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永新·巴蜀感旧录:龙门乡的俊逸--学术大师谢无量故里寻访记

合集下载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双拱乡的旷远--明朝名僧破山禅师故里寻访记(2017)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双拱乡的旷远--明朝名僧破山禅师故里寻访记(2017)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双拱乡的旷远--明朝名僧破山禅师故里寻访记(2017)双拱乡的旷远——明朝名僧破山禅师故里寻访记钟永新四川历代名僧高道众多,在中国宗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贡献,我曾访过多位故里,不少在川西、川北一带,而在老川东大竹县也有一位著名佛教高僧破山禅师。

是日先游至梁平,在仁寿镇下车访问易学名家来知德故里,摩的司机告之,欲去双桂堂,可从镇上小道过去,不必绕行城中,故随其先往双桂堂,寺甚大,正维修,可见破山禅师塔与金桂、银桂树。

后辗转多地再到大竹,打听如何去往双拱乡,言购买往江水的车票即可,因车上人少,又在修路,车未开到双拱,只得随一70余老者再转中巴。

将至双拱乡,一人背兜上车,为所摘香椿,至镇上见大量香椿,正在清理装箱,老者言此为双拱产物,再问多人皆不知蹇家坡,只有张家坡,另言二十公里外有赵家碥,为破山初欲修寺地,因未修成,破山只好携带双桂树去往梁平。

于是随摩的先到张家坡,未见任何遗迹,某人告之山上某寺为一太婆自费建修,或可问之,太婆告知,破山故里不在此处,在张家庵,有托梦欲归希望修寺尚未建成。

转赴此地,途中见一双拱桥,或是此乡得名处,流水青碧,至张家庵,遇一农夫,带我前往,也言托梦他人来刻纪念祈福,如今已为荒地,四望农田平展,晴空丽日,高山耸立,甚是邈远,眼界心胸不禁为之扩展。

2015年4月初稿 2017年7月修改 2018年2月修订附录:【破山禅师简介】破山海明:(1597~1666),明代高僧。

俗姓蹇,法名海明。

大竹人。

19岁出家。

据说修行时,于行走之际坠岩伤足,夜半剧痛而悟佛道。

长期在四川弘法,住持梁平双桂堂。

时值明末清初,战乱频仍,破山大力整饬宗法,使禅宗临济宗派在四川得以发展,形成双桂禅系,其所住持的双桂堂被称为“西南禅宗祖庭”。

现川、滇、黔三省及陕西部分地区的寺庙均属其传衍之法派。

有《破山海明禅师语录》传世。

(来源:《四川百科全书》)【破山禅师故里】四川大竹县双拱乡蹇家坡张家庵【破山禅师塔】重庆梁平双桂堂【破山禅师作品选】《寓三教寺偶成》为日开门笑远山,光楼声发骨毛寒。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椑木镇的失落--幽默大师刘师亮故里寻访记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椑木镇的失落--幽默大师刘师亮故里寻访记

椑木镇的失落——幽默大师刘师亮故里寻访记钟永新刘师亮,近代蜀中怪才,以撰写竹枝词闻名于川,世间流传其作其事甚多,每每读之,深叹不已,另见《刘师亮别传》,说明刘师亮创作风格的形成与特色,正与川南一带的风土地理有着种种联系。

其故里在今内江椑木镇,为内江市繁庶大镇,镇名极有特色,据载由于明朝官员陈鹤鸣误把“稗木镇”写成“椑木镇”而得名。

从隆昌由老路折返内江,经过椑木,特下车寻访,无所见,右下有石桥,河水流淌,因不知刘师亮故居原址何在,无从寻觅,只得在镇上茫然行走片刻,再回到主干道,坐上椑木到内江的公交班车返回市中区。

关于刘师亮与椑木镇的故事,闻之甚少,或待再查《内江文史资料》能有所发现以见其创作发源地之掌故。

2015年6月初稿2017年6月修改2018年2月修订附录:【刘师亮简介】刘师亮(1876—1939)自学成才的作家。

原名慎之,号谐庐主人,内江人。

自幼好诗文。

1912年移居成都,以经营茶社、浴室为生。

1929年5月创办《师亮随刊》,以谐稿、对联等文艺形式,于喜怒笑骂之中抨击四川军阀及其黑暗统治,伸张正义。

30年代以“幽默大师”闻名于蜀中。

后因触怒军阀而被迫流徙上海,在沪创办《笑刊》。

1935年9月回到成都,恢复《师亮随刊》。

著作有《师亮谐稿》、《师亮对联》、《时彦声律启蒙》、《师亮杂著》、《东游散记》,剧作集有《胭脂配》、《错吃醋》,还有《汉留史》和1000余首诗词。

后人整理出版了他的著作,辑为《师亮全集》。

(来源:《成都大词典》)【刘师亮故里】四川内江市椑木镇【刘师亮作品选】竹枝词虽然说是打油诗,题在诗中匪所思。

话要俏皮声要响,等闲不是竹枝词。

脚穿放鞋近来多,裹脚缠它做甚么?好似方今新政体,内头专制外共和!世道年来变得多,男精女怪似妖魔。

平头剪发趋西式,学点皮毛究若何?自由幸福已亲尝,幸福如斯不可当。

莫谓共和无好处,一年能上十年粮。

军队拉夫到草堂,护夫村妇被三枪。

可怜一对娇儿女,犹复依依傍死娘。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德感坝的空灵--爱国诗人吴芳吉故里寻访记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德感坝的空灵--爱国诗人吴芳吉故里寻访记

德感坝的空灵——爱国诗人吴芳吉故里寻访记钟永新近代蜀中英年早逝的英才豪杰,不胜枚举,如双流刘咸炘、大竹甘大文、江津吴芳吉等,吴芳吉虽然只有短暂的36年人生轨迹,却在中国近代诗坛留下许多精彩诗篇。

其故里在今江津市德感坝,位于长江旁,从江津城中心出发,过大桥,江水浩渺,右方远视处即为德感坝,地势平旷。

从岔路下去,便到德感坝街道,问询多人皆不知晓吴芳吉,也未见任何标识,看来书中所载仅有简介,没有详细地址,故未寻到。

行至江边,远眺对岸江津楼群,又观江与桥,到有种空灵之感。

2015年4月初稿2017年6月修改2018年2月修订附录:【吴芳吉简介】吴芳吉(1869~1932),诗人。

字碧柳,号白屋,世称白屋诗人,江津县(今重庆江津市)人。

早年入江津聚奎书院,毕业考入北京清华园留美预备学校,清宣统三年(1911年)正式开学,愤美籍教师辱骂同学,被推为代表抗争,被校方勒令写悔过书,拒不接受,愤然离校。

1914年在嘉州中学任教。

1919年秋赴上海担任《新群》杂志诗歌编辑,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发表《小车词》、《婉容词》、《两父女》等新诗,名声大振。

1925年后执教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

1927年返川,先后任成都大学中文系主任、四川大学教授、重庆大学预科主任、江津中学校长。

其诗稿编为《吴白屋选诗稿》,1929年出版;病逝后友人吴宓等编订《吴白屋先生遗书》在长沙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白屋诗选》出版;台湾编印有诗文集。

(来源:《四川百科全书》)【吴芳吉故里】重庆江津市德感坝【吴芳吉作品选】《巴人歌》巴人自古擅歌词,我亦巴人爱竹枝。

巴渝虽俚有深意,巴水东流无尽时。

可爱的同学,可敬的牧师!可喜的嘉宾自泰西!可感的主席美言辞。

并世有友我心仪,昼读其书夜梦之。

一南一北阻山陂,甘地托翁大智悲。

一介不取一切施,两涂相反两相宜。

爱人爱国非矛盾,立德立功不背驰。

吁嗟!沪滨三万好男儿,方为民族苦斗作牲牺。

此际安知壕堑里,几人血肉溅淋漓!知君意有属,来听吾歌曲。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重华镇的静默--著名武僧海灯故里寻访记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重华镇的静默--著名武僧海灯故里寻访记

重华镇的静默——著名武僧海灯故里寻访记钟永新江油之地,特产江油附子、中坝酱油,另有太白系列的茶、酒也较有名,所出名人以李白、海灯最为世人称道。

海灯乃一众说纷纭的人物,我旧藏有本海灯《少林云水诗集》,觉其也是一位行识不凡之辈,遗憾因好事之徒,采用多种方式攻击败坏海灯形象,而蜀人也多类似遭遇,何以世人不全面看待评价哉?2015年晚冬,自北游归来,赴江油取资料,特意拜访海灯及严新旧居,而后者故宅多有神奇地形说法,造访途中,见山间立有碑,又游古庙福严寺,并未感到甚么特别。

海灯旧居在重华镇,至镇搭乘摩的,言去海灯墓,车夫却带至一镇政府办公旧地附近的红军墓,说道来此不妨多看几处遗迹。

后至海灯墓,位于重华廊桥对面山上,灵骨塔较简朴,于此可以俯瞰小镇,墓前有亭两座,各有纪事,已很破旧。

下山过廊桥,不远小巷中即是海灯故居,门锁紧闭,问询下,旁边一人前来打开,里面为两室一院,展品有僧衣及图文资料,灰尘甚多,显是很久未曾打扫,小院为练武处,尚有部分器械。

