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稿

合集下载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说课稿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说课稿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说课稿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教材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引入中和反应比较自然;同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还能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教材设计了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探究实验来让学生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而后再通过讨论的方式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目标:⑴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⑵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4、教学难点:中和反应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

二、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其用途有了初步的认识,课题2提出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会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产生疑惑,这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学生在本单元课题1中已经掌握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这就为实验探究该问题准备了条件。

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还为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碱之间的反应作了铺垫。

但要较好地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对于一些抽象能力欠佳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些困难。

关于中和反应的概念,学生可能会错误的认为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探索法、归纳练习法。

3、难点突破:⑴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体现的结论。

⑵采用对比法,将实验所体现的结论进行归纳,提炼。

⑶将实验得出的结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设计:1、设计思路: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中和反应——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中和反应及其实质——通过问题讨论和交流,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评价与反思。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稿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稿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第二节《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常见的酸和碱的有关知识后,把酸和碱的反应单列出来专门讲解,这就说明了:一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重要性,在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运用;二是由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引出盐,为第十一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符合由浅到深的认识规律。

教材通过活动与探究引入中和反应,而后又通过交流与讨论的方式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这样既强化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2、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和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

②能够利用中和反应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①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②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③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②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3、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二、说学情:初三学生大都是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过程中,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才华的机会。

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通过引导、探究、合作的方法来传授学生知识。

三、说教法:一位教育家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去掌握知识,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

为此,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情况,我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同时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2024年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10.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10.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反馈:教师及时将作业评价反馈给学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 学生互评: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或班级内的互评,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4. 家长沟通:
- 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
- PPT:制作课件,展示实验操作、化学方程式等,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 视频:播放有关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
- 实物模型:使用模型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酸碱中和反应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原理、案例分析等。
强调酸碱中和反应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酸碱中和反应。
(5) 撰写科普文章:邀请学生撰写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科普文章,发表在校园网站、公众号等平台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科学传播能力。
(6) 参与化学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化学竞赛,如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酸碱中和反应专项竞赛等,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竞争能力。
课堂
- 通过提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 科学、技术、社会(STS)素养:通过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STS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酸和碱说课稿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酸和碱说课稿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展开,分两部分进行了介绍。

第一部分是从实验入手来说明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并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教材通过分析方式说明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处理污水、用于医药等。

第二部分从酸碱性不能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入手,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介绍了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及其常用范围,并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亲自体验pH的测定方法,以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最后通过资料与活动探究让学生了解周围事物的酸碱性,体会酸碱度的广泛性与重要意义。

本课是继课题1后,被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介绍,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

这部分知识一方面为以后化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为学生进入社会具备必要的化学知识作准备。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反应实质;②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③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含义,了解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④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让学生掌握中和反应实验的操作方法,强化实验和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②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③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此感受到化学知识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③通过用pH表示物质酸碱度的学习,体验到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初中化学《酸和硷之间会发生什幺反应》教案 教学反思及说课

初中化学《酸和硷之间会发生什幺反应》教案 教学反思及说课

初中化学《酸和硷之间会发生什幺反应》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酸和硷之间会发生什幺反应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硷之间会发生什幺反应》的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酸和硷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所以,教材从酸硷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硷,知道酸硷指示剂的作用。

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来认识物质,对化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硷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培养学生髮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验化学充满**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係,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四)教学重点: 酸硷之间的中和反应.(五)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过程.(六)教具:提供药品是:naoh溶液、盐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二、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採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实验**、归纳总结、多**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在本节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1、实验**法:通过实验**,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思考:为什幺被蚊虫叮咬过之后会觉得痛痒?有什幺办法会消除肿痛?课件展示:**:“宝宝金水”问:①“宝宝金水”的作用是什幺?②“宝宝金水”的主要成份是什幺?我这样设计的目的:①运用多**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②为课题的引入作铺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说课稿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及特征;
(2)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
(1)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的理解和掌握;
(4)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环保意识;
(2)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共享实验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2)实验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互相协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3.设计更多有趣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课后访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意见建议。
3.分析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反思和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互动性。
2.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
(二)学习障碍

人教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人教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人教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人教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能判别反应的类型为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应用中和反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利用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保持和增强对化学学习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由于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学生需要借助示意图来显示微观过程。

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二、说学法好的教法一定要辅以好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我讲讲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设计实验:让学生根据疑问创设实验,例如往稀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再次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溶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这是为什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激发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方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和碱发生了什么反应》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和碱发生了什么反应》说课稿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一、说课内容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二、教学理念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生疑和释疑的地方。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常见酸和碱,以及酸碱中和反应这些知识点之后,是对溶液酸碱性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pH ”的学习既承接了前面所涉及的与指示剂反应的知识,又是对该知识的进行了延伸,即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也就是酸碱度。

通过对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并认识酸碱度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强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和教材的设计思路,结合本校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了解pH 的变化与酸碱度的关系。

(重点)2.初步形成测定溶液pH 的实验技能。

(重、难点)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溶液酸碱度的广泛应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

