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手册
水文地质调查操作规程
水文地质调查操作规程一、引言水文地质调查是研究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动力系统的流动规律的重要手段,对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证水文地质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了一套操作规程,本文将对水文地质调查的操作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调查目的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水文地质条件、水文特性等,为地下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储量与分布、掌握地下水动力学特征、评价地下水开采潜力、预测地下水的利用可行性、分析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等。
三、调查前准备1. 制定调查计划:根据调查目的和区域特点,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区域范围、调查方式、样点位置选择、调查方法与技术等。
2. 收集基础资料:收集相关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开采利用和环境状况等基础资料,为调查提供依据。
3. 确定调查时间: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调查,避免雨期或大幅度水文地质变化的季节。
四、调查内容1. 地质调查:进行地形地貌、岩性结构、构造特征等地质调查,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和层位分布情况,为进一步调查提供依据。
2. 水文调查:采集并记录有关地下水位、泉水位、水温、水质等水文要素,绘制水文地图和水文剖面图,并进行水文特征分析。
3. 地下水埋深调查:通过井探、探井等方法测量和确定地下水位的埋深分布,揭示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
4. 水文地质剖面调查:根据调查计划,在不同地块选择适当的地点进行水文地质剖面调查,获取地下水位、水温、水质、地下水层结构等信息。
五、调查方法与技术1. 野外采样:根据调查计划,选择合适的采样点进行现场采样,采样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准,采样目的包括水位测量、水样采集、水温测量等。
2. 仪器仪表使用:使用合适的仪器仪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如水准仪、电导率计、水温计等,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水文地质数据需进行整理与分析,综合运用地质、水文、地球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入探索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水文地质手册
水文:水文指的是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
水文现在一般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文”作自然界的现象讲,如“天文”。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地质学分支学科,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
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家从水文循环的基本原理出发,获得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地质工作中与地下水有关的问题,要求大家掌握地下水形成、分布和运移规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以及水化学相关问题;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为今后从事与地下水有关的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地下水(Groundwater)的一门学科,它是对地质环境中地下水的发生、运动及其水化学特性上的研究。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地下水在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水文地质手册:《水文地质手册》是现代马克西莫夫等编著的工具书。
内容简介:全书59万字。
共五篇。
上册主要内容是介绍普通水文地质学原理和地下水在农业中的利用。
下册介绍了地下水动力学原理、水文地质计算、水文地质实际工作所需理论与计算方法,叙述了地下水运动规律、速度和流量的确定等。
出版信息: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年11月出版。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本(2篇)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依据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水文地质观测工的操作流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规程依据《水文地质观测技术标准》等相关法规进行制定。
1.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工,包括水位、流速、水质、地下水位等观测项目。
第二章岩土钻探工操作规程2.1 操作人员要求2.1.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持有有效的从业资格证书。
2.1.2 操作人员应熟悉本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
2.2 设备准备2.2.1 检查岩土钻探设备的完好性和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2.2 确保所使用的岩土钻探钻头和配套工具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3 施工准备2.3.1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孔位置,并确保钻孔周围没有障碍物。
2.3.2 根据工程要求,调整钻孔的倾斜角度和深度,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2.4 钻孔操作2.4.1 操作人员应按照工程要求,在钻孔位置处划定一个安全区域,并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2.4.2 使用钻孔设备进行钻孔作业时,应注意设备的稳定性和操作的安全性。
2.4.3 在钻孔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掌握钻孔深度和钻孔岩土的情况,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2.4.4 钻孔作业结束后,应清理现场,并恢复原状。
第三章地下水位观测工操作规程3.1 操作人员要求3.1.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持有有效的从业资格证书。
3.1.2 操作人员应熟悉本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
