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艺术在现代寺庙园林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6gai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营造—以龙塔公园为例

1.6gai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营造—以龙塔公园为例

龙塔公园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营造方鹏摘要:本文主要以龙塔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营造为例,通过了解植物的文化内涵及特性,植物的选择遵从体现佛教教义,因地制宜地运用乡土树种,使其体现寺庙园林相应的文化氛围,有利于通过植物延续寺庙园林的意境,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和适于游人休憩游赏的园林空间。

关键词:寺庙园林;植物造景;植物种类选择Design and Creating of the Temple Garden Plants LandscapeFangPengAbstract:The Long Tower Park plant landscape design and create, through understand the cul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plants are used to reflect the principle to comply with the Buddhist doctrine,the use of native plants in Long Ta Park, reflecting the culture of the corresponding temple garden, beneficial the temple garden artistic conception through plants continued, creating a religious mood,creating a pleasing landscape for visitors to the garden space.Key words:Temple garden;Plant Landscaping;Plants types choice1.引言寺庙园林多选择树型挺拔,叶色富有变化的植物,因为植物最终呈现的是历史的、幽雅的、传统的。

植物经过时代的变迁,反映着寺庙园林历史悠久的文化沉淀。

寺庙园林中植物景观的研究与分析

寺庙园林中植物景观的研究与分析

寺庙园林中植物景观的研究与分析发布时间:2021-02-19T06:45:32.20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0年11期作者:刘星言、张彦艳、钟淋莎、彭国为[导读] 作为中国园林三大类型之一的寺庙园林,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礼,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韵味。

本文针对“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分析。

首先概述了寺庙园林的基本概况及发展历程,再重点落脚园林景观基本特征、景观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探究中国寺庙园林植物景观。

刘星言、张彦艳、钟淋莎、彭国为(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作为中国园林三大类型之一的寺庙园林,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礼,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韵味。

本文针对“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分析。

首先概述了寺庙园林的基本概况及发展历程,再重点落脚园林景观基本特征、景观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探究中国寺庙园林植物景观。

关键词: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景观特征 1寺庙园林的基本概况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类型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宗教文化的物质载体。

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相比,寺庙园林拥有独特的宗教风韵,其数量更加不受限制,且能更好的和自然山水相结合营造环境之美。

1.1寺庙园林的概念寺庙园林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

狭义的寺庙园林可以指小范围的地块,广义的则泛指整个宗教用地。

它是自然山水、人工山水、寺庙建筑、宗教小品的融合体。

一些闻名于世的大型寺庙园林,常常经过了数百年的改造,积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1.2寺庙园林的发展史在东晋时期寺庙园林逐渐兴起,因东晋时期百姓生活动荡不安,寺庙开始传播心经,让心经成为百姓的心灵寄托。

寺庙园林也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森树烟凝,石径苔生”、“堂于宏美,林木萧森”都能体会得出人们用人工之力、借自然之美,创造出自然人工合二为一的空间,且重视起了建筑与植物的配置关系。

在隋唐时期寺庙园林已处于全盛阶段,大多数寺庙已配置了园林设施。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

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的相互搭配,是形成园林整体风格的重要组分。

植物有强烈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建造功能,使植物与寺庙园林其他造园要素一样,成为景观空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植物的景观构成要素与寺庙人文环境中的空间构成要素相结合,按人们对植物环境的视觉审美需求,形成在特定寺庙园林空间内植物景观的多种空间类型及组合方式。

南京作为江南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寺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南京地区的寺庙发展、演变概括成四个阶段:六朝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隋唐宋元时期(衰落时期);明清时期(繁荣期);近现代(复兴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地区寺庙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

南京寺庙园林从六朝至今,随着造园艺术的日趋成熟,植物景观也逐步形成了蕴涵悠久寺庙文化的特有空间配置模式和空间构成理念。

1南京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寺庙园林包括三种情况:毗邻于寺庙而单独建置的园林;与寺庙同为一体的园林,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自然风景区寺庙及其外围园林化环境,即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环境[2]。

事实上这三种情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多寺庙园林是二者或三者的综合。

目前南京地区,范围包括南京城区和周边郊县,仍在开展佛事的寺庙有三十余处,结合南京地区寺庙园林的具体情况,将南京地区寺庙园林分为“寺庙丛林”与“寺庙园林”两大基本类型。

“寺庙丛林”指自然风景区寺庙及其外围园林化环境,包括天然植被林、入寺前引导林、风水林、生产林等,而“寺庙园林”指毗邻于寺庙以及与寺庙同为一体的园林,包括寺园、寺庭、寺径、寺庙入口及外墙周围等园林空间。

2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寺庙园林艺术大体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方面,是“形”的设计和创作,包括建筑、山水、植物等造园因素的空间尺度关系、构造或配置艺术,用以“艺术”内容的表达,即“物质空间”构成;另一方面,在与通过艺术布局形成的一系列的景象的组织和安排,由此按秩序地将意念传达给观赏者,从而由“形”转化为“神”的意会,即“精神空间”构成。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是指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以营造园林的美感和气氛。

这些手法经常被用于现代园林中,以提供一个更加自然和平静的环境。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1.庭院园林:庭院园林是以四合院为基础的传统园林,其中植物通常用来烘托和呈现传统园林的美感与气氛。

