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未来十年的发展机遇与角色转型-2009.4
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
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1. 创办初期:民生新闻创办初期以提供真实、客观、立场中立的新闻报道为宗旨。
在信息传播手段有限的时代,民生新闻主要依靠纸媒形式进行发行,报道内容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新闻为主要内容。
2. 进入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民生新闻逐渐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平台上,民生新闻开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
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的兴起,民众也可以通过互动方式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网络用户的参与度和影响力逐渐增加。
3. 多媒体融合发展: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民生新闻逐渐进行多媒体融合发展。
不仅仅通过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还开始采用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视频直播等全新的媒体形式。
通过这些新的传播渠道,民众更加便捷地获取新闻内容,同时也促进了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
4. 注重深度报道和原创内容:民生新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注重深度报道和原创内容。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新闻机构需要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独立的见解来提供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在这一过程中,民生新闻需要重视新闻质量和可信度,不仅仅追求短期的点击量和流量。
5. 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在新闻传播中,民生新闻扮演着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角色。
通过持续报道社会问题和关注民生议题,民生新闻能够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政策的改变。
这也是民生新闻发展的重要使命之一。
6. 面临挑战和机遇: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民生新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其中,虚假信息的传播、公信力的争夺、商业利益的考量等是民生新闻需要面对的主要挑战。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也为民生新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7. 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民生新闻有望进一步加强与社交媒体和移动端的融合,通过智能推荐算法和个性化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同时,民生新闻还需要继续加强专业化、深度报道和原创内容的推出,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新闻产品,以保持其竞争力和影响力。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电视民生新闻是指那些关注社会百姓生活的新闻内容,涉及到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新闻报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趋势也逐渐明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多元化的报道内容随着社会的变化,人民群众对民生新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他们希望了解更多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
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涉及到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基本民生话题,还包括了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社会公益等更加广泛的社会议题。
未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将更加多元化,涵盖的领域也会更广泛。
二、突出个性化的报道形式现在的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形式多样化,传统的新闻播报形式逐渐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人们更加希望看到更加真实、鲜活的新闻报道,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加突出个性化的报道形式。
一些特别的报道形式,如纪录片、人物专访、微型纪录片等,能够更好地反映民生新闻的真实性和人情味,使观众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三、多样化的传播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电视新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的获取需求。
电视民生新闻也在不断拓展自己的传播平台,逐渐向互联网、移动端等多样化的传播平台发展。
未来,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加注重多样化的传播平台建设,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将新闻内容传播给更多的受众,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获取新闻需求。
四、侧重深度报道在过去,由于资源和时间的限制,很多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只是概况性的报道,没有深度和广度。
未来,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记者采访能力的提高,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加侧重深度报道,通过全面、深入的报道,使观众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增加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五、强调问题解决和服务意识电视民生新闻不仅仅是要揭露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关注问题的解决和服务意识。
