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

合集下载

生命教育:建构美好生命的五重境界

生命教育:建构美好生命的五重境界

生命教育:建构美好生命的五重境界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渠道,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而建构美好生命的五重境界,则是指在生命教育的指导下,培育学生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达到的一种境界。

下面,我们将分别详细介绍这五重境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

第一重境界:认识自我,明确人生成长目标认识自我是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人生成长目标。

只有清晰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为实现人生目标做出努力。

在这一重境界中,学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长处和短板,培养自尊、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

第二重境界:发现美好,培养积极情感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培养积极情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在这一境界中,生命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培养感恩之心,关注他人,培养正向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第三重境界:促进健康成长,培养良好习惯和行为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是美好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需要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锻炼习惯、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勇于担当的品格,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为自己的身心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重境界:扩展视野,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扩展视野、培养创新能力是建构美好生命的重要环节。

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走出舒适区,了解世界、关注社会,培养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创新意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该多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重境界:实现自我价值,回馈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并回馈社会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

教育的四重境界

教育的四重境界

教育的四重境界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有助于培养出有价值观、智力和知识的个体。

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塑造人格,教育都能达到不同的境界。

教育的四重境界体现了教育的深度和宽度,它们分别是:知识的传授、品德的培养、创造力的激发和人生态度的塑造。

首先,知识的传授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教师通过讲授各种科目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培养分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教育者需要确保所传授的知识准确、全面,并能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结合。

只有当学生获得了充实的知识储备,他们才能在未来面临挑战时从容应对。

其次,品德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之一。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

培养诚实、宽容、正直、友善等优秀的品德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育者应该通过示范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只有品德高尚的个体,才能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第三,创造力的激发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还应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它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教育者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勇于思考、大胆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

只有具备创造力的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最后,人生态度的塑造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培养品德,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包括对待人生的热情、对未来的信心以及积极的心态。

教育者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鼓励他们勇往直前地追求梦想。

只有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个体才能在生活中克服困难,实现个人价值。

综上所述,教育的四重境界即知识的传授、品德的培养、创造力的激发和人生态度的塑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在教育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育者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平衡各个境界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生命的教育案:如何培养孩子的生命意识和保护意识

生命的教育案:如何培养孩子的生命意识和保护意识

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视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而如何活得精彩却需要一生的不懈努力。

而作为父母,教育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意识,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就来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生命意识和保护意识。

一、培养生命意识1.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生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给孩子灌输生命是宝贵的这个概念。

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入手,逐渐点滴培养起孩子的生命意识。

2.注重感受自然生命的源头是自然,如果孩子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那么他们会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可以带孩子去公园、去山间、去海边,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思想能力有时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倾诉自己的烦恼,所以我们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叙述,并给他们安慰和指导。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4.注重心灵的培养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感到很累、很无聊、很空虚。

如果经常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是否还会对生命充满敬畏之心?因此,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心灵成长,让他们懂得的不仅是物质生活,还有精神层面的追求。

二、培养保护意识尊重自然,保护生命,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做的责任。

以下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1.鼓励孩子参加自然保护活动可以带孩子参加环保志愿者、义工活动等,让他们亲手接触和了解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之处。

2.教育孩子环保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忽视废物的处理问题,导致环境污染。

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处理垃圾,降低他们的环境压力。

3.鼓励孩子关注动物福利不少孩子对爱心基金、保护动物等相关活动颇有兴趣,我们可以让孩子了解到动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它们所需要的生存环境。

4.教育孩子道德道德修养是我们成人之后调整自己行为的重要方法。

我们要教育孩子遵循道德准则,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符合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这样不仅会改变孩子自身,还会让孩子在身边的其他人中做出榜样。

生命的教育从孩子的启蒙阶段便应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孩子的生命意识和保护意识是我们教育的重点。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和生死教育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和生死教育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和生死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和生死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死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关乎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还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和生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生命教育的实施1. 强调生命平等与尊重生命的平等与尊重是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案例、故事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生命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动物保护中心、社区老年公寓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对待动物和老年人的尊重与关怀。

