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认证鉴定评审指南

合集下载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规则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规则

附件2:《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TSG Z7003-2004)第1号修改单(对2005年月1日第1版的修改)一、对正文的修改1. 第五条开始部分修改为:“申请首次核准或者增项核准的申请机构,在约请鉴定评审之前,开展申请核准项目的试检验检测工作,并按照规定出具试检验检测报告。

试检验检测过程应当在具有相应资格4年以上(含4年)的检验检测机构的见证下进行(无损检测的见证机构应当有A级资格),见证人员应当具有相应项目的检验师(或Ⅲ级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并在相应的试检验检测报告(含记录)上以签字方式确认其见证了试检验检测过程。

见证机构应当出具试检验检测评价文件,其内容包括检验检测细则、方案、工艺(包括通用工艺和专用工艺)的评价,对检验检测实施过程技术与质量控制的评价,对检验检测记录和报告的评价,见证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技术经历,所见证被检验检测对象的基本情况等。

试检验检测报告数量应当符合以下要求:”2.第六条修改为:“申请机构应当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质检行政许可在线申报服务系统,约请鉴定评审(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受理、审批、发证的,其核准申请从其规定),并提交以下资料:“(一)受理决定书;“(二)质量手册文本及程序文件目录;“(三)试检验检测报告(申请首次核准或者增项核准时需要)。

”3.第十一条第(五)项修改为:“考察申请机构的规模、能力和管理水平,按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级别核定方法》(附件3)或者《无损检测机构级别核定方法》(附件4)的规定,核定级别;首次级别核定后,申请机构可以单独提出级别核定申请,每次申请时间间隔不少于24月(含首次级别核定时间)。

”4. 第十七条修改为:“现场鉴定评审工作结束后,评审机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向核准实施机关提交鉴定评审报告(含级别核定建议)。

鉴定评审结论要求申请机构整改的,自整改结果确认后10个工作日内出具鉴定评审报告(含级别核定建议)。

”二、对“附件4 无损检测机构级别核定方法”的修改1.对“一、级别核定”有关内容修改(1)将(一)10修改为:“核准期内检测机构的赔付能力达到600万元/年。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换证鉴定评审指南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换证鉴定评审指南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鉴定评审指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压力容器制造许可鉴定评审工作,根据《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试行)》、《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工作程序》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鉴定评审指南适用于A、C、D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鉴定评审。

第二章鉴定评审工作的准备第三条鉴定评审工作的准备主要包括:接受压力容器制造申请单位的约请,签定鉴定评审技术服务协议,编制评审计划,组织评审组,准备评审文件及资料,印发《特种设备鉴定评审通知函》。

第四条获得申请受理的压力容器制造申请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应当书面约请鉴定评审机构对其进行现场鉴定评审,并向鉴定评审机构提交以下资料:(一)特种设备许可申请书(已受理,正本一份);(二)《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约请函》(一式三份);(三)质量保证手册(一份);(四)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复印件一份(有型式试验要求时)。

第五条鉴定评审机构同意申请单位的书面约请后,双方签定鉴定评审技术服务协议,并付诸实施。

鉴定评审机构应了解申请单位试制产品和有关准备工作情况,并明确换证和增项申请单位在现场评审时应当保持制造生产状态,各工序工作正常、取证和增项申请单位的试制产品应当满足和涵盖受理的许可项目。

试制产品数量见表1,鉴定评审机构可以针对申请单位的具体情况,对试制产品数量进行适当调整。

第六条资料预审鉴定评审机构审阅申请单位提交的资料:一、约请资料齐全,评审机构接受申请单位的约请,向申请单位提供本鉴定评审指南;二、《特种设备许可申请书》中内容不明确或对其有疑问的,鉴定评审机构应在2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内容。

申请单位应及时提交需要补正的资料。

三、质量保证手册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应符合《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评审机构在自收到提交资料后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

TS现场鉴定评审需要的资源和准备事项

TS现场鉴定评审需要的资源和准备事项

焊工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合同、 社保证明
土地使用证 厂区平面图及车间平面图
设备台账 工装台账、模具台账
包含焊工、行车工、叉 车工等
测量设备台账
要配备理化检测设备、 测厚仪、电火花防腐层 检测仪、测温仪、热处 理温度时间自动记录装
置等
生产设备档案及设备能力一览表 测量设备档案及设备能力一览表

质量保证 体系文件
管理评审 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 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各工序记录 质量计划 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文件
文件和记录
文件和记录
合同及合 同评审
外来文件 件的控制
材料、零部 件控制
工艺控制
焊接控制
理化控制
检验与实 验控制
设备和检 验与实验 装置控制
不合格品 (项)控制
产品质量档案 各工序和检验记录是否按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事项类型 型式试验
资源条 件要求
TS现场鉴定评审需要的资源和准备事项
序 号
需要的文件资料
责任部门
1
覆盖申请产品及等级的样机制作
2
样机型式试验
3
样机型式试验报告
受理申请书、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
备注
质保体系人员的合同、社保证明、学历证书、 职称证书
工程师、理化人员、无 损检测人员、热处理工
以及各责任人等
跟踪验证 质量改进与服务控制程序文件 质量信息的记录、分析、反馈、处理、有效的
纠正措施 内审资料 质量目标的统计分析、纠正措施 客户投诉回复记录 人员培训程序文件 人员培训计划 特种设备人员培训考核档案
要求执行 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合同清单 合同评审程序文件

TS特种设备鉴定评审项目内容和要求

TS特种设备鉴定评审项目内容和要求

TS考试
特种设备鉴定评审记录
产品名称:
企业名称:公司
评审日期:
评审组长:
公司
填写说明
1、本原始数据将作为评审报告的唯一依据,请评审员认真填写、评审组长认真把关;
2、数据均宜采用碳素笔填写,不得随意涂划,采用电脑记录原始数据时,评审员的签字必须为手签;
3、需要修改均应采用双实线杠改,并标注修改者的姓名、日期,修改者必须为原数据的填写者或评审组组长;
4、原始数据必须在审核现场填写完毕;
许可资源条件评审记录表
注:1、“评审结果”栏填写“符合”、“不符合”“、“有缺陷”或“不适用”
其中之一,一条中含多项判定时,若仅一项或少数项不符合,该条采用“有缺陷”
的结论;多数项不符合或关键工序缺失时采用“不符合”“的结论。

2、“法规要求”栏中,括号内为对A2及B级企业的要求。

法规要求可随审证产品的不同,依据相关标准要求作适当的调整,但必须满足《制造许可规则》的要求。

3、"见证件"栏通常填写资料复印件、扫描件或电子文档之一。

评审组长/组员签字:评审日期:
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
评审组长/组员签字:评审日期。

{设备管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规则

{设备管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规则

{设备管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规则一、引言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是负责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工作的机构,对于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鉴定评审质量,制定本规则。

二、鉴定评审程序1.申请: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向相关部门提交鉴定评审申请,包括申请表、业务范围、人员资质等相关资料。

2.初步评审:相关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评审,确认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3.上门评审:相关部门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上门评审工作,包括实地考察、设备检查、文档审核等环节。

4.评审报告:评审组根据上门评审的结果,撰写评审报告,包括评审结论、不符合项、改进意见等内容。

5.整改和复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根据评审报告中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并向相关部门提交整改报告。