未来,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加强调问题解决和服务意识,不仅要报道问题,还要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案,引导公众参与,推动问题解决的过程。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以下是对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趋势的一些预测和分析。
1. 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民生问题关注的加深,人们对电视民生新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一刀切的新闻报道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未来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很可能是更加注重挖掘和报道民生问题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2. 融合和创新的报道方式: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往往比较单一和固定,主要采用采访和报道的形式展现。
未来的电视民生新闻很可能会更加注重融合和创新的报道方式。
结合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的报道模式,增加观众互动和参与,让观众成为新闻的参与者和共同创造者。
3. 大数据分析的运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也将借助大数据分析来提高报道的内容和质量。
通过收集分析观众的喜好和需求,电视媒体可以更好地调整内容和形式,提供更具价值和有意义的民生新闻报道。
4. 多媒体的结合和改变:电视媒体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往往依赖文字和视频两种形式,但是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多媒体结合和改变。
通过增加图表、动画和音频等元素来丰富报道的内容和形式,给观众带来更直观和生动的体验。
5. 视频直播的兴起:近年来,视频直播在互联网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未来这种趋势很有可能在电视民生新闻领域得到延伸和发展。
视频直播可以实时呈现民生事件的现场情况,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真实感,同时也提供了与观众互动的机会。
未来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将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融合和创新的报道方式、大数据分析的运用、多媒体的结合和改变,以及视频直播的兴起。
这些趋势的出现将使电视民生新闻更具有吸引力和观赏性,更符合人们的需求和口味。
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与角色转型
精 神危机 … …并且 ,不 管我们
上所 有地 区 、所 有人 们 的联 系 越来 越紧 密 。一 荣俱 荣 、一损 “
巴 ” 的 同 时 也 造 成ຫໍສະໝຸດ 了 人 们 在 所 适从
经受 到 了根本 性 的 颠覆 : 在
愿 意还是 不愿 意 ,我们 和世 界 众 说 纷 纭 的 多 元 表 达 下 的 无 互 联 网 上 , b . We 20的 即 时 反 应 、 民间 的互 相 纠 偏 、 合 网 复 麦 克 卢 汉 指 出 : 媒 介 是 印 证 以及 网 络 所 呈 现 的 结 构 “ 俱损 ” 牵 一发而 动 全身 ”的社 人 体 的延 伸 。 传 播 的技 术 革 性 的 信 息 提 纯 能 力 ( 谓 “ “ ’ 所 无
只有 这样 ,我们 才 能更 加 清晰 和深 刻 地把 握 “ 们 我 在 哪里 ” “ 和 我们 将 向哪里 去 ”这样 一 些 战略 性 的选
碎”“ 、 鸡飞 狗跳 ” “ 鸣狗 、鸡
盗 ” “ 毛 蒜皮 ” 、鸡 ;到 民生
作 为一种 主 张 、作 为 一种
视角 、作 为 一种 情 怀 的人 择 问题 。 那么 , 们 这个 社 我
种 失 控 、 助 与 沮 丧 无
丰 富 多彩 的世 界 , 且 破 天荒 而 第 一 次 解 放 了 人 们 的 嘴 表 达 都 有 了一 个 前 所 未 有 的
但 是 , 于 这 一 境 遇 中 的 处
民生 新 闻 并 非 没 有 机 会 。 关
现 代 文 明 的发 展 , 整个 使 社 会 日益 联 结 为 一 个 整 体 。
的普 通 网 民 。
2世 界 的 一 体 化 , 减 着 大 地 解 放 了 人 们 眼 睛 和 耳 于 没 有 接 受 过 任 何 专 业 训 练 . 消 局 部 与 个 体 的 力 量 ,有 时 使 朵— — 让 人 们 看 到 、 到 更 加 听 人 们 在 大 势 面 前 愈 加 感 到 一
民生新闻现状及走势探析
民生新闻现状及走势探析民生新闻,一个在90年代初崭露头角的新闻形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电视新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生新闻的崛起,一方面满足了新时代观众对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开辟了电视新闻发展的新路径。
本文将对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未来走势进行深入探析。
民生新闻的崛起,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当时,一些电视台开始尝试将民生话题与先进的传播手段相结合,由此催生了“电视民生新闻”这一崭新的形式。
1995年,北京电视台的《点点工作室》首次在电视新闻中呈现了“民生”这一特质,标志着电视民生新闻的正式诞生。
进入21世纪,电视民生新闻更是发展迅猛。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的《南京零距离》成为了开大时段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先河。
由此,民生新闻进入了一个兴盛的时期,各种形式的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已经深入到各个电视台的日常节目中,而且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如《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节目,都包含了大量的民生新闻内容。
这些节目不仅老百姓的身边事,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发声的平台,使得他们的声音能够被更多的人听到。
多元化和深度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对于民生新闻的需求将越来越高。
未来的电视民生新闻将朝着多元化和深度化的方向发展。
在内容上,除了常规的社会新闻,还将涉及医疗、教育、环保等更多领域。
在形式上,除了常规的新闻报道,还将融入更多的元素,如访谈、纪录片等。
未来的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观众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新闻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
例如,观众可以通过网络提供新闻线索,参与新闻评论,甚至可以成为新闻的主角。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加依赖于技术创新。