2. 培养生命关怀与责任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和责任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志愿者工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帮助他人、关怀弱势群体的重要性。

3. 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艺术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生死教育的实施1. 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生死生死教育要求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生死,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死观。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宗教文化、哲学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死的本质和意义,认识到生死是人生的自然过程,从而降低对生命和死亡的恐惧。

2. 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生死教育还包括提供学生必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死问题。

教师可以讲解生命科学、医学伦理等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应对技巧,如面对疾病和死亡时的心理调适方法。

3. 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和理解生死问题。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丧礼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丧失与悲伤的情绪,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同理心。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1. 整合跨学科资源实施生命教育和生死教育需要整合跨学科资源,教师可以协调各学科教师的教学内容,形成多学科交叉互动的课程设计。

当代教育中的生命意识

当代教育中的生命意识

美的和宗教的。政治性要求我们适应新的社会制度,
让他们知道你所拥有的一切对自己才有意义与价值,
学会利用自己的生命力量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
不要以物骄人、以荣骄人, 因为生命的唯一性排斥了
使命。人的道德性具有超越性, 要求个体超越物质功
生命的可比性, 如果个体非要在意识领域进行比较,
利, 以追求内在的完美和外在的至善, 达到人性的高
[关 键 词] 教 学 模 式 综 合 型 主 导 主 体
一、引言
实践, 探索综合型教学模式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
构建既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主体作
次有益尝试。
用的综合型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综合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的集中体
从师生活动的关系水平来看, 目前广为采用的教
生命教育就是要人正确对待生命, 学会珍爱生命, 利用生命的潜能, 去获取生命的意义。生命意义都是 个体的、唯一的, 是个体的体验与追求, 为此个体的 成长过程中不要一味地与人攀比。活着, 哪怕是艰辛 地活着, 只要勇敢地面对, 想办法去克服, 就会获得 生命的意义。
( 责 任 编 辑 : 曹 庆 红)
生命的意义不只是体现在吃穿住行等物质享受上, 更主要地体现在一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和周围的人所 承担的责任上, 体现在一个人克服困难与痛苦的程度 上, 可以说人克服困难与痛苦越大, 他的价值与意义 越能被体现出来。生命的意义还在于创造, 通过超越 生命本身的束缚, 超越满足生命的物质束缚, 通过创 造性的劳动, 实现自己的价值与为人的尊严。
不完结, 就完成了生命的意义, 而人的生命却不单纯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 也要关心学生的身

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它旨在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生命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现状和实施策略。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生命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关注个体的生命发展,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他们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此外,生命教育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二、生命教育的现状目前,生命教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课程和资源。

其次,一些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

此外,一些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存在轻视生命、自暴自弃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生命教育的实施和推广。

三、实施策略1.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学校应该将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

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讲座、讨论、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3.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4.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教师是生命教育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应该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生命教育意识。

5.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应该营造一种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有益身心的校园活动,增强他们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

课堂教育生命意识的唤醒

课堂教育生命意识的唤醒

也谈课堂教学智慧——课堂教育生命意识的唤醒一、我们的办学理念我们朝阳中学的办学理念与核心是“根植生命,唤醒智慧”。

把生命还给教育,让教育充满智慧是全校师生的共同的追求和愿景。

二、人的生命组成与课堂教育的生命意识的唤醒“人的生命可以分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四个组成部分,自然生命是生命的根本,是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本能的存在方式;精神生命是生命的升华,是它赋予人灵性、灵魂和人格;价值生命是人的生命有了价值取向,赋予人价值标准和判断,使人的主观性、目的性和客观性、实践性统一起来,达到真善美的完美的结合;智慧生命是生命的创造与超越,使人的认识更加理性、科学与艺术,使人的精神更加健康、崇高、丰富、完美,是人发展的动力源泉:这四种生命体现出了人的身体、心理、智慧、价值和道德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是生命系统不同的要素,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1]这四种生命的要素赋予了课堂教学生命的含义。

