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_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_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2018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PPT课件
6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一切科学知识和真理都来源于
A.实践
B.思考
C.想象
D.继承
3.马克思曾经说:“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
)统一,才能体验人生的成功
A.手脑
B.学问
C.知行
D.义利
7
6.下列事实哪些是现象
(1)苹果落地
(2)太阳东升西落
(3)商品价格有时高,有时低
(4)万有引力(5)声东击西
(6)价值规律
A.(1)(2)(3)(4) B.(1)(2) (3) (5)
C.(2)(3)(4)(6)
D.(1)(3)(4)(5)
A.知是行的要求,知而不行,知就会失去意义
B.行受知的指导,行而不知,行就会变得盲目
C.坚持知行统一的要求
D.只知不行或只行不知都是错误的
2.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是
A.成功了不沾沾自喜,更要看到不足B.失败了也不灰心丧气,要认真反思
C.成功了要相信成功永无止境,争取更大的成功
D.失败了找出原因,把失败看成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10.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它也是时代的潮流和科
学的本质。
11.创新能力的实质是
的能力。现代青年要具备
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强烈的创新
和顽强的创
新
。
12.
是科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是科学创新的基本要求,
是激发创造力的有效
途径。
3
二、名词解释 1. 实践 2. 认识 3. 现象 4. 本质 5. 真象 6. 假象
哲学与人生第三章
壹
贰
叁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ENTER YOUR TEXT
ENTER YOUR TEXT
ENTER YOUR TEXT
壹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ENTER YOUR TEXT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ENTER YOUR TEXT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来源 2、认识是主体收集客体知识的主动行为, 是认识意识的表现形式
3、把握事物的本质,必 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 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 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叁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ENTER YOUR TEXT
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ENTER YOUR TEXT
1
培养科学的思维,必 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为指导
2
3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要求人们运用辩证 要求人们遵循形式
第三章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复习
名词解释
ENTER YOUR TEXT
1.人际关系 :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 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2.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樊,由低级到 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第三章
CONTENTS
四、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ENTER YOUR TEXT
1、中职生要培养创新精神,热爱生活、 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2、培养自信心,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冒 险精神,是形成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3、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激 发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演示完毕 感谢大家的聆听
”知行统一“教案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案学习领域: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学习单元: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授课类型:理论与课堂实践相结合授课课时:2学时目标群体:2014级电子专业学生教学环境:事件触发;信息网络平台;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的环境中学习。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意识,使学生愿意通过实践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认知能力。
(3)运用目标: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并且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观。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理论知识,然后用这些理论知识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实践,从而收获成功。
设立依据:学生爱动手实践,可实践时往往缺乏方法,正确的指导方法对学生们尤为重要。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实践与认识的意识,并能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观指引人生。
设立依据:学生即将就业面对社会,许多学生产生这样的疑虑:读了这么多书等到工作中真的有用吗?教学方法:事件触发型教学法。
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
课程安排:一、新课导入:6分钟二、事件触发,突破重点(48分钟)1、触发事件:展示2、下任务书,分组实践、讨论,教师引导;3、各小组上台展示成果,教师点评。
三、运用案例,深化认识:15分钟四、学生体验:15分钟五、教师小结:5分钟六、布置作业:1分钟。
教学反思:亮点:1.教学方法创新:事件触发型教学法,通过触发事件并以任务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们在学中做,做中学。
2.教学手段创新: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的衔接课前课中课后,达到了教学效果。
努力方向:在今后的德育课教学中,我将更加突出专业性特点,并且在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哲学与人生学习-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教案
1.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材料:
爱迪生—8000多次的失败—电灯泡
袁隆平—无数次的失败—杂交水稻之父
说一说你自己失败与成功的经历。
2.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
材料:漫画——他们这样对待失败
问题:你曾经怎样面对成功与失败?
