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三数学教案《上下》

合集下载

数学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上下》教学计划

数学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上下》教学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一年级下册《上下》教学计划。

该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上下的概念,掌握上下的基本规律和运用。

一、教学背景小学一年级下册《上下》是一本重要的数学教材,其中的“上下”是学生理解数字大小、分类、顺序的重要概念。

但是,学生通常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了很多难题,他们往往没有充分理解“上下”的概念和技巧。

这些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丰富和有趣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上下”的概念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上下的概念,能基本描述上下的特点;2.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比较数字的大小;3.熟悉数字排列的顺序和规律;4.会进行数字分类和排序。

三、教学内容1.概念认识通过生活实物,引导学生认识“上下”的概念。

通过图形、数字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上下”的特点。

2.数字的大小比较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引导学生熟悉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同时,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发现和总结规律。

3.数字的排列通过画图、音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字排列的规律,进而培养他们对数字排列的感觉和理解能力。

4.排序与分类利用图形、数字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数字进行分类和排列。

同时,应注重让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和发现数字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抓住学生兴趣教师要结合生活实例教学,并利用低年龄段学生感性认知的特点,采取多样化、有趣的教学方式。

比如,教师可以用图画、游戏等方式,在讲解基本概念的时候吸引学生参与。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是最有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

情境教学应成为本教学计划的主要教学方式。

3.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环节,鼓励学生彼此学习和合作。

五、教学评估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口头评估、书面作业、考试等。

在口头评估和书面作业中,教师可以通过提示问题等方式来评估学生对概念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在考试中,应注重综合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培智数学教案上下特教12-4班董乐琪

培智数学教案上下特教12-4班董乐琪

培智学校《上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选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是位置与顺序学习中的一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对象为一年级中度智力落后的学生,共8名,其中3名学生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三人中有两人课堂表现积极活跃,另一人的表达欲望不是很强;2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障碍,有表达的意愿,在帮助下能进行简单表述;1名唐氏综合征的学生,给予刺激后可以做出简单的表述;2名认知和表达都有困难,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能仿说但遗忘较快。

三、教学目标1.轻度目标: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

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中度目标: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

基本上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重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学习内容。

4.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养成摆放物体有序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分辨上下位置关系,并能描述物体的上下关系。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四幅含有树的图画,太阳,苹果和小花的图案若干六、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揭示上下在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他善良慈祥,待人友善。

在森林里有很多的好朋友。

今天啊,是树爷爷的生日,于是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为树爷爷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有谁来了,好不好?有谁来为树爷爷过生日了啊?(指着多媒体课件上的小动物)噢有小鸟,还有小兔子。

那么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观察力,看那位小朋友眼睛最亮。

请小朋友观察下它们站在哪里?等下老师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小鸟在上面,小兔子在下面),那么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上下”。

2、探究新知,理解上下a.认读上下,认读并领读说出小鸟在上面,小兔在下面(积极的同学已经会说了小鸟在上面,小兔子在下面,帮助中间的同学指引他们说出答案,最后重复答案让全班跟读小鸟在上面,小兔在下面,让程度较差的同学能够说出这部分内容)。

b.认识上下,教师举例教室内的一个上下关系,比如灯在上面,桌子在下面。

一年级《上下》说课稿

一年级《上下》说课稿

一年级《上下》说课稿
标题:一年级《上下》说课稿
引言概述:
《上下》是一年级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授《上下》这一主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向和位置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上下》的知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有效地教授《上下》这一内容。

一、教学目标
1.1 帮助学生掌握“上下”概念
1.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2.1 引导学生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上下”的语言表达能力
2.3 练习巩固“上下”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3.1 区分“上下”与其他方向词的差异
3.2 解决学生对“上下”概念的混淆和错误理解
3.3 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上下”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
4.1 利用教具和实物进行示范和讲解
4.2 结合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对“上下”的认知
4.3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上下”概念的思考
5.2 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较和分析“上下”的关系
5.3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巩固“上下”的知识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在教授《上下》这一内容时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数学概念。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内容能够对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帮助。

