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课堂复习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课堂复习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课堂复习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一、(’15北海改编)记叙文阅读。

(13分)康熙字典梁晓声①午后三点多,热闹的集市渐渐散去了,卖书的少年仍蹲坐在那张刺眼的白纸旁。

②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瘦骨嶙峋的字典。

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这种字典。

它颜色泛黄,纸页破损,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这四个字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的“杰作”。

③少年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现在,买肉的人就络绎不绝;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

唯独少年的地摊依旧无人驻足。

④卖书的少年今年刚刚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每天上学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拮据的家庭让他负担不起住校费用。

他渴望拥有一辆自行车,节省花在路上的时间,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钱,要想拥有旧货店里那辆状态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家藏的“康熙字典”。

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

他清楚母亲挣钱的辛苦,不忍向母亲开口;并且他也清楚,母亲正省吃俭用地攒钱,预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⑤傍晚,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

其中一个戴着眼镜,看上去像是文化人,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里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⑥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有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得是……再说,好像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应该是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⑦“没做手脚!”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那张白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了下来。

⑧“那孩子,过来,帮帮我!”少年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

原来那人的左腿半截是假肢。

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扶起他,帮他捡起跌落的眼镜……⑨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

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点名册点名时,意外地见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⑩下课后,老师将学生引到无人处,对上次他帮助自己的事表示感谢,然后问:“字典卖掉了吗?”学生摇头。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

键词句,划分出层次结构。(2)按照顺序分析每个层次,
对论据可从论证方法特点入手,或举……、或引……、 或……进行对比,并指出论证了什么。(3)对于结论、
观点、引子之类的文字,在分析时可直接引用,也可以
概括。
【针对训练】(见本书精练版P33《守得安
静,才有精进》2题,P35《敢为时代弄潮儿》3
题,P35《弘毅与人格修养》2题

)→(

方法指导
题型1:分析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XX论点 作答此类题,可遵循如下解题步骤: (1)通读全文(或语段),划分层次结构。
(2)按照顺序分析每个层次,勾画出能揭示论点、
引出主旨或结论的关键词句。 (3)对于结论、观点之类的文字,在分析时可直
接引用,也可以加以概括。
方法指导
题型2:分析文章(某段)的论证思路 作答此类题,可分三步:(1)通读全文(有时候是 语段),勾画能提示论证方法、能引出主旨或结论的关
②作用:证明“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了我的生命,
就是忠实”这个观点,说服力强。(3分,论证方法1
分,分析2分)
【其他提问方式】本文划线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
法?有什么作用?
方法指导
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针对训练】见本书精练版P33《人,要有五 识》2题,P33《守得安静,才有精进》3题,P35 《弘毅与人格修养》3题,P36《天赋与坚持》3
考点2 文意理解与概括 2. 细读选文第⑤段,简要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重视
深阅读。(3分)
【思路归纳】首先,分析题干,题干要求分析重
视深阅读的原因,据此锁定答题范围为第⑤段,其次,
通读全文,提取要点。先细读选文第⑤段,从倒数第 二句总结句“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深阅读”可知答案 基本就在此句的前面。最后,总结归纳,从“被无孔 不入、五花八门的信息弄得眼花缭乱”“阅读没有多