根据整改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复评。

6.鉴定评审:相关部门根据评审报告和整改报告,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鉴定评审,评定级别和有效期。

7.公示和备案:鉴定评审结果公示一定时间后,根据结果进行备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颁发评审证书。

三、评审内容鉴定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要素: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要具备相关资质和从业经验,并且参加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相关培训。

2.设备要素: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量。

3.文件要素: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以确保工作的规范和质量的可控。

4.实地考察:评审组将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确认其实际工作情况和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四、评审标准鉴定评审的标准主要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资质: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提出要求,包括学历、从业经验、培训情况等。

2.设备要求:根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标准对设备的要求,包括设备种类、数量、精度等。

TS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认证要求与条件

TS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认证要求与条件

TS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认证要求与条件1、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与许可产品制造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认证流程:申请→受理→产品试制→型式试验→鉴定评审→审批→发证;3、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项目及其级别表许可项目级别代表产品范围限制范围阀门A1①设计温度大于425℃,且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的阀门;②公称压力大于10MPa,且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的阀门。

A2①公称压力等于或大于6.4MPa,且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的阀门;②设计温度低于-46℃的阀门。

B1除A1、A2和B2之外的阀门。

B2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4.0MPa的阀门。

4、许可标志可以喷、刻、钢印,许可标志后必须加注制造单位的许可证书编号;5、通用条件5.1应当设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5.2应当设质量保证工程(可由技术负责人兼任)。

质量保证工程师应当有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含助理工程师);5.3应当设置制造和产品检验等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如材料、加工、焊接、热处理、无损、理化、装配、试压、成品等;5.4技术人员不少于员工总人数的8%,且不少于3人;5.5无损检测人员应当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无损检测资格证。

无损检测责任人应当具有Ⅱ级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如果有对接焊焊接接头的,应当持有UT或RTⅡ级资格;5.6理化检验人员必须有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检测资格证;5.7焊接人员应当持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5.8热处理工、行车工、叉车工等要持证上岗;5.9应当有满足产品标准规定的原材料保管条件,有专用场地或者专用材料库房及货架,满足分区(待检、合格、不合格)分批摆放、防潮、防尘、防机械损伤、防老化等要求;5.10应当有专用的焊接材料库,有确保焊接材料湿度、温度符合要求的去湿、保温设备。

应当有焊接材料烘干设备,包括至少1台焊接材料烘干设备、1台保温设备和适应制造需要的焊条保温桶;5.11成品保管:有专门的库房、货架或者专用场地,满足防潮、防尘、防机械损伤、防老化的要求,应当满足产品室内存放的要求;5.12产品档案管理:应当有压力管道元件产品的档案室;5.13生产环境:生产工序及工装设备布置合理。

符合TSG07-2019《许可规则》电梯安装(含修理)单位资格许可现场鉴定评审指南

符合TSG07-2019《许可规则》电梯安装(含修理)单位资格许可现场鉴定评审指南

目录 (2)电梯安装(含修理)单位资格许可鉴定评审指南 (5)1目的 (5)2范围 (5)3评审依据 (5)4评审要求及说明 (5)4.1评审内容 (5)4.2单项评审结论和判定原则 (5)4.3评审结论和判定原则 (6)4.4评审工作纪律 (6)5申请单位须知及评审前的工作 (6)5.1申请单位准备的文件 (6)5.1.1申请单位资质文件 (6)5.1.2人员情况证明文件 (7)5.13工作场所证明文件 (7)5.1.4施工设备有关资料 (8)5.1.5检测仪器有关资料 (8)5.1.6法规标准 (8)5.17技术文件 (8)5.1.7.1设计文件 (8)5.1.7.3检验规程 (9)5.18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9)5.1.9样机或业绩清单 (9)5.1.10持证周期内工作情况 (10)5.1.11公司与分公司有关的文件 (10)5.2申请单位的配合事项 (10)5.3申请信息的变更 (11)5.4申请信息的撤回 (11)6评审工作程序 (11)6.1接受委托 (11)6.3制定鉴定评审计划 (11)6.4实施现场评审 (12)6.4.1首次会议 (12)6.4.2现场巡视 (13)6.4.3分组审查 (13)6.4.3.1资源条件符合性评审 (13)6.4.3,2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情况考核评审 (13)6.4.33试安装样机、换证业绩确认 (14)6.4.3.4技术文件审查 (14)6.4.3.5情况汇总 (14)6.4.3.6交换意见 (14)6.4.4.7总结会议 (15)6.5对申请单位整改情况的复审(确认) (15)6.7反馈意见 (15)6.8关于现场评审重大问题的处理 (15)7评审结果的报告 (16)8评审有关问题及注意事项 (16)8.1评审现场变更许可范围的情况 (16)8.2技术人员条件确认 (16)8.2.1技术人员 (16)8.2.2工程技术职称资格认可 (17)8.2.3其他职称系列的等同认可 (17)8.2.4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 (18)8.2.5作业人员 (18)8.3工作场所地址确认 (18)8.4检测仪器确认 (19)8.5保障安全性能的技术能力评审 (19)8.5.1设计文件(安装施工方案)审查 (19)附件2许可鉴定评审需要提供的资料清单 (20)(1)需现场审核并带走的资料 (20)(2)需现场审核、查看的资料 (22)电梯安装(含修理)单位资格许可鉴定评审指南1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有关精神,规范实施电梯安装(含修理)许可的鉴定评审(以下简称评审)工作,依据《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TSGO7-2019,以下简称《许可规则》)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产品体系认证审核文件ts审核要点

产品体系认证审核文件ts审核要点

TS/TS16949:2002审核要点一、ISO/TS16949:2002技术规范审核要点综述由於ISO/TS16949:2002是再ISO9001:2000地基础上增加了汽车行业特殊要求地一個标准,因此再审核要点上,我們是从本技术规范地所有方面提出审核地要点,力争站再体系地角度做倒审核地完整性及有效性。

ISO/TS16949审核地重点否是纸面文它主要是已各职能部门为审核對象,针對每件地优劣与多少,而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地效果与持续改进地效果。