五、学情分析在学完酸和碱的性质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鉴别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溶液酸碱度还没有认识。

而物质的酸碱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六、教学思路在本节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

因此,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针对教学目标逐个突破。

基本教学模式是: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学生自学——→动手实验、合作探究(针对性练习)——→学生展示——→学生提异议——→教师纠错(根据情况可以省略)——→学生小结——→当堂检测七.教学过程设计(一)魔术导入设计意图:学生前几节课已经掌握了酸碱指示剂的相关知识,能够通过酸碱指示剂鉴别出蒸馏水和澄清石灰水,但是白醋和稀释的白醋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无法区分。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说课稿( 2课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说课稿( 2课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理解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掌握使用试纸判断酸碱性的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时涉及的知识点有: -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 酸和碱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 使用试纸判断酸碱性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了解使用试纸判断酸碱性的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确定酸碱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2. 教学难点•使用试纸判断酸碱性。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1.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通过实例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演示法:进行实验演示,直观展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 学时安排•第一学时:通过情景模拟法引入课题,介绍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30分钟);•第二学时:进行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学生进行试纸判断酸碱性的实践(60分钟)。

五、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以九年级学生为主,他们已经学习过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在之前的学习中也接触过写酸碱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他们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对于试纸判断酸碱性这一实践操作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试纸、酸和碱溶液、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纸、尺子。

七、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胃酸过多产生胃灼热的现象,引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课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思考胃灼热现象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稿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稿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第二节《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说:1、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是一节新授课,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认识,课题2提出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的问题,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会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也正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但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学生在第六单元课题3中已经探究过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问题,并在本单元课题1中掌握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具有了通过间接观察推断化学变化的经验,这些都为实验探究该问题准备了条件。

酸碱中和反应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生活和生产中利用酸碱反应的场合很多,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或通过各种媒体也会了解到这类反应,尽管他们还不能认识这些反应的实质,但这些实例都是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这也就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该节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设定如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化学反应发生的探究方法;2、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

2、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中和反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难点:学会借助指示判断化学反应发生的探究方法。

3、教学流程的设计:因为本节课关键在于让学生体会到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为此,由一个生活中酸碱发生反应的实例入手,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抢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性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盐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盐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稿)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湖南省汨罗市城郊中学王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①2。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1。

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③2。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④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法说明: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开放式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节课教学有如下特征:a)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与合作者。

b)以教材为平台,突破教材的局限,将知识恰当拓展延伸。

c)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d)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e)恰当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附1、组别药品观察到的现象结论12附2、探究练习:1. 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2NaOH+CO2=Na2CO3+H2OB. CaCO3+2HCl=CaCl2+H2O+CO2↑C. Fe+2HCl=FeCl2+H2↑D. 2NaOH+H2SO4=Na2SO4+2H2O2、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盐的是( )A. CO2B. Cu(OH)2C. Na2CO3D. H2SO43、某公路上一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怎么处理泼了一地的硫酸?。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0.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教案(第一课时)(1)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0.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教案(第一课时)(1)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两课时)从容说课本课题围绕中和反应展开,分两部分探究。

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引入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而后又通过讨论的方式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从酸碱性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入手,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介绍了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并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亲自体验pH的测定方法。

最后通过资料和活动探究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1.能 2.不能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悟酸碱中和的结果——酸和碱各自特性都消失;感悟酸碱之间的对立统一;明确中和反应的热效应,感悟化学变化中有能量变化。

接着,教材通过中和反应的产物引出盐的学习,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为此,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变化;2.了解盐的组成特点,能初步判断怎样的物质属于盐类;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2、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感受探究的成功与喜悦。

教学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判断是否发生中和反应。

二、教法选择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知识应“让学生自己找出来”。

我认为“让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否则学生就不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就没有发现问题、发展能力的机会,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呢?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我要选择了引导探究法,通过创设情景、设计实验以及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来探究中和反应,从探究中层层启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适时营造学生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他们的学习添加“助推剂”。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稿一、教材背景本话题是初三化学下册的内容,主要围绕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展开。

通过学习此内容,学生可以加深对酸碱中性的概念理解,并了解酸和碱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酸、碱、中性物质;2.掌握酸和碱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酸和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产生气体的反应;3.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判断酸碱反应类型,并能够描述相关现象;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及区分;2.酸碱反应的基本类型;3.实例分析和现象描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酸碱反应类型的判断;2.相关现象的描述。

五、教学准备1.教师:教案、多媒体设备;2.学生:教材、笔记本、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提问:酸和碱是我们常听到的化学概念,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酸和碱的认识。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各种与酸和碱相关的知识,如酸有酸性、酸会腐蚀物体等。

Step 2:概念解释在本步骤中,教师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并帮助学生区分酸、碱和中性物质。

