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做风车的故事》,使学生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动手操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动手制作风车,体验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运用。
2. 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 学生准备课本、生字词卡片。
3. 教师准备风车制作材料(彩纸、竹签、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并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 理解课文: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4. 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作风车,并进行动手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风车。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风车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熟读生字词,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要评价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如调查了解风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或者组织学生参观风能发电站,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风能的利用。
九、教学计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进行实践活动和总结。
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
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聪明才智。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科学原理。
(2)如何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风车的认识。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风车的故事。
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三、故事解析1.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2.学生分段落讲述故事内容,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3.分析故事中的科学原理,如风车的工作原理、风力发电等。
四、生字词学习1.教师逐个解释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风车故事。
二、故事续写1.教师提出续写故事的要求,如:主人公在风车制造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2.学生分组讨论,编写故事。
三、故事分享1.各组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制作风车模型。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完成一篇关于风车的作文。
2.课堂作业:整理课堂笔记,复习课文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做风车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聪明才智。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用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风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故事讲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感恩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用途。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风车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风车制作材料(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准备好风车制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车。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车的了解和印象。
(3)教师简要介绍风车的制作过程和用途,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
(3)教师布置生字词作业,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
4. 动手制作风车(1)教师讲解风车的制作过程,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风车。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风车,了解风车的用途。
(3)写一篇关于风车的短文,可以是介绍风车、风车的制作过程或风车的用途等。
小学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小学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做风车的故事》这篇课文。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相关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勤奋、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2. 掌握生字词并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3. 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相关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应用。
2. 风车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做风车的故事》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风车制作材料(彩纸、竹签、胶水等)。
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教学多媒体展示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车。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车的了解和印象。
2. 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生字词。
(3)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生字词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并展示生字词应用。
4. 风车制作过程讲解:(1)教师讲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文化背景。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 动手制作风车:(1)学生分组,每组领取风车制作材料。
(2)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制作过程组装风车。
(3)学生动手操作,完成风车制作。
6. 展示和分享:(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车。
(2)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7.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强调勤奋、细致的学习态度。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风车的制作过程和文化背景。
六、教学延伸1. 课后活动:(1)学生可自由组成小组,进行风车比赛,比一比谁的风车做得好,谁的风车转动得快。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三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用途。
4. 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风车故事。
教学内容:1. 课文《做风车的故事》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认读。
3. 风车制作过程的学习。
4. 风车的用途探讨。
5. 创作自己的风车故事。
教学资源:1. 课文《做风车的故事》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风车制作材料(彩纸、竹签、胶水等)。
4. 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风扇,提问:你们知道风扇是如何工作的吗?2. 引导学生思考风车的用途和制作过程。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 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四、风车制作过程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风车的制作过程。
2.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风车制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风车。
二、创作风车故事(15分钟)1. 教师出示风车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风车故事。
2. 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风车故事。
三、绘画风车(15分钟)1. 学生选择绘画工具,开始绘画风车。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的风车故事。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能力。
3. 学生制作风车的动手能力。
4. 学生创作风车故事的想象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上册《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有关图片及语言,了解风车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2.能够独立制作简易风车,并善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爱护环境的意识;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风车的基本知识;2.风车制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2.如何引导学生在制作中体会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通过讲故事《做风车的故事》引入风车的基本知识;2.老师出示图片,与学生分享风能的概念和风车的构造;3.询问学生风车的作用及其在环保、能源等方面的应用。
二、制作风车1.布置制作任务,并向学生介绍制作步骤及需要用到的材料;2.学生自行制作风车,并边做边交流,借助自己的想象力添置装饰,增加创意;3.学生制作完成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