2015年4月初稿2017年6月修改2018年2月修订附录:【海灯法师简介】海灯法师(1903~1989 ),现代名僧,武术家。

俗名范靖鹤,改范无病,四川江油人。

十八岁时考入四川大学附设中国文学院,后转入四川警监专门学校。

毕业后与少林寺武僧汝峰上人赴峨嵋山金顶学武,二十一岁时正式出家为僧。

同时研习佛学,三十四岁时获法师称号。

先后在成都昭觉寺、新都宝兴寺任武术教师,又师事少林武僧丹岩、云禅、智涵子等,汲诸家之长,技艺大增,通十八般武艺,尤擅长剑术、三节棍、神箭。

1942年参加全川擂台比武,声誉鹊起。

1963年参加全国武术运动会,表演“二指禅”,以二指指地,全身倒立;又表演“空手对大刀”、“空手对三节棍”等节目,名震海内。

1982年赴少林寺,不辞劳苦,弘扬佛教文化,传授中华武功。

曾应邀赴海外讲学。

著有《气功精要》。

晚年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油武馆馆长。

逝于重庆。

(来源:《佛教文化辞典》)【海灯法师故里】四川江油重华镇【海灯法师灵骨塔】四川江油重华镇【海灯法师作品选】《少林云水诗集》一感怀一九一六年非命非天是我宗神鹰背上听秋风潮声不息群岩响剑术合当毕世工秋水惊心生妙腕雪花夺目耀长空公孙弟子今何去可畏后来器似虹赠汝岩上人一九二三年春乍见依稀胆气微一聆妙议仰清晖龙象末法知谁是喜有上人振锡飞闻钟一九二六年五月清影穿帘月色高此心未肯负良宵蒲牢频助发深省幽梦惊回驷马桥呈云禅老人一九二八年七月自愧锡名精进僧江山胜迹枉频登夜来一把酸辛泪底事难超最上乘峨山道中见梅一九二九年腊月历尽冰霜无限苦乍知行道人间难枝头群鸟哀鸣急雪里素英却耐寒赠汝峰老人一九三二年夏早飞玉锡远风尘不愧缁林一上人眼漆肤脂心似铁有言我亦疑通神赠立明大师一九三七年五月端为供佛喜栽花舞剑坐禅兴自奢游戏阎浮凭祖意作风别是一僧家呈妙老述近况一九三六年秋栖栖古道意何浓愧乏功夫一纸通长作瑜伽缘底事夜来最怕听秋风感怀一九三九年六月绿蓑青笠我常凭不畏炎天不畏冰土面灰头君莫笑此心终是峨眉僧寄寂音一九三九年七月(其一)廿年忘却春光好一意但寻梵室幽四体常疲心益静度生有愿在三洲(其二)参透人间冷落情禅心侠骨自亭亭寸丝尽净水中月赢得十方一眼青(其三)不生赡养不生天来世阎浮遍种莲满目河山皆净域导师早结胜因缘《少林云水诗集》二赠铁舫师一九三九年十年问道远辞家因果三生信不差心事儗将天上月惯教恬淡过生涯赠梓潼恒源仁者一九四零年三月西湖风光犹似梦江南景色不宜秋草芥功名谁月旦精修厚德自风流闻蛙一九四零年五月几多蛙鼓暗为邻自照冰心倍觉清此夜疑居赡养土钧天雅乐不须听妙师培修雷音寺落成一九四零年八月妙造楼台新气象庄严梵宇旧烟霞息心味道谁如子应是九峰第一家勉庄君一九四一年二月竣己还须珍六时加功无锐亦无迟石穿木断依成法步到峰头君自知咏柏一九四一年春生成铁骨傲霜姿耻向人间说布施露冷风凄心似柏干霄耸翠不求知游中岳庙诸真人乞舞剑碎琴不奏巴人曲破袖长依古洞边水底由来无皎月树头始可见青天客来一九四一年三月频年对客不谈禅只恐一言障性天履薄临深长自警得闻趺坐大雄前梦游曲山一九四一年三月小离曲峰近七年故乡光景梦依然清泉柏叶从君好信手拈来不费钱赠九峰山妙老人一九四一年秋道念日隆慧日增人情外顺心如冰禅从芋火阿谁识只有九峰一个僧秋桂一九四一年秋欲求性海净无尘踏遍千峰幸有新昨夜桂花香扑鼻今朝悟彻本来人《少林云水诗集》三忆觉圆法师一九四二年夏(其一)究通儒释悟三生旷代文章落笔成更号觉圆良不忝六时课佛百千声(其二)旧札检来忘次第新诗重读仰明星风尘洗髓十三载博得弥陀一眼青示寂德一九四二年秋如来使命好承担未了还须着意参秋水半塘留皎月鸢飞鱼跃是司南终南对达师一九四五年二月(其一)世缘少小竟休休一钵一瓶学牧牛为识拈花微笑意每逢名岳便勾留(其二)难忘道业重千古幸识功名轻一毛自愧习禅三十载几多光景付洪涛宿潼关一九四五年三月欲捐百虑求心闲七载悠悠住曲山始信于今泯幻我好将瓶钵出潼关游太华南峰看雁李君请舞剑一九四五年闻道猿猱未肯游斜曛看雁南峰头归来更舞少林剑豁尔顿消无限愁习定一九四五年此调不弹已十霜妙龄一衲到诸方有心惟识跏趺好深夜寒岩对月光自蜀抵少林寺一九四五年去留为道原无方栖隐何须恋故乡飘然一锡三千里月明回首过洛阳答蜀中故人一九四五年五月高耸华丰夏亦寒蜀西回首路漫漫学禅念佛凭君执妙在定心成一团赵太祖棋台即事一九四五年五月(其一)断岩高耸一孤台万众遥观未肯来漫道嗜棋赵太祖僊(同仙)人亦恐堕尘埃(其二)明知失脚恨无穷行险原非圣主风疑是齐东传野语为张鬼斧并神工《少林云水诗集》四太华活祖洞一九四五年五月(其一)我来若渴欲胆风踏遍太华见遗踪路险长年人不到肉身终古倚寒松(其二)不服松花不着麻毕生最喜玩南华跏趺石上越千载起定只因看落霞陈希夷卧像一九四五年五月(其一)合眼屏思爱寂寥凿耕恬淡远当朝山高睡稳无今古乐定忘饥意自饶(其二)梦短梦长总一沤先生不识有春秋醒来自问无他事未若重眠听水流长安兴教寺杂吟一九四五年五月(其一)平昔一无所爱清风明月为家一钵独游万里知己应是梅花(其二)读罢观经全卷不慕武陵桃花缘熟当归净土长过极乐生涯(其三)曲山曲水何好有口无生同吟莫道调高空唱凡圣只此一心游太华偶成一九四五年五月瓶钵相将随意栖关怀岂是杜鹃啼漫游河岳多称意不畏饥寒不杖藜赠无相师一九四五年五月乐莫乐兮得道场蒲团安处是家乡不愁衲破不愁食念佛声声到夕阳示慧见师趁兹火活好煨芋莫待花来才坐禅须知五浊千重乐未若莲乡半日缘寄觉义一九四五年六月(其一)百务从容总不忙采薪击坏自承当个中若得安禅乐忘却家乡与异乡(其二)秋光无限到山阿讲罢法华逸兴多塔寺若将西土儗桂花不减曼陀罗赠恒光师一九四五年十月时人强半重黄金师自为僧愿赤贫袖有清风心有佛个中从不惹艰辛白马寺咏古一九四六月二月毛如白雪骨如蒿不惮洛阳万里劳胡马也知宏至道后贤何事自孤高经台感古一九四六年二月莫道今年非往年溪山有异月无偏倘能心水长如故更毁诸经经亦全《少林云水诗集》五中岳晚眺一九四六年二月横逆偶逢喜不胜嵩峰顶上对斜曛乐忧转眼都成幻世味本苍狗白云呈王老武师少时习技障清修书剑误余净土游项羽拔山羿射日迄今白骨掩荒丘初宿拜经台孤台夜静寒光生正把止观作意城何处蒲牢百八杵殷勤助我破无明看云一九四六年三月傍晚竹窗多逸兴闲来寂坐对云峰追思今日田间事犹觉轻清拂面风登五乳峰一九四六年三月向来闻道桃源好今日亲逢五乳佳山翠拂衣云侵履梦中应许见莲花游华法山自述一九四六年三月幽迹炼得鹤形瘦浣衣沐面几忘施白云闲月同缥缈如此风光我自知清明夜祖庭修法一九四六年难得清明三月天献花供水兴悠闲有情快向莲邦去省却人间化纸钱望月一九四六年三月频岁何因作远游国中名岳踏将周疑团依旧心未了伫待一轮月色秋少林丈室杂吟一九四六年四月(其一)我喜躬耕好景光田野佳半年辛苦了策杖看梅花(其二)日夕牛羊下归来越水湾偶歌沧浪句涉水不知寒(其三)晨兴锄草去黄鹂最关情漫唱田家乐声声到月明(其四)月照青松冷豁开梵室窗东方白渐发植树两三双(其五)薄暮雨初霁入林望竹枝几多新笋好贪看步迟迟自愧一九四六年四月不寐学禅深夜坐疎钟几杵度幽林此心自愧犹留迹起定无端信口吟五乳洞咏古一九四六年四月嵩峰石室仰真身绝粒偷闲迹亦陈九载壁观人不识花开五叶法界春秋风一九四六年春拂面秋月日暮时故乡回到意迟迟毕生泉石曾自许除却利他别不知西泠望月何事年来作远游芒鞋海内踏将周疑团依旧仍未了伫待一轮月色秋春暮思亲一九四六年春不是诗僧亦爱诗山寒花放暮春时满园生意人同赏得句多因动遐思嵩山道中闻鸟啼一九四六年春一领纳衣一七衣踏遍南北又东西深知非主亦非客懒听子规镇日啼学禅一九四六年五月学禅住世不模糊割爱辞亲不觉孤秋月喻心心更淡无明豁破是良图《少林云水诗集》六宿圣寿寺一九四六年五月偷闲得得觅清凉热恼顿成一段香胜境浑无炎夏气慈风拂面月当床朝礼洛迦山一九四六年六月买花为供十方佛结伴同酬三世恩步到洛伽回首望宛然又是一乾坤起坐口占一九四六年六月一枕不亲久尘情伏律扙自心常入定觉后兴何孤九华饮三昧水一九四六年六月盘石不须卧清流试一餐有心飞玉锡随处总轻安晚坐塔畔一九四六年七月烟霞与我有前缘塔寺钟余夕照天独结跏趺长夜坐个中真意味无边洛迦山一九四六年七月到此风清暑气微佛声多处语声低人间哪得有斯乐疑是一灵梦里飞诵十六观经一九四六年八月自知尘海风涛险乐国寄身乐始多有梦亦随赡养主因兹不问夜如何礼熊耳山宝塔一九四六年八月缥缈翠微涌宝塔终南好景望中秋倘非大士施神力幽石闲月亦带愁夜坐普济寺念佛一九四六年八月幽情直与长江远火候还须百炼青除念弥陀无别事精诚合感天龙听舟山至普陀旧事一九四六年八月无限惊涛一夜舟海中六月气如秋乘闲默持普门品