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县域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_佟光霁
农业知识化与我国农业发展_佟光霁
农业经济问题 2000年第3期农业知识化与我国农业发展佟光霁 尚 杰一、知识经济与知识化发展的实现途径 自1973年著名学者丹尼尔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到1996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正式使用“知识经济”这一概念。
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已成为本世纪末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不发达国家、不发达地区、比较效益相对较低的产业,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之际,加速发展,赶上发达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是学者们的中心议题。
知识经济作为一个新概念,它既不是一个抽象的新名词,也不是完全不受经济发展沿革影响的空中楼阁。
它是在对历史继承和否定的基础上,逐步演进形成,具有全新特征的经济时代。
事实上,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依赖知识和信息,甚于依赖传统生产要素的经济形态,已经初见雏型。
它向我们展示、说明了,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本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知识作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以无形资本形式进入经济过程,基于系统原有基础,凭借概念开发,即观念创新,去挖掘资源潜力,优化资源配置。
在这样一个时代,协同是创新的基础。
这种协同主要表现在:在经济活动中,个体间的协作日益广泛、紧密;生产过程中,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等技术措施、手段的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现代管理方法将始终贯穿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已不在是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一个协同发展的新时期正在向我们走来。
二、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情分析 结合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及发展需要,从我国具体情况看,影响农业经济知识化的正反两方面因素包括: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的广泛重视、关注,但比较效益低,发展潜力不足;经济运行正处于最富创造力的转型期,但体制交割产生的磨擦、碰撞不容低估;农产品、农业生产要素市场虽在努力建设,但要完善尚待时日;有一套多年沿用的分配体制,但不符合知识经济发展需要;国土辽阔,但可耕地比例低,人均占有量更少;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长期的掠夺式经营,使环境日益恶化,未来发展举步维艰;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但持续发展前景尚待斟酌;传统农业技术取得的成功举世瞩目,但缺少与现代技术的嫁接改造;广大农民具有吃苦耐劳、劳韧不屈的精神,但缺乏市场意识、合作精神,不易接受新事物,文化素质亟待提高;有一批包括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在内的综合性农业大学,遍布国内各地区的科研院所,但产、学、研明显脱节;拥有一支数量、质量均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科技队伍,但科技人员市场意识差;有众多具有较高生产力水平,科技贡献率在60%左右,代表着我国—46—DOI:10.13246/ ki.iae.2000.03.011 佟光霁等:农业知识化与我国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机械化农场或乡镇(地区),但辐射、示范作用有待发挥;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开发园区不断建立,但仍未形成生物、工程、管理技术系统组装、集成应用的优势;农村技术市场、科技推广服务网络正在建立、运作,但运行机制远离市场规律;政府的科教投入虽逐年提高,但由于产业自身的高风险、低回报,难以形成多种经济形式、多渠道的投资方式;已建成初具规模的铁路、交通、电力、信息、通讯网络,但需加强管理,开发功能潜力……由此可见,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只有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经济时期,在工业现代化远未完成,农业现代化正在进行的情况下,要想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会遇到比其他国家更多的问题,以及没有先例的巨大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越农产品贸易影响决定因素与潜力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第2021年第5期(总第537期)No.5,2021Total No.537“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越农产品贸易影响决定因素与潜力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李氏蓉,佟光霁,周伦政(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中国与越南农业在资源、市场和技术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一东盟”自 贸区的倡导之下,中国与越南的经济联系将越来越紧密。
基于2001-2019年的农产話贸易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研究背景,分析了中越农产話贸易的现状,利用引力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响中越农产話贸易的主要因素及潜力。
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首都距离、共同边界、经济开放程度、世贸组织等变量是影响中越农产話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
中越农产話贸易潜力系数逐年降低,双边贸易潜力逐年增强;中越贸易潜力平均指数是0.931,总体属于“开拓型”。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改善双边农产話贸易结构及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沟通与合作,继续挖掘双边贸易潜力,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越农产晶;影响因素;贸易潜力;引力模型[中图分类号]F323.7;F7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1)05-0079-05Abstract: China and Vietnam have strong complementarity i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market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promotion of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China ASEAN Free Trade Area, the economic ties between the two will be closer and closer. Tak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o Vietnamese agriculturaltrade based on the years from 2001 to 2019, and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and