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运算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及其基本概念;
2. 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
3. 能够应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集合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的运算规律;
3. 集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3. 集合运算的性质和规律。
四、教学过程:
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0分钟)
教师介绍集合的概念,并举例说明集合的表示方法,如集合的写法和集合元素的描述。
2. 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20分钟)
教师介绍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的定义,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这些运算。
3. 集合运算的性质和规律(15分钟)
教师讲解集合运算的性质和规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并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
这些规律的理解。
4. 集合运算的应用(15分钟)
教师讲解如何利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概率、逻辑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馈:
教师对学生进行集合运算的练习,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强化学生对集合运算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集合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前完成。
七、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拓展集合运算的相关知识,如集合的性质、集合与函数的关系等,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数学高一上必修1第一章1.1.3人教版 (1)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并体会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并集和交集.[3]理解全集和补集的概念.[4]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和运算.[5]能综合应用交、并、补三种运算进行集合间关系的研究.1.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己动手,理解并掌握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定义。
[2]通过观察、动手、推理等活动,会解决集合里的参数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韦恩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识图能力。
[2]通过集合里参数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并体会它们的区别与联系.[2]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并集和交集.[3]理解全集和补集的概念.[4]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和运算.2.2教学难点[1]能综合应用交、并、补三种运算进行集合间关系的研究.3 专家建议此节内容为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和补集。
为整个高中知识的基础题目,也是高考的必考题目。
要注意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符号的掌握,提醒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细心审题,领悟题意。
4 教学方法定义推导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5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直尺、三角板。
6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好。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
【板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新知介绍[1]并集【师】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1) A={1,3,5}, B={2,4,6} ,C={1,2,3,4,5,6}(2) 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生】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板书】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即:A∪B={|,}∈∈. 记作A∪B(读作“A并B”),x x A x B用Venn图表示为:即时训练:(1)两个集合的并集中的元素就是将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合在一起. ( )(2)A∪B仍是一个集合,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 ( )(3)若集合A和集合B有公共元素,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则在A∪B中仅出现一次. ( )例1 设A={4,5,6,8}, B={3,5,7,8},求A∪B.例2 设集合A={x∣-1<x<2},集合 B={x∣1<x<3},求A∪B.【总结提升】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对于表示不等式解集的集合的运算,可借助数轴解题.[2]交集【师】}}}{}{}}{{{31-1,1,2,3,-2,-1,1,-1,1;23,0,03;3111.A B CA x xB x xC x xA x xB x xC x x⎧⎧⎧⎨⎨⎨⎩⎩⎩⎧⎨⎩⎫⎬⎭⎫⎬⎭⎫⎬⎭====≤=>=<≤===观察下列各组中的个集合;()()()为高一()班语文测验优秀者,为高一()班英语测验优秀者,为高一()班语文、英语两门测验都优秀者上述三组集合中,集合A,B与集合C的关系如何?你能用Venn图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生】集合C中的元素既在集合A中,又在集合B中.各组集合均可用下图表示【师】由图形可以看出:集合C中的每一个元素既在集合A中,又在集合B中。
高中数学 1.3.1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
