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施障碍及实现路径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挑战与发展路径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挑战与发展路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现代化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中国农业现代化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发展路径。
一、挑战1.资源短缺中国的耕地面积有限,水资源也相对不足。
在现代化农业中,高效利用土地和水资源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合理和过度开发,导致土地退化和水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
2.技术落后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农业技术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农业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
这限制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3.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农业的产业结构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发展不充分。
小农户生产条件差,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供应链不完善,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和销售渠道不稳定。
二、发展路径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素质。
2.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支持。
发展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土地整治和耕地保护力度,保护好农业生产的根基。
4.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加大对农民培训和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生产管理能力和农业知识水平。
组织农民参加各类培训课程,学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质量和竞争力。
5.推动农业与城市和工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农业与城市和工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农产品和农业服务的向城市输送。
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促进农业与工业的深度融合。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与措施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与措施近年来,面对全球环境变化、农村人口流失等挑战,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本文将着重探讨这些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
一、土地问题中国的耕地面积有限,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这将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严重的影响。
同时,还存在土地流转困难、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统筹规划,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并且,可以探索“产权明晰、流转便利、收益有序”的土地流转新模式,鼓励农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组织方式,推进土地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二、农业技术问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生产需求。
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生产条件落后,生产设备陈旧,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不高。
因此,若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加强对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创新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鼓励企业和学界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
同时,应该加强各地的示范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水平,推进“互联网+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逐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三、农产品质量问题中国农产品的质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由于传统生产方式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农产品通常存在着质量低劣、品质不稳定等问题,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实施严格的质量跟踪与监管机制,并对不合格的农产品给予从严处罚。
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的认识,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感。
四、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也存在着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突破地域限制,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互动合作。
政府应该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构建东中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推动优势产业、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跨区域配置和交流,促进多元产业融合,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与难点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与难点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科技进步、体制改革和产业升级,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销售方式的全面转变,促进农业持续增长、提高效益和生产力水平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难点包括多个方面: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体系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等。
首先,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传统的粮食种植和畜牧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求更多的品类和高品质的农产品。
因此,农业生产结构需要由传统的粮食作物生产向多种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转变,以适应市场需求。
其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难点。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率低、规模小且资源碎片化状况突出,这不利于现代化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
因此,需要通过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建立健全的流转市场机制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体系等措施,推动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利用效率和生产率提高。
再者,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体系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由于生产环节不规范、质量不稳定而无法直接面向市场销售。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加工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和控制,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此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人才结构单一、学科交叉能力薄弱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对相关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
总之,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体系建设以及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振兴。
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
目录一、关于农业现代化基本含义的界定 (3)11、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涵义 (3)111、过程论 (3)112、技术论 (3)113、生产方式论 (3)114、综合论 (3)二、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程 (4)三、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因素分析 (5)31、农村体制性障碍仍未完全打破,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5)311、城乡二元结构的阻碍,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性因素 (5)312、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的制约,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体制性因素 (5)32、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十分低下,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5)321、生产手段落后 (5)322、劳动对象破坏严重 (6)323、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6)324、农业科技基础薄弱 (6)33、农业市场化程度低、经济结构不合理与农业现代化要求偏差较大 (6)331、农业市场化程度低 (6)332、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 (7)33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7)四、关于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对策 (7)41、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原理 (8)42、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相应对策 (8)五、参考文献 (10)摘要:农业现代化问题是实现中国全面小康目标和本世纪中叶四个现代化的最迫切、最困难的问题。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仍受到复杂而多变因素的制约而发展缓慢。
