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一)
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问题探讨(整理: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一、非经常性损益及其披露的相关规定企业的交易或事项按发生的频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常性发生的,企业正常进行的交易或事项,如制造企业的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商业企业的商品购销活动;另一种是在正常经营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的事项如自然灾害,捐赠,资产转让、盘盈、盘亏等。
正常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损益为经常性损益,而一次性或偶发的事项中所产生的损益为非经常性损益。
经常性损益与非经常性损益共同构成收益(净利润),但两者性质截然不同。
经常性损益具有连续性、重复性,是企业的核心收益;而非经常性损益则具有一次性、偶发性、非重复性。
通常,经常性损益应该是构成企业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近年来不少企业非经常性损益喧宾夺主;占净利润的比重相当可观。
如果将非经常性损益混同于经常性损益之中,公司的业绩水平必将严重扭曲,广大投资者对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判断也会受到影响。
难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理性的投资决策将因之而无从谈起。
因此,如何从收益总额中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反映真正体现公司盈利能力的经常性损益日显重要。
为了使投资者对公司盈利情况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和认识,1999年12月8日中国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就已提出了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的“主要财务数据与指标”中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利润,同时披露所扣除的项目与涉及的金额。
接着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中期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一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等信息披露规范中,也作了类似的要求。
2001年4月25日中国证监会又制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l号——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问答》),对非经常性项目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并对应包括的项目进行了列举,要求企业在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以及申请新股材料中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予以充分披露。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现状及对策
部 门、 被投资单位股权损益 ” 细化为 “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 固定 资产 、 在建工程 、 资产 、 无形 其他长期资产产生的损益” 其范 围 , 扩大 。长期资产构成企业的长期经营能力 , 目的并不是 出售 其 和清理 固定资产 、 在建工程 、 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 , 偶 这种
与财政部会计标准有冲突。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处理规范 ,对于
4 . 短期投资 收益 上市公 司却是 “ 投资收益挑大梁” 。短期投 资收益 大多属 于一
次性 发生 。用这种非经常性损益撑起 的业绩只能是 “ 昙花 一
营 利润是公 司利润总额 的主要组成部分 , 目 一部 分 损益也是计入营业外收支的。 业 而 前
润表中, 更不用说作为非经常性损益了。
2 . 定期报告的披露不规范
司在披露非经常性损益时存 在一些问题 :
易有关规定的财务指标中, 比照对配股和增发的要求, 区分经
常性 损益 和非经常性损 益 , 将上市公司实现的 “ 净利润 ” “ 和 扣
通过分析20年上 市公 司年报 , 04 我们发现 , 多上市公 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有许 相比较 , 且取二者之低者为评判 的依据 , 以强化披露非经常性损益的规定 。
公司利用实现业绩增长 的手段。但20 年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 04 发生频率并不高。 ( ) 二 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存在的 问题 目前上市公 司利 用非经常性 损益进 行报表操纵 的空间大
1 . 以前年度 已经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转 回
有的上市公司在当年 亏损 已成定局 的情 况下 , 通过多提一
维普资讯
上市公 司非经常性损益 披露的现状及对策
秦冬梅
能导致公 司主营业 务竞 争力的下降 , 形成对公 司主业 的 “ 出 挤 5 . 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 收取 的资金 占 计入 用费 近几年来 , 公司与关联企业之 间的资金拆借 现象非常 上市
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研究
关 于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的 界 定 .我 国 证监 会 自 19 9 9年 以 来 至 今 已 经 经 历 过 四次修订 . 终 在 20 最 0 8年 1 0月 3 1 日发 布 的 《 开 发 行 证 券 的 公 司 信 息 公 披 露 解 释 性 公 告 第 1号— —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0 8 》 以 下 简 称 《 告 第 1 20 ) ( 公 号 》 中 予 以 明确 。 “ 经 常 性 损 益 是 ) 即 非 指 与公 司正 常经 营业 务无 直接 关 系 .