【湖南中考面对面】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议论文阅读课件

【湖南中考面对面】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议论文阅读课件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根据(包括 事实和道理)。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 问题。 议 1.论据的分类:分事实论据和道理 论 论据两大类。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 文 论 型事例、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 三 据 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 要 谚语、原理、定律等。 素 2.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证明与被 证明的关系。论据证明论点,论点被论 据证明。 3.论据的要求:典型、确凿。
定义:就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 差异的事物或道理进行比较,以此作 对比 论 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作用:运 证 论证 用这种方式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 方 明确,给人深刻印象。 法 定义: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 及 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 其 引用 作 明道理的方法。作用:可以增强文章 用 论证 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述带有权威性, 很有说服力。
论 证 方 式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 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 张。立论首先要做到对论述的问 立论 题有正确的主张。观点要鲜明, 论据要充分,有不可辩驳的说服 力。其次,要言之有序,言之有 理,合乎逻辑。
议 论 文 结 构
2.议论文的论证结构类型: (1)并列式:文 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 并重的。(2)对照式:论述中把两种性质相 反的事物(或一正一反的两种意思)加以 对照,或用一种事物来烘托另一种事物, 以见其是非美丑,这种构成的层次之间的 意义关系,就是“对照式”。(3)层进式: 就是“层层深入”式,它采用层层推进, 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论证方式,从而 由小到大、由浅到深,把道理说深说透。 (4)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类议论文考查 3次,生活思考类议论文考查 2次,读书学习类议论文考查1次。
2.从考点上看,议论文主要有以下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方法指导
加以限制。③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 之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④结 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 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答题格式】不能,删掉了“××”一词,句子的意思
就变成了……;用了“××”一词,准确地说明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精练版P28《消化一 块口香糖要多久?》第1题;P29《声音对食欲的影 响》第1题;P33《移动支付新方式》第1题。
考点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 第①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结合文意分
析其作用。(2分) 【思路归纳】作答此题,应首先判断语段使用的说明
方法,抓住第②段的关键词‚对比之下‛,不难看出 是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次分析该说明方法的作 用,作比较的作用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所强调事 物的特点,答题时要联系文章的具体语句分析。这里
理清写作思路,从而把握文章顺序。
【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精练版P28《消 化一块口香糖要多久?》第3题;P33《移动支
付新方式》第1题。
第2课时
考点1 信息提取与概括 1. 阅读全文,在下面空格内填出相应的说明内容。(
2分)
夜食症的含义→ → →夜食症的治疗
【思路归纳】此题考查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通
方法指导
注: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时常出现的词语:
分类 表示约数 表示范围 表示频率 表示程度 常用词语 约、大约、近、上下、左右 一般、主要、大部分、大多数、之一 肯定、有可能、相对 主要、至少、仅仅、几乎、全部、最多 (少)
【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精练版P28《睡 眠与肥胖症》第3题;P29《声音对食欲的影响》 第4题; P30《关于微波炉的那些传言》第3题; P31《动物的弄虚作假》第3题;P32《微环境 污染》第3题。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万元先生复习素材 新人教版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万元先生复习素材 新人教版

(’15怀化改编)小说阅读。

(9分)万元先生陈洁周民的个子在身材上是1.66米,在气质上绝对是1.88米。

所以身处于数学系的芸芸众生之中,他懒洋洋地翘着鼻子,一点儿也不显得矮。

恰恰相反,众人在他眼睛里,倒反而是矮了一截。

作为年轻的微积分专业助教,周民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前途无量并不是没有一点根据的。

所以数学系的学生们就把“感觉最良好先生”的桂冠赐给了他。

周民走进一年级三班的教室的时候,总是一派眼睛朝天、漫不经心的学者风采。

他把教科书和讲义像堆破烂似地往讲台上一扔,然后就再也不朝它们望上一眼。

似乎望了它们一眼,就有辱他的学问和才华似的。

他在教室的前方迈着两条短腿踱来踱去,暗自陶醉在自己的讲课中。

兴之所至,就在黑板上一阵激烈地乱涂乱抹,指甲擦着黑板的“吱吱”尖叫让人不堪忍受。

有时候他会突然在某个正做鬼脸的学生前停下步子,和蔼可亲地问一声“听明白了么?”听周民的课有一个特点,本来不明白的学生听了课以后还是不明白,本来明白的学生听了课以后也变得不明白了。

所以学生们就把周民的课称为“糊涂加工场”,不管你原来明白不明白,听完课出来全都成了糊涂蛋。

系主任不是糊涂蛋。

所以在学期结束的时候,他对周民说,这样的基础课,你下个学期就不要再上了吧(意思是上基础课太委屈他了)。

系主任说,编教材怎么样?我们多么缺乏一本高质量的教材啊!周民当时懒洋洋地叹了口气说,看样子也只有我来编了。

周民一编书,他的夫人就激动得简直不知道该为他做些什么好了。

打从谈朋友的时候起,她就对他满心的崇拜和敬佩。

“我们周先生在写书,”她敲开邻居家的门,压低嗓音说,“请把录音机的音量开小一点好么?”“我们周先生在写书,”她在吵吵嚷嚷的菜场上对售货员理直气壮地喊,“这一块猪肝你一定要卖给我!”售货员对她笑笑说:“你们先生写书管我妈的屁事!”很多日子过去了,但见周民捧着一堆堆的书在图书馆的走廊上和教学楼的大厅里匆匆而过。

