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推进

合集下载

树立新课程理念

树立新课程理念

树立有效教学理念,致力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课题。

新课程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实施“有效教学”是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检验有效教学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

一、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情,做到心中有学生教师要了解学情,做到心中有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状态,然后确定教学的起点及内容的拓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有一些教师上课简直是“目中无人”,最常见的现象是:他们在黑板上写完板书后,通常只是转身低头看放在讲台上的教案,而对学生的学习不管不顾。

但是有名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写完板书后,不是背对着学生提示学生看黑板,而是转过身来慢悠悠地从不同角度扫视教室里的学生,停顿十几秒时间再进行下面的教学,目的是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

注意已有多少学生看黑板了;又有多少学生开始思考解题了;又有多少学生找到答案了;还有多少学生没有进入前三种学习状态;这四种状态的学生在班级里是怎么分布的;自己将采取何种教学行动。

从有效教学理念的角度看,教师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手中有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这才是高效课堂的灵魂所在。

课前做到:(一)、了解学生以找准有效教学的切入点。

当学生有兴趣的时侯,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遇到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究和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够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新课改总结(一)8篇

新课改总结(一)8篇

新课改总结(一)8篇第1篇示例:新课改总结(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

为了更好地培养未来的人才,我国自1980年代以来便陆续推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

最近一次的新课程改革便是在2017年全面启动,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这次新课程改革还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再单纯追求学生的知识面积,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中,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得到了更好的实践,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体育教育,让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得到提升,更在思想品德和身体健康上得到锻炼。

新课程改革还推动了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知识传授者,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更多地成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调整教学方法,通过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挑战。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地推行教育改革,我国的教育水平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将会不断提升,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2000字】至此就是关于【新课改总结(一)】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第2篇示例:新课改总结(一)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就是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使教育更贴近实际、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考试改革: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抓手——从现行学校考试刍议当前课程评价的科学化

考试改革: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抓手——从现行学校考试刍议当前课程评价的科学化
可能性 , 也就无 法谈 论价 值 。价 值是 由客 体满 足 主体需 要 的
程 度 而决定 的 。当主体 在某 一 方 面存 在 某种 需要 时 , 体在 客 某 种程 度上 满足 了主体 的需 要 , 就 形成 了客 体对 于主 体 的 这
评 价所具 有的导 向作 用 , 必然 会 引起教 师 教育教 学行 为 的 自 然“ 回归 ”“ ,穿新鞋 走老路 ” 。考试 , 疑是 高悬在 教师头上 的 无 “ 摩克利斯 ” 达 之剑 。因此 , 新课程 的理 念即使再 美好 , 程 新课 这块 “ 蛋糕 ” 即使再 诱人 , 谁会心 动 呢? 又有
我们 没有理 由去责备 教师 , 教师 是无辜 的 。面临变 革 , 教
价值。由此可见 , 离开 了主体的需要去谈客体的价值是无意
义 的 。所 以, 评价 即满足 主体需 要 的价 值甄别 , 价 即满 足主 评 体需要 的价值 判 断 。
课 程评 价是 指研 究课 程 价值 的过 程 , 由判 断课 程在 改 是
践 当 中时 ,总会 觉得课 程 评价 问题上 还 有不 尽人 意之 处 , 原 因何 在呢 ?

评价 可 以被 简单地 定义 为判定 某一事 物 的价值 。究 竟什
么是价值 ?不 同的人对这 一 问题的 回答 是不 一样 的。在 我们 看来 , 是从 人们 对待满 足 他们 需要 的外 界 物的关 系 中产 价值 生 的 。 本质 上来说 , 值是 一种关 系范 畴 , 从 价 即是通过 主体与
师并不 是视 而不见 , 也 如坐 针毡 ; 他们 面对挑 战 , 师并 不 是 教
“ 待宰 羔羊” 他们 也在奋 起抗 争 ; 面 对真 正 的现实 , , 但 教师 只
进学 生学 习方面 的价值 的那些 活动构成 。 …因此 , 程评价 可 课

《自我设计自主发展》课程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自我设计自主发展》课程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准确定位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抓好落实——《自我设计·自主发展》课程实施情况汇报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李国利孟君准确定位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抓好落实——《自我设计·自主发展》课程实施情况汇报材料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李国利孟君2004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全面实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人们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自我设计·自主发展课程》应运而生,它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

我校在潍坊市教育科学院的领导下参与了本课程的编写,并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了积极实践和探索。

