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精整理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精整理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高一《思想政治》基本知识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经济生活需要有各种生活资料。

吃、喝、住、穿、用等方面需要的生活资料,是人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工具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便不能存在。

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

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一切经济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而进行的。

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这个网络之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无论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外开放,让我们真正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

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

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的建设事业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既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又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高。

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说明,坚持进一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年

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年

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年标题: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政治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即将参加2023年上海高考的学生来说,掌握好政治学科的知识点,无疑是备考的关键。

本文将对2023年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进行归纳和解析。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等内容,其中要特别注意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核心观点。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掌握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危机。

3. 科学社会主义: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必然性,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优势。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1. 毛泽东思想:把握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考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些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现实意义。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1.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发展和胜利的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过程中的领导地位和重要作用。

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成功经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成就和教训。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1. 思想道德修养:掌握公民道德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提高道德素质。

2. 法律基础:理解和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时事政治部分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关注时事新闻,特别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和举措,国际关系的变化等。

以上就是2023年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的归纳。

上海高中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

上海高中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

上海高中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本文将对上海高中政治高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们复和备考。

以下是知识点的简要概述:第一章:政治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基本路线第二章:政治制度-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流派- 中国的组织和领导- 中国政府的组织和职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和作用第三章:宪法与法律- 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中国法律体系的主要特点-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行政法、刑法、民事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第四章:政党制度- 中国的性质、任务和组织原则- 中国的组织结构和党内生活-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与其他政党的关系和合作第五章:国家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作用- 国务院的组织和职能- 司法机关的组织和职能- 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选举第六章:地方政权与地方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职能- 地方各级政府的组织和职能- 地方政权的运行和地方管理体制-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和协调机制第七章:军队和武装力量- 人民军队的性质、任务和组织原则- 国防制度和国防政策- 军队的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 军队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第八章:民族、宗教和海外侨胞- 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 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宗教自由和宗教事务管理- 对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关心和保护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上海高中政治考试的重点内容,希望对学生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更多详细的知识点和细节请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

> 注意:本文总结的知识点仅供参考,请自行核实教材和官方出版物的内容。

上海必修二政治

上海必修二政治

上海必修二政治
上海必修二政治学习文档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和立国之本,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长期稳定的制度基础。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它具有平等性、法制性、开放性和诚信原则等特点,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促进高质量发展。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全面进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等多方面措施的落实。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共同富裕。

实施这一战略需要加强区域合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等多方面措施的落实。

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

实施这一战略需要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外商投资体制改革等多方面措施的落实。

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年

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年

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2023年2023年高考政治考试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而政治作为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必备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是2023年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和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背景和主要特征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总任务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道路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和含义1.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3. 超历史性和历史性的对立统一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内涵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完善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特点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原则和实践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和特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向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挑战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要求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和措施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基本任务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的主要领域和重点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总的来说,2023年上海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主要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知识点。

考生在备考政治科目时,应该重点掌握这些知识点,理解其概念和内涵,熟悉其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上海新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上海新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上海新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随着新高一政治教材的改革,政治课程内容也有一定的变化。

下面将对上海新高一政治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基本原则和定位。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政治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原理。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辩证法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剩余价值论等。

二、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1.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于1921年在上海创立,是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在中国革命中的核心力量。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维护人民利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

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包括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2.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决定性地位、计划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本作用等。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发展道路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包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等。

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继承和创新:中国共产党具有丰富的历史继承和创新,经历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党的理论创新、组织创新等独特之处。

上海高中政治学科的政治部分(必背)

上海高中政治学科的政治部分(必背)

简答题重点识记政治常识(2012.2)1.政治的含义和核心含义:指的是特定的经济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全部活动。

核心:国家政权。

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实现和维护自身根本利益关键在于掌握国家政权。

2、政治与经济的关系(1)经济决定政治。

(2)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指导、影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