碰到朋友了,就停下来,苦笑着说太忙了,实在是太忙了。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件 语文版

方法指导
4. 启示类。应注意以下几点:(1)审清题。把握 题干中关键词或短语,理解题意。(2)看原文。把 握文章内容主旨。(3)精表述。结合原文和材料的 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
明了。
第2课时 整体感知与拓展探究
考点1 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选文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3分)
首段结尾处揭示说明对象。
方法指导
(3)找结尾段。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找不出来,作者会在 文章的结尾处点出说明对象。
(4)抓关键句。如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 (5)归纳总结。若以上方法都不行,可认真研读,逐段分 析,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说明对象。
题型2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说明文往 往运用这些句子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特征)。 (2)结合段落中的说明特征或几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声音对食欲的影响》1题。
考点2 信息提取与概括
2. “PM2.5”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3分)
【思路归纳】首先,阅读题干,锁定答题区域。题
干要求概括‚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阅读全文,
第④段段首‚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 危害极大‛,据此确定答题区域为第④段。其次,筛 选提取有效信息。由‚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 物……从而引发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
方 法 指 导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号,
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已有的关键词、句,摘要组合,并简 要地表达。 (5)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也可以从事物“定义” 入手。 【针对训练】见本书精练版P27《红树林鲜为人知 的生态功能》1题,P29《移动支付新方式》1题,P30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语文(人教版)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课堂练习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语文(人教版)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课堂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6分)睡眠与肥胖症①果蝇和小鼠是生物学家们最喜欢使用的两种实验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结构和行为都足够复杂,基因也已经被研究得非常透彻了。

相比之下,细菌的基因组虽然也被研究得很透彻,但细菌太简单了,人类的大部分行为它们都没有,研究成果很难推广。

②比如,果蝇也会像人一样暴饮暴食,变成一个“胖苍蝇”。

很早就有科学家利用这一点,用果蝇作为模型动物来研究导致肥胖的遗传因素。

其中,一个名为sNPF的神经多肽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顾名思义,这是一个由神经细胞分泌的肽分子,这类分子通常由几十个氨基酸组成,专门负责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或者向体内的其他细胞发出指令。

不少证据显示,这个sNPF与果蝇的进食行为密切相关。

一位韩国科学家在2012年8月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遗传分册》上发表过一篇论文,证明如果通过遗传手段人为地增加sNPF基因的活性,可以让果蝇食欲大增,体重自然也就上去了。

与此相反,如果降低该基因的活性,果蝇的食欲则会相应地下降。

③既然如此,如果能发明出一种药,特异性地降低sNPF基因的活性,是不是就能帮助减肥呢?答案不是这么简单。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人体内是否也有这个基因,幸好研究证明答案是肯定的,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体内都含有一个和果蝇的sNPF基因功能类似的同源基因,学名叫做NPY。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

④第二个问题是,这个NPY基因是否也能够导致人类暴饮暴食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不能拿人来做实验,只有去麻烦一下和人类亲缘关系很近的小鼠了。

实验结果表明,降低该基因的活性同样可以让小鼠食欲降低,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⑤要想以此为基因或者其受体为靶点制成减肥药,光有上面两条还不够,还必须知道该基因是否还有其他副作用。

实验证明还真有,NPY基因编码的神经多肽除了能够调节小鼠的新陈代谢之外,还能影响小鼠的睡眠节律。

⑥这个结果一点都不奇怪。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睡眠和觅食这两种行为占用了动物的大部分时间,两者互相竞争有限的时间资源。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专题一 实用文阅读复习课件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专题一 实用文阅读复习课件

