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中国“走出去”
国际直接投资兴趋势我国企业走出去策略
国际直接投资兴趋势我国企业走出去策略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企业或个人通过在另一个国家设立新企业、收购或合并现有企业、参与股权投资或债券投资等方式,以获取在该国的经济利益的行为。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的兴趣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其中。
我国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扩大国际直接投资,并制定了一系列策略。
首先,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策略之一是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国内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我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
通过国际直接投资,我国企业可以利用海外市场的资源和优势,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实现跨国经营。
其次,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策略之一是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国际直接投资涉及到跨国经营和跨文化交流,对企业管理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降低风险,我国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企业的经验和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再次,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策略之一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国际直接投资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一种方式,也是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方式。
通过国际直接投资,我国企业可以了解国际市场的最新动态,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与外国企业进行合作与竞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策略之一是积极建设全球价值链。
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帮助我国企业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高企业的全球供应链能力和竞争力。
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建设全球化的供应链网络,实现产业链条的优化和升级,提高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总之,国际直接投资的兴趣正在逐渐增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策略也在不断完善。
通过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寻找合作伙伴、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及建设全球价值链等策略,我国企业可以更好地开展国际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和全球化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企业实施_走出去_战略的借鉴意义.pdf
对策与战略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借鉴意义□肖利秋许晶(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商学院,广东广州510405)摘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缓解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对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提升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现实而长远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有条件的本土企业选择“走出去”投资战略。
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可以为现阶段我国企业成功“走出去”提供战略投资和路径选择的有益借鉴。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区位选择;产业选择;核心竞争力Abstract: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making way into the world market" and actively carrying out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re helpful to ease the growing trade frictions and barriers faced with China export enterprises, which will have realistic and long -term importance for advancing China’s industry structure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our enterprises. Along with increasingly improve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e-conomy, more and more qualified local enterprises make choice of “making way into the world market”.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outward FDI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serve as a useful reference of the strategic in-vestment and approach choice for our enterprises suc-cessfully making way into the world market.Keywords:developing countries;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location choice;industrial choice; core competitiveness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的日益增多以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使我国外向型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生存压力。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引进外资、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企业创新追赶
技术获取效应与产业升级效应的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方法
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检验技术获取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的存在性 和影响程度。
实证研究结论
根据已有的实证研究结果,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获取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均存在,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具 有积极作用。但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投资目的地可能存在差异。
CHAPTER 05
引进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 比较与选择
政策差异及影响
引资政策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采取“引进来”战略,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 收优惠、土地优惠等,以吸引外资。这些政策对国内企业产生了竞争压力,促进 了企业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投资政策
