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棉转杯纺纱及关键器件的讨论

合集下载

转杯纺纱机纺纱原理及适纺原料

转杯纺纱机纺纱原理及适纺原料

转杯纺纱机纺纱原理及适纺原料来源:中国纺机网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3日转杯纺纱机纺纱原理及适纺原料一、纺纱原理转杯纺纱机无论是自排风式还是抽气式,其纺纱原理均为内离心式,即纺杯高速旋转,纺杯内便产生离心力,离心力可使从分梳腔转移到纺杯内的棉纤维产生凝聚而成为纤维环(须条),须条被加捻以后便成为纱条,纱条被引出纺杯后,棉纤维又在纺杯凝聚形成新的纤维环,以达到连续纺纱的目的。

自排风式纺纱原理如图1—13所示,抽气式纺纱原理如图1—14所示。

目前,我国运转生产的转杯纺纱机绝大多数为自排风式机型,纺纱机上配置的多为CEⅡ型纺纱器或是在CEⅡ型纺纱器基础上改进的D型纺纱器,这两种型号的纺纱器基本一样,只是在密封橡胶圈和输棉通道结构上略有区别。

CEⅡ型纺纱器的构造如图1—15所示,其工艺原理如图1—16所示。

喂入的棉条经给棉喇叭集束以后便进入给棉板与给棉罗拉的握持区,在压簧的作用下对给棉板产生26.5N的压力。

这时由给棉罗拉把棉条按牵伸倍数需要均匀地向前输送至高速旋转的分梳辊的抓取范围。

分梳辊对棉条进行开松并分解成单根纤维(单纤化过程),由于附面作用棉纤维便紧紧地附着在分梳辊齿端。

当分梳辊对棉条进行分解时,原来夹裹在棉纤维中的杂质,由于质量较大(较重),其离心力亦较大,便从棉条中分离出来,如图1—16所示。

杂质被分离出来后,在进入分梳腔排杂区时,借助排杂负压气流的吸引作用,通过纺纱器的排杂通道和排杂玻璃管被排到机身中部的总排杂管道中。

在自排风式转杯纺纱机中,由于高速旋转的纺杯把杯中原有的空气从底部的排气孔排出以后,纺杯内便产生负压(真空度),因纺杯的直径有大小之分,转速有快慢差别,并且又受纺纱器密封性能好坏的影响,因此,纺杯内负压高低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图1—17所示为自排风式及抽气式纺杯内的负压值。

气压为了达到平衡,纺杯内原有的空气被排出后,外界的空气通过分梳腔和引纱玻璃管两个渠道源源不断地向纺杯内补充。

转杯纺亚麻棉53tex纱的生产实践

转杯纺亚麻棉53tex纱的生产实践

山 东 纺 织 科 技
表 3 转 杯 纺 的 主 要 工艺 参数
项 目 转 杯 直 径 ( m) a r 转 杯 速 度 (p rm)
分 梳 辊 速 度 (p r m)
・2 ・ 9
பைடு நூலகம்
决 亚麻 纤维 因抱 合力 差 而造成 的成 网困难 、 破洞 、 破 边 、 网下 垂 等 问题 。主要 的工 艺参数 见 表 2 棉 。
大 。为保证 成纱 的混纺 比 , 大量试纺 的基 础上 , 在 根据 落麻情 况 , 大 了亚麻 的投 入量 , 终确定 亚 加 最 麻棉 的投料 比为 6 3 。 5: 5
在抓 棉时 , 果排包 不 当 , 如 极易 造成亚麻 和棉 的混 合不 匀 , 此 采 取小 包 排 列 , 细抓 取 的措 因 精

2 ・ 8
山 东 纺 织 科 技
20 0 8年第 6期
转杯纺亚麻棉 5 e 的生产实践 3t x纱
王建 明
( 城 纺 织 职 业 技术 学 院 。 苏 盐 城 2 4 0 ) 盐 江 2 0 5

要 : 对转杯 纺加 工亚麻棉 5 e 针 3tx的特 点 , 重点 阐述 了各 工序 的 工 艺设计 与技 术措 施 以及 生
( m) a r 3 . 8 4
主体 长度
( mm )
l. 96
短 绒

长 度
CV ( )
( )
2 . 3 5
3 工 艺 设 计 与技 术 措 施
3 1 开 清 棉 .
56 .
4 % 6
1 . 7 5
由于亚 麻纤 维在纺纱 过程 中容易 断裂形 成短 纤 维 , 易 脱 落 , 清 花 和 梳棉 工序 的落 麻 量 较 且 在

转杯纺纱的原理和特点

转杯纺纱的原理和特点

转杯纺纱的原理和特点以下是 8 条关于转杯纺纱的原理和特点的内容:1. 转杯纺纱啊,那可真是神奇!原理就像是一个魔法盒子,把纤维源源不断地吸进去,然后神奇地变成纱线。

就好比你把一堆杂乱的积木放进去,出来的就是整齐漂亮的模型!你想想,那转杯就像个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旋转工作着,多厉害呀!比如在纺织厂里,看着那些飞速转动的转杯,你就能感受到它的神奇力量!2. 哎呀呀,说起转杯纺纱的特点,那可是相当突出呢!它生产的纱线质量特别好,就跟精心打造的艺术品一样。

这不就像大厨精心烹饪的美味菜肴嘛,让人垂涎欲滴!就拿用转杯纺纱制成的衣物来说,穿着特别舒服,还不容易变形,多棒啊!3. 转杯纺纱的原理其实不难理解啦!就是让纤维在高速旋转的转杯中飞舞,然后凝聚成纱线。