[2010(19题) ……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

作比较
说服力。
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
[2014(16题) 特征(道理), 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 举例子 通过举……的例子,真实有力地说明了……
[2015(18题) 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 ] 力。
方 法 指 导
【其他提问方式】1.选文要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 2.文章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方 法 指导
解答此类试题,可遵循如下解题步骤: 首先,读题干。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这样有利于锁 定范围,明确答题方向。 其次,通读原文,完成三个任务:①了解文章大意,即 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② 给段落标上序号,小结段意,将它们归纳概括。③给重要句 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理解指代词的含义,我们要做到六个字:明确、辨认、归纳。
①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少可多,可以指 代一个词、一个短语、句子、句群甚至段落(这些都要根据具体的 语言环境来确定)。 ②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在上下文中没有
固定的位置,大体有两种:一是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前,二是指代内
【实战链接】见精练版P29《植物的“五官”》第1 题;P30《动物的弄虚作假》第1题;P32《“新视野”号 揭起冥王星神秘面纱》第1题。
考点3 赏析说明文的语言(6年4考)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数据记录仪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
经受 恶劣的环境条件。 【思路归纳】解答此题,首先判断加点词能否删去, 一般来说是“不能删去”;其次分析“通常”一词在本 句的作用,“通常”表示一般、惯常之意,起限制作用, 说明大多数情况下数据记录仪是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

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湖南省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三说明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2015~2017)第1类热点关注一、(2017衡阳)【见课时讲解2】二、(2017张家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6分)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

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

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

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需要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 ℃;第二要有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

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的永久冻土带。

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海底大陆坡上段、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

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

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聚焦湖南中考复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聚焦湖南中考复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湖南中考真题展示一、(’15长沙)议论文阅读。

(8分)谈沉潜古往今来,成大器者往往需要在人生路上默默潜行,于无声处渐渐浮起。

所以,沉潜就成了一种人生艺术。

①。

人才辈出的谢氏家族在东晋时声名远扬,族人谢安却对如此显赫的家世不屑一顾。

他没有选择借助家庭声望得官,却选择整日隐于群山之中,沉于万卷诗书。

而在咸安年间政局动荡,举国面临倾覆的危难之时,他毅然选择出来任职,用积攒的满腹学识化解了内忧外患。

若谢安没有当年沉心静修的选择,恐怕谢家也只能与东晋王朝一同腐朽。

又如【①】他们都有一种智慧的选择,就如上好的茶叶,没有选择在沸点水下急于散出芳香,而选择了在茶罐里潜藏多年,变得更加浓郁厚重。

沉潜,需要有一种纯净的品性。

剑客柳生从拜师学剑之日起,就只被安排去做一些洒扫庭除的杂事。

既不允许他谈论剑术,也不准他碰剑。

这种状况持续三年后,他的师傅竟然开始不分日夜地突袭柳生,迫使他在躲避及反击的练习过程中吸取剑术实战经验,最终成为剑术最精湛的剑客。

柳生练的是剑,修的却是一种沉潜的品性,蜕去浮躁的外壳,沉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静处,潜入常人罕至的深底,心无旁骛地追寻武道,最终攀上剑术巅峰。

剑道如此,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只有静下心来,心无杂念,才能达到成功的顶峰。

沉潜,需要有一种深度的蓄势。

如【③】又如企鹅,它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每次将要上岸时,它都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当企鹅到达适当的深度,再迅猛向上跃起,便能如离弦之箭般穿出水面,落于陆地之上。

这种沉潜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让企鹅积聚起破水而出的力量。

企鹅如此,人亦如此,②。

(原文有删改)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答案】成大器需要沉潜。

(人生需要沉潜。

)【解析】先看题目“谈沉潜”,解读全文,我们可以找到关键词“沉潜”。

后面的三个自然段都是以“沉潜,需要有……”的句式开头,只有第一段属于总结性的段落,由此可以得出整篇文章的结构为总分结构,第一段为“总”,后三段都是围绕第一段而阐述的分论点。

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聚焦湖南中考含解析语文版

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聚焦湖南中考含解析语文版

2019-2020 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述文阅读聚焦湖南中考(含分析)语文版一、(’ 15 衡阳)阅读下面的文章,达成1~ 4 题。

( 10 分)雕花烟斗冯骥才①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②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绚烂醒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明丽感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③不知不觉间,他取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忽然意识到花房里禁止抽烟,他慌乱四下窥伺,忽见身边几片肥大浓绿的佳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

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紧紧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认可过失,那老汉却随和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④这里即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

