥两大类桥梁建筑.I由于年代的久远,占代建造的桥大都已不存,少数我们今天仍能看得到, 如日吾且铁索桥,香水(南木林县城)河铁索桥,平措林铁索桥,雅龙河木桥,卢定铁索桥,宇妥桥等. 这一时期碑刻主要有御治平定西藏碑,御治十全武功碑和拉萨痘碑等.几种主要的传世典籍文化有:藏文《大藏经》,《贤者喜宴》,《吐蕃王统记》,《第吾贤者宗教源流》, 《大译师仁钦桑布传略》,《阿底峡尊者传略》,《奈巴班智达教法史一古谭化鬟》,《布敦政教史》,《娘氏宗教源流》,《雍仲苯教遗训目录?十万日光》,《红史》,《汉藏史集》,《青史》,《彰所知论》,《雅砻尊者教法史》,《西藏王统记》,《朗氏家族史》,《雅龙教法史》《王统世系明鉴》,《汉藏史集》,《萨迦世系史》, 《噶当教法史》,《菩提道次第广'论》,《西藏王臣记》, 《如意宝树史》,《土观宗教源流》,《安多政教史》等典籍着作.此外,还有着名的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这些典籍着作对于研究西藏古代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史料价值.二,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的价值历史占迹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不同类别的历史古迹文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状况.它们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反映了社会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变化,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众所周知,历史文献资料和历史古迹都是历史科学的研究对象,两者可以相互印证,进行比较研究,促进历史科学的发展.由于历史文献的作者或辑录者往往受到时代和他们自身认识甚至主观偏见上的局限,不可能全面科学地记录当时的一切社会现象和史实.历史古迹则是在历史长河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遗留下来的幸存者,是说明当时历史的具体而真实的实物见证.它可以证实历史文献的正确记载,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补充文献记载的缺佚.历史古迹的研究价值和作用,不仅仅只是表现在对具体文物和古迹的研究,说明上,更重要的是把微观研究的成果综合起来,在宏观上研究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联系,相一97—次旺: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及其价值初探互制约的社会关系,进而从不同侧面探索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西藏传统的历史古迹文化,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足藏族先民在漫长的岁月中自身聪明才智不断积累的产物.这些历史古迹文化既是历史研究和藏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资源,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一)西藏传统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为研究我国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早在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青藏高原就已经有人类生息繁衍.到新石器时代西藏的原始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联系更为密切,"大可作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及藏族和祖国其他兄弟民族结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起点".Ⅲ1.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统一的吐蕃政权,标志着青藏高原的多元一体历史演进到一个关键时期.吐蕃政权统一青藏高原是藏族多元一体演进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演进中具有进步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的大一统,是由许多局部的统一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才逐步完成的.吐蕃政权统一青藏高原,为实现中国大一统创造了必要的历史前提条件.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随着元朝的建立,进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阶段.以萨班和八思巴为首的西藏政教首领认识到在全国走向大统一的形势下,结束西藏地方教派林立互不统属局面势在必行.结束西藏长达四百年的分散割据状态,完成了全国大统一的历史局面.经过明代到清朝的建立,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进入确立时期的最后发展阶段.清朝后期,随着清朝统治的衰败及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的中统一多民族国家,遭受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灾难,面临被瓜分的危机.中国各族人民包括西藏人民英勇抵御外辱,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西藏人民爱国的历史传统,不但在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近代扞卫西南边疆,反对民族分裂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中作出了新的贡献,谱写了西藏在全国大一统历史演进中的历史作用的新篇章.[1各个不同历史一98一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实物资料.(二)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是藏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西藏传统的历史古迹文化资源是藏学研究的主要资源,文献资料固然非常重要,但实物资料具有对文献资料互补和印证的重要作用.这些资源为我们研究藏族从远古以来的社会发展,青藏高原从分散到统一的曲折过程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研究藏族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元,明,清,民国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政策方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对于研究苯教和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形成,发展,演变以及不同教派的基本教义和传承,寺院的兴衰过程,仪轨制度,僧伽组织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藏族领袖人物或着名学者,高僧大德的生平事迹;对藏族古代科技,文化,艺术等众多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三)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是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历史古迹文化资源的价值是通过科学研究认识的,发挥其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教育手段实现的.