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沈阳市高三语文二模答案
沈阳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高三(13届)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沈阳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高三(13届)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2.C(“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3.A(文中没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4.D报怨:应为“报复仇怨”,《过秦论》中有“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5.D (“长者”在文中应指“德高望重”“有德行的人”。
A项①表现其深得赏识;B项②表现其卓越才干;C项①表现其对朝廷的赤诚,②表现其坚持正义。
D项正确)6.B (原文并未提到“心有不快”。
)7.(1)韩绛因奏议张茂实不应主持(掌管)宿卫一职被罢职,赵概上任后,首先奏议这件事,张茂实最终没能任宿卫一职。
(“典、罢、竟”各1分,句意2分)(2)(赵概)因张诰被贬职六年,(但)他对张诰始终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体恤照顾他的家人非常周到。
(“坐、恤、备至”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
年少时勤奋学习能自力,器量见识宏远。
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
在殿中奏事,(因才干突出)仁宗当面奖赐他金银锦帛。
赵概从京城到洪州任职,洪州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筑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用来阻挡河水的冲击,章江水患得以解除。
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行不法之事,前任郡守都不能制住他们。
洪州的归顺士兵,都是以前的强盗。
饶奭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给更换好米,士兵将要生变。
”赵概没有搭理。
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卒,赵概杀了这些士兵示众,并趁机抓捕了陶、奭二人进行抵罪,(这样以来)整个红州府都为之惊惧。
升任直集贤院。
(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之失而被免职,很长时间后才被重新起用。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届高三上学期联合竞赛语文试题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届高三上学期联合竞赛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语言运用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的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的情态(节选)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
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
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
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是一处很有情趣的庭院空间。
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
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但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
“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
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
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的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
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
每当海棠花盛开,就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
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
相传这个小院就是依照《海棠》诗意而作的。
东北三校2013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 扫描版含答案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013年三省三校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1.B(曲解原意,原文说“就潮州人而言,大概认为……”) 2.A(强加因果,“其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是“潮菜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的一种表现。
) 3. C(无中生有,文中无“……主要原因”) 4. C(纳,应为“接纳”、“容纳”之意。
) 5.B(②陈述对象为暴胜之。
④侧面表现隽不疑言谈惊人。
⑥隽不疑在朝中名高位重。