例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中,使观众获得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人工智能(AI)也将被用于智能推荐、智能剪辑等方面,提高新闻的传播效率和质量。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电视民生新闻是人们获取生活信息、了解社会状况、掌握时事动态的重要渠道,其发展趋势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本文将就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多元化报道形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形式也将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将逐渐被拓展和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稿、图文报道,而是通过视频、直播、互动等形式来呈现。
这种多元化的报道形式,将使观众获取新闻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更加便捷和个性化。
二、聚焦人民生活未来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加聚焦人民生活,关注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深入挖掘人们的生活细节和社会热点,真实、生动地展现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状况。
这种更加贴近人民生活的报道形式,将使观众更加有共鸣感,同时也更加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深度化、专业化报道未来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加深度化、专业化,注重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深入解读事件的根源和内在逻辑,力求通过专业的报道呈现真相和价值。
在报道过程中将更加注重数据、事实的分析和印证,为观众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信息。
这种深度化、专业化的报道形式将提高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公信力,获得观众的认可和信任。
四、融合新技术未来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加广泛地融合新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技术将被应用在新闻报道中,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更加便于观众获取信息。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新闻报道将更加直观、丰富,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五、强化互动交流未来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加强化互动交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直播互动等方式,与观众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增加观众参与感。
观众可以通过互动与新闻报道主持人、记者进行实时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推动新闻报道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在新闻报道中融入更多观众的声音和情感。
民生新闻问题之思_定位之辨和发展之路
新闻知识(2009.05)·探索与争鸣·东臻懿近几年来,随着中央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方针的实施,民生新闻便成为了新闻媒体关注的重要内容,各类媒体都把民生新闻作为版口、栏目或专题浓墨重彩加以报道,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民生新闻似乎演变得有些走味,一些低级趣味、庸俗类新闻也被纳入报道范围,并使之模式化、负面化,这值得引起媒体的重视。
要在反思问题之后,真正使民生新闻找准自己的发展道路。
一、民生新闻问题之思近年来,民生新闻在发展中出现一些不健康倾向在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中开始蔓延,一些庸俗类新闻也被纳入报道范围,甚至出现哗众取宠、夸张失实的报道。
于是,“民生新闻栏目高密度、长时间追求趣味性的结果,却反而使整个民生新闻的趣味性开始下降和变得低俗,并最终影响到各栏目整体的收视率”[1],这些倾向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节目类型模式化,竞争方式同质化所有媒体都围绕着民生新闻或多或少的做点文章,共同抢夺有限的地方新闻资源,致使新闻节目从框架到策划思路,从内容到主持方式都出现雷同,在同一传媒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信息产品风格接近、形式相仿的民生新闻类栏目,突出表现为:一些地方台各频道之间、地方报纸都市报晚报之间同题材竞争激烈,造成新闻资源浪费和新闻传播市场的结构性失调,大量定位、风格、内容雷同的民生新闻充斥其间,争夺受众,这样反而弱化了一些真正需要关注的民生新闻。
(二)报道对象狭窄化,选材范围宽泛化民生新闻栏目最常见的内容就是天灾人祸、家长里短,播出的新闻题材琐碎,大量充斥着许多并不具备新闻价值的市井小事、奇闻怪事,同一民生新闻节目报道题材狭窄且重复较多,容易使受众产生模式化影响,弱化了观众的收视(听)期待。
而与之相辅相成的则是,从选材范围上来说,有一部分民生新闻节目走入了“和老百姓有关系的都可以做新闻”的“泛化”误区,受众踊跃地把身边发生的大小事情来电反映,而因为其具有的个体性、微观性、平面性视角,甚至根本不具有代表性与针对性。
电视民生新闻十年发展的得与失
NEWS WORLD2011年第7期2002年的新年伊始,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创办的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出现在电视观众的视野中,然而直到2003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的总监景志刚才正式撰文指出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新闻栏目可以划归为新的新闻类型———“民生新闻”,并且认为“确认和使用‘民生新闻’这一概念对于中国电视新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①从此,民生新闻的概念开始被学界和业界认可,大量的民生新闻开始出现,有关民生新闻的理论探讨也层出不穷。
从引发“民生新闻”这一概念的《南京零距离》的创办后,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大步发展。
时至今日,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整整经历了十年的发展,无论从形式还是到理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喻国明认为这种变化是“一种‘羽化成蝶’的发展进程”,同时他也认为十年更是“一个电视栏目的‘大限’之期”②。
因此,总结并分析这一阶段的发展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一、电视民生新闻类型的变化在一个文化多元交融的社会,任何一种社会文化的诞生和发展都会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