这像不像一场欢快的舞蹈派对呀,纤维们尽情舞动,最后变成美丽的成果!就像你看到舞台上的舞者们,通过精彩的表演呈现出令人赞叹的一幕。

你说,这转杯纺纱是不是超有意思?4. 哇塞,转杯纺纱还有一个超厉害的特点呢,那就是效率超高!它就像是一部动力十足的跑车,飞速地向前冲。

你说平常织点东西得多久,但有了它,一下子就完成啦!比如在急需大量纱线的时候,转杯纺纱就能大显身手,迅速满足需求,是不是很牛?5. 转杯纺纱的原理呀,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旋转的力量把纤维变成纱线啦。

这就好像是变魔术一样,看着普普通通的东西,一下子就有了神奇的变化。

你想想看,那些原本散着的纤维,通过转杯这么一转,就乖乖地变成纱线啦,多奇妙!就跟变戏法似的让人惊叹不已!6. 嘿,转杯纺纱的纱线那可是非常有特色的哟!它的强力可高啦,就如同坚韧的钢铁一般。

这不就像是一个强壮的大力士嘛,能扛起很重的东西!像用这种纱线制成的纺织品,那质量杠杠的,怎么用都不容易坏,你难道不想试试这种优质的纱线吗?7. 转杯纺纱的原理看着复杂,其实理解起来也挺容易的嘛!它就像是个聪明的组织者,让纤维有序地排列组合。

这像不像一场精彩的音乐会呀,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位置,共同演奏出美妙的乐章!你瞧,在工厂里,看着转杯有条不紊地工作,是不是很有意思?8. 转杯纺纱的特点之一就是灵活性高啊!它就好像是个灵活多变的小精灵,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调整。

转杯纺开发麻类产品的探讨

转杯纺开发麻类产品的探讨

提下,锡林与刺辊的速比以1.8~2为宜. 2提高分植质量重点应注意锡林与盖板隔距和道夫速度.由于麻纤维抗阻系数大,纤维与 钢针摩擦易产生麻结,因此锡林与盖板隔距不宜过小,一般以配置0.3、0.28、0.25、0.25、0.28 mm为宜。道夫速度与生条定量有关。在生条定量适中的条件下,道夫速度适当减慢。此时,产 量虽有降低,但锡林针面负荷减轻,有乖J于提高分梳质量。一般生条定量在20克/5米左右时, 道夫速度配22r/m。盖板速度适当减慢,可兼顾排杂与提高制成率。 (----)并条熟条的内控质量是重不匀率和条干不匀率。其工艺要点如下:
{1,_■]
一、原料选用
1原料苎麻、亚麻、大麻、罗布麻等是麻类纺织品的主要原料,由于它们的脱胶方法和初加 工方法不同,纤维的化学成份及含量也不一样。苎麻纤维含纤维索最多,含胶杂物最少,是麻纺 织品的最佳原料}亚麻除木质素稍高外,其它与苎麻基本接近.故具有与苎麻一样的使用价值; 大麻与罗布麻的纤维素较少,而胶质杂物比苎麻又多得多,故必须尽量除去其含胶杂物,以提 高纤维的可纺性。 脱胶后的麻类纤维均具有纤维长度差异大、平均长度短、断裂强度高、断裂伸长小等共同 特点。必须注意,长纤维纺纱工艺路线的不同,使转杯纺选用原料的来源也不一样。例如苎麻 选自长麻纺新工艺路线中的精梳落麻,或老工艺路线中的第二道圆梳机落麻;亚麻选自其初加 工过程中的二粗亚麻;大麻选自短麻条工艺路线的搓条梳麻;罗布麻纤维长度较短,一般选用 脱胶罗布麻即可。不论何种麻纤维,都必须逐批检验,掌握其质量指标.合理选配.这是纺好转 杯麻纱的根本保证。 2混纺比由于麻类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较差,纤维表面光滑,且刚性大,硬脆易断裂.因此,一 般常与其它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混纺,以提高可纺性。 麻类纤维与其它纤维的混纺比决定于最终产品的风格、出口产品的要求和原料成本。如要 求最终产品具有某种纤维的织物风格,则在混纺比中这种风格的纤维须占主体成份(即大于 50%)。对于出口麻类纺织品,在混纺纱中麻的混比要求不低于55%。原料成本应在保证织物 风格的前提下,以配最低混纺比为原则。由于麻纤维表面光滑、粗硬,在加工过程中易散落,因 此投料量一般要增加1s~20%,以确保最终产品中规定的含麻量。

转杯纺纱机纺纱原理及适纺原料

转杯纺纱机纺纱原理及适纺原料

转杯纺纱机纺纱原理及适纺原料来源:中国纺机网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3日转杯纺纱机纺纱原理及适纺原料一、纺纱原理转杯纺纱机无论是自排风式还是抽气式,其纺纱原理均为内离心式,即纺杯高速旋转,纺杯内便产生离心力,离心力可使从分梳腔转移到纺杯内的棉纤维产生凝聚而成为纤维环(须条),须条被加捻以后便成为纱条,纱条被引出纺杯后,棉纤维又在纺杯凝聚形成新的纤维环,以达到连续纺纱的目的。

自排风式纺纱原理如图1—13所示,抽气式纺纱原理如图1—14所示。

目前,我国运转生产的转杯纺纱机绝大多数为自排风式机型,纺纱机上配置的多为CEⅡ型纺纱器或是在CEⅡ型纺纱器基础上改进的D型纺纱器,这两种型号的纺纱器基本一样,只是在密封橡胶圈和输棉通道结构上略有区别。