端济现生浪漫游送某师回山专修净业一九四六年青阳虽好景终斜百丈老松鹤作家毕竟客游徒自苦何如净念种莲花礼熊耳山达祖塔闻莺一九四六年八月塔前茅塞菩提路古柏亭亭欲破天最是莺声清大梦听来似有胜深禅覆勤弟一九四六年九月报导迩来远客情八千里外有知音山中古寺寺中塔永夜相依对月明寄少林耀宗师一九四六年九月自离嵩峰喜学憨翛然地北又天南壮怀奇气消磨尽新月一钩照古潭梓潼待车朝普陀一九四六年秋趁车数问夜如何为向洛伽看碧波漫说得通飞玉锡一称一礼愧仍多赠诚信法师一九四六年秋不随缁侣共销沉其品同莲玉作心除却蛾眉秋月夜寰中寥落几知音《少林云水诗集》七赠宽明学者一九四六年秋息交求静渐疏邻白玉等心不染尘一个蒲团枯树下始知无我更无人少林丈室习静自警一九四六年冬竹窗乍静又生风寂照功夫愧未通勇猛祇今期自勉斜曛虽好不多红上台山一九四六年腊月山水精蓝尽兴游世缘息去入台州慈风凉月菩提路三径不须别买丘梦礼正法明如来一九四六年腊月室幽坐入月华侵念佛是谁严究心最喜中霄归梦好大悲楼上礼观音过登封参驾店一九四六年无端卷土更飞沙参驾店前夕照斜大宙于今春色暮此间未放一枝花感事一九四六年世事有亏方有成不如孤坐学无生输君德业惊天地何异林间数落英春宵一九四七年结愿长敲晓夜钟频年精力瑜伽中为怜六道饥虚苦不肯舍身自化龙喜寂德专心净业一九四七年三月不违佛念远昏黄加尔坚操喜欲狂此土原无长寿药荷花赏罢见秋霜感怀一九四七年夏回首鹏程无限愁十年行止似闲鸥了身无术失身易叶落满山气转秋礼九华书所见一九四七年八月佛号经声到处闻九华圣境绝尘氛我来正是新秋月万里碧天无点云云林对僧侣一九四七年腊月诗名不必留江湖闻道慧能一鲁夫捣米负薪真活计胸中人我自无无远参有省一九四七年腊月万里遍参真道行平生始觉路全平归来独唱无生曲木坏山倾总不惊梦后吟一九四八年八月百城烟水入天台曾见梅花几度开为究止观冥万感依稀智祖梦中来溪月一九四八年八月时行湖海时山丘一衲长随万里游最是无边中夜月空明如昼照寒流忆绵州一九四九年春春来春去不知好山住山行总觉幽缘尽随缘移锡去几多佛事在绵州幽溪月下修观一九四九年五月年来寻胜见幽溪行到幽溪兴不低听罢目观月下坐任他枝上杜鹃啼讲庄子有感一九四九年五月忘却客身并主身廿年等视世间人任他牛马频呼唤摄智学聋不暇听国清寺寄禅友一九四九年五月石上流泉闻未闻禅心销却是非心无生一念岂孤寂此意不堪说与君住第一峰烹茗待客一九四九年六月十八年来非懒慵跏趺半在最高峰水斋禅悦作生计客到从客舍枯松煨芋一九四九年八月真觉寺前夕照斜算来又结一年跏人生到处须寻乐辟个小园学种瓜山居即事一九四九年八月修罢止观还读易梨松芋土更担柴山居莫道多清苦妙乐无边自偶偕听止观圆满一九四九年八月乍解止观拟赋归六时珍重福田衣由来行道惹人厌不问荒郊春草菲安禅一九四九年十月宇宙欲留晚节香六时律己自堂堂幽溪识得安心法七曲山头岁月长读智祖传一九四九年腊月穷经问道入天台丹桂故园几度开忘却人间风景好他生有愿愿重来阅高僧传一九五零年二月(其一)烛残宝殿虑初消独研僧史忘寂寥一阵蒲牢传岭外半庭丹桂影萧萧(其二)故乡今夜梦何如曲山曲水万里余欲了无生谁是伴塔头细读高僧书清夜课佛一九五零年三月今霄底事泪如丝未尽染缘增我悲一句佛名幸有缘此生堪慰夕阳时《少林云水诗集》八杂吟一九六五年(一)一衲无端有泪痕幻游湖海总销魂此身合是禅人味细雨轻舟入海门(二)独上南阳静远楼倚阑纵目一轮秋古稀不作衰龄想两脚犹堪踏九州岛(三)吾生何拙更何工白露青山万目中惟有余情人不识闲倚一杖听秋风(四)山径人稀水欲冰光明无尽佛前灯升堂茶罢跏趺坐我是江南行脚僧(五)刺虎腾身万目前心雄力强尚依然不关空作非非想自信铁肩胜少年(六)乍到名山梦亦新千山挺秀见精神何期一夜风兼雨似助游人洗俗尘(七)百年自笑转悠悠更在天涯见早秋昨夜月明今夜雨知愁无益且销愁(八)天北地南结伴行回头六九又清明如今依旧壮心在独坐焚香泊雨声(九)竹园一坐即萧然自愧空过七十年今日出门大地别此身如在五峰前(十)少小曾将利欲轻岂余一念爱功名百城烟水勤行脚头陀应是我前身(十一)难忘少小读梁文冷静寂然到五更聚散无端同海鸟身名顿悟两非亲(十二)浮生一粟海芒芒谛想他乡异故乡千尺长松明月夜忘言得意不飞觞(十三)夜来细雨山河新肥绿瘦红又暮春肆志尊荣一笑了快心不羡眼前人(十四)七十年来未必非得闲习静掩柴扉相从不厌青萍剑银河闪闪忘万机(十五)高山流水几经年洗髓无能未敢眠幸得天龙微妙法功成一指甚深禅(十六)无物岂容一物侵此身不必羡山林长瓢借得银河水涤尽人间爱恶心敦煌即事一九六八年莫高风景最清幽五月榴红结伴游满目风沙增胆气一腔热血涌心头谛思佛理有真乐熟读法华尚苦修净业如同诸上士何须说万种闲愁重九露冷风清九月天敬亭小坐意闲闲黄精紫芋堪填腹红树青山好放船满眼稻香人狂喜一塘鱼跃我偏怜杜门谢客缘何事为写拳经七十年忆曲山曲山栖隐人不寐夜何长修到梅花洁随处有妙香初到少林寺(其一)尘居日鲜山居多降了诗魔别无魔乍到少林如旧住前生应许是头陀(其二)回禄肆威满院红庄严无限付东风高僧飞锡千山外龙象几多没草丛(其三)松径僧稀夕照斜禅宫何事锁烟霞孤灯祖殿半明灭一点青光黯碧沙(其四)独来少室瞻风光岂惮巍然万仞墙技击于今成古调千霄翠柏冷含香怀印光大师曾住人间八十年心如朗月行如泉精修毕竟缘何事为种阎浮九品莲别友同是天涯鸿爪客新诗一读见豪雄行间浩气冲霄汉字里慈心容太空十载论文怀旧雨一朝话别坐春风肯以离合生分别柳色青青雨色蒙挽智公上人(十首选九)(其一)九八高龄曲水翁无端风信到莲蓬儿童为问欲何适映日荷花分外红(其二)寂寂无言若有思何期弹指竟生西知公来去心无住化生相迎路不迷(其三)明知尘劳俱如幻游戏阎浮亦有因如公修炼谁堪比金台独上未黄昏(其四)丹青未识老将至寄迹和光似大颠乘兴飘然望远近但携竹杖看秋山(其五)夜来心事宛如舟梦绕曲山顶上楼怅望天涯云万里长星陨落近初秋(其六)未了三心总有情桂花零落梦难成阑珊痛哭略无力强携孤侣礼孤坟(其七)肠断涪江万里声难忘静老并虚云何堪曲岭传消息大德往生在梓城《少林云水诗集》九经台感古(三首选一)斜阳烟水映荒台回忆焚经亦快哉世上由来有黑白人间何处不尘埃天封寺锄草(其一)日事耕耘夜读书法华长转乐如如夕阳欲下碧峰外纵目遐观见性初(其二)何修华顶久句留圣迹庄严圣境幽种豆析薪系念佛觅愁永日亦无愁云居山讲楞严经农事泯诸相勤耕第一荣饱温既有得闲坐话无生呈朴志频年不问法轮倾大德天心似月明岐路傍徨悲阇黎梵宫寂静见真僧三千世界通乐土一个阎浮属化城卓识如今谁可比慈舟自在中流行草堂寺回廊曲径绿成荫不必桃源苦问津翰墨缘多非国士烟霞癖减是奇人巴山蜀水钟灵秀老干疏枝别有春海内莫言诗侣少于今韵事正传薪感怀海萍稚子曲山僧为命相依不染尘白水添瓶趁皎月清霄礼佛仰月星欣逢盛世补天日愧乏涓埃报国恩感我欲尝勾践胆闻鸡起舞振精神留别德意和尚休分技击休分禅寰海共钦初祖禅真俗由来祇这是锡飞排难亦同然功成盖世终无济幻世浮生剧可怜行道还须方便法愿师奋臂振单传普陀赴洛迦旧事无限惊涛一叶舟海中六月气如秋乘闲默诵普门品破浪乘风佛国游赠果忍师学禅惯爱友山农共住七年七曲峰火候常从煨芋得消闲月下对孤松六五感怀一九六九年秋(其一)丹心爱众足千秋破浪乘风无点愁草芥功名谁月胆精修至德自风流浮生所重了生死出世难忘济世忧若向南阳问消息长江滚滚尽东流(其二)幻游赢得名家衔少不因人老不馋性好龙泉成一癖口非虎啸可三缄嵩峰巍巍九年客大海茫茫万里天六十余年如一日独思自诮太平凡重九有作一九七零年七旬月前过更增少壮心看身非累我看剑总惊人冷露中庭白好山户外青夜来冥万感弹指悟三生七旬感遇一九七一年八月烟水百城一念间不遭大病不偷闲离乡屈指八千里入世飘零五十年未必前生是佛子也曾因梦作飞迁秋霄独坐无他感花未全开月未圆忆少林寺一九七三年冬(一)身轻南北崎岖路曾结风霜万里缘我是少林亲子弟山前山后自耕田(二)此身本属平凡骨石火光中未肯休白水半瓢成底事雪泥鸿爪总悠悠(三)回忆只身来万里惊聆腊鼓逾三年冰天雪地磨凡骨大事难了岂宿缘(四)胜迹当传千古后名心已淡十年前长风一雁秋风急孤影飘然落古潭(五)惊心秋水生双腕触目雪花洒满身疑是公孙来五乳银河闪闪耀长鲸(六)利人心量惜余春午梦觉来一欠伸凝目青萍三尽剑天公自古是公平少林旧事邦泽成君应莲同游一九七四年春瓶钵曾携伴此松何期多士访行踪雪花六出闻啼鸟海燕双飞起卧龙三十余年唯好梦百千万劫亦英雄临行回顾少林径益我难忘子夜钟灵隐寺一九七四年。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凉风镇的宏远--著名诗人何其芳故里寻访记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凉风镇的宏远--著名诗人何其芳故里寻访记

