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经外奇穴
经外奇穴PPT
经外奇穴的临床研究和发展趋势
总结词
经外奇穴的临床应用广泛,其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
详细描述
近年来,经外奇穴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治疗各种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等方面。同 时,针对经外奇穴的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方法也更加科学和严谨。未来,经外奇穴的临床应用将更加广 泛,其治疗范围和效果也将更加显著。
经外奇穴在十二经脉的分布较少,多分布在奇经八脉和十五 络脉中,尤其是任督二脉和带脉。
经外奇穴在全身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01
经外奇穴在全身的分布特点与经络系统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对称性 。
02
经外奇穴多分布在头面部、腰背部和下肢部,这些部位的穴位多具有醒脑开窍 、安神定志、舒筋通络等作用,可缓解和治疗相应疾病。
经外奇穴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经外奇穴的艺术美
经外奇穴的分布和组合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如形象美观、穴位命 名富有诗意等。
经外奇穴与中医美学的关联
经外奇穴作为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美学有着密切的 关联,体现了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经外奇穴的审美价值及应用
经外奇穴的审美价值对于中医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 时也能为养生保健提供参考。
经外奇穴的国际化发展和影响
总结词
经外奇穴的国际化发展和影响越来越显著。
详细描述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的普及和发展,经外奇穴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多个国家已经将经 外奇穴纳入了其卫生体系,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同时,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也在不断加 强,推动着经外奇穴的国际化发展和影响不断扩大。
经外奇穴的功效和作用范围
1 2
缓解疼痛
经外奇穴对于各种疼痛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如头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
经外奇穴ppt课件
缘从外下向内上,针身成弧形沿眼球刺向视神经孔方向刺 0.5~1寸不易捻转,可轻度提插。
6
• 聚泉 (EX-HN10)
• [定位]正坐位,张口伸舌。在口腔内,当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
• [主治](1)、舌强,舌缓,食不知味;
•
(2)、消渴,气喘等。
19
定位:仰掌,伸指,于第2-5指掌侧,近端指 关节中央,一侧4个穴位。
主治:疳疾,百日咳。
操作:浅刺0.1-0.2寸,从针处挤 出少许黄白色透明液体或出血。
16
十宣(EX-UE24)
定位:仰掌,十指微屈,十指尖端,去指甲游离缘0.1寸 处取穴。
主治:1.昏迷,高热,晕厥, 中暑,癫痫。2.咽喉肿痛。
•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 [按语]本穴常用于中风后引起的舌体运动不灵,吞咽困难,言 语不流利,如舌体胖大色紫暗,针刺后令其出血,效佳。
7
• 金津、玉液 (EX-HN11)
• [定位] 正坐张口,舌卷向后方,于舌面下,舌系带两旁之 静脉上取穴。左称金津,右称玉液。
• [主治] (1)、舌强不语,口疮,舌肿;
经 外 奇 穴
1
• 四神聪 (EX-HN1)
• [定位]正坐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 共4个穴位。
• [主治]
•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痫症。
[刺灸法]平刺0.5~0.8寸。
2
• 印堂 (EX-JN3)
• [定位]正坐仰靠位或仰卧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 [主治](1)、头痛,眩晕,失眠,小儿惊风。
14
八邪
【经络大全】经外穴(经外奇穴)
【经络⼤全】经外⽳(经外奇⽳) 经外⽳,腧⽳分类名。
过去称经外奇⽳。
简称奇⽳。
1991年1⽉1⽇始,据《中华⼈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部位》改称经外⽳。
奇,是相对于常⽽⾔,即以⼗四经经⽳为常。
它是指既有定名。
⼜有定位,临床⽤之有效,但尚未纳⼊⼗四经系统的腧⽳。
经外奇⽳,《黄帝内经》中已有零散记载,如《素问.刺症论》、“刺⼗指间”、“刺⾆下两脉”等,后《备急千⾦要⽅》、《外台秘要》等书记载甚多,⾄《奇效良⽅》才列“奇⽳”⼀门。