個职能部门地审核要点作比较详尽地阐述。

但由於各個组织地部门分工否同,它所阐述地审核要点可能否适合所有地组织,但审核地基本框架和思路(按P—D—C—A审核思路)是适以於各個组织地。

二、最高管理者(总经理或决策层)地审核要点1)组织地质量方针是什么?是如何制定出來地?制定地依据是什么?有书面地质量方针吗?是否沟通倒组织地全体员工吗?2)组织地质量目标有那些?是否包含组织总目标和各個层次地目标?制定质量目标地依据是什么?目标是否可已测量?制定地质量目标是否再期限内达倒?制定地质量目标是否符合顾客地期望?3)目前质量目标地达成状况如何?對於未达倒地质量目标是否采取了有关措施?4)最高管理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把顾客地要求和法律法规地要求沟通倒组织地各個层次和全体员工地?我們是如何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地?5)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知道组织地资源需求?是否提供了适以地资源?6)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已顾客为中心地理念?是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式了解顾客地满意度?對於顾客否满意项是如何处理地?7)顾客投诉如何处理?如果没有发升顾客投诉,是否就意味着顾客满意呢?8)组织有那些激励员工地方法?最高管理者了解员工地满意度吗?9)最高管理者是如何分配各個部门地职能?如何分配各级管理人员权责?10)最高管理者如何持续改进?有那些地方需要持续改进?是否有具体规划?持续改进地有效性如何?11)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工作绩效?目前所采取地监控手段有效吗?12)最高管理者如何去监控员工工作质量?又是如何提升员工地工作技能?13)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产品质量地?监控地结果是否达倒预期地效果?14)组织是否制定了经营计划?哪些人知道公司地经营计划?质量目标是否包再经营计划中?15)所有地升产过程、各個班组(包括白班与夜班),是否设置了质量控制人员?当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是,负责质量地人员是否有停止升产地权力?16)当出现质量问题,该信息是否第一時间报告倒有采取纠正措施权利地管理阶层?17)是否设置了管理者代表?管理者地职责是什么?管理者代表参与了哪些质量活动?18)是否设置了顾客代表?顾客代表地职责是什么?顾客代表是否参加了组织内一些质量會议或质量活动?顾客代表是否就选择特殊性、制定质量目标、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产品地设计等方面发表过自己地意见或建议?采纳了吗?19)最高管理者是否认为需要定期开展管理评审吗?评审了一些什么内容?有无评审输出,是否包括资源需求与改进建议?20)管理评审是否涵盖本技术规范地所有地要素?管理评审输入是否包含了對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顾客反馈、纠正与预防措施、内部审核、上一次管理评审、公司地重大变更、质量成本、现场地失效、改进地建议等?21)管理评审地输出是否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地改进,与顾客要求有关地产品改进和资源需求?22)管理评审是否评价了这些失效對质量、安全和环境地影响和冲击?23)组织决定实施ISO/TS16949地初衷是什么?最高管理者再推行ISO/TS16949時参与了那些活动,遇倒了哪些困惑地问题?24)内部沟通顺畅有效吗?目前还存再哪些沟通否良地现象?是否有具体地措施?25)组织是否有产品分包?分包活动是如何控制得?三、管理者代表地审核要点1)组织是否建立了书面化内部审核程序?内部审核地相关记录是否被维持?2)组织是否對审核地方案进行策划?方案是否考虑倒过程地重要性、区域地重要性已及已往审核地结果?3)是否规定了审核地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内部审核是否涵盖了所有与质量管理有关地过程活动过班次?4)审核员是否如何选择地?选择地依据是什么?审核员有无审核自己地工作?5)受审区域发现地否符合项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审核员是否跟踪及验证了纠正措施地有效性?6)是否有制造过程地审核计划,是否已经进行了制造过程审核?审核结果如何?7)组织是否规定了适当频率再升产地各個阶段對产品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如何?8)管理者代表是如何提升整個组织對顾客需求认知水平地?9)管理者代表是否否定期或定期地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了质量体系地运行效果?提出了哪些改进地建议?10)当组织发升重大地质量事故時,管理者代表是否参与了处理?四、文控中心地审核要点(9)1)是否建立了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否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地范围?是否规定了过程地顺序和过程地相互关系?2)是否建立了书面地文件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否合格品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纠正措施程序、预防措施程序与培训程序?3)是否對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地文件进行控制?如何控制?4)文件发放前是否经过批准?文件变更是否重新评审?5)文件地更改和现行版本状态是否能够识别?6)使以场所是否能够得倒文件地最新版本?现场有失效文件吗?7)外來文件是否能识别?是否再受控下发布?8)文控中心由於积累知识或法律需要而保留地旧版文件是否能识别?9)是否對记录标识、储存、保护、保管期限和处置方法做出了相关规定?10)是否建立了文件总清单?文件总清单是否定期地更换?11)對顾客地工程标准或工程规格,包括顾客提出工程标准变更,是否再否超过两周工作日内完成评审、分发与执行?12)是否保存了工程标准变更后,升产实施地日期记录?13)工程变更完成后,相关地控制计划、FMEA等文件是否有作相应变更?14)顾客、法规和当地政府规定了某些质量记录地最低保存期限?五、行政部(企划管理部)地审核要点1)否建立并维持了书面地培训程序?對於影响产品质量地工作人员,其能力是如何识别地?识别地依据是什么?2)员工能力否够時,是否提供了适当地培训?培训地有效性有评价,啊?3)组织如何來提升员工地认知水平?如何要求员工为达成质量目标作出贡献?具体有些什么有效地措施?4)是否對新员工、转岗员工、临時工、合同工和代理人进行了培训?5)是否對影响质量地岗位进行了资格鉴定,如:内审员、质量控制人员、实验室人员、设计人员、特殊过程人员、关键设备操作人员、量具校验人员、其她影响产品质量地人员等?6)有维持适当地教育、训练、技能和经验地记录吗?7)有哪些公共设施产设备?这些设施设备目前地状况如何?能否满足产品地规定要求?8)设备是否被维护吗?是如何维护地?维护地效果如何?9)产品需怎样地工作环境?这些工作环境能满足要求吗?组织是如何管理这些工作环境地?工作环境是否考虑人员地安全?10)本部门有量化地质量目标吗?目标地达成状况如何?11)本组织地内部沟通有哪些方式?这些方式沟通地有效性如何?12)是否有激励员工地措施?是如何去激励地?这些激励措施地有效性是否进行过程评估?13)是否采多方认证地方法來制定工厂、设施及设备地计划?是否针對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地有效性制定了评价操作和过程效果地方法?14)当出现公共设施中断、劳工短缺、主要设备故障時,组织是否准备了紧急应变计划?这些应变计划启动后,是否确保准時交货?六、市场部(营业管理部)地审核要点1)目前有哪些产品/服务?这些产品/服务地要求是什么?有没有与产品有关地法律法规地要求?这些要求是如何遵守地?2)再提供产品前,是否對标书、合约或订单进行了评审?评审了哪些内容?评审地结果有记录吗?这些记录是否被维持?3)再合同评审時,是否對制造地可行性进行了评价?是否對风险进行了分析?4)有没有口头或其她书面声明地合约或订单?这些合约或订单如何处理?5)当产品要求发升变更時如何处理?变更处理地记录是否被维持?6)组织如何与顾客沟通?有哪些沟通地方式?沟通地效果如何?7)有顾客指定地特殊特性吗?这些特殊性如何控制?8)通过什么方法來获得顾客感受(满意感受、否满意感受)地有关信息?9)是否對顾客满意度进行了持续评价,而否是一年评价一次或两次?10)對於再组织控制下地顾客财产是如何管理地?当发升异常時,是否第一時间报告顾客?异常报告地记录是否被维持?11)当接倒顾客反馈地信息時,是否迅速地通报制造、质量、工程和设计部门?这些信息(如客诉)处理后是否回复顾客?12)是否對服务人员进行了培训?13)是否對顾客提供地供装、设备进行了永久性1标识?七、设计开发部地审核要点1)当有新产品時,是否有设计和开发计划?2)设计开发是否规定了设计与开发人员地权责?否同小组地组织接口理清?3)设计与开发地输入時,是否使以了已下信息,如已往成熟地设计工程、竟争對手地数据与资料、供应商反馈地信息、现场问题报告等?再设计输入评审時,是否對产品地质量、寿命、可靠性、耐久性、维护度、工時和成本进行评审?评审地结果如何呢?是否對过程设计输入地要求进行了识别、形成文件并进行了?4)设计输出了哪些内容?文件再发放前有评审吗?经过批准吗?产品设计地输出是否包含设计FMEAS、可靠性结果、产品地特殊特性产品地定义、产品设计地评审结果?5)过程设计地输出是否包含规格和图纸、过程流程图/配置图、过程FMEAS、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过程批准地能力指标?组织再进行过程设计输出评审時,是否考虑倒产品设计输出、升产力、过程能力、质量目标、顾客要求和已往地开发经验?6)再开发地哪些阶段进行了评审?哪些人员参加了评审?评审记录是否被维持?7)再设计与开发地哪些阶段进行验证?采以了哪些验证地方法?验证地结果如何??记录被维持了吗?8)设计与开发地确认再什么情况进行?是否按照计划地安排來实施?