课堂教育的生命意识主要途径在于对生命意识的唤醒和引导,唤醒沉淀在人生命意识和潜意识中生活经验、尊严感、道德感,使人产生求知、向善、创造的生命激情。

三、课堂教育的目的就是唤醒被教育者沉睡的自我意识德国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目的就是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从生命深处唤醒被教育者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四、采用何种合适的教育方式来唤醒学生(1)、用有生命价值的生活资源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唤醒是课堂教学生命表达的关键,学生的生活是唤醒的基本催化剂。

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用有生命价值的生活资源唤醒学生,为学生发展服务。

在教学中要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物学与生物的密切关系,从而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论语文教育中生命意识的培养

论语文教育中生命意识的培养

论语文教育中生命意识的培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逐渐复杂起来,人们的身心健康也逐渐受到了挑战。

如何让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掌握语言技能,更能培养生命意识,成为有社会责任、具有高度情感和思维品质的人,这是目前语文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本文将就几个方面探讨中生命意识的培养。

一、坚持价值教育语文教育要注重价值观培养,即使课程设置灵活,也要树立融合人文、科学、哲学、艺术等多种价值观的教育理念。

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生命存在于实际环境中的兴趣,帮助学生建构信仰和价值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深刻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懂得珍惜生命,珍惜自然,珍惜大地,懂得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

二、注重文本阅读语文教育是阅读教育,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提高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比如,在阅读《草房子》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深入探讨草房子里面的人的生存状态,深化学生的人文意识,唤起感性思维和情感体验。

三、重视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生动、富有魅力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语文教育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也是一种注重生命培养的教育方式。

小学阶段,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关怀活动,学校可以进行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例如采摘、建义务劳动经验中心等,让学生的生命情感得到真正的体验和升华。

语文教育也可以通过诗歌朗读、戏剧表演、写作等形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掘生命中的独特性和意义性。

四、注重童话教育童话是一种符号式文本,它可以启发人们对生命的想象和抒发,可以让人们在幻想中探索生命的智慧和内涵。

现代童话不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还存在于音乐、电影、游戏等领域,教师可以将其注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文学中探索生命的存在感,增强学生的童心。

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四重维度

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四重维度

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四重维度作者:黄镟璇来源:《中国德育》2022年第04期随着时代发展,青少年在学业、生活习惯等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青少年生命病理问题如自伤自杀、人身安全、心理健康、情绪障碍等,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究其原因,核心就在于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阶段,对生命缺乏必要的认知和理解,压力应对能力不足,情绪管理意识和能力亟待提高。

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十分必要且迫切。

一、感悟生命本质:提高对生命的认识是前提从“知”的维度看,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是生命教育的前提。

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碰撞,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对生命的认识不够全面,容易受不良文化影响。

感悟生命第一步是要感悟生命的不可逆性。

生命的不可逆就意味着人人都必须面对死亡。

死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吉利、不吉祥的存在,大多数人避讳死亡,更遑论死亡教育。

由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直面生与死,思索生与死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借由对死亡课题的讨论,让学生珍惜生命、欣赏生命。

第二步是要感悟生命的伟大与历史的悠久。

随着后现代社会思潮开始流行,人们受其影响产生怀疑一切的历史虚无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伟大与历史的悠久,破除工具理性思想对人的异化,以建立生命意义感与自主性为目标,指引学生坚定内心追求,有序生活。

第三步是要感悟生命的自由和平等。

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通过对自身和现实的探索,积极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受成绩至上和家长的过分溺爱影响,他们高度聚焦自我,对他人和他物的生命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使命感。

唯有感悟到众生生命的自由与平等,对万事万物怀有悲悯之心,方能唤起生命认同。

二、浸润生命情感:体验中引发生命共鸣是核心从“情”的维度看,在体验中引发生命共鸣是生命教育的核心。

青少年生命教育不应该停留于知识的传递,而应发掘知识的生命陶冶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双方相互启发。