potenti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rade by using thegravity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nomic scale, population scale, capital distance, common border, economic openness, WTO and other variabl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bilateral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trade potential coeffici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has de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the bilateral trade potentialhas been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average index of trade potential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is 0.931, which is generally " pio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above analysis, it is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bilateral trad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tap bilateral trade potential andachiev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situation.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fluencing factor, trade potential—、弓I 言自1991年中越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
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探讨司云鹏(鸡东县永安镇经济管理中心,黑龙江鸡东158200)[摘要]发展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是东北农业振兴的优化方向和战略重点。
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是:立足水土资源的综合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地建设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推动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方式、体制机制与科技创新,把东北农业主产区建成国家粮食安全基地和现代农业先行区。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途径[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02-02第2012年第3期(总第393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3,2012Total No.393[文章编号]1009-6043(2012)03-0021-02发展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是东北农业振兴的优化方向和战略重点。
现代农业可通过工农结合的方式融入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作为重点投资领域。
应将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新型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促进工农结合,构建农业产业体系。
东北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生态优势,要在发挥粮食生产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余粮转化,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畜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绿色生态农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要把东北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特色食品加工基地。
通过农业产业化进行集约经营,发展特色产业,创造名牌产品,带动农民进入市场,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使现代农业成为推动东北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途径是:一、立足水土资源的综合优势发展现代农业1.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效率其主要对策是:兴建和改造农田水利工程;应用有效的农业灌溉节水技术;依靠生物技术场改良作物品种,增强作物的耐旱性;优化农业种植及灌溉用水结构;推广稻田养鱼、养蟹、养木耳式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使水土资源得以充分高效利用,缓解区域供水压力。
2.实施跨区域调水东北的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虽然高于全国水平,但配置程度还没能做到最优,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黑龙江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黑龙江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作者:刘志超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8年第20期摘要:在对黑龙江省“三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实施乡村振兴的客观条件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黑龙江省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第一,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头尾一体、融合发展,把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做成全省第一支柱产业,加快推动农产品原料生产大省向加工大省转变。
第二,壮大县域经济,重点建立区域范围内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加快县域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三,提质乡村旅游,重塑生态文明乡村功能,突出打造乡村小镇旅游综合体,形成城乡互动互促、协调共生的人与城乡、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关键词:乡村振兴;县域经济;乡村旅游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20-0022-0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作为连续七年粮食总产量、商品量、库存量、绿色食品产量、净调出量居全国首位的黑龙江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做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更要争当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
为此,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战略机遇、战略途径和战略举措。