随着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对外 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着政治风险、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需要企业具备 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实力。
CHAPTER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经历了从单纯引进外资到同时对外直接投 资的发展历程。这一战略的演变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国际化机遇,促进了中国企业的 创新追赶。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加强企业创新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实现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因此,研究中国企业如何借助“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实现 创新追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政府也支持企业“走出去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为企业提供支持。
政策演变与国际环境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环 境的变化,中国政府的政策也
在不断调整。
从最初的吸引外资到支持企业 “走出去”,政策演变反映了 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国际竞
浅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2 8 . 5 % 上升到 3 4 . 9 %。
第五 , 对主要经济体的投资增幅较 大 , 对欧投 资流量翻番 。
2 0 1 0 年,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为 5 9 . 6 3 亿 美元 , 同比增长 1 0 1 %; 对东盟 4 4 . O 5亿美元 , 同比增长 6 3 . 2 %; 对美 国 1 3 . o 8亿美元 , 同 比增长 4 4 %; 对俄 罗斯 5 . 6 8 亿 美元 , 同比增长 6 3 %; 对 日本 3 . 3 8 亿美元 , 同比增长 3 0 2 %。 第六 ,地方对外投资持续活跃 ,西部地区增幅最 大。2 0 1 0 年, 地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 1 7 7 . 5 亿美元 , 同比增 长8 4 . 8 %, 为2 0 0 5年的 8 . 6倍 , 创下连续 8年保持 l 央速增长的记 录。浙江 、 辽 宁、 山东名列地方非金融类对外 直接投资流量前三 位。 2 0 1 0年 , 西部地区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2 3 . 8 亿 美元 , 增幅
≯ 藿誊
宏 溉 经 济
■■■
;
【 摘要 】文章运用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 分析 了 2 0 1 0年世界
及 我 国 国 际 直接 投 资 ( F DI ) 概 况, 2 0 1 0年 中 国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的 主 要 特 点 以及 国 际 直接 投 资 ( F DI ) 存在 的 问题 及 改 善 建议 。
其中 , 在大洋洲的直接投资存量为 8 6 . 1 亿 美元 , 是2 0 0 5年末 的 1 3 . 2 倍 。对发达 国家 ( 地区 ) 的投资存量 占中国对外投资存 量总
浅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临的问题。其 次,我 国 目前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 、结构调整阵痛期 和前 期刺 激政策 消化期 “ 三期叠加 ” 的特 殊时期 ,国 际收支 平衡 自主调 节 能力不 足,不利 于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 二 ) 企 业 产 品 的 附加 值 不 高 目前我 国跨 国企业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开拓海外市场也 主要 是依靠 生产低 附加值 的产 品,而对于产品的研发和设计 等高附加值 环节 水平很低 ,这使得我 国企业在 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较 弱。 ( 三 ) 存 在 着宏 微 观 管 理 方 面 的 问题 首 先是宏 观管理方面 的问题 ,由于我 国宏观管理机 构的职能分 工尚 不明确 ,导致管理职能难 以到位 ,甚至使企业 获得投 资机会的信息 变得 更加 困难 ;管理政策不健全 、立法不完善是影响我国对 外直接投资健 康 发展 的另一个重要 因素 。其次是微观管理方面的问题 ,许多企业投 资决 策较 为盲 目,投资计划不 明确 ,甚至有随大流的倾 向 ,导致企业经 营的 亏损 ,最 终 以失 败 告 终 。 四 、 中 国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的 相 关 建 议 ( 一 ) 建 立 政 府 扶 持 的 发展 战略 首先 ,政府应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战略规划。对 于投资规划应 具 体到位 ,例如从产业定位 、投资结构 、区位选 择 、融 资方式 、优 惠政策 等方 面都要进行详细 的规 划。其次 ,要 建立系统 的对外投 资政策体 系 , 例如建立相应 的对外直接投资基金 、放宽对某些跨国投 资项 目的外 汇管 制、提供较为全面 的信息 咨询服务等 ,同时还应创 新我 国的金融体 系 , 推动我 国金融机构 的境外 布点。要完善 对外直接 投资 的法 律法规体 系 , 借鉴 国外较为成熟 的法律规定来提高我国的专业化水 平 ,使得对外 直接 投资有法可依 。此外 ,各级投 资促进机构 应 当做好 信息服 务咨询 工作 , 可以通过与发达 国家 相关机 构 的合 作来提 高 自身 的专 业化 和 国际化 水 平 ,进 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的对外投资。 ( 二 ) 提 高企 业 自身 的 国 际化 竞 争 能 力 企业应 明确 自身 的发展阶段和竞争优势 ,定位 自己在全球产业链 中 的地位 以及潜在 的提升能力 ,通过全球 化布局和区域化 经营相结合 的方 式实现资源 的全球优化配置 ,进而增加企业的利润。同时 ,企业要 学习 先进跨 国公 司的投资经验 ,完善公 司的治理体 系 ,加强风 险防范 意识。 积 极 组 织 并 参 与 各 种 形 式 的 国际 间 的 交 流 学 习 ,提升 解 决 风 险 与 冲 突 的 能力 。做好境外的营销宣传活动 ,塑造 良好的企业形象 也是企业成 功进 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 ( 作 者 单位 :山 西 财 经大 学 )
浅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中国对外投资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加入WTO,我国正在深化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其中最主要的体现之一正是我国广泛地发展对外投资。
在此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本文针对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要了解我国对外投资,首先要明确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逐步发展的。
特别是对外开放政策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引进来与走出去。
对外投资是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它的发展为我国跨国公司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并且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共同构成中国资本要素国际流动方面有进有出的格局。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展规模和投资主体看,海外投资发展速度比较快,平均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投资主体不断优化。
第二,从地区分布看,海外投资企业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广泛,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第三,从行业分布看,第一、二、三产业都有分布。
第四,从出资方式、企业所有权结构和设立方式看,出资方式多样,海外企业以合资合作居多,设立方式新建与并购并举。
第五,从与国内母公司的关系看,海外投资企业对莫内母公司的依赖仍然比较重,自我开拓和横向联系能力有待加强。
现阶段,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创办企业的可能性和条件主要有:首先,中国已经拥有一批具有一定实力且在国际上享有信誉的企业。
其次,中国已经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