三、思考与反馈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过程,分享自己制作的心得及体验;2.鼓励学生分组讨论风能的利用、环保等问题并分享结果;3.通过反馈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牢记知识点。
教学拓展1.制作简易风车,然后学生可以通过其他材料,使用手工创造自己的风车;2.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调研某些气候条件下风能的利用情况及其发展前景;3.学生可以观看和演绎其他与环保有关的故事,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教学评估1.学生在制作风车过程中的表现;2.学生在反馈和讨论中的表现;3.学生在其他拓展环节中的表现。
小结本节课以《做风车的故事》为引子,让学生了解风车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自己的风车作品。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更加关注环保、对能源资源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出积极的环境保护意识。
做风车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风车的基本结构和历史意义。
学生能够通过手工制作风车,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制作,掌握风车的制作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力,设计出独特且美观的风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风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学生在制作风车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耐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风车的基本结构和历史意义。
风车的制作技巧和步骤。
教学难点:风车的精确切割和组装。
风车叶片的制作和调整。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风车制作材料(木板、彩纸、笔、剪刀等)。
风车制作图纸和说明书。
展示用的风车样品。
2. 环境: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所,以便学生动手制作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风车样品,引起学生对风车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风车的基本结构和历史意义。
2. 探究与讨论:学生分组观察风车样品,讨论风车的特点和制作材料。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风车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步骤。
3. 制作风车:教师发放制作材料,并讲解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风车。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风车制作后,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风车的美观性和创意。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学生完成风车制作后,可以进一步研究风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2. 延伸活动:学生可以组织一个风车展览,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学生参观。
学生可以参与风车制作比赛,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技巧。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评估他们在风车制作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报告,评估他们对风车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
3. 通过学生的创意和设计,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风车制作技巧。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度,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小学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风车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找出风车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风车的理解和想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风车的制作过程和特点的理解,以及如何将风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风车图片或实物。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风车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风车。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车的了解和印象。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风车制作过程的学习:(1)教师简要介绍风车的制作过程。
(2)学生通过课文找出风车的制作过程,并与教师进行核对。
4.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风车的理解和想法。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师生共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生活中的风车,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拓展作业:(1)邀请家长参与,一起制作一个风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运用评价:通过朗读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4. 风车制作评价:观察学生制作风车的过程,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做风车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做风车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车的构造原理;
2.掌握有关风车的常识;
3.感受风车的神秘和美妙;
4.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想象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风车的构造原理;
难点:学生如何最好地制作风车。
三、教学准备
1.风车的模型;
2.风能装置;
3.制作小风车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教师向学生展示风车的模型,并问:“大家知道风车是怎样工作的吗?”学生若回答不清楚,教师可向学生简单介绍风车的构造原理,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
2.新知讲解
教师详细介绍风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让学生对其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3.操作演示
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制作小风车,并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了解每一个步骤所涉及的工具和材料。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安全问题,如如何正确使用工具等。
4.学生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动手制作小风车。
在制作小风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并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耐心纠正。
5.复习巩固
制作完成后,教师可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自我评价。
六、预期效果
该教学案例以制作风车为主线,通过展示+讲解+操作+练习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风车的构造原理,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同时,该教学案例通过制作小风车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未来创造一定的思维基础。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情节,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风车的制作过程,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主人公克服困难、勇于尝试的精神。
学生能够感受到友谊、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风车制作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 风车制作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风车制作材料(纸张、彩笔、剪刀等)。
4.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谈论关于风车的知识。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 风车制作:教师演示风车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方法。
学生动手制作风车,培养动手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所学知识点。
学生展示制作的风车,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6.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故事,练习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书写生字词,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故事主题的感悟。
3. 学生在风车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以及合作、分享的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风车比赛,比一比谁的风车做得好,吹得远。
2. 邀请家长参加,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3.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和感悟发表在班级博客上,与同学们分享。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篇一」课文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
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
”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