因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农业发展体制、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组织系统、农业投入机制、农业发展政策等方面创新,以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从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障碍因素对策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农业现代化是任何一个向现代化迈进的国家必须解决的问题。
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到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间经历了人民公社化的严重挫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经过艰苦的探索一步步走到现在这样一个新的格局,其经历、蕴涵的多方面的经验教训,极为丰富,有助于我们明得失、辨是非,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之路。
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
畜、 水产 品等大宗农产 品产量成倍增加 , 短缺经济宣告
3 . 在 发展 目标上 , 农 业发展 开始 由解 决 温饱 、 追 求
结束 ,农产品的结构性过剩的矛盾在不少地 区已经凸 产量最 大化 向 突 出质 量和 效益 方 向转 变。随着 几千 年 显 。2 0 1 3 年前连续 9 年连年增产丰收 , 还使得 国内粮 来“ 民以食为天” 的传统农耕文化观念的扬弃 , 尤其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 国,我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 食供给从总量和结构上都 出现 了阶段性剩余 ,导致库
上取 决 于农 业 现代 化 。农业 现代 化是 经济 社会 发展 的 存大幅度增加 , 价格急剧下跌。例如在棉花供求方面 ,
客观规律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与工业 自9 0 年代初 以来 , 全 国棉花产量稳步增长 , 由于代替 化、 信息化 、 城镇化相辅相成 , 关 系到认真贯彻落实 中 产品生产发展和纺织 品出 口 不景气等原 因,市场需求
央宏 观调 控政 策 , 全力 推进农 业结 构 的 战略性 调整 , 着
一
度疲软 , 国内棉花大量积压 , 库存爆满 。因此 , 总体
力解 决我 国经 济运 行 中的 突 出矛 盾 和 问题 ,持 续探 索 讲 , 过去农产品短缺的时代 已经结束 , 阶段性 、 结构性
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 、生态和环境为代价 的 和地 区性过 剩 的矛盾 已经显 现 。
CANGSANG
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
胡子 京
摘
要 我 国的现代 化在很 大程度 上 取决 于农 业现代 化。我 国农 业现代 化发展 面 临 :在供 求 关 系
上, 农 产 品供 给 由全 面短缺 向 阶段 性 、 结构 性和地 区性 的相 对过 剩 转 变 ; 在 生产 方 式上 , 农 业 由 自给 性 、
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整改方案
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整改方案一、引言农业现代化是每个国家都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并给出相应的整改方案。
二、困难分析1. 技术水平欠缺: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技术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仍存在着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
这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情况。
2. 资金投入不足: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地方仍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3.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农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他们目前普遍缺乏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管理能力。
这使得他们对新技术无法迅速适应并运用于生产实践中。
4. 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尤其是农药和化肥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损害了生态系统,也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潜在威胁。
三、改进方案针对上述困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方案:1.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科学家与农民紧密合作,并加强科普力度,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为农民提供适用的先进技术装备。
2. 提高资金投入水平: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来,形成多元化资金来源。
3. 加强培训和教育: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和学习机会。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管理能力。
4. 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引导农民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促进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5. 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
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粮食种植、农产品销售等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障碍与解决方案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障碍与解决方案一、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障碍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和挑战。
1. 技术问题农业现代化需要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包括改进种植技术、育种技术、养殖技术和机械化水平提升等。
然而,许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技术落后、缺乏科学种植知识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因此,在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普及和推广方面仍有很大的工作空间。
2. 土地资源问题我国土地资源有限,且耕地面积逐年下降。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护好耕地资源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城市扩张和非农产业发展导致土地流转增多,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压力;另外,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污染和荒漠化等问题,也对农业现代化带来挑战。
3.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仍存在着使用农药、化肥不当等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和食品安全隐患增多。
因此,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推进绿色有机种植模式、打造品牌农产品等工作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4. 农民素质和观念问题农业现代化需要依靠广大农民参与和支持。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部分地区的农民素质较低,缺乏创新意识、市场触觉和管理能力;同时,一些传统观念和落后思想也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
因此,提升农民教育水平、加强职业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二、解决方案要克服上述困难和障碍,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解决方案。
1.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继续增加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支持优秀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并鼓励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团队合作。
同时,加大对农民知识更新、培训和科普工作的支持力度,提高他们运用先进技术的能力。
2. 优化土地利用和保护政府应加强土地管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与对策研究一、现状分析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农业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村电网、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短板突出。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农民生产方式主要依靠传统经验,缺乏科学技术支撑。
农产品加工能力有限,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收益不高。
二、存在问题1. 农业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农业产出、科技创新、产业链条等方面领先于中西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滞后,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电网、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不足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也制约了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经济发展。
3.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经验,农民缺乏现代农业科技与管理知识。
农业科技创新滞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4. 农产品加工能力有限我国农产品加工能力相对较弱,农产品加工水平低,附加值不高。
这不仅制约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限制了农民收益的提高。
三、对策建议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的技术水平。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促进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推动农村电网、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用电、用水等问题。
加强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化。
3. 加强农产品加工能力要加强农产品加工能力的提升。