再次,中国在技术和设备方面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要相对于东道国来讲具有比较优势就可以进行投资。
最后,中国在管理和人才方面也具有绝对优势。
总之,无论从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条件来看,中国进行海外投资都是具有可能性的。
在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中,国家政府各级主管部门易居中国法律和先行的相关政策,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对我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境外投资设立的合资与合作企业的中方和独资企业进行管理。
现阶段宏观管理氛围综合性归口管理、专业性管理、地方政府的管理和中国驻外领使馆的管理四个方面。
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及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启示
me t n e t n n sr n ,i v sme ti du ty,i v sme ta e n e t n r a,i v sme twa n n e t n ro ma c t e a tc e wi n l n e t n y a d i v sme tpef r n e,h ril l f a y li l brn o wad t e d v l p n x re e o nd a’ i g fr r h e eo i g e pe inc f I i S FDI p ti g fr a d t e s g e to fa c l r tn , u tn o w r h u g si n o c e e ai g Chi a’ n S
塔 塔 ( a )安 巴尼 ( m ai等 为 代 表 的一 批 颇 具 Tt 、 a A bn) 国际竞争 力 的私营企 业 。除 了造 就 出一批 可与 欧美 发达 国家 相竞 争 的大型跨 国公 司 以外 ,印度 中小 企 业也 在 对外 直 接投 资 中扮 演 着 日益 重 要 的角 色 , 这
“ e i g Ou wa d”St a e y St pp n t r r tg
L n igi & Z a gY l g a Qnxn h n ai n
【 s a t urnl,teIda SF Ii d vl igrpdy so igarm ral c aatr t n o Ab t c】C r t r e y h n i’ D s eeo n a il,hw n e ak be h rc i i a dcm- p e sc
浅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发展策略
浅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发展策略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持续增长,其中,以追求原材料、开辟市场和实现规模经济优势为主要动力。
迄今为止,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领域和投资主体已经逐渐多元化。
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企业风险管理不足、政府引导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和挑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主要来自于资本实力和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而在面临国际投资环境和外部风险时,我国的投资企业仍面临管理日益复杂、政策规范缺失等挑战。
因此,需要注重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政策补充,把握对外投资的节奏和规模。
三、对外投资的时机选择和战略规划对外投资的时机选择需根据企业的内部实力、外部市场的机会、资本市场的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
同时,企业还需要意识到,对外投资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风险,需要设计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对外投资时,需要综合运用市场、财务和管理方面的手段,全面设计投资战略规划。
四、发挥对外投资的经济利益对外投资不仅有助于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化发展,还可以带动国内的供应链和扩大就业。
同时,开展对外投资也有助于通过学习国外的经验和技术,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发挥对外投资的经济利益是实现对外投资的必要环节。
五、加强对外投资的监管和政策支持加强对外投资的监管和政策支持是保障我国对外投资安全和稳定性,最大化发挥对外投资的优势的关键。
需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评估和审批,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应对投资中的风险。
以下是五个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案例的分析:1、中国海外投资和服务中心在约旦设立了海外服务平台。
这是一项促进我国企业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一平台将为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提供投资、法律和营销服务,为“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提供有力支持。
2、宝马集团在中国投资了多项研发和制造项目。
这些项目致力于开发全球市场的高品质汽车产品。
对外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指企业通过购买或设立境外企业来参与该国境内经济活动的行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结合具体数据和案例,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对外直接投资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先进技术。
外国投资者在来华投资的过程中,往往带来了巨额的资金,填补了我国的储蓄不足,并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
例如,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发展,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推动了中国相关行业的发展,并加快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其次,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外国企业为了进入中国市场,在技术、品牌和管理等方面向我国企业进行合作和提供指导。
这种合作和技术引进,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竞争优势。
例如,某些中国企业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学习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成为跨国公司的供应商,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再次,对外直接投资拓宽了我国的市场渠道。
外国企业通过在中国设立子公司或合资企业,使得中国的市场得以开放,产品和服务多样化。
这为我国的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并提高了消费水平。
同时,外资企业对于我国的供应链的建设和完善,也提高了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和合作,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此外,对外直接投资加快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需要通过对外投资来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和资源。
例如,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在海外市场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些海外投资不仅增加了中国企业的收入和利润,还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知名度和国际声誉。
然而,对外直接投资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外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市场份额,对我国某些产业形成了竞争。
其次,一些外资企业存在着技术和管理的壁垒,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