一
、
非 经常 性损 益 的界定
二 、 国 上 市 公 司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我
常性 的 、 有 预测价 值 的。 具 ( ) 少 追 溯 调 整 的 规 定 二 缺 根据 证 监会 的 非经 常 损益政 策 , 上 市 公 司 只 需 要 在 年 度 报 告 中 提 供 包 括 扣 除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后 的 净 利 润 等 内在 的主要 财务 数 据与 指标 , 披 在
以 及 虽 与正 常 经 营 业 务 相 关 ,但 由于
披露存 在 的问题
( ) 经 常 性 损 益 项 目 的 确 定 一 非
过 厦 谨 慎
证 监 会 从 增 强 上 市 公 司 的 信 息 质 量 , 护 投 资 者 的 利 益 出 发 , 净 保 把 利 润 中 的 劣 质 成 分 剔 除 掉 . 划 分 扣 在 除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后 的 净 利 润 和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时 保 持 适 当 的 谨 慎 是 必 要
常 性损 益 的界 定范 围发 生 变动 时 . 报
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决策有用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的开题报告
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决策有用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的信息披露成为了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十分关注,而非经常性损益则是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非经常性损益通常来自于特定活动,如资产减值、重组和并购、关停和重组等,这与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但对其营收、利润、资产和负债等指标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披露对于投资者准确了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风险与收益具有重要的决策价值。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针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披露还比较不规范,存在以下问题:一些企业可能会通过不合理的会计手段,将一部分应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转化为常规损益,从而掩盖企业营运状况;一些企业对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不够细致和透明,导致投资者无法正确认识其风险和收益。
因此,深入研究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披露决策对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能力,增进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论文旨在研究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披露决策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有用性,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回顾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种类和会计处理方式,深入探讨其作用和意义,以此为基础分析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2.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非经常性损益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投资者的决策影响;3.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数据分析,反映投资者对于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态度和满意度,评估现有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4.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相应建议,推进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信息披露制度的透明度和有效性,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水平、风险意识和信任度。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有关非经常性损益及其信息披露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进行综合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前提;2. 实证分析法: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非经常性损益和公司业绩、股价之间的关系,评估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在投资者决策中的作用和决策价值;3. 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投资者对于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态度和满意度,了解他们对于非经常性损益信息需要的程度、关注的重点和信任度等因素影响;4. 经验分析法: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法规和制度,提出完善和推进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提高信息披露的规范化、透明度和准确性。
论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一)
论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一)众所周知,中国的资本市场为玩家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拟发行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发行新股融资的目的,上市公司为了保住配股、增发的资格,ST、PT类企业则为了保住稀缺的“壳”资源,粉饰报表、操纵利润成了玩家手中的利器,其中非经常性损益的调节成了常选的途径。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会计核算和披露,约束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完善资本市场配置稀缺资源的功能,从1997年开始,国家财政部、证监会相继发布了一系列规范,如关联方交易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问答》第1号),等等。
但时至今日,上市公司的此类行为并未得到有效治理。
为此,今年初证监会又对《问答》第1号进行了某些修订,如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内涵和外延再次予以界定。
但究竟应该如何合理界定和披露非经常性损益,仍值得探究。
对此,本文谈点认识和建议。
一、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目的关于会计目标的理论定位,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决策有用论”,二是“受托责任论”,三是“投资者保护论”。
在我国,“决策有用论”的目标导向越来越明显。
按照“决策有用论”,信息披露是为了满足上市公司的各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人与潜在投资人、债权人、企业员工及政府部门)进行决策的需要,要求所披露的信息必须与决策相关。
一般认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构成。
信息对决策所起的作用,就是增强决策者预测的能力,或者证实或者纠正他们早先的期望。
因此可以认为,为了使所披露的信息具有预测价值,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要,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点在于上市公司信息的结构调整。
而将损益区分为经常性损益与非经常性损益是信息的结构调整的重要领域。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非经常性损益?这是因为,能够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信息是收益及其组成,而收益结构的信息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在进行决策时,提高对公司收益质量的关注。