电视民生新闻从诞生之初就是大众传播领域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因此,十年来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也不可避免地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带来了动力和催化剂,并因此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电视民生新闻模式。
1、民生问题的凸显带来了“报道型”电视民生新闻在民生新闻出现之前,充斥于媒体报道的内容大部分都属于时政新闻或者社会新闻,而且更多的只是时政新闻。
我们不可否认,在我国改革开放大踏步发展的阶段,我们需要时政新闻来宣传和传播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可是,也正是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关涉民生的一些重要问题也开始出现,然而面对这一社会状况,时政新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媒介应发挥的功能。
此时的中国民众需要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有所了解,大量的民生问题也需要媒体参与其中予以报道,于是,大量报道民生内容的新闻类型开始出现。
民生新闻出现之初的形式就是“报道型”,而“报道型”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大量关涉民事、民权、民声、民情和民心等民生内容的简单报道,新闻的操作仅仅停留在报道层面。
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包头职大学报.2009年第2期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陈长弘(包头电视台,内蒙古包头市014030)摘要:民生新闻以良好的收视表现和丰厚的广告回报成为地方台参与新闻竞争的丛要趋势。
目前民生新闻出现的问题是:只在时阎表象上做文章,无暇分析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从亚者素质参差不齐。
但从总体趋势看,民生新闻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应该通过民生新闻搭建起百姓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和纽带。
关键词:民生新闻;热播;问题;趋势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l—1440(2009》02—0053—02近几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也逐渐与大众传播媒介结合起来,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
严格说来,“民生新闻”并不是一个有关新闻体裁样式的科学概念,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
例如,北京电视台的《第7日》、南京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内蒙古电视台的《新闻天天看》等栏目都属于民生新闻栏目。
这些节目取材于群众日常生活,内容多为关注群众的生存状况、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在提高新闻时效性、互动性的同时,突出了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和情感价值,也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
在这些节目中,解说词退居到了次要位置,同期声被大量运用,生动的画面、鲜活的市井语言使媒体与市民实现了零距离的贴近。
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普通大众知情权、话语权的需求。
另外,民生新闻在把话语权交给观众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双向交流性。
几乎所有的民生新闻栏目都通过热线电话、短信、自拍D v等途径.让广大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
广泛的参与,使新闻源的专业化与单一性,逐步被公民化与多元性的方式所取代。
民生新闻使受众的参与意识和公共意识空前高涨。
也使传统的“传者一受者”单向模式被打破。
浅析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前景
浅析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前景作者:朱窈张培成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15期摘要从2002年以来,民生新闻的热潮席卷各地媒体,一度引领新闻潮流。
但随着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民生新闻自身的局限性也逐渐开始显现:同质化、低俗化、媚俗化、过度市场化、定位过于狭窄、报道深度不够等等。
因此民生新闻的发展前景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民生新闻现状前景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民主意识的提高,“讲述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民生新闻更是以它所独有的视角“征服”了广大受众。
在短时间内,从平面媒体到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热潮席卷各类传媒。
2002年,在南京地区的电视台迅速崛起的《南京零距离》(现已改名为《零距离》)、《直播南京》、《法制现场》、《1860新闻眼》等节目在电视新闻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特别是《南京零距离》播出后,很快走红并成为国内身价最高的电视新闻栏目,收视率一路狂飙。
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民生新闻热”,民生新闻也“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批同类节目也在全国各地迅速涌现。
如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湖南电视台的《都市一时间》、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河南电视台的《民生大参考》、山东电视台的《民生直通车》、青岛电视台的《生活在线》、浙江卫视的《小强热线》、四川电视台的《新闻现场》、南方电视台的《直播60分》、福建电视台的《现场》等都红红火火地办了起来。
民生新闻历经了近十个年头,但依旧方兴未艾。
1 民生新闻的优势一件事物能够在短时期内快速流行必定有其独到之处,民生新闻也不例外。
本文将从新闻价值的角度分析新闻“走俏的秘密”。
(1)时新性。
民生新闻报道的事件一般都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事件,即时间近、内容新。
在新闻价值中,事件发生离公开报道的时间越短,新闻价值就越高。
①民生新闻都是当天采当天播,甚至出现现场直播的形式,加上新闻素材大多来自当地,使得民生新闻在时新性上有很大的优势。
