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比较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泸溪县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自“十一五”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内需、保增速、抓项目、求发展”以招商引资为龙头,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狠抓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开辟新兴市场,稳步推进家电下乡工程和万村千乡工作,我县商务工作成效显著,现将近几年来商务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招商引资成绩显著2005、2006、2007、2008、2009五年共签订招商引资意向、协议、合同项目42个,合同引资33.12亿元。
2005、2006、2007、2008、2009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分别为0.87亿元、1.89亿元、3.2亿元、5.03亿、6.29亿元,五年增幅分别为64.5%、117.2%、69.3%、57.2%。
、25.1%每年到位资金在上年基础上净增1个亿以上。
今年年截止到9月底共引进项目 15 个,合同引资22238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达59480万元,同比增长29.84%,占州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的76.25%。
虽然近几年来在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下已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招商引资的步伐,但是我局自今年以来正积极探索从东部和南部沿海发达地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应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我县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
二、外经外贸工作扎实深入1、截止今年9月底全县共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和备案注册企业25家,其中常年开展对外贸易并有较大业绩的有鑫兴冶化、金天铝业、金旭冶化、鑫海锌品、晓园生物等5家企业。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县大部门外贸企业已经开始开展自营进出口贸易,更有望在年底前实现湘西自治州加工贸易零的突破;还有泸溪的农业支柱产业椪柑也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计划于今年12月份在县级领导的带领下参加俄罗斯椪柑组展会,全面打造“泸溪椪柑知名品牌”,为今后外贸出口任务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
1973年,中共中央两次修改“四五”计划的高指标, 逐步调整了以战备为中心的战略,开始强调经济效 益,注意沿海和三线地区并重,大规模的“三线建 设”进入收尾阶段。 经过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整顿工作,“四五”计划 得到了基本完成。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新跃进大转折
“计划赶不上变化”。“五五”计划实施期间,跨 越了由“文革”至粉碎“四人帮”及拨乱反正的重 大历史转折,致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亦随之变化。 其制定开始于1974年,没有独立的文本,包含在 《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之中。 此纲要直至1977年12月才被下发,“五五”计划缩水 仅剩3年。
“十五”计划的制定,政府不再是资源配臵的主角, 市场发挥着资源配臵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确立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 整作为主线。更多关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 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 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十一五计划(2006~2010) 经济增长领先全球
从“六五”计划开始,我国的经济计划中增加了社 会发展的内容,计划的题目也相应改为“国民经济 与社会发展计划”。“六五”计划的另外一个重要 特点,是强调一切经济工作都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 中心。
七五计划(1986~1990): 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六五”后期,从1984年第4季度开始,经济发展过 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 热。这些也成为“七五”开局的基础条件。 “七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历时3年。1983年,国务院 即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1986年3月, 经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史上第一次在一个新的五年计划刚刚起步 的时候就制定出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十一五到十三五年份表
十一五到十三五年份表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是什么意思
1、十一五,十二五,分别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和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简称。
同理,十三五是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简称
2、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3、在第一个五年((1953-1957))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之后,每五年,国家制定一个一个发展计划,这就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的由来。
1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分别是哪几年
1、十一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06~2010年。
2、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应为:2016年—2020年。
十三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内燃机规划发展战略及“十二五”规划思路
开 发创新 能力 。
( 4)发 展 我 国 现 代 内燃 机 ,在 研 制
开 发 其 高 新 技 术 领 域 中 , 要 贯 彻 “ 所 有 为 ,有 所 不 为 ” 的 原 则 。 首 先 应 集 中 力
战略重 组 与整 合 。在 重组整 合 时就 百 强
加 工系统、新型装配技 术等先进工 艺。
( 10) 大 力 推 进 现 代 化 企 业 管 理 制 度 。 全 面 提 高 企 业 的各 项 管 理 水 平 。
强 联 合 重 组 , 以利 企 业 今 后 做 强 做 大 , 参 与 国 内外 市场 竞 争 。与此 同时 ,鼓励
产 强 国 , 奠 定 坚 实 的基 础 。
1. 指 导 思想
( 1)发 展 现 代 内燃 机 工 业 ,必 须 树
立 大 市场 观 念 。要 充分 利 用 国 内外 两个 市 场 、 两种 资 源 , 以增 强我 国 内燃 机产 品在
配 套 企 业 ,组 成 各 种形 式 的 企业 集 团或 战
学 习跨 国公 司 的 经 营 技 巧 和 经 验 与 模
( )鼓 励 和 支 持 外 资 和 民 营 资 本 进 12 入 。加 快 实 现 资 金 来 源 多 元 化 , 推进 产 品和
( 11)重 视 和 培 养 各 级 人 才 ,特 别 要 注
意 吸 收 国 内外 科 研 管 理 与经 营 的 高级 优 秀 人
才 。
并 支持 部 分有 条件 的企 业与 国外 跨 国大
公司进 行各 种 形式 的联 合 与合 作 ,走 学 习一 合 作 一 合 作竞 争 一 竞 争 合 作 之 路 。
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侧重点异同
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侧重点相比较而言,最突出的一个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过去高消耗、高污染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二五”规划定下了调子。与十一五对比而言十二五更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经济质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二五是中国改革开放中面临的一个历史性的拐点。十二五的侧重不再追求单纯GDP的增长速度,而讲求经济的增长质量,更加强调经济增长要和老百姓的收入挂钩,要使各阶层的人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由国强 转向民富。