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摘要:从评价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入手,立足于我国现实,分析了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从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的确定、地区选择以及政府的宏观支持几个方面,较详尽地阐述了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具体构想。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战略一、西方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介评在讨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以前,很有必要先对西方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予以简单评价。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国外可谓众说纷纭,但从学术渊源或其基础来看,大体上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国际经济学,主要是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的体系;另一个是以产业组织为基础的体系。
前者是宏观分析,即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其重要假设之一是完全竞争;后者是微观分析,即从企业层次出发进行分析,其重要假设是不完全竞争,由于完全竞争假设与经济生活的现实相距太远,同时从微观层次出发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更切合理论上和实际上的需要,故后者是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主流。
从微观方面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海默的垄断优势论、巴克利的内部化理论以及费农、约翰逊的区位因素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是单纯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明国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因此,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十世纪70年代末,英国里丁大学经济学教授邓宁在总结了这些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成为这些传统理论的集大成者,二十多年来这一理论成了解释西方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经典与主流。
邓宁认为,前几种理论都是孤立的研究跨国公司的投资动因和行为机制,而实际上,直接投资只是跨国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跨国企业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和经营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和方式。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将垄断优势论、内部化优势论和区位理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把跨国经营的决定因素概括为三类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并把这三类优势的拥有程度作为垄断企业跨国经营方式选择的依据和条件。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实践和中国的战略选择
四、案例分析
以某民营汽车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跨境并购的方式获得了国际先进的 汽车制造技术和品牌优势,迅速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同时,该企业在投资过程 中与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效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和投 资风险。然而,在整合过程中,该企业也面临着文化差异和员工福利等挑战。
3、目标定位:中国企业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目标时,应结合自身发展战略 和国家利益,有目的地选择投资领域和区域。此外,要重视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 以更好地适应海外市场的环境。
4、风险管控:中国企业应加强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意识,完善风险评估和 预警机制。在实践中,要注重当地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以便更 好地规避和应对潜在风险。
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以能源和化工 领域为重点。通过在海外收购油田、炼油厂等资产,中石化实现了资源的多元化 供应,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中国高铁:中国高铁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以技术合作为主要方式, 与多个国家签署了高铁建设和运营协议。通过输出高铁技术和人才,中国高铁在 海外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结论
本次演示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问题。通过理论 分析,我们认识到ODI的驱动因素、经济效益以及风险管控的重要性;而在实践 部分,我们通过具体案例探讨了ODI的操作流程及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此外, 我们还分析了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战略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未来研究方向和意义:
再比如,吉利汽车通过对沃尔沃的收购,成功进入了国际汽车市场,并通过 整合双方资源实现了快速发展。这一案例的成功原因则在于市场洞察力、资源整 合能力和国际化人才队伍的支撑。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考察 对象 , 国际 贸易 理论 中的赫 克歇 尔—— 俄林 的资源 联 系 。 ( ) 把 2 发展 中 国家通 过对 进 口的技术 和 产品 进行 某些 禀 赋 差异 导 致 比较 成 本 差异 的 原理 用 于分 析 日本 对外 直 改 造 ,使 他 们 的产 品 能 更好 地 满 足 展 中国家有关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探讨, 提出了对我国对 外直接投资的一些启示, 以 期指导我国政府和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行为。 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中国; 启示
一
、
与 发展 中 国家有 关的 国际 直接投 资理 论
准 化技 术和 劳动 密集 型技 术 , 这 种技 术 的形 成 却包 含着 但
国家竞争 购 和特殊 产 品。( ) 近市 场 。正 因如 此 , 明发展 中 国家 企 业在 国际竞争 中 获胜 创造 了 条件 。 由此可 见 , 3接 表
跨 国 公司有 能力 进行 对 外直 接投 资 。 同时 , 尔斯 根据 有 优 势 的获取 是 与激 烈 的市场 竞 争 紧密相 连 的 , 烈 的竞 争 威 激 关 资 料 .分 析 了 发展 中 国 家跨 国公 司走 出国 门 的几 点 动 是 国家竞争 优势 不 断提高 的动 因 。 波特认 为 激烈 的 国内竞 因 : 1保 护 出 E市 场 。 2 突 破配 额 限制 。 3 寻求 低成 本 。 () l () () 争导 致对外 投 资 的发生 , 在激 烈 的竞 争 中获得竞 争 优势并 ( ) 族纽 带 。( ) 4种 5 分散资 产 。( ) 国 、 6本 东道 国政府 或 国际 确 保对 外 直接 投 资 的成 功 的观点 具有 重 要 的现 实 指 导意 机构 的倡 议 和 帮 助 , 业 主为 亲 朋 好 友寻 找 职业 , 海 外 义 . 企 在 它指 出了国际 投资应 “ 内后外 ” 先 的发展顺 序 。 培训 人才 等都是 发展 中国家企 业 向外扩 张 的动因 。 3 技术 地方 化 理论 。英 国经 济学 家拉 奥 在 1 8 出 . 9 3年 5 国际直 接投 资 的两 阶段 理 论 。 . 国内有关 学者认 为 在 对外 直 接 投资 的过 程 中 , 总足 经 过 “ 验 获得 阶段 ” “ 经 和 利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本文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探讨这些理论对中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指导作用及启示。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回顾启示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兴起和发展1、威尔斯(Louis T.Wells,1983)的“小规模技术理论”1983年,威尔斯在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代表作《第三世界跨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来源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并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前景。