试论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试论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摘要:民生新闻的出现为中国电视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有人提出民生新闻的出现是中国电视发展的第三次革命。
但是在这繁荣的背后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民生新闻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民生新闻现状发展一、民生新闻概述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从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的扩版到海南电视台《直播海南》的筹办,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有则改之、无则效仿”,推出全新的直播类新闻栏目,几乎形成了一股热潮。
作为开山鼻祖的《南京零距离》更是率先提出了“民生新闻”的理念,并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栏目的价值取向,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
在报道内容方面,“民生新闻”注重报道贴近受众的动态新闻,在题材内容上为普通民众着想,体现了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从传播模式来看,民生新闻颠覆了传统的“传者——受者”传播模式,确立了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全新理念,更加注重将话语权交给广大的观众,给了公众发表真实言论的勇气与机会,彰显民生新闻的亲民倾向;从传播方式来看,民生新闻借助现代电子科技的手段,不断增强丰富性、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从报道语言上看,新闻节目主持人尽显个性风采,在节目中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新闻内容本身所含的新奇、欣喜、伤痛、愤慨都可以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
但是,在民生新闻繁荣的背后,我们还应该清醒的看到,民生新闻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民生新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题材狭窄,信息负面。
许多新闻只是停留于孤立地报道单个事件,不对题材进行筛选,对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也缺乏深入的挖掘和理性的评判,更缺乏对现象规律性的把握和核心化的剖析,让人觉得所谓民生新闻不仅琐碎而且肤浅,不能带给人们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许多民生新闻节目为了提升收视率,故意增加负面新闻的数量,但却无意中忽视了媒体对受众舆论引导的职责。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摘要】电视民生新闻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电视民生新闻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它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和关注民生问题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对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趋势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
我们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景展望,认为它将继续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促进社会的进步。
综合以上内容,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深入了解,并为其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发展趋势、重要性、研究目的、意义、前景展望、总结、展望1. 引言1.1 电视民生新闻的重要性电视民生新闻是传播社会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人们关注的问题的重要渠道。
它关注的是普通民众的生活和利益,通过报道社会事件、政策改革、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新闻,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电视民生新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是距离最近、最真实的新闻。
它能够及时了解人们的需求和诉求,引导社会舆论,反映社会民生问题,促进社会正义与公平。
电视民生新闻是民主社会中人民了解政府工作和政策的重要纽带。
通过报道政府的政绩和民生工程,人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政策举措,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电视民生新闻是提高人们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通过报道社会各界的正能量事迹和公益活动,激励人们向善行善,传播社会正能量,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传媒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提升人们生活品质、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它是传递民生信息、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风向的重要平台,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电视民生新闻是指关注社会民生、生活琐事的新闻报道,是电视媒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和需求,反映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散论-2009.4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散论作者:刘习良,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一、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四个阶段(一)反复酝酿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和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就开始不断探索新闻如何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率先提出了“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广播电视宣传的改革”。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经过反复酝酿,逐步开辟了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特点的新闻栏目,在早间新闻节目和晚间新闻节目中,除了重播重要(或重大)的时政、经济新闻外,明显增加了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消息。