CEⅡ型纺纱器的构造如图1—15所示,其工艺原理如图1—16所示。

喂入的棉条经给棉喇叭集束以后便进入给棉板与给棉罗拉的握持区,在压簧的作用下对给棉板产生26.5N的压力。

这时由给棉罗拉把棉条按牵伸倍数需要均匀地向前输送至高速旋转的分梳辊的抓取范围。

分梳辊对棉条进行开松并分解成单根纤维(单纤化过程),由于附面作用棉纤维便紧紧地附着在分梳辊齿端。

当分梳辊对棉条进行分解时,原来夹裹在棉纤维中的杂质,由于质量较大(较重),其离心力亦较大,便从棉条中分离出来,如图1—16所示。

杂质被分离出来后,在进入分梳腔排杂区时,借助排杂负压气流的吸引作用,通过纺纱器的排杂通道和排杂玻璃管被排到机身中部的总排杂管道中。

在自排风式转杯纺纱机中,由于高速旋转的纺杯把杯中原有的空气从底部的排气孔排出以后,纺杯内便产生负压(真空度),因纺杯的直径有大小之分,转速有快慢差别,并且又受纺纱器密封性能好坏的影响,因此,纺杯内负压高低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图1—17所示为自排风式及抽气式纺杯内的负压值。

气压为了达到平衡,纺杯内原有的空气被排出后,外界的空气通过分梳腔和引纱玻璃管两个渠道源源不断地向纺杯内补充。

亚麻/棉转杯纺纱工艺实践

亚麻/棉转杯纺纱工艺实践

维 品质也 是不 均匀 的 。 亚麻 麻茎 径 向结构 可 由表
皮层 ( 包括薄皮 、 表皮 、 薄壁) 、 韧皮层( 纤维层)形 、 成层 、 质层 与髓 质层 五部 分组 成 。麻 茎 中木 质 木
层 占7 %~ 5 韧 皮 层 占1 %~ 7 , 0 7 %, 3 1% 韧皮 层纤 维 含量 约 占1 %~ 0 3 %,这要 视 麻茎 的不 同部 位 而 l
表3 :棉 纤 维的 各项性 能
1原 料 性 能
纺织 用 亚麻均 为一 年生 草本 植 物 , 属韧 皮纤
维, 麻茎直径1 m 3 m, m ~m 纤维成束地分布在茎 的 韧 皮部分 ,在 麻茎 径 向有2 个~ 0 纤维 束 均匀 0 4个
收稿 E :0 7 0 - 8 l 20 — 2 0 期
组成 见表 1 。
水平 , 尚有 10 0 万头 的发 展空 问 。 较 为先进 的转 用
袁1 :亚麻 纤维 的化 学成 分
l成分 I 维素 l 纤维素 I木质索 l粜 l 纤 半 胶 脂蜡质 I挑分 l 含氮物 l
lt / l7-0 l 1. I -0 .7l .81 .1 0 -6l [N% o8 2 5 2 5 I 4 2 . 8 l .0 1 5 。 1 5 1 1 0 . 3 3
杯纺淘汰部分落后 的环锭纺纱锭 , 有利于J D我 :I  ̄1
国纺 织工 业 的技术 含 量 , 宽 品种 , 高 我 国纺 拓 提
织 业在 国 际市场 的竞争 力 。 自上世 纪8年 代 以来 , 麻 的纤 维长 度差 异大 , 特别 是落 麻平 均长 度短 、 绒 多 、 短 含杂 多 , 以前 的工艺 主 要是 采
维普资讯
亚麻/ 转杯纺纱工艺实践 棉

亚麻/棉转杯纺纱的性能与工艺技术

亚麻/棉转杯纺纱的性能与工艺技术
维普资讯
辽 宁 丝 绸
20 0 2年 第 3期
麻∥ 纱 与 棉转捧 性 拨雅
李 桂 珍
( 国麻 纺 织 科 技 信 息 中心 , 南 长 沙 4 0 0 ) 全 湖 1 0 7 摘 要 ] 详 细 介 绍 了采 用 转杯 纺 加 工 亚 麻 / 混 纺 纱 的 生 产 工 艺 。 棉 关 键 词 : 麻 ; ; 杯 纺纱 ; 艺 亚 棉 转 工
参 考 文 献
5 r ̄亚 麻 / 5 / 5混 纺 纱 的 工 艺 技 术 4e 棉 54 与参数 。 1 原 料 性 能 和 预 处 理
1 1 亚 麻 纤 维 的化 学成 分 .
纤维素( ) 木质素( ) 半纤维素( )
果胶质( )
8 0左 右 2左 右 8 l ~ l
亚 麻 落 麻 加 油 给 湿 ( 放 2 h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 工 堆 4) 小 量 混 麻 一 AO 4 AO 6 — AO 6 3一 3C 3 C—
A O9 一 A 07 C— A 1 6 2 6 8 D— A 2 F 72 × 2 一
短绒率 ( %)
1 3 亚 麻 原 料 预 处 理 .
此 用 转 杯 纺 开 发 和 利 用 亚 麻 短 纤 维 . 非 是
常 好 的 生 产途 径 。 下 面 介 绍 威 泰 公 司 采 用 转 杯 纺 加 工
工 亚 麻/ 混 纺 纱 的 生 产 工 艺 。 棉
在 亚 麻 纺 纱 厂 的 原 料 中 , O ~ 7 7% 5 是 短 纤维 。 纤 维 的 主 要 种 类 有 : 亚 麻 纤 短 在 维 初 加 工 过 程 中 产 生 的 短 纤 维 、 梳 机 短 栉 麻 、 号 和 短 打 成 麻 在 粗 梳 机 上 降 级 处 理 低 的 纤 维 、 纱 厂 准 备 车 间 和 纺 纱 车 间 一 些 纺 回麻。 由于 落 麻 和 短 麻 的 纤 维 长 度 差 异大 、 平 均 长 度 短 、 绒 多 、 杂 多 , 然 也 能 采 短 含 虽 用 环 锭细 纱 机 来 加 工 . 成 纱 质 量 不 够 好 , 但 尤 其 是 条 干 比 较 差 , 能 做 出 好 的 落 麻 产 不 舒服 、 一些疲劳 。 少