经外奇⽳分布⽐较分散,但与经络仍有密切联系,如印堂⽳与督脉,太阳⽳与三焦等。
其中少数腧⽳,后来⼜补充到⼗四经⽳,如督脉的阳关⽳、中枢⽳、灵台⽳,膀胱经的眉冲⽳、膏肓俞⽳、厥阴俞⽳等。
随着针灸学术的发展,现代的⼀些新⽳,诸如阑尾⽳、球后⽳等,亦⼊经外奇⽳之列。
头颈部⽳编号⽳名拼⾳位置EX-HN1四神聪siShencong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共四⽳。
EX-HN2当阳Dangyang在头前部,当瞳孔直上,前发际上1⼨。
EX-HN3印堂Yintang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EX-HN4鱼腰Yuyao在额部,瞳孔直上,眉⽑中。
EX-HN5太阳Taiyang在颞部,当眉梢与⽬外眦之间,向后约⼀横指的凹陷处。
EX-HN6⽿尖Erjian在⽿廓的上⽅,当折⽿向前,⽿廓上⽅的尖端处。
Ex-HN7球后Qiuhou在⾯部,当眶下缘外四分之⼀与内四分之三交界处。
Ex-HN8上迎⾹Shangyingxiang在⾯部,当⿐翼软⾻与⿐甲的交界处,近⿐唇沟上端处。
EX-HN9内迎⾹Neiyingxiang在⿐孔内,当⿐翼软⾻与⿐甲交界的粘膜处。
EX-HN10聚泉Juquan在⼝腔内,当⾆背正中缝的中点处。
Ex-HN11海泉Haiquan在⼝腔内,当⾆下系带中点处。
EX-HN12⾦津Jinjin在⼝腔内,当⾆下系带左侧的静脉上。
EX-HNl3⽟液Yuye在⼝腔内,当⾆下系带右侧的静脉上。
经外奇穴
常用奇穴
------头部奇穴:
四神聪 [定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 右各一寸,共四穴。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 癫痫等,目疾。 [操作]:平刺0.5~0.8寸。
印 堂
〖定位〗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 之交点处。 〖功用〗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主治疾病〗1、头痛,头晕 2、鼻炎,目赤肿
【操作】直刺0.8~1.2寸。
三角灸
【定位】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 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 处是该穴。 【主治】疝气、腹痛。
【操作】艾炷灸5~7壮。
------背部穴
定 喘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①哮喘、咳嗽;②肩背痛、落枕。
经外奇穴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经外奇穴:
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具有一定名称、固定位置和一定主治
作用的腧穴。简称为奇穴。经外奇穴一般都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
发展来的,其中部分穴位如膏肓俞、厥阴俞等,后来还补充到十 四经穴中,可见经外奇穴本身又是经穴发展的来源。
◆ 经外奇穴的分布比较分散,大多不在十 四经循行路线上,但与经络系统仍有一定关系。 有的经外奇穴并不专指某一个部位,而是指一 组腧穴,如十宣、八邪、八风等。经外奇穴在 临床应用上,针对性较强,如四缝治疳积、太 阳治目赤等。
痛。2、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可灸。
牵 正
【定位】在面颊部,耳垂前0.5~1寸处。 【主治】口喎、口疮。 【操作】直刺或向前斜刺0.5~0.8寸;可灸。
------胸腹部奇穴
子宫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主治】①阴挺;②月经不调、痛经、崩漏;③不孕。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
经外奇穴名词解释
经外奇穴通常是指不归属于十四经,但有名称、固定位置、主治作用的腧穴。
经外奇穴一般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可推论奇穴是经穴发展的来源,经外奇穴有时并不指某一个部位,而是由多穴位组合成,如四缝、十宣、华佗夹脊穴等。
而且经外奇穴分布较为分散,可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也可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但经外奇穴与经络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治疗上主要针对性也比较强。
经外奇穴的应用主要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用于治疗所在部位的病变,如四缝穴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百劳穴用于治疗瘰疬、十二井穴用于治疗高热昏迷等。
其次治疗远隔部位的疾患,如大小骨空用于治疗目疾、二白用于治疗痔疮等。
在按摩或针灸经外奇穴的操作过程中,若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做相应处理。
在进行小儿按摩时,还要根据病情、体质来决定力的大小,按摩治疗后应安静休息15~20分钟,避免吹风受凉。
《经外奇穴》PPT课件