) 6. B(C项所说的“卫太子”只是“自谓折废施之以恩吏民聚观者阙下10.(6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暂凭杯酒长精神 (2)枯松倒挂倚绝壁 崖转石万壑雷 (3)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11. (1)A E(答A 给2分,答E给3分,答C给1分。
) (B“经过他们的努力,终于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属于无中生有;C不是大众性,也不是强调平凡更能打动人心,而是开篇设置悬念,首尾呼应,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完整;D不是老人看开了生死之事,而是老人抱定了与老妻同去的信念。
) (2)①表层含义:小说讲述的是一对老人的爱情故事,体现的是一种老式爱情,即中国传统的同甘共苦、夫唱妇随的爱情。
(3分) ②深层含义:“老爱情”中的“老”即为永久、永恒之意,真正的爱情永远青春不老。
妻子死了,丈夫也平静地“陪着妻子一起去了”。
老夫妻生死相依的爱情永存。
(3分) (3)形象:①自私、浅薄。
(把自己的孩子丢在父母家里,凡事首先从自己的角度考虑。
)②不孝、不懂感恩。
(回到父母家,她一边喝着老人给她做的红枣汤,一边“埋怨和教训她的双亲”。
)(2分) 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中的女儿绝非是可有可无的闲人,老妇人的猝死与女儿的吵闹密切相关。
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作者是以女儿的浅薄和利己反衬老夫妻的宽容和仁慈。
(4分) (4)答案一:不应该删掉。
(1分)这个结尾看似离奇,但从小说的写作看,又是合理的。
(1分) ①结尾的这个情节恰是小说的高潮,那矮小的老人在和孙子的对话中就已经明确了死志,结尾这个情节就有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辽宁省协作校联考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
;结合作品论述合理,给6分。若答会或辩证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四、 12.(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选A、C不给分 (D项基本正确,但最后一个分句的理解有些偏离主题,1分;A项文中表述是“目睹”;C项“由原先的冷漠或回避 转变为觉醒”不符合原文。) (2)①从一般民众来看,公展后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奔走相告,普遍欢迎,想方设法保护作品; ②从文艺界或媒 体来看,有影响的媒体或人物发表文章给予极高的评价,博物馆也收藏了这个作品;③从敌人来看,少数法西斯分子仇视 或想损毁作品。(答出一点得2分) (3)①对色厉内荏的法西斯无所畏惧的正义之情;②对制造罪恶的法西斯分子的无比仇恨之情;③对畏惧正义力 量的法西斯分子的讽刺之情;④对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豪迈之情。(符合情理即可,每答出一点即得2分,答出三点即 可) (4)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艺术家不只是要关注艺术,更要具有高尚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艺术家要紧密结合现 实,关注人生,关注社会;要有强烈的爱憎之心;艺术家的作品应该用来表现思想。(每个要点2分,答出三个即得6分 ) 启示:一个人无论地位如何,工作如何,都要拥有高尚的精神品格,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自己的人生与时代紧 密相连。只有这样,其人生才真正有意义。(2分) 五、 13. C(A.特立独行, 形容人的指向高洁,不同流俗;B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C瞻 前顾后,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D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14.B(A关联词搭配不当“无论……和”改为“无论……还是”; C项,“急剧锐减”重复D语序不当,“惩治”与 “预防”换位。) 15.C(根据“芭蕉叶形状虽大”“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知⑤③排在一起,⑤前③后;根据“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 而已”“若……便落在眼底”可知⑥④排在一起) 16.要素:图标由一轮圆月(或答弯月)和一双脚印组成。(2分)寓意:以书法的笔触勾勒,整体图形形成古文 “月”字,中国韵味十足;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 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是一群和平鸽,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寓意阐释只要答出2点即可给3分) 17.①结果无非见仁见智。②语言的生命活力所在。③慢慢也就变得规范了。(答出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果有其 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六、18.参考2013年辽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译文】 李建及,许州人。柏乡之战,梁将韩追击周德威到高邑南边的野河边上,镇州、定州的士兵把守着桥道,韩选精兵 先夺取桥道。唐庄宗站在高处望去,见镇州、定州士兵快守不住了,就对李建及说:“如敌军过桥,就会势不可挡,你 有什么办法吗?”李建及在自己部队中选了二百人,横枪大喊,抗御梁军,将他们阻止在桥下。 二月,晋军攻打魏州,魏人夜里出来袭击晋军营地,李建及设下埋伏等待,切断他们的回路,全部消灭了他们。十 二月,随从攻打杨刘,从早上到中午(从寅时到午时),梁军环城拒守,李建及亲自背负芦苇填塞沟堑,率先登上云梯 ,于是攻下城垒。 