学生通过自己的生命体验,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论语文教育中生命意识的培养

论语文教育中生命意识的培养

论语文教育中生命意识的培养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而生命意识的培养在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都知道,生命是最珍贵的财富,因为只有拥有生命,我们才有一切可能。

因此,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理解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并且能够对生命负责。

首先,学校应该通过教育与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学生们需要学习身体保健、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都能够加强他们的生命意识。

另外,学生们需要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生命的奥秘和生命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认识到生命的重要价值。

教育应该强调在生命的所有方面都应该充分珍惜与保护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其次,家庭和社会也应该承担起培养生命意识的责任。

父母应该通过自身的行为和态度来引导孩子,教育孩子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相关宣传和法律监管,让人们更加关注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保护,确保人们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最后,生命意识不仅仅是一种认识和觉悟,它更应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人们要始终珍惜自己的生命,不随意冒险、不自暴自弃,要积极投身到各种保护生命的活动中来,并宣传生命保护理念。

同时,人们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不进行暴力行为、不随意破坏他人的生命和自由。

总之,生命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拥有了健康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观,才能让人们更好地面对现实和未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生命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意识,让生命的价值在每个人身上得到彰显。

教育的生命意识

教育的生命意识

教育的生命意识。

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生命意识,这是构建“师生共同体”的核心理念。

生命意识要靠生命自身来激发,学生具有无限潜能,也具有不可遏止的动力和冲力去发展自己和实现自己。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课堂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个体生命价值,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来看待,促进学生发展,宽容个体差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特点,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呈现生命态。

使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和思考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彼此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也是师生共同交往的实践活动,为师生个体生命的发展提供了无数机会。

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不仅统一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利益,而且融洽了师生关系。

课堂不仅成为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地方,而且成为教师和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成为教师、学生合作双赢的精神家园。

一、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和前提条件。

1、激活英语教学中的生命意识。

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生命意识, 这是构建师生共同体的核心理念。

生命意识要靠生命自身来激发,就像一棵树的摇曳带动了另一棵树。

学生具有无限潜能,也具有不可遏止的动力和冲力去发展自己和实现自己。

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

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
在”。由此可见,人之生命是种生命与类生命的统在的生命活力,人的受动性是外在的制约因素,只
一。然而,人之为人,不是单纯的生命存在,有意有按合目的性的要求,做到内在的能动性与外在
义的生命才是存在的根本,人的生命质量要不断的受功性的统一,人才能取得改造世界的胜利,人
提升,不断超越和提升生命质量是人之生命的永之能勺才能得到张扬,个性才能充分发挥。
恒追求。.人之生命要做到“四个面对与和谐”
2.人之生命是社会与个人的统一和协调上述三个特点使人之生命必然存在“四个面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对”:面对自身,面对自然,面对社会,面对他人。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生命活力正是从“四个面对”中显现出来的。这就
是其本质属性。人的能动性又表现为认识和实践
人之生命是什么?笔者认为:“三个统一”和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自立性和创造性。只有充
“四个面对与和谐’,构成了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分发挥能动性,人才能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和社
教育的根基。会,创造自己的历史。
1.人之生命是种生命与类生命的统一和提勃而,在重视人的能动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另
整体和谐为目标,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人的
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生命潜
能,构建人的生活方式,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升
的生命质量的活动。
人之生命可分为四个组成部分:自然生命、精
神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
自然生命是人之生命的根本,是生命存在的
物质载体和本能的存在方式,强健的体魄是生命
升一面:人的受动性。所谓人的受动性,就是人的存
人不满足于生命支配的本能生活,于是创造在及其活动的受制约性。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

生命教育的五个内容

生命教育的五个内容

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包含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

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国内外生命教育在具体议题上固然有不同的侧重,但面对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则是互通的。