3.2 设备准备3.2.1 检查地下水位观测设备的完好性和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2.2 确保所使用的水位计和配套工具的精度符合标准要求。
3.3 施测准备3.3.1 根据观测需要,选择合适的地下水位测量点,并清理测量点周围的杂物。
3.3.2 根据观测要求,设置测点标志,并确定观测的起始时间。
3.4 地下水位观测3.4.1 操作人员应根据测点的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地下水位观测。
水文地质手册文前
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编内容提要《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是在1978年我社出版的第一版的基础上,将近几十年水文地质的新理论、新方法技术及新的方向中的新成果加入其中,推陈出新。
全手册为五篇21章。
第一篇地质-水文地质基础。
第二篇水文地质调查,介绍水文地质调查、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农业水文地质调查、地热和矿泉水资源调查。
第三篇方法篇,介绍水文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环境同位素技术、地下水动态监测、样品采集与测试、地下水模拟技术。
第四篇地下水资源评价与保护,介绍水文地质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资源评价和开发管理。
第五篇是信息系统建设与成果编制。
本手册是水文地质工作者及有关师生必备的工具书。
SHUIWEN DIZHI SHOUCE出版发行:地质出版社订购咨询电话:(010)88691582 (邮购部)刘洁开本:787mm×1092mm 132字数:1320千字版次:2012年9月北京第1版印次:2012年9月北京第1次印刷定价:130.00元书号:ISBN 978-7-116-07785-0(如对本书有建议或意见,敬请致电本社;如本书有印装问题,本社负责调换)《水文地质手册》编纂委员会编委会主任:汪民副主任:殷跃平文冬光《水文地质手册》编写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清华大学长安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南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水文地质手册》编写人员开篇编写人员:郝爱兵、张二勇、佟元清、朱汝烈、王永池、王秀明第一篇地质-水文地质基础组长:朱汝烈第一章地质基础编写人员:朱汝烈、万力、梁四海第二章水文地质基础编写人员:李俊亭、马志靖、李广贺、梁杏第二篇水文地质调查组长:李文鹏、孙晓明第三章普通水文地质调查编写人员:李文鹏、孙晓明、张福存、郑万模、蒋忠诚、田大勇第四章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编写人员:佟元清、王永池、孙继朝、蔡五田、陈鸿汉、李广贺、刘长礼、张福存、汤洁、马腾、万力、梁四海、杨旭东、钱开铸第五章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编写人员:武强、张志龙、佟元清第六章农业水文地质调查编写人员:王晓光、雒国忠、佟元清第七章地热、矿泉水资源调查评价编写人员:王贵玲、杨旭东、田廷山第三篇技术方法与测试组长:张金昌、朱桦第八章水文地质遥感编写人员:王宇、唐文周、熊盛青、李巨芬、杨进生、王建超第九章水文地质物探编写人员:武毅、潘和平、刘江平、柳建新、朱庆俊第十章水文地质钻探编写人员:叶成明、张金昌第十一章水文地质试验编写人员:李伟、朱桦、肖长来、刘振英、曹剑峰第十二章环境同位素技术编写人员:陈宗宇、安永会第十三章样品采集与测试编写人员:齐继祥、王苏明第十四章地下水动态监测编写人员:史云、李文鹏、雒国忠、朱汝烈第十五章地下水模型技术和管理模型编写人员:邵景力、潘世兵、崔亚莉、邢卫国第四篇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组长:石建省、王焰新第十六章水文地质计算编写人员:李俊亭、李国敏、黎明、张福存第十七章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编写人员:王文科、刘振英、马志靖第十八章地下水资源评价编写人员:李俊亭、邵景力、崔亚莉、石建省、王贵玲、张福存第十九章地下水资源开发、保护与管理编写人员:佟元清、王永池、孙继朝、王焰新、马腾、王红旗、叶成明、李颖智第五篇信息系统建设与成果编制组长:冯小铭第二十章水文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编写人员:张永波、阮俊第二十一章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编写人员:郝爱兵、佟元清、王宇、朱汝烈、王永池、王明德、冯小铭附录编写人员:朱汝烈、佟元清、张永波、阮俊、张二勇、万力、梁四海、王秀明、李颖智、刁玉杰统编:佟元清统编人员:朱汝烈、李俊亭、李景豪、马志靖、秦毅苏、蔡鹤生、刘成琦、王永池编辑整理人员:王秀明、王立新、李颖智、李戎、刁玉杰、范基姣、郭彦威、李胜涛、李戎、金晓琳前言《水文地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1978年出版后,深受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欢迎。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第一节观测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工作是针对勘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和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的必要过程。
进行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时,首先要布置好观测路线和观测点。
一、观测路线的布置应用最短的路线取得最多的成果,原则上要横穿地层走向或地貌单元,具体还要结合好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
另外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顺着构造线或河谷进行追索。
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
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
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测路线应当密些;相反在地质、地貌条件较为简单地区,观测路线可以适当稀一些。
二、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即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不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及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处。
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
水文地质点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项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考虑水点的均匀性。
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均匀性。