1.3.1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课 型:新授课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引入课题我们两个实数之间可以进行运算,比如加法运算,那么两个集合之间存在运算吗? 实例1:A=﹛高一(9)班女生﹜ B=﹛高一(9)班团员﹜C=﹛高一(9)班女团员﹜,我们发现集合C 中的元素是集合A 和集合B 的公共元素。
实例2:学校的某次运动会要求各班选出数名篮球队员和足球队员假设A=﹛高一(9)班的篮球队员﹜B=﹛高一(9)班的足球队员﹜C=﹛高一(9)班的运动员﹜,我们发现集合C 的元素是由集合A 和集合B 的元素共同构成的。
我们发现集合之间是存在一定运算的。
二、 新课教学1.交集(如实例1)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即: A ∩B={x|∈A ,且x ∈B}交集的Venn 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则上例中C=A ∩B 。
练习:1.A=﹛3,5,7 ﹜,B=﹛1,2,3,4﹜ 则A ∩B ;2.{}{}.,0,1B A x x B x x A ⋂<=>=则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2. 并集(如实例2)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 A ∪B={x|x ∈A ,或x ∈B}Venn 图表示:说明: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数学高中集合运算教案设计
数学高中集合运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2. 掌握集合的并、交、差等运算方法
3. 能够用集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难点: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习题集、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集合的概念,引出集合运算的内容,并提出今天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与演示(15分钟)
1. 讲解集合的并、交、差等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2. 引导学生理解集合运算的基本思想和运算规则。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练习,练习集合的并、交、差等运算。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集合运算的应用场景,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展示与总结(10分钟)
1. 随机选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2. 教师总结集合运算的要点,并强调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应用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习题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和深化对集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估学生对集合运算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指导。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教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实数的运算,得到集合间的运算:并、交,在正确理解并集、交集概念的基础上学会求集合的并集、交集的方法,并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情感目标:在学习集合运算的过程中,培养类比的思想及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同时在利用数轴和Venn 图解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重难点分析:重点:并集、交集的概念及集合的运算。
难点:集合的应用,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互动探究:一、课堂探究:1、情境引入思考: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吗?(1){1,3,5},{2,4,6},{1,2,3,4,5,6}A B C ===;(2){|},{|},{|}A x x B x x C x x ===是有理数是无理数是实数;在上述两个问题中,集合,B 与集合C 之间都具有这样一种关系:集合C 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
2、并集的概念: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A B x x A x B ∈∈或,图示如右。
这样,在问题(1)(2)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是C ,即AB C =例1、设{4,5,6,8},{3,5,7,8}A B ==,求A B 。
例2、设集合{|12}A x x =-<<,集合{|13}B x x =<<,求A B 。
思考:下列关系式成立吗?(1)A A A =;(2)A A =∅ 。
考察下面的问题,集合A B 、与集合C 之间有什么关系?(1){2,4,6,8,10},{3,5,8,12},{8}A B C ===;(2){|A x x =是新华中学2004年9月在校的女同学},{|B x x =是新华中学2004年9月在校的高一年级同学},{|C x x =是新华中学2004年9月在校的高一年级女同学}。
集合教案数学必修一
集合教案数学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集合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集合的概念。
2. 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1. 学会正确应用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
2. 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法: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讲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比如,将课堂中的学生分为男生和女生两个集合,让学生分析男生和女生各自拥有的特点,并形成集合的概念。
2. 提问:集合的定义是什么?集合有哪些特点?第二步: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30分钟)1. 定义并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2. 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并通过画图的方式展示集合的运算过程。