“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叹的语气是衷心的,他不由浮起一阵辛酸和暖和的感人。

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似高高挂挂的闪耀绚烂的大吊灯,现在被一棒打落下来,以前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莫非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斑斓的花的天地里,隐蔽着一个知己吗?⑤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颖、美和知识的影子呢 ?老范身子矮墩墩,轻轻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乌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缓慢而不灵巧。

发现老范仍时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 ?”唐先生诚心地说。

“不 ! ”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⑥他的烟斗是特别。

上边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

他想起了靠边站以后的成天无所作为,想起了某天灵光一闪用木刻刀雕琢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看作创作的倾悉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厨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表露出真实的钦慕之情,“您假如喜爱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 ! ”老范执拗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语文版

【湖南益阳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语文版

方 法指导
题型2 理解词语的含义 解题的一般规律为:明确词语原义→揣摩词语语境 义→准确把握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紧密联系文 章主要内容(文中主要人物性格、品格,故事情节、细 节等)→联系文章主旨。 【针对训练】见本书精练版P41《描花的日子》2题, P42《愿望》3题,P43《村里通了公交车》2题,P45《石
方法指导
标题,作者由“绿色”到“绿友”到“囚人”,情感的含 蓄变化表现出作者对“绿”的追求与向往。 (4)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角度入手。如“毛泽东的 少年时代”这一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介绍毛 泽东少年时的生活与经历。 (5)从寻找文章线索方面入手。如“背影”这一标题 即是文章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来表现父子深情。 【针对训练】见本书精练版P41《描花的日子》4题,
解答此题,可采用如下方法: (1)语境推敲法。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揣摩确切 意义。如“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玩”
(胡适《我的母亲》)一句中“野蛮的孩子”毫无贬义,
是指孩子们淘气、顽皮、好动,在游戏中好冒险。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本义),这里 指……(语境义),起到了……的表达效果。
目 录
第3课时 句段作用、整体感及拓展探究
《孝猴》
考点1 文意理解与概括
考点2 句段作用
考点3 拓展探究
第1课时
文章标题及词句赏析
考点1 把握标题含义及作用 1. 本文作者拟题“采菊易杨下”与陶渊明的哪句诗 有关,其作用是什么?(3分) 【思路归纳】“采菊易杨下”有山水田园之风, 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句,不难发现《饮酒》 中的“采菊东篱下”与其异曲同工,句子风格相似, 结构相似。古诗词名句一般是传诵千古、人尽皆知的 东西,能吸引人的眼球,所以,模仿古诗词名句拟题, 往往题目新颖,引人注目。另外,也可表现出作者的 文化底蕴。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聚焦湖南中考复习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聚焦湖南中考复习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一、(’15长沙)说明文阅读。

(8分)话说长沙饮食长沙人爱喝茶,茶叶多自产自制,有时也用黄荆叶,十大功劳叶等代用。

河西、宁乡等地有吃芝麻豆子茶的习俗,即在泡茶时加入炒熟的黄豆、芝麻及姜末等。

浏阳北乡则爱吃茴香茶,是在茶叶中加川芎和小茴香,饮后有祛寒止痛、健胃祛风之功。

夏天,城乡都喜欢饮用凉茶,即用金银花、淡竹叶、夏枯草、车前草、薄荷之类,加上石青煎水代茶,既香甜可口,又清热解暑,利尿解毒。

长沙人爱吃苦味的东西。

这个习俗的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据文献记载,《楚辞·招魂》中有“大苦咸酸,辛甘行些”的诗句,长沙人喜“大苦”爱“辛甘”,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这里的“大苦”,据说就是豆豉。

这种由豆类加工而成的调味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至今,长沙人还有爱吃豆豉的习惯。

其它如苦瓜、苦荞麦,也都是长沙人所喜爱的。

长沙人嗜苦不仅有其历史渊源,而且有其地理原因。

湖南地处亚热带,暑热时间较长。

祖国传统医学解释“暑”的含义是:天气主热,地气主湿,湿热交蒸谓之暑;人在气交之中,感而为病,则为暑病,而“苦能泻火”“苦能燥湿”“苦能健胃”。

所以人们适当地吃些带苦味的食物,有助于清热、除湿、和胃。

长沙人善于加工贮藏食物,普通家庭都会薰腊肉腊鱼、做霉豆腐等。

腊肉放在茶油或谷仓内可留至伏天,不霉不走味。

生姜、茄子、苦瓜、萝卜等晾晒腌制后,既是美味食品,又是馈赠佳品。

长沙还有一些特定的“饮食语言”。

老顾客到店里吃粉面时一般都能够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语言,使用这些语言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印象深刻,出错频率就会降低。