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1、野外地质填图(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底图的比例,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如不具备条件,至少也需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
(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等位置,准确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现象等,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
(3)对于具有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即使小于前述规定亦应表示于图上。
(4)用手持GPS、地质罗盘、量角器和三角板等工具,视具体情况,运用交会法、方位距离法、地形地物法等将观测点准确地标绘在图上。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1.总则1.1 水文地质勘察应遵循国家现有规程、规范和标准,全面满足设计提出的任务要求。
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提交成果能够利用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有的测绘、物探、钻探、水文地质、矿产勘探等手段,合理选择勘察手段和方法,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水文地质勘察任务。
1.2 水文地质勘察主要执行的规程、规范和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低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911.3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使用的手册:《水文地质手册》(地质出版社)《供水水文地质手册》(地质出版社)1.4 对于不同行业、部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因工作对象与工程要求不同,允许使用相应行业的规范和标准。
2.水文地质勘察纲要2.1.1 设计纲要:设计目的,任务来源,区域位置,交通条件,经济地理概况,勘察等级及水质要求。
2.1.2 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区域内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2.1.3 设计依据:区域地形、地貌、水文、气象资料,地层及地质构造特征,含水层位、特征,富水性及分布;区域内地表水系及老井状况;地下水开采现状、水质污染及环境地质。
2.1.4 技术要求:工程布置方法手段合理,水文地质测绘精度、面积、方法及工程量与相应技术要求明确,水文物探,测井方法,水文地质钻探工作量,孔深、孔径、孔数及技术要求,抽水试验工作目的、任务,地下水的动态观测、记录措施。
2.1.5 施工组织设计:勘察设备、仪器、材料计划,人员与组织机构,工程预算,工程进度计划,确保工程质量、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措施,保障安全文明施工的措施。
2.1.6 预期成果:拟提交的文字报告、图件、图表数量。
3.水文地质测绘3.1 现场勘察工作开始前,工程负责人须按勘察设计大纲要求向参与工程施工的全体成员布置任务,并进行技术交底,按岗位责任制进行分工,勘察人员在明确任务后及时做好工器具的准备,检查和校验测试仪器的精确度,并备好各种成果资料表格。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二O一O年六月目录前言 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44 总则 54.3 任务 54.4 工作部署基本原则 55 基本要求 66 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 96.1 设计书编制原则 96.2 设计书内容要求 96.3 设计书审批 107 图幅调查 107.1 基本调查内容与一般要求 107.2 不同类型区水文地质调查要求 13 7.2.1 平原地区 137.2.2 丘陵山地地区 137.2.3 岩溶地区 147.2.4 滨海地区 157.2.5 内陆盆地区 167.2.6 黄土地区 167.2.7 红层地区 177.2.8 冻土地区 187.3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 187.3.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87.3.2遥感调查 197.3.3水文地质测绘 207.3.4 地球物理勘探 227.3.5 水文地质钻探 257.3.6水文地质试验 267.3.7水文地球化学调查 287.3.8地下水动态监测 298 综合评价 308.1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评价 308.1.1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 308.1.2 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 328.1.3 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 32 8.2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 368.2.1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 368.2.2 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 398.2 .3 地下水调蓄功能评价 418.2.4 城镇后备和应急水源地评价 43 8.2.5 供水安全论证 458.2.6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458.2.7 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 479 图件编制 479.1 编图基本原则 479.2 单幅图 4811.3 综合评价图 4810 数据库建设 4910.1 基本要求 4910.2 数据库内容 4910.3 数据库建设的组织 4910.4 数据库格式 5011 成果 5011.1单幅图成果 5011.2区域成果 5112 成果验收 5212.1 野外验收 5212.2 报告审查 52前言本规范是结合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实际需要,按照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要求编制,适用于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全过程,是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文件。
水文地质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方法细则一、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细则(一)水文地质调查测绘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
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调查要求: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
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
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