【转杯纺纱技术进步的探讨】转杯纺纱

【转杯纺纱技术进步的探讨】转杯纺纱

【转杯纺纱技术进步的探讨】转杯纺纱在我国转杯纺纱调整振兴期间,本文就转杯纺技术进步及其发展趋势;新型转杯纺纱机的性能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以促使我国转杯纺持续、健康地发展。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developing tendency of rotor spinning and also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novel rotor spinning machines so as to better facilitate a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rotor spinning technology.1转杯纺技术进步是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的1.1自排风式和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竞争捷克自排风转杯纺纱机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统治了整个世界的转杯纺纱机市场。

但是西方三大机械厂商(当时的瑞士Rieter(立达)、英国泼拉脱、德国因果耳斯达特)避开捷克专利,独自发展抽气式转杯纺纱机,从70年代起便在市场上展开竞争。

互相竞争共存了 30 多年,一直到1999年和xx年捷克的Elitex公司(现成了欧瑞康捷克公司)和Usti公司(现成了立达公司的一部分)先后从自排风转杯纺纱机转向抽气式转杯纺纱机。

这个竞争在国际上已基本划上了句号。

1.2机型的竞争Schlafhorst(赐来福)公司从1979年推出Autocoro系列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后,就转杯纺纱机机型的自动化、转速、头数等方面不断地在竞争中向前发展。

首先是,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和普通转杯纺纱机(包括自排风和抽气式)之间的竞争。

在这个竞争中,普通转杯纺纱机的低转速、低质量和人工接头逐步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要,而全自动转杯纺纱机的高昂价格又难以为发展中国家所接受。

从21世纪初,半自动转杯纺纱机崭露头角,并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它把转杯改为抽气式,应用半自动接头技术,使转速发展到 7 万~ 12 万r/min,纺纱质量可与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媲美,而机器价格不到全自动转杯纺纱机的三分之一。

转杯纺纱纺杯选用标准的探讨

转杯纺纱纺杯选用标准的探讨

轉杯紡紗紡杯選用標準的探討由於電子技術和電腦技術的廣泛應用,現代紡織技術正向優質、高產、自動化、連續化方向發展。

轉杯紡紗是目前世界上各種新型紡紗中技術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紡紗技術,至今仍在不斷地進步著。

紡杯是轉杯紡紗關鍵部件,一直以來都是轉杯紡發展研究的重點物件,選取恰當的紡杯凝聚槽類型、直徑、工藝速度對成紗優質、高產有著重要意義。

我公司氣流紡生產線配備有德國的賜來福公司的Autocoro288型(採用SE10紡紗箱)、Autocoro312(採用SE11紡紗箱)轉杯紡紗機,設備技術先進、自動化程度高。

為充分發揮先進設備優良的技術裝備,通過生產中不斷試驗、摸索和總結,在紡杯的選用三要素(紡杯類型、紡杯直徑及紡杯工藝速度)方面積累有一定的經驗,現就此情況進行簡單的探討:一、紡杯凝聚槽的類型紡杯的凝聚槽是紡杯的可選構造特點之一,它決定了紗線的品質和特性。

專為Autocoro機型開發的Belcoro紡紗元件系列中,紡杯就有T型、K型、G型、U型、S 型和V型等不同幾何形狀的凝聚溝槽,適合於多種用途的紡紗品質要求,它們的紡紗特性具體如下:1〃T型和K型紡杯:成紗結構類似環錠紗,強力高、條幹好、毛羽較少,但凝聚槽易積塵,不適宜紡高含雜棉條。

產品適合作機織和針織用紗。

2〃G型紡杯:同T型紡杯相比,可紡紗線支數更高,較適合加工含有較多微塵的原料,但是使用小直徑紡杯紡紗時易產生木紋紗。

適合紡制機織和針織用紗。

3〃U型紡杯:成紗結構較蓬鬆、手感柔軟、毛羽較多,均勻度較差,強力較T型紡杯低。

適合於紡制粗斜紋布紗。

4〃S型紡杯:成紗強力稍低,適紡高含雜原料且不易產生木紋紗。

特別適紡柔軟的針織用紗和起絨紗。

5〃V型紡杯:成紗條幹最好,強力較T型紡杯低。

適紡100%腈綸紗。

不同的紡杯凝聚槽形狀,所紡出的紗線性能和風格也不同,有的結構蓬鬆,有的緊密,有的毛羽多,有的毛羽毛少,有的強力高,有的強力低,有的對棉條含雜情況要求高,有的要求低。

转杯纺工艺参数及关键部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转杯纺工艺参数及关键部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纱线测量 2 次, o 每次测量长度为 1 求平均值。对 0m, 于纱线 , 以上 的 毛羽 为 有 害毛 羽 , 文 分析 的是 3mm 本
3mm 长的 毛羽个数及 毛羽值 。 纱 线强力 测试是 采用 HD 2N+ 型 电子单 纱强 力 01 仪 , 量长度 为 50mm, 试 速度 为 4 0mm/ n 每 测 0 测 0 mi, 管纱测 试 1 , 0次 求平 均值 。
毛羽测试 是 采 用 Y 7B1型 毛 羽测 试 仪 , 管 G11 - 每
转 杯纺 工艺参 数选 取转 杯速 度 、 度 、 捻 分梳 辊 速度 3个 因素 , 每个 因 素选 取 3个 水平 , 用 正 交 表 I 且 采 。
( 进行 正 交试验 , 3) 然后 测 试所 纺 纱线 的性能 , 出最 找 佳 工艺 。因素水平 表见 表 1 。
1 2 试 验2 / 的 普 梳 棉 条 在 1g 5m
RF 3 RS 0型转杯 纺纱 机上 纺制 2 . e 7 8tx的棉纱 。 1 2 1 纺 纱工 艺试验设 计 . .
13 测 试 方 法 .
纱线性能测试均在标准温湿度条件下进行 。
( 进 行正交 试验 , 2) 因素水平 表见 表 2 。
表 2 关 键 部 件 因 素水 平表
试 验 设 备 采 用 浙 江 日发 纺 织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的 RF 3 RS 0型转杯 纺纱 机 。测 试 仪 器有 Y 7 B 1型毛 G1 1 -
羽测试 仪 、 0 1 HD 2N+型 电子 单纱强 力仪 、 YG16条干 3 均 匀度 测试 分析仪 。
的影 响 , 为此 , 进行 了试 验和讨 论分 析L 。 1] _ 。
在 纺 纱工 艺 试验 的基础 上 , 进 行 关键 部 件 的 不 再

