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pdf
课程标准设计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欧阳盼一、学习领域概述1、专业名称、代码与含义专业名称: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代码:051600专业含义: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涵盖的职业(工种)为装配钳工(6-05-02-01)、机修钳工(6-06-01-01)、工具钳工(6-05-02-02)、维修电工(6-07-06-05)、焊工(6-04-02-05)。
2、专业简介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技术特点是复合型,知识特点是知识面宽,岗位特点是应用性强,就业特点是覆盖范围广、针对性强,要求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当是: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具备今后自我发展的综合素质,专业面要宽,岗位针对性要强,适应面要广,力求一专多能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具体说来,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三大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
二、学习领域目标1 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2 社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培养学生的质量、成本、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3 专业能力目标熟悉机械识图及制图能力掌握机械结构分析及设计能力掌握传动部分分析及设计能力熟悉机械零件测量基本能力熟悉常用电气图纸识读能力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使用能力了解电气线路故障排除能力了解低压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能力三、学习领域基本要求本专业培养从事自动化流水线操作,机械安装与维修及电气维修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1、培养和提高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本职工作的劳动者。
乡镇(村)行政管理课标
一、课程名称乡镇(村)行政管理二、课程开发背景随着学习型化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从事农村(社区)工作的部分管理者思想意识需要改变,学历水平需要提升,工作方法需要改善,管理能力需要提高,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农村(社区)管理工作。
乡镇(村)行政管理这门学科有助于学习者发现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在了解行政管理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我国现阶段的政府职能及自身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学习者寻找解决当前乡镇(村)的管理弊端,并为行政的决策、执行和运作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案。
三、课程性质、对象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乡镇(村)行政管理”课程是农村社区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农村社区管理专业中处于主要地位,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本课程共包括行政管理概论、行政职能、行政领导、行政决策及行政执行与监督五个单元的内容。
要求学习者掌握行政管理、行政职能、行政领导等内容的含义特点和作用;明确行政决策的程序、行政监督的范围等知识。
(二)参考课时112课时。
(三)课程学分7学分(四)课程目标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总体目标是通过对“乡镇(村)行政管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地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农村行政管理理论知识的了解,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提高农村行政管理的实际能力。
本课程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行政管理及公共行政的基本含义及特点和作用。
(2)掌握我国行政组织体系及乡镇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
(4)掌握行政领导的含义、特点及行政领导的权利与责任。
(5)掌握行政决策的含义、特点及行政决策的原则与类型。
(6)掌握行政执行的程序和原则、行政监督的范围和程序。
2.技能目标(1)具备从事农村社区管理工作的能力。
(2)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工作实际,分析在社区管理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能力。
(3)具备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育行政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8
《教育行政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教育行政是政府的职能,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领导和管理。
2.教育行政的目的在于保障全体公民的教育权利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3.教育行政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出现于本世纪初,其标志是美国的达顿和斯内登 1908年发表的《美国公共教育行政》一书。
4.在中国古代的氏族社会中,教育机构极为简单,官师合一。
5.西周时期,统治者更加重视对教育机构的管理,实施了天子视学制度。
6.唐朝把国子监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领导机构。
7.元朝在承袭宋朝的教育行政体制外,还开设了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
8.明清时期的国子监集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教学机构为一体。
9.推动中国近代教育集教育行政变革的三股力量是洋务派、维新派和共和派。
10.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陕北建立了解放区,推行以工农大众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教育。
11.199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大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2.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
13.教育行政体制的核心是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
14.教育行政的中央集权制是指教育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服从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或指导的教育行政体制。
15.教育行政的地方分权制是指由地方政府依据法律的授权独立行使教育行政权利的一种教育行政体制。
16.教育行政的中央与地方合作制是指由中央和地方分工合作共同管理教育事业的一种体制。
17.教育行政的从属制又称完整制。
18.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就是指各级政府领导下的教育职能部门。
19.我国的中央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省以下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统称为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行政内容包括(A B C)等。
企业行政管理课程授课计划
四、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实践、模拟设计、指导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应写明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
前导课程:管理学原理
后续课程:职业生涯管理
二、本计划制定的依据:
1.企业行政二级
2.13级人才培养方案
三、课程任务及目标:
本课程共有十二个学习任务模块:1.办公室的工作环境;2.制定工作计划;3.工作程序和制度建设4.人员管理;5.团队管理;6.行政办公室的职场礼仪与接待来访;7.企业信息源与加工;8.企业信息管理与安全;9.信息沟通;10.办公用品管理;11.会议管理;12.商务旅行。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马蔚然
1
1
第1章办公室的工作环境
第1节办公室的布局
一、知识
(一)掌握办公室设计的标准
(二)掌握工作环境健康及安全标准
(三)熟知识别办公场所的隐患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熟悉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二、技能
(一)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工作环境;
(二)注意工作场所的卫生和安全。
1
讲授PPT演示
分组课堂训练
扮演课堂训练
整理现场考评作业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6
11
第5章 团队建设和时间管理
第1节 团队和团队精神
第2节 团队合作
一、知识
(一)掌握团队精神和团队领导的职责
(二)了解团队互助合作的主要内容
(三)掌握时间管理工具
二、技能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61047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经管类各专业授课单位:经济管理系学分:4 学时: 72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王栓军 2014.7.25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王栓军 2014。
7.30一、课程定位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管理学基础》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从第一学期开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本专业后续的相关课程奠定基础.本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旨在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