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
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
对碎屑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
水文地质手册
开篇中国水文地质发展史及水文地质分区一、中国水文地质的历史发展二、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参考文献第一篇地质——水文地质基础第一章地质基础第一节地形地貌一、中国地形特征二、地貌类型划分三、河谷地貌形态类型四、黄土地区地貌形态类型五、干旱地区荒漠类型与地貌形态类型六、冰川地貌形态类型七、岩溶地貌形态类型第二节第四纪地质一、第四纪分期二、第四纪喾物的岩性分类和命名三、第四纪喾物的成因分类与标志四、黄土五、中国第四纪地层基本特征与分区六、新构造运动第三节矿物和岩石一、矿物二、沉积岩三、火成岩四、变质岩第四节地质构造一、劈理二、裂隙(节理)三、褶皱四、断层五、区域断裂第二章水文地质基础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一、自然界中水的分布二、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与均衡三、水在岩石中的存在形式与特征四、水的物理性质的有关数据第二节气象、水文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和应用一、气象资料二、水文资料本节参考资料主要气象要素的释义及探讨第三节岩石的主要物理和水理性质一、岩石的空隙性二、松散岩石水理性质的参考数值三、岩石的热性质第四节地下水分类及其特征一、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其中特征二、泉的主要类型及时性其特征第五节地下水水质一、地下水物质组分与水质指标二、地下水按物理化学特征的分类三、地址水某些物理性质的定性表示方法四、水分析成果的表示方法五、水化学分析结果的审查六、地下水的水化学分类方法七、水化学中常用资料和数据第六节地下水运动一、地下水渗流的形态二、地下水渗流运动的基本定律三、地下水流态的决定方法第七节地下水的循环一、地下水的补给二、地下水的排泄三、地下水径流四、三水转化及其关系第八节地下水系统一、地下水系统的含义二、地下水系统的划分三、地下水(含水)系统结构与边界四、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参考文献与参考资料第二篇水文地质调查第三章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水文地质调查珠基本要求一、水文地质调查珠基本准则二、调查区选择和范围确定三、调查区地质地貌类型四、水文地质条件分级五、不同分级条件的工作重点第二节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阶段与步聚一、阶段划分二、目的方法三、调查工作步聚第三节不同类型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基本内容一、平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珠基本内容二、弋壁沙漠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基本内容三、黄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基本内容四、丘陵山区水文地质调查基本内容五、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珠基本内容六、红层丘陵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珠基本内容七、海岩带水文地质调查珠基本内容八、多年冻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珠基本内容第四节野外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一、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二、水点的观察与描述第五节找水工作程序与途径一、找水工作程序二、基岩蓄水构造的基本类型和富水特征三、基岩山区找水途径四、民谚与地下水五、地植物法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六、岩溶地区洞穴调查第四章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地下水污染区域调查评价一、目的与任务二、基本要求三、调查内容四、调查技术方法五、地下水污染调查技术要求六、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与要求第二节污染场地调查、一、目的二、任务三、一般要求四、工作内容及要求第三节城市垃圾填埋场场地污染调查一、垃圾场对地下水的污染调查二、垃圾场对土壤污染的调查方法三、垃圾场对地表水的污染调查方法第四节饮水型地方病水文地质调查一、调查内容二、调查方法第五节生态水文地质调查一、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分类二、生态水文地质调查三典型区域生态水文地质调查第六节地下水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和灾害调查一、主要调查内容二、调查方法三、技术要求四、地质灾害评价第五章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内容一、矿山水文地质分类二、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内容分类三、地面水文地质调查四、井下水文地质调查五、矿山充水条件调查六、矿山水文地质环境灾害调查七、矿区排水、供水现状调查八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第二节矿山水文地质调查方法一、矿山水文地质补充勘探二、矿山水文地质动态观测三、试验方法四、矿山水文地质勘探新技术方法第三节矿山水文地质评价一、在建和生产矿山二、关闭矿山(尾矿)三、矿山排水、供水综合水文地质评价第六章农业水文地质调查第一节农业水文地质调查内容一、农田供水水文地质调查二、缺水区人畜饮用供水水文地质调查三、土壤改良水文地质调查第二节农业水文地质调查基本技术要求一、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二、主要技术指标三、综合勘查技术要求四、专门水文地质试验第三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一、微咸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二、土壤水的利用技术三、节水技术的推广四、与农业开发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第七章地热、矿泉水资源调查评价第一节地热能调查与评价一、地热资源调查珠主要目的、任务二、地热资源主要调查内容三、地热资源调查方法四、地热资源评价五、地热能资源梯级综合利用第二节浅层地热资源调查一、区域浅层地热资源调查二、地源热泵工程浅层地热能勘查三、浅层地热资源评价四、浅层地热资源环境评价第三节天然矿泉水资源调查一、天然矿泉水资源调查内容二、天然矿泉水资源调查方法三、天然矿泉水资源评价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第三篇技术方法与测试第八章水文地质遥感第一节水文地质遥感方法第二节遥感数据类型及特征第三节遥感图像解译标志第四节水文地质遥感解译第五节水文地质遥感制图第六节遥感调查仪器设备与软件本章参考资料第九章水文地质物探第一节部署原则与工作流程第二节地面物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三节测井方法原理与应用第四节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组合方案第十章水文地质钻探第一节水文地质钻孔类型与结构第二节钻进方法及常用钻探设备第三节水文地