胡柳之战,前军停滞不前,将近天黑,梁军登上土山,李建及一战就夺下阵地。这时庄宗想收军回营,明早决战。 李建及横枪挡着庄宗说:“敌人大将已死,乘此机会容易攻击,您只管上山,看我杀敌!”即带银枪效节军大喊奋击 ,三军士气倍增,于是晋军又振作起来。 十六年,梁将贺瑰攻打德胜南城,用竹索把十多艘战船系住,扼断航路 ,晋军不能渡河。城中箭石将要用完,守城将领氏延赏很危急,庄宗下令在军门堆积帛绢,招募能击破敌船的人。有个 叫马破龙的摆渡人,善于游水,令他去见氏延赏,氏延赏说:“十分危急了,危在旦夕了。”这时满河都是船,流矢像 雨点般密集,李建及披了很厚的铠甲,拿着武器喊道:“哪能在这衣带宽的水面上让敌人这样猖狂!”用二只船装满甲 士,都拿短兵器和斧头,直接抵近梁军的战舰,砍断竹索,又让上流放瓮,堆上柴草,顺流放火,攻打敌舰。不一会儿 ,烟火腾炽,梁军砍断缆绳逃走,李建及才进入南城,贺瑰解除围城而去。这年十二月,和梁将王瓒在戚城交战,李建 及手受伤,庄宗脱下衣服金带赏给他。 李建及有胆量,慷慨不群,临阵治军,意气雄壮。自庄宗到魏州,李建及都 总内外衙银枪效节帐前亲军。善于统御部下,所得到的赏赐都分给部下,很得军心,又屡立战功,雄勇超群,谗言小人 忌妒他。这时宦官韦令图监理李建及的军队,常在庄宗跟前说:“李建及把家财突然散发出去,他的志向目标不小,不 可让他掌管衙兵。”庄宗因而猜疑他。李建及生性忠诚,虽知道有人陷害他,仍不改他的操守。 十七年八月,解除 同州的围困。李建及年少时遇祸乱,长久作战,被箭石击伤,身体没一处完整的地方,还因有功受猜疑,内心郁闷。这 一年,死于太原,终年五十七岁。
201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寥廓(kuò)聒(guō)噪挑衅(xùn)残羹冷炙(zhì)B.霎(chà)时榫(sǔn)头角(jué)斗休戚(qī)相关C.拗(ào)口畜(xù)牧倨(jù)傲锲(qì)而不舍D.漫溯(sù)酒馔(zhuàn)阜(fù)盛夙兴(xīng)夜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诡秘漩涡迭次平心而论B.谍血岑寂疏朗良辰好景C.偏斜猩红弹劾责无旁代D.落真蓬蒿殒命陈词谰调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夏夜的郊外风儿轻抚,虫声唧唧,但陶醉于美景,尤其是行走于瓜田李下之时,特别要注意草中的毒虫甚至毒蛇。
B.千百年来优秀人物数不胜数,也许,他们离戎们很远,也与我们无关,但他们的善行善举一直让我们感同身受。
C.你想象不出,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多年间,他们竟然一直是同学;你更想象不出,他们竟然一直两小无猜,关系融洽。
D.现在80后、90后的男女学生相处比较自然,但是30年前,男女同学如果坐同一张课桌,必定会在桌子中间划一条判若鸿沟的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无数优秀人物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因此每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晚会都是让人心灵得以净化和灵魂得以升华的时刻。
B.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上心,不然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比如说学习,你成绩前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觉刻苦的程度。
C.在当代,消费文化强调文化同经济和产业的联合,抬高文化的经济价值,强调文化的日常实用和感官愉悦,而无视甚至淡漠了文化消费的深层次内容。
D.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中心的转移,尽管各国对地方高等教育的理解和称谓不尽相同,但对其所处的基础性地位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则是一致的。
2013年高考语文辽宁卷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
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2013年高考语文辽宁试题和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2013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答案(word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一、(9分)1.(3分)C2.(3分)D3.(3分)D二、(36分)(一)(19分)4.(3分)A5.(3分)B6.(3分)B7.(10分)(1)(5分)“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
”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
译出大意给2分;“荒政”“恤”“论”三处,每译对一处给一分。
(2)(5分)(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译出大意给2分;“遇”“矫饰”“称”三处,每译对一处给一分。
(二)(11分)8.(5分)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
”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9.(6分)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6分)(1)言笑晏晏信誓旦旦(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每答对一空给一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11.(25分)(1)(5分)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2)(6分)①因感被打扰而愤怒的富人见到孩子后动了恻隐之心,产生了打破孤独的冲动;②在表达善意的时候,他表现得居高临下;③遭到拒绝后,他感到无奈、失望、困惑。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东北三校2012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