一、黑龙江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条件黑龙江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既要全面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更要依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和发展特征,突出自身优势领域,探索出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此,我们要对黑龙江省“三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实施乡村振兴的客观条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把握。
(一)黑龙江省农业体量不小但质量不高2016年,黑龙江省农村有875个乡镇,8 997个自然村,521.3万户,农村人口1 550.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3 799.2万人)的40.8%。
黑龙江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黑龙江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村地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探讨黑龙江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黑龙江省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黑龙江省应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如农家乐、民俗村、农业观光园等,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度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加强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增加农民的文化收入。
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民的销售收入。
三、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
黑龙江省应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开展农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定位_建设原则与发展对策_佟光霁
农业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定位、建设原则与发展对策Functi on Ori entation,Constructi on Princi p les and D evelo p mental Coun-termeasures in Chi na's A g 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i cal Zones佟光霁(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哈尔滨150040)农业科技园区由于其在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农业生产力进步等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自1994年在我国创建以来,短短几年间迅速发展起来。
据粗略统计,截止2000年底,我国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已达605个。
农业科技园区的建立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快了科技兴农的步伐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但由于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行时间较短,在对园区的功能认识及经营管理经验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影响了农业科技园区的顺利发展。
一、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定位合理的功能定位是农业科技园区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从国内外园区建设看,农业科技园区大体上可分为4种类型:第一种是以全方位科技开发为主,第二种是科技的引进、研究、开发、培训并重,第三种是科技开发与旅游业相结合,第四种是以单行业科技开发为主。
根据4种模式所具有的特点,可把一、四模式定义为“农业科技实验开发区”,第二种模式定义为“农业科技园”或“农业高新技术园”,第三种模式定义为“农业观光园”。
归纳总结上述模式所产生的功能效应,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应将功能定位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功能农业科技园区在一些国家被称之为示范农场(Demonstrate Farm),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农业高技术的展示示范。
通过示范种植(养殖),使农业高新技术能得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目前,我国农业的经营主体是家庭,以联产承包制为基础。
在绝大多数农业文化素质不高、科技意识不强、承担风险能力较弱的情况下,一项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单纯靠行政命令的手段是难以奏效的。
哈尔滨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路径
哈尔滨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路径作者:王文刚来源:《奋斗》2014年第06期发展现代农业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哈尔滨市作为农业大市和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应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重要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和基础。
“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应以水利、道路、市场、信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整治修复为重点,以加强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为根本,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以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加快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进一步实施旱田节水灌溉工程、沃土工程、黑土区保护工程和以方田化、平整化、渠系硬化为核心的水田土地整理工程,加大对农业示范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财政支持,通过对大型灌区进行续建和改造,引导农民应用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鼓励农民培肥改土、提高土壤肥力,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
二是结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扶持农业主产区为重点,以加快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基地建设为牵动,全力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工程,积极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努力提高主要农产品重点环节、关键领域的机械化水平,增强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能力。
三是以促进发展绿色农业、节水农业等特色农业为重点,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农产品加工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物流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重要保障。