《位置——上下》数学教案设计

《位置——上下》数学教案设计

《位置——上下》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位置——上下》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學目標:1. 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上”和“下”的概念,並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

2. 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和方向感。

3. 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

二、教學內容:本節課主要介紹“上”和“下”的概念,並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這兩個詞的含義和用法。

三、教學步驟:1. 開始新課: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教室裡找出一些物品,如桌子、椅子、黑板等,然後問他們這些物品在哪個位置。

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對“位置”這個詞有初步的理解。

2. 新知介紹:教師通過展示一些圖片或模型,解釋“上”和“下”的概念。

例如,教師可以說:“書在桌子上,那麼書就在桌子的上面;桌子在地板上,那麼桌子就在地板的上面。

”3. 練習活動: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小遊戲或者練習,讓學生實際操作來理解和掌握“上”和“下”的概念。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一些物品放在不同的位置,然後讓他們描述這些物品的位置。

4. 小組討論: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分享他們在生活中如何使用“上”和“下”。

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些詞。

5. 课堂總結:教師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強調“上”和“下”的概念,並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練習和應用。

四、作業設計: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家中的物品,尝试用“上”和“下”来描述他们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教师需要观察和评估学生对“上”和“下”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如果发现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存在困难,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上和下》是《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指导手册》中的第三章内容,详细讲述了“上”和“下”两个概念的空间关系,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上下的空间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上”和“下”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空间关系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上”和“下”概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上”和“下”。

重点:理解“上”和“下”的概念,并能用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玩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画有上下结构的图片,如小鸟在天空中飞翔,小兔在草地上跳跃。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上下实例,如桌子上的书本、椅子下的玩具等,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上”和“下”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场景,让幼儿判断并说出其中的上下关系,如小猫在树上,小鱼在水里等。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用自己的画笔和画纸创作一幅体现“上”和“下”关系的画。

5. 分享与交流(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其中的上下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上下结构的图示,标明“上”和“下”。

2. 旁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物品是“上”和“下”的关系,用画笔画出来,并写上对应的句子。

示例答案:图画:一个书本在桌子上,一个玩具在桌子下。

句子:书本在桌子上,玩具在桌子下。

2. 扩展作业:观察户外环境,找出“上”和“下”的例子,和家长一起说一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了“上”和“下”的概念。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和户外环境中对“上”和“下”概念的应用,引导幼儿多观察、多表达。

5.2《上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5.2《上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5.2《上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上、下的概念,能够正确辨别上、下方位。

2. 培养学生运用上、下方位进行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上、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利用上、下方位描述物体位置。

3. 解决与上、下方位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上、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上、下方位描述物体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上、下的现象。

-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上、下的情况?2. 探究新知- 讲解上、下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 指导学生用上、下方位描述物体位置,进行练习。

- 引导学生发现上、下方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摆放物品等。

3. 实践操作- 分组让学生进行上、下方位的实践活动,如搬运物品、找位置等。

- 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4. 巩固提高-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讲解解题思路和答案,引导学生总结上、下方位的应用规律。

5. 总结反思-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上、下方位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上、下方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上、下的概念2. 上、下方位的应用3. 实践活动:搬运物品、找位置4.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上、下方位的理解和应用。

2. 观察生活中上、下方位的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上、下的概念和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上、下方位的描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上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上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上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的空间方位概念,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上、下方位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上、下的概念及运用。

2. 上、下方位的识别和运用。

3. 上、下方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上、下的概念及运用。

2. 教学难点:上、下方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练习册、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上、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上、下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3. 操练:通过游戏或练习,让学生巩固上、下的概念。

4. 应用:让学生运用上、下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结:总结上、下的概念及运用,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上、下的概念及运用。

2. 上、下方位的识别和运用。

3. 上、下方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练习册相关练习。

2. 观察周围环境,用上、下方位词描述。

3. 运用上、下方位词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上、下的概念及运用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3. 学生在运用上、下方位词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操练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上、下的概念及运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这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五、教学过程(详细补充)(一)导入导入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导入:1. 利用实物或图片: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有明显上下特征的实物或图片,如飞机和海豚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小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上下》