通过该课程学习,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全面地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基层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为日后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职能管理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表1 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项目化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基层管理岗位的任职要求,以企业典型管理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和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解决“什么是管理”的问题,而实践教学主要解决“如何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基层管理岗位所需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学者与企业管理人员等对企业经营管理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量,按新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训练项目,为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适用于培养经营管理领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课程标准力求追踪行业技术动态,及时涵盖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教育行业行政管理办法
教育行业行政管理办法教育行业作为培养未来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领域,其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教育行业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行政管理办法。
一、管理目标与原则1、目标致力于提供优质、公平、高效的教育服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对待各类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一视同仁,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机会的平等。
(2)依法管理原则: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依法行政,保障教育行业的规范运行。
(3)服务导向原则:以服务教育机构和师生为宗旨,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4)科学决策原则:基于充分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
二、教育机构的设立与审批1、设立条件教育机构的设立应具备明确的办学宗旨、合理的课程设置、合格的师资队伍、适宜的教学场地和设施、充足的办学资金等条件。
2、审批流程(1)申请人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包括办学章程、师资情况、教学计划等相关材料。
(2)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
(3)根据评估结果,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三、师资管理1、教师资格认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认证。
2、教师培训与发展(1)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3、教师考核与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奖惩、续聘的重要依据。
四、教学管理1、课程设置教育机构应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要求,合理设置课程,确保课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教学质量监控(1)建立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2)组织教学观摩、示范课等活动,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水平提升。
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1)
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一、规划制定领导小组为了顺利完成行政管理专业“十四五”规划建设目标,特成立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基于OBE理念,立德树人,通过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锻炼,主要培养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 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党和国家政策、法律和公共管理规范,能在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层社区“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发展方向、发展定位、发展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XX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XX学院“十四五”总体发展规划,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行政管理专业的性质、特点和学院现有条件,特制定“十四五”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方向、发展定位、发展目标。
巩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XX、服务XX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接XX“三高四新”战略,以电子政务、写作和基层治理为核心能力,以“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为职业导向,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服务意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发展特色1.聚焦乡村振兴,充分利用学校地域位置优势,发挥乡镇基层各种资源,依托学校办学理念,发挥实践教学区域优势,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服务地方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的人才。
2.以“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服务地方为主线,以电子政务、应用写作和基层治理能力为核心,分类组选“知识、能力、素质”课程模块,按照“教、学、做、研、创、用”要求,构建了服务地方(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素质塑造(下得去)+知识传授(用得上)+能力培养(干得好)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8.行政组织学课程标准
《行政组织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56025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程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一、课程理念行政组织学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与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教学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也介绍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
同时,紧密联系行政组织管理的实践。
行政组织学主要内容是行政组织及其管理。
其主旨在于帮助学习行政管理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了解并理解关于行政组织及其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在工作中提升组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既要注重讲授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通过行政组织学的学习使我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行政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认识行政组织建立、运行和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解决行政组织问题的能力。
通过行政组织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组织基本上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制度来保证。
并学习在现阶段怎样转变政府职能来促进我国行政组织改革,以使之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能力目标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正确地掌握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组织管理的实际能力,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与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的行政组织结构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并在学习中不断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发现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和要素,行政组织学的研究范围;中西方公共行政组织理论的历史演变和最新发展;行政组织的结构和体制;行政组织的环境和过程;行政组织沟通和激励;行政组织文化;行政组织的变革发展等内容。
在基础性内容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行政组织学的综合应用能力,利用网络资源和专家学者的最新学术评论拓展学生的前瞻性分析和理论前沿理论学习。
行政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1BehaViOr)课程编号:00405029学分数: 3 (其中讲授学分:3 实践学分:0)学时:48 (其中讲授学时:48 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先修课程:管理学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二、课程说明本课程是的一门基础课,主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这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是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科学。