依此,真正的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

一、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意识教育是高校进行生命教育的第一步。

其目的是让学生对生命形成科学的认识,做到了解生命,进而能够尊重热爱生命。

首先了解生命的基本构造,懂得生命体从孕育到成长是一个神奇而又复杂的过程,每个人的生命体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自然的恩惠下,在社会和家庭关系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要认识到能够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幸运的事。

而后培养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生命价值的教育 1、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崇高的信念。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鼓励他们不要被眼前纷繁复杂的思潮所迷惑,重新唤起大学生对于人生价值的探索能力,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让生命充满意义。

2、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超越。

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性与不可逆性,所以生命是无比珍贵的,要有限的生命里实现自我价值的超越是每个人所应该具备的权利和义务。

三、死亡教育生命标志着生物集体所具有的的活动能力,从人一出生开始,就意味着这种能力中将会消失,走向死亡,这是任何人都要面对的宿命,无法避免的。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享受着青春带给他们的愉快和换了,在他们充满斗志的意识里,很少对死亡有深刻的认识,更没有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

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

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

收稿日期:2019-11-22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效力提升的实施路径探索”(项目编号:SGH17H394)。

作者简介:张丹阳(1990—),女,陕西西安人,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张丹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陕西西安 710043) [摘 要]生命就是人的存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由此产生的生命价值及意义。

生命最高原则就在于生命的存在,如果没有生命,也就谈不上其存在的价值及意义问题。

人作为教育出发点,教育旨在育人,因而教育应具备明确的育人价值与生命意识。

[关键词]教育;生命意识;生命教育[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11X(2020)04-0117-02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0.04.051[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人类对于生命存在、生命价值以及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认知便是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蕴含存在意识、价值意识两个层次。

前者指的是人类对生命存在的认知理解,后者则是人类在生命存在的基础之上,凭借社会实践活动将生命价值落到实处的意识。

简单来说,人唯有在生命意识层面存在自觉性,才可真正善待与爱惜生命,才能努力落实自身生命价值。

我国传统教育体系偏重于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轻视教育本质,也就是生命教育。

因此,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当下,生命教育应作为教育不可或缺且不可忽略的内容存在。

一、生命意识内容(一)理解及认知生命意识生命蕴含精神形态与物质形态生命这两个方面,简单来说,人的生命包含思想和身体。

一方面,精神形态生命,是将动物和其他生命进行区分的关键标志。

另一方面,物质形态生命,是所有生命在发展过程当中的最高层级,亦是自然演化的最终成果。

从与动物生命的本质区别来看,只有人类拥有主观思想。

而从和其他人的区别而言,因每个人人生经验与生活阅历存在差异,每个生命均具备和他人存在差异性的思想内容,这边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特征。

生命教育:建构美好生命的五重境界

生命教育:建构美好生命的五重境界

生命教育:建构美好生命的五重境界生命教育是培养个体追求美好生命、实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旨在引导人们认识生命的尊严、价值与意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生命教育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五重境界”,它指的是构建美好生命所需要具备的五个方面的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自觉自爱”。

自觉意味着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积极地改进和提高自己。

自爱则是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负责,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并通过积极的自我管理和情感表达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个境界是“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是一种积极地、真诚地关心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这种境界要求我们能够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尊重和理解他人,不仅仅是关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而是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尽力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三个境界是“和谐共处”。

和谐共处指的是个体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它要求我们能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与他人和平相处,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并以积极的心态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环境问题。

第四个境界是“追求真理”。

追求真理是一种积极的、探索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度。

它要求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经验,使自己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第五个境界是“放眼未来”。

放眼未来意味着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这种境界要求我们具备坚定的意志和毅力,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气馁,而是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目标和行动。

在生命教育中,建构美好生命的五重境界是不可或缺的。

这五个境界互相关联,共同构成了个体完整而丰富的生命体验。

只有通过培养和实践这些境界,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并为社会和世界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生命教育:建构美好生命的五重境界

生命教育:建构美好生命的五重境界

生命教育:建构美好生命的五重境界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生命本质、培养人的整体素养的教育理念,旨在帮助人们建构美好生命的境界。