比如“宽汤少油”就是下面时要汤多油少的意思;“重油”就是要多放点油;“落锅起”指面放到开水里泡一下就马上捞起。

“轻挑”,就是要求下的面的分量比平常少一些,“轻轻挑”指分量比平常少一两,相反“重挑”就是加一两面的意思。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1. 文章中谈到了哪些长沙饮食习俗?(4分)【答案】爱喝茶、爱吃苦味的东西、善于加工贮藏食物、有特定的“饮食语言”。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湖南中考面对面】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记叙文阅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实战链接】请同学们独立试做精练版P40《康 熙字典》第2题;P40《火车上的故事》第3题;
P42《别把我当陌生人》第2题;P43《抓痒痒》
第2题;P44《美好的约定》第3题;P46《清澈
的声音》第4题。
考点4 句子的含义与赏析 4.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 达效果。(2分)
【其他提问方式】1. 结合上下文,解释句子中加点的
词语。
2. 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角度,指出加点词语的用法及其 表达效果。
方法指导
(1)①词语的含义:解题的一般规律为:明确词语原义 →揣摩词语语境义→准确把握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 →紧密联系文章主要内容(文中主要人物性格、品格, 故事情节、细节等)→联系文章主旨。
【其他提问方式】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
解。
方法指导
赏析句子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①从表达方式入手。描写,可使人、景、物表现得细致生 动,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传神。议论,点明事件的 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抒 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 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具体的知识见 “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
祺曾经居住的环境,表面上是说外面风大雪大,实际上 是为了突出汪曾祺在此遭受了许多难以想象的痛苦,从
侧面反映了汪曾祺的乐观、豁达,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汪
曾祺老人被下放的悲惨遭遇的同情。最后,结合修辞手 法及其作用,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思路归纳】“蛮横”“肆虐”突出了环境的恶劣,从
侧面表现了汪曾祺的乐观、豁达,体现出作者对汪老被下 放到沽源县劳动遭遇的痛惜。(2分)
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孤独,
从塞外凛冽的寒风中快乐地朝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 仅是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思路归纳】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题干要求从修辞 手法的角度分析,答题时,首先确定使用的是反问的 修辞手法,然后指出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突出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5北海改编)记叙文阅读。

(13分)康熙字典梁晓声①午后三点多,热闹的集市渐渐散去了,卖书的少年仍蹲坐在那张刺眼的白纸旁。

②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瘦骨嶙峋的字典。

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这种字典。

它颜色泛黄,纸页破损,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这四个字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的“杰作”。

③少年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现在,买肉的人就络绎不绝;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

唯独少年的地摊依旧无人驻足。

④卖书的少年今年刚刚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每天上学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拮据的家庭让他负担不起住校费用。

他渴望拥有一辆自行车,节省花在路上的时间,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钱,要想拥有旧货店里那辆状态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家藏的“康熙字典”。

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

他清楚母亲挣钱的辛苦,不忍向母亲开口;并且他也清楚,母亲正省吃俭用地攒钱,预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⑤傍晚,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

其中一个戴着眼镜,看上去像是文化人,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里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⑥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有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得是……再说,好像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应该是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⑦“没做手脚!”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那张白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了下来。

⑧“那孩子,过来,帮帮我!”少年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

原来那人的左腿半截是假肢。

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扶起他,帮他捡起跌落的眼镜……⑨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

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点名册点名时,意外地见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⑩下课后,老师将学生引到无人处,对上次他帮助自己的事表示感谢,然后问:“字典卖掉了吗?”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得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

”“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学生说罢,转身跑掉。

11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可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再后来,老师真的生气○了:“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面子吗?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

他拿着这本有分量的“康熙字典”,用胜利者的姿态对学生说:“有收藏价值的东西本来就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不久,校园车棚里多了一辆自行车,崭新的。