小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上下》

小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上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上下”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白板、笔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上下有关的事物,例如天空和地面、鸟和树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图片中上下的事物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物体,例如球、书等,并选择其中两个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大小、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上下关系。

3. 学习(20分钟)3.1 学习《上下》的概念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上下》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和肢体语言来说明,例如将手舞动向上表示上,将手舞动向下表示下。

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园常见的事物,比如让学生分别指向头顶和脚下,来强化学生对《上下》的理解。

3.2 学习如何正确运用《上下》教师出示一些物体的图片,例如球、书等,并分别将它们放在桌子的上面和下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出物体的位置。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描述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上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4. 操练(20分钟)4.1 图片操练教师出示一些图片,例如书在桌子上、小猫在椅子下等,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物体的上下关系。

4.2 课堂操练教师准备一些练习题,例如:题目一:把手举起来,手在头的上面还是下面?题目二:小明站在梯子的上面,小红站在梯子的下面,请你说一说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师让学生分别回答,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上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以及如何正确运用《上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正确运用《上下》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图片、示范和操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上下》(教案)

《上下》(教案)

《上下》(教案)教案:《上下》一、教学目标1.掌握“上下”的基本含义和用法;2.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不同数字的大小关系;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上下”的基本用法。

难点:正确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老师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示范和解释。

2. 交互式:老师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划分为小组,通过交流合作获得新知识。

四、教学步骤1.引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数字大小比较,让学生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的符号表达数字大小的关系。

2.教学(1)教师介绍“上下”的含义和用法;(2)教师演示不同数字之间的“上下”关系。

例如:2在3的下面,3在2的上面;5在6的下面,6在5的上面;(3)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观察图片或数字,根据数字之间的位置关系判断哪个数字在上方,哪个数字在下方。

3.练习(1)教师播放数字大小比较的游戏,让学生用符号“<”、“>”、“=”表达数字大小的关系。

(2)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通过合作学习,解决教师出示的上下关系的练习题。

例如:请用符号“<”、“>”、“=”将数字2和数字5的大小关系表达出来。

(3)教师选取几个学生上台演示练习题的答案,通过表扬和鼓励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4.巩固将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自主复述,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水平。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上下”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交互式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训练,鼓励学生多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述,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六、拓展延伸1. 图形解释: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数字的上下位置示意图、图形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下”和其他方位的概念。

2. 实际生活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天空和地面、书本的排列顺序等,更好地体会“上下”,并掌握更多的方位概念。

《上下》数学教案设计

《上下》数学教案设计

《上下》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上下》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上”和“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
1. 上下的定义和理解
2. 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上下在数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些物体是在上面,哪些物体是在下面。

例如,天空在我们的头顶上,地面在我们的脚下。

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上下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新知(15分钟)
解释“上”和“下”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处于“上”或“下”的位置。

同时,介绍上下在数学中的应用,如坐标轴的正负方向,数轴上的数等。

第三步:实践活动(20分钟)
设计一个游戏,比如“找宝藏”,在地上放一些物品,告诉学生某个物品在另一个物品的上面或者下面,让他们根据指示去找到正确的物品。

这个游戏既可以锻炼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上”和“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注意和应用。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找出家里的一些物品,画出它们的相对位置,并标注出哪个物品在哪个物品的上面或下面。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小班数学详案教案《上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详案教案《上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详案教案《上下》含反思设计意图:我班幼儿这段时间对方位词的概念含混不清,对物体空间位置的指认总是用这里或那里来表达,为此我以《小猴摘桃子》这个故事情节为主线设计了这节《区分上下》的小班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1、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

2、教幼儿初步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别上下。

3、通过游戏,增强幼儿对方位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猴摘桃子》。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游戏:小朋友,你们听过小猴摘桃子的故事吗?(听过)好了,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转一转,看看有什么新任务。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1、森林里有什么呀?(幼儿自由回答:猴子、蝴蝶、树、桃子等。