其主要观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来源。
威尔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在比本国更不发达的国家进行投资的时候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市场规模比较小,如果本地企业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可能会导致企业规模过大而与当地市场规模不匹配。
在产品市场比较小的情况下,使用的技术也应该适合于小规模制造,才能增加利润,而发展中国家掌握的技术就符合这一要求。
另外,发展中国家在国外投资的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一方面是本地企业,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本地企业想要模仿投资国的技术,可能要支付比较高昂的成本,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并不愿意将资源浪费在小规模生产和小规模市场上,所以,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者就具备了技术上的优势。
竞争优势还体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因为恶劣的国际收支状况会限制进口而鼓励本国企业制造,因而进一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为了夸大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首先会选择商品出口。
在出口受到威胁时才会考虑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通过对外的投资活动保护产品的国外市场、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廉价的原材料。
另外,因为投资国与东道国比较接近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环境,使产品和技术更容易被接受与认可。
(3)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前景。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相比,具备的竞争优势比较小,从而容易失败,一旦发展中国家小规模技术优势被取代就很难寻求其他的优势来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述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述评引言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持续增长,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述评。
1. FDI的定义和重要性FDI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境外投资和经营,通过建立子公司、合资企业或控股外国企业的方式,以及购买对外国企业的股权等形式参与境外经济活动。
在全球化进程中,FDI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多元化的意义。
首先,FDI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FDI,中国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渠道,从而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FDI也促进了国内外市场的联系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改善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积极影响。
其次,FDI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FDI,在境外投资的同时,中国也为合作国家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这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加深了双方的友谊与合作。
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升级转型阶段。
起步阶段(1979年-1999年)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中国开放了对外投资的渠道,并进行了第一批试点项目。
快速增长阶段(2000年-2014年)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的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不断扩大对外投资的领域和规模。
中国企业纷纷通过并购、设立海外子公司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经营活动。
升级转型阶段(2015年至今)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加强了对外投资的监管和管理,重点关注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并加强了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
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和挑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以下优势:•市场规模巨大,具有较强的资源和消费需求。
国际直接投资兴趋势我国企业走出去策略
编者按:根据国际直接投资开展的一般规律,我国企业已经开展到了大规模"走出去〞的阶段。
但企业"走出去〞既要积极,也要稳妥,应注意汲取国外企业的经历教训,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本文在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开展新趋势的根底上,结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积极建议,这对我国企业在利用国际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持可持续性开展方面提供了有益理论指导。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开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与趋势,这对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具有很重要的启发价值。
我们应该顺应国际直接投资的开展趋势,采取有效策略,更好地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
一、国际直接投资新趋势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并称为经济全球化的"两个轮子〞。
目前,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出如下特征和趋势:1.国际直接投资重新步入高速增长期,跨国并购成为主要形式2001年,受美国"9·11〞恐惧袭击事件的影响,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际直接投资锐减,从2000年的1.4万亿美元猛降至8259亿美元。
但2003年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跨国投资重新进入上升期。
2003-2006年,国际直接投资从5579亿美元增加到1.2万亿美元,年均增长达30.2%。
2007年国际直接投资到达15.4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国际直接投资以新建投资为主,1995年跨国并购占当年国际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首次超越50%,达59.8%,2001年更是高达80.8%,但此后出现暂时萎缩。
2004年以后,跨国并购重新活泼,形成了新一轮跨国并购的浪潮。
2006年,跨国并购额增长至8804.6亿美元,仅次于2000年创下的历史最高记录,占国际直接投资的比重也提高到67.4%。
2007年上半年,全球跨国并购额为5810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54%。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不少于1000字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涌向海外,通过对外直接投资(ODI)的方式,寻求更多的市场和资源,也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这一趋势也引起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注,他们通过学习中国的经验,也开始尝试对外直接投资。