凉风镇的宏远——著名诗人何其芳故里寻访记钟永新万州之行乃第二次,上次赴开县拜谒刘伯承元帅故里,取道万州,未及停留,后见何其芳文学研讨会活动,故计划再有何其芳故里访游。

是年,沿着老川东一路前行,经重庆、巴南、长寿、垫江、梁平、终至长江重镇万州,江河气息浓郁,客运站甚简易。

去凉风镇须在外面搭乘,时不时还有人询问,出城后又在路旁等候良久才驶动,不久回望万州城及近郊已在山下,视野宏远。

车上人士得知我要去何其芳故居,一人曰,就在她家亲戚附近,并指明在何处下车。

不一会儿到达凉风镇,从竹林口进去,出现一段貌似纪念馆的围墙,再拐进院落,便见何其芳故居石碑,尚存有进入石门,里面几已无旧貌,唯残存柱础及纹饰。

远望四周山岭较多,为昔日筑寨地,再寻包家寨,几经行走,后于一农户院落遥望,该寨位于突兀山上,确实险要,今寨上住有人家,旧院多不存。

2015年4月初稿2017年6月修改2018年2月修订附录:【何其芳简介】何其芳(1912~1977),诗人,文学评论家。

原名永芳,万县人。

1929年初中毕业,考入上海公学预科。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版诗集《预言》、散文集《梦画录》。

抗战爆发后返川,先后在万县、成都创办《川东文艺》、《工作》杂志。

1938年夏赴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文学系主任,创作《我歌唱延安》,是其创作的新起点。

继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会委员、四川省委委员和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社副社长。

1948年任朱德秘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事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工作,历任中国作协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文学评论》主编。

是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出版著作《何其芳选集》3卷、《何其芳文集》6卷等。

(来源:《四川百科全书》)【何其芳故里】重庆万州区凉风镇【何其芳墓园】重庆万州区太白岩半山腰太白公园【何其芳作品选】重庆《预言》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东正街的寥落--文献名家傅增湘故里寻访记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东正街的寥落--文献名家傅增湘故里寻访记

东正街的寥落——文献名家傅增湘故里寻访记钟永新历代蜀中学术名家绵延不断,关注蜀学学者甚多,如川北蒙文通、川中谢无量、川东甘蛰仙、川西刘咸炘,川南傅增湘。

其中傅增湘在北京广搜古籍校订辑佚,编成《宋代蜀文辑存》,并有“蜀贤丛书”计划,实乃蜀学重要传承者,其藏园在北京西四北五条胡同,旧居尚在,而傅氏故里在四川江安,是否仍存故宅踪影,待访之。

2015年蜀游时专程至江安,下车后坐三轮车至东正街,此街为江安城中最繁华路段,四顾问询,无人知晓傅增湘,更无提其旧宅所在。

在十字口处原有古建筑谯楼,导演谢晋在“国立江安戏剧专科学校”读书时曾多前来登临,今已拆除,尚见一棵黄桷树,有题诗纪念,街上所售江安药笋及黄耙尤多。

又查江安附近有橙花岛,为傅增湘隐居读书地,于是坐公交车前往,至渡口,须坐船至岛,岛上橙树很多,寻至傅氏旧居,进入参观,感到非常潮湿破旧,不知昔日何以藏书,宅主甚热情,赠送多个橙子,品味鲜美。

2015年4月初稿2017年6月修改2018年2月修订附录:【傅增湘简介】傅增湘(1872~1949),近代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教育家。

字润沅、沅叔,别署双鉴楼主人,江安县人。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二甲六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先后创办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京师女子师范学堂等多所学堂。

宣统元年(1909年)兼署直隶提学使,任内大力推行小学教育,尤重视乡村小学的建设。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首义后选为北方议和代表。

嗣被选为全国约法会议议员。

1917年任北京政府教育总长。

“五四”运动中反对镇压学生,拒绝副署罢免蔡元培北京大学校长的命令,愤然辞职。

长期从事图书版本目录、校勘古籍研究,购得珍本图书收藏达20余万卷,对其中善本书4500余种进行比较研究,加按语、评价,著成现代目录学巨作《藏园群书经眼录》(又称《藏园瞥录》)。

一生校书1.6万卷。

重要著作有《藏园群书题记》、《双鉴楼善本书目》。

【序跋】钟永新·《蜀海浮槎录——巴蜀研究访谈考察集》自序

【序跋】钟永新·《蜀海浮槎录——巴蜀研究访谈考察集》自序

《巴蜀研究访谈考察集》自序
钟永新
2003年初潜居蓉城,时正供职成都玉带桥有所余暇,故以巴蜀丛书所列人物及目录为参照,亲赴成都各大书市书店寻访,当年就搜集300余种,置于建设路某公寓住地。