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其教育作用和感染力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所难以代替的.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古迹和文化传统,而且这些文化传统和历史古迹体现了长期形成的共同心理素质,意识形态,生活习俗等, 从一定意义上说,历史古迹和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因此,大力开发优秀的传统历史占迹文化资源, 对于凝聚民族情感和激励民族力量,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利用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面对凝结着先人劳动和智慧的丰富历史古迹文化,看到先民们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表现的惊人的创造力,看到他们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许多辉煌成就时,必然会激起为振兴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的巨大爱国热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历史古迹就成为对后代和J'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促进西藏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构建平安西藏,和谐西藏不可多得的资源.次旺: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及其价值初探(四)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西藏的旅游业资源极为丰富,而且独具特色.除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之外,人文景观要是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区内上千座宗教寺院作为西藏宗教文化的集成载体,从建筑,装饰, 壁画,塑像等方面展现了西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各种传统节庆也构成了西藏一幅生动的民俗风情图画.在这片广阔而古老神奇的土地上,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织并存,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目前,西藏拥有拉萨,日喀则,江孜三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南雅砻河谷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布达拉宫,大昭寺等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江孜宗山抗英遗址,藏王墓等几十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较多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区已有4A级旅游景区5个,3A级旅游景区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4处.这些独具特色,无可替代的资源是西藏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人们对发展旅游业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旅游资源被开发和利用,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和青藏铁路的建设,为西藏加快发展,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越来越多的颇具声誉和知名度的旅游产品吸引着更多的国内外不同地区的游客前来西藏观光旅游.西藏旅游业发展至今,形成了以文化观光旅游为主体,多种专项产品并存的多元结构.文化观光旅游方面,在以西藏历史文化与宗教场所和自然风景区游览为主体的同时,逐渐加强旅游者的参与和体验,设计出了藏家风情体验,品尝藏式风味套餐,观赏民族歌舞,传统节庆游等多种形式的民族风情游项目,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文化观光旅游的内容.除此之外,作为文化旅游观光的补充内容,在一些地方设计开发了登山,徒步,科学考察等旅游项目,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多元化,更好地满足了不同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和爱好.上述历史古迹文化还只是西藏众多历史古迹和文物中的凤毛麟角,要想让世人真正了解西藏的风土人情,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西藏旅游管理部门还要做很多深入细致的具体工作.三,结语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藏学研究热潮,对我们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紧紧抓住良机, 把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传播给世界各国人民,使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走向世界.在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充分开发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并将其转化为现实价值,把潜在的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实现传统历史古迹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与此同时,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力求实现西藏传统历史古迹文化资源优势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4J童恩正.西藏考古综述U].文物,1985(9).【2】李永宪.西藏原始艺术M威都:四川人民出版束199&4 [3】李永宪.略论西藏的细石器遗存U].西藏研究,1992(1).【5】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大学历史系.昌都卡若【M1.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拉萨曲贡【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7】王尧,陈践.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M】.北京:民族出版社. 【8】关于该石碑以前通常叫做第穆萨摩崖刻石,此处笔者采用了扎西达瓦.贡布雍仲赞石刻文字及其几部摹本比较研究[11.西藏研究(藏文),2004(4).一文里的雍仲赞作为该石碑的名称.『91有关这部伏藏史书的成书年代,版本等内容参阅群培,亚东达瓦次仁.浅谈藏学史学名着"柱间史"的初次发现与抄本传承Ⅱ1.西藏大学,2009(4).这部伏藏史书是叙述佛教传入吐蕃时的情况以及松赞干布主要事迹的着名"伏藏".所谓的伏藏,在西藏泛指某一教派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面临消亡的时刻,为了保存其教派的势力,就把该派重要的典籍和宗教用具等埋在洞穴,建筑物或者是一些比较隐蔽的地方,等到该教派有了复兴的时日,再从以上所藏匿的地方取出来使其教派文化典籍发扬光大.伏藏文献不仅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都有(其中宁玛派的伏藏典籍最多),而且苯教也有这种伏藏典籍文献.比较。