它通过对生命起源和存在意义的思考,引导人们去探索自我和世界,培养健康、积极、有爱心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建构美好生命的五重境界是指在实践生命教育过程中,帮助人们逐渐达到的一种境界。

以下是这五重境界的概述。

第二重境界是尊重生命。

在这个境界中,人们不仅仅是认识了生命,还学会了尊重它。

他们去关怀和保护其他生命,包括动植物。

他们明白生命间的相互依存和平衡,从而珍惜和维护生命的多样性。

第三重境界是爱护生命。

在这个境界中,人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生命的尊重,并通过行动表达对生命的爱护。

他们关注生命的健康和幸福,积极投入到关爱他人的行动中。

他们学会了宽容、宽大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

第四重境界是创造生命。

在这个境界中,人们学会了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创造美好的生命。

他们追求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付出和贡献,为世界创造更多的美好和幸福。

第五重境界是成就生命。

在这个境界中,人们综合了之前四个境界的经验和理解,达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生命境界。

他们通过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以及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成就。

他们活出了真正的生命意义,给世界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建构美好生命的境界,通过认识、尊重、爱护、创造和成就生命的五个重要境界,帮助人们实现自我发展、追求幸福和回馈社会的目标。

这种教育理念不仅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实施,也可以贯穿于整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

只有通过建构美好生命的境界,我们才能真正活出精彩而有意义的人生。

幼儿园生命教育体系构建

幼儿园生命教育体系构建

幼儿园生命教育体系构建引言幼儿园生命教育是基于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旨在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建立一个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包括目标设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目标设定1.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和自我意识。

幼儿应该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权利和责任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培养幼儿的生态意识。

幼儿应该认识到自然界万物互相依存,要学会尊重和保护大自然的生命。

3.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

幼儿应该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要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规则,尊重他人的生命权益。

教育内容选择1.生命的起源和特点。

通过讲述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特点,帮助幼儿了解自己身体的构成和功能。

2.动物和植物的生命。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方式,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3.健康和安全教育。

通过讲解饮食、运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环保意识教育。

通过亲近自然、观察环境变化等活动,教育幼儿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对地球造成的伤害。

教育方法1.观察和探索。

通过让幼儿观察和探索自然界的生命,培养其对生命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2.直观体验。

通过生活、游戏、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形式,并培养其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3.故事和绘本。

通过精选的故事和绘本,向幼儿传递关于生命的信息,引发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和理解。

评估方式1.观察评估。

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对生命的态度和行为,评估其生命教育的效果。

2.问卷评估。

向幼儿和家长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生命教育的认知和评价,并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论幼儿园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当全面、系统地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科学的教育内容选择、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评估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自我意识、生态意识、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

生命教育:建构美好生命的五重境界

生命教育:建构美好生命的五重境界

生命教育:建构美好生命的五重境界生命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意识到生命的尊贵和价值的教育方式。

它旨在帮助人们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目的,并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建构美好生命的五重境界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重境界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激。

在这个境界中,我们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的存在和价值。

我们要使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我们要鼓励学生珍惜生命,感激给予他们生命的父母、家庭和社会。

第二重境界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在这个境界中,我们教育学生要积极面对生活,充满热情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事业中。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生活是美丽而珍贵的,我们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第三重境界是对困难的勇气和坚持。

在这个境界中,我们教育学生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充满信心地解决问题。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困难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要培养他们的耐力和毅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给予他们成就感和自信心。

第四重境界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在这个境界中,我们教育学生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需求和困难。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心,鼓励他们主动帮助身边的人,并参与到公益事业中。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帮助他人就是在帮助自己,通过帮助他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第五重境界是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和理解。

在这个境界中,我们教育学生要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独特之处。

我们要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价值,通过发挥自己的特长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新课程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师生命意识的重构

新课程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师生命意识的重构

新课程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师生命意识的重构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发生了转变,生命意识的重构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中语文教师的生命意识指的是教师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关注和关爱。