期间还创建《蜀学报》电子版,自云“振兴蜀学,浮想联之”。

及后十月在川北阆中等地行走后,仓促间出川赴沪,所购之书皆运回川南沿镇,束之书壁,蔚为可观。

在沪时,常出没上海文庙书市、复旦鹿鸣书店等地。

彼时因居长三角发达地区,视野接触不同,故广阅江南典籍以补学问知识,虽漂泊未定,也购有数十本巴蜀资料。

不料因境遇变化,2004年下半年被迫转赴北京发展,开始文化首都之游,至今10年有余也。

在京时期先后转战中关园、清华园、西山院、社科院等地。

并坚持旁听游学、寻购书籍、参与沙龙,又继续搜集巴蜀文献。

虽财力与才力所限,竟集有1200余种,每每唯困于搬运之苦。

2011-2014年社科时期,以此为平台开展蜀学系列访谈近十次,奋力撰写发表数篇巴蜀研究文章,以求传播发出蜀学声音,终是绵薄之力未有大成,然吾于蜀关切仍未放弃。

今汇集数年来巴蜀研究访谈考察之作以乞正方家,并期励以蜀学后劲之士乎?
(2014年12月修改2015年6月修改)。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剑南镇的探询--尊经奇才杨锐故里寻访记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剑南镇的探询--尊经奇才杨锐故里寻访记

剑南镇的探询——尊经奇才杨锐故里寻访记钟永新近代戊戌变法运动,蜀人有二参与:富顺刘光第、绵竹杨锐,今富顺有刘光第故居及墓,富顺文庙辟有刘光第纪念室,而在绵竹的杨锐纪念地见阅甚少。

多年前往观绵竹公园,似有杨锐塑像,及一屋注明杨锐纪念馆,因关闭未能入观,今查绵竹景点却无介绍,唯在《绵竹文史资料选辑》上有篇文章记载杨锐故乡遗址颇详,并注明杨锐新墓在绵竹剑南湖。

今春特往绵竹拜谒昔年尊经书院才俊人士,而杨锐在京倡导建立蜀学堂,留存《杨叔墧诗文集》,若非变法失败遇害,文化作为或将更大。

其旧墓在绵竹南轩中学,从车上望去,校内有一操场,此即当年杨锐、杨聪兄弟墓所在地,旁有一古建筑南轩祠,为宋代大儒张栻纪念场所,城中询问多人,皆不知剑南湖,也有云杨锐为何人?于是转赴杨锐少年读书地紫岩书院,因地震损坏重新建修,今为紫岩雨润中学,里面复建古塔及仿古楼阁多处,再去绵竹年画馆参观,尚未开放。

2015年4月初稿2017年6月修改附录:【杨锐简介】杨锐(1857~1898),清末维新派。

字叔峤,又名纯叔,绵竹人。

中举人,受聘入张之洞幕府,掌管机要文牍,深受信任。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被清廷任为内阁中书,参加《大清会典》的修纂工作。

继升内阁侍读。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与康有为等发起组织“强学会”,鼓吹变法自强之道。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在京城四川会馆成立蜀学会,继创办蜀学堂,又加入康有为在京组织的保国会,与川籍维新志士组成保川会,宣传改革维新。

被光绪皇帝召见,颇受重用,被拔擢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

八月六日戊戌政变发生,被捕入狱。

十三日慷慨就义于北京菜市口,是“戊戌六君子”之一。

著有《说经堂诗章》等。

(来源:《四川百科全书》) 【杨锐纪念馆】四川绵竹公园【杨锐墓】四川绵竹南轩中学(已迁葬,地址不详)【杨锐作品选】言情也必挚,体物也贵妍、吐音也尚婉,遣词也惟鲜。

语言不可以渣滓溷,词不可已饾饤牵。

《诗赋》(选)腊月十五夜月锦官城里暂停鞍,红粉楼头独倚阑。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车岭镇的警语--川西硕儒吴之英故里寻访记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车岭镇的警语--川西硕儒吴之英故里寻访记

车岭镇的警语——川西硕儒吴之英故里寻访记钟永新川西硕儒吴之英的生平学术思想,从2003年开始搜集历代蜀学人物著作时,方得以渐知,尚记得寓京期间还在北京师范大学校门外的盛世情书店购得《吴之英诗文集》,此为初步了解吴之英文化人生的书籍,而吴之英全集,特别是经学方面的著述,尚待整理出版。

近年有晚清蜀学考察团入川,报载台湾学者四处访求蜀学先哲故里或遗迹,如刘沅、廖平、吴之英、宋育仁等,皆感叹不已。

故在我的蜀学考察计划中,也视吴之英故居为重要访问地,是日从丹棱寻访彭端淑故里后,转赴雅安,路上过洪雅槽渔滩,河水秀美,再换公交到名山,又换小巴到车岭镇,一路奔波颠簸。

到车岭,正探望间,突然看见吴之英故居指引牌,于是搭一摩的前往,车夫颇质疑我之寻访目的意义何在。

及至故居,有四川文物保护单位字样,外面墙上刻满对吴之英的评语及诗作,并有部分吴之英思想语录,进入故居,保存完好,为一川西农舍状,尚见吴之英纪念研讨会宣传图,相比蒙文通故居的破旧,而能立牌保护亦是幸事,出来道上,见有一处吴氏墓地,未见吴之英墓,应葬他处。

2015年2月初稿2017年6月修改2018年2月修订附录:【吴之英简介】吴之英(1857~1918),近代经学家,书法家。

字伯朅,号蒙阳渔者,名山县人。

受业于成都尊经书院。

历任资州艺风书院、简州通材书院讲席,继任成都尊经书院都讲、锦江书院襄校及四川国学学院院正(院长)。

曾投身于戊戌变法运动,参加组建“蜀学会”,任《蜀学报》主笔,撰文宣传维新变法。

戊戌变法失败后回乡隐居,潜心研究经、史、词、章,颇有建树,兼工书法,尤长篆书、魏碑。

著作有《寿栎庐丛书》、《中国通史》及诗文集多卷存世。

(来源:《四川百科全书》)【吴之英故居】四川名山市车岭镇几安村【吴之英作品选】哭杨锐女娲阴教补阳天,白狐闿夏姒陈编。

商颂尚谭有娀国,周人祖庙配姜嫄。

聿闻赵媪称老妇,秦汉相沿决中冓。

二千馀年十八家,四代垂帘十八后。

皇亲七叶旧德纯,惊逢新螫报{目烏}惩。

钟永新·蜀学史料(谢无量《蜀学会叙》)

钟永新·蜀学史料(谢无量《蜀学会叙》)

蜀学史料《蜀学会叙》整理:钟永新整理者说明:本资料出自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民国间油印本《蜀学会叙》,并作为单篇文章摘选后三次发表,即《独立周报》1912年第8号(题为《蜀学会叙》)、《四川国学杂志》1913年第6号(题为《蜀学原始论》)、《蜀风报》1914年第4、5期(题为《蜀学发微》)。

其中《蜀学会叙》内容最完整,共分三部分,“叙揵”谈固有之学,介绍蜀中的历史人物和“(蜀学)先于中原说”;“叙通”谈未有之学,介绍西方学术门类;“叙礼”说明谢无量与周紫廷等人在1906年左右在上海发起成立的蜀学会章程内容,旨在推进全蜀智识学问,此有别于之前宋育仁等1898年倡导的成都蜀学会,全文展现了对地域学术走向的观察视野与融合思维。

作者谢无量简介: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

字无量,别署啬庵。

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

1901年入南洋公学。

清末任成都存古学堂监督。

民国初期在孙中山大本营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

后从事教育和著述,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在学术、诗文、书法方面都为一代大家。

著有《无量诗草》《词学指南》《骈文指南》《实用美文指南》《楚词新论》《平民文学》《罗贯中与马致远》《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妇女文学史》《中国六大文豪》等。

附录原文:《蜀學會敘》謝無量天造蜀國,于萬斯年。

垂學播文,聖哲代作。

傳曰:“蜀肇人皇之際,爰及神農降巴黔。

禹興乎廣柔,名斯煥諸夏。

制作侔天地,蔑以加已。

”然余所聞,邃古之先,天下有學,蓋繇蜀。

云:“聖人沒而微言絕。

”蜀更秦轥藉,二千有餘載。

俶亂相踵,士生輓近,遺風餘烈既熄,或遂溺末,尚以淪忽,亡厥初來。

嗚呼,冥冥寥寥,至於今乎。

天之將喪斯文也,余甚懼焉。

天佑啟我蜀,古聖相傳。

至德要道,不墜益大。

則後人之所圖,先民有言。

學之不講,是吾憂也。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亦粵我鄉先生長者諸友昆弟敬念在茲。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考棚巷的无踪--辛亥先驱蒲殿俊故里寻访记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考棚巷的无踪--辛亥先驱蒲殿俊故里寻访记

考棚巷的无踪——辛亥先驱蒲殿俊故里寻访记钟永新四川广安名人以邓小平知名度最高,另外还有位革命及文艺人士蒲殿俊,其对近代话剧改良贡献巨大,所作剧本《道义之交》反映四川保路风云运动,在巴蜀文学史和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皆有影响,实为一位开新风气的人物。