现代园林应用:如今,庭院园林被应用于现代住宅的设计中,以提供一个美丽、安静和自然的空间。

2.园林石景:园林石景是指运用石头、树木、水、花卉等自然元素来创造园林景观,同时也可以通过运用传统园林手法来美化园林环境。

现代园林应用:园林石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现代园林设计中,以营造自然、雅致、浪漫的环境。

3.园林水景:园林水景是指利用自然水源或人造水池、喷泉、水槽等水景元素来创造园林景观。

现代园林应用:园林水景广泛应用于现代公园、商业广场和居民小区等场所,使园林环境更加宜人。

4.园林假山:园林假山是指运用石头、混凝土等材料构建起来的人造假山景观。

现代园林应用:园林假山广泛应用于现代园林设计中,使园林环境更加自然。

5.园林草木:园林草木是指通过植物选择和植物排列来营造园林的景观。

现代园林应用: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植物排列被广泛应用,使园林环境更加美丽和和谐。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受到了很好的关注和重视。

五台山寺庙园林建筑与植物构图多样统一规律的应用

五台山寺庙园林建筑与植物构图多样统一规律的应用

2017年第4期现代园艺1五台山佛寺的发展五台山汉代为驴夷县,而现在的山名始于北齐。

《水经注》说:五台山原名五峰山,北齐武成帝河清三年(564)时五峰山才改名五台山。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考据学家顾炎武先生考证,东晋后赵五台山地区始有佛教。

佛教传入山西后,从晋南传到晋北,释慧皎大师《高僧传》卷第五卷《晋长安五级寺释道安传》说,雁门楼烦的慧远、慧持兄弟二人往归出家,布道说法,遗迹就在五台山西台北台附近,因此佛教建寺开始也只是在五台山西侧山脉复地。

北魏孝文帝非常重视和崇奉佛教。

兴建了大孚灵鹫寺,又于寺前种华园地,“方二顷,夏中发艳,状同铺锦,光彩晃耀,乱人心目”,并环绕灵峰“置十二院”。

今日之显通寺就是那时的大孚灵鹫寺,现在的菩萨顶就是昔日的真容院,当代的碧山寺就是过去的北山院。

2建筑与植物的构图多样统一规律的运用2.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菩萨顶位于灵鹫峰上,在一片翠绿的包围之中,顺山就势筑殿宇,布局严谨。

上菩萨顶的山道呈之字形,山道两旁栽植着落叶乔木,树种以槐树、柳树和榆树为主,靠近山寺的位置栽植油松和杉松。

这些乔木均以成材树形高大,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又将视线聚集到中心,进一步抬高了山寺的高度。

站在高处向下望时起到框景的作用,山下层层青瓦间青松点缀。

菩萨顶由于地势原因没有较大的庭院,建筑之间距离较近,只是采用木制花箱,放置在殿宇两侧和山墙前边,栽植大丽花,起到美化的作用。

在大雄宝殿前对植着2株油松,树龄200多年,十分高大粗壮,高处殿宇房顶。

将整个殿前空地遮在其树影下。

树下用石头砌了高1.3m左右的树池以保护古树。

大雄宝殿后是康熙御笔的牌楼写“五台胜境”。

后面是大文殊殿在殿前栽植2颗油松,树形不大,是现代栽植。

对建筑有一定的遮挡作用。

两边配植木质花箱,栽植大丽花。

后面的藏经楼在地形上比大文殊殿下降了3m左右,独立成院。

殿前配植石制围栏的花坛,种植大丽花、格桑花。

2.2节奏与韵律———寺庙群周围的公共绿地五台山寺庙集中的位置地形狭长,为河谷地带,南北走向。

寺庙园林景观禅意的营造以卧佛寺和寒山寺为例

寺庙园林景观禅意的营造以卧佛寺和寒山寺为例

社会效益的发挥是,合计单位在进行整体规划之前,就应当统筹把握到该区域的地质地貌情形与人文紧急状态,然后再进行合理设计与经济成本的投入。

此外,针对城市风景园林的后期管理维护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也需要进行预备管理,尽可能地挖掘出其中可进行开发的经济内容,运用稳定的资金来创造效益,以充分维持后期的管理运营,在生态性、观赏性以及经济性兼备的情况下来确保城市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为城市居民持续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满足其生活当中的各项需求。

3结束语从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对于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与设计都在朝着大规模以及复杂科技化的方向发展,设计单位针对市民需要所提供的设计方案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健康良好的生活空间,还为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当中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为了能够有更为良好的发展与影响,就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地吸收先人的设计经验来逐步完善城市规划的整体要求。

参考文献[1]徐可颖.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园艺,2016 (16):86.[2]施林.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居业,2016(10):75-76.[3]李萌萌.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园艺,2017,22:62.[4]刘霞,华祝龙.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四川水泥,2015(02):248.收稿日期:2019-2-16寺庙园林景观禅意的营造———以卧佛寺和寒山寺为例余卉王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摘要:本文笔者选取了较为典型的北方依山而建的卧佛寺以及南方位于城市中的寒山寺。