3.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课题
第8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课型
新授
目的要求
思育
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知识
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能力
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重点
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难点
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职业学校两位2006届财会专业技能优秀的毕业生先后去人才市场找工作。
问题: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怎样对待求职失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讨论、汇总问题
师生共同举例分析
学生充分讨论,畅谈己见,教师应注意点拨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看法
17′
30′
10′
1′
1′
板书设计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备课教师:课时安排:
课题
课型
新授
目的要求
思育
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知识
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能力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第二部分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知识要点】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一)能力和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1.每个人的能力大小不同,从而影响了人生发展。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只能从社会实践中形成并不断提高。
(二)实践出真知1.实践和认识(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第一,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根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变革社会的实践。
第三,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4)实践的特点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第二,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能动性活动。
第三,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活动,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都是不断发展的。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5.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它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认识水平。
(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作为中职生应当处理好读书与实践的关系(1)中职学生要健康成长,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要重视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中职学生要积极投身实践,努力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就要同劳动群众相结合。
只要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与人们群众结合在一起,就能克服“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问题,才能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体验人生的成功。
二、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一)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1.成功和失败的关系(1)人生发展道路上成功和失败总是相伴而生,伴随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过程。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学生在上学期已学习了一些“经济政治与社会”方面的知识,但面对人生选择,一些学生并没有准备充分,对就业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方法技巧认识不够,头脑简单,甚至对就业形势和某些职业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应该结合我校的特点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生选择指导。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涉及过多过深的理论,应紧密联系我国国情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特别是要结合职业教育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
(2)坚持知行并重、知行统一的原则。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结合理论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模拟人才市场、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3)坚持针对性的原则。
本课程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与企业特点,针对多数学生对就业与创业有关知识了解不够、创业精神与创业心理素质不强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教学提高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做好课堂管理。
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准备校内检查和业务考核,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和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中充分发挥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五、教材及教学对象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实际中,将对教材做适当处理,增删有关内容。
[整理版]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
《哲学与人生》复习提纲《哲学与人生》分为五个单元,每单元三课,共十五课。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本单元以人生选择为起点,要求脚踏实地,从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规律办事,自强不息,走好人生路,少走弯路、错路。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1.客观实际2.人生的客观实际①个人的主客观条件②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3.怎样看待过去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1.运动的运动与物质的关系2.怎样才是善于行动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1.自觉能动性2.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3.怎么理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本单元从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顺境与逆境,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促进自身更好发展。
第四课普遍联系和人际和谐1.联系①含义、特征、表现方式②普遍联系观点的要求2.人际关系的含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特征3.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的要求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1.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区别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顺境与逆境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1.两点论2.内因与外因①含义②两者的联系3. P51案例分析韩信曾受胯下之辱,却成淮阴侯,怎样看待顺境与逆境第三单元坚持始建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本单元要求掌握科学思维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勇于实践。
善于总结、开拓创新,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1.实践①含义②特点2.实践与认识3.P70案例分析:①失败与成功的联系②将失败转化为成功4.怎样做到知行统一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1.现象、本质①含义②关系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要领3.明辨是非的积极作用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1.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2.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本单元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为指导,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明辨是非是指辨别清楚事情的是与非。我 们认识事物时,不能只看事物的表现现象, 而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明 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有重 要作用: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和影 响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指导自己健康成 长。
(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
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认 识水平
1.学会学习获得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把理性认识返回到 实践中去检验,这一切都离不开实践。 2.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试 金石。 3.在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 对待成功和失败。
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第一, 人的实践活动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本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 ,这种本质特性决定着它离不开认识的指导,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 先导。 第二, 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特殊的活动方式和 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第三,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如使主体了解、把 握主客体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指导主体自觉按客观规律 办事以取得成功等。 第四,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在性质上有两种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况:正 确的认识使实践成功,错误的认识导致实践失败,对实践产生消极 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最后,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 在认识的高级形式——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
《哲学与人生》 九
制作日期:2013年上学期 制作人:株洲市职工大学(工业学校 )曹学平
2013/5/20-30 1
第三单元(认识论)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九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学习课时 2课时
2013/5/20-30 2
1、思维及其分类 p92 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p92 3、思维方法及其分类(一般与具体)P92 4、科学思维与辩证思维 p92-93 5、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要求:p93-95
2013/5/20-30 28
要把24个人排成6列,要求5人排为 一列,应如何排?
2013/5/20-30
29
一种鸟在地球上的飞速是20米/秒, 而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只是其在地球 上的1/6,请问该鸟在月球上的飞行 速度是多少?
2013/5/20-30 30
有ABCD4个孩子在院子里踢足球,把一户人家的 玻璃打碎了。当房主问是谁打的时,没有承认 的。房主问A,A说:“是C”打的,C则说:“A 说的不符合事实”;房主又问B,B说:“不是我 打的”;再问D,D说:“是 A 打的”。已知4个 人中只有1个很老实,说的是真话;其余3个都不 老实,说的是假话。房主便知道老实和打玻璃的 孩子是谁了。你知道吗?