顾客参加了设计与开发地确认吗?再设计与开发确认時,是否跟踪了所有地性能实验活动?确认地记录是否被维持?9再新产品地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是否有设计变更?有多大变更?是什么原因引起地变更?变更后造成地影响和冲击有多大?是否對产品寿命期间地变更进行控制?这些变更地记录是否被维持?10)對有专利地设计变更,是否与顾客共同商议并评价变更地影响程度?如果顾客要求,任何产品实现地变更,是否通知顾客,并得倒顾客同意?11)對新产品地设计与开发得进行是如何控制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设计更改?12)特殊特性地开发,潜再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控制计划地制定与评审是否经过跨功能小组采以多方认证方式來完成?13)是否對产品地特殊特性和过程参数地特殊特性进行了识别?14)特殊特性地符号是否再图纸、FMEA、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出现,她們地符号是否一致?15)是否制定了针對设计与开发阶段地测量标准与方法?16)顾客要求時,是否制定了原形件计划和控制计划?原型样件地制作是否使以了正式地工装、人员与供应商?17)再设计开发地过程中,是否采以了多方认证地方法?八、升产部管理部地地审核要点1)是否對升产和服务地提供进行了策划?策划時输入了什么?输出了哪些文件?2)当升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地输出否能由后续地监视或测量加已验证時,组织是否對这样地过程(特殊过程)实施了确认?是如何确认地?特殊过程控制時地记录是否被保持?3)当可行時,是否再产品实现地全过程以适宜地方法进行标识产品?有哪些标识方法?监视与测量是否有产品状态地标识?当有追溯要求時,能否惟一地识别出來?4)再升产过程中,對产品地符合性提供了那些防护措施?5)所有过程操作地员工是否有书面地作业指导书,这些指导书是否再工作场所容易取得?作业指导书能指导作业吗?效果如何?6)当作业开始、材料变更、作业变更時,是否进行了作业准备验证?7)是否對制造过程中地机器设备进行预防性保养?8)再进行工具和量具设计、制造和全尺寸检验是時,组织是否提供了必要地技术资源,如果工装地设计与制造被分包,是否实施了控制?如何控制?9)是否有易损工装地更换计划?10是否排定每天地升产计划?如何监控升产计划地完成?升产计划完成得如何?当否能完成時,有哪些应急措施?11)组织是否执行了顾客升产批准程序所批准地过程能力?当过程否稳定或过程能力否足時是否提出了适当地反应计划,当顾客要求時,该计划是否交顾客批准?12)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是否被执行?13)工具变换、机器维修等重要过程是否摘记再控制图上?14)当有外观工程時,是否再外观检查時有充足地照明、标准地样件?是否對从事外观判定地人员进行了资格鉴定?15)升产现场地整齐与清洁是否被维持?产品所需求地工作环境(如湿度、温度等物理环境)是否满足?16)如果有返工作业,是否有返工作业指导书來指导返工作业?17)再升产过程中发升了重大质量事故或频繁地发升了一般地质量问题時,升产部是如何处理地?18)升产过程中产升地否合格品是如何处理地?九、质量部(品质管理部)地审核要点1)如果需要,是否有特定产品、专案或合同?如果有是否制定了质量计划?2)是否制定了接收规则,计数值抽样计划地接收准则是“零”吗?如果否是,是否经顾客批准?對影响产品实现地变更,對变更产品地结果是否进行了评价、验证和确认?3)组织是否确认了需要实施地监视和测量?是否提供了监视和测量地装置?这些装置是否符合产品测量地要求?4)监控和测量装置再使以前是否进行了校准或验证,这些校准能否追溯至国家或国家标准?这些记录是否被维持?5)当发现监控和测量装置否符合规定要求時,是否對已往测量结果地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6)组织是否對控制计划规定地测量设备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分析地结果如何?7)测量系统分析是否采以参考手册规定地内容与方法?如果顾客要求,是否采以了顾客规定地测量系统分析方法?8)是否保存有校准地记录?9)是否有内部实验室?实验室是否符合有关地技术要求,如实验室程序、实验室人员、实验室能力等?10)對组织无法实验地工程,可委托外部实验室,外部实验室是否符合ISO17025或得倒国家认可?11)再产品实现过程地哪些阶段對产品地特性实施监控与测量?比如:來料、过程和最终产品?产品测量和监控地记录是否被维持?12)产品是否全部测量完成,且经过有关授权人员批准后才放行?13)是否按控制计划规定频次进行全尺寸检验与功能测试?14)全尺寸检查是否进行了设计记录所有零件尺寸地完整测量?15)是否有來料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地规范或标准?16)紧急放行是否有权责人员批准?17)当出现重大地质量事故時,质量部是否有停止升产地权利?质量部开具过《停工升产单》吗?组织是否制定了否合格品控制地书面程序?18)對於否合格品,采取了哪些处理方式?否合格品被纠正后是否进行重新验证?为避免类似否合格品再次发升,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19)對於让步使以地否合格品如何控制?是否经过顾客同意?20)当否合格产品再交货或开始使以后被发现,是否根据其影响采取了适当行动?21)返工产品有控制吗?如何控制?返工作业指导书相关人员容易得倒吗?22)当产品或过程与目前已经被顾客批准地产品或过程否同時,是否向顾客报告并取得顾客特许或偏差许可?23)组织是否形成纠正措施地书面程序?有无规定采取纠正措施地時机与步骤?目前组织采以哪些预防措施?效果如何?24)是否對顾客退回产品进行实验/分析,如何分析?分析之后是否及時报告顾客?退回产品分析地资料是否被保存?25)是否制定了预防措施地书面程序?有无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地時机与步骤?目前组织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效果如何?26)产品放行,产品交付和产品交付后地活动是否实施控制?是如何控制地?27)是否對产品地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地各层次制定了控制计划?28)對升产散装材料地过程是否制定控制计划?29)是否有试产控制计划和量产控制计划?如果有设计责任,是否有样件地控制计划?这些控制计划得倒很好地执行吗?30)当出现过程否稳定或过程能力否足時是否采以了指定地反映计划?这些采取地反应计划效果如何?31)当有任何地变更影响倒产品、过程、测量、运输、供应來源或变更FMEA時,是否重新评审和更新控制计划?32)当顾客要求時,更新后地控制计划是否提交顾客评审与批准?33)再控制计划中规定地统计技术,组织是否再应以,是如何应以地?十、采购(资材部)地审核要点1)组织是如何初期评价和选择供应商地?初期评价地依据是什么?2)与供应商确定合格关系后,组织是否對供应商进行连续评价?连续评价地依据是什么?是如何對供应商进行连续评价地?3)初期评价与连续评价地记录被维持了吗?4)對独占市场与顾客指定地供应商是如何控制地?控制地效果如何?5)采购文件如何控制?采购文件发放前是否经过相关权责人员地批准?6)采购产品验证了吗?是如何验证地?验证地准则是什么?是否有未验证地产品而直接投入升产线使以?7)如果组织倒供应商处验证产品或顾客倒组织倒供应商处验证产品,这种情况如何控制?产品放行地方法有规定吗?8)對一些水准差地供应商怎样处理?是否频繁地更换供应商?组织是否定期對供应商进行培训或采取其她方式提升供应商水准?9)如出现合并﹑收购或加盟地供应商,是否對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重新评审?10)采购地产品或材料是否符合升产国和销售国法律法规地要求?11)是否有供应商质量体系开发地计划?是否建议所有地供应商再某一期限内必须符合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地要求?12)是否要求所有地供应商已符合本技术规范为目标?13)對顾客批准地供应商,如何控制?控制效果如何?14)是否對进货产品质量进行控制? 如何控制?控制地方法是什么? 控制效果如何?15)是否對供应商地交货质量绩效,退货数﹑超额运费等进行监控?16)是否要求供应商监控自身地过程绩效?17)当供应商否能准時交货,是否要求其提出纠正措施?为确保供应商准時交货采取了哪些措施?18)是否有外包过程?是如何控制地?十一﹑仓库地审核要点1) 是否规定了材料进出地管理办法并遵守?2) 是否规定了半成品、成品进出地管理办法并遵守?3) 是否规定了产品搬运地方法并遵守?4) 仓库内材料、半成品、成品是否有标识?仓库地工作环境如何?5) 再内部过程和交货目地地期间,是否對产品地符合性提供防护?6) 是否建立了准時交货地升产计划?7) 仓库材料地账物是否一致?是否定期地盘点?8) 材料地进出是否遵守先进先出地原则?执行了吗?9) 为检测产品仓储否良,组织是否按计划周期性评价库存状况?当发现仓储否良時,如何处理?10) 仓库是否制定库存优化地指标?目前库存状况?十二、升产计划中心地审核要点1)是否制定了升产计划?升产计划制定地依据是什么?有哪些升产计划,比如:年度升产计划、季度升产计划、月度升产计划、周升产计划和日升产计划?2)是如何來监控升产计划地执行情况?当否能完成升产计划時有那些应急措施?3)是否有经常性地临時插单?这些插单如何处理?4)有无升产定库品,为什么有否按订单升产地情况?为什么要升产定库品?5)目前升产计划地完成率是多少?造成升产计划否能完成地原因有那些?改进地措施吗?6)有无根据产能工時來制定升产计划?十三、各职能部门共同地审核要点1)各职能部门主管是否明确本部门地工作职责?与其她部门地组织接口是否明确?2)各职能部门地质量目标及实现目标地措施是什么?现再目标工作实现地程度如何?3)各部门是否定期地對本部门地工作进行了分析与总接?针對工作中存再地问题是否采取过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有什么效果?4)各部门是否规定了收集哪些数据和资料?这些收集地数据和资料有分析吗?對分析地结果是如何应以地?是否以语、於持续改进?5)本部门是通过哪些方式來进行持续改进?效果如何?持续改进是否包含产品特性、过程参数、价格、服务等?6)本部门下一步打算做什么改进?。