信心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自从2008年以来我们围绕信心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和教育科研活动开展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而《自我设计·自主发展课程》与信心教育可以说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能够互相促进,因此《自我设计·自主发展课程》在我校的实施较为顺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下面就我们实践中的的一些思考和做法进行总结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明确课程性质,准确课程定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鲜明地提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强调“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应该说,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就是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发展奠基,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引导着《自我设计·自主发展课程》的编写与实施。

我们学校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自我设计·自主发展课程》是一门自主性课程,不局限于教师讲授和课堂教学,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和感悟,它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性意见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性意见

1-2-15天马高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性意见必修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就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必修课程,反映了课程实施的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进入学校教育的实践领域,成为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校为教师创造性实施必修课程提供指导,为必修课程校本化实施,落实“精品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我校各学科课程决策与规划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意见。

各教研组应根据本学科教学实际,研究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出发点1.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突现我校的办学特色“精品办学,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在国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学生学习目的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2.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必须从本校学生层次差异悬殊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落实分层教学。

3.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重点在课堂,各教研组和全体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切实打造高效课堂。

二编制学科课程标准实施要点各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近二年的高考考纲,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校班级学生实际针对差异,编制《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实施要点》。

《要点》要针对学生差异作分层设计,分层分为竞赛班、北大班、创新班、普通班四个层次。

例:上海普陀区桐柏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纲要(节录)普陀区桐柏高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纲要(节录)﹡普通班: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用集合与命题的语言在解不等式、函数等问题时灵活运用;﹡英特班: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集合的“子”“交”“并”“补”的运算和命题的四种形式,并会简单应用;﹡美术班要求学生了解集合与命题的定义,理解集合的简单运算,知道四种命题的形式;﹡加强班理解集合意义,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会集合基本运算.学习集合的有关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和基本运算,初步掌握基本的集合语言,了解集合的思想方法。

关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几点思考

2008/6月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逐渐进入学校教育的实践领域,成为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两个因素对于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是学校对课程的整体规划,一个是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

这两个因素对于驱动实践层面的课程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中小学在推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内涵与意义我们把学校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的过程称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质其实就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学校教育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公民基本素质的保障。

因此,国家课程体现的是学校教育“共性”的一面。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他们所接触的事物必然有所不同,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学生各自的特点也就不同,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西部地区学生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学生、山区学生与平原地区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课程难以照顾到具体地区、具体学校的实际情况,无法反映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差异。

这就需要学校能够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学校自身的特色与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以更好地实现国家课程的目标。

这就涉及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这一问题。

要实现这种“创造性实施”,需要在具体操作中注意两点。

首先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的规范之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必须是在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目的这一前提之下进行的。

为此,学校必须要做到能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实现规定的国家课程目标。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国家课程在学校层面上就变得有其名而无其实,这显然是违背了国家的教育规划。

其次,“创造性实施”还要体现学校的课程创新。

三五二

三五二

“三五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寿阳一中陈凤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人们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总抓手。

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和“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我县教学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在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础上创建了“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流程的架构所谓的“352优质高效课堂”是指“三阶段五环节二形式”,“三阶段”是指每一堂课应该包括课前预习、课内学习、课后延伸三个阶段。

“五环节”是指课内学习过程要体现“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精讲点拨检测巩固综合提升”五个环节。

“二形式”是指课后采用“拓展训练和学用展示”两种形式进行拓展延伸。

二、模式流程的阐释1.课前、课内、课后“三阶段”要求与关系(1)课前预习: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学生课前依据教师编制的预习学案,自主学习教材,掌握基础知识,并找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教师要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学生能高效学习及教师精讲点拨做准备。

课前预习的学案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基础性。

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

②适度性。

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解决学案上70%的内容。

③适量性。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

(2)课内学习。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展示共同学习的成果,同时提出自己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或其它小组帮助解决;针对学生在前两个学习环节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本节教学内容的总体把握,教师教学内容进行精讲点拨,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完成本节课主要教学任务;教师精心设计随堂检测题进行当堂达标检测,检查学生当堂达标情况。

我的课改小故事

我的课改小故事

我的课改小故事天玉镇桥上小学:杨金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中,走进了新课程的实施中。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融入生活,我们的学生也更富有个性。

一、语文教学更趋于生活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追求语文学科严整的知识系统,过于追求知识的的传承,过于强调统一、集中,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

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就是这样更趋生活化,就是这种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

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要呼唤生活的回归,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

首先,要有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

而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如:在学习《自选商场》一文时,把课堂布置为商场式,小朋友扮成顾客和售货员,要学的生字和词语就是商品,在这样的环境里,小朋友们尽情交流,主动合作,怎么会不思潮涌动呢?而此时的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的伙伴,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活力四射。