2013/5/20-30 36
2013/5/20-30
37
对下列说法请回答是或否 1、我没有马上去做突然想到的事情的 习惯; 2、我的言语变化很快; 3、我不太注意别人忽略的事情; 4、别人向我的提问多于我向别人提问; 5、我厌烦猜谜语和给别人猜谜语;
2013/5/20-30 38
6、喜欢对对联和作诗; 7、我喜欢用行之有效的同一个途径解 决相同问题; 8、无论做什么事情我总想提高效率; 9、我不会做事情迷得忘了时间; 10、我喜欢挑战性强的工作;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一节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一 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4.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科 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首先,科学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 规律的正确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实践活动 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再次,科 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第一节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一 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3. 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沟通主体和客体的桥梁。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接触 事物的现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获得正确的认 识、可靠的知识。通过实践,在变革对象的过程中感知其现象,进 而把握其本质。人们平常所说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都是说 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有力例证。
第一节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一 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3. 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之所以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真正动力, 其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着人们 去从事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使认识不断发展和深化。
第二,实践提供认识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 第三,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学习指南
运用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 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 的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 的是与非,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科学思 维方法,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
第一节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智慧之光
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 还应当行动。
——歌德 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如果只有一条实践 法则,那么它们就都依赖这一条实践法则。
哲学与人生 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1.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什么是人生客观实际: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主客观条件,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3.从实际出发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性:组号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选择会对人生起到负面作用;认识客观实际的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
4.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客观认识自己,使主观符合客观;自己的主观愿望要适应时代潮流;主动选择。
5.物质是运动的:事物都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分不开;运动是有规律的。
6.人生行动的限制因素: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社会历史条件。
7.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第一,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第二,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第三,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8.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路: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坚持到底之勇。
9.怎样善于行动?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每一步。
首先要有准备;其次,要有顺序;最后,要有始有终。
10.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指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
前者指把客观的事物能动的反应于主观,后者指把主观的东西能动的作用实践于客观。
1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辩证统一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客观规律,主观因素。
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地人生态度”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生活2.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
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计划内容: (1)分析自己现有条件,认真查找自身不足,对自己形
成正确判断。
(2)确定发展目标。 (3)制订详实行动计划。 (4)认真落实行动计划。
齐白石资料:
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和篆刻家。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 余暇学画和篆刻。27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1889年春节 的一天,当地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完成。作完后,附近会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十分惊喜,遂收 齐白石为徒。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书。齐白石非常珍惜 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经过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 研读了不少古文,浏览了许多古典名著。他作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 唐风宋骨的韵味。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 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 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 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 画法和技巧。 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书法和刻印。短短几年时间,齐白石在 绘画、篆刻、吟诗、书法、装裱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成为名 满天下的书画家。 由于齐白石的不懈努力,不断提升了自己的发展能力,最终使自己从 一位普通的雕花木匠转变成名满天下的书画家。
1、什么是成功人生?
社会环境、发展机遇、个人素质
4、成功人士所共有的素质有哪些? 远大的志向、渊博的知识、充分的自信、踏实的作风、 坚定的毅力、积极的心态、诚实的品质、无谓的勇气、 冒险的精神、创新的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 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 个基本特征。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
• 从输羊血到输人血 •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位 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 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 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 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 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率。直到1901年,维 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 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 (一)明辨是非是指辨别 清楚事情的正确和错误。 • (二)明辨是非是做人的 基本条件 • (三)明辨是非、认识事 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 要性
•说明“海市蜃 结论: 楼”的现象与 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 本质 识。
古堡擒凶
在印度的塔尔沙漠,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古堡。近百年来,这座古堡不 断发生商人和马队遭难的事件。凶手是谁?法医验尸,竟找不到任何 伤迹,无奈,只好禁止在此地住宿。著名探险家乔治无视警告,夜宿 古堡,亦遭不幸。人们“谈堡色变”,百思不得其解,连警方也束手 无策。于是贴出布告用一万卢比重金招贤。 几年后,来了位叫比特利克的老人声称能破此案。他买了一个大铁箱, 一只猴子,一副渔网。在乔治遇难的大厅里,他给猴子注射了麻醉药, 放进张开的渔网内,自己钻进了大铁箱,手里紧握渔网。午夜,一团 黑影从堡顶飞下,扑向猴子,一声惨叫,令人毛骨悚然,比特利克却 不慌不忙地收紧了渔网,说:“凶手在此!”网内竟是一种奇怪的红 蝙蝠。原来,它长着像刚针一样的嘴,扎入人脑,专吮脑汁,致人死 亡。一位老人怎么如此神通广大?这个比特利克原来是剑桥大学生物 学教授汤恩· 维尔特。他观察研究红蝙蝠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难怪他 胸有成竹,一举揭开古堡百年之谜。 请问:你认为汤恩· 维尔特之所以能揭开古堡百年之谜的原因是什么?