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1)第一段讲了什么?(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根据下列问题批画:(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3投影: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4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生字。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用途。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词生字的认读和理解。
2. 课文的流利朗读和阅读理解。
3. 风车制作过程的掌握和风车用途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词生字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课文细节的理解和分析。
3. 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风车,提高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标注生词生字。
2. 准备风车制作材料,如彩纸、竹签、胶水等。
3. 准备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风车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风车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简要介绍风车的用途和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认读生词生字,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标注出生词生字,并与同桌互相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词生字,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和用途。
4. 互动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学生通过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实践操作:教师发放风车制作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风车。
学生按照课文中的制作过程,亲自动手制作风车,培养动手能力。
6. 作品展示: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7. 课堂小结: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
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导入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恰恰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擅长提问,乐于钻研)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那么牛顿这种擅长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
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
也可同桌讨论。
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
逐自然段地读课文。
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按提纲自学。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
(指学生读、齐读)(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做风车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及风车的用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理解课文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动手操作的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车的制作过程及风车的用途。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主题的归纳与总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风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车。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车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含义。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讨论与展示:(1)分组讨论风车的制作过程,学生互相交流心得。
(2)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制作风车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生活中的风车,了解风车的用途,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活跃。
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提问,对风车的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分享,提高了观察和表达能力。
但在生字词的学习方面,部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有了提高。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喜欢的风车图案。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制作风车的经验,以及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七、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风车的制作过程和风车的用途。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一、二小节。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习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00多年前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
牛顿小时候的怎样的一位孩子?他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做风车与他以后成为大科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学”三个时间词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
这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文章。
(2)本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习字词,识记字形
1、再读课文,给带点这选择正确读音。
(根据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出题目。
)
2、让学生自读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展开想象识记字形。
并在小组和全班展开交流。
四、学生质疑,老师梳理归纳
五、学习第一、二小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两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情况?哪一个小节讲得具体,这个小节内容与做风车有什么关系呢?
2、讨论上述问题。
六、课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标题:风车故事的创作与表演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习创作一个有趣的风车故事。
3.培养学生表演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风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创作一个有趣的风车故事。
三、教学难点:1.故事创作的逻辑和连贯性。
2.表演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视频或图片展示风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素材积累: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
3.分组准备:纸杯、纸板、剪刀、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前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视频或图片,向学生介绍风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授知识点(10分钟):简要介绍风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理解风车的原理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和分享关于风车的各种主题,如: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生态环保等。
4.故事创作(30分钟):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并共同创作一个有趣的风车故事。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小结(5分钟):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故事主题,并简要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
第二课时:1.小组排练(30分钟):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故事主题进行排练,包括角色扮演、对话设计、动作表演等。
2.故事表演(40分钟):每个小组依次进行故事表演,其他学生可进行观摩和点评。
教师根据学生表演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3.总结(10分钟):回顾学生的表演情况,点评每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关建议和指导。
六、教学延伸:2.邀请家长来校观摩学生的故事表演,加强与家长的互动和交流。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和表演情况。
2.学生小组创作的故事情节和表演成果。
3.学生对故事表演的自我评价和改进意见。
八、教学反思:1.在故事创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重逻辑和连贯性的培养,避免故事情节过于离奇和无法理解。
2.在故事表演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和展示机会,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尝试。
三年级上册《做风车的故事》教案_做风车的故事教案