3. 练习: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一些集合的运算问题,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答案。
第三步:拓展运用(30分钟)1. 在生活中继续寻找集合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进行讨论和总结,最后由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进行总结。
2. 提问:学会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之后,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1. 定义:集合是由一些个体组成的整体。
2. 特点:没有重复元素,没有次序。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必修1第一章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案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一、内容及其解析(一)内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集合的基本运算。
(二)解析:本节是从学生熟悉的集合出发,结合实例,通过类比实数加法运算引入集合间的运算。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在近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运算,在整个教材中存在着基础的地位,为今后学习函数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中有着铺垫的作用。
教学的重点是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二、目标及其解析(一)目标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全集的含义,掌握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方法,学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二)解析了解集合的并集与交集、全集的含义,掌握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方法,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就是指结合实例,通过类比实数加法运算引入集合间的运算,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学会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难以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集合的相关运算等。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初次接触集合的运算,容易混淆概念。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多加练习,学生熟悉之后就能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学支持条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练习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含义,学会集合的基本运算,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本节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新知探究新课讲授知识巩固运用课堂小结配餐作业(二)教学情景1.导入新课提出问题问题1: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两个实数可以相加,例如5+3=8。
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教师直接点出课题。
问题2: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1)A={1,3,5},B={2,4,6},C={1,2,3,4,5,6};(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A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新必修1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4.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树立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概念、补集的概念、数形结合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补集的有关运算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法教学过程:(I)复习回顾⊆与A=B的意义;问题1: (1)分别说明A B(2)说出集合{1,2,3}的子集、真子集个数及表示;(II)讲授新课图1—5(1)给出了两个集合A、B;图(2)阴影部分是A与B公共部分;图(3)阴影部分是由A、B组成;图(4)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图(5)集合B是集合A的真子集;指出:图(2)阴影部分叫集合A与B的交集;图(3)阴影部分叫集合A与B的并集.的公共部分,记作4.例题解析 (师生共同活动)∩∪B={x|-1<x<2}图1—3阴影部分即表示A 在U 中补集C U A 。
7.举例说明12,(III )课堂练习:(1)课本P 12练习1—5;(2)补充练习:1.已知M={1},N={1,2},设A={(x ,y )|x ∈M ,y ∈N},B={(x ,y )|x ∈N ,y ∈M},求A ∩B ,A ∪B 。
[A ∩B={(1,1)},A ∪B={(1,1),(1,2),(2,1)}]2.已知集合M ⊆{4,7,8},且M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则这样的集合共有( );A 3个B 4个C 6个 D5个3.设集合A={-1,1}, B={x|x 2-2ax+b=0}, 若B ∅≠, 且B A ⊆, 求a, b 的值。
(IV) 课时小结1.在并交问题求解过程中,充分利用数轴、文恩图。
2.能熟练求解一个给定集合的补集;3.注重一些特殊结论在以后解题中应用。
高中数学集合基本运算教案
高中数学集合基本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2. 掌握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补集等基本运算方法。
3.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补集等基本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集合的差集和补集概念的理解。
2. 运用基本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基本运算规则。