用转杯纺开发麻类产品效果好

用转杯纺开发麻类产品效果好

[ ]郁崇 文 ,俞 中兴 .苎麻 油 剂 的研 究及 使用 [ ] 3 J .苎麻
纺 织 科 技 ,19 ,1 ( ) 9—2 . 94 7 3 :1 0
[ ]王惠 民 .苎麻 给油难 点问题 的研究 [] 4 J .பைடு நூலகம் 纺织 技术 ,
19 ,2 ( ) 4—2 . 9 7 0 2 :2 7
研究 :
3 麻类产 品的开发 实践 证 明 ,采 用 棉 纺 转 杯 纺 加 工 短 麻 ,纤 维 成 纱 质 量
优 于 粗 梳 毛 纺 生 产 线 ,且 产 量 高 ;与 环 锭 纺 生 产 的 成 纱 质
量相 比,除单 强 略 低 外 ,其 余 各 项 质 量 指 标 均 比 环 锭 纱 优越 。 a )麻 棉 混 纺 细 布 和 混 纺 斜 纹 布 , 以 混 纺 比 为 5 4 , 5:5 成 纱 号 为 5 .t 较 好 。 56e x 麻 棉 混 纺 针 织 品 , 以 混 纺 比 为 5 :0 O 5 ,纱 号 为 3 t 7e x较 好 ,制成 的 3 ×2e 股线 ,可供针织 服装 用。 7 t x 麻与绢落棉混纺 织物 ,以混纺 比为 (5—7 ) :(5— 5 5 4
因两 次给 油所 造成 的库 存 两种 油剂 ,节 约 油剂 库存 成 本 ,也 可节 约劳动 力 和 能源 的 消耗 ,提 高生产 效 率 ,优 化苎 麻 给油工 艺 。 参 考 文献 :
[]周 岩 ,姜 繁 昌 .苎 麻 纤 维 摩 擦 系数 的测 试 和研 究 1 [] J .华东纺织工学 院学报 ,18 4 :6 —7 . 9 2( ) 3 4 [ ]K nuP K.C e i ldgm igadf r ea e rtso 2 ud hmc eu m n n be hr tii f a i a e sc

浅谈毛纺行业应用转杯纺纱技术

浅谈毛纺行业应用转杯纺纱技术

浅谈毛纺行业应用转杯纺纱技术在我国,对于毛转杯纺纱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未被大量投产。

直到90年代初期,随着棉纺行业的兴起毛转杯纺产品逐渐增多,并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尤其是现阶段,应用转杯纺纱技术的企业逐渐增多,因此怎样利用转杯纺纱技术进一步促进毛纺行业发展就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

1 毛转杯纺产品开发情况我国对转杯纺纱技术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应用了转杯纺纱技术的毛纺行业不仅质量合格,且经济效益较好。

一般来讲,毛转杯纺产品开发种类具体有以下四种:1.1 毛粘相混的纺纱这种纺纱是将下脚料与粘胶混合在一起,按照棉纺流程与相应的转杯纺纱机完成制作。

为做好这种纺纱设计,不同企业所应用的转杯纺纱机也不同,进而开发出不同的转杯纱,如五邑大学曾开发了毛60/粘40的转杯纱,而江苏某纺织厂则开发了毛55/粘45的混纺纱。

1.2 纯羊毛纱这主要是利用精梳落毛完成纯羊毛转杯纱设计,如某纺织厂先用精梳落毛制成一定条,然后再将其切断,并按照1∶1的比例完成再次制条,进而得出转杯纱。

1.3 纯羊绒纱众所周知,羊绒的质地较好,不仅轻滑且具有一定的柔性,由纯羊绒制成的产品十分受消费者喜爱。

为生产一定的纯羊绒纱,我国一些纺织厂加大了羊绒转杯纱开发力度,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如德州某纺织厂就进行了这样的研究,控制了羊绒精梳落绒密度与长度,由此得到的羊绒均匀性与手感度很好,更有效防止了掉毛或起球等问题的出现,消费者认可度较高。

1.4 纯兔毛与混纺纱之所以重视纯兔毛与混纺纱设计,主要是由于我国是兔毛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兔毛在我国的利用率也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纺织企业进行了兔毛转杯纱开发试验,不仅有效提高了织物的整体性能,还丰富了兔毛种类与风格,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2 转杯纺开发毛纺原料的适应性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2.1 转杯纺开发毛纺原料的适应性由于纺织厂的不同,所使用的纺织原料也就不同,可以形成的纱线也千差万别,一般情况下,毛纺原料纤维长度多在20~50mm之间,但短绒较多,约占20%,其中也夹杂着很多杂物,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了毛下脚纤维数量,不能用毛纺精纺机等,只能用转杯纺完成纺纱。

C 14.6 tex转杯纱的生产体会

C 14.6 tex转杯纱的生产体会

2020年8月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C 14.6tex 转杯纱的生产体会杨东1柴云云2张泾龙3(1.新疆奥美医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新疆昌吉,831200;2.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38;3.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38)摘要:探讨生产C 14.6tex 转杯纱的技术要点。