鼓励农民合作社、企业等加强农产品加工,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和增值。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和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在这一进程中,农业现代化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二、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首先,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农田面积不断减少。
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三、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其次,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于时代,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求。
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不高,农作物品质不佳,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四、市场需求与农产品品质再者,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农产品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五、农业规模化和产业链延伸同时,农业现代化发展还面临农业规模化和产业链延伸的挑战。
传统小农经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需求,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的加工环节亟待加强完善。
六、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研发能力是解决农业发展中所面临问题的根本途径。
只有不断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七、农业人才培养与产业融合此外,农业人才培养和产业融合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培养具备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推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八、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农业技术合作社参与现代化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九、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和推进市场化运作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
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农产品。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难点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难点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全球农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仍然存在许多难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有效地解决。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难点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农业现代化是指以科技为支撑,以现代化管理、生产和服务为目标,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面提升。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始端可追溯至改革开放以前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出,这改变了中国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农村生产方式和农业技术有所改进。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不断加速发展。
1. 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曾经在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大规模农业机械化在1985年便开始实施,按照一定的节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风生水起,农业机械化率逐年提高。
2018年全国农机具拥有量达到2亿台,农业劳动力的解放为现代化提供了物质保障。
同时,现代化测控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而气象预报对灾害事先预警则能尽可能地降低损失。
现代气象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气象的实时监测和预报,让农民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提高灾害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2. 产业化链的完善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成功非常依赖于完善的农业产业链。
中国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重视产业链的完善,尽量将整个链条从生产到运输再到市场销售形成完整的体系,并从细微处做出改进。
目前,中国的农业产业链完善程度已经大大提升,物资采购、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环节紧密相连。
发挥了产业链条优势,在绿色农业生产和企业补贴上借助促销推广,使得农民的硬成本不断降低,农业稳定性不断提升。
3. 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大重要补充,如修路、修桥、修渠、通电、通水、通气等都给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加持久的保障,也对落后区域的农业现代化构成了催化作用。
农业现代化困难及对应策略
农业现代化困难及对应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三步走”的前两步,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社会文明程度上了新的台阶,为农村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央关于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又为农村现代化的迅速推进带来了新的契机。
农业现代化是以实现农民富裕,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为方向,通过生产条件、生产手段、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特别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扩散,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现代农业,从而实现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我省农业在山西经济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加快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应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
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作用下,山西粮食连续增产,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快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扎实稳步地推进。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现阶段农业农村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业基础薄弱,农业资源和市场约束增强,农业科技尚欠发达,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山西农业现代化道路面临许多困境和制约。
一、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一)农业基础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存在白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的缺陷,农业生产经营粗放,加上城市倾斜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工业抽吸农业、城市吸吮农村,国家对农业投入不足,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含量低,技术装备水平差,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农村生态环境不佳。
特别是近年来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据省农业厅的统计,2009年,山西省的耕地面积为4200 万亩,山西耕地有效的灌溉面积为1610万亩,仅占总面积的38. 33%, 每年白然灾害损失的粮食就超过350亿公斤。
农业机械拥有量2655万千瓦特。
农业基础薄弱,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二)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条件。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与挑战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与挑战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品质和竞争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发展过程。
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并非易事,其中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难题。
本文将对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挑战进行探讨。
首先,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是多样的。
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路径通常包括技术创新、资源整合、产业升级等方面。
在技术创新方面,农业现代化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以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产量和质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资源整合方面则需要优化利用土地、水资源和人力资源,通过精准施肥、灌溉和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另外,产业升级则意味着从传统种植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智能化发展,推动农业走向产业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资源约束。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水资源的供给不足成为了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环境问题。
传统农业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品导致了土壤退化、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加剧了生态环境破坏。
此外,社会问题也是农业现代化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传统农业劳动力流失、劳动力素质不高、收入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加强科技创新。
