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的背景与下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懒人的背景与下场
作者:夏阳
来源:《闽南风》2009年第10期
自从俄国作家冈察洛夫于一八五七年在他的小说《奥勃洛摩夫》中创造了“奥勃洛摩夫”这一艺术典型以来,“奥勃洛摩夫性格”一词就成了怠惰成性的人们的公共名词。
冈察洛夫的这部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因这一艺术典型的塑造成功而闻名于世。
奥勃洛摩夫是一个青年地主,靠三百个农奴无偿劳动得以坐享清福。
他怠惰成性,整天躺卧在沙发上胡思乱想,没有一天亲自去过问他的庄园奥勃洛摩夫卡,因而农奴主的倾向在他生活中并未得到强烈表现。
他生活在农奴制度崩溃的前夕,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他既不是旧生活的积极维护者,又缺乏投身于新生活的决心和勇气,只能成为一个徜徉于激流之外的对谁都没有用的“多余的人”。
他害怕生活中的任何变动,无力从事实际活动,结果使自己变成一个十足的懒汉。
正由于懒,他对社交、对公职、对看书学习都不感兴趣;正由于懒,他遭人讹诈不敢反抗;正由于懒,他把恋爱结婚看成是莫大的负担;也正是由于懒,他三十来岁就渐渐发胖,终于中风死去。
所有这些特点,都由小说里的“奥勃洛摩夫性格”这个词儿说明了。
他的好友希托尔兹为了把他从死气沉沉中解救出来,于是把他介绍给思想上有追求、生活上有严肃要求的聪明姑娘奥尔迦。
奥尔迦利用爱情的力量逼迫和驱使他,使他勉强地复活了一些时日,但毕竟痼疾难医,最后他竟然把恋爱和结婚都视作畏途,逼得奥尔迦只好放弃改造他的努力,中止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关系。
爱情破裂,便等于“奥勃洛摩夫性格”的胜利,惰性多可怕!
“奥勃洛摩夫性格”形成的条件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应是农奴制度。
正是在这种制度下,奥勃洛摩夫才得以寄生于三百名农奴所提供的安乐窝里。
他做了一个梦,梦中的奥勃洛摩夫卡形象地揭示了形成“奥勃洛摩夫性格”的典型环境。
奥勃洛摩夫卡是一个远离首都和省城的地主庄园。
在那个时代,这种穷乡僻壤不易受到外界影响,故而发展非常滞缓,而农奴制度的腐朽落后性就表现得特别充分。
在那里,一切都是静止的,刻板的,那里的人自然也怠惰成性。
奥勃洛摩夫自幼受到这种环境的熏陶,在他的性格上打下了烙印。
奥勃洛摩夫的不幸,还在于他是父母的宠儿。
他的父母非常宠爱他,而这种宠爱收到的效果,使被关怀爱护的人成为一个道地的废物。
对奥勃洛摩夫来说,女房东家实际上是一个新的“奥勃洛摩夫卡”。
女房东是个善良、勤劳的家庭主妇,照社会地位来说是小市民。
她深深地尊敬着、也无微不至地关怀爱护着奥勃洛摩夫。
这个庸人不可能认识到:由于她的爱,反而给奥勃洛摩夫带来毁灭,把仅有的一点事业理想都埋葬掉了。
奥勃洛摩夫和希托尔兹互相对照,前者怠惰,空想,缺乏意志和力量;后者奋发向上,有不屈的毅力。
历史的进程总是先进代替落后,希托尔兹成了奥勃洛摩夫的田庄管理人,表明了一个新的社会力量,即资产阶级力量,一步一步地排挤着贵族阶级,揭示了俄国农奴制度崩溃的必然趋势。
奥勃洛摩夫的奴仆查哈尔,是这部小说中另一个艺术典型。
这个人物补充说明了奥勃洛摩夫所生活的环境,并有力地衬托出他的腐朽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