从原料选配、棉条质量要求、转杯纺工艺配置以及关键纺纱元件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试验优选,分析了原棉马克隆值的控制及搭配方案对原棉可纺性的影响,对比了转杯纺与环锭纺对棉条质量要求的差异,重点阐述了转杯、阻捻头、分梳辊的优选过程。

生产实践表明: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最终使C 14.6tex 转杯纱的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其成纱质量稳定且达到了用户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转杯纺;环锭纺;马克隆值;棉结;分梳辊速度;转杯;阻捻头中图分类号:TS104.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0-7415(2020)08-0066-04Production Experience of C 14.6tex Rotor YarnYANG Dong 1CHAI Yunyun 2ZHANG Jinglong 3(1.Xinjiang Allmed Medical Textiles Co.,Ltd.,Xinjiang Changji ,831200;2.Shaanxi Textile Science Institute ,Shaanxi Xi′an ,710038;3.Shaanxi Yuanfeng Textile Technology Research Co.,Ltd.,Shaanxi Xi′an ,710038)AbstractTechnology key points of producing C 14.6tex rotor yarn were discussed.Test optimization werecarried out from aspects of raw material selection ,sliver quality requirements ,rotor spinning process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spinning element.Effects of raw cotton micronaire value control and matching schemes on raw cotton spinnability were analyzed.Differences of cotton sliver quality requirement between rotor spinning and ring spinning were compared.Optimization process of rotor ,navel and combing roller was emphatically expounded.Pro⁃duction practice showed that through adopting a series of technology measures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C 14.6tex rotor yarn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yarn quality is stable and meets user′s requirementsKey WordsRotor Spinning ,Ring Spinning ,Micronaire Value ,Nep ,Combing Roller Speed ,Rotor ,Navel新疆奥美医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年产医用坯布5亿m ,主要为集团医用卫材产品提供原料。

转杯纺纺杯速度的讨论

转杯纺纺杯速度的讨论

1 纺杯 速度与成纱号数
转杯 纺 适 宜 于 生产 粗 号 纱 . 10 t 、5 8 如 0 x 8 . e
t e x牛仔 布用纱 ;0t 、75r 5 x3 . e e x灯芯绒 用纱 ;0r 6 x e 绒布用纱 ;7 5r 3 . e 单 与 卡 其 布 用 纱 等 。 这是 x床
规 则纤 维增多 , 而使 纤维 分离度下 降 , 纱强力 从 成
降低 。② 纺纱 张力 随纺 杯速 度增加 而呈二 次方 曲 线 递增 , 须条 紧密度 增加 , 线直径 变细 , 使 纱 结果 ,
成纱 伸长 明显下 降 转 速从 3 2×l4 / i 至 0 r n增 r a
棉率 。由于纺杯 速度 与捻 度 、 产量 等 因素有关 , 因 此, 常用控 制排杂 口负 压来 控制落 棉率 , 而不用控 制纺杯 速 度。排 杂 口负压 大 , 棉 多 ; 落 反之 , 负压 小 , 棉少 。抽气 式 纺 杯 负压 并 非 由纺 杯 转 速产 落 生 , 杯 负压 对落 棉 影 响 与 自排 风 式具 有 同样 但纺 的显著 性 应 当注 意 的是 由于 抽气式 的输送 管道 长 , 出 口直径大小 直接影 响出 口流 量及落 棉率 , 其 出 口直 径 大 , 气流 量 多 , 排 被吸 取纤 维多 , 落棉 减
辊速度 不 变时 。 单位 时 问内喂人 纤维量增 多 , 因而
对纤维 丛 的分梳作 用减弱 , 纤维 分离度变 差 , 而 从 使成纱 均匀 度变 差 。 同时 , 多 的纤 维 在输 送 管 较

rm时 , n 由于其直 径过 小 , 口排 风 量不 足 , 果 , 出 结
造成 大量 落 白 , 不能顺 利纺纱 。 分梳 辊转速 对落棉 率无 显著 影响 。这是 因为

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转杯纺关键部件与成纱质量的关系张百祥(东华大学)成纱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优质才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影响成纱质量的因素繁多.从原料到各工序对成纱质量均有影响,而转杯纺工序是成纱的最后一道工序,为确保该工序的成纱质量,必须掌握该工序影响成纱质量的关键部件,即分梳辊、假捻盘、转杯与排杂装置等四大件。

长期以来,围绕高产优质的课题,广大科技工作者对以上关键部件作了大量的研究、实践与改进,开发出不少新型系列化部件,满足高产优质新品的需求。

关于“排杂装置的讨论”,已在《梳理技术》第11期刊登,本文将着重讨论分梳辊、假捻盘、转杯等三大件与成纱质量的关系,供读者参考。

1 分梳辊与成纱质量的关系分梳辊影响成纱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分梳辊型式、转速和齿(针)规格。

分梳辊型式有4种:锯齿辊、针辊、齿片辊和锯片辊。

其中锯片辊用于加工长纤维(如毛纺用),齿片辊是国内独创的新产品,正在扩大推广使用。

当前生产中使用最多的是锯齿辊,其次是针辊,下面将详细讨论锯齿辊与针辊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1.1 分梳辊型式、转速对成纱质最的影响1.1.1 专题试验当喂条定量、齿(针)规格与转杯真空度不变时,分梳辊形式、转速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如图1~4所示。

从图1~4可明显看出:(1)锯齿辊的纤维分离度(即单纤维重量百分率)随锯齿辊转速提高而明显增大,当其转速为5000 r/min时,纤维分离度为79.7%,当转速增至8100 r/min时,其纤维分离度提高到97.38%。