通过引进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耕作、种植、养殖的效率和品质;积极推动数字农业,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全面深度融合,实现精准农业管理。
其次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和节约利用。
实行节水灌溉、变性耕地、推广绿色施肥等技术措施,提高农田利用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再者需要加强产业融合升级。
通过推动农副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化等手段,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市场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另外,政策引导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对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相关领域投入。
同时,还可适时开展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市场准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难点与破解方法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难点与破解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趋势。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新兴的农业模式出现,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农业现代化要想实现彻底的成功,仍然有很多难点需要克服。
本文将探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难点与破解方法。
一、土地问题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
如今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大量的土地被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等吞噬。
农业使用的土地也面临种种问题,比如土地荒漠化、土地污染等。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扩大农业的土地资源,成为了摆在现代农业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
解决土地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政府的指导下,把失地农民的关系处理好,为农民提供可持续的资源,保证农业能够在国家的重要决策中有更多的话语权。
同时,政府还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农业企业进行科学种田,利用先进的土地资源处理方法,将荒地沙漠化的土地转化为农业可耕地,同时减少土地污染的发生。
二、技术问题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技术问题也一直存在。
随着农业的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各种电子设备以及农业机械的普及,我们可以看到,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更新速度快、新技术难以推广的问题。
新的技术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研发和推广,而不是轻松地替代原有的技术,这也是技术发展不平衡的一个主要原因。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多方面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推动新技术的研发。
其次,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培训,鼓励农民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增强农民的技术素质,让新技术更快地得到普及。
三、环境问题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农业生产会对土地、水资源和农民健康带来影响。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抗生素等农业生产材料会导致土地污染和蓝藻等生物生长异常,危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业材料的管控和监督,减少污染的发生。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与挑战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与挑战现代化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关键。
在当今全球化和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农业现代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挑战展开探讨。
首先,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传统农业依赖人工劳动和天然降水,生产效率低下。
现代化农业需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推广精准农业技术,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以及应用农业生物技术等手段,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缓解农村贫困问题。
其次,农业现代化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现代化农业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包括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控、土壤调理等方面的研究。
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科研体系,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科技普及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对现代化农业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外,实现农业现代化也需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体系建设。
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环节在整个农业价值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的仓储物流设施,提高农产品运输和存储效率。
这些都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另一方面,实现农业现代化也需要解决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水资源受到严重浪费和污染,对于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其次是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与国际市场对接的能力,需要加大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提升产销一体化水平,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再者是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就业机会较少、收入水平低下等问题突出。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挑战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挑战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经营模式以及农村发展形态实现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挑战与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科技水平、市场体系、生态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涉及到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转变农业产业结构。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因此,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同时,还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产业发展。
其次,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传统的人工劳作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因此需要更多地引入现代化管理和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推广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提高种植、养殖和加工过程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此外,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流通体系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之一。
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对市场需求、价格变动的研判和预警,为规模化生产提供坚实的市场协议和支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而且,完善流通体系,拓宽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商品附加值,都是推动农产品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另外,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而生态环境建设对于农业生产也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保护和修复了优质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尽管农业现代化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农民素质和观念的转变。
传统观念下培育出来的农民,在面对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时会遭遇困难。
“不为富不为贵”的思想根深蒂固,并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去推动农业现代化。
其次是资源和环境的限制。
人类对于土地、水资源甚至是气候都造成了极大地损害,在这些资源短缺下发展配套设施很难进行。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挑战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挑战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农业发展必经之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迅速进步,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各国竞相追求的目标。
然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并非易事,其中存在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在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上,科技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现代农业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新型的种植技术、智能化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农产品品质。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大力支持农业科技研发,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和升级。