其次,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新课改下的教材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的积累相对贫乏,我们作为老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

例如,《美丽的小路》一文,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要保护环境,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

小学生大都没有意识到垃圾来自哪里。

于是,我就让孩子们作调查,小朋友兴趣盎然地去调查,更加具体地了解到原来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己是那么的重要,都纷纷表示要从我做起,保护自己生活的环境卫生,不再乱扔垃圾。

小朋友在学习中参与了生活,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再次,方法上有所创新。

语文课的活动主要方式是听、说、读、写及其综合。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探究发布时间:2021-12-15T03:51:07.15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月20期作者:留良吾伊利梅[导读] 化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

学生在实际的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还能够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水平。

留良吾伊利梅浙江省衢州笫二中学浙江衢州 324000摘要:化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

学生在实际的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还能够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水平。

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在实际的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模式进行化学辅助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使学生在深入化学研究的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推动学生化学学习的进步。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问题情景创设;策略探究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社会对于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教师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明确学生的需求,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

问题情景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

能够有效的发挥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位置,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于化学问题的认识。

使学生在深度探索的同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推进学生学习的进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高中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景创设的重要意义对于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大量的时间何经理都放在教师的讲述上。

本身化学学科就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不仅显得枯燥无味,还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甚至在循环的“听不懂”的状态下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和厌学心理。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_陈吉永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_陈吉永

ulum,which is full of worries about“gentleman not create but state”,but no matter how to change courses,teaching methods
are needed to explore of teacher autonomy under the guidance of curriculum theory,this is“teaching be of methods,teaching
新课改最大的特点是以新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教 学方法替代过去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全 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课改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 喜人成绩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如不能 慎重对待,及时纠正,很容易进入教改的误区,从而影 响课改的进程和质量。而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 则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2 2 卷 第6期 2012年 第6期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INGTUAN EDUCATION INSTITUTE
·基础教育研究·
vol. 22 No. 6 Dec. 2012
*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陈吉永
( 石河子第二中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摘 要: 新课标下,语文课程与传统的语文课程的差别虽在深层次上有着孔子所谓的“君子述而不作”的忧虑,
( 一) 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就是抛弃和否认传 统教学方法,即一味反旧论的观点。
为了倡导新课标,很多教师在不断地反思旧教 学,探索新教法。应该说这是一种致力于新课程改 革的积极之举,值得赞叹。然而我们在一味追新的 同时,也在不断反旧、弃旧,甚至是全盘否定。我们 几乎形成这样一种共识: 传统的就是错误的,传统的 就是应试的。其实,新、旧教育存在着必然联系,它 们并不完全对立,而是传承发展和不断改进的关系。 例如,应试教育中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同样 也强调这一点,尤其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来说,这 一点表现的更为突出。但它更要求在对知识掌握的 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等方面。同样,我们推行素质教育也这并不意味 着应试教育中的所有教学思想、经验和方法都不正 确。所以,教育创新不能忘本,传统教育中有很多教 育因素是宝,舍 弃 了 这 些,新 课 改 会 缺 乏 发 展 的 底 气。新课改不是抛弃传统教学,二者本质上是相通 的,是相辅相成的,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是 一个对传统教学的扬弃的过程。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陈旧的、不适应形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文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载体对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作用谈了几点浅薄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字: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意识正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慢慢褪去它的光环。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陈旧的、不适应形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县“主体—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而提出的,其主旨在于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影响学生成长的各个因素之间和谐有序地发展,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其目标与任务之一是以主体性教学理论为指导,突出“以学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目标,让学生快乐、严谨、高效地学习。

逐步形成具有静海地方特色的主体、和谐、高效教学模式。

在探索与实践“主体—和谐—高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实现和谐高效学习的前提。

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

布鲁纳的“发现法”认为,教学既非教师讲,又非学生听,而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去亲自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发展他们的目的的过程。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就要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根据学生求知欲和自尊心的特点,培养兴趣,激励进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慢慢褪去它的光环。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陈旧的、不适应形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体意识的觉醒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特征,个性发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人的主体性的培养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变学生的被动性、顺应性发展为主动性、个性化发展。

语文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在于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个体意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但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看还不尽如人意。

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发展,就必须改变语文教育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从根本上切实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下面我就如何在中学语文学科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薄的认识和体会。

1 “我是主导者”——增强自身素质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摒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只是在教学关系上强调教师对学生帮助和引导的作用。

新课程中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寻找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就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