布达拉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评估

布达拉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评估

布达拉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评估布达拉宫是一座座落于青藏高原上的藏传佛教寺庙,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区心脏地带,也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文化遗产。

作为世界重要的文化与建筑遗产之一,布达拉宫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是西藏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

一、布达拉宫的历史布达拉宫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630年,它由当时的吐蕃王朝统治者松赞干布为了让藏族人民信仰佛教而建造。

而松赞干布的宫殿位于布达拉山的玛布里哈坡,这座宫殿在经过多次整修后成为了历史上的“布达拉宫”。

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布达拉宫也经历了多次建设和扩建,使得它成为了一座具备雄伟壮观、富有文化意义的巨大建筑。

到了17世纪,格鲁派喇嘛执政的藏王朝政权在拉萨建立了布达拉宫。

这也是布达拉宫的黄金时期,因为布达拉宫不仅是重要的佛学中心,而且也是藏王维护政治稳定的重要场所。

在这个时期,布达拉宫不断进行了扩建和修缮,成为了今天这座壮观的建筑,此时也是许多藏人前来膜拜、学习和讲授佛法的地方。

二、布达拉宫的文化价值1.传统建筑风格:布达拉宫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在布达拉宫的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中国、尼泊尔、印度和锡金的建筑风格和古色古香的艺术元素。

同时,布达拉宫也保留了许多传统藏族建筑的风格,这使得它能够反映出当地区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特点。

2.寺庙文化:布达拉宫是传统藏传佛教最著名的寺庙之一,它是藏民族信仰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公元7世纪起,它一直是藏民族的精神家园,也因此萨迦、格鲁、宁玛等不同的教派寺庙都在此根据自己的需要修建自己的佛殿。

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僧人也都曾在布达拉宫学习和传播佛教。

3.文化遗产:布达拉宫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它是西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代表。

布达拉宫有着众多的宫殿、涅槃殿、金色佛堂、历史文物、斋堂等,这些展示了西藏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成为了研究藏族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三、布达拉宫的保护与利用布达拉宫自建成之后,经历了多次的天灾人祸和战争,加之年久失修,严重危及到其文化价值。

民族地区古籍文献的文化旅游价值——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图书馆纳格拉洞藏经为例

民族地区古籍文献的文化旅游价值——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图书馆纳格拉洞藏经为例

Cultural industry文化产业民族地区古籍文献的文化旅游价值—以厶闸竹迪认藏族n治州阌丨馆纳格拉ii"臟经力例洪耀辉(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图书馆,云南迪庆州674499)【摘要】藏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汉文化和本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较早,民族古籍文献十分丰富,藏文古籍文献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图书馆馆藏纳格拉洞藏经的发现与修复,掀开迪庆古籍保护事业新篇章,民族文化古籍不仅是雪域高原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是藏传佛教互鉴交流的重要见证,加强民族古籍保护工作,打造云南藏族聚居区文化旅游体验区新名片,在新的历史机遇期,顺势而谋,意义深远。

【关键词】民族地区;古籍文献;保护利用;文化旅游价值【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198 ( 2021 ) 08-081-03【本文著录格式】洪耀辉.民族地区古籍文献的文化旅游价值——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图书馆纳格拉洞藏经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 ( 08):81-82,136.前言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图书馆馆藏纳格拉洞藏经,是中 华古籍修复的重大成果,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初步断代为明清时期,发现于2010年9月,从2014年6月至2020年10月,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先后五次系统抢救性修复,最终于云南省图书馆、册府千华 —纳格拉洞藏经修复。

同时,从发现至今先后在迪庆州图 书馆,迪庆州藏文研究院专家联合鉴定,在云南省图书馆(云 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的支持下,历时五年共修复藏经2285叶 (页),在中华古籍修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中华古籍普 査有着特殊意义,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图书馆馆藏纳格拉 洞藏经的修复十分重要,其开启了全国藏文古籍修复的先河,并在云南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展出,成为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

布达拉宫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报告

布达拉宫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报告

布达拉宫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报告1. 引言布达拉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含义。

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布达拉宫面临着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

本文将研究布达拉宫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布达拉宫的文化遗产价值布达拉宫作为一座古老而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宫殿,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承载了藏传佛教的深厚传统,是喇嘛信仰的中心,并保存了丰富的文物和文献。

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也展示了当时宫廷政治和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3. 文化遗产保护的挑战尽管布达拉宫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但它也面临着一些保护的挑战。