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撑农业是弱质产业,面临着无法预测的自然风险和难以避免的市场风险,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和扶助。
哈尔滨市应根据现代都市农业的特点和需求,拓宽领域和渠道,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一是围绕建设农业主产区产业带、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加强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充分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吸纳社会资金,鼓励地方政府设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府采购制度和税费减免政策,引导政府财政支持现代农业项目和骨干工程建设,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新办企业实行一定时期的减免税政策。
浅析黑龙江省大农业转型发展之路
力机械都纳入平台管理系统 ,重大病虫害在线监测覆盖面积达到 0 . 0 7 亿h m ,测 土 配方施 肥 覆盖 面积 达 到0 . 0 7 亿h m。 ;2 0 1 5 年底 前 , 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站建设数量达到1 0 0 0 个 ,到2 0 1 8 年达到5 0 0 0 个;同时开展 “ 互联网+ 农业”创业的人员大幅增长。2 0 1 5 年
指 导 意见 》 ( 国发 [ 2 0 1 5] 4 0 号 ),黑 龙 江省 人 民政 府 办公 厅 于
级指 明了方向。就未来黑龙江省如何做到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 同时兼顾农业转型升级 问题 ,总结出五大发展途径 ,为黑龙江省 农 业 转型 升级 提 出一些 合理 化建 议 。
关键 词 :大农 业 ;转 型 ;发展 途径 ;建 议 黑 龙 江 省 作 为我 国 最 大 的 商 品粮 基 地 ,粮 食 总 产 量 已实 现
列 措施 ,从各 个 方 面 ,全 力 推进 农业 绿 色 环保 之 路 ,是 实 现农 业 绿 色转 型 升级 的重要 手 段 ,例 如 :航 化 作业 飞 机 等高 端 机械 的使 用 ,在节省人工成本 的同时,也可大幅高农药 、化肥等农资的使 用 率 ,降低 了使用 量 。 5 科技 化—— 农 业科 技是 促进 农业 产业转 型升 级 的 引擎 黑 龙江 省 未来 将 切 实增 强农 业 科 技 的支 撑 引领 作 用 ,积 极 推 进农 业 科 技创 新 和应 用 ,强化 农 业科 技 创新 体 系建 设 ,不 断 提 高 劳动 者 素质 。依 托科 研 院所 、大 专 院校 和 国家 、省级 相关 部 门 推 广一 体 化企 业 ,加快 先 进技 术 普及 应 用 。继 续 完善 “ 农 机 推 广 部 门+ 农机 专业 合作 社 ” 的农 机 推广模 式 ,加 快先 进农 机科 技成 果 转 化应 用 和 组装 配 套 ,提 高农 机 先 进技 术 到位 率 。 培育 新 型职 业 农
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对哈尔滨市的启示_佟光霁
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对哈尔滨市的启示佟光霁摘 要: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对于增强一地的农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借鉴国外农产品国际品牌建设的经验,对哈尔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竞争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关键词:区域农产品;品牌;国际经验;竞争力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由于各地的气候、土壤、地理条件各不相同,适宜发展的产品也各不相同。
创造品牌,就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
例如,法国名牌尼斯石竹花、诺曼底鲜牛奶等,都带有地方特色。
这就使得农产品品牌带有强烈的区域特点与准公共品性质。
一、国际经验(一)注重产品质量、赢得市场信誉质量是产品的生命。
现代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有着高层次、多方面的要求,名牌农产品要具备无污染、无公害、反季节、工艺性、风光性、保健性和口感好等条件,要适应国际质量标准。
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成为品牌。
各国对名牌产品历来都有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
例如,丹麦在对长白猪种猪的选用、幼猪的饲养、成品猪的屠宰加工、制成罐头等方面,都有高标准的质量控制和卫生监督。
(二)依靠科技、人才和先进工艺设备开发名牌产品各国都注重把农业科学的最新成果运用到产品开发中,不断开发新品种,广泛运用生物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各项先进的种养技术。
在农产品的保鲜、包装、冷藏、运输等六方面研究开发了许多先进技术。
例如,泰国农业科研机构不断地研制和推出香米新品种;荷兰等国在花卉种植方面广泛采用电脑控制的温室技术,使花卉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处于最佳状态,生产出了举世闻名的花卉产品。
国外农业企业科研开发的投入平均占销售收入的5.1%。
(三)政府对“品牌农业”采取扶持政策各国政府从资金、税收、出口补贴、管理、技术、信息、农资等方面帮助发展品牌农业。
品牌农业大都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需要政府提供贷款等方面的优惠,各国政府财政部门和银行在资金供应等方面都采取了倾斜政策。
除此之外,许多国家的政府还对开发名牌农产品采取了减免税收,提供出口补贴,简化工商管理手续,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优先供应农业生产资料,出资成立促销与管护基金等措施。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46 农村·农业·农民2023.04A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摘 要: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生产基地,更需要注重农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当前黑龙江省农业技术发展的现状,从中总结出阻碍黑龙江省农业技术创新的要素,并在此基础上从当地政府和农业企业两方面探讨了农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为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政府;农业企业农业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但农业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加强技术创新有利于帮助提升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提高粮食产量,加快向现代化农业体系的转变。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全面提升农业技术创新发展水平有利于农业现代化转型。
现阶段,黑龙江省的农业技术创新依旧存在技术转化缓慢、应用范围狭小以及创新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阻碍农业发展的步伐。