质钻探及成井管材第四节成井工艺第五节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岩心编录第十一章水文地质试验第一节抽水试验第二节压水试验第三节钻孔注水试验第四节渗水试验第五节地下水流速测定、连通试验第六节地下水野外弥散试验第十二章环境同位素技术第一节环境同位素在水文地质学中的应用第二节同位素方法的采样与测试第三节同位素数据处理及解释本章参考资料第十三章榈采集与测试第一节水样采集与保管、运输第二节样品测试第十四章地下水动态监测第一节地下水动态的一般概念第二节区域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第三节专门性地下水监测网第四节地下水监测技术方法第五节监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六节观测仪器与设备第十五章地下水模拟技术和管理模型第一节引言第二节数理统计方法第三节地质统计学方法第四节数值模拟方法第五节现代新技术方法简介第六节地下水管理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第四篇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第十六章水文地质计算第一节地下水计算的解析解第二节地下水计算的数值方法第三节地下水溶质运移与热量运移计算第十七章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第一节利用室内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第二节利用抽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第三节利用冲击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第四节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第五节水文地质参数的经验数值第十八章地下水资源评价第一节地下水资源评价内容、原则与要求第二节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工作流程。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及资料整理精品PPT课件
水文地质野外调查工作方 法
第一节 对水文地质调查设计全面了解
一、水文地质调查精度 现阶段工作精度主要分1:25万、1:10万和
1:5万;其中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为1:25万、1: 10万;详查阶段为1:5万;供水水文地质勘查为 1:1万或更大比例尺;
水文地质野外调查工作方 法
二、了解水文地质的设计内容
4、其他类型的第四纪沉积物分布
规律、岩性特征、富水性及对冲洪积 平原地下水补给条件的影响。
5、水利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如工 农业大量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水、工、
(二)冲积平原区
环地质问题。 1、调查不同含水层组地下水的类型、水质、水量的变化
及其相互间的补给关系。 2、调查河流变迁,古河道与河间洼地分布区的地形地貌
2、近山地带基岩岩性、构造特征、裂隙发育程度、富水性 和泉的出露形式。
3、戈壁带第四纪堆积物。
4、被埋没的洪积扇、古河道及冰水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同 时要注意隐伏断层存在对地下水的分布与埋藏条件影响。
水文地质野外调查工作方 法
(二)山前细土平原区
首先要了解本设计的目的任务、工作精度、调查区 范围、地貌类型;本次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如:简单地区、中等地区或复杂地区)。
三、野外水文地质调查的资料及设备仪器准备
1、必要的记录本、表格、地形图(与调查精度同等 比例尺的电子版地形图)。
2、相关仪器及测绘设备。
水文地质野外调查工作方 法
第二节 不同类型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基本内 容
4、盐类矿床的埋藏条件、分布规律及稀有元素的富集 条件。
5、植物的发育、种属、分布规律与地下水的关系。
水文地质野外调查工作方 法
(四)黄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水文地质工作制度模版
水文地质工作制度模版一、总则水文地质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水文地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二、工作目标水文地质工作的目标是准确、全面地调查、分析和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性质、分布、储量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土壤及地质等的关系,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工作职责1. 开展水文地质调查:负责开展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包括地下水位观测、水文地质钻探、采样分析等工作;2. 地下水资源评价:负责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地下水资源的潜力和可利用程度;3. 专题研究与技术指导:负责开展与水文地质相关的专题研究,提出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地方水文地质工作;4. 编制水文地质报告:负责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四、工作流程水文地质工作流程包括项目筹备、调查设计、现场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报告编制等环节。
1. 项目筹备:确定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并制定具体方案和工作计划;2. 调查设计:确定调查区域范围、调查深度和采样点布置等,制定调查设计方案;3. 现场调查: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地下水位观测、钻探、采样分析等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处理分析,绘制地下水位等专题图;5. 报告编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并进行审查、修订,最终形成正式报告。
五、质量控制水文地质工作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工作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为保证工作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调查设备的选择和维护:选用符合标准的调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2. 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3. 数据分析的科学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4. 报告编制的规范性: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编写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确保报告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及资料整理
3、盐咸化土壤的分布、成因、水化学类型与潜水水化学成份关 系.