三、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才。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以下4个层次的知识: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窕;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的研究;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研究组织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等。
(对应毕业要求:5、6)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形成以下三个层次的能力:能分析人类在工作中的行为;能评价个体的差异、激励和授权、管理组织中的群体;能考察工作设计、目标设定及工作压力。
(对应毕业要求:7、8、9、10、11)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行政管理理论课
行政管理理论课行政管理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的学科,其理论体系在公共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行政管理理论课是公共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行政管理理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其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本文将从行政管理的概念、理论体系、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对行政管理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
一、行政管理的概念行政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在管理和运作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
它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是在政治、法律和经济等制度的约束下进行的管理活动。
行政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政府机构、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行政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导、监督和评估等环节,其中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环节,它决定了管理的方向和结果。
二、行政管理的理论体系行政管理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管理科学理论、组织管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等方面。
管理科学理论是行政管理的基础理论,它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原则和管理技术等内容。
组织管理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结构、职能、管理和运作等方面,以及组织内部关系、决策机制和领导风格等问题。
公共管理理论则是行政管理的特殊理论,它主要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管理与运作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以及公共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技术等内容。
三、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阶段,主要包括传统行政管理阶段、科学管理理论阶段、人员管理理论阶段和现代行政管理理论阶段。
在传统行政管理阶段,行政管理主要以政府机构为主体,管理方式以行政命令和行政裁量为主。
在科学管理理论阶段,行政管理开始引入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人员管理理论阶段,行政管理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强调人员的激励、培训和发展。
在现代行政管理理论阶段,行政管理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学说、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方面,着重强调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的责任、效率和公正。
学校行政管理方案(5篇)
学校行政管理方案(5篇)学校行政管理方案篇1一、学校行政工作要求1、要有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理念,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努力培养人格魅力。
2、要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努力按章办事,奖罚分明。
3、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不断调整工作计划,不失时机地做好纠偏补漏工作。
4、要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相互支持,团结协作。
5、要与本部门工作人员优势互补,敢于承担责任,不争功委过。
6、要乐于闻过即改,不要自以为是。
二、学校行政人员职责(一)党总支书记职责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上级党组织和上级领导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全体教职工的政治学习。
3、组织讨论学校的重大问题。
4、领导学校少先队、学生会、工会等群众组织,指导他们进行工作。
5、正确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教职员工。
6、抓好党的思想建设,教育党员执行党章,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7、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的堡垒作用。
(二)校长职责1、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按教育规律办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2、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团结、依靠教职员工。
组织教师学习政治与钻研业务,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充分发扬民主。
3、全面主持学校工作。
4、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立体化教育网络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副校长职责1、协助校长做好学校日常工作。
2、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
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努力建设德育工作骨干队伍。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
3、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
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各门课程。
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努力克服困难,进行新课程改革,并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搞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行政史》课程标准
《中国行政史》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参考学时: 52学分:2课程类型:专业课程2013年7月修订一、适用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二、开课时间第三学期三、课程定位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
2、教学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尤其实践性教学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支撑,加之本校人才培养定位于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以此为指导思想,本课程的设计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程基本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应掌握中国历代行政管理史料(2)具有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善于挖掘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以史为鉴,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能力(4)养成独立、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格,为就业做好准备。
2、社会能力目标(1)能明确团队合作的力量和方法(2)能善于搜集信息资料来分析问题(3)能正确评价一个人的功过(4)提高学生洞察力,辨别力3、专业能力目标(1)能掌握中国历代行政体制和行政管理过程及演变规律(2)能正确运用相关学科理论分析行政管理相关问题(3)能正确总结以往的行政管理经验,为当前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五、课程衔接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中国行政史》的前续课程是《行政管理学》等课程。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学时数分配见表6.1所示(如某一模块没有理论、实践或习题课,相应学时计为0)表6.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七、教学内容和进程1、绪论表7.1“绪论”2、夏商周行政制度概述7.2“夏商周行政制度概述”3、皇帝制度7.3“皇帝制度”4、中央行政制度7.4“中央行政制度”5、地方行政制度7.5“地方行政制度”6、监察制度7.6“监察制度”7、官吏选拔制度7.7“官吏选拔制度”8、官吏管理制度7.8“官吏管理制度”9、胥吏制度7.9“胥吏制度”10、公文制度7.10“公文制度”八、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见表8.18.1课程考核方式九、课程资源的选用1、教材选用武汉大学出版社,蔡放波主编的《中国行政制度史》2、参考资料《行政法史论丛》3、教学场地、设施要求多媒体教学和实验室配合使用。
《管理学原理》课程标准