东北三校2012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山水画作为文人对自己生存环境——大自然的观照,深深的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哲学内涵。
山水画虽然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但在中国山水画的水墨写意中,两度(平面)空同、多点透视及线的表现特点又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的两大特征。
西方人一直对中国画家早就能够完整地表现出山水百思不解。
山水画的出现的前提包括非拟人的自然哲学,在古希腊的地中海地区,洛克利歇斯的《神圣的自然》就是这一哲学的最基本的文字表述。
那时的古希腊地中海地区出现了一种有创见的、有发展前途的西方山水艺术。
它远远先于远东地区的山水画,但后来的基督教改变了这一切。
西方山水画艺术被扼杀、中断了,直到文化复兴运动后,一些思想家和艺术家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山水画才得以重新发展。
然而在中国,自然哲学一直把人和自然看作是无法分割的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察自然的方式,为山水画提供了创作前提。
中国山水画在“以形媚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以似与不似、虚虚实实的创作方法把自然和人格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草木、宇宙、大地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
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同样影响着历代画家的审美世界观。
在山水画史上,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老庄理论认为,最高的智慧不是站在客体之外去认识把握客观规律,而是需要尽可能地融入客体之内去体会、理解,使主、客体完全融合。
道家的这种哲学精神,转化成了中国艺术的主要精神。
作画时,不局限于同一时空的写实,而是凭记忆按照心想去表现景物,力求达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自由境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道的感悟、体验、转述、传达与表现。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东北三校2013届高三4月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东北三校(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4月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标明。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作为潮州人族群的风味菜肴,潮菜初是伴随着潮商的足迹传遍东西洋的,而后通过南北贸易和移民,吸纳了东西洋各地的饮食精华,包括各种各样的食材和烹饪技法,进而融会贯通并走向成熟。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潮菜在全国各地迅速的兴起,其独特健康的饮食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按照当代流行的八大菜系分类法,潮菜因为地处广东而归入了粤菜,但已故的美食家唐振常却不以为然。
他在《饔飨集》中说:“八大菜系中无潮州菜,大约以为潮州菜可入粤菜一系,此又不然,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州菜的特点,凡食客皆知,试看香港市上,潮州菜馆林立,何以不标粤菜馆而皆树潮州菜之名?”为什么潮菜不能归入粤菜?为什么潮州人无论到哪里都不标榜粤菜而只树立潮菜自己的名声?就潮州人而言,大概认为粤菜或广东菜其实都是广府菜的别称,是讲粤语的广府人族群的风味菜点,与潮州人所吃的潮菜有明显的差别。
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197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当地大饭店的名厨整理出版一套6册的“菜点选编”丛书,没有把潮州菜汇编到《广东菜点选编》一书中去,而是与福建菜合编为《福建潮州菜点选编》。
辽宁省沈阳二中12—13上学期高三语文10月月考考试试卷
沈阳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高三(13届)语文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5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襁.褓(qiáng)羞赧.(nǎn)酩.酊(mǐnɡ)书声琅.琅(lánɡ)B.关卡.(qiǎ)悭.吝(qiān)果脯.(fǔ)掎.角之势(jǐ)C.祛.除(qū)折.本(shé)刹.那(shà)咄.咄逼人(duō)D.偌.大(ruò)轻佻.(tiāo)押解.(jiè)煊.赫一时(xuǎ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怄气装潢挖墙脚出奇致胜B.凑合家具渡假村甘之如饴C.苍茫安分明信片既往开来D.历练提纲辩证法出人头地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__________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__________,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__________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④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__________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A.坦陈场所必须必然B.坦陈场合必需必定C.坦承场合必需必然D.坦承场所必须必定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许多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