这引导也是一种鼓励:当学生畏惧登山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拉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尽管这里把教师“教”的特点说成是“帮助”和“引导”,但这不过是教的方式变了一下,说到底学生的“学”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导”。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就像主持人一样,起着衔接知识,掌控课堂进度的作用。

2 教学环境是摇篮创设民主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

2024年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____年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因此,____年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对于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此,我将分享一下我在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性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过去的教育中,教师往往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更多地扮演着被动接受者的角色。

而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的方法和技巧,如巧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课程改革强调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过去,学科之间往往是相对独立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也比较片面。

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和教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设计,发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共同点。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再次,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在过去的教育中,技术往往只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存在,缺乏深层次的应用。

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和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教育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教育信息化的工具和平台,学会了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教育方式,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最后,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45优质高校课堂

345优质高校课堂

一、“345优质高效课堂”内涵概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人们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总抓手。

潍坊市在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将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同时,总结出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45优质高效课堂”中的“345”是指“三步四环节五课型”,所谓“三步”是指每一堂课应该包括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

四环节是指课内探究过程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环节。

五课型是指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基本课型。

高中语文学科为文本新授课、复习训练课、检测讲评课、作文修改课、话题探究课。

二、“345优质高效课堂”提出的背景(一)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促进了课改的步伐。

随着我市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不断查找,我们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

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境,简单直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新旧知识衔接与铺垫,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

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老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和写的过程,多是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

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非常简单,要么是事实性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是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深度,达不到应有的效度。

有感于新课程改革论文

有感于新课程改革论文

有感于新课程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实施,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不断被尝试。

为了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关注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在一步一步走进新课程,下面就新课程的一些理念谈一下感触:接触新课程后,最大感受是师生关系的转变。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墙”被推倒了。

在课上、课后,学生和教师的接触更为密切,学生可以大胆提问,大胆质疑。

由被动变主动,这种师生关系的转变,彻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课上、课下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问题,教师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良师益友。

其次,实行新课程我的另一个感触是新课程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社会文化层次、不同家庭背景,各自具备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目的和个性心理特征。

因此,学生的发展必然是具其个性的,我们在教育时,不能用统一的模式来圈定学生发展的轨迹。

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的教育,才是人性化的教育,才能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过去传统的教育我们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

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还是在学生的管理和对教师评价上,都同样追求统一,这样束缚了教师,更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对教师的课堂管理就有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学生提出无法预料的问题时,或在学生课堂变得比较热闹的时候,教师的课堂管理应是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命令,如有的同学在教师授课时,故意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教师不是板着面孔喝斥学生说:“幼儿园念几年了,这样幼稚?”而是温和地引导:“你提的问题很有趣!由于时间关系,课下老师和你一同探讨。

”这样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又不挫伤他的积极性,又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教师授课时,还可能出现学生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时候教师怎么办?是用命令的口吻说“怎么那么没有自制力?坐好听讲!”还是微笑着说:“你看,我们那么多同学做得多好,听得多认真。

”我想后者效果更好。

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学习策略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学习策略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学习策略的转变xx年xx月xx日•引言•新课程标准理念概述•学习策略的转变•转变学习策略的实践目•实践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录01引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学习策略注重机械记忆和模仿,缺乏对知识整合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传统学习策略的局限性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通过转变学习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推进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全面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学习策略的转变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内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特点和对学习策略的要求;探讨传统学习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研究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学习策略的转变方向和实施途径;总结案例分析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02新课程标准理念概述•新课程标准理念是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准则,它包括教育公平、学生中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

这些特点集中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强调了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含义和特点新课程标准理念对学习策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与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探究学习:新课程标准强调探究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理念对学习策略的影响新课程标准理念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实施的背景及基本理念

新课程实施的背景及基本理念

新课程实施的背景及基本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新课程实施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旨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现代人才。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及其基本理念。

一、背景新课程实施背景的形成与时代的进步息息相关。

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依赖于其知识面的广度,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新课程实施应运而生。

二、基本理念1. 学生中心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生中心的理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教育过程和教学内容,学生则被动接受。

而新课程实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成为主体,教师则更多扮演导师和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展潜能,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 融合性的理念新课程实施的另一个基本理念是融合性的理念。

传统的学科划分将知识划分为各个学科,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进行切换。

这种学科之间的隔阂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片面理解和应用。

而新课程实施提倡跨学科学习,将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性的理念实践性的理念是新课程实施的又一基本理念。