(3)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3、理解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P.7-94、理解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P.115、国家性质含义以及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6、国家性质含义和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含义: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即哪个(哪些)阶级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哪个(哪些)阶级是被排斥在政权之外的被统治阶级。

判断的根本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7、识记国家政权含义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含义:国家权力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国家政权机关8、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含义和本质含义: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首要标志:工人阶级的领导。

工人阶级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又是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9、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的结合民主和专政是不可分离的。

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的统一。

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是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10、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体现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了国家性质,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我国的国家职能(1)对内职能:①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的职能。

上海政治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

上海政治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

上海政治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上海政治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眼看着高考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鹅,上海的学生对于政治这门科目有什么复习方法呢?其实政治科目的复习关键还是基础知识点的巩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政治高考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政治高考易错知识点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需要交换的原因)(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不变)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未必)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商品经济)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经常不一致)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应该是政府债券)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

(商业保险)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沪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

沪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一)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①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

②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③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自觉依法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即逃税)、欠税、抗税、骗税3、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①必须承担义务——自觉依法诚信纳税②要增强对国家工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积极态度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即纳税人的权利)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二)1、税收的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3、税收的种类种类:流转税——增值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4、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作用:既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又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高中政治必修1知识点(三)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

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

备注:红色:比人教版多的内容;绿色:与人教版点相同但具体描述不同的内容蓝色:编排顺序不同的内容高一我们的经济生活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5.我国人民生活在2000年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6.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学习和运用经济知识,用“经济眼光”分析问题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2)社会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形成后,它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

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3)资本(4)经营管理。

(5)科学技术4.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1)科技含量高;(2)经济效益好;(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5.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6.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7.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8.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1)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开了积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2)社会积累基金主要来源于三条渠道:①政府的财政渠道。

②企业的利润留成。

③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

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1.个人收入与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一(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4.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直接关系着生活质量的提高5.适度消费的作用(1)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

上海高一政治必修一考点

上海高一政治必修一考点

上海高一政治必修一考点(一)1.正确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①在我国现阶段,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是指个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的一种分配方式。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④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⑤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与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由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了解生产分配的种类以及对应形式①按资本要素分配。

如储蓄所得利息。

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权所得利息、私营企业的税后利润等。

②按土地要素分配。

如土地、房屋租金或转让金。

③按技术要素分配。

如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④按劳动要素分配。

如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⑤按管理要素分配。

如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⑥按信息要素分配。

如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3.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公平①收入分配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③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上海高三政治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三政治知识点整理

高三《思想政治》基本知识(一)生活与哲学1.生活处处有哲理所谓哲理,简单地说,就是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原理。

具有“哲理眼光”表示无论对人、对事都善于进行理性思考。

哲理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生活与哲理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是不能倒置的。

“哲理”与“哲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蕴涵着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原理。

但是,“哲理”只是从局部、从某个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认识,而“哲学”是系统化的“哲理”,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更全面、更深刻因而也是更高层次的认识,是“哲理”的升华。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同时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人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3.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知识。

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哲学却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同具体科学知识又有密切的联系。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反过来,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哲学,归根结底都源于社会生活。

而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是具有历史阶段性的。

不同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都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哲学本身的定义(最根本的方法、原则、看法)决定了他是精华。

5.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又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部分,它的创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高中政治最全知识点汇总(必修一二三四)

高中政治最全知识点汇总(必修一二三四)

高中政治最全知识点汇总(必修一二三四)必修一:经济常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

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

上海政治高考知识点全整理

上海政治高考知识点全整理

高中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学部分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理解: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与其地位生产、交换(经济活动中的流通过程)分配(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分析说明: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定义: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原因: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状态,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建设事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方法:我国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如何做: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分析说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是把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

社会生产的目的,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分析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上海高三政治知识点整理

上海高三政治知识点整理

高三政治知识点(一)1. 传统文化的继承(1)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 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 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高三政治知识点(二)1. 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4)大众传媒: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上海高考政治——政治学部分