因此,对于农业技术创新路径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黑龙江省农业与农业技术发展现状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边陲,地域辽阔。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技术发展,如深化农业新技术综合配套改革、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和电子农业,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根据黑龙江省第三次国土调查与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黑龙江省耕地面积达2.579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3%;粮食产量达1573.54亿斤,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5%;农业总产值为4099.55亿元,约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5.2%。
2022年黑龙江省的生态高产标准农田新增665.4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7400万亩,新建水稻标准化育苗大棚6.2万栋,连续多年粮食产量全国第一,为我国的粮食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黑龙江垦区农业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周期 中资源 、物质的投入量 以及废物产生
的 排 放 量 , 而 实现 农 业 经 济 、 态 环 境 和 从 生 社 会 效 益 的 “ 赢 ” 三 。
垦区通 过科学合理的设计 , 将种植业 、 畜牧业乃 至加 工业等进行有效 的整合 , 不 断延长农业生产 的产业链条 , 减量化 、 在“ 再使用 、 再循环” 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农业生
再 循环 ” 3 的行 动原则 , (R) 通过一定 的科 学合理设计 ,以生态农业模式为循环农业 发展模式的核心 ,把农业经济系统 的生产
经 营 活 动 更 和谐 的纳 入 到 自然 生态 系 统 的 物 质循 环 过 程之 中 ,利 用 自然 生态 系 统 中
、
垦 区发 展 循 环农 业 及
农 产 品 清洁 生产 的 必要 性 和 可
能 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要 性 一 必
业 生产 的过程 中,将 传统农业生产 中产生 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级生产 的原料 ,较传统
农业相 比, 会节 约 大 量 的 农业 生 产成 本 ; 同
时循环 农业 的生产 将不 同 的产 业 连接起 来, 延长了农业经济链条 , 成本的降低加之 经济链条的延伸 ,必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
效传递和转换 , 少农业生 产过程 中和产 减
值 14 7 6. 亿元 , 9 占总额的 5. %, 3 7 在垦 区 4
经济 中占主导地位 。 在发展农业的 同时 , 组 成 了农 、 、 工 贸综 合经营体 系 , 除农业 外的
品生命周期 中资源 、 的投入 量 以及废 物质
物产生 的排放量 , 以实现最大 的生态效益。
度 最 高 的 国 有 农 场 群 , 为 国 家 重 要 的 商 根 本 途 径 。 开展 循 环 农 业 和农 产 品清 洁 生 成
试析黑龙江省建设现代农业的思路和对策
带 乡 、 乡互 动的新机 制。要将 先进 的工业 思维 、 城 技术 和 装备 “ 内植 ” 于农业 , 让它变 成农业 的一 部分 , 而推进农 从
4 . 要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 现代农业是市场农
业 , 须要有先 进 的组 织形式 来经 营农业 , 心是要促进 必 核 心, 把搞 活流通 、 拓市 场 、 设商 贸 型现代 农 业作 为农 农 业产业化 和农 民组织化 , 力增 强农业 主体 的创造 力 。 开 建 着 业 发展 的核心环节来抓 。 要 全面接受 工业文 明的辐 射 , 围绕农业 创 办工业 , 引进工
郭 云
( 中共肇源县委党校 , 黑龙江 肇源
[ 摘
160 ) 650
要】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 , 但农业经济仍面临许多问题。 在新形势下 , 必须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念、 先进的管理理
念指导农业 , 用先进的科 学技术改造农业 , 用坚强的执 法手段保 障农业。建设现代农 业, 继续推进结构调整 , 应 着力发展优质
第 21 年 第 3期 00 ( 第 36 ) 总 4期
商 业 经 济
S HANG E JNG I Y I J
No3, 01 . 2 0 Tla .4 0 l 36 t No
[ 文章编 号】 1O—o321) 一O2 o o964( oo Ol 2 o 3 一
试 析黑龙 江省建设 现代农业 的思路和对策
设标 准农 田, 农机 化水平也 快速 提高 , 总体上农 业基础 但
社、 农业龙 头企业 和各类 经 营大户 , 面整 合产前 、 中、 全 产
产后各 环节 , 全面 调节生 产与市 场 、 基地 与农户之 间的利
设施还不健全 , 设施装备档次不 高 , 涝保收农 田仅 占四、 早
中国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探析
中国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探析
佟光霁;李存贵
【期刊名称】《学术交流》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在处理城乡关系上,采取了"城市倾斜、工业偏向"的政策取向,导致城乡产业发展差距日益明显、城乡产业关联效应不强、城乡产业结构高度同构.根据城乡各自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以及产业的空间指向偏好,构想了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的圈层图.提出了通过产业合作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即通过城乡第一、二、三产业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城乡第二产业合作,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城乡第三产业合作,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总页数】5页(P94-98)
【作者】佟光霁;李存贵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1
【相关文献】
1.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与调控路径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J], 解瑞峰;黄河;周海泉
2.哈尔滨市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与调控路径研究 [J], 黄河;解瑞峰
3.休闲产业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 [J], 弓志刚;杨琛丽;罗亚运
4.中国省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J], 李存贵
5.逆城镇化和中国城乡均衡发展的路径探析 [J], 张雨辰;秦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俄农业合作的政府政策问题研究_佟光霁(1)
中俄农业合作的政府政策问题研究佟光霁,智建伟(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各国农业政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章通过对中俄两国农业合作现状的分析,明晰了双方的主要合作领域、合作方式及合作水平,分析了在中俄农业合作中政府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府应加强对中俄农业合作的政策支持,完善农业科技合作、农业劳务和资金合作政策以及调整中俄农产品贸易合作政策等促进中俄农业合作的政府政策措施。
关键词:中俄;农业合作;政府政策作者简介:佟光霁,男,管理学博士,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智建伟,男,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国际农业合作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国与俄乌白哈四国科技合作重点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1GXS2D037;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促进中国与俄乌白哈四国科技合作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1AC9CT09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3-0005-07□中俄人文合作与发展研究2013年5月求是学刊May,2013第40卷第3期SEEKING TRUTHVol.40No.3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