笔者通过对寺庙内植物种类的调查以及对植物群落的分析、对各种类植物进行文献上的查阅寻求其在佛教文化中的寓意两个方面着手,从而总结出南北方、城市及倚山的寺庙园林在植物种类及运用方式上的大致区别。

也从寺院的布局方式以及结构分析二者对宗教禅意的营造方式。

关键词:寺观园林;植物应用;禅意营造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6-0052-02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支之一,其数量相对于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要多很多。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分析寺庙园林主若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佩效劳的建筑群所附属的园林。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类型之一的寺庙园林,其植物配置自然遵循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与方式。

除此共性之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具体表此刻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方式与寺庙园林植物选择特点等。

1 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儒学的开创人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种从人的伦理道德的观点去看自然,把自然看做是人的某种精神品质的表现和象征。

不论山水、松柏或其他自然现象,只要它同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情操有同形同构的地方,都可能为“君子”所“乐”。

这种“乐”显然不是某种功利上的知足,而是精神上的感应、共鸣,是对自然与人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的发觉。

道教的开创人老子看到了在自然中一切事物的产生转变都是无心识、无目的的、无为的,但其结果却又都是合乎某种目的的、有序的。

自然并无下意识的要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达到了一切,从而加以哲学的归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自然”提升到老子所极力推崇的“道”的师法对象的高度。

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5世纪的印度,开创人释迦牟尼所诞生、苦行乃至圆寂的环境,都与漂亮的树木有关。

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无不打上儒道佛的烙印。

传统的哲学、美学从视觉感知所产生的形而下的层面越出,达到追求意境、提升灵魂的形而上的高度。

将自然的感悟与人的精神相融合,正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遇。

2 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与植物的关系,既是美学的,又是宗教的。

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

2.1寺因木而古中国古代的建筑以木构架为要紧的结构方式,风雨侵蚀,难以长久,几千年或几百年以后便需修缮重建,因此很少有古意。

而名木古树不仅挺拔庞大,具有强力的形体美,且皴痕记流年,给人以幽深古远的历史沧桑感。

植物文化在陕西寺观园林意境营造中的应用

植物文化在陕西寺观园林意境营造中的应用

I园林应用现代园艺2017年第8期植物文化在陕西寺观园林意境营造中的应用林仁瑞(西安市绿化养护管理处,陕西西安710000)摘要:以植物文化在传统寺观园林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从植物文化寓意的角度进行研究,分别对儒家园林、道 家园林、佛教园林中植物的文化应用进行剖析,凸显植物文化在寺观园林意境营造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院植物;寺观园林;应用植物作为佛教文化在园林中表现的重要载体,对佛教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对大众的科普教育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佛教园林中,植物文化融合了释家寓意和传统儒家文人的文化情怀。

1植物文化内涵(1)我国园林中植物栽培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植物常用作为文人情感的载体,抒发情怀,植物被赋予人的性格,是文人托物言志常常用到的素材。

如梅、兰、竹、菊被称为 “园林四君子”,表示气质高雅、品格高风亮节。

(2)植物向来 作为文化符号和吉祥如意的象征。

如“唐草纹”图案,用忍冬、牡丹、兰花等植物枝叶对称排列在主杆两侧,形成连续流畅 的带状花纹,寓意生机勃勃;再如,“宝相花”,根据一些自然 花朵(如荷花)的形态画出装饰式花朵纹样,是汉族传统吉祥 纹样之一。

2 寺观园林的形成和特点寺观园林是宗教艺术和园林艺术相结合、独特的产物,是我国古典园林的3大类型之一。

寺观园林根据其形成的过 程,可以分成3种形式:(1)多建于城市近郊景色较好的山林 中,以自然风景为寺观基址,如少林寺、香山寺;(2)多为紧邻 寺观,在附近修建的园子。

这种类型多形成于魏晋时期,文人 士大夫崇尚归隐,多愿舍宅为寺;(3)在寺观建筑内环境进行 绿化美化,修建园林,这类寺观没有附属绿地,而是对寺观里 面建筑的庭院进行绿化。

寺观园林具有较稳定的延续性,不会因朝代更替而废 弃,也不会因家族衰落而败损,除了发扬宗教文化外,还可满 足公众需求。

一般分布在广阔的区域,风景秀美的名山胜地,大自然特有的山水地貌,给寺观园林营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条件,利用山水溪润和古树名木,塑造寺观园林特有的景象。

意境营造——寺庙园林中植物应用探究

意境营造——寺庙园林中植物应用探究

2019年第10期现代园艺规律,便于对其进行管理[4]。

我国园林绿化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今古风建筑中多以攀援植物为主。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绿化面积也在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

攀援类植物在缩减建筑空间面的同时,还能保证绿化效率,对生态环境起到改善作用。

其中代表性的攀援类植物为爬山虎及牵牛花,由于其枝叶粗壮,能很好地适应较为粗糙的表面物体,有效美化城市面容[5]。

3.4在楼顶景观中的运用城市发展使得城市用地变得紧张,传统景观设计多需要大面积的绿地才能完成建设工作,或是利用城市的一些边角余地进行规划。

这种方式只能起到简单的绿化作用,不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而楼顶景观作为当下主流的植物造景形式,使居住空间得到很好地利用,有利于打造立体化的城市绿化。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更多先进的绿化技术得到应用,如无土栽培技术等,可以使植物脱离气候以及土壤等限制因素,由土地向水泥楼顶发展,这都会为我国城市环境起到美化作用[6]。