首先,由于长期的使用和天气等自然因素的侵蚀,布达拉宫的建筑和文物需要获得有效的保护和修复。

此外,过度的旅游开发也会对布达拉宫的保护带来负面影响,如过度拥挤、垃圾产生和文物遭受破坏等。

4. 旅游资源开发的机遇虽然旅游开发对布达拉宫的保护带来了挑战,但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旅游业的发展使布达拉宫有机会通过门票销售和旅游服务获得资金支持,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

此外,旅游业还能为当地经济带来就业机会,提升经济收入。

5. 保护与开发的整合策略为了更好地平衡布达拉宫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需要制定整合的策略。

首先,制定合理的旅游限流措施,避免过度拥挤对建筑和文物的影响。

其次,加强文物保护的力度,制定详细的修复计划并投入足够的资金。

此外,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和监督,以避免对布达拉宫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6. 社会参与与合作布达拉宫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合作。

政府应鼓励民众对布达拉宫的保护和开发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与相关利益方进行合作。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保护和传播布达拉宫文化的意识。

7. 结论布达拉宫作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需要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少数民族档案在民族文化旅游中的价值

少数民族档案在民族文化旅游中的价值

少数民族档案在民族文化旅游中的价值作者:冀波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05期摘要:广泛性与多元性以及鲜明的地域性等,是少数民族档案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都充分说明了少数民族档案在民族文化旅游中的重要价值。

文章基于少数民族档案的特点,对其在民族文化旅游中的价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档案;民族文化旅游;价值少数民族档案所记录的是有关少数民族文学、科学、艺术、民俗风情以及宗教等内容。

在少数民族档案当中的民族文化不仅能够彰显少数民族的独特个性,同时还能够提升少数民族的文化品位,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民族文化旅游中,我们不仅需要充分考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什么,给外来的游客带来什么收获,更需要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档案进行深入的挖掘,以此来让各民族不用的资源与特色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在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一、少数民族档案的特点各个民族的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留下了各种具有价值的文字、声像、图标等历史记录,这些历史记录都充分反应了各个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教育、民俗、宗教等内容,而这些具有价值的记录就形成了如今的少数民族档案。

具体来说,少数民族档案具有以下几种特点:一是鲜明的地域性。

地域性,是少数民族档案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

地域性能够将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充分体现出来,具有浓郁的地域氛围;二是内容的广泛性与多元性。

少数民族档案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其涉及到了少数民族的住宅、服饰、饮食、政务、风俗、礼仪、宗教、民间技艺以及丧葬嫁娶等方方面面;三是记录形式多种多样。

无论是从记录载体的角度,还是从记录符号的角度来说,少数民族档案都是多种多样的。

从记录载体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档案主要有纸质档案、金文档案、简牍档案、口碑档案以及照片档案等。

从记录符号来看,则包含了实物档案、文字档案以及图画档案等。

二、少数民族档案在民族文化旅游中的价值(一)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首先,作为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少数民族档案是整个少数民族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于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探讨

关于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探讨

社会经纬2017年第5期166关于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探讨格茸立青摘 要: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背景下,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文化资源也不例外,在当今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早已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量。

我国地广物博,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成为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开发不当,保护不力的问题。

本文从藏区民族文化资源角度出发,首先梳理了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就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提出的问题给出了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策略研究。

关键词:藏区民族文化资源 利用 开发 保护DOI: 10.16722/j.issn.1674-537X.2017.05.063一、前言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

就经济层面上,保护原则下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能够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效应,通过文化的独有性和特色性,形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

并能够通过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带动作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搞好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能够带动地区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就文化层面上,开发视角下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相对于单纯性质的保护措施更具有活力,通过经济效益的带动作用,更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总体上来说,民族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即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二、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与保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表1为藏区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文化产业方面所显示的人数状况以及旅游业收入的一览表。

从中我们能够看到西藏旅游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头,西藏的旅游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藏自治区重要的支柱产业类型之一。

这与西藏令人向往的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旅游文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也带动了西藏旅游的发展。