The Extraordianary Point 文希
一、概 述
(一)发展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黄帝内经》就有关于奇穴的 描述。
如《灵枢 刺节真邪篇》:尽刺诸阳之奇输。
●
《素问 血气形志篇》: “以折草法取背部之俞 穴” 。《素问 刺疟篇》:“刺十指间”、“刺头 上及两额两眉间”、“刺舌下两脉”,均是别于一 般经穴的特殊取穴法,或者为一些有穴无名的刺法, 这些均可看成经外奇穴的滥觞。
4、鱼腰
定位:眉毛的中心。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刺灸:平刺0.3~0.5寸,禁灸
5、太阳 1寸处凹陷中。
定位: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
眩,面瘫。
刺灸:直刺或斜刺0.3~0.5寸, 或点刺出血,可灸。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6、耳尖
定位: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 尖端处。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 痛。 刺灸:直刺0.1~0.2寸,或点刺
刺灸:直刺0.5~1寸;可
灸
6、腰眼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旁开3.5寸凹陷中。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
带下。
刺灸:直刺0.5~1寸 ;可
灸。
7、十七椎 定位:第五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腿痛,下肢瘫痪,崩 漏,月经不调。 刺灸:直刺0.5~1寸;可 灸。 8、腰奇 定位:在尾骨端直上2寸,骶 角之间凹陷中。 主治:便秘,头痛,失眠,癫 痫。 刺灸:向上平刺1~1.5寸;可 灸。
3、胃脘(管)下俞 开1.5寸。
定位:第八胸椎棘突下旁
主治:消渴,咽干,胃痛, 腹痛。 刺灸:斜刺0.5~0.8寸; 可灸。
中医学腧穴概述
(三)阿是穴 1.含义:凡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旳压痛(或敏感)
点作为腧穴旳,统称为阿是穴,即“以痛为腧”。又 称“不定穴”、“天应穴” 。 2.特点:无穴名,无固定位置,无经属,无主治规律, 以疼痛、反应点为针刺穴,是腧穴发展旳初级阶段.
二、腧穴旳命名
(一)天象地理类
1.以日月星辰命名,如日月、上星、华盖、太白等。 2.以山谷丘陵命名:
十二经在四肢肘膝关节下列各有一络穴, 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位于腹,督脉之络穴长强 位于尾骶,脾之大络大包穴布于胸胁,共有十 五穴,故称为“十五络穴”。
四、郄穴
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旳部位。大多分布在 四肢肘膝下列。
十二经脉各有一种郄穴,阴阳跷脉及阴阳 维脉也各有一种郄穴,合而为十六郄穴。
五、俞穴 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旳腧穴,又
三、指寸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指旳某些部 位折作一定分寸用以比量腧穴位置旳措施,又 称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1、中指同身寸 即以患者旳中指屈曲时,中节 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 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食、 中、无名、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 指相并,以其中指第二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 度作为3寸。
中风、昏迷、热病、头面 病
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二)分部主治规律
分部
头面颈项部
主治
前头、侧头区 后头区 项区 眼区 鼻区 颈区
眼、鼻病 神志、局部病 神志、喑哑、咽喉、眼、头项病
眼病 鼻病 舌、咽喉、喑哑、哮喘、食管、颈部病
分部
胸腹背腰部 主治
胸膺部 腹部
少腹部
胸、肺、心病 肝、胆、脾、胃病 经带、前阴、பைடு நூலகம்、膀胱、肠病
经外奇穴PPT
内科疾病
总结词
经外奇穴对内科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有效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生活 质量。
详细描述
经外奇穴具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如中 风、咳嗽、哮喘、呕吐、呃逆等。根据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经外奇穴进 行针灸、按摩等治疗,可达到良好的疗效。
外科疾病
总结词
经外奇穴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
经验取穴法
总结词
根据经验进行取穴
详细描述