)小猴子在哪? 蝴蝶在哪?桃子在哪?(幼儿回答:猴子在蝴蝶下面,蝴蝶在猴子上面,桃子在树上)现在小猴子去哪了?(幼儿回答:在树下)现在小猴子开始摘桃子了,小猴子在哪呀?(幼儿回答:在树上)先把上面两个桃子摘了,最后把下面的桃子摘了,摘完桃子的小猴子在哪呀(在树下)。

2、我们又来到了小猴家,小猴请大家去家里做客。

看看谁在椅子下?谁又跳到桌子上了,小猪在哪?最后来的兔子在哪,它又跳到什么上面了?<.本文来源:> 小鸡在哪(幼儿自由回答。

)继续切换 PPT 图片,这间房子里都有谁,都在什么地方?按照先后点出来的动物让幼儿分别回答。

3、打开最后 PPT 的最后一个图,出现机器猫图片和音乐。

问:小朋友们,大家看这是谁,幼儿回答:机器猫、大雄和李静。

然后引导他们以人体为中心,分别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嘴在眼睛下面等。

三、结束活动。

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让小猴子摘到了桃子,参观了小猴子的桃子,又看到了机器猫和他的伙伴们。

活动反思:整节活动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利用课间教育让幼儿非常感兴趣,也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整个活动利用游戏贯穿始终,使孩子在感受小猴子摘桃子这个故事中认识了上下,一环扣一环,完成了活动目标。

小班数学《上下、里外、前后》教案

小班数学《上下、里外、前后》教案

小班数学《上下、里外、前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里外、前后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上下、里外、前后的概念。

3.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锻炼他们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4.让学生通过游戏、师生互动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
1. 带领学生认识上下、里外、前后
1.教师先向学生举起一个书,问:“这是什么?”然后问:“这个书在你手上是
在你身体的上面还是下面?”
2.让学生一起举起一个球,问:“这个球在书的上面还是下面?”
3.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里外、前后的概念。

2. 比较观察
让学生一起观察一组物品,比如一个大花瓶和一个小花瓶,一个矮杯子和一个高杯子,让学生描述两个物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然后让学生通过描述,理解上下、里外、前后的概念。

3. 师生互动
1.教师可以让学生玩一个游戏,让学生判断上下、里外、前后的关系。

如教师可以拿起一个玩具,让学生说它在教师的哪一边,然后教师移动玩具,让学生再次说出玩具的位置。

2.在游戏中,让学生模拟不同场景,比如上下铺,两个人从前后持物品,然后让学生描绘出每个人拿着东西的位置关系。

4. 练习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后作业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家中找到两个物品,让描述上下、里外、前后的关系。

四、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上下、里外、前后的概念,并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加深了对知识点的掌握。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上下、里外》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上下、里外》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上下、里外》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上下”、“里外”两个概念。

2.掌握使用“上下”、“里外”两个概念描述物体的方法。

3.能够较为准确地使用“上下”、“里外”描述自己的身体动作。

教学准备:1.PPT及投影仪。

2.绘本《小熊和铅笔盒》。

教学内容及教法:1. 导入(5分钟)在班级中安排两个孩子站在椅子上,另外安排两个孩子站在座位下面,引导孩子注意他们的身体所处的位置,谈论“上下”的概念,并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描述。

2. 学习(20分钟)通过PPT介绍和讲解“上下”和“里外”的概念(可以使用图片辅助),并以班级物品为例子,强化孩子们认识和记忆。

然后通过绘本《小熊和铅笔盒》的故事对“里外”进行解释,并带领孩子们参与其中的互动故事。

教学方法:讲解法、互动式故事法。

3. 操作(15分钟)各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老师的提示在班内任选的物品上使用“上下”、“里外”两个概念进行描述,并鼓励孩子们多尝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4. 自我巩固(10分钟)老师出题,让孩子们通过老师的问题进行个人动作的操作练习,以巩固和加深对“上下”、“里外”两个概念的记忆。