4结语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利用观赏园艺植物,可以合理规划自然环境,使观赏园艺植物的造景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1]叶煜.观赏园艺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5(12)[2]张德顺,朱红霞,王铖,等.我国观赏植物研究进展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园林科技,2008(4)[3]张德顺,朱红霞,有祥亮.我国观赏植物研究进展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责任编辑舒丹丹)意境营造———寺庙园林中植物应用探究王允双贾玉芳(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摘要:植物作为寺庙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寺庙园林宗教意境的营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究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对于研究寺庙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今后宗教主题园林建设提供借鉴。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以南京灵谷寺为例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以南京灵谷寺为例

学研探索158环艺引言寺庙园林作为我国传统园林中的三种基本类型之一,指的是与宗教场所相关的园林景观,例如寺庙、道观、佛塔等场地。

由于长期以来,佛家、道家修行者常选择山水之间修行历练、建造寺观,这些寺庙、道观天然而成风景优美的名胜,是建筑、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完美结合体。

由于一些著名寺庙受世人顶礼膜拜,历经成千百年未遭到巨大的破坏,并且历朝历代不断扩建,愈加辉煌,更积累了大量的宗教史迹与历史故事,使园林景观更融合了人文情怀,具有极高的游赏价值。

[1]寺庙园林由其特殊的天然环境,具有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截然不同的特质,不论在建筑造型、山水结构、色彩搭配等景观方面,还是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都有所表现。

寺庙植物景观设计离不开对植物的选择,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及其功能与意义的研究,并通过对植物的研究来实现植物的人性化。

寺庙景观通过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使人感受寺庙景观的意义与价值。

风水文化、佛教文化、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意义重大。

闽浙地区是我国古代寺庙最多的地区之一,地区的文化品质、地域特色、人文特点在寺庙园林中都有体现。

因此,植物不仅是园林的重点,同样也是寺庙园林研究的重中之重。

灵谷寺作为南京十大寺庙之一,寺庙内植物的特点、植物配置产生的意境以及植物配置的方式在寺庙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面有诸多可借鉴之处,为江浙地区寺庙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特点植物景观即是指园林中主要由植物所构成的景观,即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各类植物的色彩、外形、质感等美学特性来打造美丽的画面,供游人赏玩、观看。

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是集植物学、美学、宗教、艺术于一身的综合体,其配置应遵循着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与方法,但同时寺庙园林的植物造景也有着其自身的鲜明特点。

(一)地形自然,植被丰富长期以来,因教义指引、现实需要等原因,寺庙多建于远离城市的山林之间,选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之地修建庙宇,也因此,寺庙园林多具备了天然的风景资源,多自然地形、植被异常丰富。