蒲殿俊故里在今广安城区,旧名百仓沟,今改为北仓路,又有考棚巷旧居原址,于是有赴广安以考察踪迹。

时正下雨,经城市公交至城中心,一路问至北仓路,已无旧貌,又寻考棚巷,此巷未见老宅,不知报道所记旧居位于何处,唯见围墙内尚有几栋近代风格的建筑,空留几多怅惘。

蒲氏在广安曾创办新式学堂,在今北仓路一带,后邓小平还就读此地,亦是对地方文教又一贡献。

2015年4月初稿2017年6月修改2018年2月修订附录:【蒲殿俊简介】蒲殿俊(1876~1934),四川广安人。

字伯英,又字沚盦。

1900年(光绪二十八年)中进士,授法部主事。

旋留学日本,入法政大学。

曾上书川督,首倡铁路商办,并约集四川留日学生组成川汉铁路改进会。

1908年秋回国,任司法部主事兼宪政编查馆行走。

1909年(宣统元年)当选四川谘议局议长。

次年创办《蜀报》,鼓吹立宪、并进京请愿,当选各省谘议局联合会副议长。

1911年任四川保路同志会会长,寻遭诱捕。

武昌起义后获释,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

1913年当选国会众议员。

次年著文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6年主张讨伐张勋复辟。

次年任段祺瑞内阁内务部次长,旋即脱离政治生涯。

五四运动后,任《晨报》总编辑。

又创办《实话报》《戏剧月刊》,设立人艺戏剧专门学校,谋创新剧。

1927年回里,卖文鬻字,不问世事。

1934年10月28日卒于北平(今北京)。

(来源:《中华民国史辞典》) 【蒲殿俊故居】四川广安市北仓路(已不存)【蒲殿俊作品选】题白漫斋稿赠内江诗人陈步鸾各有苍然鬓,偏慙白漫斋。

就闲监酒税,随地匠诗材。

渦浪横休问,寒宵醉一偕。

懒吟唯好诵,我瘦不劳猜。

归故乡有感一切众生人厚我,知愁解恨独为人。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街子镇的锤炼--唐朝诗人唐求故里寻访记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街子镇的锤炼--唐朝诗人唐求故里寻访记

街子镇的锤炼——唐朝诗人唐求故里寻访记钟永新多年前客居成都,有成都边城小镇寻访之旅,其中访过街子古镇,位于崇州市境内,为一典型的川西古镇,当时旅游开发尚不太多,红门接连林立,河沟穿行小镇,民风恬然。

镇上简介有注明街子镇为唐求故里,唐求为唐朝蜀中诗人,风格自成一家,《全唐诗》收有其作,尤以“一瓢诗人”雅号留传至今。

走完充满诗意的古街,其得名或正缘于老街的纯朴,出镇后,可上山回望,时未登临。

小镇特产酥饼,甚是好吃,2012年在成都双流机场商店又见此饼,勾起几多美味感觉,不禁忆起那位锤炼诗风的诗人。

2015年3月初稿2017年7月修改2018年2月修订附录:【唐求简介】唐求:生卒年不详,晚唐诗人。

唐蜀州(今崇州市)人。

唐乾符二年(875年)任蜀州青城县(今都江堰市西南)县令。

王建在成都称帝,国号蜀,被延请为参谋。

视新政权割据不满,弃官避于青城山中,自称“味江山人”。

喜深山访友,游览胜景,尤喜登山临水,乘兴赋诗。

是一位性孤傲清高、愤世嫉俗、落拓不羁、放旷疏逸的诗人。

其诗《全唐诗》录为一卷,共35首留存。

(来源:《四川百科全书》)【唐求故里】四川崇州市街子镇【唐求作品选】题青城山范贤观数里缘山不厌难,为寻真诀问黄冠。

苔铺翠点仙桥滑,松织香梢古道寒。

昼傍绿畦薅嫩玉,夜开红灶撚新丹。

钟声已断泉声在,风动茅花月满坛。

舟行夜泊夔州维舟镜面中,迥对白盐峰。

夜静沙堤月,天寒水寺钟。

故园何日到,旧友几时逢。

欲作还家梦,青山一万重。

题常乐寺桂冷香闻十里间,殿台浑不似人寰。

日斜回首江头望,一片晴云落后山。

巫山下作细腰宫尽旧城摧,神女归山更不来。

唯有楚江斜日里,至今犹自绕阳台。

发邛州寄友人茫茫驱一马,自叹又何之。

出郭见山处,待船逢雨时。

晓鸡鸣野店,寒叶堕秋枝。

寂寞前程去,闲吟欲共谁。

赠著上人掩门江上住,尽日更无为。

古木坐禅处,残星鸣磬时。

水浇冰滴滴,珠数落累累。

自有闲行伴,青藤杖一枝。

邛州水亭夜宴送顾非熊之官寂寞邛城夜,寒塘对庾楼。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虞臣乡的仙逸--宋代丞相虞允文故里寻访记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虞臣乡的仙逸--宋代丞相虞允文故里寻访记

虞臣乡的仙逸——宋代丞相虞允文故里寻访记钟永新蜀中多耿介之士,在宋代即有仁寿虞允文世家,虞氏为南宋丞相,曾指挥采石矶大战,留下一曲抗击壮歌,且善诗书,留传不少名作,其后人以虞集成就最大,被誉为元代四川思想家的杰出代表。

其故里在今仁寿县虞丞乡,至车站,不料班车刚走5分钟,而第二趟班车得10点以后,只得出站联系摩的前往,路况甚好,正是初夏时节,晨风略寒,拐入路口,白云起伏,群山连绵,衬托出仙逸气息。

很快抵达虞丞乡,有一长街,正赶场,人多热闹,穿过市镇,可见虞丞小学等,出镇行几里,便见右边正在施工,此正是我要寻访地,下车过去,原来准备打造为廉政基地,已塑两方碑墙,记载虞允文的生平事迹及诗书著作,中间便是虞允文墓,前面旧碑为清代光绪年间所立,较为古朴。

此地感人事迹有守墓人十四代之说,今来未能见到,足堪致敬。

2015年6月初稿2017年7月修改2018年2月修订附录:【虞允文简介】虞允文(1110~1174),南宋政治家,军事家。

字彬甫,隆州仁寿人。

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号称率兵百万南侵,以中书舍人参谋军事,犒师采石(今安徽当涂境),适主将王权罢职,宋军无主,纷纷逃溃,即出面召集诸将,勉以忠义,督师击溃金兵,取得著名的采石矶之战的胜利。

次年出任川陕宣谕使,与大将吴璘共同收复陕西数处州郡。

乾道元年(1165年)入朝,任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

后出为四川宣抚使。

乾道五年(1169年)为右相兼枢密使,迁左丞相兼枢密使。

再任四川宣抚使,在蜀一年病卒。

著有诗文10卷、经筵春秋讲义3卷、内外志15卷,又注唐书、五代史,并行于世。

(来源:《四川百科全书》) 【虞允文简介】四川仁寿县虞丞乡丞相村【虞允文墓】四川仁寿县虞丞乡丞相村【虞允文作品】虞允文《适造帖》【虞允文故里相片】四川仁寿虞臣乡虞允文故里及虞允文墓(2015-06-25 钟永新摄)。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羊坪村的伤怀--槐轩学派刘沅故里寻访记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羊坪村的伤怀--槐轩学派刘沅故里寻访记

羊坪村的伤怀——槐轩学派刘沅故里寻访记钟永新双流刘氏乃近代蜀中文化世家,家族才俊人士层出不穷。

其中刘咸炘生于成都市淳化街,旧名三条巷,其地曾有槐树。

是日专程前访,从成都图书馆查毕川大《儒藏》《蜀学编》,过文庙前街,可见人大院子,地图所示旧名三条巷即为此处,左顾右寻,不见此街,问询附近商铺人家也未闻,再行走,见有一洗车场地,进去又问,此门卫言他就是附近居住人士,因拆迁,三条巷已不存,旧址约在锦江饭店到人大院址一带,返回时,面对毫无旧貌的刘宅,唯有感喟不已。

后从梁家巷换车到双流,再转公交到羊坪,穿过葡萄林,两旁有槐轩故里展板资料,但不知在何处下车,忽然看到某处正摆宴席,于是下车探问,经介绍与一骑摩托者返回居委会,刚询问,有两中年妇女答道顺此路前行左拐,后带我前往,原来她们就是刘家后人,介绍说刘家老房子已拆,今为树林,刘沅墓在右边,进入纷乱四布的墓园,刘墓极简朴,甚局促,又问刘咸炘,她们说附近有一墓系迁来,探身一看,果为天才学者刘咸炘墓,毫不显眼,一代名士终如此,也诚伤怀也。