• 从前在古代印度有几个瞎子,都想知道 大象长什么样,就让人领着他们到大象 那儿去。瞎子甲高一点,伸手摸到了象 的耳朵,便激动地说:原来大象像一把 扇子。第二个瞎子乙矮一点,一把抱住 了象腿,听到甲说大象像一把扇子,马 上反驳道:不对不对,大象像一根柱子。 这时摸到象身的丙慢条斯理地说:你们 说得都不对,大象就像是一堵墙。拽住 尾巴的丁哈哈大大笑起来:哪里,哪里, 大象像根绳子。被象鼻子卷住的戊气喘 吁吁地说:我觉得,我觉得大象跟一条 大蟒蛇一样。在回去的路上,他们就一 直争吵,谁也不让谁,谁都想占上风, 谁都想要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 请思考回答:究竟大象是什么样子的?是 不是仅凭这几个瞎子用手摸就能得出正 确结论呢?
寻找千里马
• 头颅高高隆起,眼眶深 陷,背脊缩着。 • 哲理分析: 伯乐的儿子 错就错在把书本作为一 成不变的教条,而不善 于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 结合,结果只能错把蛤 蟆当千里马。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的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 “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的: “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 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 发展能力
• (一)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 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 的各种现象
•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 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 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 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 及里” 。
二、认识的辩证过程
1.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 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2.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 部联系的反映 3.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 4、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而可靠的感性材料;运 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和创造。
买 椟 还 珠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 (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 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 直接感知。 • 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 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 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 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小儿辩日
•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遇到两个 10 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 题争论不休,于是就让马车停下来,到跟前去问他们: “ 小朋 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 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另一个小 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 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 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 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 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 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 觉得热的道理吗?” 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 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两小孩 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谁是谁非了。孔子只好 哑口无言。两个小孩失口笑了起来,说:“谁说你知识渊博,无 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 哲理分析 : 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 看法,而要克服认识的片面性就必须进行辩证思维,从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深化认识 。
苍蝇“改邪归正”
• 在澳大利亚,苍蝇已经“改邪归正”,成为人类的朋友, 澳大利亚牧场多,人口稀少,城市卫生水平高,垃圾、 脏物几乎见不到,因而使苍蝇失去了滋生的场所。经过 长期的自然选择,苍蝇进化成了吸食花蜜、植物汁液的 昆虫,可以为牧场、果树和农作物授粉。就是说,苍蝇 成了有益的昆虫。 • 生活环境的改变也使苍蝇“洗心革面”。显微镜下的观 察和化验结果表明,它们身上已经不再带有病毒和细菌, 此外,它们飞行时也不再发出令人讨厌的嗡嗡声,翅膀 呈现出美丽的金黄色,身体变得大而漂亮。由于上述种 种原因,澳大利亚的苍蝇已经成为蝇虫中的珍品,成为 澳大利亚人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世界上有许多国 家购买这种苍蝇,有的用作教学、科研,有的用做钓饵, 有的还做成美味佳肴。 • ( 1 )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 , 澳大利亚的苍蝇为什么会 “改邪归正”、“洗心革面”? • ( 2 )运用矛盾的统一性原理,分析苍蝇由害虫能变成 益虫的原因。 • (3)运用认识发展的规律, 说明人们对苍蝇的认识的 变化
• 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 杂性 •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 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 象。 • 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 现象。
(二)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 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 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 性。 •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 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 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 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 事物本质的认识。
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 1、勤于学习,是人生成功的前提 • 2、积极实践,锻炼能力,是成功的必 由之路 • 3、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人生成 功的关键。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
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 实践,不断反复、无限 发展,获得对事物的真 理性认识,并用真理性 认识指导实践。
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 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4、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认真 学习书本知识,做到知行统一
• 实践出真知,只有积极参加实践才能 获得真正的知识;由于每个人的时间和精 力有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都去亲身 实践,因此接受间接经验和学习书本知识 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 卖珠宝。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 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 起来,他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做成 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刻装饰 得非常精致美观,名贵的木料做成 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 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 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 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 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 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 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故事是哪个成 语的来历?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
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 能是纸上谈兵。想得很高,策划得很好,但 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 “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 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 样要科技。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 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 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 起来,知行统一,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 知识才能变成财富。
背盐的驴子
• 一头驴子背盐过河,在河边跌了一跤,落 入水中,把盐融化了,驴子顿觉轻松了许 多。驴子因祸得福,非常高兴。后来,驴 子又一次背棉花过河,它以为再次跌倒的 话,可以像上次一样减轻负担。于是,走 到河边时,就故意跌倒水中。谁知棉花吸 收了水,驴子非但不能再站立起来,且一 直下沉,直到被河水淹死。 • 哲理分析 : 经验是重要,但不能机械地套 用经验。真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但真 理逾越一步就是谬误。
三、真理及其指导作用
1、 真理 •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谬误 • 谬误是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