3. 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补集等运算方法。
4. 集合运算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相关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基本含义和表示方法。
2. 讲解:介绍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补集等基本运算方法,并讲解运算规则。
3. 示例:给出若干例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理解集合运算的过程和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进行解题。
6. 总结: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集合的基本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相关章节内容。
2. 练习题和实例题。
3.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2. 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
八、教学反馈
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
2. 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3.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下节课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5
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1.1.3,教材9~12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清楚把握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
2、让学生把握如何求出并集、交集、补集。
3、让学生能清楚区分并集、交集、补集,并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的数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把握如何求出并集、交集、补集。
教学难点:能用图示法表示出集合的关系,能从图示中看出集合的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了数的运算,那么我们的集合是否也具备一些运算呢?好,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集合的基本运算。
二、新授:1、并集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考察下面的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前的关系吗?(1)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2)A=﹛1、3、5﹜B=﹛2、4、6﹜C=﹛1、2、3、4、5、6﹜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入并集的概念。
同学们,刚才你们发现A和B相加就是C,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一种关系:集合C是有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那么像这样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我们称为A与B的并集,记做: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韦恩图表示为那么像刚才我们引入的题目我们就可以有C=A∪B又C=A∪B同学们能不能得出它们的另一个关系呢?A⊆C、B⊆C教师讲解例4、例5例4教师向学生提问A∪B=﹛4、5、6、8、3、5、7、8﹜对不对?为什么不对?(让学生对前面学习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进行巩固,让学生明白并集并不是两个集合的简单相加)例5让学生清楚用数轴表示出集合,并能从数轴上看出集合的并集A∪A=A A∪空集=A ?2、交集考察下面问题,集合A、B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1)A=﹛2、4、6、8、10﹜ B=﹛3、5、8、12﹜C=﹛8﹜(2)A=﹛x|x是新华中学2004年9月在校的女同学﹜B=﹛x|x是新华中学2004年9月在校的高一年级同学﹜C=﹛x|x是新华中学2004年9月在校的高一年级女同学﹜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入交集的概念。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2)交集的性质:对任意两个集合A 、B ,都有(1) A B B A ⋂=⋂; (2) A ⊇A ∩B ,B ⊇A ∩B; (3) A A A ⋂= ;(4) A A ⋂∅=∅⋂=∅ ; (5) 如果,A B ⊆则A B A ⋂=3、(1)全集的概念: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 ,通常用 来表示。
补集的概念:如果给定集合A 是全集U 的一个子集,由U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 在U 中的 ,记作 ,读作“A 在U 中的补集”。
数学符号表示:A={x | x ∈U 且x ∉A }.Venn 图表示:A UC U A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2)补集的性质:对任意两个集合A 、B ,都有 (1)(C U A )∪A=U ,(C U A )∩A=∅ (2)(C U A )∩(C U B )= C U (A ∪B) (3)(C U A )∪(C U B )= C U (A ∩B)题型一 并集运算例1 若{}{}|02,|12A x x B x x =<<=≤<,则A B =( );A .{}|0x x ≤B .{}|2x x ≥C .{}2|0x x ≤≤D .{}|02x x <<【答案】D练一练1、集合{}1,2A =,{}|14B x Z x =∈<<,则A B =( )A .{}1,2,3,4B .{}1,2,3C .{}2,3D .{}2【答案】B2、集合A={x|-2<x <2},B={x|-1<x <4},则集合A ∪B= 。