他去世后,群众虽然怀念他,但是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B.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沈阳市高中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沈阳市高中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项不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A. 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B. 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C. 进行科学研究D. 培养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2.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施耐庵C. 罗贯中D. 吴承恩3. 下列哪个不是诗歌的表现手法?A. 比喻B. 拟人C. 对偶D. 描写4. 下列哪个不是四大名著之一?A. 《西游记》B. 《水浒传》C. 《三国演义》D. 《聊斋志异》5. 下列哪个不是汉字的造字法?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012—2013学年度(下)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语文模拟测试
baishiedu 2021—2021学年度 (下 )XX市市级重点高中协作校模拟测试高三语文第一卷甲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论中西方的英雄文化潘天强①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根本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
②中国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守卫国土,维护政权;而西方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塑造人格,创造历史。
但是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典X,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
中国的英雄文化诞生于混沌时期,盘古开天、夸父追日以及三皇五帝的传说都包含着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从诗歌到戏剧,从说唱到小说,一代一代的英雄和伟人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崇拜和追随的目标。
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站在天意的对立面,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
比方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希腊悲剧中始终无法摆脱弑父娶母命运的俄狄浦斯,以及中世纪英格兰的不断挑战自身命运的英雄罗宾汉等。
而在中国,英雄那么替天行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水浒英雄造反杀贪官保皇帝都是替天行道。
③东西方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西方的宿命包含着对命运的挑战和不屈,而东方的英雄往往赋予命运一种妥协和变通。
西方英雄是绝对个人英雄主义,他们虽然也讲义气重友情,但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
特洛伊王子出于个人的欲望不顾可能的后果强行拐走海伦,这在西方社会属于小节,无损英雄的形象,而在东方却是不能容忍的自私行为。
在东方,英雄意味着比常人更严格地遵守道德标准,所以桀骜不驯的孙悟空还是逃不脱如来佛的手心,还是要做唐僧的门徒;而打虎的武松,粗野的李逵也必须口服心服地服从宋江的领导。
④英雄文化的共同特点是善恶清楚,嫉恶如仇。
但是在西方,?恶?的标准是有限制的,一般是恶龙、巨兽或是极端残暴者和异教徒。
而两位君主之间的争斗并不被当作善恶之争,人们往往把争斗双方同时当作英雄歌颂,即使一方是自己的敌人。
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3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选自《科技日报》2010年8月5日)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B. “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C.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D.“提笔忘字”的最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A(以偏概全。
原文表述为“这些理想世界基本上都是不存在于人世间的”。
)2.B(强加因果。
原文中“追求‘治国平天下’的治世理想是从‘格物致知、正意诚心’开始的”只是证明了我们向外的理想追求往往是从内在的理想追求开始的。
)3.D(无中生有。
文章中没有对马克思主义者的界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A(“宗”应为意动用法,把他当作祖师。