而针辊转速在5300 r/min时,其分离度己高达95.8%,当其转速提高到8100 r/min时,其纤维分离度提高到97.3%,达到锯齿辊8100 r/min的相同水平。

而且在相同转速条件下,针辊的纤维分离度比锯齿辊的要好。

两者转速越低,其纤维分离度的差异越大。

(2)锯齿辊的单纱强力随其转速提高而增大,而针辊的单纱强力变化较平稳,当转速高时,其单强有增加的趋势。

(3)锯齿辊的成纱不匀率随其转速提高而变差,而针辊的成纱不匀率变化平稳。

亚麻麻绒纤维纺纱探讨

亚麻麻绒纤维纺纱探讨

亚麻麻绒纤维纺纱探讨摘要:运用理化组合加工法可制备精细化麻绒纤维,分析了亚麻麻绒纤维的性能特点、产品开发趋势以及采用棉纺干法纺纱技术开发高支纱的工艺关键。

关键词:亚麻;麻绒;高支纱;干法纺纱;纺纱工艺亚麻纤维具有许多优越的性能:柔软舒适、吸湿透气、抗霉抑茵、保健和抗紫外线辐射,深受人们的喜爱。

常规的亚麻纤维由于其单纤维细而短,通常采用湿法的工艺纤维加工方法进行纱线的纺制。

由于湿法加工方法的特殊性,亚麻纱线的质量指标会受到限制,影响亚麻类高档面料的设计和使用。

采用纺前亚麻麻绒纤维的制备工艺,将纤维在纺前进行理化组合加工,制成能够进行干法加工的棉型规格的麻绒纤维.可适应高规格的亚麻面料的设计和制造。

1 亚麻纤维及其产品的性能特点和优势1.1 良好的舒适性亚麻纤维具有快速的吸放湿和透湿能力,因此亚麻产品能够很好地调节人体与环境的热湿平衡,可将人体的汽态和液态汗液快速地排出织物.使得人体始终保持在一个热湿适宜的条件下,故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能。

1.2良好的外观风格亚麻产品在光泽、悬垂性和织物纹理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风格特点,亚麻纤维横截面为不规则混合多角形,使亚麻纱及织物产生漫反射现象,使亚麻产品色调柔和。

从外观上看,织物粗犷豪放,无矫揉造作之感,悬垂典雅,纹理自然,色调柔和,挺括大方。

1.3具有抗茵保健作用亚麻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茵性能,用作内衣服装或家纺面料时,可以提供给人们良好的抗菌保健作用。

目前已经开始显示出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2精细化亚麻麻绒纤维的优势目前亚麻在国内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主要是纤维直接廉价出口或是生产一些极其低档的产品,一般纱线支数不超过108。

由于受亚麻纤维本身特性与传统湿法纺纱形式的局限性,亚麻纺织不宜采用其它纺织品通常采用的产品开发方式,产品混纺以及后道整理加工比较困难,故麻类产品长期以来一平二素.产品档次不高,品种单一。

在亚麻产品开发的时候,一是要提高纱线的支数和质量以求提高产品的档次二是要扩大亚麻纤维的产品范围.将亚麻纤维进行纯纺或与各种其它纤维混纺.开发各种性能的产品。

紧密赛络纺成纱机理及关键部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紧密赛络纺成纱机理及关键部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紧密赛络纺成纱机理及关键部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纺织机械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

目前,国内外纺织市场对于纱线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纱线的质量稳定、杂纱率低、断裂强度高等。

而这些要求的实现离不开纺纱机理及关键部件的优化和提高。

因此,对于纺纱机理及关键部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选题意义在纺织生产中,纱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织物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研究纺纱机理及关键部件的优化是纺织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对纺纱机理及关键部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纺纱质量与纺纱机理之间的关系,优化机器设计,提高机器的生产效率和纱线的质量。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纺纱机理及关键部件展开深入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1. 纺纱机理的研究: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等方法,探索纺纱过程中各环节的机理和影响因素;2. 纺纱机关键部件的研究:对纺纱机的传动系统、气流系统、张力系统等关键部件进行分析和优化;3. 纺纱机的性能测试:通过对纺纱机进行性能测试,验证优化后的机器性能是否得到了提升。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实验和模拟仿真等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室实验,可以验证纺纱机理及关键部件的性能,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通过模拟仿真则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机器各环节的运作情况,实现高效的优化设计。

五、参考文献1. 李成敏. 纺纱机理学及其应用[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2. 纺织行业技术标准:纺纱机织造设备现场调试技术规范[S]. 2015.3. 唐增祥. 现代纺纱机理学[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9.4. 纺织行业标准:纺纱机机械安全技术规范[S]. 2019.六、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将得到如下预期成果:1. 探究纺纱机理及关键部件的原理和实现方式,提出一些优化方案;2. 优化机器设计,提升机器的纺纱效率和纱线质量;3. 验证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和性能,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众 多机 型 。 目前 , 界 上 转杯 纺 头 数 平 均 已 占环 世 锭纺锭 数 的 4 7 , 转杯纺 的产 量按 重 量计 已达 .9 而
1 原 料 性 能
纺织用 亚麻 均为 一 年生草本 植 物 , 韧皮纤 维 , 属 麻 茎直 径 1mm~3mm, 维 成束 地 分 布 在茎 的韧 纤 皮 部分 , 在麻 茎 径 向有 2 ~4 0 0个 纤 维 束 均 匀 地 分
可 以提 高成 纱 质 量 及 转 杯 纺 纱 机 的 稳 定 可 靠 性 。