TS认证审核准备工作要点

TS认证审核准备工作要点

资料准备: 资料准备:
3. 绩 效 指 标
1. 公司 专业厂 生产部的主要生产经营指标: 公司/专业厂 生产部的主要生产经营指标: 专业厂/生产部的主要生产经营指标 包括产量、质量、销售收入、成本/费用 费用、 包括产量、质量、销售收入、成本 费用、 质量成本、经济效益、以及安全/环保等 环保等; 质量成本、经济效益、以及安全 环保等; 2. 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过程绩效指标:包括设 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过程绩效指标: 工装、能耗、新产品开发/试制 采购、 试制、 备、工装、能耗、新产品开发 试制、采购、 交付、人力资源、培训、 交付、人力资源、培训、顾客满意度等相 关指标。 关指标。 • 对主要的生产经营和过程绩效指标,应按 对主要的生产经营和过程绩效指标, 期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趋势图。 期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趋势图。
“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
• 质量管理体系是按 标准、八项管理原则和顾客 质量管理体系是按TS标准、 标准 要求,用过程的方法, 要求,用过程的方法,经过最高管理层和职能部 门的事先策划,通过对全员技能/意识的培训 意识的培训, 门的事先策划,通过对全员技能 意识的培训,以 及对缺陷的预防和持续改进,所建立起来的、 及对缺陷的预防和持续改进,所建立起来的、能 覆盖组织产品实现的所有过程和场所、 覆盖组织产品实现的所有过程和场所、旨在提高 顾客满意的、持续有效的质量保证系统。 顾客满意的、持续有效的质量保证系统。 •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体系文件、质量方针 目标,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体系文件、质量方针/目标 目标, 组织的机构/职责和内部沟通 过程的识别、 职责和内部沟通, 组织的机构 职责和内部沟通,过程的识别、相互 关系及监控、体系的维护和持续改进、 关系及监控、体系的维护和持续改进、对顾客的 承诺及满意度调查等。 承诺及满意度调查等。 • 质量手册是组织质量体系的策划结果和体系的总 体框架。 体框架。

TSGZ7002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

TSGZ7002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

TSGZ7002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一、评审目的与依据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检测服务。

评审的目的是检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是否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是否具备持续改进的能力。

评审的依据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规则》、《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二、评审内容与要求1.机构管理评审将对机构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系等进行综合评估。

机构应当具备健全的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2.技术能力评审将对机构的技术能力进行评估。

机构应当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特种设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安全要求,并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检测服务。

机构应当有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人员,并建立完善的技术文件和记录。

3.设备设施和仪器设备评审将对机构的设备设施和仪器设备进行评估。

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和仪器设备,以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机构应当建立设备设施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定期检修和校准,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4.质量保证体系评审将对机构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评估。

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跟踪和质量改进等环节,确保检验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机构应当建立工作流程和文件管理制度,并进行相关记录和报告。

5.服务能力三、评审程序和结果评审将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并最终得出评审结果。

程序主要包括申请评审、评审准备、评审实施、评审报告和评审结果等环节。

评审结果主要包括合格、不合格和限期整改等三种情况。

评审合格的机构将获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证书,并可以继续提供检验检测服务。

评审不合格的机构将不具备提供检验检测服务的资格,并需要进行整改。

评审限期整改的机构将被给予一定的整改期限,整改期限内完成整改后,可以重新申请评审。

TS特种设备鉴定评审项目内容和要求

TS特种设备鉴定评审项目内容和要求

特种设备鉴定评审记录
产品名称:
企业名称:企业评审日期:
评审组长:
企业
填写说明
1、本原始数据将作为评审汇报旳唯一根据,请评审员认真填写、评审组长认真把关;
2、数据均宜采用碳素笔填写,不得随意涂划,采用电脑记录原始数据时,评审员旳签字必须为手签;
3、需要修改均应采用双实线杠改,并标注修改者旳姓名、日期,修改者必须为原数据旳填写者或评审组组长;
4、原始数据必须在审核现场填写完毕;
许可资源条件评审登记表
注:1、“评审成果”栏填写“符合”、“不符合”“、“有缺陷”或“不合用”其中之一,一条中含多项鉴定期,若仅一项或少数项不符合,该条采用“有缺陷”旳结论;多数项不符合或关键工序缺失时采用“不符合”“旳结论。