4、盐沼地带高矿化卤水的成因、分布规律、水化学在水平、垂 直方向的变化规律。
5、溢出带是地下水开采的主要地区,应注意地下水资源的开发 利用情况。
(三)沙漠、盐湖、盐湖区调查内容
2、岩性: 1)砾石类。砾石的成分、粒径(最大、最小、一般)、分 选性、磨圆度(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表面擦 痕、风化程度等。
2)砂类 砂的矿物成分、颗粒形状、粒度、磨圆度、级配、压密程度 和湿度状况,次生矿物成分及胶结情况。 3)土类: 干、湿时的物理状况特殊成因土的特殊现象(如黄土的大孔 隙性,泥炭的气味、腐烂程度,淤泥的矿物质含量等)。
(二) 野外岩性的定名
在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中,对第四纪地质的观察描述内 容包括:地层的颜色、岩性、岩相、结构与构造特征、特 殊夹层、各层间的接触关系、所含化石及露点所处的地貌 部位等。 • 目前对第四纪岩性定名分为两种:一是工程定名;另 一种是复合定名(也称为二元命名)。 • 另外还有三元定名。 三元命名以砂砾组(0.5— 2mm)、粉砂粒组()、粘土组(<)的含量(100%)。在 砾石含量低于5%—10%的细粒碎屑沉积物中常采用这种全名
4)必须充分注意调查下伏基岩地下水及河谷冲积层潜水。
梁、峁地形
黄土区沟谷内硝沟、碱沟
黄土区沟谷内底部石膏层
2、黄土塬区
1)塬面的大小、形状、高程变化,注意黄土岩溶地貌的 观察,沟谷的分布及其切割程度。
2)组成塬体的黄土类土和古土壤夹层的岩性、厚度及其 分层。
3)塬区黄土层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与分布规律,含水层岩 组的划分及其富水性,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条件,同时注意 调查塬侧沟谷泉水出露特征及总排泄量。
附录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附录1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表格
附表1 地质项目资料整理汇总表
附表2 野外调查路线表
附表3 野外水文地质调查表
附表4 机(民)井调查表
附表5 地下水位统测野外记录表
附表6 泉点野外调查记录表
附表7 地表水点综合调查表
附表8 岩溶水点综合调查记录表
附表9 暗河基本情况调查汇总表
表10 裂隙统计表
附表11 水源地综合调查表
附表12 农村灌溉用水典型井核查表
附表13 农村生活用水典型井核查表
附表14 地下水单井开采量调查表
表15 岩溶水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汇总表
附表16 分区地下水开采量统计汇总表
附表17 国民经济及用水规划数据表
表18 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表
附表19 矿坑(老窖)调查记录表
附表20 岩溶塌陷野外调查表
表21 海水入侵调查表
表22 地方病调查表
附表23 地裂缝调查表
附表23 地裂缝调查表(续)。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采样规范手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采样规范手册§1水样的采集1.1采样目的天然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其组份比较复杂,易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水质分析成果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矿产地质工作中对水质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水样的采取是水质分析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水样中被测试组份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首要条例。
随着地质工作和环境科学的迅速发展,要求提供水质分析数据的准确性越来越严格,要求的测试精度愈来愈高。
因此水样的采取与保存技术已受到广泛的重视。
首先从采样到分析化验这段过程中样品的某些成份(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不发生变化,使化学分析数据具有正确的评价效果。
因此,必须严格遵守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送验要求。
1.2水样分类1.2.1原水样是指水样采取后,不加任何保护剂,即原样保存于容器中的样品,供测定游离二氧化碳、PH值、碳酸根、重碳酸根、氢氧根、氯离子、磷酸根、硝酸根、氟、溴、总硬度、钾、钠、钙、镁、钼、呻、铬(六价)、固形物、灼烧残渣、灼烧减量等项目的水样。
1.2.2碱化水样是指PH值在9以上和加碱碱化的水样.1.2.3酸化水样是指水样采取后,要加酸酸化的样品,如测定铜、铅、锌、镉、锰、全铁、镍、总铬、钒、钨、汞、锶、钡、铀、镭、钍、硒、可溶性二氧化硅等项的水样。
1.3采样容器选择与净化的要求1.3.1容器选择原样水样,要求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塑料瓶取样.测定硼的水样,必须用聚乙烯塑料瓶取样.碱化水样,要求用聚乙烯塑料瓶取样.供测定酚,氰和硫化物的水样,要求用硬质玻璃瓶取样.酸化水样,要求用聚乙烯塑料瓶或硬质玻璃瓶取样.1.1.2容器净化新启用的硬质玻璃瓶和聚乙烯塑料瓶,必须先用10%的硝酸溶液浸泡一昼夜后,再分别先用不同的洗涤方法进行清洗。
硬质玻璃瓶的净化;采样前先用10%的盐酸洗涤,再用清水洗净或自来水冲洗,蒸馏水冲洗3次。
聚乙烯塑料瓶的净化:采样前先用10%的盐酸硝酸洗涤,也可用10%的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洗涤后,再用自来水冲洗或清水洗净,蒸馏水冲洗3次。
水文地质工作制度范本
水文地质工作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水文地质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工作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水文地质工作的全过程。
第三条水文地质工作包括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监测、水文地质评价等环节。
第四条水文地质工作应遵循科学、严谨、公正、透明的原则。
第五条水文地质工作计划应当与当地相关部门的规划相结合,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六条水文地质工作应依法遵纪守法,遵循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原则。
第七条水文地质工作应注重与环境保护局、水利部门、地质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
第八条所有从事水文地质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培训。
第九条水文地质工作应定期进行业绩评估,并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
第二章水文地质调查第十条水文地质调查应根据项目要求,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并提交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水文地质调查应包括地质勘探、水文测定、地下水位监测等内容。
第十二条水文地质调查应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水文地质调查应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并建立数据备份和管理机制。
第十四条水文地质调查应及时编写调查报告,并提交给相关部门。
第三章水文地质监测第十五条水文地质监测应根据监测需求编制监测计划,并进行监测点选择。
第十六条水文地质监测应定期开展,严格按照监测计划执行,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
第十七条水文地质监测应配备合格的监测人员,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
第十八条水文地质监测应确保监测设备的完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
第十九条水文地质监测数据应及时上传、备份,并建立相关数据管理系统。
第二十条水文地质监测数据应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并定期向相关部门提交。
第四章水文地质评价第二十一条水文地质评价应综合分析调查和监测数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第二十二条水文地质评价应考虑地下水资源量、质量、补给、补给系数等因素,全面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第二十三条水文地质评价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评估地下水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和风险。
水文地质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水文地质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一、前言水文地质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而制定的。
本规程旨在指导工作人员遵循规定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标准,以确保水文地质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在执行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的要求。