2015年4月初稿2017年7月修改2018年2月修订附录:【刘沅简介】刘沅(1767~1855),清思想家,学者。

字止唐,双流县人。

乾隆举人。

清道光六年(1826年)授湖北天门县知县。

不愿外出仕途,改授国子监典簿,此后归家潜心研究儒家典籍,收徒教事。

后移居成都,宅有老槐树,称寓所为“槐轩”,收门人讲学传道50余年,全面肯定儒学,批判接受释道思想。

后人多称其教为刘沅教,俗称刘门教或刘门。

编纂历代典籍,终身不倦。

著作宏富,门人详加整理考订,总辑为《槐轩全书》计23种,付梓刊行,广为流传,其学术思想影响于海内外。

(来源:《四川百科全书》)【刘沅故里】四川双流羊坪村【刘沅墓】四川双流羊坪村【刘沅作品选】闻张船山下世(二首)西蜀江山险,诗中有霸才。

当关争虎豹,破峡走风雷。

官薄名何重?心雄事竟灰。

羁魂终倔强,抵死傍苏台。

又坡老儋黄后,疏豪合似君。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狮滩镇的追忆--史学名家张森楷故里寻访记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狮滩镇的追忆--史学名家张森楷故里寻访记

狮滩镇的追忆——史学名家张森楷故里寻访记钟永新上次合川之行去访钓鱼城、丁家沟丁治棠故里和卢作孚广场,本欲往赴狮滩镇张森楷故里,惜车少未成,始终有种遗憾感。

后阅《说文月刊》郭沫若《钓鱼城考察记》提及他对前辈张森楷的追忆,念及张森楷著述存佚情况,故再度老川东游历时,计划要至其故里及墓拜谒。

从合川出城约1小时余,中午前夕至狮滩镇,先游老街,尚有多处古民居,街道仍为石板路,走至狮滩特产细面店购之,而后回到下车处,问询摩的司机如何去往张森楷墓,多不知,我描述张老先生为文史学者,系清代翰林,一青年听罢,说某处在修老古坟,或即彼地。

于是在微冷天色中前往,刚刚闪过一牌坊残存的小村,便见多人正在建修,下车一问正是张森楷墓,左侧还有一墓,言为书童,字已模糊不清,不知何人,此小村应是张森楷出生地,有闻当地极为重视保护,今见实地诚然。

2015年4月初稿2017年6月修改2018年2月修订附录:【张森楷简介】张森楷(1858~1928),近代历史学家。

原名家楷,字元翰,后改名森楷,字式卿,晚号端叟,又号石亲,合川县人。

19岁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21岁就读于锦江书院。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任合川振东乡校主讲,执教7年。

编撰《文字类要》等教科书125卷;完成《左史长义较》1卷,补订完《通史人表》64卷,对《廿四史校勘记》作了4次修订。

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举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受聘尊经书院襄校,继任雅州府学教授、邻水玉屏精舍主讲等。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合川太和镇创立蚕桑公社,开办四川民立蚕桑中学堂,大力推广新法栽桑养蚕。

1912年任川汉铁路公司四川总理,任内严禁滥支路款。

1917年主编《合川县志》,后参加修纂《四川通志》。

1925年任成都大学国史教授。

1927年6月辞职,继续完成著作。

著作共48部、1300余卷,约2000万字,主要有《史记新校注》、《通史人表》、《廿四史校勘记》、《华夏史要》、《四川历代地理沿革表》、《合川县志》等。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龙鹄山的朝拜--史学大家李焘故里寻访记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龙鹄山的朝拜--史学大家李焘故里寻访记

龙鹄山的朝拜——史学大家李焘故里寻访记钟永新历代蜀中皆出史学大家,宋朝时期尤多,如丹棱李焘,井研李心传,华阳范祖禹等,代表了当时我国史学的较高成就。

李焘故里位于丹棱龙鹄山,然资料报道较为简单,今日是否还有其他踪迹,唯待前访可知。

是日至丹棱汽车站,打听如何前往,车站人员不知我所言老鹄山何意,等写出字样,方说发音不同,他们读为龙果山,可走至桥头有车可到,然而过去却未见有车,问询摩的司机,回答或为他们读的龙贯山,可搭我前去考察。

路上车夫说及,龙鹄山正修建配套设施,将有景区规划,又言也发生拆迁纠纷,最后团结抗争未成。

从陡坡急行上去,见有小坝,远处有一村落,后面群山相映,当地有言“二十四座山来朝拜”,又问旁边一位老者,其非常熟悉掌故轶闻,告之此地正是李焘夫子故里,所见龙鹄山望之不高,爬上山须费半天左右。

与车夫到山下村落查看,民宅散布,有棵巨大白果树,传言有李焘墓,未发现,其它石窟旧刻也未寻到。

2015年4月初稿2017年7月修改2018年2月修订附录:【李焘简介】李焘(1115—1184),南宋史学家。

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

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

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

初任川中地方官,后官兵部员外郎兼礼部郎中、礼部侍郎等。

“以余暇力学,耻读王氏(指王安石)书,独博极载籍,搜罗百氏,慨然以史自任”(《宋史·李焘传》)。

用四十年时间,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体例,撰成《续资治通鉴长编》980卷。

一生无他嗜好,唯知勤奋写作。

著述甚富,另有《易学》、《春秋学》、《五经传授》等。

(来源:《中国儒学辞典》)【李焘故里】四川丹棱县龙鹄山【李焘墓】四川丹棱县杨场镇境内的九龙山丞相湾【巽崖书屋】位于四川省丹棱县龙鹄山半山腰【李焘作品选】李焘进续资治通鉴长编表臣焘言:臣先于去年八月准尚书省札子,三省同奉圣旨,依敷文阁直学士汪应辰奏,取臣所著续资治通鉴自建隆迄元符,令有司缮冩校勘藏之秘阁。

臣寻于十四日蒙恩赐对,面奉圣旨,令臣早投进,遂除官郎省,兼职史局。

钟永新·巴蜀杂记系列:四川文学(2018)

钟永新·巴蜀杂记系列:四川文学(2018)

四川文学
钟永新
我与四川文学界人物少有交往,对于四川文学刊物如《四川文学》《青年作家》《星星诗刊》《当代文坛》等久有所闻,也翻读多次,却未正式发表过,乃因文学创作水准尚缺之故。

在蜀时期,先学师范,后学广告,仍继续购读文学书籍,还有些作文学作家的憧憬,后来出川工作,也没减少文学名著的阅读,遗憾始终缺乏文思涌动,直到2006年,才在《龙门阵》发表第一篇作品《宋育仁故里寻访记》,文章虽不长,却始终鼓舞着我再有文史新作。

那时每次返川,我都会在成都行走,多次住宿与宽巷子的龙堂客栈,想起去登门拜访蜀中名家而无门路,只好面对自己单薄的几篇文字作品,着实感到茫然。

有次在红星路附近闲走,由于街面不断改造,以前不知道的机构显现街外,突然看到四川文联、四川作协、四川文学的招牌,这不是让众多蜀中文学青年向往的人文圣地,于是在门外往里巡视,但由于无人引荐,未能贸然进去,只能敬观一会儿离开。

虽然我的文学梦尚未得圆,不过内心火焰还是没有熄灭的。

2018年1月12日。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宝林镇的才气--清代名家李调元故里寻访记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宝林镇的才气--清代名家李调元故里寻访记

宝林镇的才气——清代名家李调元故里寻访记钟永新清代蜀中三大才子之一的李调元,能诗会文善曲,尤以藏书著称,后辞官返归故里,辑佚整理蜀中文献,而我近十年来也试图构建网络形态的蜀学文史馆,虽勉力完成一些,终未能有更多作为。

其故里有安县与罗江之别,先赴安县宝林探访,须转车多次,至雎水,车次少,只好搭电三轮前往,从岔口进去,下坡便见李调元塑像,造型不错,有文字说明记事,内容主要是李调元在故乡传说轶事,可谓民间特有的纪念方式。

一人见我来访,又打开后面的李家祠堂,有李调元坐像,其曰,遗憾缺乏资金,不然还可修得更好,遥望周边风物,感叹故里破旧,却幸尚能寻访得到。

后至罗江,先换乘公交往玉京山,有李调元纪念馆,过廊桥,便见左岸山间突现一巨大头像雕塑,原来即是李调元像,至馆后发现同时辟为罗江图书馆,另有国立六中罗江第四分校纪念馆,草坪上放置大量精美文物石碑等,李调元纪念馆位于中央建筑群落内,有学术研究及李调元生平著作翻印本,浓缩展示出李调元文化人生的精彩内容。

返回车站,往赴文昌镇(今改名为调元镇),有李调元读书台、生活地旧址,车可直达鶺鸰寺,寺中三道小石桥并列,古意昂然,又与三轮车夫至读书台,附近有私人凭吊后所立的大量诗碑,四望开阔,不愧乡居读书佳地,镇上另有新建的李化楠醒园可一游。

2015年4月初稿2017年7月修改2018年2月修订附录:【李调元简介】(1734~1803) ,清著名戏曲理论家、藏书家。

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童山蠢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

历官广东学政。

曾得罪权相和坤,以母老归。

家有万卷楼,富藏书。

遍访异书,手自校录。

官通永道时,值四库馆开,每得善本,辄遣胥录之。

自编《西川李氏藏书簿》、《万卷楼藏书目录》、《赝书录》等。

辑自汉迄明蜀人著述罕传秘籍,刊刻*《函海》30集150种。

著有《童山文集》、《童山诗集》、《蠢翁词》及诗话、词话、剧话、曲话等数十种。

另辑有《金五代诗》等。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荣隆镇的寻觅--辛亥先驱张培爵故里寻访记(2017)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荣隆镇的寻觅--辛亥先驱张培爵故里寻访记(2017)