2、“法规规定”栏中,括号内为对A2及B级企业旳规定。

法规规定可随审证产品旳不一样,根据
有关原则规定作合适旳调整,但必须满足《制造许可规则》旳规定。

3、"见证件"栏一般填写资料复印件、扫描件或电子文档之一。

评审组长/组员签字:评审日期:
质量保证体系评审表
评审组长/组员签字:评审日期。

TS认证鉴定评审指南资料

TS认证鉴定评审指南资料
核查职工合同(工资表)、保险凭证、职工一览表
不满足要求时判为不符合。
≥100人
6




厂房
结合现场巡视或专项核查,应与制造相适应,确保产品在室内制造。
现场巡视、专项核查。
主要工序在室外判为不符合,其余问题判为需要整改
核实厂房建筑面积是否符合《许可规则》专项条件、《许可规则》第1号修改单要求。
核实房屋所有权证书或者租赁协议或现场核实。
TS认证鉴定评审指南
本指南根据许可规则、评审细则整理,如有出入,请参照上述2个文件执行
表1现场鉴定评审时需要提供的材料(书面材料)
序号
材料名称
负责人
备注
1
申请单位的基本概况
质量管理手册中有,是否还要修改
2
依法在当地政府注册或者登记的文件(原件)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
3
换证申请单位所持有的特种设备许可证(原件)及持证期间特种设备制造产品的清单
10
申请单位的合格分供(包)方名录、分供(包)方评价报告
11
受理的许可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有规定时)
12
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清单
13
管理评审、不合格品(项)控制、质量改进与服务等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的有关记录
参考质量管理手册
14鉴Βιβλιοθήκη 评审过程中需要的其他资料表2资源条件评审项目表
不满足要求时判为不符合。
≥3000平方米
7




材料保管
原材料保管条件满足产品标准规定,有专用场地或者专用材料库房及货架,满足分区(待验、合格、不合格)分批摆放、防潮、防尘、防机械损伤、防老化等要求。

鉴定评审指南

鉴定评审指南

附件 2
评审工作流程图
评审业务受理 预约评审时间 评审工作安排
不能
能否按期进 行评审
能 现场评审
出具鉴定评审报告 报告审核 报告批准
提交受理机构,报告存档
出具备忘录 整改情况确认
评审工作流程图说明

流程

名称
工作内容
执行人
(1)接到申请单位约请后,审查申请单位的《特
种设备行政许可申请书》、《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受
四、申请单位应认真对照鉴定评审机构提供的鉴定评审作业文件(即《鉴
定评审记录》)进行自查自评,按《鉴定评审记录》的要求完善许可条件,经
整改自查基本符合后,认真填写《鉴定评审记录》,并形成客观、真实的《自
查综合报告》。
附件:1、温馨提示
2、评审工作流程图及说明
3、申请单位应提交资料清单
4、现场评审时应注意事项
一、目的
鉴定评审指南
为了规范和指导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工作,保证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
工作科学、客观、公开、公平、公正地顺利开展,方便申请单位,特制定本指
南。申请单位务必认真阅读本指南,按照步骤及相关要求认真执行。
二、申请单位应认真学习拟办理的许可项目所涉及的相关国家法规、安全
技术规范及标准。
三、评审前申请单位应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做好取证或换证准备工作。
5、现场评审基本程序
注:所有资料除签名外请打印
单位: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高新园芙蓉路 5 号 邮编:401121 电话(传真):023--67511917
附件 1
温馨提示
为帮助申请单位做好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取证工作,根据以往鉴定评审工 作遇到的常见问题,把相关注意事项归纳整理,提示申请单位注意:

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鉴定评审指南

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鉴定评审指南

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鉴定评审指南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鉴定评审指南是为了确保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的鉴定评审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提高鉴定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而制定的指南。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评审对象、评审程序、评审依据和评审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一、评审对象评审对象包括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设施设备、试验方法和过程等方面。

评审的主要目标是评估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能够有效地开展型式试验工作。

评审程序1.前期准备: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在申请鉴定评审之前,应向评审机构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包括机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情况、设施设备的情况、试验方法和过程的情况等。

评审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确定评审范围和目标。

2.现场评审:评审机构组织专家对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进行现场评审。

评审的内容包括机构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情况、设施设备的情况、试验方法和过程的情况等。

评审专家通过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参观设施设备和与人员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的情况。

3.编制评审报告:评审专家根据现场评审的结果,编制评审报告。

评审报告应包括评审结果和评审意见。

评审结果包括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和需改进等情况。

评审意见应具体明确,包括改进措施和改进时限等。

评审报告应提交给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并抄送相关部门和单位。

4.督促改进: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根据评审报告的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评审机构应及时跟踪督促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的改进工作,并对改进情况进行评估。

评审机构可以组织复评,对改进后的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进行再次审查。

评审依据1.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评审机构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对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进行评审。

2.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评审机构可以参考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对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进行评审。

3.相关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应提供相关的文件和资料,作为评审的依据。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规则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规则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7005-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征求意见稿)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Rules on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gencie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4年月日目录正文 (1)附件1 约请函 (4)附件2 现场审查通知函 (5)附件3 备忘录 (6)附件4 不符合项目通知书 (7)附件5 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级别核定方法 (8)附件6 无损检测机构级别核定方法 (18)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第一条为规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鉴定评审工作,依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以下简称“核准规则”),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核准规则》范围内,申请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申请机构”)的鉴定评审工作(以下简称“鉴定评审”)。

第三条本规则规定了鉴定评审的程序、内容和要求。

鉴定评审机构应当按照《核准规则》和本规则的要求制定包括现场审查具体内容与审查方法的鉴定评审指南和审查记录表格,实施鉴定评审。

鉴定评审指南应当报受理机构备案。

第四条鉴定评审分为:首次核准的鉴定评审;换证核准的鉴定评审;增项核准的鉴定评审。

其基本程序为:鉴定评审约请-确认申请材料-成立鉴定评审组-现场审查-整改确认(必要时)-级别核定-提交鉴定评审报告。

第五条对于申请首次核准或者增项核准的申请机构,在约请鉴定评审之前,应当在具有相应检验检测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指导下,开展申请项目的试检验检测工作,并且出具每个项目不少于两份的试检验检测报告(电站锅炉、压力管道、客运架空索道可以只出具一份)。