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非经常性损益披露
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在企业财务报表中,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偶发性的或非持续性的收入或费用。
这些项目通常不反映企业的正常运营状况,但影响了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因此,准确披露非经常性损益对于投资者、分析师和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评估经营绩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企业财务报表中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披露原则、披露方法以及其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
一、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不常发生的、不反映企业正常经营绩效的收入或费用项目。
这些项目可能源于一次性事件、非常规经营活动、重大变革或非常规交易等。
例如,灾害损失、重组费用、非常规投资收益、税务争议等都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二、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原则1. 准确性和可靠性:企业财务报表应准确反映非经常性损益的性质、金额和影响。
2. 公平性和一致性:企业应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公平和一致的披露。
3. 充分性和全面性:企业应充分披露与非经常性损益相关的信息,确保财务报表完整。
三、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方法1. 主要报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应在主要报表中以单独的明确列示,以便读者准确理解其性质、金额和发生原因。
2. 补充信息:企业可以通过附注、管理讨论与分析报告等方式提供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详细解释和分析。
3. 分类披露:非经常性损益可以按照其性质和发生原因进行分类披露,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来源和影响。
四、非经常性损益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1. 影响财务状况评估: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分析师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
通过排除非经常性损益,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持续性经营状况。
2. 干扰可比性分析:非经常性损益的存在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下降。
在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时,需要注意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以确保正确的财务分析结果。
3. 提供风险信息:对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来说,准确披露非经常性损益可以提供更多的关于企业的风险信息。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确认和披露问题的探讨
调节 作 用 是 巨大 的 。因此 , 监会 多 次强 调要 在 业绩 报 告 证 中明确 按 规范 要 求披 露非 经 常性 损 益信 息 , 以便 于 利 益相 关者“ 去伪 存真 ” 真切 了解 其 盈利 能 力 、 展后 劲 。那 么 , , 发
扣 除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后 ,9 14家公 司 当 年 净 利 润 由盈 转 亏 ,
1 2家公 司 由亏转 盈 。由上 可 见 , 经常 性损 益 对净 利 润 的 非
相 关 , 由于 其性 质 、 额 或 发 生 频率 , 响 了 真 实 、 允 但 金 影 公
地 反 映 公 司 正 常盈 利 能 力 的各 项 收入 、 出 。因 此 , 反 支 能
产 的 处 置 、单 独 进 行 减值 测试 的应 收 款 项 减值 准 备转 回 等 等 , 企 业 的非 常 业 务 和 偶 发业 务 , 有 一 次 性 和偶 发 是 具 性 的特 点 ,投 资 者 无 法通 过这 类 非 经 常 性 损 益 预 测企 业 未 来 的发 展 前 景 。根 据 证监 会 的定 义 , 经 常性 损 益 是 指 非 公 司发 生 的 与 正常 业 务 无 直 接关 系 ,以及 虽 与 正 常业 务
 ̄a /
22 l
l . 23
26 0
9 8 9 %
S T类样 本描 述
20 0 9钜 21 O O年
s T类公 司 ( ) 家 :d
16 8
12 7
注 点 在 于其 盈 利状 况 、 利 能力 。能够 反 映 上市 公 司盈 利 盈 能 力 的 信息 是 收益 及 其组 成 。损 益 被 区 分 为 经 常 性损 益 与 非 经 常性 损 益 。这 是 因为企 业 经 常发 生 的 交易 或 事 项 ,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分析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分析我国一直以来对非经常性损益分外关注,如果非经常性损益在报表中披露不详细,不准确,会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评价,影响投资决策。
结合规范本身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格式不统一,界定不完善等问题,相应的提出统一披露格式,完善非经常性损益等措施。
标签: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D91 非经常性损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非经常损益作为一个财务上的指标,对于公司越来越重要,如果非经常性损益在报表中披露不详细,不准确,会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评价,影响投资决策。
1.1 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不完善针对上市公司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答第1号》本身存在的不足,证监会不断地完善非经常性损益,但是修订后的非经常性损益仍然是采用罗列法,列举哪些情况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罗列法固然有它的优势,但是罗列法不能把所有的情况都列举出来。
并且罗列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罗列不太准确,存在歧义的问题。
如《问答第1号》规定:“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但对“显失公允”并没有作明确的定义,这使得公司在披露该项目时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因为很难判别这项交易是否显失公允。
1.2 披露格式不统一内容不具体现在非经常性损益披露方面,没有统一的披露要求,也没有统一的披露格式,这就导致了披露的随意性及简单化,只满足了配股、增发股的需求。
有的披露的是涉及到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有的披露了“新公告”的二十一项。
有的披露了本年金额和上年金额,有的只是披露了本年金额。
从财务报告的披露情况来看,不少公司披露得过于笼统,只是简单地照搬利润表中相关科目的数据,而没有按照《问答第1号》披露其交易的类别。
对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格式方面,披露的不统一给报告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对于投资者需要的不同的公司横向比较不方便。
因此要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格式进行规法,在定期报告准则中也有必要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披露规定统一的格式和要求。
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研究【摘要】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在对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了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对股价的影响,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了规范化建议,同时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监管机制进行了分析。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作出结语。