《管理学原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8050258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五年制高职)课程类型:G3A类(纯理论课);口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课程性质:EI必修课;口专业选修课;口公共选修课教学时数:40学时总学分数:4学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和价值)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它是管理学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的概括、抽象、提炼和综合,是各门具体管理学(如工业企业管理、商业企业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等)的共同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对学生选课的建议等)本课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
本课程包含六篇。
(一)管理总论篇重点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及属性;管理学科的形成过程与发展历程;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分析了管理者的道德素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信息获取及其技术;(二)计划职能篇介绍了计划工作、战略性计划以及计划的组织实施:(三)组织职能篇重点介绍组织的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四)领导职能篇介绍领导方式及其理论;激励原理及理论;沟通原理及应用;(五)控制职能篇介绍控制及其过程、控制方法;(六)创新职能篇,这是本教材的特色之处,在介绍了管理的创新职能及其内容后,重点介绍了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的组织创新。
本课程4学分,40学时,教学时间安排在第一学期二、课程目标(一)课程能力目标1 .总体目标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全面的、系统地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明确管理的四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相关内容和相互关系,理解并掌握各项职能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对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能够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应的实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在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公共管理学》课程标准(本科)
《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1课程的性质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既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同时也是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的方向性专业课。
1.2设计思路行政管理学是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本课程教学根据政府等公共部门对行政管理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行政职业能力培养。
就是根据《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的规定,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政治鉴别、依法行政、公共服务、调查研究、学习、沟通协调、创新、应对突发事件和心理调适等九大基本能力。
具体来说,这包括三个方面:(1)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教学讲精讲透,以适用够用为度;实践教学注重实际应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2)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建立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的机制,鼓励教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课程教学。
(3)紧密结合就业岗位。
从学生将来就业后的去向和实际需要出发,科学编排章节、各环节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所学内容与将来的就业岗位不脱节。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现状与问题,把握公共行政发展的未来趋势;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与利用公共行政的一般规律来分析、解决公共行政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层面:1.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学科范畴和理论,掌握各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奠定良好的知识和学科基础。
1.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行政管理的大政方针、改革实践以及发展历程,加深对中国行政管理现状的理解和认识。
1.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分析中国行政管理实践的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可分为概论、行政客体、行政主体、行政过程、行政目的与保障五个板块,板块之间、各章节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组织行为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组织行为管理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1.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2.前导主要专业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认知实习》3.课程定位校企合作开发类4.后续主要专业课程名称《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人员招聘与测评实务》、《培训管理实务》等5.融通课程性是,对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理论》模块。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素质目标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具有热爱所学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强烈的法律意识;3.具有胜任管理工作的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4.具有管理方面的市场竞争意识,分析判断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
(二)知识目标1.正确理解管理的涵义,掌握管理学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和理论;2.了解管理活动的产生、管理思想的演进及其主要理论流派;3.掌握管理四大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基本原则、内容及技术方法;4.认识企业文化的涵义、功能及其塑造途径。
(三)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学科体系,能够对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2.能够制定基本的企业计划书,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科学决策;3.能够运用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和理论,对真实组织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职权配置;4.能够全面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和沟通技巧,恰当处理领导工作中遇到的一般问题;5.能够综合运用管理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各门专业管理课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建议见表1。
表1《组织行为管理实务》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四、教学资源标准1.校内教师标准本门课程任课教师须为双师素质教师。
同时:(1)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2)必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四个自信”,提高“立德树人”意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3)具有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4)具有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5)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6)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非学科培训机构行政管理制度模版
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非学科培训机构的管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学科培训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在我国境内开展非学科培训的各类机构,包括但不限于艺术、体育、科技、语言等领域的培训机构。
第三条非学科培训机构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合规: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开展培训活动;(二)安全第一:确保培训场所、设施设备、教学活动安全;(三)质量为本:注重培训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四)公平竞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机构设立与管理第四条非学科培训机构设立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和培训项目;(二)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场所、设施设备;(三)有合格的培训师资和管理人员;(四)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五)有明确的培训收费标准和退费政策。
第五条非学科培训机构设立程序:(一)提交设立申请及相关材料;(二)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三)取得办学许可证;(四)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等手续。
第六条非学科培训机构应定期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报送培训情况、财务状况等材料,接受监督检查。
三、培训内容与方式第七条非学科培训机构应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培训项目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