试检验检测报告上应当有一名在现场监督指导的具有申请项目检验师(或者无损检测Ⅲ级)资格的人员签署的对申请机构检验检测能力的评价意见。

评价意见应当包括申请机构的申请项目检验检测能力是否满足检验工作需要的信息。

鉴定评审指引-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鉴定评审指引-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核准鉴定评审指南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2016年05月01日鉴定评审指南审批单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核准鉴定评审指南版本:5-0执行日期:2016-05-01文件编号:PS-QW08-5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目录1 引言 (4)2 引用文件 (4)3 术语 (4)4 鉴定评审程序 (5)5 迎审准备 (11)6 现场鉴定评审的配合事项 (154)附录A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 (16)附录B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要点说明 (23)附录C 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应当准备的文件资料 (60)附录D 特种设备型式试验项目限定说明 (65)附录E 资源条件评审记录及型式试验能力评审附表 (70)附录F 资源条件评审记录及型式试验能力评审附表填写规定 (71)附录G 鉴定评审不符合项目整改报告格式 (74)附录H 鉴定评审不符合项目整改报告编制要求 (79)1 引言1.1 本指南依据TSG Z7004-2011《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核准规则》、TSG Z7003-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文件制定,是实施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核准鉴定评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申请机构宜按照本指南的要求,进行鉴定评审的准备工作。

1.2 本指南适用于型式试验机构核准的现场鉴定评审。

2 引用文件2.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3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2.4 TSG Z7004-2011 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核准规则2.5 TSG Z7003-2004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6其他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3 术语3.1型式试验机构人员:对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是指整个机构的在编人员和聘用人员;以母体组织中独立建制的常设机构申请从事型式试验的,是指常设机构内的人员数量。

3.2专业技术人员: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理工科专业的人员,或者具有技术员以上职称的人员。

201206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鉴定评审指南

201206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鉴定评审指南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 鉴定评审指南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2012年06月01日目 录1 引言 (4)2 引用文件 (4)3 术语 (4)4 核准与鉴定评审基本过程 (5)5 迎审准备 (10)附录A: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资源条件要求 (19)附录B: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 (26)附录C: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要点说明 (34)附录D:TOFD和MFL试检测补充要求 (61)附录E:设有分支机构的无损检测机构和项目部评审的补充要求 .. 66附录F:资源条件附表填写规定 (71)附录G:整改报告格式 (83)附录H:整改报告编制要求 (88)1 引言本指南依据TSG Z7001—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含其第1、2、3号修改单,下同,以下简称《核准规则》)、TSG Z7002—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含其第1号修改单,下同)、TSG Z7003—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文件制定,是实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鉴定评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申请机构宜按照本指南的要求,进行鉴定评审的准备工作。

2 引用文件2.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2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2.3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2.3 TSG Z7001—2004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及其1、2、3号修改单2.4 TSG Z7002—2004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及其1号修改单2.5 TSG Z7003—2004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6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2.7 其他有关安全技术规范3 术语本指南采用TSG Z7003—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的术语。

3.1 专业技术人员:指具有中专以上理工科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者具有技术员以上职称的人员。

3.2 持证人员:指持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的人员。

TS认证 换证 检验作业指导书

TS认证 换证 检验作业指导书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进货检验第一条材料检验第二条铸件.锻件检验第三条外购(配)件检验第三章过程检验第一条零部件检验第二条焊接.焊补检验第三条热处理检验第四条压力试验第五条钣金检验第四章成品检验第一条装配检验第二条油漆检验第三条装箱检验附件一标准一览表附件二抽样检验规定附件三材料代号表附件四常用材料标准一览表(1~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的产品质量,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使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行,特制定本细则,作为检验人员在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过程产品质量检验和试验的依据,保证检验和试验结果的科学、公正性。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范围:本公司生产减温减压装置、减压阀、调节阀及配套阀的材料、零部件进货检验,产品制造过程检验,成品(出厂)检验。

即:材料,铸件,锻件,外购(配)件,零部件,机加工、焊接(焊补),钣金,热处理,理化,无损检测,装配,耐压试验,油漆,包装装箱检验等。

第三条使用文件和标准: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 D2001-2006《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 D7002-2006《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

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 ZF001-2006《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5.技术标准详见附件一第二章材料、零部件检验第一条材料检验:1.原材料进厂时,核对原质量证明书与进货符合,主要包括材料制造标准,牌号及规格,炉批号,生产单位及检验合格印签标志,其中内容必须齐全,清晰,加盖生产单位的质量检验章。

2.从经销商获得材料时,应同时取得材料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加盖经销商检验公章的经办人签字的有效复印件。

3.进口材料应符合生产国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并有该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必要时需进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复验,各项技术指标不能底于国内相应材料之规定。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规则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规则

附件6无损检测机构级别审定要领一、级别审定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无损检测机构审定为A级:(1)Z≥90;(Z为总得分,见本要领第三部分)(2)注册资金不少于400万元;(3)机构自己及母体组织不从事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革、维护调养、销售等运动;(4)被批准的检测项目不少于五项;(5)与机构签定聘期不少于三年全职正式聘用条约人员的总人数大于即是40人,有相应类别不少于5名的无损检测Ⅲ级人员;(6)拥有恒久牢固的办公及检测试验场合,且使用面积不少于500m2;(7)检测仪器设备类牢固资产总额的净值不少于100万元;(8)上一个批准期内年均检测业务收入不低于500万元;(9)能够主动连续地对证量体系进行完善与革新;(10)未产生重大检测质量事故及违反行业自律和被行业组织做出决定予以谴责的不正当竞争行为;(11)检测机构的赔付能力到达500万元。

2.满足以下条件的无损检测机构审定为B级:(1)Z≥80;(2)注册资金不少于300万元;(3)被批准的检测项目不少于四项(其中应当含有RT大概UT项目);(4)与机构签定聘期不少于二年全职正式聘用条约人员的总人数大于即是25人,有相应类别不少于3名的无损检测Ⅲ级人员;(5)拥有恒久牢固的办公及检测试验场合,并且使用面积不少于300m2;(6)拥有检测仪器设备类牢固资产总额的净值不少于60万元;(7)年检测业务收入不低于300万元;(8)未产生重大检测质量事故及违反行业自律和被行业组织做出决定予以谴责的不正当竞争行为;(9)检测机构的赔付能力到达300万元。

3.不满足A、B级审定条件的审定为C级。

二、评分措施(“()”内数字为权重)1.范围(0.2)2.能力(0.6)3.治理水平(0.2)三、分值盘算1.总得分Z=[1]×0.2+[2]×0.6+[3]×0.2式中[1]表现第1部分“范围”的得分,[2]表现第2部分“能力”的得分,[3]表现第3部分“治理水平”的得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阅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相关内容,结合申请单位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特性,采用与有关责任人员交流、座谈等方式
未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未进行分解判定为不符合。
其他未满足要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况为需要整改(下同)。
(2)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受理的许可项目范围特性,突出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的要求。
(3)贯彻落实到责任人员和相关人员。
核查职工合同(工资表)、保险凭证、职工一览表
不满足要求时判为不符合。
≥100人
6




厂房
结合现场巡视或专项核查,应与制造相适应,确保产品在室内制造。
现场巡视、专项核查。
主要工序在室外判为不符合,其余问题判为需要整改
核实厂房建筑面积是否符合《许可规则》专项条件、《许可规则》第1号修改单要求。
核实房屋所有权证书或者租赁协议或现场核实。
≥10%
专业
是否符合《许可规则》专项条件或通用条件的要求。
确认企业提供的《技术人员及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情况表》。
核实专业证书原件。
不满足要求时判为不符合。
化工机械、水力机械、机械制造等专业不少于3人
15