“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最大的差别,简单讲就是五中全会公报中的两句话,它确认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富民战略和内需战略等一系列的重大举措。
第二个是中央提出的要保护资源环境,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在“十二五”时期执行的力度仍然会比较大,而地方仍然追求高速发展的话,会面临比较大的环保压力。
第三个是“十二五”期间产业的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有些人力资源和生产要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有一定的基础,转型比较顺利;但是一些地方基础比较差,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他们面临的升级转型压力也比较大。
第四注重实现“民富”目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根本途径,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扭转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本收益与劳动报酬失衡的状况,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未来五年间预计会加快调整收入分配的格局,扩大中段收入格局,保障最低收入阶层老百姓的基本生活。
在企业提高效益的前提下,要适当提高劳动者的报酬。因为大部分是靠劳动工资作为主要收入,目前工资水平还是比较低,所以没有足够的购买力。其实我国的内需市场是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有效需求不足,简单点说就是消费能力和购买能力不足。
“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总结过去
业 务发展趋势 。首先 ,这种转换和 划 ,对于完成金融业规划的整体 目
信 息 技 术 的 发 展 密 切 相 关 ,信 息 技 标 、实 现 我 国 迈 向 信 息 社 会 的 整
术 的飞速发 展和 广泛应 用 ,使得 金融 体 目标 ,推 动我 国整 体信 息 化 水
中心 、邮政储蓄 银行2 多平方米 万 的生产数据 中心 、交通银行 的两地
总 结 过 去 、展 望 未 来 成 为 该 年 度 各 建 设初 具 规 模 。基 础 设施 建 设 是 信 三 中心 灾 备 体 系 和 双 中心 运 行 体 系 行 各 业 的 必 修 课 。作 为 国 民经 济 重 息 科 技 工 作开 展 的基 础 ,为 了 更好 等 。
金 融 信 息 化 规 期 对 于 国 家 信 息 纪 系 及 金 膨
“ 于二 五 ”翘 划 帮足 不
可 或 缺 的 组 成 部 分 . 科 学
地 蒯启 金 磁 业 “ 于二 五 ”
信 息 纪龆 划 ,对 于 完 成 金
.
融 业 规 划 的 整 体 目标 . 实
魏厨迈 / 句信怠 社会 的整 体 目标 。推 动 我 国整 体信 蛊纪水 搀升 ,帮具 有
“ 十一五 ”期 间,多数金融机构 都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提 和改进现有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 、稳
把 I 治 理 作 为 整 个 公 司治 理 的 重要 T 组 成部 分 ,调 整 机 构 设 置 ,优 化 I T 组 织 架 构 ,不 断 充 实 科 技 队 伍 , 出 台具 体 管 理 办 法 规 范 日常 工 作 ,制 出 了 全 面 要 求 ;各 金 融 机 构 也 都 制 定 了较 为 完 善 的 信 息 科 技 风 险 管 理 步 推 进 应 用 系 统 和 基 础 设施 建 设 、 积极 推 动行 业 内标 准 化 工作 、继 续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3]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十三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发展理念第五章发展主线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第十三篇全力实施脱贫攻坚第五十六章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五十七章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第五十八章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第十四篇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六十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第十五篇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第六十一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第六十二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六十三章缩小收入差距第六十四章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六十五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六十六章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六十七章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六十八章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第六十九章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第十七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七十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及十二五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及十二五发展规划调研报告“十二五”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也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战略眼光审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开展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理清“十二五”发展的基本思路,对于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的调研报告,以供讨论。
一、“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评价“十一五”以来,我县紧紧围绕“三个”建设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政府效能不断提升,各项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良好,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正逐步迈向宽裕的小康社会。
“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
gdp从的19.36亿元发展到的31.59亿元,年均增长17.9%,人均gdp由5574元增加到8975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
农业产值由的3.76亿元发展到的5.7亿元,工业总产值由的10.92亿元提高到的21.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9%、26.1%。
财政总收入由的1.81亿元提高到的2.1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的1.26亿元提高到的1.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9%、21.9%。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的25.27亿元提高到的42.06亿元,比期初增16.79亿元,年均增长18.5%。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十五”期末,三次产业结构为13.5:38.5:48,调整为11.9:36.9:5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继续稳步发展。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3]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发展理念第五章发展主线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霍林河街道“十二五”规划(一)指导思想霍林河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确立了霍林河街道“十二五”的工作思路,即以招商引资、加快开发改造辖区平户区、开发建设商贸区(商贸街)为重点,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为着力点,立足抓经济、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倾力筑牢经济基础、拓展社区服务、树立优良作风、建设崭新霍林。
(二)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以全面提高社区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为目标,以创建、巩固和提高文明社区“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为抓手,坚持依法治街和产业兴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扎实工作,努力把霍林河街道建设成为经济文化繁荣,道德风范高尚,服务设施齐全,市容环境整洁,生态环境优良,社区秩序良好,社会保障完善,基层民主自治,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街道社区。