在新课程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重构自己的生命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要积极传递正能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应该坚守教育的初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课程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和思想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对文学、艺术和人文关怀的追求,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生命教育的反思与建构

生命教育的反思与建构

生命教育的反思与建构在现代社会中,生命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生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反思和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建构和改进。

生命教育应该从小学开始,而不是等到中学阶段。

传统上,生命教育更多的是在中学阶段进行,但实际上,生命教育可以从小学开始。

因为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形成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通过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生命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和体验。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命力,而理论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实施生命教育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让他们亲身参与生命的各个层面,并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感悟生命的真谛。

生命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快节奏和高压的现代社会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面临着许多困扰和问题。

生命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保持身心的平衡,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第四,生命教育应该注重价值观的培养。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通过生命教育,学生应该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尊重生命,关心他人,追求真善美,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第五,生命教育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的生命力的关键。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如同情、感恩、善良等。

情感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生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需要进行反思和建构,以求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通过从小学开始,注重实践和体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品质,可以使生命教育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开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1979一卜版,第167页)笔者将人的受动性概括为
社1979年版,第24页)种生命是本能生命,人与三个万面:其一,受生命个体所限制,受自身规律
动物共有;类生命是自为生命,人类独有。种生命所制约;其二,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或限制;其三,受
属个体所有,具有自在性;类生命存在于个体,内社会规律所制约,具体包括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社
育的课程观,课程的设置、内容的取舍,要遵从生
命发展的规则;树立生命教育的学习观,真正让学
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与生命组成的四个部分,
即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相对
应,生命教育应以学会生存、学会沟通、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为己任,其内容有以下四方
面。
第一,生存意识与生存能力教育:包括身体与
“四个面对与和谐’,构成了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分发挥能动性,人才能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和社
教育的根基。会,创造自己的历史。
1.人之生命是种生命与类生命的统一和提勃而,在重视人的能动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另
升一面:人的受动性。所谓人的受动性,就是人的存
人不满足于生命支配的本能生活,于是创造在及其活动的受制约性。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
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txt我们用一只眼睛看见现实的灰墙,却用另一只眼睛勇敢飞翔,接近梦想。男人喜欢听话的女人,但男人若是喜欢一个女人,就会不知不觉听她的话。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
教育的四重构建
王北生(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
健康成长,个体生命质量的提升是社会发展的动
自然生命是人之生命的根本,是生命存在的
物质载体和本能的存在方式,强健的体魄是生命
的源泉。精神生命是人之生命的升华,它赋予人
灵性,使人有了灵魂,健全的人格是精神生命的意
义所在。价值生命是对人之生命的取向,它使人
有了价值标准与判断,使人的主观性、目的性与客
观性、实践性统一起来。真善美的完美结合是生
容却取自“类能量”,具有自为性。无数个体生命会关系、社会需要和教育状况所制约,此外还受民
凝聚成整体,形成由个体到整体的相统一的“类存族心理结构和文化传统所制约。人的能动性是内
在”。由此可见,人之生命是种生命与类生命的统在的生命活力,人的受动性是外在的制约因素,只