为此,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目标。
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国际分工逐步细化、合作已成趋势的背景下,任何一国仅依托本国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都是不可能的,农业发展亦莫能外。
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也离不开国际合作,而政府积极的政策推动,是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在国家间充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前提条件。
[1]俄罗斯与我国山水相连,不仅地理位置毗邻,合作历史悠久,而且在合作中存在较强的互补性。
通过对中俄两国农业合作现状的分析,了解双方的主要合作领域、合作方式以及合作水平,找出政府在推进中俄农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对促进两国的农业合作意义重大。
黑龙江将建设10大现代化农业试点
黑龙江将建设10大现代化农业试点
嘉琦
【期刊名称】《农业机械》
【年(卷),期】2008(0)9
【摘要】2008年.黑龙江省将建设10个现代化农业试点.每个试点农机装备投资1000万元.总投资达1亿元。
试点工作将采取农机农艺紧密结合的办法.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农科院、省农机研究院、东北农业大学和八一农垦大学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引进农业专家指导各项建设工作。
【总页数】2页(P10-10)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科院;现代化农业;东北农业大学;农机装备;农业专家;总投资;研究院;农艺
【作者】嘉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4;S23
【相关文献】
1.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的对策——从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谈起 [J], 吴静宜
2.论农业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农村金融保障机制的构建--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为例 [J], 张前;刘乐乐;张莉
3.黑龙江:亿元农机装备十大现代化农业试点 [J], 宋丹辉
4.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为例 [J], 刘方媛; 陈慧群; 王佳莹; 黄以腾
5.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矛盾与解决途径-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现代化试点的调查与启示 [J], 农业现代化课题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的 ISM 分析
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的 ISM 分析
朱广芹;佟光霁
【期刊名称】《商场现代化》
【年(卷),期】2008(000)014
【摘要】城乡二元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想保持经济高效的增长,就必须不断的消灭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把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因素分为环境因素、路径因素和促进农村自身发展的因素等三个层次,并从解释结构模型中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总页数】1页(P373)
【作者】朱广芹;佟光霁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相关文献】
1.基于ISM模型的统筹城乡发展影响因素层次分析 [J], 霍晓姝;史宝娟
2.我国城乡居民羊绒制品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16城市11县543位城乡居民调查数据的分析 [J], 陈甜;肖海峰;
3.我国城乡居民羊绒制品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16城市11县543位城乡居民调查数据的分析 [J], 陈甜;肖海峰
4.连片贫困地区城乡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演进态势及影响因素
——基于2004—2015武陵山区71县、区(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J], 王亚飞;廖甍
5.连片贫困地区城乡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演进态势及影响因素——基于2004—2015武陵山区71县、区(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J], 王亚飞;廖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的中俄农业合作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的中俄农业合作佟光霁;殷志玮【期刊名称】《理论探讨》【年(卷),期】2022()5【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凸显中国农业国际合作多元化的紧迫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为解决中俄农业合作的诸多阻滞提供了机遇。
只有辨识中俄两国农业合作状况,明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要义,才能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推动中俄农业合作提档升级。
参照小岛清理论,为解决中俄两国农业合作的体制机制问题,要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制度型创新,促进对俄投融资便利化,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支持力度,构筑完整的对俄农业跨境产业链,探索出一条推动沿边农业跨境合作、产业集聚的经验之路。
【总页数】6页(P149-154)【作者】佟光霁;殷志玮【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金融学院会计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40【相关文献】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对《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3.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启动建设黑河月星中俄跨境物流枢纽正式开工4.关于《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草案)》的说明——2014年12月26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5.