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研究、股价、规范化、建议、监管机制、成果、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证监会自2014年开始要求上市公司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信息披露,旨在提高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权益。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和支出,在财务报表中可能会歪曲公司实际经营业绩,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相关研究表明,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已成为监管的重点之一。
目前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披露不规范、各公司披露方式不一致等,导致投资者难以准确获取公司的真实状况。
对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规范化建议,对于提高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维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以上问题,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该信息披露对股价的影响,提出规范化建议,并深入分析监管机制的作用。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状况,了解目前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 探讨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对股价的影响,分析投资者对该信息的反应,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与改进
∥ ≯ _ _ l l
l l 。
非经 常性 损益 的披露 与改进
文/ 黄思广
“ 非经常性损益”是证监会于1 9 9 9 年首次 引入并要 求上市 公 司进行披露 的内容 , 是证监会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基础上提 出的一个 表外 披露 指标 。就投 资者而 言 , 准确地理解非经常性 损益这一信息对 于判断上市公 司的竞争实力和企业价值 , 以及
却没有 披露该项 目; 有 的公司将所得税影 响数额从 所有披露 的 项 目中一项一项地扣减 ;有 的企业 将无关事项计人该项 目, 如 范性文件包括 财政部 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 , 证 监会发布 的上市公 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规范 , 以及 由中国注册
入——债务重组利得 ” 中反映。债务重组收益在上市公 司非经 常性损益 中也 占比重较 大。
( 三) 信 息披 露 不 充 分
1 . 披露格式不统一。表现在很多公司的披露格式 随意性较 强, 例如 : 相当一部分公 司仅列示 出非经常性损益 本年度 的发 生项 目及金额 ,而未按照规定将最近三年的数据全部列示 ; 也 有部分公司将二十一项项 目全部列示出来 , 未发生 的金额处作
券投 资收益 、 无 法支付 的应 付款项核销 、 大股东 承担的仲裁 费
区
中国 农业 会计2 o 1 3 _ _ 9
会计 改革
l 一 l √ j l l ≯ _: ◆ 一 - 00 0◆l | 0 0 0 0 0_ 0 0 0 0_ l 0 l l0 0 l l
息 的质量 , 保护各利益 团体 的合法权益和整个市场的健 康有序 运行 。 迄今为止 , 对 于非经常性损 益的披露 内容和披露 的规范 ,
在信息披露 存在不规范 , 不完整 的情 况下 , 阅读披露 内容
非经营性损益规定-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
上市公司收到子公司分红是否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2008-11-17 02:02:42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上海) 进入贴吧共 0 条黑马推荐一、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特殊和偶发性,影响报表使用人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断的各项交易和事项产生的损益。
二、非经常性损益通常包括以下项目:(一)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二)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三)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四)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五)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七)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八)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九)债务重组损益;(十)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整合费用等;(十一)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十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十三)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的损益;(十四)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十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十六)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十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十八)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十九)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二十)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二十一)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情况,包括其定义和分类、现状、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对策建议等内容。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现象,暴露出一些企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窗口”进行虚增等问题。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财务监管制度不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方面。
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监管、规范信息披露、提高企业透明度等方面。
研究总结指出完善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对企业治理和资本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深入研究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
本研究虽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仍存在数据获取困难、研究方法有限等局限性。
【关键词】:关键词可能包括: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上市公司、研究、我国、现状、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对策建议、总结、展望、局限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研究引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对投资者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或支出,在财务报告中通常以单独列示的形式出现。