(二)悄然兴起阶段到了9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些具有比较典型的民生新闻要素的新闻栏目,只是没有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
1999年5月,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开办了《现场》栏目。
6月,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创建了《新闻夜航》栏目。
(三)蓬勃发展阶段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了《南京零距离》栏目,首次毫不含糊地打出了“民生新闻”的旗号,对民生新闻的定名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声誉鹊起,很快引起轰动效应,各地电视台纷纷借鉴,“民生新闻”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
(四)深刻反思、稳步前进阶段反思什么?主要是:什么是“民生新闻”的内涵?“民生新闻”在我国新闻改革中占据什么位置?……在这个阶段中,标志性的事件就是2008年1月1日,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河南电视台把经济生活频道正式更名为民生频道。
二、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学术视角关于电视民生新闻在新闻改革中占据什么位置?专家们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一是民生新闻是适应时代进步的产物。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中央一直提倡“解放思想”,就其实质而言,就是解放人,尊重人的首创精神。
……民生新闻是适应时代进步、响应中央号召、是应运而生的。
二是民生新闻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产物。
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时期,社会现象特别显得繁纷复杂,人们自然渴望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扮演着报道社会民生、关注民生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视民生新闻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1. 信息丰富度不断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民生新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电视媒体在报道民生新闻方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事件报导,而是更加注重深度报道和专题制作。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媒体了解到更多的民生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民生问题。
2. 新闻呈现形式多样化在当今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新闻呈现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外,还有纪录片、访谈节目、互动栏目等形式。
这些多样化的形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也更有利于深入挖掘民生问题。
3. 专业化程度提高随着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民生新闻的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者接受专业的培训,拥有更高的新闻素养和专业技能,能够更好地报道和解读民生新闻,提高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4. 多方合作,融合发展在当前的电视民生新闻领域,各种形式的合作与融合越来越多。
不仅是媒体之间互相合作,还有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的积极参与,共同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这种合作与融合的发展势头势必会促进电视民生新闻事业的发展,也更有利于社会民生的改善。
1. 多样化内容呈现未来的电视民生新闻必然会朝着内容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类的民生新闻报道,还将涉及到健康、教育、环保等更多方面的民生问题。
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呈现,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也更有助于引导社会关注更广泛的民生问题。
2. 新闻科技融合创新随着新闻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将会通过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开发出更多的新闻产品和服务。
比如增加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报道中的应用,提供更立体更生动的民生新闻内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新闻生产效率和新闻推荐精准度,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新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与转型
2019.9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业界探讨【作者简介】王雁,重庆市梁平区广播电视台记者。
民生新闻是非常重要和基础的电视节目类型,是广大民众得以了解民生、关注民生的重要渠道。
但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媒体的快速崛起,电视如同其它诸多传统媒体一般,也遭受着巨大冲击,收视率下滑、关注度减弱等等问题颇为明显。
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身处其中,自然也难以避免这样一种干扰和影响,所以其若想转变劣势、跳出瓶颈、寻得发展,就必须做出恰当的创新和转型。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困局电视民生新闻是电视台诸多节目类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虽然在娱乐化、分众时代,此类节目的受众数量日益下滑,但其本身所承载的民生意义和沟通作用毋庸置疑。
只是其必须正视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局,跳出“逆势”,才有可能继续发挥作用、彰显价值。
(一)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近年来,不仅仅是电视民生新闻,其实电视台的多个节目类型都呈现出强烈的“同质化”特色。
比如选秀类综艺节目走红之后,各大电视台争相推出电视选秀类节目,但往往真正意义上能够爆红、吸引全民关注的寥寥无几;一档真人秀节目引发全民热议之后,各种电视综艺甚至网综也都跟风而上,但同样有拾人牙慧的“嫌疑”。