题型二 交集运算例 2 已知集合{}|132A x x =-<-≤,{}|37B x x =≤<,则A B =( )A .()2,6B .(]2,5C .[]3,5D .[)3,6【答案】C 练一练1、设集合{2,4,7,9}A =,{1,4,6,9}B =,则A B =( )A .{1,2,4,6,7,9}B .{4,9}C .{1,2,6,7,}D .{2,7}【答案】B2、已知集合{|0}A x Z x =∈≤,{|16}B x x =-≤≤,则A B =( )A .{}1,0-B .{}6x x ≤C .{}1,0,1,2,3,4,5,6-D .{}10x x -≤≤【答案】A题型三 补集运算例 3 已知集合{|04},{3,4}A x N x B =∈≤≤=,则AB =( )A .{0,1,2}B .{1,2}C .{1,2,3}D .{4}【答案】A练一练1、已知集合U ={-2,-1,0,1,2},A ={0,1,2},则∁U A =( ) A .{}2,1,0-- B .{}2,1--C .{0,1,2}D .{}1,2【答案】B2、若全集U ={1,2,3,4,5},A ={3,4,5},则∁U A =________.题型四 Veen 图与运算例 4 若集合{}1,2,3,4,5A =,集合{}04B x x =<<,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A .{}1234,,, B .{}123,, C .{}4,5 D .{}1,4【答案】C 练一练1、已知全集U R =,集合{|08,}A x x x R =<<∈和{|35,}B x x x Z =-<<∈关系的韦恩图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所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共有( )A .3个B .4个C .5个D .无数个【答案】A题型五 综合应用例 5 设U =R ,{}|56A x x =-<≤,{|6B x x =≤-或}1x >,求: (1)AB ;(2)()()U U C A C B ⋂.【答案】(1){}|16x x <≤;(2){}|65x x -<≤- 练一练1、设集合{}1234U =,,,,{}12A =,,{}24B =,,则()UB A =__________.【答案】{}32、已知集合{|23}A x x =-≤≤,{}1,1,2,4B =-,则()B A ⋂=R( )A .∅B .{}4C .{}1,2,4D .{}1,1,2-【答案】B题型六 参数求解例 6 设全集U =R ,集合{}13A x x =-≤<,{}242B x x x =-≥-. (1)求()UA B ;(2)若集合{}0C x x a =->,满足C C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2x x <或}3x ≥;(2)(),2-∞ 练一练1、已知集合{}2|2A x x -=≤≤,集合{}|1B x x =>. (1)求()R C B A ⋂;(2)设集合{}|6M x a x a =<<+,且A M M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1)(){|21}R C B A x x ⋂=-≤≤(2){}|42a a -<<-2、已知集合{}|34A x x =-≤≤,集合{}|211B x m x m =-≤≤+. (1)当3m =-时,求集合A B ⋂; (2)当B A ⊆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答案】(1){}|32A B x x ⋂=-≤≤-;(2){}|1m m ≥- 小试牛刀1、已知集合={|1}A x x >-,{|2}B x x =<,则A ∩B = A .(–1,+∞) B .(–∞,2) C .(–1,2) D .∅【答案】C2、已知全集{|U x x =是小于15的质数},{2,7,11},{3,7,11,13}A B ==,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A .{5}B .{5,7,11}C .{5,11}D .{7,11}【答案】B3、(多选题)已知集合{}|4A x Z x =∈<,B N ⊆,则( ) A .集合B N N ⋃= B .集合AB 可能是{}1,2,3C .集合AB 可能是{}1,1-D .0可能属于B【答案】ABD4、满足条件{}{}1,31,3,5A ⋃=的所有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答案】D5、已知集合{}1,2,3,4A =,{}1,4,5B =,C A B =,则C 的子集共有( )A .2个B .3个C .8个D .4个【答案】D6、已知全集{}0,1,2,3,4U =,集合{}1,2,3A =,{}2,4B =,则()UA B ⋃为( )A .{1,2,4}B .{2,3,4}C .{0,2,4}D .{0,2,3,4}【答案】C7、设集合{}2,2,3A a a =+-,{}23,21,1B a a a =--+,{3}A B ⋂=-,求a 的值.【答案】0a =8、已知集合A ={x |1<x <6},B ={x |2<x <10},C ={x |5-a <x <a }.,B A B ;C C =,求a 的取值范围(1){1,4},A B A B R ==、已知集合{}|23Ax a x a ≤≤+=,{B =0=,求AB ;R =,求a 的取值范围.{|1B x =<}|02x ≤≤()R A B R =,求)是否存在a 使()R A B R =且【答案】(1)10a -≤≤;(2)不存在。
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教学教学设计)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A版2019)
D.{x|x是等于1的自然数}
-设集合F={x|x是小于0的整数},则F∩F'是()
A.{x|x是小于0的整数}
B.{x|x是大于0的整数}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数学交流能力,形成团队协作精神。
5.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性质等知识。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对集合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理解集合的元素特征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3.学生在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
-理解集合运算的定义和性质,特别是对于补集的概念可能感到抽象难懂。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可能会混淆交集、并集和补集的运算规则,导致解题错误。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将集合运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可能存在困难,他们可能不擅长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集合运算模型。
-《逻辑与集合》:探讨逻辑推理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如何通过逻辑方法解决集合问题。
-《集合与函数》:分析集合与函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集合的概念来理解函数的性质。
-《集合论与数理逻辑》:介绍集合论在数理逻辑中的重要性,以及两者如何相互影响发展。
-《集合论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探讨集合论在数据结构、算法分析等领域的作用。
内容逻辑关系
- ①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补集
- ②集合运算的定义和性质
- ③集合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2.重点词句:
- ①交集:由所有属于两个集合A和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 ②并集:由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优秀教学设计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一.教材分析我校选用的是人教A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课程为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定义》中1.1.3节《集合的基本运算》中并集的内容,一个课时。
