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长恨歌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师用书:诗歌之部 第1单元长恨歌 Word版含解析
长恨歌本课话题——知音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蒲松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子[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回眸(móu) 骊宫(lí) 霓裳(ní)玉扃(jiōnɡ) 花钿(diàn)萦纡(yū)马嵬(wéi)鼙鼓(pí) 临邛(qiónɡ)钗擘(bò) 凝睇(dì) 衾被(qīn)人寰(huán) 云栈(zhàn)(2)多音字翘 监{(qiáo )翘首(qiào )翘起){(ji ān )监狱(jiàn )监生)旋 朝{(xuàn )旋风(xuán )旋转){(zh āo )朝日(cháo )朝见)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顾{君臣相顾尽沾衣(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反而))之称。
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新乐府运[整体·感知][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情景交融鉴赏《长恨歌》时,要注重作者将诗歌的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起来的写法。
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言之情。
正是这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才使诗歌婉转动人,缠绵悱恻。
定义:情景交融就是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1.1长恨歌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Biblioteka 预习导读1.这首叙事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 什么内容? 提示:
层 次
起 止 段 意 开头至“惊破《霓 写杨贵妃进宫并得到唐玄宗的专 第一部分 裳羽衣曲》” 宠 “九重城阙烟尘生” 写安史之乱给唐玄宗、杨贵妃的 第二部分 至结尾 爱情造成悲剧的结局
目标导航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
2
3
4
(6)雪肤花貌参差 是 .. 参差:差不多。 (7)玉容寂寞泪阑干 .. 阑干:纵横。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
2
3
4
4.名句默写。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 铃肠断声。 (4)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5)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 绵无绝期。
句段剖析
合作交流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剖析: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不仅天生丽质,而且 有迷人的风韵。此两句写贵妃的第一次亮相,先从正面对其神态进 行细致刻画,再用其他妃嫔作衬托。正面描写时,诗人从最能传神 的“眸”字及动感十足的“回”字落笔,把杨玉环含情脉脉、似羞还顾、 笑靥如花、千娇百媚的神韵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六宫 粉黛无颜色”既衬托出杨玉环的倾国倾城之貌,也写出了唐玄宗夙 愿得偿之际的惊喜与满足,十分传神。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探寻背景。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十二 月(807年1月)。当时诗人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尉。这首诗是他和友 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 创作的。作者以精练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 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唐玄宗、 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 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演绎出一个回旋曲折、 婉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 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的复杂真实再现, 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陈晓薇教材分析:《长恨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首诗歌,并且作为这一单元的赏析示例,可以说是这个单元最重要的一篇诗歌,我们应该精讲细讲,既要从诗歌本身出发,又要兼顾高考中的一些考点,并且学会运用“知人论世”来分析诗歌的主题。
这篇诗歌是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唐代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气度。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必修课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字词知识,随着认知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作为普通班的学生,全班的整体素质不高,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多小易、少大难。
同时,虽然是普通班,还是有一些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应该再设置一些提高思维能力的问题,激发这些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学生之前学习过《琵琶行》,因此对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
如“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教学目的: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复习《琵琶行》中的名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
二、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介绍(一)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长恨歌 含答案
1.了解本单元各篇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学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与主旨。
一、以意逆志即指在解说、欣赏诗歌时,应该注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主旨,用自己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1.理解词义即理解古典作品中文辞的意义,以此作为把握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的突破口。
既要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其中的常用词的特定含义的理解。
2.挖掘词句内涵即理解古典诗歌时,从诗歌字面意思出发,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关键词语,如诗眼、生动传神的字句等,进一步探究挖掘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不望文生义。
3.融入生活和体验即在理解鉴赏古典诗歌时,把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融入其中,推测作者本意,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二、知人论世一般指鉴赏古典诗歌时,探究诗歌作者的生平和为人,把握作者和时代背景,进一步领会诗歌主题及其社会意义。