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1.选拔优秀企业和产业: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政府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向海外投资和发展优先产业,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提升。
这样一来,就能有针对性地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2.稳健投资,务实合作: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更注重稳健投资、务实合作。
在实际操作中,他们注重建立人际关系、了解当地的法规政策和文化背景,以避免冲突和误解的发生,使投资更加成功。
3.统筹安排,全面考虑: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会考虑很多因素,比如性质的多样性、业务风险、监管和政治风险等,综合考虑,对严谨的投资决策进行投资。
4.国际化竞争和市场掌握能力: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基于自身的国际化竞争和市场掌握能力,积极主动地拓展海外市场。
他们通过不断的市场拓展,逐渐掌握国际业务,提高国际化水平,加速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二、对中国的启示1.出海不忘本: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要始终牢记自己的根、自己的优势,坚持自身的文化优势和价值观念,达到本土化经营,并且能够把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推广到海外市场,从而更好地体现中国的标志和形象。
2.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海外投资时,要着重完善企业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因为企业的荣誉是集体的荣誉,只要有了高效的管理机制、合理的团队构建和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推进对外直接投资的顺利进行。
3.注重沟通和联合谋划: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需要注重沟通,吸收海外市场的需求和诉求,并结合本地的文化脉络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更符合市场的运营策略。
向发达国家学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探讨
向发达国家学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探讨最近几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了不断增加的趋势。
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一个获取市场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面对这些挑战,可以向发达国家学习他们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策略,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一、强化投资战略的制定在全球合作的背景下,制定合适的投资战略是实现投资目标的重要手段。
企业需要考虑外部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动态来制定投资战略。
此外,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评估所选择的目标国家和行业的潜在风险和机遇,以避免投资失败。
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投资战略制定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合理评估风险和确定未来的投资方向,并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推进投资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投资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可以帮助企业在对外投资中降低风险和提高效率。
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经常会建立集中投资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对外投资项目的管理和运营。
科学的投资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投资评估、决策、执行和监控机制,以确保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规范化的投资管理需要遵循当地法规和规定,确保企业在操作过程中不会违法违规。
三、强化品牌建设和文化融合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品牌建设和文化融合对企业的影响不容小视。
强大的品牌可以为企业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而文化融合可以为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发展提供先天优势。
愿意花费时间和资源建立本土化的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将最终成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而使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受益更多。
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常注重技术转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技术的创新和引进对于企业来说是保持竞争力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我国企业应该加强与当地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推进技术研发和转移,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和发展需要。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回顾及对我国的启示(1)论文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回顾及对我国的启示(1)论文内容提要: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
中国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和探索阶段,急需相关理论的指导。
本文将以传统的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为框架,对其进行简要的评述,最终着眼于这些理论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使中国企业能够立足于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并获取竞争优势。
论文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评述;启示一、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1960年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运用关于厂商垄断竞争的原理说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
主要观点:1、市场的不完全性是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和基础,认为完全竞争不仅是一种纯粹的理论假设,并且在完全竞争下对外直接投资也并不会发生,现实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是各种不同类型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包括:商品市场的不完全、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规模经济造成的市场不完全以及由于政府干预形成的市场不完全。
2、市场的不完全性使得跨国公司能够拥有垄断优势,而这种垄断优势正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具体表现在技术与知识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先进的组织管理优势、雄厚的资金优势以及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全球性的销售网络方面的优势。
评述:垄断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的理论,奠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基础,指出培养和提升各自的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前提条件。