二、水文地质调查安全操作规程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根据工程要求和调查目的,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2)对工作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分析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3)合理规划工作时间,避免在恶劣天气或高风险地区进行调查;(4)采购必要的调查工具和设备,并进行检查和维护;(5)组织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理解和掌握操作规程。
2、现场勘察的安全操作(1)在勘察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示施工区域的危险性;(2)在勘察现场进行地质勘察和地下水勘查前,确认工作区域是否为安全区域;(3)对可能存在的地下隐患进行评估,并采取安全措施,例如搭设护栏或设置警示线;(4)在进行现场勘察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和耳塞等;(5)设立安全警戒线,并做好周边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禁止非相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6)合理安排工作流程,避免人员拥挤和发生意外。
3、取样和试验的安全操作(1)在取样前,必须对采样工具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健康安全;(2)在取样过程中,必须遵循操作规程,避免受伤或造成取样污染;(3)在取样和试验过程中,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安全靴等;(4)取样和试验完成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确保安全无污染。
4、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的安全操作(1)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准确的排序和分析,并及时记录和保存;(2)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必须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3)在编写调查报告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标准进行,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4)在报告编写过程中,必须对敏感信息进行恰当的处理和保护,以确保数据安全。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1:50000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O一O年六月目录前言错误! 未定义书签。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错误! 未定义书签。
2规范性引用文件错误! 未定义书签。
3术语和定义错误! 未定义书签。
4总则错误! 未定义书签。
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部署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5基本要求错误! 未定义书签。
6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错误! 未定义书签。
设计书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书内容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书审批错误!未定义书签。
7图幅调查错误! 未定义书签。
基本调查内容与一般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不同类型区水文地质调查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原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丘陵山地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岩溶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滨海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陆盆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黄土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红层地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冻土地区错误! 未定义书签。
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感调查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文地质测绘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球物理勘探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文地质钻探错误! 未定义书签。
水文地质试验错误! 未定义书签。
水文地球化学调查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动态监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8综合评价错误! 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地下水调蓄功能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镇后备和应急水源地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水安全论证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9图件编制错误! 未定义书签。
编图基本原则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录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附录1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表格附表1 地质项目资料整理汇总表附表2 野外调查路线表附表3 野外水文地质调查表附表4 机(民)井调查表附表5 地下水位统测野外记录表附表6 泉点野外调查记录表附表7 地表水点综合调查表附表8 岩溶水点综合调查记录表附表9 暗河基本情况调查汇总表表10 裂隙统计表附表11 水源地综合调查表附表12 农村灌溉用水典型井核查表附表13 农村生活用水典型井核查表附表14 地下水单井开采量调查表表15 岩溶水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汇总表附表16 分区地下水开采量统计汇总表附表17 国民经济及用水规划数据表表18 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表附表19 矿坑(老窖)调查记录表附表20 岩溶塌陷野外调查表附表23 地裂缝调查表附表23 地裂缝调查表(续)附表24 土地荒漠化野外调查表附表25 土壤盐渍化野外调查表附表26 地面沉降调查表表27 土壤潜育化(冷浸田)调查表附表28 地下水污染综合调查表附表29 水文地质钻孔综合表附表30 水文地质钻孔地层描述表附表31 水文地质钻孔孔径变化表附表32 水文地质钻孔井管结构表附表33 水文地质钻孔填砾(止水)变化表附表34 水文地质钻孔测井曲线表附表35 水文地质钻孔含水层段表附表36 槽探野外施工记录表附表37 物探测深成果汇总表附表38 试坑渗水试验观测记录表附表39 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附表40 抽水试验观测记录表附表41 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记录表附表42 地下水位监测野外记录表附表43 地下水位自动监测记录表附表44 地下水质现场测试成果表附表45 野外岩土样品采集记录表附表46 土工实验成果汇总表附表47 岩石物理/水理性质成果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手册
作者:编委会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出版
开本:16开精装
册数:全三册
光盘数:0
定价:880元
优惠价:410元
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
第一篇水力基础知识
第一章液体的性质
第二章水静力学
第一节静水压强及其特性
第二节水静力学基本方程
第三节等压面
第四节压强的分类、测量及表示方法
第五节作用于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第三章水动力学基础
第一节描述液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第二节液体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三节恒定一元流的连续性方程
第四节恒定流微小流束的能量方程
第五节实际液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第六节能量方程应用举例
第四章液流形态和水头损失
第二篇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第一章地下水的循环
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
第二节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第三节岩石的水理性质