教师解释:酸是指含有H+离子的物质,它具有酸性;碱是指含有OH-离子的物质,它具有碱性;而中性物质则是指既不具有酸性也不具有碱性的物质。

Step 3:酸碱反应的基本类型在本步骤中,教师将介绍酸碱反应的基本类型,并帮助学生理解每种类型的特点。

教师介绍:酸碱反应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酸和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过程;2.氧化还原反应:酸和碱中的一种物质被氧化或还原的反应;3.产生气体的反应:酸和碱反应产生气体的过程。

Step 4:实例分析在本步骤中,教师通过实际生活和实验实例,帮助学生分析并判断酸碱反应的类型。

教师示例:以酸雨对大理石的腐蚀为例,帮助学生分析发生的酸碱反应类型,并描述相关现象。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
基 本 理 念
第七页,共三十三页。
教学模式—“六环节(huánjié)互动式”教学模式
预习检测, 问题生成
自主学习, 预习新知
合作学习,交 流展示
精讲点拨,梳 理归纳
达标测评, 反馈矫正
激疑
探究
(tànjiū)
形成
(xíngchéng)
反思总结, 拓展延伸
教 学 模 式
第八页,共三十三页。
教学模式——教学(jiāo 原则 xué)
以下(yǐxià)的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它们是不是 中和反应呢?
• CO2+2NaOH=Na2CO3+H2O • 不是中和反应。 • Fe2O3+6HCl=2FeCl3+3H2O • 不是中和反应。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教学过程(guòchéng)——〈四〉精讲点拨,梳理归纳
4、播放中和反应(fǎnyìng)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fǎnyìng)。
三 维 目 标
第五页,共三十三页。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教 学 重 难 点
第六页,共三十三页。
教学模式——设计(shèjì)理念
重视(zhòngshì)教师在 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 用
坚持(jiānchí)“学生发展 为本”的核心理念
让学生主动
体验探究中 和反应滴定
让学生了解 中和反应在
生活中的应用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 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 方式
组 探究 (xiǎozǔ) 3、深入探究中和反应(fǎnyìng)生成物,掌握中和反应(fǎnyìng)和盐的概念
• 取适量方案(fāng àn)1反应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放在石棉网上微热,使液体 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运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这作为酸和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进行介绍的。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介绍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运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运用价值。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联系,安排探究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增加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淡化概念——通过实验认识中和反应
增加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现象认识中和反应的应用
2、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②了解化学与社会和生活的相互关系;
③进一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B、过程与方法
①进一步认识探究活动的意义,进行探究活动;
②能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③能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与讨论;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加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兴趣;
②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教学的重难点:
本课题的重点是让学生能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分析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以及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因此本课题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能顺利的完成探究实验,并能分析得出结论,从而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因此,在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得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之后,对于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做好充分的引导,这也是本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教法与学法
本课题要完成的任务就是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1、中和反应:关于概念的教学,在新课标中,淡化了概念,注重活动过程和实验探究,学生已学习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结论,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在实验探究中,老师先给出几种常见的酸和碱让学生进行判断,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完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实验探究,再让学生进行交流,对自己的结论进行分析充分的论证和说明,从而达到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中和反应的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体验各不相同,通过讨论,学生交流增大信息量,因此采用边讨论边讲授的方式。

3、我深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激励性评价,给学生实时进行鼓励。

三、教学过程
1、教师演示趣味实验(浓盐酸和浓氨水的变色实验)通过趣味实验提供了几种酸和碱:NaOH溶液、Ba(OH)2溶液、稀盐酸和稀硫酸(并让学生进行分类和判断)。

(评价: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牢固等方面来激励学生。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完成探究实验。

(在此处要求学生做两个探究实验,一个是反应没有现象需借助指示剂来进行判断,也就是在稀盐酸和NaO H溶液;另一个就是有反应现象发生的,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判断方法进行小结和理解,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4、通过活动探究,得出酸和碱是否反应,(教师提示:要判断酸和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可以根据变化中的现象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或是反应物是否还存在。

)(此处的评价主要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创新点和细致点的观察、准确的描述等方面来进行)
5、引导学生看书中的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根据成分分析得出生成物,进一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同时完成自己组内所做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讨论归纳引出盐的定义和中和反应。


6、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后,让学生走进社会,贴近生活,提出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让学生举例,讨论交流,列举生活的实际,教师补充。

这样通过师生互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完成中和反应的运用的教学。

(此处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可以采用先看书后举例的方式来进行。


7、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反思:
①你通过本课题的学习,知道或了解什么?
②你还有哪些困惑需要老师帮助?
四、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
1、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叫做盐。

2、中和作用——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NaOH +HCl =NaCl2+H2O
Ca(OH)2 + 2HCl =CaCl2+2H2O
NaOH +H2SO4=Na2SO4+H2O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Ca(OH)2+H2SO3=Ca2SO3+2H2O
2、处理工厂的废水Ca(OH)2+H2SO4=Ca2SO4+2H2O
3、用于医药3HCl+Al(OH)3=AlCl3+3H2O
HCl+NaHCO3=NaCl+CO2 +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