从自由贸易试验区到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商环境升级路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5-12-26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厅计划课题“同步推进黑龙江省县域‘三化’问题研究”(GC14D104)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佟光霁(1963—),男,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孙纲(1963—),男,黑龙江双鸭山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2016年第2期(总第189期)理论探讨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No.2,2016General.No.189黑龙江省县域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佟光霁,孙纲(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40)摘要: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产区和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黑龙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以黑龙江省县域农业现代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黑龙江省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高产穷县、粮丰民穷、结构失衡和认识偏失等困境,并从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组织管理、财政支持与金融服务、土地流转等五个方面剖析了存在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探讨黑龙江省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困境;矛盾;路径;县域中图分类号:F127.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594(2016)02-0101-04一、引言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发布,彰显了新常态下国家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决心。
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产区,2014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已达到全国的1/10强,耕地占全国的1/9强,人均与劳均耕地均居国内首位,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在国内领先,但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产区和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黑龙江省的农业现代化仍任重道远。
为此,2012年发布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将发展现代大农业作为黑龙江省的一项重点工作,2013年的《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更提升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权重。
《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4(县市卷)》统计显示,黑龙江省66个县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2605.05亿元,占全省的9/10强,可见黑龙江省县域农业在整个黑龙江省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表明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将决定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
目前,专题研究黑龙江省县域农业现代化的成果并不多,多是以全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样本的研究。
学者们分析了土地产权制度和农业投资困境对农业现代化的约束(李燕琼,2007),总结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六大突出矛盾(卫龙宝,等,2009),分别以粮食主产区和欠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困境与矛盾(赵波,2010;樊清,2012),刘奇(2015)则全面并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十大困境。
基于上述困境与矛盾,学者从具体视角着手探索有针对性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形成了一系列结论:依托制度创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郑有贵,2000;陈孟平,2001;顾钰民,2014)、依托技术引入与创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Twoiney 和Helwege ,2001;夏如兵,2010)、依托农民人力资本积累以及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Naoki ,2011)、依托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公司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Adel 和Teruak ,2011)、依托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姜振水,2011;顾宁和余孟阳,2013;孙正林和朱兴龙,2014;李钊,2015)。
纵观现有研究,文献中述及的有关困境与矛盾,同样存在于黑龙江,而且问题更为严重。
就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研究看,成果中的路径选择相对单一,多具有明显的个人偏好,缺乏多维度的路径选择。
这些研究虽与黑龙江现实结合尚不够紧密,但对本文的研究视角选择、影响因素确定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使本文能够在一个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多维度综合考量的框架下得以展开。
二、黑龙江省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困境1.高产穷县。
在2014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101DOI:10.16354/ki.23-1013/d.2016.02.021位(产粮大县)中,黑龙江省以41个县与河南省并列第一,这41个县贡献了全省七成以上的粮食产量,在产粮大县为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的同时,这些县域的经济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由于县域二三产业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导致粮食产量很高,但经济发展落后,陷入“高产穷县”的窘境。
在2015年全国贫困县中,黑龙江省占有14个,在这14个县中,除了延寿、绥滨和饶河等三县,其余11个均是产粮大县,这些贫困的产粮大县财政收入少,农业生产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较小,难以引进先进的科技成果改造传统农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粮丰民穷。
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一直是农业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话题。
黑龙江省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收入虽有所增加但幅度滞后于粮食增产速度。
《中国统计年鉴2014》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为9634元,仅列全国第10位,该省县域农业在为全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的同时,农民收入明显低于粮食主销区农民收入。