其次,农业现代化还需要有效的市场体系支撑。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才能激发农业生产的活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市场也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另外,农业现代化还需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好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通过推动绿色生产、循环利用和生态修复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此外,人才培养也是农业现代化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现代农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来推动发展。
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之一便是农民收入问题。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往往难以带动农民收入增长,部分农民长期以来过着贫困生活。
因此,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解决好农民的实际问题,确保他们能够从中获益。
另外一个挑战是资源配置不均衡。
由于各地资源条件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地区在进行农业现代化时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资源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使这些地区也能够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与举措检讨书
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与举措检讨书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刻反思和检讨我们的发展路径与举措。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灌溉排水能力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农产品运输困难,增加了物流成本。
电力通信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推进。
2、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农业科技研发投入相对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在农村推广应用困难,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短缺,缺乏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领军人物。
3、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
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不充分,市场竞争力不强。
4、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5、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水资源利用导致生态破坏,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与举措的反思1、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不足在制定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时,对农村实际情况的调研不够深入,对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不准确。
导致规划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难以有效指导农业现代化实践。
2、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现代化的政策,但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着执行不到位、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
例如,农业补贴政策在一些地区未能真正惠及农民,金融支农政策存在贷款门槛高、融资难等问题。
农业现代化路径及对策
农业现代化路径及对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传统农业现状我国农业现阶段依然存在着规模小、生产效率低、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传统农业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传统农业粗放经营模式、单一种植业态、低效率生产方式已成为发展瓶颈。
二、农业现代化的路径走向农业现代化,需要农业技术的革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机制的优化。
这其中涉及到科技进步、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
三、加大科技投入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科技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技术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业产出的质量和效率。
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农业新兴产业,拓展农业领域,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向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
五、强化人才培养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现代农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引导高校加大农业科研和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农业科研队伍。
六、优化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的农业市场体系,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确保农产品价格合理,保障生产者利益,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七、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农业向健康、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鼓励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
八、推动农业智能化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九、加强生态保护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倡导有机耕作,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十、农业与城市一体化发展推动农业与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发展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产业,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与路径研究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与路径研究近年来,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成为了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失,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变得尤为迫切。
然而,中国在农业现代化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惑。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探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和解决方案。
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在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农业模式在效益上有限,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浪费严重,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要求。
因此,中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变革,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
首先,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农业科技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并帮助农民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
此外,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其次,要引导农业转型升级。
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农业企业,通过规模化经营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来提高农业效益。
同时,发展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民互助合作,共享资源和市场红利。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一直是一个难题。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使用权和承包权,限制了农业生产和投资的活力。
因此,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目前,中国正在试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这将帮助农民积极性,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企业参与农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同时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农民权益的机制,确保土地流转的公平和透明。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还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传统的农业模式过于依赖大规模生产和资源消耗,导致农产品供需关系紧张。
为了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国需要转变农产品生产方式,提高品质和降低成本。
首先,要优化农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规模。
通过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同时,通过科技手段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l期(总第103期)
J ou r nal of t he Par t y Scho ol of C PC Z he ngzhO H M uni ci pal C om m i t t ee N o.1,2010(Sum。
10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略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施障碍及实现路径