《三年级上册《做风车的故事》教案_做风车的故事教案》摘要:老师整理学生提出问题课写了谁做风车?他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让我们带着以上问题学习课,()()二、根据课容填空,、做风车故事发生牛顿从(),渐渐地养成了()习惯3、牛顿()值得我们学习实际教学活动教案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编写教案有利教师弄通教材容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教学效接下编带了三年级上册《做风车故事》教案欢迎与借鉴!课说明这课讲是英国科学牛顿候故事牛顿做成了架风车因出风国什么道理受到学们嘲笑从以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习惯教学目标通学习使了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继续学习预习课做到边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3学会课生新词能辩析多音“几”音学习仿照二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写段话方法教学重理课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嘲笑正视己缺发奋学习养成刻苦钻研习惯教学难理牛顿神态变化“得”、“发愣”、“羞得满脸通红”理重句“风车摔坏以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滴眼泪”从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习惯教学程引入新课板课题做风车故事齐课题学生提出预习不懂问题老师整理学生提出问题课写了谁做风车?他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让我们带着以上问题学习课学习二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写段话方法练习朗二、课听思考课共有几然段?哪几然段写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道理受到学们嘲笑?三、学习然段指名朗思考()段讲了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四、学习二、三然段由声朗思考这两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容?根据下列问题批画()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牛顿风车是怎样做出?3投影下面句子理带词语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以每天放学他都要跑看阵子?指名朗二然段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写件事方法五、学习四、五、六、七然段、默思考学牛顿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见对不对?讨论回答、出牛顿神态变化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词语说明了什么?3、看插图图上有几人物?哪是牛顿?哪是卡特?说出道理?、指名感情朗课5、风车被摔坏以牛顿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滴眼泪?6、齐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六、练习有感情地朗全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什么?八、齐全习题、用“∨”给带选择正确音()( ) ()几乎石磨扇子 () ()()二、根据课容填空、有天牛顿放学回看见村子旁边正安装磨面风车他停下()地看()忘了回以()放学他都要跑看阵子、做风车故事发生牛顿从(),渐渐地养成了()习惯3、牛顿()值得我们学习。
《做风车的故事》优秀教案设计
《做风车的故事》优秀教案设计《做风车的故事》优秀教案设计《做风车的故事》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问题,还需我们做进一步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
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
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轮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三、学习生字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练写,评价反馈。
四、作业设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4.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做风车的故事》精品教案
《做风车的故事》精品教案以下是关于《做风车的故事》精品教案,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做风车的故事》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真正融入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的美好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回顾旧文,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我想》这手小诗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学生背诵《我想》)。
(2)小作者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展开遐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会说话的草》和这首诗有些相象,快打开书读一读吧!·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理解文中词语。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生字的学习从音到形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1)认真读诗,体会小作者置身于自然,置心于自然的真实情感。
(2)师读诗歌第1----4小节,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学生反馈)(3)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4)引导想象:“我”除了听见小草在喧嚷,花在嬉笑,叶子在歌唱,还感觉到了自然的什么声音呢?(白云在追逐,小溪在欢唱,树林在演奏等)(5)导语:是呀,大自然的景象神奇壮观,大自然的语言妙不可言,想到这些,这株小草忍不住要说话了,它说了什么呢?(学生自读诗歌,找一找。
)(6)指名回答。
·(风啊,水啊,阳光……我是一棵会说话的草,我觉得我离不开你们,离不开这脚下黑色的土壤!)(7)讨论交流对这一句的理解。
(提示:我闪离不开大自然,融入了大自然,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8)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多种方式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做风车故事》语文教案设计
做风车故事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教学内容:写景描写•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做风车故事》这篇小文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写景描写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发散思维以及准确表达。
二、教学准备•教学材料:《做风车故事》一文•教具:黑板、彩色粉笔、PPT、学生课本、练习册•学生准备:提前准备好笔和纸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呈现一个形象生动的风车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风车的特点和作用,并与生活中的风车相联系。
步骤二:朗读文本(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朗读《做风车故事》一文,带领学生感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跟读、齐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步骤三:理解文本(15分钟)1.教师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重新回忆文章内容。
步骤四:分析描写技巧(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写景描写部分。
2.分析描写的具体方式、使用的修辞手法。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步骤五: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可以是现实中的或者学生自己想象的),尽量使用刚刚学到的写景描写技巧,用几句话描写出来,并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步骤六:写作实践(2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一篇风景描写,字数控制在80-100字之间,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想象的场景进行描写。
2.学生交换作文,互相修改、改进。
步骤七:作文展示(10分钟)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鼓励。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写景描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实践,培养了对于描写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
”“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和牛顿的画像;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牛顿刻苦钻研的小故事。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一、二小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习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00多年前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
牛顿小时候的怎样的一位孩子?他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做风车与他以后成为大科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学”三个时间词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
这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文章。
(2)本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习字词,识记字形
1、再读课文,给带点这选择正确读音。
(根据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出题目。
)
2、让学生自读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展开想象识记字形。
并在小组和全班展开交流。
四、学生质疑,老师梳理归纳
五、学习第一、二小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两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情况?哪一个小节讲得具体,这个小节内容与做风车有什么关系呢?
2、讨论上述问题。
六、课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