但是垄断理论的产生背景是对具有明显垄断优势的美国跨国公司的研究,因而没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解释乏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不能解释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放弃出口和技术许可证的转让而直接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
启示:企业的垄断优势固然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前提,但也应该认识到,企业优势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国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逐步培养和不断提升自己的垄断优势。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摘要:“走出去”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
我们必须在借鉴西方比较成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来构建我们自己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我们利用并学习国外理论主要有两种思路:发掘经济发展水平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和寻求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自身特点和比较优势。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是国际产业级差与产业梯度转移。
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国际收支、国际贸易、就业、产业结构、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理论比较优势对外直接投资:简称fdi,是指企业以跨国经营的方式所形成的国际间资本转移。
“走出去”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
现在中国已是国际投资市场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正因为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在借鉴西方比较成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来构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一)国际产业级差与产业梯度转移当前,在知识经济的大潮席卷全球背景下,发达国家正处于由一般技术密集型向高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而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工业部门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其他一些更为落后的国家,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小,社会仍处于传统经济阶段。
一个由发达国家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到半工业化国家最后到落后国家的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已经形成,国际产业转移作为国家间经济联系的主要纽带正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大作用。
(二)对外直接投资是新战略国外主流对外投资理论大都是以跨国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出发点的。
这些理论都是以一定的优势为前提的。
但是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半工业化国家而言,这些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一味照搬只怕永远也无法摆脱目前的地位。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我国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主动获取现国外先进技术并促进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中国“走出去”
10国贸一班高洁100508111 摘要:
跨国经营是指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的盈利性经济活动,这是企业国内经营跨越国界的扩展和延伸。
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是指中国的产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以及中国的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投资建厂,开展竞争与合作。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始于改革开放。
初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仅限于美国、英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
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发展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已成为新兴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
截至2006年末,我国境外中资企业(非金融类)的资产总额打到2947亿美元,雇佣的员工达63万人,其中外方人员达26.8万人。
本文立足于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阶段实施的“走出去”战略。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战略跨国公司
面对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的新变化,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方式也相应的作出调整。
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我国企业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应对贸易壁垒、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获取先进技术信息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到了一个特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趋势。
跨国公司作为一种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产生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不被某一类国家或某一种社会制度所独有,而是世界各国都可以利用的形式。
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和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分析我国这样一个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与特征,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地位以及加快融入世界经济进程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价值。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西方学者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主要包括:麦氏模型和“双缺口”模型、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还有日本学者小岛清边际产业扩张论,大部分都是以发达国家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来分析跨国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动机和条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大多数跨国公司并不具备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某种优势。
在发展初期,只有极少数的外贸、外经公司出于自身经营发展需要,在海外设立“窗口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额相对也较小,投资区域相对集中。
直到1985年我国才出现第一次对外直接投资高潮,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
6.28亿美元。