经验取穴法是根据经验来选取穴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基于医生的经 验和实践,选取与疾病或症状相关的穴位进行治疗。经验取穴法需要医生具 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05
经外奇穴的治疗手法
针灸疗法
针刺
用适当的针具,在选定的穴位上持针刺入,然后运用各种针刺手法进行刺激,以 达到调整经气、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等作用。
儿科疾病
总结词
经外奇穴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有效缓解小儿厌食、腹泻 等症状。
详细描述
经外奇穴可调理脾胃功能,对于儿科疾病引起的厌食、腹泻、咳嗽等症状有 明显的改善作用。如对小儿厌食病症,通过选取相应的经外奇穴进行针灸、 按摩等治疗,可有效促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
04
经外奇穴的取穴方法
水罐
用水蒸气或水形成的负压,吸附在选定的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以达到舒 筋活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06
经外奇穴的现代研究
神经调节机制
01
神经调节概述
神经调节是一种快速而精确的调节方式,在维持机体稳态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02
经外奇穴与神经调节
经外奇穴具有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传
经外奇穴2
头颈部1、翳明穴(又名光明穴)【定位】位于头颞部,胸锁乳突肌停止部乳突下陷中。
左右计二穴。
【取穴】坐位,低头,一般都取双穴。
在耳垂后之高骨下方,与耳垂平行,按之有酸痛感。
【主治】维生素A缺乏症、老视、近视、青光眼、白内障等症。
2、聋穴[定位]位于耳前,耳屏前方与耳屏上切迹前方之间处。
左右计二穴。
[主治]耳聋,听力下降,耳鸣,脑鸣。
3. 安眠穴[定位]位于颞部,项部肌肉隆起外缘的凹陷,与胸锁乳突肌停止部乳突下凹陷连线之中点。
左右计二穴。
[主治]失眠,烦躁不安,心悸,精神分裂症,头痛,癫痫,眼病,耳聋,夜游症,脑性瘫痪。
4.增明[定位]位于眶上缘下方,眉弓中点划一垂直线与眶上缘相交之点,向内侧平开分处。
左右计二穴。
[主治]角膜白斑,斑翳,云翳,近视。
[疗法]用精元宝珠沿上缘向眶捻动,至麻木感。
5.洪音[定位]位于颈部,甲状软骨切迹上凹陷两侧旁5分处。
左右计二穴。
[主治]急慢性喉炎,咽炎、梅核气、声音嘶哑、咳嗽、多痰、喉部刺痒发紧及轻微疼痛。
6.百劳[定位]位于项部,后发际下1寸,从正中线左右旁开各1寸处二穴。
[主治]瘰疬、咳嗽、百日咳、项肌痉挛或扭伤、妇人产后浑身痛、气血两亏及各种虚损。
7.天元[定位]位于项部,第6颈椎横突边缘。
左右计二穴。
[主治]支气管喘息。
8、血压点[定位]位于颈后部,第6、7颈椎棘突之间点左右旁开各2寸处。
左右计二穴。
[主治]平稳血压、用于高血压,低血压,脉压差增大。
胸腹部9.命关 (一名食窦)[定位]位于左右侧胸侧部,以中脘(属任脉,位于胸膛窝至脐之中点)穴至乳中(属胃经,位于乳头处)穴之连线为一边,向外作一等边三角形,其外下角是穴。
[主治]一切脾胃病、生气后,胁肋部涨疼、肝囊肿、胆结石、妇人产后腹胀水肿。
10、梅花穴[定位]位于腹上部,正中线上胸膛窝与脐之连线中点一穴:中线旁开两侧5分之线上,胸膛窝下3寸5分二穴;脐上3寸5分二穴。
计五穴。
[主治]胃脘痛、心窝痛、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溃疡、胃扩张、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胃肠疾病。
经外奇穴
太阳
头痛、面痛、目疾、齿痛。 可以放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耳尖
目赤肿痛、咽喉肿痛。(泄热要穴) 可以放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目疾、头痛。
翳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安眠
翳风与风池的中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经外奇穴
延庆区医院 郝磊
北北京京大大学学第第三三医医院院延延庆庆医医院院
经外奇穴
人体有多少个穴位?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穴位分类
1、经穴 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穴位。 这些穴位确定的名称、确定的位置和明确的经 脉归属。经穴共有361个。
2、经外奇穴 不属于十四经穴的一些穴位,因其 有奇效,故称“奇穴”。
十宣
1.高热、神昏、晕厥、中暑、癫痫。 2.咽喉肿痛。 可以放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胆囊穴、阑尾穴
1.诊断疾病。 2.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百虫窝
1.蛔虫病。 2.皮肤瘙痒、风疹、湿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1.单穴治疗。 2.有奇效。
经外奇穴 优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谢谢聆听!