有此先例,电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问题也屡见不鲜,同样的选题思路、同样的播出形式和互动方法,同样的采访策略和主持风格,常常导致多套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形态大同小异,既缺乏竞争力,也很难引起观众的兴趣。
另一方面,一部分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制作人员,仍然在以非常传统的新闻制作方式处理民生新闻,即“民生版”新闻联播。
在这样一种思路的影响下,电视民生新闻缺乏特色,也陷入了传统新闻节目的俗套,“民生”二字不过是在新闻联播前添加了普通的内容定语。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当越来越多同质化节目挤压民生新闻的市场时,每一档节目都很难有特色、都很难突出重围,反而在相互挤压的过程中,不断瓦解这类节目的生存空间。
(二)“市井新闻”的痕迹较为严重“内容”是任何时代电视新闻制作的关键词,但是在娱乐化、碎片化时代,很多电视新闻的制作难免陷入“俗套”,即便是民生新闻也不免于此。
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析
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探析摘要民生新闻近些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且颇受人民的喜爱,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民生新闻;现状;未来发展我国第一个民生新闻栏目是《南京零距离》,于2002年开播,至今我国民生新闻已经发展了11年之久。
但是,关于民生新闻的定义各路学者、专家、记者等众说纷纭,到现在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概念。
张英杰等(2007)认为,民生新闻是比其他新闻更关注人民生存、生活情况的一种新闻。
魏金城等(2005)认为,民生新闻属于社会新闻的一种,它主要关注人民的生计和生活。
孟建等人认为,民生新闻主要以电视媒体作为载体,来播报与普通百姓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
总结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民生新闻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新闻,播报老百姓最为关心、最为熟悉的事件。
1 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1.1民生新闻发展中具备的优势打破了传统新闻以“播”为主的形式,倡导以“说”为主。
民生新闻出现以前,在我国起主导地位的新闻是时政新闻,这类新闻主要向人民传达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
众所周知,世界以及国家发生的重大事情人民只能了解,并没有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状态。
但是,民生新闻却能够挖掘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说”住房问题、医疗保险问题、就业问题等,这些都是人民最关心、最熟悉的新闻,并且注重事发现场的拍摄,让人民感到亲切、真实。
始终坚持“服务人民、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时政新闻关注的是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在老百姓眼里比较宏观和抽象。
而民生新闻始终坚持服务人民,时时刻刻关心人民的生存和生活情况,帮助人民解决问题。
民生新闻的制作理念就是“百姓无小事”,任何百姓的欢乐、心酸都是民生新闻要说的,不管是下岗职工、农民,还是残疾之人,他们在民生新闻面前都具有平等的地位。
不断追求策划理念的创新。
民生新闻通常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是不断追求策划理念创新的结果,具体如下:第一,速度。
民生新闻步入3.0时代
民生新闻步入3.0时代
佚名
【期刊名称】《视听界》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2002年,《南京零距离》的开播引领了一场波及全国的民生新闻热潮。
七年过去了,民生新闻的发展在争议中一路前行,既经历了91、部媒介环境的变迁.也逐步实现着自身形态的更迭。
如今,《南京零距离》已升级为《零距离》,按照操盘手的说法,这一升级是一种高位突破,很可能意味着民生新闻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即民生新闻30时代。
在这一节点再提民生新闻,自然具有不一样的意义。
【总页数】1页(P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2.3
【相关文献】
1.上海自贸区改革步入3.0时代
2.卡赛步入
3.0时代3.精准“滴灌”:合肥高新区合创券步入3.0时代
4.借力“互联网+”财务会计步入协同交互的3.0时代
5.武汉市国地税合作全面升级正式步入3.0时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生新闻:未来十年的发展机遇与角色转型
作者: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我们这个时代的若干特征
我们这个社会究竟处在怎样的一个发展阶段上,他的时代特征究竟赋予了我们怎样的任务和使命呢?
1、社会的有机化,引发了“危机共尝”效应。
任何一个局部、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社会元素的危机都有
可能引发全局性的危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作壁上观。
2、世界的一体化,消减着局部与个体的力量,使人们在大势面前愈加感到一种失控、无助与沮丧。
3、传播的技术革命在带个人们更加丰富的资讯的同时,也在造成“信息过载”的压力和困扰;在“解放”
了人们“嘴巴”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在众说纷纭的多元表达下的无所适从。
4、社会的治理结构由于信息资源分配方式的革命,发生了从“全景监狱”到“共景监狱”的转换,由此带
来的传统社会治理方式的危机。
二、民生新闻的发展机遇与角色转型
1、从立足于信息的发布权到立足于信息的解释权。
……但是非专业的新闻报道者的一个通常的缺陷就是注重那些具有“表面显著性”特征的事实,而对于某些重要的,但不具备“表面显著性”特征的事实则往往弃之不顾,这便造成了新闻“还原”真相时的某种关键性缺失。
……公民新闻呈现中的信息通常是以片段性的事实、彼此割裂的状态传播着的。
2、从意见的表达者到意见的平衡者。
媒体的专业责任就是实现社会表达的意见平衡、关系的平衡,设置情绪的平衡——“当社会笑得时候,不要让大家笑出狂妄;当社会哭的时候,不要让大家哭出沮丧。
”
3、从“社会守望”者到“社会对话”的组织者:传播领域的“游戏规则”的改变。
媒介要成为聚合各种社会资源的平台,更实现加开放的媒介运作的模式,其实质就是实现一种传播权利的让渡。
这种权利的让渡重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选择权分享。
你给人们更多的选择空间,事实上会反过来提升你价值实现的可能性,提供资源整合的可能性。
(2)参与权。
让人们在我们的传播平台上有更多的社会表达、文化表达,如果能够通过你的平台比较畅达的表达各种社会利益群体不同的主张,不同情绪的时候,媒介在社会生活当中的作用和意义将会
显著提升,并且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和商业资源的加盟。
(3)媒介接近权。
把部分的媒介的评价权、决策权、表达权交给社会、交给受众、交给服务方、交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