浅析旅游资源保护———以西藏非物质遗产保护为例

浅析旅游资源保护———以西藏非物质遗产保护为例

浅析旅游资源保护———以西藏非物质遗产保护为例作者:黄敬梅等来源:《广东蚕业》 2017年第4期浅析旅游资源保护——以西藏非物质遗产保护为例黄敬梅1 李菁2(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 712082)摘要非物质遗产保护具有挖掘、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西藏是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的非物质遗产独具民族特色、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些遗产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传统文化遗产,但是它们的保存问题一直令人担忧,随着开发不合理等原因使得当前遗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再这样下去可能会有消失的危险。

为了西藏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实际需要,应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保证西藏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良性运行。

关键词旅游资源;非物质遗产;保护;西藏;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5-1205(2017)03-79-021引言在我国,西藏有着悠久的、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如戏剧、音乐、舞蹈、传统医药、手工技艺等等,这些优秀文化不仅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体现。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特别是伴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西藏,带来一些外来文化与西藏的文化夹杂、渗透在一起,以及旅游、交通、通讯业等的迅速发展,藏民族文化遭受着淡化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严重的威胁,这是前所未有的,西藏也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西藏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缺乏民族自觉性。

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种对西藏文化的优秀继承的发展,对我国在国际上争夺文化话语权和保证我国的文化安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这个保护工作的落实要引起政府机关、社会各界等的重视,需要仔细研究和讨论出一种长久、有效的保护机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文化遗产的长久记忆与保护。

2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取得的成就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的资源之一,其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藏历史档案遗产的传承及管理——略介西藏自治区馆藏藏文历史档案的保护、整理及利用

西藏历史档案遗产的传承及管理——略介西藏自治区馆藏藏文历史档案的保护、整理及利用

西藏历史档案遗产的传承及管理——略介西藏自治区馆藏藏
文历史档案的保护、整理及利用
扎雅·洛桑普赤;洛龙
【期刊名称】《西藏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文章对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藏文历史档案的收集保管、整理编目、翻译研究、编辑出版和交流利用等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了概要的回顾和介绍.同时指出因各种原因,藏文历史档案仍存在被人为割裂分散、抢救速度缓慢等问题.作为西藏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藏文历史档案,其年代久远、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信息多样和载体材料的特殊珍贵,其价值远非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所能局限.因此,文章认为藏文历史档案的保护和抢救,与全社会对人类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息息相关,理应引起社会各方面足够的重视.
【总页数】4页(P81-84)
【作者】扎雅·洛桑普赤;洛龙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档案馆,西藏,拉萨,850000;西藏自治区党校图书馆,西藏,拉萨,8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5.1
【相关文献】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新疆历史档案及其整理出版工作 [J], 邢永福
2.为国守史不辱使命——阿拉善左旗档案史志局(馆)历史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传承纪事 [J], 布仁巴依尔孙振翮;
3.整理利用藏文历史档案的管见 [J], 高贺福
4.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技术评估评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藏文物发[2020]7号) [J],
5.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部分藏文历史档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浅谈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浅谈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摘要】西藏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厚重的文化内蕴和特有的高原风采深受世人的瞩目和关注。

然而在旅游这一产业中,旅游产业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

西藏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在取得很大成绩。

本论文除了介绍了西藏特有的民俗文化之外,还就西藏的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做了一些讨论很提出相关意见,希望西藏的民俗文化在开发中必须更新开发理念,使得经济、社会、坏境效益兼得,保护好西藏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及推动西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西藏民俗文化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一文献综述民俗是生活于某一特定地域的民族或人们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习俗惯制,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的活动方式。

显然,民俗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民俗文化一般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几大类别。

物质民俗指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方式及相关的习俗礼仪;社会民俗包含家族村社、婚丧嫁娶及人生礼仪等相关内容;精神民俗则以信仰、节日、民间文学和游艺为其代表。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西藏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一)西藏民俗文化的形成考古学和地理学资料表明,青藏高原是人类的故乡之一。