1.探究作者的生平东晋诗人陶渊明厌恶污秽的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他42岁辞彭泽令后,写下了《归园田居》这一脍炙人口的诗篇。
从“其一”中,读者不仅能看到乡村的榆柳桃李,还能听到黄昏的狗吠鸡啼。
田园景物此时在他的笔下显得淳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
景物的这些特点,只有诗人在摆脱官场羁绊、心存逸致时才能感受到。
相反,在李煜的《虞美人》中,“春花秋月”“小楼东风”,不仅黯然失色,甚至令人厌恨。
这是因为,作为南唐皇帝的李煜,此时正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
许多情况下,诗人的追求、遭遇直接影响着诗人的心境,而彼时彼刻的心境又给景物蒙上了或悲或喜、或忧或愁的特定色彩。
(3)借助背景,把握用典的含义《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他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
当时,由于苏轼以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到黄州。
仕路蹭蹬,壮志难酬,又自感苍老。
此时,游赏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联想到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就很自然了。
长恨歌人教版原文及译文.doc
长恨歌人教版原文及译文《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长恨歌人教版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高中语文 第01课 长恨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习资料专题第01课长恨歌1.关于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号、。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在文学创作上,白居易最突出的贡献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他特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诗歌要以情动人,诗歌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等一系列观点。
他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诗风浅切平易,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2.创作背景本诗取材于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
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如何?”在王质夫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两者相辅相成,流传后世。
3.给加点字注音:回眸.()骊.宫()鼙.鼓()马嵬.坡()临邛.()绰.约()玉扃.()迤逦..()仙袂.()凝睇.()钗擘.()4.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准确理解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御宇..多年求不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姊妹弟兄皆列土..光彩生门户..,可怜不见玉颜空死处...云髻半偏新睡觉..雪肤花貌参差..是1.乐天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秦中吟》《新乐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恨歌传》3.móu lípín wéi qióng chuò jiōnɡ yǐ lǐmèi dìbò4.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古今异义,古义指姿色;列土:封爵赐邑可怜:可羡、可爱;空见死处,“见”字省略;睡醒;古今异义,古义指差不多1.这首诗的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起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
高中语文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长恨歌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长恨歌1.了解本单元各篇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学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与主旨。
一、以意逆志即指在解说、欣赏诗歌时,应该注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主旨,用自己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1.理解词义即理解古典作品中文辞的意义,以此作为把握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的突破口。
既要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其中的常用词的特定含义的理解。
2.挖掘词句内涵即理解古典诗歌时,从诗歌字面意思出发,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关键词语,如诗眼、生动传神的字句等,进一步探究挖掘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不望文生义。
3.融入生活和体验即在理解鉴赏古典诗歌时,把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融入其中,推测作者本意,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二、知人论世一般指鉴赏古典诗歌时,探究诗歌作者的生平和为人,把握作者和时代背景,进一步领会诗歌主题及其社会意义。
1.探究作者的生平鉴赏古典诗歌时,我们应当利用现存的各类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了解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还要把握作者的具体创作时间,因为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作品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2.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许多作者所处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宗教、社会风俗等等,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创作,因而,他们的作品,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
鉴赏诗歌只有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社会意义。
怎样“知人论世”呢?1.知人(1)了解创作方法与风格流派比如读到“建安七子”的诗歌,就应该想到那些诗人刚健的人格与明朗的诗风,了解什么叫“建安风骨”。
读到陶渊明的诗歌就想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迹、淡泊名利的精神,于是可以把握他的诗歌风格基本是淡而远的。
读到李白、杜甫的诗,就应该想到他们曾经历唐朝的全盛期以及安史之乱,一个是狂放的,一个是沉重的,有浪漫和现实的区别。
(李白: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浪漫主义的手法。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命运的深刻感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诗歌的整体感知与理解。
2. 分析《长恨歌》的篇章结构,了解其叙事特点。