寺庙园林中的佛教文化植物景观研究——以湖北地区为例

寺庙园林中的佛教文化植物景观研究——以湖北地区为例
文化研究 / CULTURAL STUDIES
寺庙园林中的佛教文化植物观研究
— — —以湖北地区为例
王 摘要: 佛教的诞生与传播多发生于户外 ,植物作为大自然最基 本的元素之一,直接参与了佛教很多重要的时刻 ,并被记录于 佛教典故,同时予以这些植物厚重的佛教文化底蕴 。寺庙园林 作为佛教文化的载体,其植物配置除了遵循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的原理与方法外,在植物配置的特色、物种的选择和氛围的营 造等方面,更增一层宗教的神秘色彩 。本文着重解读植物的佛 教文化内涵以及对湖北地区佛教文化植物景观的研究 , 以期为 寺庙园林中佛教文化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 关键词: 寺庙园林; 佛教文化; 植物景观; 湖北 Abstract: The birth and transmission of Buddhism mostly happen outside. Plant,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elements of nature, directly involved in many important moments of Buddhism and is recorded in Buddhist allusions,which at the same time give the plants the massive Buddhist culture. As a carrier of the Buddhist culture, the placement of landscape plants in temple, in addition to follow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classical gardens, the feature of landscape plants placement, species selection and atmosphere building have a layer of the mystery of relig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Buddhist culture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Hubeis plant landscape in Buddhist culture,tries to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mple garden plant landscape in the Buddhist culture. Keywords: Temple garden; Buddhist Culture; Plant Landscape; Hubei 1. 佛教植物及其文化内涵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我国 , 至今约有 1900 年的历史。 在 与我国儒道碰撞交融的过程中, 亦吸收了我国传统思想的精 髓,逐渐本土化,以适应在我国的发展 ,这种本土化的转变也 直接反映在植物物种选择上 。在此对印度本土的佛教植物和汉 化的佛教植物进行分别介绍 。 1. 1 印度本土的佛教植物及其文化内涵 此类植物为与佛教发展相关以及具有特殊的佛教精神内涵 的植物集合,对其文化内涵的解读多来源于佛教典故 。 释迦牟尼诞生于无忧树下 ,得道于菩提树下,涅槃于两株 娑罗树之间,这些记录佛祖人生重要时刻的树种都成为日后人 们纪念佛祖的依托。佛陀涅槃后,其弟子举行了 5 次大规模的 集结活动,将佛陀宣讲的教法刻写在贝叶棕的贝叶上 , 统称为 “贝叶经” ,其在佛典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佛祖涅槃后其弟 子们第一次集结、统一经法的地方,因其周围长满七叶树, 七 叶树因此成为极具纪念意义的佛教植物 。古印度的佛教徒没有 固定的住宿之地,白日托钵乞食于市,夜晚就露宿在岩洞、 树 林之中,有位皈依佛教的豪贵 ,将自己的竹园捐献出来, 修建 ,“竹林精舍” 就成了佛教寺院的代名词 。 以上这 精舍,由此 6 种植物均是与佛教发展直接相关的植物 , 其佛教精神内涵更 为深厚。 花卉是人们用来表达情感和愿望的一种重要形式 , 在佛教 发展过程中,随着信徒的增多,人们往往愿意将印度文化中意 境美好的花卉植物与佛教相联系起来 ,以此表达心中对佛教美 好愿望的寄托。佛教四种天花为曼陀罗花 、摩柯曼陀罗花、 曼 。《佛经 》 云, 释迦牟尼成佛之时, 大地 殊沙华和摩柯曼殊花 震动,天鼓齐鸣, 发出妙音, 天雨曼陀罗花、 曼殊 沙 华、 金 丹 武汉 430000 ) 。 《法华经 》 曰: 佛说 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法时,天雨曼陀罗花。 故在印度曼陀罗花向来被视为天界的 花。彼岸花 ( 曼殊沙华) 则传说铺满去向西方极乐世界的路 。 印度文化中,莲花是生的再生, 莲花集合了真善美所有的象 征。佛祖创立佛教时,依据印度当时的文化习俗,便将莲花置 于尊位, 传 说, 佛 教 中 的 极 乐 世 界 中 也 遍 布 着 美 丽 纯 洁 的 莲花。 1. 2 汉化的佛教植物及其文化内涵 印度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许多本土的佛教植物在中国的 中部和北部并不能存活,如菩提树、无忧树、娑罗树、 贝叶棕 等,故各地在建造寺庙园林时,引入汉地植物,选择与这些树 种形似或文化内涵相似、意境美好的树种代替,并赋予其一定 的佛教文化内涵。 : “菩提本无树 , 明镜亦非台 , 本 来无 六祖慧能有诗谒 ”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 提 树 下 一物 , 何处惹尘 埃 。 “大彻大悟 ” 而得道 成 佛 , 菩提树 因此被 佛教尊 为圣树 , 亦 称智慧树 。 由于菩提树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能成功栽植 , 因 此不少僧人根据当地的气候类型及植物特征选择不同的植物 , 意在传 承 其佛教 文化精 神 。 椴树 因叶 形似 代替 “菩提树 ” , 广泛分布于我国 , 多地 称其 菩提树且核果可做 “菩 提子 ” , 如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南侧的 “菩提树 ” 即为 为 “菩提树 ” 椴树 , 明清皇家亦将北京紫禁城英华殿中的椴树奉为 “菩提 。 由于西北气候严 峻 , 而 暴马丁 香具有 顽强的 生命力和 树” 适应性 , 在西北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 因此被誉为 “西北菩 。 提树 ” 自古以来,植物往往被寄予园主人的价值观与审美情趣 , 将植物人格化是我国古代园林造景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些意境 美好、与佛教精神不谋而合的的树种也常常被运用在寺庙园林 中。民间 有 “逢 寺 必 栽银 杏 树 ” 的俗语, 皆因其形 态 秀 丽, 寿命长,更有 “活化石” 之称, 意指佛教精神源远流长。 松、 柏挺拔壮观,寿命长而四季不凋,色彩凝重而肃穆,常常被用 来彰显佛教空间的庄严肃穆之感。柳树可驱邪避害,观音菩萨 手里拿的花瓶里装的就是柳枝; 相传以无患子的木材制成的木 棒可以驱魔杀鬼,因此名为无患。这两者与佛教慈悲为怀保平 , 梅、 安的精 神 不 谋 而 合。 松、 竹、 梅 被 誉 为 “岁 寒 三 友 ” , 它 们 自 强 不 息、 坚 贞 不 兰、竹、菊被誉 为 “花 中 四 君 子 ” , “出淤 泥而 不 催、高雅脱俗的品质, 为 世 人所敬仰。 此 外 染,濯清涟而不妖 ” 的莲花、 清新淡雅的菊花、 与僧人禅修 、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 ” 里所描绘的略 息息相关的茶花 带一丝仙风道骨的桂花和被用来雕刻佛祖雕像的香樟, 也是寺 庙园林中不可缺少的一抹亮色。 2. 寺庙园林植物物种选择—以湖北地区为例 2. 1 植物物种选择原则 2. 1. 1 生态性 植物配置结构合理,形成功能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提升 当地生态系统功能,顺应自然环境条件,强调植物群落的美感 和生态性。 2. 1. 2 地域性 以乡土植物为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寺庙园林植 物景观特色,以及长江中下游亚热带常绿与阔叶混交林地域植 物景观特色。 ( 武汉大学风景园林学硕士,湖北