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判断和决策。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普遍存在着不规范、不透明、不可比性等问题,这不仅给投资者带来了困扰,也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现状和问题,并就如何改进和规范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提出建议,以提升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制度的完善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制度的完善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生产经营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评价公司当期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构成中,非经常性损益往往占有较大比重,并经常成为一些公司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
本文希望通过对沪市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统计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会计盈余指标的信息披露制度。
一、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特征的统计分析1、近三年非经常性损益披露概况1999年,沪市476家上市公司中有11家公司没有按照证监会要求在年报中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465家公布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上市公司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普遍存在影响。
其中,34家上市公司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由盈转亏。
这表明,这些公司的业绩绝大部分来自于非经常性或偶发性的业务,换句话说,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亏损严重。
2000年,沪市所有607家公司没有一家亏损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变盈利,但存在多家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前盈利的公司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转为亏损。
2001年,沪市共有650家公司披露了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这650家公司净利润总额为634.1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29.03亿元,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5.07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0.81%。
整体来看,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普遍存在影响,但影响的面和影响的金额呈逐年减小的趋势。
例如,虽然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了,非经常性收益影响的公司家数却从70.11%降为66‘31%,非经常性收益金额也从63.25亿元降到59.27亿元。
2、非经常性损益的构成特征以2001年为例,实证分析发现,营业外收支出现的次数仍然最多,650家公司扣除17家没有非经常性损益的公司,几乎90%的公司都将营业外收支作为非经常性损益扣除掉,但金额并不大,扣除中国石化这一异常值后只有188531万元。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探讨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探讨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中,非经常性损益日益演变成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非经常性损益的理论分析、政策解读等,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且对相关政策提出建议,旨在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一、导论(一)问题的提出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润指标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十分重要,由于其牵涉多方利益,因而也成为了各类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而将净利润的不同组成部分按照其持续性长短进行划分,可分为长期持续性、短暂持续性和非持续性。
在这之中,短暂持续性和非持续性由于具有一次性和偶发性的特点,产生的损益被称为非经常性损益。
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的引入,至少是为达到以下两项目的:一是对于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层而言,它有效杜绝了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倾向,引导上市公司将其主要精力放到主营业务上;二是对于外界各类投资者和报表使用者来说,可以使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经营业绩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然而,由于净利润指标在如今已几乎成为了决定上市公司成败的指标,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情况在近几年并未得到有效控制。
(二)文献回顾1.非经常性损益政策研究吴溪,程璐(2001)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99年度沪市上市公司所披露的非经常性项目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所认定的损益项目与证监会所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并不一致,上市公司偏向于少披露非经常性损益,而这一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该项目本身的界定并不十分客观。
李常青,洪泳(2003)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1999年至2001年度沪市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为:总体而言,非经常性损益会影响公司最终的净利润指标,但其影响能力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
2.非经常性损益与盈余管理陆建桥(1999)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沪市上市公司中的22家亏损企业为其研究样本,详细研究了上述公司在亏算年度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动机。
非经常性损益披露规定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2009-01-14 12:49:39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43号为保证上市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和其他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我会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7修订)进行了修订,并改称“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现予公告。
上市公司自2008年12月1日起执行,在编制2008年度财务报告时应按照本公告要求披露非经常性损益。
拟上市公司自公告之日起执行。
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一、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特殊和偶发性,影响报表使用人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断的各项交易和事项产生的损益。