)5.C(②是其父所言;④不属于直接表现“操志高洁”。
)6.C(为李颙立像的是常州人士。
)7.(1)李颙生活饥寒清苦,没有什么可以依凭的,却超脱流俗,把倡导、宣扬关学当作自己的责任。
(补全主语1分,“无所”1分,“而”转接1分,“拔”1分,“昌明”1分。
)(2)康熙十八年,李颙被举荐为博学鸿儒,他称病重,当地官员用床抬他到省府,他连流汁都不能入口下咽,才被准许回家。
(“荐举”1分,“笃”1分,“舁”1分,“乃”1分,“予”1分。
)【参考译文】李颙,字中孚,周至人。
又字二曲,命名二曲的原因是水曲叫周,山曲叫至。
李颙身着布衣,安贫乐道,在关中倡导理学,关中士子多把他当作祖师。
他的父亲叫李可从,做明朝的材官。
明崇祯十五年,张献忠侵扰郧西,巡抚汪乔年督导军务,李可从随军出征讨贼。
临行前,李可从拔下一颗牙齿交给李颙的母亲说:“如果不能胜利,我就会暴尸疆场。
你好好教育我们的儿子吧!”李可从出征,兵败,去世。
李颙的母亲埋葬了李可从的牙齿,命名为“齿冢”。
那一年,李颙十六岁,母亲彭氏每天都讲述忠孝节义的道理来督促他上进,李颙侍奉母亲也非常孝顺。
李颙生活饥寒清苦,没有什么可以依凭的,却超脱流俗,把倡导、宣扬关学当作自己的责任。
有馈赠东西的人,即使多次往返,他都不接受。
有人说:“在交往的道义上,接受礼物,孟子都不拒绝。
”李颙说:“我们这些人在很多方面是不能学到孟子精神教义的,就算这件事上不遵守孟子家法,只要端正自己的言行,也是没有害处的。
”这之前,李颙听说父亲去世,想要到襄城去寻找父亲的遗骸,因为母亲年老,侍奉母亲一天都不能离开,才放弃了寻找的想法。
母亲去世后,他守孝三年结束,才徒步去襄城,寻觅父亲的遗骸,但没有找到,于是他穿着孝服终日哭泣。
襄城知县张允中为李颙的父亲立祠堂,并且在战场的遗址上建墓冢,命名为“义林”。
常州知府骆钟麟曾经师事李颙,说祠堂不能马上建成,请他南下到道南书院,暂且在那里讲学来满足求学之人的愿望。
李颙答应并南下,在无锡、江阴、靖江、宜兴等地讲学,他所到之处学者云集。
不久,他为此事非常后悔,自语说:“真不孝顺,你此行是为何事,却在此喋喋不休?”马上停止巡游讲学赶赴襄城。
常州人士思念并仰慕他,为他在延陵书院立像。
李颙到了襄城,正赶上父亲的祠堂建成,于是他哭祭父亲,并为他招魂,取了父亲墓冢的土回家,放到原来的齿冢上,穿孝服为父亲守丧,就像父亲刚刚去世一样。
康熙十八年,李颙被举荐为博学鸿儒,他称病重,当地官员用床抬他到省府,他连流汁都不能入口下咽,才被准许回家。
从这以后,他闭关不出,安然地在土屋中生活,只有昆山的顾炎武来看他,他才款待。
四十二年,康熙西巡,召见李颙,当时李颙已经年老,他让他的儿子李慎言到皇帝的行宫拜谒皇帝,陈述情况,并让儿子把自己写的《四书反身录》《二曲集》呈献圣上。
皇上特赐御书“操志高洁”来褒奖他。
李颙曾说:“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创立言论,垂范后世,写成‘四书’,大概是为了学者体会于心,表现于行动上。
内心充盈即为天德,实践于行便为王道,有知有行,这才有补益于世。
否则,借此谋求官职,于世无补,这难道是圣贤们创立言论的本心,国家期望的本意吗?”(此时的李颙)以居家教导别人为主,做事一向讲究亲历躬行,门人记录下他的言论,共写成七卷书。
当时容城孙奇逢的学说在北方有盛名,余姚黄宗羲的学说在南方有盛名,孙奇逢、黄宗羲与李颙鼎足而立,并称三大儒。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本词塑造了孤寂惆怅的年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分)春社时节,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挑逗起词人踏青的闲情,可是年迈体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蛰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蔬山肴与村酿来排遣惆怅情绪。
(3分)9.①叠字:开篇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写出阳光明媚、春水悠远、草木泛绿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远之景中透出词人的寂寞情怀。
(寓情于景亦可)②设问:“情绪有谁知”一句,作者设疑,而下文“人独处”巧妙地回答了上文的疑问,更好地表达了词人的孤寂之情。
③对比:上片中“人独处,燕双飞”,以燕的“双飞”与人的“独处”相对比,无限情绪皆包含在种种形象之中,收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反衬或以静衬动亦可)④拟人:词的下片结尾处一反平平叙写,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不语”“笑”,文势一转,全篇也因之活跃飞动。
(任选三点得6分)10.(1)载笑载言体无咎言(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C E(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A.第一段不能凸显小说主题,而是与后面展开的情节相呼应。
D.薛市长的回答主要是想淡化此事,没想到轻描淡写的回答反而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好奇心。
B.称呼和落款能体现魏老的温和儒雅,但体现位尊自矜不准确,应该是不卑不亢。
)(2)薛冠蓉是一个平易近人(谦逊、亲民亦可)、坦率真诚、能干务实、热爱生活的女市长。
①平易近人。
参加文化沙龙想亲和雅士贤达,对魏老尊重有加,亲自接米字幅在手,又深鞠一躬。
②坦率真诚。
当众承认自己是书法外行,不懂字体。
求魏老在字幅上写“米”字完全是突发的想法,没有什么讲究和深意。
③能干务实。
人代会上高票完成了由代市长到市长的过渡。
因为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有很严重的颈椎病。
④热爱生活。
听从朋友的建议,工作之余用头写“米”字来做保健操,还热心地推荐给大家尝试。
(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性格概括1分,文本例证1分。
)(3)第一处,“薛市长环顾四周,便指悬挂于壁上的一幅字”。
(1分)作用:这样的细节描写体现了薛市长在选取字体时的随意性;(1分)也为下文她解释自己对书法艺术一窍不通作铺垫。