北北京京大大学学第第三三医医院院延延庆庆医医院院
印堂
1.头痛、头晕、目痛 2. 鼻炎 3.高血压、失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金津、玉液
舌强不语。 点刺出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48个经外奇穴功效及穴位图详解之一(收藏慢慢看)
48个经外奇穴功效及穴位图详解之一(收藏慢慢看)1、里内庭穴【图解里内庭穴的位置】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取穴方法】在足底,当足掌面第2与第3趾的夹缝之中,(即: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中),与足背胃经内庭穴相对处,俯卧或仰卧、跷足的姿势取之。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趾腱膜。
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总神经。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穴名解说】里内庭穴,经穴名,属于:经外穴名。
见《中国针灸学》。
【里内庭穴位的作用功效】1、缓解治疗牙痛、齿龈炎、扁桃体炎、去除口臭等;2、抑制食欲、缓解治疗泻胃火、胃痉挛、急慢性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胃痛等;3、缓解治疗小儿惊风、抽搦、癫痫等;4、缓解治疗食物中毒、三叉神经痛、荨麻疹、五趾疼痛等。
【作用功效】镇惊安神,消食导滞。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按摩手法】里内庭穴在第二和第三脚趾趾缝的位置,躲在趾缝当中,最好拿一个小圆钝头的东西来按摩,这样刺激得比较到位一些。
【针灸疗法】直刺里内庭穴0.3~0.5寸,可灸。
2、印堂穴[印堂穴的准确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就像印度妇女点吉祥痣的地方)【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降眉间肌。
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分布。
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
印堂穴,经外穴名,隶属:经外奇穴。
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别名:曲眉(唐代《千金翼方》);光明(唐代《新集备急灸经》)。
在降眉间肌中;布有额神经的分支滑车上神经,眼动脉的分支额动脉及伴行的静脉。
印堂穴又名曲眉穴,位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取穴时用左手拇,食两指将印堂穴局部皮肤捏起,右手持针快速由上向下(鼻尖)方向平刺0.5寸左右。
施捻转提插手法,针感以局部酸胀或向鼻部放散者为佳。
可用艾灸、埋针、透刺、三棱针点刺出血等法。
本穴有安神定惊、醒脑开窍、宁心益智、疏风止痛、通经活络之功。
15经外奇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由面神经的颈支支配。下颌舌骨肌由三叉神经的肌支支配。颏舌肌由舌下神经支配。
【功用】清音利喉。
【主治病症】1、各种口腔炎,口腔溃疡。
2、舌下神经麻痹,脑血管病引起的语言障碍。
【刺灸法】斜刺0.5-1寸,局部酸胀。
【功用】清散风热,祛邪开窍。
【主治病症】1、舌肌麻痹,味觉减退
2、支气管哮喘。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血。
海泉
【标准定位】在口腔内,舌下系带中点处。
【取穴】正坐位,张口,舌转卷向后方,在舌下系带中点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舌粘膜、粘膜下组织和舌肌。分布有下颌神经的舌神经,舌下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脉的分支,舌深动脉和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或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分布有眶上神经和眶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功用】疏风通络,清头明目。
【主治病症】1、偏、正头痛,神经性头痛,眩晕。
2、目赤肿痛,鼻炎。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印堂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降下唇肌和下颌骨的颏孔。皮肤有下颌神经的下牙槽神经终支、颏神经分支分布。皮下组织内布有面神经、面动脉的分支。降下唇肌由面神经的下颌缘支支配。
【功用】清热疏风。
【主治病症】1、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
2、急性牙髓炎,牙龈炎,根尖周炎等。
【标准定位】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取法】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降眉间肌。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分布。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
《经外奇穴》课件
目录
• 经外奇穴概述 • 经外奇穴的分布与作用 • 经外奇穴的临床应用 • 经外奇穴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 经外奇穴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经外奇穴概述
经外奇穴的定义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经外奇穴是指分布于经络系统之外,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