北京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初探

北京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初探

北 京 寺 庙 园林 植 物 景 观 初 探学 园林 学 院 , 龙 江 哈 尔 滨 10 4 ) 东 黑 500
摘要: 在调查实例并 结合文献考证 的基础之 上 , 对北京寺庙 园林 主要植物景观应用 现状 进行了详细 的介绍 , 并 对其 配置应用进行 了分析 。最后展 望了北京寺庙 园林植物应用 的前景 , 并对北 京寺庙园林植物应用提 出了优 化建议 。
第2 卷 第4 5 期 2 0年 1 月 01 2






V0 .5 12 No 4 . D ec. 2 1 00
I E O R A O F R g R AN O C A D R g A C ⅢB I U N L F O E T Y J D R H R E E R H
文 章 编 号 :(-46 (00 0— 1- 1 / 9 12 1 )40 0  ̄一 4 1 4
核桃 、 欢 、 合 朴树 、 树 、 柘 楸树 、 迁子 、 君 枣树 等 。
白皮 松 ( iu bn en ) 名 虎 皮 松 。为 我 国 Pn s uga 又 a
特产 唯一 的三针 松 。树 体 多 分 支 , 枝 多 于 地 面斜 树 出。树 皮 呈 不 规 则 鳞 片 状 剥 落 , 形 多 姿 , 翠 挺 树 苍 拔 。《 物 志》 “ 于堂 前广 庭或 广 台之 上 , 妨对 长 载 植 不
A s at nt ai o i etao n fr cs tep n l dcps nt p s f ei eeirdcdpre — bt c:O ebs fn sgt nadr e ne, h l ta s e m l in w r n oue atu r h s v i i e e a n a i e e o B jg t i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分析寺庙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属的园林。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类型之一的寺庙园林,其植物配置自然遵循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与方法。

除此共性之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方法与寺庙园林植物选择特点等。

1 儒道佛对自然的态度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种从人的伦理道德的观点去看自然,把自然看做是人的某种精神品质的表现和象征。

不论山水、松柏或其他自然现象,只要它同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情操有同形同构之处,都可能为“君子”所“乐”。

这种“乐”显然不是某种功利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感应、共鸣,是对自然与人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的发现。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看到了在自然中一切事物的产生变化都是无意识、无目的的、无为的,但其结果却又都是合乎某种目的的、有序的。

自然并没有下意识的要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达到了一切,从而加以哲学的概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自然”提升到老子所极力推崇的“道”的师法对象的高度。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5世纪的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所出生、苦行乃至圆寂的环境,都与美丽的树木有关。

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无不打上儒道佛的烙印。

传统的哲学、美学从视觉感知所产生的形而下的层面越出,达到追求意境、提升灵魂的形而上的高度。

将自然的感悟与人的精神相融合,正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 寺庙与植物的关系寺庙与植物的关系,既是美学的,又是宗教的。

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

2.1寺因木而古中国古代的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方式,风雨侵蚀,难以长久,几千年或几百年之后便需修葺重建,因而很少有古意。

而名木古树不仅高耸巨大,具有强力的形体美,且皴痕记流年,给人以幽深古远的历史沧桑感。

植物文化性及其在园林景观中的表达

植物文化性及其在园林景观中的表达

植物文化性及其在园林景观中的表达我国历史悠久,植物的文化性在华夏文明中有着深厚体现,如《诗经》中就有对植物的描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等,这些都能体现出植物的文化性,也是因为植物中蕴含的文化性,才使《诗经》能成为比兴的载体,使植物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

由此可见,植物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紧密联系,人类文明的发展也促进植物文化性的成熟,最终使植物文化成为独特的文化分支。

通过研究植物的文化性,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植物元素,将其运用到园林景观中,提升文化功能,弘扬民族文化。

1 植物文化性概述1.1 植物文化性的内涵植物文化性是指植物本身具有显著的文化属性,通过合理利用植物体现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加人们的审美情趣,促使其了解人类文明,继而接受道德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

植物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实现有机结合,为人们传递浓郁的文化气息,如茶文化、菊文化、竹文化等,这些都能体现植物的文化性。

植物文化包括以下2 个方面:一是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医药文化、园艺文化、生态文化等方面,用于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二是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道德文化、语言文化等方面,而植物文化性也是特指精神文化方面。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常在园林景观规划中融入个人对植物的见解,使植物不再是单独的个体,逐渐与整个园林景观融为一体,为观赏者起到心理依托的效果,人们也将更多思想情感寄托于园林景观中。

1.2 植物文化性的体现植物文化性在多个领域中都有广泛体现,如语言文化,我国很多诗词歌赋都是通过植物进行命题,借助植物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达到借物言志的目的。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等句,都体现了植物的文化性,能赋予华夏语言无穷的魅力,也赋予了植物文化性,展现出独特的文化体系。

再如宗教文化,植物文化性也在宗教方面有明显体现,如菩提树下的释迦摩尼、观世音座下的莲花等,这些都表达了宗教信仰。

植物造型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植物造型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植物造型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园林景观是当前城市设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与美学功能,给予人们的休闲生活创造了美好的空间。