至迟在1万至5万年前,西藏高原便有古人类的活动足迹。

发现于藏南定日县苏热、藏北申扎县珠各勒、多格则和各听、阿里日土县扎布等五处地点的达200余件旧石器便是明证。

距今四五千年前,西藏各地已普遍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如果说混沌之初人类之始以至旧石器时代民俗文化的具体情形我们还无从知晓,那么,西藏民俗文化的滥觞则有据可考于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探析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探析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探析
姬梅
【期刊名称】《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31)006
【摘要】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地域、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因而,应该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旅游价值,从而更好地开发和保护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页数】5页(P70-73,85)
【作者】姬梅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管理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92.775
【相关文献】
1.一部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力作——评《门巴族珞巴族非遗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 [J], 阿旺旦增
2.基于旅游资源开发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研究 [J], 韩富贵
3.一部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力作——评《门巴族珞巴族非遗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 [J], 阿旺旦增
4.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探析——以丹寨蜡染为例 [J], 刘芷杙
5.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 [J], 赵恒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演讲稿

西藏演讲稿

引言概述: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区。

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地带,西藏拥有壮丽的山脉、宏伟的寺庙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本文将着重介绍西藏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以及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支持。

正文内容:一、自然环境1.西藏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3.西藏的地震灾害和防灾减灾措施4.黄河、雅鲁藏布江等重要河流的流域特点5.西藏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及保护情况二、文化特色1.藏传佛教的发展和影响2.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历史意义3.西藏的传统艺术形式:唐卡画、曲艺、藏戏等4.西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5.西藏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三、经济发展1.西藏的经济结构和主要产业2.西藏的农牧业发展和特色产品3.西藏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4.旅游业在西藏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5.中央政府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四、旅游资源1.西藏的自然风景:珠穆朗玛峰、纳木错湖等2.西藏的人文景观: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等3.西藏的传统村落和民俗文化体验4.茶马古道和西藏的历史遗迹5.西藏的徒步旅行和登山探险五、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支持1.历史背景下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2.西藏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3.中央政府对西藏民族团结的政策举措4.藏医药的传承和保护5.西藏的社会福利和扶贫政策总结: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特色,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西藏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中央政府的支持进行详细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藏的千姿百态。