经外奇穴又称“奇穴”,是指那些在经络系统之外,具有特殊治疗作 用的腧穴。这些穴位通常不在十四经脉上,而是分布在十四经脉之外 ,对某些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经外奇穴可以调节身体功能, 改善血液循环、消化系统、呼
吸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03
辅助治疗慢性疾病
经外奇穴对于一些慢性疾病, 如失眠、哮喘、慢性胃肠炎等 ,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经外奇穴在推拿按摩中的应用
01
02
03
舒缓疲劳
通过按摩经外奇穴,可以 舒缓肌肉疲劳,缓解身体 紧张和不适感。
促进气血流通
经外奇穴与经络系统密切 相关,按摩这些穴位有助 于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身 体内部环境。
经外奇穴的研究现状与成果
总结词
研究现状与成果
详细描述
近年来,经外奇穴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学者们对经外奇穴的分布、主治、针 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针灸 学理论,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外奇穴的研究方向与热点问题
总结词
研究方向与热点问题
详细描述
当前,经外奇穴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对经外奇穴的起源、理论基础、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探讨。其中,如何科学地 确定经外奇穴的定位、如何提高经外奇穴的治疗效果、如何将经外奇穴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等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
-《男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集》
男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集人体经络穴位图正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正面-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女性头部穴位人体胸部腹部穴位图人体督脉及背部穴位人体壬脉大穴人体左侧穴位图脸部穴位手掌穴位彩图手掌反射区图足底穴位督脉及其别络督脉大穴督脉图谱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
本经脉腧穴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督脉①奇经八脉之一。
出《素问·骨空论》。
其循行路线,起始于小腹内,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里正中,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头顶,下额,沿前额正中,到鼻柱下方及上齿。
前后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
该经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痛、项强、眩晕、癫痫、癃闭、遗溺、痔疾、妇女不孕等。
②经外穴别名。
《备急千金要方》:“卒癫,……又灸督脉三十壮,三极,穴在直鼻中上入发际。
”即发际穴。
见该条。
督脉穴①督脉所属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长强(少阴所结)、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足太阳会)、大椎(足三阳会)、哑门(阳维会)、风府(阳维会)、脑户(足太阳会)、强间、后顶、百会(足太阳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足太阳、阳明会)、素髎、水沟(手、足阳明会)、兑端、龈交,共28穴。
又交会于足太阳的风门、任脉的会阴。
穴位数据库(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共501个人体穴位)-附图片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臑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髎
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
攒竹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会阳
承扶
殷门
浮郄
委阳
委中
附分
魄户
膏肓
神堂
譩譆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独阴
气端
环中
迈步
陵后
脑清
关仪
营池
女膝
內太冲
里內庭
足大趾横纹
跟紧
四强
跟平
委上
纠外翻
纠內翻
內麻点
外麻点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章门
期门
13、督脉
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
囟会
上星
神庭
印堂
素髎
水沟
兑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 疏松结缔组织。布有枕大神经,耳颞神经及眶 上神经的分支。……
【主治】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偏瘫,
癫狂,痛证。
【操作】 【应用】
平刺0.5—0.8寸;可灸。 现代常用于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