上海高考政治——政治学部分

壹.政治的概念一.含义: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所展开的全部活动二.内涵: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现阶段,政治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三.核心:国家政权1.地位:是政治中的根本问题(政治中的根本问题是阶级统治权)2.原因: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而维护自身利益的关键在于掌握国家政权贰.政治与经济叁.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肆.国家与国家性质(国体)陆.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补充: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补充:西化与分化1.西化:仿效欧美的制度生活方式2.分化:分裂国家补充:军队改革一.总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1.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2.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进军民融合3.打赢信息化战争,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二.做法1.新格局: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2.新监管体系: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3.裁军30万,提升效能4.发挥创新驱动,抢占未来军事制高点5.推动人才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6.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捌.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补充:民主集中制一.定义: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二.国家机关内的主要表现: ①人大与人民的关系 ②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机关 ③中央与地方 ④人大活动中 三.地位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组织原则,活动原则玖.人大代表拾壹.国家职能补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基本内容1.工业化基本实现2.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3.人民享有更充分民主权利4.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安定团结5.对外更加开放,更具亲和力,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二.新要求1.经济持续发展①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平衡协调可持续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③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人们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②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扩大,扶贫对象减少③社会保障全民覆盖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做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实施创新驱动2.推进经济结构调整3.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补充:简政放权一.总要求坚持放管结合,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1.放——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2.管——重点抓好8个方面二.做法:落实放,主抓管1.坚持“互联网+政务”普查全国政务网站2.清理奇葩证明三.意义1.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2.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3.进一步提高居民获得感和扩大就业拾.公务员一.范围国家权力,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二.含义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三.目标:执政为民1.原因:国家机关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2.做法: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①地位:依法执政,执政为民,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 ②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不懈怠有利于国家机关更好的聚民意,集民智,凝民心,形成正确决策,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于国家机关的清正廉洁③形式:人大政协,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内部的审计监察,新闻舆论,人民群众直接监督拾壹.我国国家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补充:选举,决定,任免四.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最高院院长,最高检检查长,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委员,秘书长 五.决定1.根据国家主席,决定国家总理2.根据国家总理,决定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主任,审计长,秘书长3.根据中央军委主席,决定其他组成人员六.有权免去上述的全部领导职务拾贰.我国国家行政机关——政府拾贰+.我国国家司法体系——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拾肆.社会主义法制一.含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与制度(立法,守法,执法的总称)二.基本要求拾伍.社会主义民主补充:民主的当代中国的主要实现形式:一.形式人大制度,政党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意义体现民主的一般原则“主权在民,人民统治”体现民主的中国特色拾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结果,重要目标 补充:法制与法治法制是相对于民主 法治相对于德治补充:依法治国与民主①依法治国有助于制定真正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法律,促进立法科学化,民主化 ②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使法律严格遵守,切实执行,严格监督补充:德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廿.基层民主制度壹.公民权力叁.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①监督机构和人大和政协的监督②公众直接监督:是最重要的监督形式,是监督机构发挥作用的基础③舆论监督:是公众直接监督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肆.我国的选举制度柒.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上海政治教材知识点归纳整理

上海政治教材知识点归纳整理

※容易发生误差的知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这里的“发展”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里的“人”,是指所有的人,尤其是弱势人群。

1.怎样才能使每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必须依靠一套有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共同组成的行为规范体系。

内部因素主要指人们的道德自律能力和守法习惯,外部条件主要指社会经济活动必须有健全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

2.社会积累有什么重要作用?社会积累用于未来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3.积累基金主要有哪些用途?主要用于:(1)扩大生产;(2)国家行政、科教文卫、国防等部门的基本建设;(3)应付意外事变、自然灾害的物质贮备。

※本课容易发生误差的知识1、混淆生产五要素中“劳动要素”和“管理要素”所含的劳动之间的区别。

2、将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相混淆。

3、新型工业化与工业。

4、GDP总量与人均GDP。

5、社会积累与财政收入。

第二课1.什么是合理消费?合理消费就是在一定消费水平基础上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以提高消费的效益。