并集是在学习集合定义以及集合的性质之后学到的,它对日后学习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区间等内容起到知识储备作用。
教材内容的分析:1.在教材内容上,教材通过“思考”小栏目设置的问题,引出并集的定义,通过图形即Venn图和数轴对定义进行了直观的描述。
2.在内容的编排上,教材把并集、交集、全集和补集归入集合的基本运算中。
3.在习题的安排顺序上,教材是在学完知识点后才安排习题。
4.在重难点上,人教版教材主要着重于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对集合的并集运算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了Venn图的应用,教材中注重三种语言即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优点:1.提出一道类比实数加法的思考题,通过学生思考,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从整体上看,新教材内容显得清晰明确,有条理,体现了并集其实就是集合的一种基本运算的思想。
3.教学内容、知识量少且简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留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但对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的要求更高。
缺点:1.例题和习题的安排不够合理。
教材这样安排不能立即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不能及时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
2.不能够以一般到特殊的方法,体现出并集的几个比较重要的性质(A B B A =;A A A = ;A A =∅ ;B A B B A A ⊆⊆,;如果A B ⊆,那么A B A = )。
二.学情分析:1.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高一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
2.知识掌握上: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集合的定义,对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在理解集合间的基本运算上,学生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过程中应予以直观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文库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文库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
2. 掌握集合的运算和集合关系;
3. 能够应用集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
2.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
3. 集合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互斥关系;
4. 应用题: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集合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15分钟)
介绍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用文字、图形或集合符号来表示。
3. 讲解集合的运算(20分钟)
分别讲解并集、交集、差集、补集的定义和运算规则,举例说明。
4. 讲解集合关系(15分钟)
介绍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相等关系、互斥关系,并解释其概念。
5. 练习和应用(25分钟)
让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训练,包括运算和关系的题目,引导学生应用集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课件;
2. 练习题和应用题;
3. 学生教材和参考书籍。
五、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通过练习题和讨论来检查学生对集合概念和运算的掌握情况,作业内容继续考察学生对集合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扩展阅读:
1. 课外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文章等。
七、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2019(A版)_《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二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观察下面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同集合A 、集合B 有什么关系?2.(1)考察集合{1,2,3}A =,{2,3,4}B =与集合{2,3}C =之间的关系.(2)考察集合{1,2,3}A =,{2,3,4}B =与集合{1,2,3,4}C =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师生活动】教师引导观察具体数学实例,发现集合之间的关系.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二、新知探究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 }A B x x A x B ⋃=∈∈或.如:{1,2,3,6}{1,2,5,10}{1,2,3,5,6,10}⋃=.又如:{,,,,}A a b c d e =,{,,,}B c d e f =,则{,,,,,}A B a b c d e f ⋃=.2.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即{|, }A B x x A x B ⋂=∈∈且.如:{1,2,3,6}{1,2,5,10}{1,2}⋂=.又如:{,,,,}A a b c d e =,{,,,}B c d e f =,则{,,}c A d e B ⋂=.3.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记作U .4.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U A , 即{|, }U A x x U x A =∈∉且.设计意图:梳理并、交及补三种运算,让学生体会三种运算的不同.【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梳理三种运算.学生阅读教材,认识并、交、补三种运算.