第四节含水层与隔水层
第五节地下水的类型
第六节地下水的循环
第七节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第二章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
第一节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第三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
第四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第五节地下水按化学成分的分类
第三章不同含水介质中的地下水
第一节孔隙水
第二节裂隙水
第三节岩溶水
第四节泉
第三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方法
第一章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概述
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
第三章水文地质物探
第四章水文地质钻探
第五章水文地质试验
第六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第七章地下水的监测
第八章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的整理
第九章新技术方法在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第一节遥感技术
第二节GIS技术
第三节同位素技术
第四节现代模拟技术
第四篇水文地质计算
第一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方程
第一节岩层按透水性分类
第二节渗流基础
第三节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第四节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
第五节定解条件
第二章河渠间的地下水运动
第三章地下水向井的运动
第四章建筑物地区的渗透计算
第五篇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
第一章地下水水质评价
第一节饮用水水质评价
第二节工业用水水质评价方法
第三节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
第四节矿泉水水质评价
第五节地下水水质评价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特点与分类
第二节地下水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三章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保护与管理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开发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保护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管理
第六篇普通与专项水文地质调查
第一章普通水文地质调查
第二章水利水电水文地质调查
第三章矿区水文地质调查
第四章地下热水资源调查
第五章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第六章其他领域水文地质勘察
第一节农田灌溉水文地质勘察
第二节找水水文地质勘察
第三节水库水文地质勘察
第七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标准规范
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1
1∶2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4-01
红层地区浅层地下水勘查评价技术要求DD2008-0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现代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手册
现代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手册
现代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手册
第一篇水力基础知识
第一章液体的性质
第二章水静力学
第一节静水压强及其特性
第二节水静力学基本方程
第三节等压面
第四节压强的分类、测量及表示方法
第五节作用于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第三章水动力学基础
第一节描述液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第二节液体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三节恒定一元流的连续性方程
第四节恒定流微小流束的能量方程
第五节实际液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第六节能量方程应用举例
第四章液流形态和水头损失
第二篇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第一章地下水的循环
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
第二节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第三节岩石的水理性质
第四节含水层与隔水层
第五节地下水的类型
第六节地下水的循环
第七节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第二章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
第一节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第三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
第四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第五节地下水按化学成分的分类
第三章不同含水介质中的地下水
第一节孔隙水
第二节裂隙水
第三节岩溶水
第四节泉
第三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方法
第一章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概述
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
第三章水文地质物探
第四章水文地质钻探
第五章水文地质试验
第六章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第七章地下水的监测
第八章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的整理
第九章新技术方法在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第一节遥感技术
第二节GIS技术
第三节同位素技术
第四节现代模拟技术
第四篇水文地质计算
第一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方程
第一节岩层按透水性分类
第二节渗流基础
第三节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第四节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
第五节定解条件
第二章河渠间的地下水运动
第三章地下水向井的运动
第四章建筑物地区的渗透计算
第五篇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环境保护
第一章地下水水质评价
第一节饮用水水质评价
第二节工业用水水质评价方法
第三节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
第四节矿泉水水质评价
第五节地下水水质评价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特点与分类
第二节地下水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三章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保护与管理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开发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保护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管理
第六篇普通与专项水文地质调查
第一章普通水文地质调查
第二章水利水电水文地质调查
第三章矿区水文地质调查
第四章地下热水资源调查
第五章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第六章其他领域水文地质勘察
第一节农田灌溉水文地质勘察
第二节找水水文地质勘察
第三节水库水文地质勘察
第七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标准规范
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DD2008-01
1∶2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4-01
红层地区浅层地下水勘查评价技术要求DD2008-0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作者:编委会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出版
开本:16开精装
册数:全三册
光盘数:0
定价:880元
优惠价:410元
本店订购简单方便,可以选择货到付款、汇款发货、当地自取等方式全国货到付款,满200元免运费,更多请登陆文成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