2.消费弹性归根到底是什么决定的?消费弹性归根到底是由不同消费项目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不同决定的。

3.消费者维权,为什么对守法的经营者也是有利的?对尊重消费者利益的经营者也是有利的,这是因为,这种维权行为使得违反诚信、甚至违法经营的企业无法获利,直接淘汰出局;使得“假冒伪劣”商品和“坑蒙拐骗”行为无法存在;而尊重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则可以获得合理的回报,不断发展壮大。

※本课容易发生误差的知识1,“个人可支配收入”与“个人总收入”。

2,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

3,消费水平与生活质量。

4,消费弹性的决定因素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决定因素。

5,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

6,生存消费与享受消费、发展消费。

第三课1.我国政府实施怎样的就业方针?政府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高一《思想政治》基本知识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经济生活需要有各种生活资料。

吃、喝、住、穿、用等方面需要的生活资料,是人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工具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便不能存在。

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

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一切经济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而进行的。

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这个网络之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无论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外开放,让我们真正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

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

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的建设事业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既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又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高。

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说明,坚持进一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5.我国人民生活在2000年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到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津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但是,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主要是就经济目标来说的。

总体上的小康只能说是剐跨过小康的门槛,还偏重于物质消费,不能更多地注重精神消费;还偏重于生存消费,不能更多地满足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

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

6.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时,我国将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

届时社会生产力、国内生产总值将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全国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将加快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民族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

在实现经济目标、追求物质文明的丽时,还要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学习和运用经济知识,用“经济眼光”分析问题所谓“经济眼光”就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都要从经济上进行分析,要有“经济头脑”。

我们不仅要学会看经济背景,而且要学习算经济帐,还要懂得经济法规。

学习贯彻十七大有关精神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露协凋可持续,收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遣到二00二年比二000年翻两番。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在人娄社会的数百万年历史中,不管是漫长的史前时期,还是迄今为止数千年的文明时期,其存在的基础就是人类的社会生产。

通过社会生产,自然界的许多物质材料发生了变化,成为适合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

如果没有这种生产活动,人类社会本身将不复存在。

因此,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2)社会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只有当一个社会所提供的产品不仅能满足其成员的衣、食、住、行等经济生活需求,而且还有较多剩余的时候,人们才可能有物质基础和闲暇时间,去从事经济活动以外的其它各种社会活动。

无论是文化艺术活动、体育竞技活动,还是参政议政的政治活动,都要以生产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

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变动,使整个社会逐渐地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

因此,社会生产又是一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着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方面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这就是生产力;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生产关系形成后,它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

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能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它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的有些环节压抑了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时候,它就需要作变革或调整了。

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

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生产条件怎样变化,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劳动者的劳动始终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性要素。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

土地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在内的任何一个行业和部门,其生产必须管助于土地才能进行。

社会生产的一切物质实体,都可以追溯到土地。

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

(3)资本。

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资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

(4)经营管理。

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的作用,不会自动发挥出来,必须有另一种生产要素对它们进行组织、联结和整合,才可能发挥它们的合力作用。

这种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经营管理。

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因而,经营管理也是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

(5)科学技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台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劳动、土地、资本、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各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缺一不可。

其中,劳动、土地、资本这三类要素看得见,摸得着,被称为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是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

各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地搭配组合在一起,才能进行现实的和有效的社会生产。

4.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1)科技含量高;(2)经济效益好;(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国民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交融在一起。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其本身也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标志。

所谓信息化,就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

5.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

信息基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都以工业化的成果为基础;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为我国高起点加速工业化提供了可能。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完成工业化任务,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

总之,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联动和相互促进,是中国最终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6.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

一个国家的GDP,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GDP,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GDP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

一国(或地区)GDP的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

通过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还能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当然,GDP这一统计指标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但是,在人们还没有寻找到一个更好的并且很成熟的统计指标之前,GDP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7.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2)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科学化、规范化。

(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