随着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园林景观设计逐渐被赋予多项功能,在设计过程中要求能够结合民族意志、地域文化、城市形象等,当前设计过程中已经突破传统植物造型中的一般功能,逐渐融合多样化的设计要素,其中的重要表现之一为大量植物的运用,不断加强对各种点、线、面等要素的有效利用,以及对各项元素的整合,由此带给人们良好的视觉表达效果。

关键词:植物造型艺术;园林景观设计;应用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国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欣赏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人们越来越注重景观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注重绿色生活。

园林景观的营建就是为人们对绿色生活的要求提供了适宜的场地。

因此对于园林景观工程的建设而言,场地的景观设计尤为重要,尤其应当做好植物造景中植物间的相互配植和植物造型设计的工作。

在做到营造宜人环境的同时吸引人们的注意,让环境陶冶人们的情操。

所以在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的开展阶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景观配置的要点进行分析,构建出更科学有效的方案来达到园林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

1植物造型运用要素1.1植物自身生长习性在对各类植物造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求能够与植物本身的生长习惯有效结合在一起,一般适宜的植物造型病虫害较少、植物生长较为缓慢、往往易于修剪、枝条具有较强的萌芽力、整体生长较为旺盛等。

常见的植物有紫薇、桃木、大叶黄桃、月季等,以及杨树、刺槐等生长力较为旺盛、成枝力较强的植物品种,即使进行人为干预,往往也难以达到理想的综合设计效果。

植物本身的天然形态已经具有较强的欣赏价值,此时不再适宜进行植物造型设计。

1.2尊重植物本身的生长习性与审美趣味在进行各种植物造型设计时,要求充分结合植物本身的生长习性,包括植物造型萌芽点、发枝方位、生长速度等,要求技术人员对此能够形成一定认知。

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实践

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实践

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实践摘要:风景园林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做好配置工作十分重要。

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注重推广节能技术、低碳能源技术和环保技术,全面贯彻低碳理念,在设计的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的制定方面,围绕城市园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断优化方案,突出特色,为城市园林建设项目提供优质设计。

本文就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应用实践引言近些年来,多项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带来巨大的改变,同样也使得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然而这样的发展局面,大多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因此,在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过程中,我国开始注重将低碳理念融入其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采用生态环保理念,提倡人们注意保护周围生态环境,能够缓解目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让人类进入低碳生活时代。

因此,应该加强低碳理念在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使人类能够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

1生态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原则1.1调和性原则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色彩植物,要注重色彩的调和,是指一种颜色中涵盖其他成分色彩的比例,有效融合为一体。

在风景园林色彩植物配置时,一般会采取较多的调和色,从而营造出雅致、和谐、平静的色彩美。

例如,在花卉配置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白色、黄色、紫色等不同花色的花卉相互栽植,形成浓淡相宜、生动和谐的视觉效果。

1.2空间布局原则空间布局原则是指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应该根据园林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合理布局植物群落,创造出丰富多样、层次分明的空间效果。

空间布局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的观赏性,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空间感知和空间认知能力。

1.3功能性简约型生态园林的设计应注重功能性,满足人们对休闲、社交、运动等多种需求。

它提倡园林空间的多功能性,例如合理安排休闲区、散步道和活动场所,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寺庙园林中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探讨教材

寺庙园林中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探讨教材
3.2.3 丛植 丛植强调整体美,同时,不同树种间杂植可以产生 形态、季相的对比变化,视觉效果丰富多彩。在寺 庙内部,丛植既可产生小的绿化景观,又可阻隔建 筑物,使景致虚实对比变化,妙趣丛生,情趣盎然。 许多古寺因特有的树种而著名,如杭州灵隐寺的桂 花、辛夷及凤仙;天竺寺的石榴花、木樨;菩提寺 南漪堂的杜鹃花;梵天寺的杨梅、卢橘;吉祥寺的 牡丹;云居寺的青桐;真际寺及报国寺的银杏;招 贤寺的紫阳花;韬光寺的金莲花等都颇负盛名[9,10]
一、寺庙园林的概述


1.3 寺庙园林的类型与特点 寺庙园林按照其位置、布局、功能的不同分为3种类型,分 别是:寺庙庭园、寺庙附属园林和山林寺庙[3] 。其中,寺庙 庭园是采用将寺庙建筑与庭园组成要素融为一体的方法,在 寺庙建筑布局的各院落中,或植以树木花卉,或引清泉水溪, 或为池,或叠以山石,或筑以亭台廊榭等;而寺庙附属园林 则是在寺旁专辟园地,根据造园意图设计营造园林景观,在 此类型中建筑和宗教设施作辅助作用;山林寺庙坐落于风景 幽美的山林之中,是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主要依其本身 自然风景构筑庭园,也可傍山依水添加人工景观。