三、合作交流A B B A ⋂=⋂,A A A ⋂=,A ⋂∅=∅,A B A A B ⋂=⇔⊆.A B B A ⋃=⋃,A A A ⋃=,A A ⋃∅=,A B B A B ⋃=⇔⊆.U A A ⋂=∅,U A A U ⋃=,)(U U A A =, ()U U U A B A C B ⋃=⋂,()U U U A B A B ⋂=⋃.注:是否给出证明应根据学生的基础而定.设计意图: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交、并与补三种运算,提升逻辑推理素养.【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表示三个角度理解三种运算的含义.学生思考、举例、交流.四、例题精讲例1 已知集合{(,)|2}M x y x y =+=,{(,)|4}N x y x y =-=,那么集合M N ⋂为( )A.3x =,1y =-B.(3,1)-C.{3,1}-D.{(3,1)}-解析:由已知得{(,)|2, 4}{(3,1)}M N x y x y x y ⋂=+=-==-且.也可采用筛选法.首先,易知A ,B 不正确,因为它们都不是集合符号,又集合M ,N 的元素都是数组(,)x y ,所以C 也不正确.点评:求两集合的交集即求同时满足两集合中元素性质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本题中就是求方程组2,4x y x y +=⎧⎨-=⎩的解组成的集合.另外要弄清集合中元素的一般形式.变式训练1 已知集合{|2}M x x y =+=,2}{|N y y x ===,那么M N ⋂=______.答案:{1}例2 设{|12}A x x =-<<,{|13}B x x =<<,求A B ⋃.解:{|12}{|13}{|13}A B x x x x x x ⋃=-<<⋃<<=-<<.点拨:还可以通过数轴来直观表示并集.变式训练2 已知2{|150}A x x px =-+=,2{|0}B x x ax b =--=, 且{2,3,5}A B ⋃=,{3}A B ⋂=,求p ,a ,b 的值.答案:8p =,5a =,6b =-.例3 设2{2,4,}3U a =-,2{2,2}P a a =+-,{1}U P =-,求a 的值. 解:1U P -∈,1U ∴-∈,231a ∴-=-,得2a =±.当2a =时,{2,4}P =,满足题意;当2a =-时,{2,8}P =,8U ∉,舍去.因此2a =.点评:由集合、补集、全集三者关系进行分析,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解题时不要忘记检验,防止产生增解.变武训练3 已知{0,2,4,6}A =,{1,3,1,3}s A =--,{1,0,2}s B =-,用列举法写出集合B .解:{0,2,4,6}A =,{1,3,1,3}s A =--,{3,1,0,1,2,3,4,6}S ∴=--.又{1,0,2}s B =-,{3,1,3,4,6}B ∴=-.例4 设全集U =R ,{|312}A x m x m =-<<,{|13}B x x =-<<,U B A ,求m 的取值范围.解:由条件知,若A =∅,则312m m -即1m ,适合题意.若A ≠∅,即1m <时,{|2, 31}U A x x m x m =-或, 则应有12m -,即12m -; 或313m -,即34m ,与1m <矛盾,舍去. 综上可知,m 的取值范围是1m 或12m -. 变式训练4 设全集{1,2,3,4}U =,且2{|0,}A x x mx n x U =-+=∈, 若{2,3}U A =,求m ,n 的值.解:{1,2,3,4}U =,{2,3}U A =,{1,4}A ∴=.1∴,4是方程20x mx n -+=的两根.145m ∴=+=,144n =⨯=.【师生活动】教师先让学生讲述解答情况,再作出评价,给出正确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及变式题的学习,加深对三种运算的理解,注重提升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素养.五、课堂小结1.并集、交集、补集.2.相关性质.U A , {|U A x x =三、合作交流交集、并集、补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四、例题精讲例1 例变式训练教学研讨本案例选取的例题都是教材之外的,难度和综合性都相对较高,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很有帮助.教学时要深刻剖析概念,比如交集:(1)交集概念中的“且”是“同时”的意思,两个集合的交集中的元素必须同时是两个集合中的元素.(2){|, }A B x x A x B ⋂=∈∈且不仅表示“A B ⋂中的任意元素都是A 与B 的公共元素”,同时还表示“集合A 与B 中的公共元素都属于A B ⋂”,这就是定义中“所有”二字的含义,而不是“部分”公共元素.如{1,2,3,4}A =, {2,3,4,5}B =,则{2,3,4}A B ⋂=,即2()A B ∈⋂,3()A B ∈⋂,4()A B ∈⋂,而{2,3}A B ⋂=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包含“所有”.(3)集合A 与B 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 与B 没有交集,而是 A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集合的基本运算㈠学习目标:(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3)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1.已知A={1,2,3},S={1,2,3,4,5},则A S ;{x|x ∈S 且x ∉A}= 。
2.用适当符号填空:0 {0}; 0 Φ; Φ {x|x 2+1=0,x ∈R}{0} {x|x<3且x>5}; {x|x>6} {x|x<-2或x>5} ; {x|x>-3} {x>2} 二、新课学习(一). 交集、并集概念及性质的教学:思考1.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1){1,3,5}A =,{}{2,4,6},1,2,3,4,5,6B C ==; (2){}A x x =是有理数,{}{},B x xC x x ==是无理数是实数;1.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union set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A B x x A ⋃=∈∈或x B 用Venn 图表示:这样,在问题(1)(2)中,集合A ,B 的并集是C ,即 A B ⋃= C说明:定义中要注意“所有”和“或”这两个条件。
讨论:A ∪B 与集合A 、B 有什么特殊的关系?A ∪A = , A ∪Ф= , A ∪B B ∪AA ∪B =A ⇒ , A ∪B =B ⇒ . 巩固练习(口答):①.A ={3,5,6,8},B ={4,5,7,8},则A ∪B = ;②.设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则A ∪B = ; ③.A ={x|x>3},B ={x|x<6},则A ∪B = 。
2.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 、B 的交集,记作A ∩B (读“A 交B ”)即:A ∩B ={x|x ∈A ,且x ∈B}用Venn 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 与B 的交集)常见的五种交集.......的情况:讨论:A ∩B 与A 、B 、B ∩A 的关系?A ∩A = A ∩Ф= A ∩B B ∩AA ∩B =A ⇒ A ∩B =B ⇒ 巩固练习(口答):①.A ={3,5,6,8},B ={4,5,7,8},则A ∩B = ;②.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则A ∩B = ; ③.A ={x|x>3},B ={x|x<6},则A ∩B = 。