词: 转杯 纺 ; 亚麻 / 混 纺纱 ; 艺流 程 ; 艺参数 ; 棉 工 工 关键 器件 ; 质量 ; 转杯 ; 假捻 头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19 3 ( 0 7 0 —0 20 1 0 — 6 4 2 0 ) 60 5 —4
布, 呈一 圈完 整 的环 状 纤 维 层 。单 纤 维 为初 生 韧 皮 纤维 细胞 , 个细胞 就是 一根 单纤 维 , 束纤 维 中约 一 一 有 3 ~5 0 0根单 纤维 。单纤 维 和束纤 维 的构 造 , 麻 在
茎不 同部 位是不 一致 的 , 因此 , 纤维 品质 也是不 均匀
收 稿 日期 :0 7 0 — 2 2 0 —3 1
分 为纤维 素 , 并含 有 较 多 的半 纤 维 素 、 质 素 、 胶 木 果
和其 它物 质 。其化 学组 成见表 1 。
表 1 亚 麻 纤 维 的 化 学 成 分
由于亚麻 的纤 维 长 度 差 异 大 , 别 是 落麻 平 均 特
的 。亚麻麻 茎 径 向结 构 可 由表 皮 层 ( 括 薄 皮 、 包 表
皮 、 壁 ) 韧皮层 ( 维 层 ) 形 成 层 、 质 层 与髓 质 薄 、 纤 、 木 层 五部 分组 成 。麻 茎 中木 质 层 占 7 ~7 , 皮 0 5 韧 层 占 1 ~ 1 , 皮层 纤维 含量 约 占 1 ~3 3 7 韧 1 0 ( 要视麻 茎 的不 同部 位而异 ) 这 。亚麻纤 维 的主要 成
中 图 分 类 号 : S 0 . T 13 8
0 引 言
从 13 9 7年丹 麦伯 塞尔森 发 明转杯 纺纱 以来 ,0 2 世纪 6 0年代 中期 捷克研 制推 出 了实用 机型 , 投人 工 业 化生产 。随后欧 美 、 日本众 多厂 商进一 步开 发 , 使
饰 性 能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适 、 挺括 、 色调 更柔 和大 方 , 手感 更 滑爽 ,
目前 , 国环锭纺 纱 约 70 0万 锭 , 我 0 转杯 纺仅 占 其 锭数 的 2 3 , 国转杯 纺 总 数 约 1 0万 头 , 有 . 全 6 拥
转杯纺 的纺织 企 业有 6 0 7 0家 , 果 到 2 1 0~ 0 如 0 0年 达到 目前 的国际 平均 水 平 , 尚有 1 0万头 的发 展 空 0
维普资讯
T t纺 器 e s re ex i 织 c 材 i s l Ac s o e
V I 4 N . O. O 6 3
NO V. 2 007
亚 麻/ 转杯 纺 纱及 关 键 器 件 的讨 论 棉
吴红 玲 杜 德 林 ,
( . 州 理 工 大 学 , 州 7 0 5 ;. 州兴 隆 纺 织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州 7 0 3 ) 1兰 兰 30 0 2兰 兰 30 0
环锭纱 产量 的 4 , 中 俄 国、 国、 克 、 国转 0 其 美 捷 德
杯 纺 头 数 分 别 占环 锭 纺 锭 数 的 4 . 、 2 1 、 95 2.6 2 . 和 1 . 4 。转 杯 纺 纱线 性 能优 良 , 环 锭 29 0 2 与 纺相 比具 有缩 短工 序 , 产率 和效 益高 , 以改善生 生 可 产环 境 , 利 于实 现 连续 化 、 有 自动 化 等 诸 多优 点 , 特 别在 粗号 纱生 产方 面有 明显 的经 济 效 益 , 符 合 我 很 国纺 纱现状 , 我 国今 后 十年纺 纱品种 发展 的重 点 。 是
问 。用较 为先 进 的转杯 纺纱锭 淘 汰部分 落后 的环 锭
纺纱 锭 , 利 于增加 我 国纺织工 业 的技术 含量 , 有 拓宽 品种 , 高我 国纺织业 在 国际市 场 的竞争力 。 提 2 0世纪 8 0年 代 以来 , 着 天然 纤 维 的兴 起 , 随 亚 麻 类织 物 以其优 良的 吸湿 性 、 热 性 及 良好 的服 饰 散 特 点 已逐渐 被人们 所认 识 , 且越 来越 受到青 睐 , 而 特 别是 亚麻 纺织 品较 之苎麻 、 麻 、 布麻 等纺织 品 服 大 罗
作 者简 介 : 红 玲 (9 5 ) 女 ,四 川 乐 至 人 , 教 授 , 吴 1 6一 , 副
摘 要 : 转 杯 纺 纱 的 发 展 历 史入 手 , 对 转 杯 纺 纱 技 术 可 以 适 纺 各 种 纤 维 原 料 , 成 纱 均 匀 度 好 、 从 针 且
杂质 少、 耐磨性 好 、 长 大等特 点 , 伸 重点 论 述 了使 用转 杯 纺 纱技 术 纺制 3 e 6tx亚麻 / 混 纺 纱 的 棉 工 艺 实践 , 分析 了转杯 纺 纱机 用纺杯 、 分梳 辊 、 捻 头、 给机 构 、 出机 构和 卷 绕机 构 等 关键 器 假 喂 输 件 的 主要 工作情 况 ; 出合 理选择 转杯 纺 纱机各 配 件 器材 的 材 质及 处 理 工 艺 , 指 改善 其 各项 性 能 ,
并 已进 入高 档纺 织 品的行列 。我 国作 为世 界第 二亚
麻 资源 大 国 , 随着 国际市场 的拓展 , 在世 界亚麻 行 将 业 占有 相 当重 要 的地 位 。因 此 , 麻 及 其混 纺 转 杯 亚 纺纱 产 品也是 需要 开发 的产 品之 一 。
转杯 纺纱 逐渐成 熟 , 成 了第 一 代 、 二代 、 三 代 形 第 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