5. 课程总结(5分钟)请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上下”、“里外”两个概念,老师可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通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的《上下、里外》学习教学,结合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导入、学习、操作、自我巩固和课堂总结等环节,让孩子们较快地掌握了“上下”、“里外”两个概念,并且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培养了孩子们的归纳思维和创造思维。

同时,本次教学注重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给孩子们带来了好的体验,营造了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总之,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上和下教案(合集12篇)

上和下教案(合集12篇)

上和下教案〔合集12篇〕篇1:《上和下》教案教案目的:1、幼儿知道上下位置关系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才能教案准备:1、动物玩具2、有上、下两层小架子3、一幅苹果树挂图4、苹果卡片教案过程:1、老师演示,教幼儿认识上和下。

1〕老师拿出有上、下两层小架子,确定上、下位置2〕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把玩具放在上、下位置。

比方:小狗、小猫放在上面、小兔小鸡放在下面3〕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取出玩具比方:我从上面拿来的小狗、小猫,从下面拿来的小兔小鸡2、做游戏1〕老师拿出苹果和苹果树2〕请小朋友把苹果粘贴到苹果树上3〕苹果熟了,请小朋友将苹果从树上摘下来3、看图区分上下老师请幼儿看书上的图,请幼儿说一说,哪些小动物藏在上面,哪些藏在下面。

篇2:《上和下》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会识别上、下方向,体会学习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分析^p 才能和口头表达才能。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会识别上、下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

老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吗?学生的介绍略。

老师: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老师再让你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

老师把例2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

老师: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前方向来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吗?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用“前、后”方向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方位。

老师:为什么?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程度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竖立了起来,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别。

老师:你准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考虑,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这些动物位置的决定。

上和下教案精选四篇

上和下教案精选四篇

上和下教案上和下教案「篇一」教材分析:1、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

内容选择体现儿童已有生活经历,如:交叉路口红绿灯、家中物体的位置关系、拍手游戏等,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数学学习活动化。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活动中进行,在游戏中思考,在生活中运用。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3、体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教学中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去实践,去应用。

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上下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确定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实践操作活动过程,初步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课本,文具盒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游戏导入,感知上、下、前、后:大家根据教师的口令做游戏好吗?(教师发口令,学生动手做游戏,感知上、下、前、后)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上、下、前、后。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预设问题:(1)学习这节课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帮助?(2)怎样才能正确很快区分上、下、前、后呢?(3)学习这节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出示课本第1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上的南京大桥,并思考下面的问题:(二)出示自探提示:(1)图上都画有哪些物体?(2)汽车在火车的什么面?(3)火车在汽车的什么面?(4)汽车在轮船的什么面?(5)轮船在火车的什么面?(6)汽车的下面有什么?先引导学生看图,独立探究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送教上门数学教案

送教上门数学教案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生: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师:像这样,从3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2、学习减法算式
问:3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3-1=
问:3-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教后检测
教学
内容
左右

《上、下》数学教案设计

《上、下》数学教案设计

《上、下》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上、下》數學教案設計
一、课程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上”和“下”的相对位置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并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二、教学内容:
1. 上与下的基本定义
2. 上下关系的实例解析
3. 通过活动体验和实践理解上下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中有山、云、地面等元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谁能告诉我,哪些东西在上,哪些东西在下?”
(二)新知学习
1. 教师解释上和下的基本定义:上是指在较高或靠前的位置,下是指在较低或靠后的位置。

2. 教师通过举例进一步讲解上下关系,例如:“书在桌子上面,笔在书下面”。

(三)实践活动
1. 教师组织一个游戏,让学生们将不同的物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

比如,让孩子们将书、铅笔盒、橡皮擦等物品从高到低排列。

2. 让学生们找寻教室内的上下关系,如黑板上方的时钟,桌椅下方的地板等。

四、作业设计:
1. 完成相关的上下位置关系练习题。

2. 回家观察家中有哪些物品存在上下位置关系,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对上下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同时,通过作业反馈,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对上下概念理解有困难,可以引入更多的实物或者情境进行教学,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以上就是关于《上、下》數學教案的设计,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详案教案《上下》