(二)例题讲解:例1.设集合{}{}12,13A x x B x x =-<<=<<,求A ∪B .变式:A ={x|-5≤x ≤8}例3.已知集合{}{}222190,560A x x mx m B y y y =-+-==-+={}2280C z z z =+-=是否存在实数m ,同时满足,A B A C ⋂≠∅⋂=∅? 答案:(m=-2) (三)练习:课本P 11练习1,2,3 归纳小结:本节课从实例入手,引出交集、并集的概念及符号;并用Venn 图直观地把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要注意数轴在求交集和并集中的运用。
作业布置:习题1.1,第6,7;1.5集合的基本运算㈡学习目标:(1)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了解全集、补集的意义,(2)正确理解补集的概念,正确理解符号“U C A ”的涵义; (3)会求已知全集的补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学习重点:补集的有关运算及数轴的应用。
A BA(B)ABBA B A学习难点:补集的概念。
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1. 提问:.什么叫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符号分别是怎样的? 2. 提问:什么叫交集、并集?符号语言如何表示? 3. 交集和补集的有关运算结论有哪些?4. 讨论:已知A ={x|x +3>0},B ={x|x ≤-3},则A 、B 与R 有何关系? 二、新课学习思考1. U={全班同学}、A={全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B={全班没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则U 、A 、B 有何关系?结论:集合B 是集合U 中除去集合A 之后余下来的集合。
(一). 全集、补集概念及性质的教学: 3.全集..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记作U ,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
4.补集..的定义: 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记作:U C A ,读作:“A 在U 中的补集”,即{},U C A x x U x A =∈∉且用Venn 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 在全集U 中的补集)讨论:集合A 与U C A 之间有什么关系?→借助Venn 图分析,,()U U UUA C A A C A U CC A A⋂=∅⋃== ,U U C U C U =∅∅=巩固练习(口答):①.U={2,3,4},A={4,3},B=φ,则U C A = ,U C B = ;②.设U ={x|x<8,且x ∈N},A ={x|(x-2)(x-4)(x-5)=0},则U C A = ;③.设U ={三角形},A ={锐角三角形},则U C A = 。
(二)例题讲解:例1.(课本例8)设集{}{}{},1233456U x A B ===x 是小于9的正整数,,,,,,,求U C A ,U C B .例2.设全集{}{}{}4,23,33U x x A x x B x x =≤=-<<=-<≤集合,求U C A , A B ⋂,,(),()(),()(),()U U U U U U A B C A B C A C B C A C B C A B ⋃⋂⋂⋃⋃。
(结论:()()(),()()()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例3.设全集U 为R ,{}{}22120,50A x x px B x x x q =++==-+=,若 {}{}()2,()4U U C A B A C B ⋂=⋂=,求A B ⋃。
(答案:{}2,3,4)(三)练习:课本P 11练习4 归纳小结:补集、全集的概念;补集、全集的符号;图示分析(数轴、Venn 图)。
作业布置:习题1.1A 组,第9,10;B 组第4题。
1.6集合复习课学习目标:(1)掌握集合、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2)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 (3)运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集合的相关运算。
学习难点:集合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1. 提问:什么叫集合?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2. 提问:什么叫交集?并集?补集?符号语言如何表示?图形语言如何表示? 3. 提问:什么叫子集?真子集?空集?相等集合?有何性质? 3. 交集、并集、补集的有关运算结论有哪些?4. 集合问题的解决方法:Venn 图示法、数轴分析法。
二、讲授学习:(一) 集合的基本运算:例1:设U=R ,A={x|-5<x<5},B={x|0≤x<7},求A ∩B 、A ∪B 、C U A 、C U B 、(C U A)∩(C U B)、(C U A)∪(C U B)、C U (A ∪B)、C U (A ∩B)。
说明:不等式的交、并、补集的运算,用数轴进行分析,注意端点。
例2:全集U={x|x<10,x ∈N +},A ⊆U ,B ⊆U ,且(C U B )∩A={1,9},A ∩B={3},(C U A)∩(C U B)={4,6,7},求A 、B 。
(二)集合性质的运用:例3:A={x|x 2+4x=0},B={x|x 2+2(a+1)x +a 2-1=0}, 若A ∪B=A ,求实数a 的值。
说明:注意B为空集可能性;一元二次方程已知根时,用代入法、韦达定理,要注意判别式。
例4:已知集合A={x|x>6或x<-3},B={x|a<x<a+3},若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三)巩固练习:1.已知A={x|-2<x<-1或x>1},A∪B={x|x+2>0},A∩B={x|1<x≦3},求集合B。
2.P={0,1},M={x|x⊆P},则P与M的关系是。
3.已知50名同学参加跳远和铅球两项测验,分别及格人数为40、31人,两项均不及格的为4人,那么两项都及格的为人。
4.满足关系{1,2}⊆A⊆{1,2,3,4,5}的集合A共有个。
5.已知集合A∪B={x|x<8,x∈N},A={1,3,5,6},A∩B={1,5,6},则B的子集的集合一共有多少个元素?6.已知A={1,2,a},B={1,a2},A∪B={1,2,a},求所有可能的a值。
7.设A={x|x2-ax+6=0},B={x|x2-x+c=0},A∩B={2},求A∪B。
8.集合A={x|x2+px-2=0},B={x|x2-x+q=0},若A B={-2,0,1},求p、q。
9.A={2,3,a2+4a+2},B={0,7,a2+4a-2,2-a},且A B ={3,7},求B。
10.已知A={x|x<-2或x>3},B={x|4x+m<0},当A⊇B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归纳小结:本节课是集合问题的复习课,系统地归纳了集合的有关概念,表示方法及其有关运算,并进一步巩固了Venn图法和数轴分析法。
作业布置:1.课本P14习题1.1 B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