二、非经常性损益通常包括以下项目:(一)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二)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三)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四)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五)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七)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八)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九)债务重组损益;(十)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整合费用等;(十一)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十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十三)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的损益;(十四)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十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十六)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十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十八)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十九)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二十)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二十一)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问题探讨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问题探讨内容摘要: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偶发性的特点,投资者无法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现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严重阻碍之一。
本文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证券市场的现状进行揭示。
关键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确认标准非经常性损益的特点及其规范内容经常性收益是企业的核心收益并具有持续性,投资者可据此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及判断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偶发性的特点,投资者无法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为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和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证监会计字[2001]7号,以下简称《问答》),对非经常性损益含义和内容作了较为清晰的界定,虽然没有列举全部的项目,但强调公司在具体判断时应该根据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合理地进行。
然而,从上市公司执行情况看,无论是其披露还是涉及项目的认定方面均存在差异,出现公司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或减少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现象。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1月发布了修订版,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了更为清晰的界定,使之更具操作性,并明确只有14种项目属于这一概念,要求公司充分披露这些项目的内容和金额,以对投资者负责。
证监会明确列举的14种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分别是: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产生的损益;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短期投资损益,但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有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获得的短期投资损益除外;委托投资损益;扣除公司日常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其他各项营业外收入、支出;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以前年度已经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转回;债务重组损益;资产置换损益;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比较财务报表中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期间净利润的追溯调整数;证监会认定的符合定义规定的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谈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
谈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2019-04-01提要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上市公司已经逐步⾛上规范的公开披露信息的轨道。
在信息披露当中,财务信息的披露接受中介审计机构的审计与监督,⼤体上能够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
但是,在⾮财务信息披露⽅⾯,由于没有披露统⼀的标准和⼀致的监督机制,披露⽔平参差不齐,披露现状还远远不能实现保护投资者和资源有效配置的⽬标,不能满⾜当前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飞速发展变化的需要。
只有在不断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同时,不断改进⾮财务信息的⽔平,才能使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平得到提升,从⽽推进证券市场更加快速地发展。
⼀、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界定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通常被分为两个⼤类,即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
财务信息是指那些完全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相关性的能够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程序进⼊财务报表的信息,以及附注中的解释说明和由财务报表扩展⽽来的信息。
⾮财务信息是指与财务信息相对应的,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与企业⽣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与利益相关⼈决策相关的信息。
上市公式披露的财务信息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①相关性。
是指信息与其使⽤者的决策相联系,能影响决策。
财务信息不但要满⾜“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供应商和其他债权⼈、顾客、政府及其机构和公众”这样⼀系列信息使⽤者的⼀般需求,还要向特殊的信息需求者提供特定信息。
②可靠性。
含义是确保信息免于错误和偏差,能够真实地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者状况。
③可⽐性、重要性和及时性等次要质量特征。
可⽐性要求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政策具有相同的基础,能使信息使⽤者从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经济情况中区分其异同。
重要性是指当⼀项财务信息被遗漏或者错误表达时,会影响依靠该信息的使⽤者做出的判断。
及时性要求企业及时提供反映经济⾏为的财务信息,在信息失去效⼒之前提供给决策者。
与财务信息相⽐,⾮财务信息具有以下四个显著不同的信息特征:①完整性。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01-20为准确考核上市公司、拟发行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盈利能力,我会在多项信息披露规范中使用了“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