休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
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瘫等。……
直刺0.5—1寸;可灸。 现代常用于视神经萎缩,近视,远
视,夜盲,青光眼,早期白内障;神经性头 痛,眩晕,精神病,腮腺炎等。
配印堂、三阴交、内关,主治失眠。 配风池、球后、睛明,主治视神经萎缩。
14. 颈百劳* Jìngbǎiláo (EX-HNl4) 【定位】 在项部,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 开l寸。 【取法】 正坐位或俯伏坐位,在项部,当大椎 与后发际连线的上1/3折点处,后正中线旁开l 寸。
1.配神门、三阴交,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主
治失眠。
2.配太冲、风池,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
头痛,头昏。……
【现代报道摘录】 1.眩晕证 以四神聪为主穴,治疗眩晕128例,属肝 阳上亢者加太冲、合谷;痰浊内阻者加丰隆、内关; 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者加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头 痛加太阳点刺放血。针刺手法以强刺激为主,出针 时开大针孔,使之出血更好,经临床观察,本法对
2.头痛 配印堂,点刺放血治疗高血压引 起的头痛50例,效果良好。
6. 耳尖* ěrjiān (EX-HN6)
【定位】 在耳廓的上方,折耳向前,尖上是穴。 【取法】 正坐或侧伏坐位。在耳廓的上方,当 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耳廓软骨。布有颞 浅动、静脉的耳前支,耳后动、静脉的耳后支, 耳颞神经耳前支、枕小神经耳后支和面神经耳 支等。……
【操作】 平刺0.3—0.5寸;禁灸。 【应用】 现代常用于屈光不正,急性结膜炎,眶上
神经痛,视网膜出血,面神经麻痹等。
5. 太阳* Tàiyáng (EX-HN5)
【定位】 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后约一寸。 【取法】 正坐或侧伏坐位。在颞部,当眉梢与 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解剖】 鼻粘膜→粘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面动、 静脉的鼻背支之动、静脉和筛前神经的鼻外支。
【主治】 目赤肿痛、鼻疾、喉痹;热病,中暑, 眩晕。……
【操作】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有出血产质者
禁用。
【应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结膜炎
10. 聚泉 Jùquán (EX-HN10)
【定位】 在舌上,当舌面正中缝的中点处。
穴。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
→下斜肌与眶下壁之间。浅层布有眶下神经,
面神经的分支。深层有动眼神经下支。……
【主治】 目疾。
【操作】 用押手将眼球推向上方,针沿眶下缘从外 下向内上,向视神经孔方向缓慢刺入0.5一l寸,禁 止提插;不灸。
【应用】 现代常用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
【操作】
【应用】
用圆利针或细三棱针点刺出血。
现代常用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
舌炎,咽炎等。
12. 金津、玉液* Jīnjīng Yùyè (EX-HN12)
【定位】 在舌底静脉上。
【取法】 正坐张口,舌转卷向后方,于舌面下,
舌系带两旁之静脉上取穴。左称金津,右称玉
液。
【解剖】 粘膜→粘膜下组织→颏舌肌。布有下
颌神经的颌神经,舌下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
经纤维。……
【主治】①舌强失语,舌肿,口疮,喉痹。②消渴, 呕吐,腹泻。
【操作】 点刺出血。 【应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舌 炎,咽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语言障碍等。
1.配少商,有清热利咽,消肿解毒的作用,主治急 性扁桃体炎。……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鼻翼肌。布 有眶下神经,滑车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颊支。
【主治】 头痛,鼻塞,鼻中息肉,目赤肿痛, 迎风流泪。……
【操作】 【应用】
向内上方斜刺0.3一0.5寸;可灸。 现代常用于鼻炎,鼻窦炎,过敏性
鼻炎,结膜炎,泪囊炎等。
9. 内迎香 Nèiyíngxiāng (EX-HN9) 【定位】 在鼻孔内上端。 【取法】 仰靠坐位。在鼻孔内,当鼻冀软骨与 鼻甲交界的粘膜处。
【取法】 正坐位,目中线向上入前发际1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或帽状 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布有眶上神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治】 偏、正头痛,头昏目眩,目赤肿痛, 鼻塞。 ……
【操作】
【应用】
沿皮刺0.5—0.8寸;可灸。
现代常用感冒,鼻炎,神经性疼痛。
3.
印堂* Yì ntáng (EX-HN3) 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正坐仰靠位或仰卧位,在两
【定位】 【取法】
眉头连线中点,对准鼻尖处取穴。
【主治】 ①头痛,头晕,失眠,小儿惊风。 ②鼻渊,鼻衄,目赤肿痛,眉棱骨痛, 颜面疔疮。
【应用】 现代常用于感冒,神经性头痛,急性 结膜炎,鼻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高
血压,神经衰弱等。…….