2、街道经济发展目标保持街道经济持续、快速、良性发展。
进一步加大发展经济工作力度,通过招商引资、科技人才的引进等多种途径,形成街道新的企业经营规模和特色,建立以税收为基础的财力支持体系,形成管理、服务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强力推进财政税收工作。
要进一步发展辖区经济,为倾力为工商服务业发展服务,扶持壮大辖区经济实体,为生产经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要积极支持和配合税务部门开展税收征管工作,进一步挖掘税源潜力,在管好征足营业税等固定税源的同时,在房产税、盲点税源、难点税源征管上下功夫,通过资源配置、市场调节、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办法,盘活现有闲置资产,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税源,在2010年街道税收指标任务的基础上,以后每年递增20%,力争到2015年实现财政自给。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每年实现招商引资金额1亿元以上。
要针对辖区特点和地域区位,确定“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五大方向,即结合通辽城区东出口物流集聚区的发展规划,发挥国道303线的交通优势,积极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业。
认真总结“十一五”建设经验精心规划“十二五”发展战略
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结合纪念改革开放 3 O 周年宣教活动 , 为社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的科技读书 《 甘肃南部资源植物及食用菌栽 培技术》 《 、甘肃省花 椒病 虫害防治》 全局科技人员 以保护区生 态 、 ; 管理 、 社区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 , 发表 了大量有 学术 价 值 的科技 论 文 3 O余篇 。 ( ) 技 兴林 方 面 的创 新举 措 及成 效 四 科
( ) 三 林业 科技 计 划项 目及 成果
一
是科技计划项 目明显增多。 十一五” “ 期间实施
的项 目 有甘肃省 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 目“ 甘肃 白水江 地 区大熊猫主食竹种群动态监测研究” ,中青年科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务 1 亩 ; 保 工 程 管 护 面积 达 到 2 25万 亩 , 山 万 天 8. 封
中心 , 是 思想政 治 _ 的 中心 。 也 丁作 因此 , 思想 政治 工作 必 须 紧 紧围绕 企业 中心工 作来 做 , 穿企 业生 产经 营 贯 的全 过程 , 从 、 服 服务 于企 业发 展 任 务和 长远 目标 , 并 不 断充实 T作 内容 , 为企 业 的不 断深 入改 革 和长 远发
| A
物研 究 所 、 甘肃 农业 大 学合 作 开展 了 白水 江 流域 植 物 多 样性 研 究 , 中 国科 学 院 动 物研 究 所 、 国科 学 院 与 中
基金项 目“ 白水江 自然保护 区次级 自然单元优先保护 评价 ”香 港海洋公 园基金项 目“. ” , 51 大地震对甘肃 2
防火 、 巡护监 测 、 社会 经济 等数据 资料进 行 录入及 统
宁国市气象局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宁国市气象局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一、“十一五”期间宁国气象气象事业发展回顾“十一五”以来,在宁国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为主线,以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建设为支撑,以“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为标准,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为宁国跨越崛起提供了优质的气象服务,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工作成就如下:(一)、切实做好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气象服务效果显著。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市气象事业的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气象服务工作成效较明显。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在服务“三农”,发展城乡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的工程之一。
1、公共气象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水平大力提升五年来,建成了包括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在内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多种渠道,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显著提升。
在认真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同时,着力抓好“三性”天气预报服务。
建成了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和《重要天气报告》制度,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与市政府应急办、民政、水利、公安、交通、国土、卫生、安监、教育等部门和单位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了19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和全市气象信息员队伍;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率逐年提高。
五年来在防台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等气象服务上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肯定,2006年荣获省局“人工增雨防雹”先进单位,2008年荣获宁国市“抗雪防冻救灾”先进集体,2009年荣获宁国市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其中2人获得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2、加强测报业务管理,业务质量稳步提升。
五年来测报业务工作质量稳步提升,业务人员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通过采取及时组织分析错情、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按时观测演练等一系列措施,测报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
“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二五”计划作为党中央的 建议,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通过。此后,由于 指导方针的变化,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第二个 五年计划的正式文件始终未能颁布。
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巨大波动,“二五”实际上分成1958年~1960 年“大跃进”阶段和1961年~1962年进入调整时期两个阶段:
经过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整顿工作,“四五”计划 得到了基本完成。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新跃进大转折
“计划赶不上变化”。“五五”计划实施期间,跨 越了由“文革”至粉碎“四人帮”及拨乱反正的重 大历史转折,致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亦随之变化。 其制定开始于1974年,没有独立的文本,包含在 《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之中。 此纲要直至1977年12月才被下发,“五五”计划缩水 仅剩3年。
国际上,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1997年始发于泰 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整个亚洲,对中国的出口、 利用外资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前期,针对通货膨胀率过高的突 出矛盾,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通过综合治理,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六五计划(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六五”计划是拨乱反正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