3. 鉴赏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品味其意境美、情感美。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长恨歌》的基本情节,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学会分析诗歌的篇章结构,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领悟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长恨歌》的篇章结构,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品味其意境美、情感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课文注释、课外拓展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恨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让学生齐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知识讲解:a. 分析诗歌的篇章结构,讲解叙事特点。
b. 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兴、对仗、夸张等。
c. 解读诗歌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对人生、历史、命运的感慨。
4. 例题讲解:a. 选择一首诗歌,分析其篇章结构。
b. 从《长恨歌》中选取一句诗句,赏析其艺术手法。
5. 随堂练习:a. 让学生分析《长恨歌》的篇章结构,并在课堂上分享。
b. 让学生选取一句诗句,进行艺术手法赏析,并在课堂上展示。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章节内容:诗歌背景、篇章结构、艺术手法、主题思想3. 教学重点:艺术手法赏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长恨歌》的篇章结构,并简述其叙事特点。
b. 从《长恨歌》中选取两句诗句,进行艺术手法赏析。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了《长恨歌》的基本内容、篇章结构、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 长恨歌)教案(4)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案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教学要求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
3.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
二、学习要点1.题解关键词《长恨歌》就是歌“长恨”。
“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感受。
2.内容提示本篇是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与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互相映衬,各具特色。
诗篇可分为四个层次:(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3)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绵相思;(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诗篇既有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
叙事曲折婉转,抒情缠绵悱恻,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烘托气氛,刻划心理,是古代杰出的叙事诗篇。
全诗语言流丽,声调和谐,适于反复吟诵。
三、作者生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
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
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他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南北奔走,备尝艰辛。
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还写过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些诗写出了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 长恨歌)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案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诗人简介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人教版高二课文《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高二课文《长恨歌》教案导语:《长恨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首诗歌,并且作为这一单元的赏析例如,可以说是这个单元最重要的一篇诗歌。
下面是为您提供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美读美赏,感受白诗语言声韵流转自然,抑扬起伏之美。
落实单元目标,讨论诗歌的主旨。
了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
诵读法、点拨法教学时数:1课时白居易去世后,唐玄宗李忱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可见白诗多么通俗易懂,也可见这两首诗流传之广,家喻户晓。
一千多年过去了,它们依然散发着夺目的光辉和动人的魅力。
《长恨歌》取材于唐明皇李隆基和大美女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李杨爱情佳话是那个梦幻时代的梦幻传奇,它既是无数文人墨客抒情的对象,也是历代市井小民八卦的话题,甚至可以说是在盛世大唐上演的一部收视率极高的偶像剧。
这首诗太美了,我把它雪藏到了今天,就是想和同学们美美地欣赏一下。
下面我和后羿同学合作诵读这首诗。
读《长恨歌》不可无音乐,因为李杨二人均是优秀的音乐家,堪称知音。
正好我们班有古典音乐方面的人才,有请戴舒淇和揭清宜伴奏。
(一)解读白居易笔下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人物形象(因为这是选修课,而且本诗是单元赏析例如,文本的辅助资料很多,所以字词请大家自学,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古今异义词。
)1.李杨二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白居易是怎样刻画的。
请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和段落。
①唐玄宗◆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重色误国◆黄埃散漫风萧索……魂魄不曾来入梦--(痴情专一)②杨贵妃◆天生丽质难自弃……可怜光荣生门户--(天生丽质、备受恩宠)◆闻道汉家天子使……夜半无人私语时--(忠贞专一)2.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诗进行赏析品味,说说这句诗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比照,绘其神韵,突出了杨贵妃的美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教学设计(1)
《长恨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知人论世,以意逆志2、提高学生在内容和写作特色方面鉴赏古代诗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含英咀华、质疑探究的阅读方法,品味作品的语言艺术、写作技巧和忠贞执着的爱情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充分认识到唐玄宗重色倾国的政治悲剧、爱情悲剧2、一代君王政治责任和家国观念。
3、历史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立足文本,探究阅读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
我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教!”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