一。然而,人之为人,不是单纯的生命存在,有意有按合目的性的要求,做到内在的能动性与外在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生命活力正是从“四个面对”中显现出来的。这就
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页)人是社会要求人之生命要做到“四个和谐”:面对自身,要了
的人,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每个人都是特定社会的解自我,做到与自身和谐;面对自然,要认识自然,
一个成员。但人的生命又具有个体性,我们必须做到与自然和谐;面对社会,要融人社会,做到与
活力为基础,以承认不同秉赋、性格和能力的差异
为前提,以倡导人的生命与自身、自然、社会、他人
整体和谐为目标,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人的
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生命潜
能,构建人的生活方式,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升
的生命质量的活动。
人之生命可分为四个组成部分:自然生命、精
神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
命教育理论的认识,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生命教育
实践,从而进一步充实生命教育的内涵。我们认
为,生命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程实践,具体表现为
以下四个方面。
命的内在尺度,是价值性的追求。智慧生命是人
之生命的创造与超越,它使人的认识更加理性、科
学与艺术,使人类的精神更加健康、崇高,使生命
的意蕴更加丰富、完美,智慧生命是人发展的动力
之源。这四种生命体现出人的身体、心理、智慧、
价值、道德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它们是生命系统的
不同要素,发挥着不同的功能。这四种生命构成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其目的在于育人,因此,一
教育应具有清醒的生命意识和育人价值。3.人之生命是能动性、受动性和合目的性的
统一
一、人的生命的内涵人之生命具有能动性,这是人类独有的特性,
是其本质属性。人的能动性又表现为认识和实践
人之生命是什么?笔者认为:“三个统一”和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自立性和创造性。只有充
能弹奏出动人的乐章。
关注生命、提升生命,应成为教育的价值取
向。教育必须具有清醒的生命意识,不能忘记教
育是关注与引导人之心灵的事业。
二、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
教育的生命意识在于对生命的引导,即对人
之尊严引导,人之生活引导,人之德行引导,人之
求知引导,人之智慧引导。教育的生命意识体现
并贯穿在生命教育中。生命教育是以学生的生命
义的生命才是存在的根本,人的生命质量要不断的受功性的统一,人才能取得改造世界的胜利,人
提升,不断超越和提升生命质量是人之生命的永之能勺才能得到张扬,个性才能充分发挥。
恒追求。.人之生命要做到“四个面对与和谐”
2.人之生命是社会与个人的统一和协调上述三个特点使人之生命必然存在“四个面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对”:面对自身,面对自然,面对社会,面对他人。
之情操等教育。
第四,科学艺术与创新精神教育:包括科学与
艺术素养,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
与创新精神等教育。
生命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程实践
刘志军(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副院长、教授、博士)
几年前,教育界从改革传统教育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让课堂
焕发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在
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创造自己的“属人生命”、“属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
人世界”。马克思认为:“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和
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和受限制的存在
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物。”(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
营养,健康与锻炼,安全与防范,认识自然与环境
保护,抗挫折能力,忧患意识与苦难体验等教育。
第二,生活态度与健全人格教育:包括热爱生
活,认识、尊重与关爱生命,与人沟通,自尊自信,
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敬业乐业等教育。
第三,理想信仰与真善美教育:包括倡导崇高
理想,坚定正确信仰,培育真之情感、善之人性、美
此基础上,在教育中关注生命、强调生命体验、促
进生命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也不断增多。要想
把关注生命的思想真正落在实处,除了在理论上
论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呼唤师生生命活力外,
还需要在课程层面体现教育的生命意。在当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探讨如何在课程
实践中彰显生命教育的意义,将会深化人们对生
力和社会发展的标识所在。,’(刘慧、朱小菱:《多元
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
界》,《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正是个体的有效
聚合,2‘产生巨大的改造世界的能量。人的生命
神奇之处,就在于能做到肉体和精神的统一、生理
和心理的统一、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进而达成在
个体生命整体和谐发展基础上的个人与社会的统
一个整体,人若离开任何其中一种,其生命就是不
完整的。
教育必须诉诸生命活动,教育过程要充满生
机与活力。我们要树立生命教育的成才观,处理
好成才与“成人”的关系;树立生命教育的教师观,
建立新型的生命互动交流的生动活泼、民主平等
的生师关系;树立生命教育的教学观,真正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直面生命;树立生命教
重视个体的存在,因为社会的整体依靠个体生命社会和谐;面对他人,要协调沟通,做到与人和谐
的合成,无数个体生命凝聚成整体。“个体生命的共处。“四个面对”在践行时还要做到自身、自然、社会、他人等四者的统一和谐,使人之生命与自
身、自然、社会、他人在共生共长中达成一致、和
谐。只有和谐才能体现出生命的活力与张力,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