区委宣传部“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区委宣传部工作汇报按照通知要求,现就“十一五”期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取得的成就、今年工作落实情况及今后五年工作总体思路汇报如下:一、“十一五”期间工作成就八次党代会以来,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区委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改革创新,跨越争先,紧扣区委、政府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推动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发展上水平,为实现“二次创业,振兴东安”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文化保证。
区委宣传部连续五年在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中获得理论武装工作、舆论引导工作、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始终保持省文明城区称号,在全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我区作为四城区唯一一家获“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强化理论武装,干部群众思想凝聚力不断提升。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思想先行”理念,坚持把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作为干部群众长期受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抓紧抓实,先后组织开展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区八次党代会及全会精神等宣传教育活动,积极主动地把全区干部群众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到区委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
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建立和完善了7项促学机制,依托“东安大讲堂”活动,帮助各级领导干部开辟视野、拓宽思路、指导工作、推动实践。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达标单位67个,创建率达到60%以上,先后5次接受省、市参观检查,得到好评。
我区成为四城区唯一一家被授予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强化理论中心组学习带动作用。
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对各级中心组学习的检查和指导,辟建了“东安网络论坛”,每年组织领导干部开展一次大讨论活动,形成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大力推进理论宣传普及。
深入开展了以“送党课下基层”为载体的理论学习“五下五入”活动。
聘请高层理论专家和区理论骨干,组建了理论人才库,以“理论超市”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引导和理论服务,这种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重视和好评。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瑞金市总工会“十一五”工作总结“十二五”工作规划一、“十五”期间的主要工作过去的五年,工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工会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工作指南,带领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中心”、推进“四个打造”的奋斗目标。
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突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这一主题,努力落实“围绕一个中心(维护),完善二个机制(民主管理和集体合同制度),加强三项工作(职工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困难职工帮扶)”的工作要求,重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工会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过去的五年,我市工会多次被省总工会评为“工人报刊发行工作先进单位”;被赣州市总工会分别评为“先进县(市、区)总工会”、“‘一县一特色’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工会维权维稳工作先进单位”、“工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工会经费收缴工作先进单位”、“工人报刊征订工作先进单位”。
回顾五年,我市工会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工运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一、强化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水平1、狠抓理论武装,提升创新能力。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运富同志兼任市总工会主席以来,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队伍,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五”与“十二五”规划在区域发
展方面的比较
“十一五”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
“十二五”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和主体功能区战略
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十一五”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十二五”推进“新一轮
...”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强调“全面
..”,中部地区崛起加“大.
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从“鼓励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
..”到“积极支持
和“贫困地区
....”扶持力度。
“十一五”对四类主体功能区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和人口管理政策五方面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
其中,财政政策要增加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投资政策要重点支持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政策重在调整产业结构与分布层次;土地政策严禁生态用地改变用途;人口管理政策引导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逐步自愿平稳有序转移。
“十二五”建立健全“新”的区域政策体系框架,研究制定符合主体功能区理念的区域政策体系,提高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对优化开发区,严格限制污染,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对重点开发区,增强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能力;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增加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鼓励生态移民。
“十一五”提出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健全四个机制:健全市场机制,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帮扶欠发达地区;健全扶持机制,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十二五”提出“积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与机制”。
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破除不利于市场一体化的行政性规章和管理措施;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立法;完善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
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十一五”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十二五”推动形成多级带动的国土开发格局,积极培育若干带动力强的发展轴带,引导重点城市群(带)集聚发展。
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线,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产业体系,形成若干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