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
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过目。
要是您重任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
”说罢,白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白居易为弟子。
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居’天下何难!”二、作者生平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长恨歌》高中教案
《长恨歌》高中教案《长恨歌》高中教案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以下是《长恨歌》高中教案,欢迎阅读。
一、教学内容分析《长恨歌》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选修课注重阅读积累、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和文化视野,必修课注重整体把握、阅读鉴赏、评价作品的能力。
他们的共同性:鼓励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解读,对文本有独到的感受和理解。
“一首长恨有风情”,《长恨歌》被称为艺术全璧,共120句,白居易用至讽至情的笔墨演绎政治悲剧和爱情悲剧,抒发唐玄宗和杨贵妃生生死死永无尽头的爱情,寄相思于人间天上,托遗恨于地久天长,也含而不露的揭露唐玄宗荒淫误国的历史现实。
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利用古今视界差异,激发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文本出发,审视优美的诗歌语言,探究情景交融的字字句句、品味言近旨远的深情、评价众说纷纭的主旨。
并在放手让学生研讨、评价学生鉴赏研讨、开阔学生文化文学视野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教学设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本文一个大段落,篇幅长,这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白居易的作品分类、写作背景和情感经历,了解主人公唐玄宗五十年太平天子、开创开元盛世的成就和重色倾国、孤独度余生的政治悲剧,了解杨贵妃的娇媚动人和多情忠贞的宛转缠绵。
还需要教师吃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的不是教师的步步引领,牵着鼻子走,而是借助必修五文化随笔中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和钱钟书的《谈中国诗》的鉴赏方法和文化视野,大胆进行独立探索,自主研究,思考质疑,审美鉴赏,创造性的解读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长恨歌1.了解本单元各篇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学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与主旨。
一、以意逆志即指在解说、欣赏诗歌时,应该注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主旨,用自己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1.理解词义即理解古典作品中文辞的意义,以此作为把握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的突破口。
既要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其中的常用词的特定含义的理解。
2.挖掘词句内涵即理解古典诗歌时,从诗歌字面意思出发,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关键词语,如诗眼、生动传神的字句等,进一步探究挖掘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不望文生义。
3.融入生活和体验即在理解鉴赏古典诗歌时,把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融入其中,推测作者本意,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二、知人论世一般指鉴赏古典诗歌时,探究诗歌作者的生平和为人,把握作者和时代背景,进一步领会诗歌主题及其社会意义。
1.探究作者的生平鉴赏古典诗歌时,我们应当利用现存的各类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了解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还要把握作者的具体创作时间,因为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作品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2.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许多作者所处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宗教、社会风俗等等,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创作,因而,他们的作品,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
鉴赏诗歌只有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社会意义。
怎样“知人论世”呢?1.知人(1)了解创作方法与风格流派比如读到“建安七子”的诗歌,就应该想到那些诗人刚健的人格与明朗的诗风,了解什么叫“建安风骨”。
读到陶渊明的诗歌就想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迹、淡泊名利的精神,于是可以把握他的诗歌风格基本是淡而远的。
读到李白、杜甫的诗,就应该想到他们曾经历唐朝的全盛期以及安史之乱,一个是狂放的,一个是沉重的,有浪漫和现实的区别。
(李白: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浪漫主义的手法。
杜甫:现实主义的手法,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旅居四川时也有些描写自然美、人性美的清新之作)读到王维,就应该想到他喜好山水丹青,修学释道的特点,所以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宁静,诗风含蓄生动,清新明快淡远,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佛”等美誉。
读到高适、岑参的边塞诗,雄浑奇拔,描写边塞风光,写边塞士兵的生活,表达思乡、反战,或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等主题。
读到刘禹锡的诗就应想到他处于晚唐政治倾颓时期,所以其作品以沉郁的怀古诗为代表。
杜牧诗含蓄绰约,以怀古诗为主,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吊古伤今。
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花间派”词人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一面。
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杨万里词新鲜活泼,陆游的诗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姜夔的词精心刻意、清妙秀远……(2)重视作家们的思想倾向儒家的“入世” (也叫“用世”)思想。
常见理念有“进取求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忠君爱民”“仁义礼智信”等。
例如,“诗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雨漏被湿,仍吟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高适、王昌龄、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辛弃疾、岳飞、陆游等都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倾向。
佛家的恬淡、虚无、静修。
主要理念有“四大皆空”“色即是空”“参悟宇宙自然妙谛”等。
例如“诗佛”王维在《鸟鸣涧》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鹿柴》中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道家的清静无为、崇尚自然。