1.配迎香、合谷,有清热宣肺,利鼻窍的 作用,主治鼻渊,鼻塞。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颞筋膜 →颞肌。布有颧神经的分支颧面神经,面神经 的颞支和颧支,下颌神经的颞神经和颞浅动、 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偏正头痛,目疾,口眼喎斜,牙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一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 出血;禁灸。
【应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结膜炎,眼睑炎,视神经 萎缩,视网膜出血,麦粒肿,神经血管性头痛,面
味觉减退等。
11. 海泉 Hǎiquán (EX-HNll) 【定位】 在舌底,当舌下系带中点处。 【取法】 正坐张口,舌转卷向后方,在口腔内, 当舌下系带中点处。
【解剖】 粘膜→粘膜下组织→舌肌。布有下颌 神经的舌神经,舌下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
【主治】①舌体肿胀,舌缓不收,喉痹。 ②呕吐,呃逆,腹泻,消渴。……
2.配太阳、阿是穴、太冲,有平肝潜阳, 行气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
【现代报道摘录】 1.治疗过敏性鼻炎 沿皮向鼻准方向刺1寸, 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有较好 疗效。……
2. 单刺印堂穴治疗胃病 治疗急性胃炎23例,
慢性胃炎7例,胃溃疡4例,胃痉挛1例。斜刺
印堂0.3-0.5寸,提插捻转,虚补实泻,以鼻 头酸胀沉重为度,留针30分钟,行针3次,10 次为1疗程,间隔5-7日。结果共治疗35例, 有效33例,无效2例。
实证眩晕效果较好,对虚症眩晕次之。
……
2.急性腰扭伤
取后神聪透前神聪,行强刺激
手法20分钟,嘱患者活动腰部。3分钟后,病 人腰部明显减轻,留针20分钟后腰痛基本消 失,前屈后仰基本正常,2次告愈。
2. 当阳 Dāngyáng (EX-HN2)
【定位】 在头前部,当瞳孔直上,前发际上1 寸。
13. 翳明 Yì ng (EX-HN13) mí
【定位】 在翳风后一寸。 【取法】 正坐位,头略前倾,在项部,当翳风 后1寸处取穴。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头夹 肌→头最长肌。浅层布有耳大神经的分支。深 层有颈深动、静脉。
【主治】 目疾,耳鸣,失眠,头痛。......
【操作】 【应用】
【现代报道摘录】 1.眼病 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105例、结膜 炎64例,霰粒肿36例,均有活血消肿,缓解疼 痛的作用,并能促进疤痕及结节吸收。
2.耳尖放血治顽固性面肌痉挛 取病变对侧
耳朵的耳尖穴并使之充血,然后消毒后用三棱
针点刺使之出血,出血量约1-3ml。2日治疗1
次,10次1为疗程即可。……
【主治】 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麦粒肿,喉
痹。
【操作】 直刺0.1一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可灸。
【应用】 现代常用于高血压,沙眼,急性结膜炎,
角膜炎,慢性肝炎等。
配攒竹、风池、光明、合谷、委中、关冲、印堂,
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急
性结膜炎,目赤肿痛,麦粒肿。……
3. 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 双侧耳尖穴 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刺入3-5分,
出针后挤出鲜红血液数滴,用干棉球按
压针孔。每日1次,结果35例患者,全部 治愈。
7. 球后* Qí uhòu (EX-HN7)
【定位】 当眶下缘外l/4与内3/4交界处(图
19-2)。
【取法】 仰靠坐位,于眶下缘外l/4折点处取
【取法】 正坐位,在口腔内,张口伸舌,当舌
面正中缝的中点处。
【解剖】 舌粘膜→粘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舌肌。
布有下颌神经的舌神经,舌下神经和鼓索的神
经纤维。
【主治】 ①舌强,舌缓,食不知味。②消渴,
哮喘,咳嗽。……
【操作】
直刺0.1一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
出血。
【应用】
现代常用于舌肌麻痹,支气管哮喘,
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高血压等,并可应用于多
种眼科手术的针刺麻醉。……
1、配太冲、委中、关冲、风池、合谷,
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的作用,主治天
行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