小班数学详案教案《上下》

小班数学详案教案《上下》
【教学目标】
1. 学习认识数轴。

2. 通过数轴的上下移动学习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3. 能够灵活运用上下移动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学习认识数轴。

2. 将上下移动与正数、负数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
1. 运用上下移动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房子和树的画,问学生谁知道画中的东西的高低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高度的比较常常通过什么来表示呢?可以通过什么工具进行比较呢?
二、讲授(20分钟)
1. 教师出示数轴,并介绍数轴的作用:帮助我们方便、准确地比较数字的大小。

2. 几何形体与语言表达:将数轴分为一个上方和下方两部分。

称上方的数为正数,下方的数为负数。

3. 操作演示:教师演示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并移动数的位置,让学生通过欣赏、讨论来体验数的上下移动。

4. 防止误解:要引导学生明确正负的概念,数轴上数的大小仅仅表示数的大小,和数的正负关系无关。

清楚了解数的正负关系才能实现数的上下移动。

三、练习(15分钟)
1. 给学生出题,让学生根据题目内容在数轴上标出相应的数字并确定位置。

2. 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数轴上数的定位比赛,提高学生对数的理解及使用能力。

四、总结(5分钟)
总结上下移动的概念,并强调数积累的重要性。

【教学扩展】
1. 维基百科: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

2. 教育时评:数轴学习方法优化。

小班数学《上下》教案

小班数学《上下》教案

小班数学《上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按照不同的方向上升或下降的物体,并说出运动中的变化。

2.掌握“上下”的具体含义,能够将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3.能够积极参与“上下”的游戏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上下”概念的表达。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类整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明信片。

2.馒头,西瓜,苹果。

3.圆球,四棱柱,长方体。

四、教学流程
1. 热身
•教师可以唤起孩子们的注意力,娓娓道来。

2. 讲授
(1)引入
在墙上张贴春季的明信片,问孩子们猜测花朵的生长在什么方向上,孩子们回答后,逐步引出表达“向上生长”、“向下掉落”的概念。

(2)讲解
•给出一些物品:馒头,西瓜,苹果。

询问学生分辨哪些“上面”和哪些“下面”。

•给出平面图:圆球、四棱柱、长方体。

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模仿,观察去分辨“上”、“下”。

(3)练习
•进行“上下运动”的游戏活动,例如:模仿贴纸、球滚动、四方跳跃等等。

3. 达成
•板书“上下”的相关概念和描述。

•回顾课程,将上下的内容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
•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指出两三个物品或场景,让孩子留意物品的运动和运动方向,并据此分辨“上下”。

六、教学设计要点
1.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提高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性。

2.建立“上下”概念的相关表达,要教授孩子们准确而简明的表达对应的词语表达。

3.教学内容要趣味性强,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七、教学参考
暂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下
一、教学目标:
1.轻度目标: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

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中度目标: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

基本上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重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学习内容。

4.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养成摆放物体有序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分辨上下位置关系,并能描述物体的上下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玩具若干、小架子(上、下两层)、苹果树挂图一幅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听故事,然后多媒体出示相应图片并提问。

故事:小狗和小熊玩了一天后回屋休息,小狗抢先躺在了下铺。

并说:“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

”小熊便说:“这是我的铺,你上去。

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上去?”小狗还是不听,最后小熊只好艰难地爬上了上铺。

看图片提问:A、小狗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最后睡在了哪里?(上铺)
三、新授:
1.认读上下。

教师领读上下,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2.认识上下。

学生举例说说自己身边有哪些上下,如;宿舍的上下床、家里的鞋柜和冰箱、教室里的黑板和红旗、自己的头和脚、天上的太阳和地上的小花小草等。

3.区别上下。

多媒体课件出示房间、冰箱、小动物的新家等图片,让学生说说各个物品的上下分别有什么。

4.动手摆一摆上下。

(1)学生按要求将物品摆放到小架子的上下层。

(2)学生按要求将苹果、小花、太阳等分别贴到苹果树对应的位置上。

5.做上下的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拍拍手,向上看一看,向下望一望。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