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保护西藏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是现代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西藏的可持续发展,让这片神奇的土地继续璀璨辉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 结 合 档 案 的相 关 记 录 , 对文 化景观进行 重建 、 修复 、 增 添等 . 从 而 实 现 对 于 西 藏 传 统 文 化 的传 承 和保 护 。 虽 然 西 部 地 区 的 经 济发 展 是 西 部 大 开 发 的 第 一 要 务 ,但 是 必 须 兼 顾 社 会 和 环境 效 益 , 不 能 为 了 短期 利益 而损 害长 远 利 益 。 在 对 西 藏 地 区 进行 文化 旅 游 开 发 时 . 政 府 部 门始 终 坚 持 保 护优 先 、 开 发 第 二的原 则 , 尽可能保持文化景点 的原貌 。例 如 , 布达拉宫属于 土木结构 。 经过 了漫长时间的侵蚀 , 逐 渐 出 现 了损 坏 , 加 上 其
3 . 多样 性 西 藏 档 案 资 源 的 存 在 形 式 有 多样 性 特 征 ,记 录文 字 包 括 藏、 汉 、 蒙、 俄 等 十 多种 , 储存载体包括 藏纸 、 木片、 石碑 、 铭钟 、 绢丝 、 照 片等 , 形式 多 种 多 样 。 二、 档 案 资 源 在 西 藏 民族 文 化 旅 游 中 的价 值
2 . 丰 富 性
除 之 前 提 到 的档 案 资 源外 .西 藏 的 大 部 分 档 案 都 是 对 西 藏 地 区 民族 事 务 和 风 俗 技 艺 等 的记 录 , 属 于 静 态 的文 化 信 息 , 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激活 . 才 能 实 现 其 内化 内涵 , 充 分 发 挥 档 案 资 源 的旅 游 价 值 。例 如 , 可 以利 用 现 代 传 媒 技 术 和 信 息 技 术 , 对 档 案 资 源 所 承 载 的 民族 文化 进行 整 理 与 编 排 ,以 现 代 社 会 便 于接 受 的形 式 进 行 传 播 , 促 进 民族 文 化 的发 展 和 繁 荣 。 就目 前而言 . 最 常 见 的 方 式 就 是 根 据 档 案 资 源 编 排 电视 剧 , 较 著 名 的包括《 文 成公主 》 、 《 西藏 风云》 等, 这 些 电 视 剧 或 相 关 纪 录 片、 电影 等 , 都是通 过对档案 中文化信 息的整理和应 用 , 才 得 以成 功 拍 摄 的 。 这样 。 一 方 面 可 以 使尘 封 的档 案 资源 重 新 焕 发 出 活力 。 得到有效利用 . 另 一 方 面 可 以 使 国 内 外 观 众 充 分 了解 藏族 文 化 , 吸 引游 客前 往 , 充 分 发 挥 出相 应 的 旅游 价值 。
2 . 档 案 文 化 内 涵 的 实 西藏地 区档案 资源的特 点 , 而 且 是 多 数 少 数 民 族 地 区档 案 资 源 的 共 同 特 点 , 主要 受文 化传 统 、 风俗习 惯、 地域环境等差异的影响 。 西 藏 地 区处 于 高 海 拔 的青 藏 高 原 中心 区域 . 平均海拔达4 0 0 0 米 以上 , 使 得 西 藏 长 期 以 来 可 以说 处 于 与世 隔绝 的状 态 。 在封闭性的环境下 , 藏 族 同胞 结 合 自身 的认 识 和 风 俗 创造 出 了 独 特 的 藏 族 文 化 , 并 对 门 巴族 、 珞 巴族 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
基 于 西 藏 档 案 资 源 探 析 民 族 文 化 旅 游 价 值
杨 征
( 西藏职业技术学 院 旅游系 , 西藏 拉 萨 摘 要 : 文 章结合 西藏 档案 资源特 点 , 对 其 在 西 藏 民 族 文化 旅 游 开发 中 的价 值 进 行 了分 析 . 以推 动 西 藏 地 区 民族 文 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 促 进 西 藏 地 区的 经 济 繁 荣 。 关键词 : 西 藏 档 案 资 源 民族 文 化 旅 游 价 值 在 当前 形 势 下 , 我 们 开 始重 视平 衡 发 展 和 共 同富 裕 , 中部 崛起 战略 和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得 到 了重 视 和 实施 。 对 于 西 部 地 区而 言 . 由于 自身 经 济 发 展 速 度 较 慢 , 且 缺 乏 良好 的 基 础 设 施 支持 , 经 济发展主要 依靠旅游产业 , 以 民族 文 化 为 主 , 基于民 族 档 案 资 源 的 民族 文化 具 有 良好 的旅 游 价 值 .也 因 此 受 到 了 政 府 和相 关 管 理 人 员 的重 视 。 这里针对西藏地区的档案资源 , 对 其 民族 文 化 旅 游 价 值 进 行 分 析 和探 讨 。 西 藏 档 案 资 源 的 特 点

8 5 0 0 0 0 )
历史 人文 景观 , 彰显 出西 藏地 区 的民族 文化特 色 。 例如, 西 藏档 案 中, 存 在大 量碑 刻 、 铭钟 、 壁 画等 , 也就 是我 们通 常所 说 的文 物 , 可 以直观 地 反 映藏 族 的发 展历 程 和文 化 , 从 而吸 引 游 客 的 目光 , 产 生 巨大 的旅 游 价值 。以西藏 地 区最 著名 的布 达拉 宫 为例 , 整座 宫 殿 采 用 土 木架 构 , 依 山而 建 , 气 势 雄 伟 且 具有 鲜 明的 藏 式 风格 , 其 内部 收藏 有 大量 文物 . 加上 延绵 的壁 画 , 堪称 艺术 的殿 堂 , 吸引 了无数 游客 的 目光 , 极 大地带 动 了 当地 旅游 业 的发 展 。
3 . 基 于档 案 内容 的文 化 景 点
丰 富性 主 要 是 针 对 档 案 资 源 的 内 容 而 言 的 。西 藏 档 案 资 源 虽 然局 限 于 环 境 自身 的封 闭性 而覆 盖 范 围 较 小 ,但 是 其 内 容极 为 广 泛 .几 乎 涉 及 青 藏 高 原 地 区 人 类 在 生 产 和 生 活 中 的 所 有 社会 活 动 , 包括政治 、 经济 、 技术 、 军事 、 宗教 、 医药 、 饮食 、 服饰 、 建筑 、 风俗礼仪 、 艺术等 , 其 内 容 的 丰 富性 无 可 比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