12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

临行,他送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您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

(有删改)1.本文以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留守少年,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分)【解析】本文的标题为“康熙字典”,通读全文,故事情节围绕其展开,因此可确定它为文章的线索。

根据文章内容,可以把文章划分为四部分,除了插叙(第④段)少年的家境和卖字典的缘由,其他三部分讲了三件事,第①~③段写少年为了梦想卖字典,第⑤~⑧段写少年无意中帮助老师脱离险境,第⑨~段写少年得到老师的帮助实现了梦想。

最后,将这三部分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答案】(3分)“康熙字典”为梦想卖“康熙字典”无意中帮助老师脱离险境最后得到老师的帮助而圆梦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分)(1)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瘦骨嶙峋的字典。

【解析】“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削;本段具体描写了“康熙字典”。

联系上下句可知,字典受损严重,而且封皮经过了少年的加工。

因此,“瘦骨嶙峋”是对字典破旧的拟人化形容。

【答案】(2分)瘦骨嶙峋:原形容人十分瘦削;文中指字典损坏严重,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2)这四个字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的“杰作”。

【解析】“杰作”指超出同类一般水平的优秀作品。

“杰作”是对少年写出的“康熙字典”这四个字的评价。

【答案】(2分)杰作:原指超出同类一般水平的优秀作品;文中是对少年写出的“康熙字典”这四个字的评价。

3.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2分)【解析】文章第④段记叙了少年的家境和卖字典的缘由,联系上下文,第①~③段写少年为了梦想卖字典,第⑤~⑧段写少年无意中帮助老师脱离险境,由此可知,第④段为插叙。

其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内容上交待了少年的家境与其卖字典的缘由,在结构上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答案】(2分)插叙。

作用:内容上,对少年的家庭境况和卖“康熙字典”的缘由作交代;结构上,避免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4.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2分)【解析】文中画线句子在文章结尾段,这句话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老师非要买字典的原因,二是少年明白的道理。

联系文章,老师帮助少年实现梦想,是对帮助过自己的少年的回报。

老师对少年的帮助,也让少年在逆境中,没有丢失一颗善良的心以及乐于助人的品质。

【答案】(2分)老师买字典是出于对自立自强、善良助人的少年的真诚关心和帮助(或“老师”买字典是为了回报少年给予自己危境中相救的善举)。

少年从卖字典的曲折经历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无论身处何境,都要心怀善念,帮助他人;善良的人们也总以善良来对待他人,以德报德;真诚助人不留痕迹……这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

(意思对即可)5. 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少年”这一人物形象。

(2分)【解析】从第④段少年的家境和他卖字典的缘由看,他是一个懂事、体贴母亲的孝顺儿子;从第⑧段少年帮助老师脱离险境来看,即使他知道那个求救的人是“坏了他事”的男人,但少年还是选择帮助,从这里可看出少年的善良;第⑩段中,老师要买但少年坚持不卖,可看出少年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从文章第段少年留给老师的字条,可看出少年是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的人。

【答案】(2分)少年是一个懂事、体贴父母、善良,同时自尊心强而又懂得感恩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题。

(14分)火车上的故事尤金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

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

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

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

③就在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

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

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分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④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

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

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

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⑤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

依据惯例,她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

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

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

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⑥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

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

⑦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

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投诉:⑧“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有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⑨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

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⑩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

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11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

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药。

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12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取人”呀!13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

○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眸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

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14老编辑一张脸涨得通红通红的,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15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16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有删改)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解析】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主要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部分。

起因:三个人同处一室,“我”和老编辑不喜欢中年妇女的外在形象和各种行为,老编辑甚至对她产生了误会;经过:晚上老编辑生病,中年妇女尽心尽力地照顾她;结果:老编辑和“我”都受到了触动,情感上发生了改变。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2分)在火车的车厢里,中年妇女的穿着与行为让同室的老编辑和“我”心生不快,但中年妇女却能悉心照顾、关心犯病的老编辑,让老编辑和“我”非常感动。

2. 本文对老编辑和中年妇女都进行了外貌描写,这两处外貌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解析】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惯用手法。

人们常常通过外貌表现人物性格,并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