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与用工成本的增加,以及粮食收购价格的降低,这种困境将越发明显,必将制约黑龙江省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并对粮食安全带来负面影响。
3.结构失衡。
近些年,黑龙江省各县为提高粮食产量不断调整种植结构,水稻和玉米两大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别由2006年199万公顷和330万公顷提升到2013年403万公顷和710万公顷,而大豆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424万公顷压缩至2013年的230万公顷。
这种农业种植结构的失衡直接导致大豆过度依赖进口,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造成重大打击,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
4.认识偏失。
《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等文件出台,使很多人将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混为一谈,认为在农业发展中加入现代技术与机械化生产就是农业现代化了,而事实上二者有着根本的不同。
现代农业追求的经济目标单一,而农业现代化则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的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刘奇,2015)。
这种认识偏失造成难以从内涵、外延两方面全面把握农业现代化特点,盲目追求农业产出和经济效益,导致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偏离正确轨道。
三、黑龙江省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矛盾1.技术创新与农业现代化间的矛盾。
技术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不竭动力,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来看,早在1990年代,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平均已经达到55%,亚洲邻国日本则达70%。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每年0.87个百分点的速度迅速攀升,到2014年黑龙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为62.5%,较全国平均水平高近7个百分点。
但综合考虑剔除黑龙江垦区高贡献率的拉动因素及黑龙江省农业在全国所处的地位,黑龙江省县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仍需大幅提高,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有:(1)农业科技投入与创新不足。
综合分析黑龙江省县域农业科技活动,可以看出科技投入往往集中在产中环节,而忽视了产前与产后环节,引致农业科技投入的供需结构矛盾,导致投入效率低下。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重视一方面的农业科技投入是无法全面提高现代化水平的。
因此,尽管黑龙省江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更多体现在省级层面,县级层面尚需加强。
(2)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
黑龙江省农业科研管理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研机构基本上是按行政区划设立,没有按自然资源、生态和农业区划设立,部门与单位条块分割,远不适应现代农业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的发展需要。
省、地(市)、县等三级农业科研单位的机构、学科、专业重复设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方向与分工不明确,科技资源配置浪费较大,总体运行效率低下。
农业科研计划项目的组织缺乏整体计划和统筹安排,缺乏对科研基地和相关基础性、战略性研究项目的定向稳定支持,各县以己为主,无法体现省政府统一意志、战略和目标。
(3)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功能不健全。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包括省、市、县、乡等四级推广体系,而部分县由于农业科技工作责任分工不明确,致使乡镇技术推广工作主要由乡镇政府管理,科研、技术服务与生产等三个部门间往往是相互独立的,缺乏有机、紧密的联系。
2.人力资本与农业现代化间的矛盾。
黑龙江省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已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4》显示,在初中教育层面,2013年全国乡村平均水平为45.01%,黑龙江省为54.91%,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高中及大专以上受教育层面,黑龙江省比重仅为8.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将近4个百分点,远落后于全国水平。
黑龙江省各县农村劳动力高层次受教育人群比例相对较低,严重影响了对新技术及管理方式的接受与应用。
(2)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具有中专文化程度的比例,由2007年1.64%下降到2012年的1%;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略有上升,由2007年的2.54%上升到2012年的2.7%。
而同期全国的中专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平均比例均呈上升的趋势,中专文化程度201的比例2007年为2.54%,2012年为2.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2007年为1.45%,2012年为2.9%。
黑龙江省农村人才不但总体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呈流失趋势。
(3)农村培训、教育滞后。
在省政府推进的阳光工程培训中,各县仅有不足五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参与到培训中。
虽然在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数量和县域适龄人口基本匹配,但教育投入方面,农村远落后于城市。
黑龙江省各县农村普通中学数量占全省的一半,但教师数仅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而且在招生数和在校生数不足全省的三分之一,同时,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也远低于城市教师。
3.组织管理与农业现代化间的矛盾。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农业管理体制与农业组织管理模式不断调整,适应了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了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但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相比,很多农业管理体制与模式并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黑龙江省也不例外。
(1)农业管理效率低下。
各县的农业主管部门多关注农业生产过程及农业生产中相关的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问题,而在农产品的加工、储藏、销售等环节常政出多门,导致农业现代化一体化发展过程的效率低下,造成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脱节。
由于管理机构设置过于机械,职能重叠,在工作和责任方面相互推诿,使管理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各县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2)农业部门缺乏权力与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