钟永新·巴蜀感旧录:荣隆镇的寻觅--辛亥先驱张培爵故里寻访记(2017)荣隆镇的寻觅——辛亥先驱张培爵故里寻访记钟永新近世蜀军都督府都督张培爵,副都督夏之时可谓人杰,其传奇事迹风云一时,且张培爵与吾乡厚黑教主李宗吾颇有交往,曾致李宗吾书,在李宗吾的《厚黑丛话》里也多次提及张列五(即张培爵)。

其故里在今荣昌荣隆镇,荣昌海棠公园还有张培爵纪念馆及墓园,来访时已闭馆未能入内,唯访其塑像,当时不知塑像后面就是张培爵墓。

及至再赴荣昌,又因周末,张培爵纪念馆不开放,又未能观。

雨中步入海棠公园拜谒张培爵墓,右为国民政府表彰令,左为张培爵生平简介,墓园沉郁,行不远见纪念亭,系中国战时保育院暨国立十九中纪念亭,有保育院简介、学生名单和院歌等。

之前曾在广富镇转赴张培爵出生地荣隆镇,久候无车,只得打摩的前往,一路绕行山间,层峦较多,后过荣隆工业园较为平坦。

至镇上,绕行不远,有老街名新民街,为青石路,左右仍是民国时期建筑,由于不知张培爵旧居何处,问而无果,逡巡良久,感觉整个集镇热闹,确也生意兴隆。

2015年6月初稿2017年6月修改 2018年2月修订附录:【张培爵简介】张培爵(1876~1915) ,字列五,号智涵、志韩,荣昌县人。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入四川省高等学堂优级师范科。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加入同盟会,次年与熊克武等人联络新军与会党,共谋江安、泸州及成都起义,均失败。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走川南各县发动起义。

因条件不成熟次年转重庆,在重庆府中学堂任学监,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武昌起义爆发,与该校监督、同盟会领导人杨庶堪等于11月22日宣布重庆独立,成立蜀军政府,被推举为都督。

成、渝两军政府合并后,任副都督,后改任民政长。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排斥革命党人,旋调北京,任总统府顾问官。

“二次革命”爆发,潜至上海,资助黄兴取南京,事败避居天津租界。

1914年与海外同志联系,谋划再举。

次年3月4日被叛徒出卖被捕,以“血光团”罪名惨遭杀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门乡的俊逸
——学术大师谢无量故里寻访记
钟永新
吾蜀近代在文史艺哲领域集才华于一身而有创建者比比皆是,谢无量即为其中之一,其弘扬蜀学及研究蜀学的诸多作为,亦成为此次寻访谢氏故里的缘由。

经查谢无量先生返乡时留有题诗提及金马寺,由此信息辗转安岳,再到乐至,换至北门车站,再坐到龙门乡的中巴车,一路打听,车上人士皆知谢无量,于是我咨询何处下车可至谢宅,答云,若去祠堂,要往马房村,若去故里,则在金马寺。

车开20余分钟,到一岔口,斜坡之上题为金马寺村,于是下车前行,路上不见有人,准备寻农舍探询,不慎路滑跌倒,终找到一家,言穿过此田,到吴仲良捐赠小学处再问,及至小学,另一人说在谢家湾。

此地平展,有大片农田,呈平行状,后面小山起伏,过采蜂蜜处,前行右拐,误入他湾,折返左行不远,便见几间农舍,山上有一老农正在种地。

进入此湾,出来位年长妇女,回答这里正是谢无量出生地谢家湾,目前尚存一屋,后与老农相谈,声音清俊有力,态度平和亲切,其为谢家族人,当年谢先生回来时他曾见过,并感谢我专程来访,离开回望,见老农返回身影,仿佛若山林隐士消隐于田间。

2014年11月初稿2017年6月修改2018年2月修订
附录:
【谢无量简介】谢无量(1884~1964),学者,书法家。

名大澄,字仲清,号希范,别号啬庵,乐至县人。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今上海交通大学)。

参与创办月刊《翻译世界》,继参加《苏报》、《国民日报》的编辑工作。

1903年因《苏报》案逃往日本。

1906年出任北京《京报》主笔。

1906年回成都,任四川存古学堂学监等职。

民国建立,在上海为中华书局编书10余种。

五四运动时提倡白话文,为商务印书馆编写国学小册子数种。

在沪任《民权报》、《独立周报》、《神州日报》主笔。

1924年5月任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特务秘书,后任参议。

“九·一八”事变后,在沪创办《国难月刊》,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继任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国大代表,曾一度任四川大学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擅诗词、书法,蜚声中外。

著作有《中国大文学史》、《诗经研究》等10余种。

(来源:《四川百科全书》)
【谢无量故里】四川乐至县龙门乡三星桥金马沟
【谢无量作品选】
谢无量诗选
初至成都
惨憺忧天路,艰难向锦城。

鲁心长是陋,蜀目至今横。

分逐干戈老,犹怜水木清。

漫游无拣择,随地寄浮生。

桂湖中秋
北郭聊为几日游,又攀丛桂作中秋。

小车漫逐轻尘远,异地还同晚角愁。

噩梦自生知道浅,狂霖何止为花忧。

居人晴雨都成碍,况见连塍稻未收。

广汉二首
近郭群鸦散,当村一犬哗。

断江流石浅,愁日傍云斜。

笋怒争抛箨,芦寒已著花。

西通关陇道,从古转征车。

百里游车入,西湖亦姓房。

播琴元广野,多稼俨金攘。

列肆行凫炙,当沪截兔肪。

不教鼙鼓震,即此老江乡。

次韵答抚五
等是逃秦蜀可迁,汉皋杂佩一时捐。

俊游高岭风欺帽,妙悟清钟月满川。

幸有精庐容髦士,尚凭玄鸟记华年。

梅花开处春方至,惆怅怀人感事篇。

题夕秀亭
使君亭榭跨苍坪,不负人间重晚晴。

时藉霞阴迟月上,每逢酒渴望江清。

西南朋好成嘉会,东北浮云有变更。

底事物华惊病眼,春光犹恋夕阳明。

春日杂兴
赤手无长计,回肠得转轮。

御风怜地尽,抽矢向天瞋。

鹃魄偏依蜀,桃源总是秦。

料从何处隐,挥扇敌流尘。

青城山杂居(录二)
空山绝涧少人行,雾气蒙蒙不见晴。

接果轻鼯风更落,徙枝高雀雨还惊。

雨后空山蔓草荣,缘溪蔽谷可怜生。

寻常岂费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

悼德样
胡骑长驱五六年,尚容飞将老林泉。

据鞍矍铄翻成病,拔剑苍茫欲问天。

大义旧闻张汉帜,遗书真足愧时贤。

南中抵掌深宵语,往事低回只泫然。

绵阳公园
绵州五月苦蒸埃,茗碗临江荫绿槐。

闲步小桥流水曲,几行疏柳似秦淮。

江油水竹居
群山赴郭一江明,双塔当阶万竹迎。

唯恐平生奇气尽,又来此地听滩声。

江油纪游诗(录二)
地拔双峰剩几叮,耦耕人恰伴樵青。

千秋粉本分明在,谁倚长天写画屏?
(作者自注:太白窦圌诗:“樵夫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四围山色几家村,塔影凭江水到门。

幽鸟自啼烟翠合,路人遥指小桃源。

(作者自注:小桃源在南郭外数里。


次韵答湛翁,时方养鱼北郊
钓尽西江未觉多,荒陂秋水带残荷。

旧栽斑竹仍生笋,自写黄庭不为鹅。

鼓枻便从渔父去,观濠敢望惠施过?
此间亦有捞虾渚,暂乞烟溪养碧萝。

题屈原像
行忧坐叹国无人,被发狂吟泽畔身。

要识风骚真力量,楚声三户足亡秦。

题澹归和尚绿绮台歌卷
幸有逃禅地,徒深故国哀。

向人残衲在,感旧抱琴回。

浩气天沉海,遗文笔走雷。

平生忧患意,异代得怜才。

癸未题适园忆旧图
故园乔木委泥沙,抚事披图一叹嗟。

架上九丘空有烬,眼中百万已无家。

楚歌南服摧秦阵,梁苑霜毫貌越花。

旧德清芬长不改,梦痕依约在天涯。

锦江即席
平章风月任遨头,玉帐金轮实上游。

每听鼓鼙思将帅,总因忧患作春秋。

前驱歌舞倾巴国,天下军储仗益州。

莫用区区夸葛亮,兴周起汉伫奇谋。

凉意
转绿回黄听彼苍,寻消问息总郎当。

佳人翠袖心初警,词客南冠鬓有霜。

欲倚银河澄海气,正烦斗柄挹天浆。

微吟抵得秋声赋,暗领虚堂一味凉。

——《中华诗词》2003年第5期
谢无量书法作品选
【谢无量故里相片】
四川乐至县金马寺村谢无量故里(2014-11-13 钟永新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