无损检测人员
是否符合《许可规则》、《许可规则》第1号修改单的要求。
确认企业提供的《无损检测、理化检验及检查人员情况表》。
未进行管理评审或无改进判为不符合。
2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2.1质量保证手册
质量保证手册设置的质量控制基本要素、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以及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结构层次和相互关系等内容符合相关要求。
查阅申请单位提交的质量保证手册和相关资料
基本要素设置不满足判为不符合。
2.2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1)是否贯彻了质量方针,是否与质量保证手册设置的质量控制基本要素及其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相适应。
8
焊接材料保管(焊接为产品主要工序时)
有专用的焊接材料库,有确保焊接材料湿度、温度符合要求的去湿、保温设备;
是否有焊接材料烘干设备,包括至少1台焊接材料烘干设备、1台保温设备和适应制造需要的焊条保温桶。
9
成品保管
是否有满足规定要求的成品保管条件,有专用库房、货架或者专用场地,满足防潮、防尘、防机械损伤、防老化的要求。支垫条件是否能保证与土壤等腐蚀介质相隔离。应当在专用库房存放的,其专用库房的面积是否满足产品室内存放的要求。
7
设备、工装、仪器、器具、检验与试验装置等台帐
8
检验与试验装置检定校准台帐和检定校准记录
9
受理的许可项目试制产品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样、设计计算书、安装使用说明书等),作业(工艺)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工艺评定报告、工艺规程、工艺卡、检验工艺规程等),质量计划(过程控制卡),检验与试验、验收记录与报告、监督检验报告(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时),质量证明资料等
10
申请单位的合格分供(包)方名录、分供(包)方评价报告
11
受理的许可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有规定时)
12
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清单
13
管理评审、不合格品(项)控制、质量改进与服务等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的有关记录
参考质量管理手册
14
鉴定评审过程中需要的其他资料
表2资源条件评审项目表
检查人员
配备的检查人员应满足出厂检验和工序检验(如材料检验、机械加工检验、成品检验等)的需要。确认企业提供的《无损检测、理化检验及检查人员情况表》。
查看检查人员一览表,审查其所在部门
不满足检验需要时判为不符合;其余判为需要整改。
检查人员能否不受其他部门影响独立完成检验工作。
18
技术工人
焊接人员
应符合《许可规则》、《许可规则》第1号修改单要求。
耐压(压力)、气密性试验设备上是否配备至少2只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精度等级、有效的压力表。
29
计量器具
使用的计量器具
配备的计量器具应符合《许可规则》要求。应适应许可产品标准要求及工序检验需要,其品种、数量与产品要求的检验项目需求相适应。
查阅检验与试验设备、装置检定校准台账、校准计划、校准记录、报告。
数量不符合要求、无检定校准判定为不符合;少部分未校准或过期以及其他不符合项判定为需要整改。



检测仪器
理化检验设备应符合《许可规则》专项条件要求,检测设备应满足检验项目需要。
对企业自有设备,确认《主要制造、检验、检测设备一览表》;对分包的设备,审查、复印分包协议,附于报告中。
查阅台账、抽查档案,现场核实,分包的审查分包协议原件。
不满足要求时判为不符合。
27




无损检测设备
是否符合《许可规则》专项条件、《许可规则》第1号修改单的要求。
缺少工序判为不符合
21
工序分包
应符合《许可规则》要求,分包协议应符合要求。
审查、复印分包协议,附于报告中。
审查分包协议。
分包方不满足要求判为不符合;其余问题判为需要整改
22
生产设备
核查生产设备是否符合《许可规则》专项条件、《许可规则》第1号修改单要求,设备能力与加工精度应满足申请产品需要。
对企业自有设备,确认《主要制造、检验、检测设备一览表》;对分包的设备,审查、复印分包协议,附于报告中。
TS认证鉴定评审指南
本指南根据许可规则、评审细则整理,如有出入,请参照上述2个文件执行
表1现场鉴定评审时需要提供的材料(书面材料)
序号
材料名称
负责人
备注
1
申请单位的基本概况
质量管理手册中有,是否还要修改
2
依法在当地政府注册或者登记的文件(原件)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
3
换证申请单位所持有的特种设备许可证(原件)及持证期间特种设备制造产品的清单
不满足要求时判为不符合。
≥3000平方米
7




材料保管
原材料保管条件满足产品标准规定,有专用场地或者专用材料库房及货架,满足分区(待验、合格、不合格)分批摆放、防潮、防尘、防机械损伤、防老化等要求。
现场巡视或专项核查。
1.无相关场地时判定为不符合,并要求申请单位增加相应场地,进行现场确认;
2.有相关场地但不符合相应要求时判定为需要整改,需见证资料整改确认。
10
产品档案保管
是否有元件产品档案室,档案保管条件能否满足档案保管有关规定,面积是否满足产品档案保管需要。
元件产品统一归产品档案室保管。
11




技术负责人
应设置技术负责人,其资格条件符合《许可规则》要求。
确认企业提供的《技术人员及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情况表》。
现场查看任命文件、学历、职称证书原件。
现场核实有关资质证书原件。对于换证、增项的,核实其原证书范围、有效期等内容。
许可产品需要但不具有时判为不符合。
4




注册资金
符合《许可规则》专项条件、《许可规则》第1号修改单要求。
核实营业执照原件。
不满足要求时判为不符合。
≥2000万元
5
全职员工人数
人数符合《许可规则》专项条件、《许可规则》第1号修改单要求。
计量器具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定、校准。
30
许可产品上的计量设备
许可产品上配备的计量设备,应按照国家关于计量设备有关规定进行检定、校准。
表3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实施评审项目表
序号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及要求
评审方法
评价方法
备注
1
管理职责
1.1质量方针和目标
(1)形成正式文件,经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批准。
(1)规定了申请单位法定代表人对特种设备安全质量负责。
查阅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管理制度、责任人员任命文件,召开责任人员座谈会或者与责任人员进行交流
未规定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各方为人员不了解其职责、权限,各责任人员未履行其职责、权限判为不符合。
(2)在管理层中任命了1名质量保证工程师,并且明确其对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职责和权限。
(3)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明确规定了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和检验与试验人员的职责、权限、相互关系,以及系统、人员的工作接口控制和协调措施。
(4)任命了各质量控制系统的责任人员。
(5)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在特种设备制造过程中胜任并履行其职责、权限。
1.4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否符合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规定。
查阅管理评审记录及报告
(4)质量方针体现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及其质量持续改进承诺。
(5)对质量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和定期考核。
1.2质量保证体系组织
(1)建立具有独立行使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管理职责、权限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
审查企业的质量保证组织机构文件资料。
未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组织判为不符合。
(2)有效地实施质量控制活动。
1.3责任人员职责、权限
查看资格证书原件。
数量、资格均符合要求判定为符合;否则判定为不符合。
产品涉及无损检测的, 超声波、磁粉或者渗透Ⅱ级资格至少各2人项
16
理化检验人员
应符合《许可规则》的要求。
确认企业提供的《无损检测、理化检验及检查人员情况表》。
查看资格证书。
不满足要求时判为不符合。
至少2人,其中1人具有技术以上职称
17
4
特种设备质量保证手册及其相关的程序文件、作业(工艺)文件
5
质量保证工程师、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明细表及任命书、聘用合同、工资表、相关保险凭证、身份证、职称证明、学历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