(1分)第二处,“秘书欲去接,却被薛市长拨过,亲自接字在手,又对魏老深鞠一躬”。
(1分)作用:体现了薛市长对魏老先生的尊重和她“亲民”的形象;(1分)也是对下文猜测市长机谋深远、难为魏老的无声驳斥。
(1分)(4)观点一:人们相信薛市长的解释。
(2分)理由:①从薛冠蓉这一人物形象来看,她坦率真诚的形象深入人心,能力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可,所以她在媒体前的解释会让人们接受。
②从小说结尾的情节来看,人们对薛市长的回答最后报以热烈的掌声,表明大家对这种说法的认可。
③从小说凸显的主题来看,人们消除了对米字幅的各种疑惑与猜测,相信薛市长的解释,更能凸显出作者对官场乃至社会上捕风捉影、胡乱猜测的怪现象的嘲讽。
(理由合理充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观点二:人们不会相信薛市长的解释。
(2分)理由:①从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来看,对为政者(或公众人物)言行的审视和揣测已经形成了一种难以消除的世俗风气,它对人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人们不会轻易相信薛市长的解释。
②从人物性格角度来说,可能真正的原因与猜测中的说法有相符之处,但薛市长不想助长这种风气,故而另寻蹊径,给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解释。
③从小说表现主题来说,人们不相信会更具有讽刺性,引发读者对胡乱猜测、过度关注名人等社会现象的深层思考。
(理由合理充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A E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B项“但在‘杰出澳洲青年’尼克看来,却是幸运的”表述不当。
C项“表明尼克选择的盲目性和成功的偶然性”分析有误。
D项只针对残疾人来谈,过于片面和绝对。
)(2)①以传主独白(自述)的方式命题。
题目总括全文,直接点明了人物的身体状况以及这样境遇下的良好心态。
②“没胳膊、没腿”与“没烦恼”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暗示了文章主旨:处在不公命运下,更要乐观向上,创造生命奇迹。
③题目以短句排比的形式,简洁有力,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引起读者的猜想和思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语言、内容、结构三个角度作答,每点2分)(3)①改变自我,适应生活,乐观面对:自问生存意义,勇于尝试,不断努力适应,由自卑到融入人群成为佼佼者。
②确立目标,自信坚定,成绩斐然:要做演讲家,向目标迈进,走遍20余个国家,现身说法使身边的人看到希望。
③成功跨界,不断超越,创造奇迹:进军更多的陌生领域并取得成功,给人们以人生启迪。
(每点2分,概括和具体各1分)(4)理解文句:我们控制和改变客观条件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永远不要放弃追寻希望的信念。
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是不能就此绝望,恰恰相反,希望一直都在我们身边,越是遭遇困境越不能放弃对希望的追寻。
(2分)结合文本:尼克天生残疾的事实无法改变,在常人甚至在父母的眼里他都是个废人,尼克也曾因不敢面对残酷的现实而有过轻生的念头。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没胳膊、没腿的“怪胎”却仍旧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不再抱怨命运的不公,通过尝试与改变来寻找自身的价值和希望,进而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功。
而且,他还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让更多的人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
(3分)联系实际:结合社会生活与自身谈理解。
(3分)(文句理解给2分;结合文本,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3分;联系实际,给3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A(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用在此处符合句意。
B.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C.风起云涌:比喻许多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
D.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蛮干。
贬义词。
)14.B(A.成分残缺,改为“必须加强对细节的关注”。
C.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应该为“而且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D.句式杂糅,“拟采用……为准”改为“拟采用……建议”或“拟以……为准”。
)15.D(①⑤为陈述句可知是第二组句子,依据后文“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抓住关键词“寻找”可知前文应为①⑤,故而排除A和C。
第一组中,依据句式结构和时间“少年”“成年”应为⑥②,也可排除C;依据句式“谁不曾”可知②③⑥应相近,但③中的“寻访田园”不能在⑥的“少年”后,排除B;依据结构可将④“谁没有”置于最前,后接“谁不曾”,由后文“年华如水静流”可知⑥②应在前与之衔接,故答案为D。
)16.俄罗斯科学家发现3亿年前非地球(外星)文明遗迹。
(每段横线1分)17.示例:花,与根比,它是美人;面对骤雨,却无力地掩饰着狼狈。
江,与溪比,它是兄长;面对狂风,却任性地显露出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