由于这些规范未对这个概念的内涵、外延给出清晰的界定,公司对此理解不一,具体执行时往往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
这导致公司对所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等财务指标的计算可能不准确,相互间也缺乏可比性。
相关规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工作的通知》等。
问题何为非经常性损益它包括哪些项目解答公司在界定非经常性损益时,应遵循如下规定:一、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生产经营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评价公司当期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
二、非经常性损益应包括以下项目:(一)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导致的损益;(二)处理下属部门、被投资单位股权损益;(三)资产置换损益;(四)政策有效期短于3年,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以及其他政府补贴;(五)比较财务报表中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期间净利润的追溯调整数;(六)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公司在编报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或申请发行新股的材料时,应将上述项目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处理。
三、非经常性损益还可能包括以下项目:(一)流动资产盘盈、盘亏损益;(二)支付或收取的资金占用费;(三)委托投资损益;(四)各项营业外收入、支出。
公司在编报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或申请发行新股的材料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析上述项目的实质,准确界定非经常性损益。
公司若将上述项目不归类为非经常性损益,应充分说明其原因及涉及金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一)
众所周知,中国的资本市场为玩家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拟发行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发行新股融资的目的,上市公司为了保住配股、增发的资格,ST、PT类企业则为了保住稀缺的“壳”资源,粉饰报表、操纵利润成了玩家手中的利器,其中非经常性损益的调节成了常选的途径。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会计核算和披露,约束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完善资本市场配置稀缺资源的功能,从1997年开始,国家财政部、证监会相继发布了一系列规范,如关联方交易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问答》第1号),等等。
但时至今日,上市公司的此类行为并未得到有效治理。
为此,今年初证监会又对《问答》第1号进行了某些修订,如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内涵和外延再次予以界定。
但究竟应该如何合理界定和披露非经常性损益,仍值得探究。
对此,本文谈点认识和建议。
一、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目的关于会计目标的理论定位,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决策有用论”,二是“受托责任论”,三是“投资者保护论”。
在我国,“决策有用论”的目标导向越来越明显。
按照“决策有用论”,信息披露是为了满足上市公司的各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人与潜在投资人、债权人、企业员工及政府部门)进行决策的需要,要求所披露的信息必须与决策相关。
一般认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构成。
信息对决策所起的作用,就是增强决策者预测的能力,或者证实或者纠正他们早先的期望。
因此可以认为,为了使所披露的信息具有预测价值,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要,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点在于上市公司信息的结构调整。
而将损益区分为经常性损益与非经常性损益是信息的结构调整的重要领域。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非经常性损益?这是因为,能够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信息是收益及其组成,而收益结构的信息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在进行决策时,提高对公司收益质量的关注。
我们知道,企业的交易事项按其发生的频率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经常发生的、企业正常进行的交易或事项,如出售商品与提供劳务等;二是不经常发生的事项,如资产处置与新股申购冻结利息等。
前者产生的损益称为经常性损益,它是企业的核心收益,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后者则产生于企业的非常业务和偶发业务,具有一次性和偶发性的特点。
根据我国证监会的定义,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
既然如此,能反映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只能是经常性收益。
一个公司若要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制造业绩,说明其生产经营活动遇到了很大麻烦,所制造的业绩虽然能使企业的盈利在短期内改观,但预测价值极差。
根据对1999年至2003年部分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的统计分析,发现这五年中,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较大,公司盈利质量堪忧。
1999年上市公司净利润中的13.65%来自非经常性损益,有63家公司的盈利全部来自非经常性损益。
2000年度会计报表显示,有992家上市公司涉及非经常性损益,占当年上市公司家数的97%;同时,非经常性损益在净利润中的地位和贡献也与“年”俱增;111家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半壁江山,57家公司的净利润全部来自于非经常性损益。
2001年的99家ST、PT公司中就有21家的净利润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由盈利转为亏损。
2002年非经常性损益对12.8%的上市公司更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
查看沪市734家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有717家披露了有关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其中410家公司体现为非经常性收益,299家公司体现为非经常性损失,8家公司披露非经常性损益为0;26家盈利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亏损;410家非经常性收益公司中,金杯汽车的收益最为丰厚、高达2.16亿元,其次是凯马B股、为1.20亿元,第三为广州控股、达1.02亿元。
可见,加强对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规范,遏制其利润操纵,是为了提高公司盈利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问题是,为什么在监管层加大力度提高信息质量的同时,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的事实仍然如此严峻?怎样才能使利益相关者透过报表看穿一切呢?下面的分析或许有助于回答这些问题。
二、非经常性
损益的界定中外的会计信息披露规定中,对非经常性损益有不同的界定。
在国外,与非经常性损益相对的概念是非常项目(extraordinaryitems)。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在1973年的第30号意见书(APBOpinion30)中将非常项目定义为:非正常的和非经常的事项和交易。
非正常(unusual)是指考虑到企业经营所处的环境,具有高度的反常性,并且与企业正常和典型的活动明显的不相关或仅仅偶然相关。
非经常(infrequent)是指考虑到企业所处的环境,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合理地预计其发生。
在界定一个项目是否属于非常项目时,非正常和非经常发生这两项条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