第八条非学科培训机构应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
第九条非学科培训机构应选用合法合规的教材、教辅材料,确保教学内容质量。
第十条非学科培训机构应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四、师资与管理第十一条非学科培训机构应配备具有相应专业资格、教学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师资。
第十二条非学科培训机构应加强对师资的管理,定期组织培训、考核,提高师资水平。
第十三条非学科培训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
五、收费与退费第十四条非学科培训机构应公开收费标准和退费政策,明码标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
总学时数:64学时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
在公共管理下属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实际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定位
行政管理学的课程定位是基础的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课。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系统的科学,同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财政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公共管理的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行政管理学需要以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等知识为基础。
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和发展性很强的学科。
它是后续的公共政策、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等课程必备的基础,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理论知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行业专家对管理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就业为导向,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的。
课程具体包括:国家、政治权力、政治文化、社区治理、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政策过程与政策方法、行政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行政法治、行政监督、公共危机管理、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政府绩效管理等内容。
课程根据上述过程和内容安排设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培养。
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学生实训、学生实践、上网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教学。
在加强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同时,应加强教学的实践和实习环节。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相关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68学时,其中社会实践和实训约占30%。
二、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应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掌握行政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能够有意识地用所学理论解释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并能在未来从事行政管理过程中加以应用,指导工作实践。
学生学习从管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国家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使学生成为具有行政管理理论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技能目标:
⚫掌握国家的基本组织原则
⚫掌握国家的主要历史类型
⚫能够举例说明政府权力之间的相关系
⚫能够区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下的政府职能
⚫能够清楚界定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力
⚫能够举例说明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能够准确界定社团组织
⚫能够对社区社团进行分类
⚫能够清楚界定行政管理对象
⚫能够具备一般行政职业能力
⚫能够对行政环境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能够进行政环境进行生态学分析
⚫能够对行政职能进行准确区分及界定
⚫能够适当预测行政职能转变的趋势
⚫能够运用行政组织理论对行政组织进行分析说明
⚫能够举例说明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原则及要求
⚫能够在生活、学习中适当运用行政领导的方法与手段
⚫能够正确对行政领导的责、权、利进行合理匹配
⚫能够较好地对行政领导班子的素质进行组合优化
⚫能够具备简单公共预算编制的能力
⚫能够具备公共预算审批的能力
⚫能够掌握行政决策的方法
⚫能够掌握行政决策的步骤及原则
⚫能够对行政决策的科学性进行检验
⚫能够运用行政沟通方法对行政公共关系进行协调
⚫能够掌握行政协调的常用手段
⚫能够具备依法行政的基本素质
⚫能够准确界定行政立法的范围
⚫能够掌握行政权力制约的基本原则
⚫能够具备建立行政权力监督体系的基本能力
⚫能够具备一定的公共危机预判能力
⚫能够具备对公共危机进行处置管理的能力
⚫能够制定政府部门绩效计划
⚫能够对政府绩效进行考核
⚫能够掌握政府部门绩效反馈与改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建议
1、教学方法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
通过实践获取知识。
采用讨论课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
2、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资料,进行讲授、
演示,并按照设计活动的内容展开教学。
3、教学中教师应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
让学生边学变练,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4、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
换,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训练活动中,即学会行政管理学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
5、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沟通,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热情、客观、诚实守信、严谨治学、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
6、教学中,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和实训活动。
各项技能训练活动的设计应具有实际性、可操作性。
(二)教学评价建议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特点,学生课程考核方法采用结构分数制,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10%+期末成绩×60% 其中:
平时成绩考核办法:以量化为准,具体衡量指标为平时作业的完成态度、次数和质量,上课听讲、
发言以及给老师提教学意见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百分制计算。
期中考试考核方法:以布置的统计调查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为准,视调查完成的质量好坏,按百分
制计算。
期末成绩考核办法:闭卷考试。
以卷面成绩为准,所考内容以课程为中心,以上课所讲和所要求的
内容为主。
2、教学过程评价
(1)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任务引领型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突出过程评价
与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实践和实训活动、阶段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
(2)强调目标与评价和理论与实践目标一体化评价,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学生知识的掌握、实践操
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专业素质等情况,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完成
情况进行评价。
(3)评价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在评定时给予鼓励。
3、集中实训评价
(三)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或选用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以行政管理学所涉及的各项工作为主线,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以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理论的深度与难度。
3、教材在内容上应既实用又开放,即在注重理论的同时注重实际。
4、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教材应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技能训练。
(四)课程主讲教师要求
任课教师应具备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以具有一线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为佳。
(五)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多功能计算机机房。
(六)其它
先修课程为《管理学原理》
选用教材: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3版。
参考书: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
娄成武.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彭和平.公共行政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版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