因而,要探索适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健康发展。
一、运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分析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也称折衷主义或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邓宁提出的。
其理论核心是由三个核心优势理论组成的,它们是: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理论的内部化优势;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区位优势。
1.所有权优势
它包括来自于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占有生产的优势、生产管理上的优势、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由于多国经营所形成的优势。
2.内部化优势
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经营活动,将优势的使用内部化要比将优势的使用外部化更有利。
这种外部化是指通过与其他独立企业进行市场交易。
企业使其优势内部化的动机是避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保持和利用企业技术创新的垄断地位。
3.区位优势
如果企业所有权优势与内部化优势皆有,那么,对该企业而言,把这些优势与当地要素,即区位因素结合必然使企业有利可图。
而这些因素是指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及东道国政府对外国企业的鼓励或限制政策等。
要素禀赋一般指东道国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市场容量等。
邓宁指出:企业要发展成跨国公司,应具备三个优势,即厂商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这三种优势必须同时齐备,缺一不可。
如果企业仅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不具备区位优势,这就意味着缺乏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因此企业只能将有关优势在国内加以利用,而后依靠产品出口来供应当地市场;如果企业只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内部化优势,则说明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难以在内部加以利用,只能将其转让给外国企业;如果企业具备了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所有权优势,则意味着企业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前提,海外扩张无法成功。
我国不少企业已有所有权优势,我们应该利用这种优势,以自身具有优势的产品、设备和技术等作为今后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研究制定促进国内有这些优势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鼓励政策,逐步扩大机电、轻工、纺织品等产品。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内部化优势,增加企业效益。
产品、商标、销量、价格的差别会引起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专利、技术、融资的差别会引起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
中国母公司把产品价格等向子公司转让,或者在母公司所属子公司之间转让,这种内部转让既可避免国际市场企业间交易带来的缺陷,保
证中国公司获得最大利益。
我国不少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产品及技术标准化产品,因此要确保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内部化。
最后要重视区位优势,选择投资区域。
这些都有利于我国“走出去”。
二、利用小规模技术理论分析
小规模技术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威尔士提出的。
他认为: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与西方相比,显得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并不领先。
但这种差异却使它们在某些领域中拥有自己的相对优势,体现出自己的经营特点。
该理论认为,世界市场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即使对那些技术不够先进,经营生产规模不够大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仍有很强的经济动力。
从国内背景来看,我国实施“走出去”意义重大。
我国出口能力越来越大,出口压力增加,竞争力下降。
随着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世界各国生产能力扩张速度超过市场的扩容速度,出于各种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出现,我国产品出口遇到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
我国要克服一定的困难坚定“走出去”。
以一个实例来分析:
珠海格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外经贸部重点扶持的全国是大家电企业之一。
格力作为高速发展的中国技术骨干企业,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小规模生产技术理论具有针对性。
格力公司重视“小规模生产技术”,格力公司充分满足不同国家对空调产品技术性能要求,为开拓国际市场赢得先机。
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电力标准和产品技术性能要求不同,格力公司表要求技术开发人员充分予以考虑,设计生产不同标注空调产品,为出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随着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国内市场竞争的成熟,格力公司不断拓宽产品品种、规格、型号,并且不同规格型号有不同款式,同种规格型号有有多面孔。
既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求,有改善了贸易条件,还可在同一地区发展多个经销商,扩大了格力空调在当地的市场份额。
这种小规模市场需要服务的小规模技术多表现在成熟技术的中后期,生产有很大的灵活性。
由于小规模技术优势在巴西市场得到充分体现,产品的技术和服务切合市场需求,因此格力公司得以走出国门并发展壮大。
三、中国“走出去”
中国“走出去”,意味着进一步对外开放,也意味着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和接轨,是对国际经济活动的更大规模和更深程度的参与。
同时,由于“走出去”的政策的提出,我国也相应做出改革。
一是国内投资环境日趋完善,投资风险降低,合资企业优势效应弱化。
随着时间推移,外国投资对中国的环境越来越熟悉,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在华经营的经验,以合资企业方式降低风险的必要性在下降,外
资企业所占比重自然会迅增加。
二是随着中国外资政策的变化,外资的市场准入领域放宽,外资企业可以进入更多的领域。
三是市场竞争加剧,跨国公司为了加快技术更新换代和新产品的引进,摆脱合资企业的束缚。
四是进入的企业所拥有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其更希望通过企业内部化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
通常认为大型跨国公司更具有企业优势,因此自1994年后随着大型跨国公司蜂拥而至,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外资企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中国“走出去”现象愈加明显,愈加成功。
当然“走出去”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例如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信息缺乏,监管体制不畅等。
要想走得更久更远,我们必须明确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
目前从我国国情分析,对外投资不需要遍地开花,而是要针对性地选择到外国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对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应一视同仁。
如放宽审批限制与用汇限制,降低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门槛,通过多种办法如建立民间投资机构、给予更多企业国内股票上市权等等。
随着经济发展,选择正确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向,中国企业必将在国际市场占据主要份额,中国必将彻底“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