主要理念有“清心寡欲” “不为天下先”“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等。
例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又在《饮酒》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儒释道互补。
李白:儒道兼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得意须尽欢”。
苏轼:三家互补——《临江仙》下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论世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创作背景的了解。
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
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
(1)借助背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李清照笔下,大多词清调苦,流露的感情婉曲深挚,多有今昔盛衰之感,个人身世之悲。
如“中州盛日……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与“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永遇乐》),就描述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流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则是词人因只身流落金华,加之眼前又见赵明诚遗著《金石录》,睹物思人,无限感慨而在其词中投下的心灵阴影。
李清照生在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期望收复失地。
其所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咏项羽》)和“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无题》),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可见,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诗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思想主张,都对诗歌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把握这一背景,往往就把握了诗歌的感情脉络。
(2)借助背景,把握诗歌中景物的特点东晋诗人陶渊明厌恶污秽的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他42岁辞彭泽令后,写下了《归园田居》这一脍炙人口的诗篇。
从“其一”中,读者不仅能看到乡村的榆柳桃李,还能听到黄昏的狗吠鸡啼。
田园景物此时在他的笔下显得淳朴、宁静,而又充满情趣。
景物的这些特点,只有诗人在摆脱官场羁绊、心存逸致时才能感受到。
相反,在李煜的《虞美人》中,“春花秋月”“小楼东风”,不仅黯然失色,甚至令人厌恨。
这是因为,作为南唐皇帝的李煜,此时正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
许多情况下,诗人的追求、遭遇直接影响着诗人的心境,而彼时彼刻的心境又给景物蒙上了或悲或喜、或忧或愁的特定色彩。
(3)借助背景,把握用典的含义《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他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
当时,由于苏轼以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到黄州。
仕路蹭蹬,壮志难酬,又自感苍老。
此时,游赏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联想到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就很自然了。
词中借用周瑜的典故,正可以看出,词人多么渴望自己能如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
这里对典故的理解,就离不开对背景的了解。
这种情况在怀古类诗中较为常见。
长恨歌一、字音认读1.回眸.(móu) 2.粉黛.(dài)3.骊.宫(lí) 4.萦纡.(yū)5.霓裳..(ní cháng) 6.临邛.(qióng)7.旌.旗(jīnɡ) 8.鼙.鼓(pí)9.仙袂.(mèi) 10.衣钿.(diàn)11.凝睇.(dì) 12.钗擘..(chāi bò)13.马嵬.(wéi) 14.迤逦..(yǐ lǐ)15.衾.寒(qīn)二、词语积累1.御宇..多年求不得御宇: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的意思2.六宫粉黛无颜色..颜色:容颜姿色3.姊妹弟兄皆列土..列土:封爵赐邑4.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5.宛转..娥眉马前死宛转:凄楚缠绵的样子6.耿耿..星河欲曙天耿耿:天色微明的样子7.遂教方士殷勤..觅殷勤:热情而周到8.珠箔银屏迤逦..开迤逦:曲折绵延9.云鬓半偏新睡觉..睡觉:睡醒10.玉容寂寞泪阑干..阑干:纵横11.含情凝睇.谢君王睇:微看12.但令..心似金钿坚但令:只要三、佳句诵读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4.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5.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说作者(一)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原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北)。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深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二)作品: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
(三)评价:唐代诗人,初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同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寻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诗。
链常识1.歌、行古体诗的一种。
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为最多,逐渐演变成一种诗体名。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篇幅长短不一。
较为著名的歌行作品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2.新乐府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
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
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
建安以来的作家们反映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
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二是写时事。
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
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
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
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新乐府诗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
1.《长恨歌》这首诗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为什么却从“重色”说起,并且还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请简要分析。
提示:“重色”是“长恨”的原因,“长恨”是“重色”的结果。
“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