盂治刚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处,河南郑州45001I)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能否实现关系着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顺利实现。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通过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实施障碍;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1—0103—02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施障碍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的能否实现关系着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系着全面建没小康社会能否顺利实现。
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I k装备农、I k、Jf J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uI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
其主要内涵包括物质装备现代化、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和资源环境优良化。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施障碍主要有:1.农业生产条件与环境日益恶化。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足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和微观利益,造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急剧恶化的自然环境,令我国农、№发展前景堪忧。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锐减,沙漠化趋势严重。
同时,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水十流失而积、水蚀面积和被污染农田面积日益扩大,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农业,卜产环境日益恶化。
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
当前,我国农业,1-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而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较小,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我国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我国农户约2亿个,除数量有限的国有农场和极少数农村实行规模经营外,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低。
3.农业大量富余劳动力存在,劳动者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已有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但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第■产业发育不完全,乡镇企>l kx寸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逐步减弱等原因,造成我国农村仍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存在。
同时,由于地理环境恶劣、经济条件差、教育基础薄弱等原囚造成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妨碍L r现代农业要素对传统农业要素的替代,影n向了农业技术特别是体现现代农业重要特征的机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进步。
4.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严重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目前我国城市化率约为45%左右,城市化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偏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因素,并引起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一是阻碍第_二产业正常发展,使农村产生大量富余劳动力。
二是影响T业的能量积聚,难以对农业形成强大的支持力。
三是难以有效地形成经济中心,从而使农业发展缺乏推动力。
四是以
收稿日期:2009—12—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07J C82001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孟治刚(1979一),男,河南洛阳人,管理学硕士,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处讲师。
103
孟治刚:略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施障碍及实现路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分散布局为特点的工业化,通常是与农村缺少规划、居民点布局零乱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土地零碎,田块狭小,规模化经营的空间条件差。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1.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
坚持土地公有制和严格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承包权,不仅是我国社会安定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
在此基础上提倡农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切实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权益,根据区域实际,搞好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2.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业生产的资源比较短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为熏点,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因此要大胆学习和借鉴日本、荷兰等人多地少型国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优良品种,向节省土地型高科技农业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建立适应区域特点的耕作制度,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3.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W I'O后时代,农业生产应转变思路,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
要淘汰和调减不适销对路的品种,增加名特优产品的生产。
要利用农区十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园艺农作物和农村畜牧业,提高粮食,卜产的转化率,丰富食物来源,提高农民食物水平。
要全面调整种植结构,实施三元结构工程,加快发展粮——饲——经、种——养——加、产——供——销生产经营体系。
4.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形成农村市场的重要载体,对吸纳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具有卜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小城镇能够促进城建投资增加,加快乡镇企业集中度,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从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就业率。
小城镇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上,使之成为功能完善,人口聚集,能发挥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的城区,在此基础上逐步勾勒出一个清晰完善的城镇化体系。
这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5.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农民作为现代化
104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首先必须现代化。
一是继续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l殳,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引导农村教育与市场化接轨。
二是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改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j是各级政府应以农技站为依托,在农村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不断提高农民的现代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强化市场意识,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四是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尤其是农业院校的学生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奉献给农村,带动农民致富。
6.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这是解决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专业化水平较低、优质产品少、市场化程度不高、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程。
一是大力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要建成完善的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区域性专业市场为骨干,省、市、县农产品专业市场为基础,现货与期货相结合,批发集中交易与自由协商销售相结合,电子交易和场内交易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形成一批全困重要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价格发现中心和市场信息发布中心。
二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尽快制定和出台经费保障、工资待遇、人才培养、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使农业科技人才安下心、留得住,在农村基层、田间地头发挥好农业科技服务的主力军作用。
三是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质量与效益。
结合各地农村实际,面向基层发展农业信息技术,不断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聂华林,杨敬宇.特色现代农业是我国西部农业
现代化的基本取向[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
(9).
[2]吴宝平,杨金丰.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
素及实现的途径[J].民营科技,2009,(9).[3]应有松.“入世”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选择[J].现代财经,2001,(6).
[4]王国敏.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面临的“瓶
颈”约束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5]韩彦莉,王宝珊.河南农业现代化道路该如何走
[J].协商论坛,2008,(7).
[责任编辑杨国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