过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要停留在纸上理论层面,缺乏实际应用的机会。

而新课程实施倡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掌握实际运用的技能。

4. 创新性的理念创新性的理念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理念之一。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缺乏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案例反思(除法分配)

案例反思(除法分配)

案例有除法分配律吗?寒假实习时,在一堂小学单元复习课上,我复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法则之后,出示了一组计算题,要求学生怎样简便怎样算。

一会儿,突然,一声“老师”打破了教室的宁静,原来是班上最爱动脑筋的高一筹同学有疑问。

以下是我们的对话。

师:“高一筹同学,有什么问题吗?”生:“老师乘法有分配律,除法也有分配律吗?”师:“没有”我非常肯定的回答。

生:“老师,我觉得除法有分配律。

”高一筹也坚定地说。

师:“除法有分配律?”我很惊讶,但我还是沉着气,“那你说说看。

”生:“我发现(7/8+13/16)÷13/16这道题,可以不先算小括号里的数,而是变成7/8÷13/16+13/16÷13/16,它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我觉得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分配律很相似,所以我说有除法分配律呀!”他鼓起了勇气说。

师:“哦,这就是你说的‘除法分配律’。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学生认为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与乘法的运算定律一样,我马上将计就计。

)生:“是啊,老师也知道这样算很简便,但从来没想过把这种算法可以叫“除法分配律”,感谢这位爱动脑筋的同学。

”(我带头为高一筹同学鼓起掌,掌声刚落,我话锋一转。

)师:“我们暂时把高一筹同学发现的除法分配律当作一种猜想,这个猜想是否适应所有的除法呢?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合作,举例验证:除法分配律。

”(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三个一组,五个一群,举例——讨论——验证——再举例——再验证……,一个个结果,一条条新的发现呈报上来了。

)生1:“老师,我们发现除法分配律只适应于把被除数去分配,不能把除数去分配,例如:2/5÷(3/4+2/5),就不能变为2/5÷3/4+2/5÷2/5。

”生2:“老师,我们又发现了除法也有交换律,只不过只能把连除中的除数交换位置,例如:5/8÷2/3÷5/8就可以变为5/8÷5/8÷2/3,计算更简便。

一线教师视野中的幼儿园

一线教师视野中的幼儿园

一线教师视野中的幼儿园“集体备课”活动反思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中心幼儿园 姚雷摘要:随着新《纲要》贯彻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纷纷选择集体备课这种备课方式。

与以往备课相比,集体备课相对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幼儿身上。

集体备课还有效避免了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失误。

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幼儿园的集体备课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改进。

一、什么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教师团队为纽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资源共享的生态教育理念的文案。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或不同年级(班数较少的学校)同学科老师坐下来,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

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对比传统的个人备课形式,集体备课的形式推广的目的在于——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并希望老师们能够将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幼儿身上。

集体备课还希望——能藉此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活动中的失误。

同时还具有如下优势:1、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2、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3、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4、有利于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5、有利于资料共享,提高教学质量;6、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7、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节减学校培训经费。

二、草根视野中幼儿园集体备课开展情况。

随着新《纲要》贯彻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选择“集体备课”这种备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推进,如何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新课标教学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

因此语文课堂必须呈现出新变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这一任务.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转变观念,教师要从讲台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其次通过巧设疑问训练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创新性,关注学生的发展。

最后,在备课环节上,于备“教什么”的同时,多思考“怎么教”。

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操作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阅读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在我们进行教学之前,了解了孩子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学应该循着学生的疑
问和困惑展开。

就这点谈谈我的体验:
一、重朗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句:天/灰蒙蒙,又阴/又冷。

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

第二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中。

如此引导,学生品出了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有陶冶了情操。

二、重合作。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

”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

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图文仔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骄傲的孔雀》的故事情节,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

结果学生把孔雀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妒忌别人,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重想象。

选入教材的文章作品,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

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项,则能促进阅读,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

如《黄山奇石》一文,课文根据黄山岩石名形相似的“奇”,通过“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石的具体描写,突出“很有趣”。

其他奇石。

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四.重自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

这句话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段,进行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让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的而写,是思想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

五、重质疑
“学贵有疑”疑问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

不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

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

由此可见,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六、重课外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广大教师家长所认识,很多老师家长都想尽办法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

课外阅读应该本着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大量的作文书只能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厌倦,久而久之,便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而对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的大量的知识背诵,更是索然无味,学得囫囵吞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无从提起阅读的兴趣了。

创建有活力的高效阅读教学课堂,是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奋斗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从宏观的层面正确认识阅读教学,又要从微观的层面准确操作阅读教学,这样,我们才能慢慢走向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