3.2 寺庙园林中植物配置的方法 寺庙园林中植物配置对寺庙园林的氛围营造和空间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其常用的配置方式有种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或片植等。小规 模的寺庙园林内部植物景观较单一,通常以对植、列植为主;规模较大 的寺庙园林,寺前则通常以列植和群植的形式来引导香客,常用自然丛 林、竹林、松柏林等植物群落来烘托。也可以枝干挺拔的乔木对植或列 植来营造庄严、肃穆的气氛。 3.2.1 孤植 孤植树可以独立成景。一般孤植树种不仅要求其姿态、花色和香气等出 众,并且其寿命要长,或者因历史久远而弥足珍贵。寺庙与植物作为一 个整体,不仅是建筑与植物的对比、衬托,更加是生命与神灵的融合与 升华,二者之间不可分割。孤植名木会使寺庙更为突出醒目,如北京戒 台寺内的古松,形态奇特,自古有“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之说, 使寺扬名。植于辽代的卧龙松,为戒台寺诸松之首。北京西山八大处大 悲寺中的古银杏树,年逾800多年,仍枝繁叶茂,尤其是到了秋季,满 树金黄,犹如古木披袈裟,天人合一,植物与佛教相关联,成为八大处 一绝[7]。

大召寺园林植物的应用研究论文

大召寺园林植物的应用研究论文

大召寺园林植物的应用研究论文大召寺园林植物的应用研究论文数百年来,一直都是内蒙古地区大有名气的佛刹之一,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大召寺的园林植物群落以人工群落配置为主,人为干扰显著。

研究方法2012年6~8月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大召寺庙内及周围区域的植物进行调查、测量和统计。

按照植物分布的位置将其划分为寺庙内部植物群落、寺庙门前植物群落、寺庙南侧植物群落、寺庙东侧植物群落、寺庙北侧植物群落五部分(分别编为1、2、3、4、5号),进行植物种类、群落结构和配置模式等方面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大召寺园林植物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结果与分析1大召寺园林植物种类科属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大召寺庙内及周围区域共有园林植物25种,其中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20种,隶属于15科,20属。

其中乔木类有10科,14属,17种,占乔灌总数的66%;灌木类有4科,5属,7种,占乔灌总数的34%;地被类有1科,1属,1种。

植物种类较多的科有松科、柏科、蔷薇科、木犀科,这4科占了极重要的地位,共占植物总数的80%,而其它的大都为单科单种(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大召寺植物种类稀少,植物丰富度整体较低。

寺院周围是以常绿松柏为主,其间搭配种植一些落叶乔木以及小灌木,栽植的植物多数是能够烘托寺庙空灵脱俗、高妙莫测的宗教氛围。

另外由于受气候条件以及佛教教化的影响,庭院内的植物群落配置都比较简单,主要以乔木类树种为主,像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和大雄宝殿等各个院落内均以油松、樟子松、国槐、海棠树对植或者列植。

2植物群落结构配比分析大召寺园林植物群落主要物种组成。

经过调查大召寺植物群落,在每块样地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进行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大召园林植物群落结构主要以乔、灌、草3个基本层次为主,乔木层主要以常绿乔木为主,而且乔木种类较灌木层丰富,草本层植物较单一。

植物群落的郁闭度整体比较低,其中寺庙周围环境中园林植物群落为中度郁闭,寺庙内植物群落郁闭度最低,由此可见寺庙内部空间大多数为硬化部分,这可能是由于庙内主要是供信徒及游人烧香供佛,参观游览,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容纳五湖四海的人流,所以栽植的植物比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造景艺术在现代寺庙园林中的运用——以无锡灵山大佛绿化改扩建工程为例王敏骅(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摘要关键词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兴盛于晋唐,出现了大量的寺院丛林,寺庙园林作为附属于寺院的产物也随之产生,他在吸收了文人园林素雅、简洁的造园特色以外,又融入了中国皇家园林庄严、肃穆的造园特色,形成自身宁静、幽静、恬静的园林风格,并通过植物造景来营建一个宁静、肃穆的环境氛围,使人对佛顿生崇敬之情,感悟到佛无我,我常的最高思想境界。

植物是环境组成的重要要素,在造园中,环境氛围的营建,园林意境的表现大多需要通过植物造景来达到要求与目的。

针对植物造景,寺庙园林作为一个特殊的园林分类,与其他园林相比,有其共性,另一方面,又结合了自身的特点与思想理论,显出其相异的一面。

1概况灵山佛教文化园区位于无锡太湖之滨,背靠灵山,面临太湖,东西有青龙、白虎两山环绕,可谓是典型的风水宝地。

原景区占地15万平方米,为灵山大佛与祥符禅寺的所在地,为丰富旅游景观内容,提升文化品味,增加佛教文化内涵,现由于原景区南部新建占地25万平方米,集宣扬佛法、旅游观光、休闲游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园区。

文化园区由最南部的大照壁为起点,依次设置了五明桥、门楼、佛足坛、五智门、菩提大道、九龙灌浴、降魔、阿育王柱、祥符禅寺等景点,最后以88米高的铜制释迦牟尼立佛为终点。

主要景点均由中轴线贯穿,两侧以青龙、白虎两路作为辅助线路。

园区中绿地覆盖率约为75%,采用乔灌木与地被草坪有机结合的植物配置方法;通过群植、列植、孤植等植物种造景手段,并因地制宜,结合植物特性与当地立地条件对植物进行因地制宜地配置种植,营造了一个富有生态性、观赏性、游乐性的园区环境。

纵观全园,具有大气、简洁的现代园林特点,同时作为一个佛教寺庙园林,又具备了庄严肃穆,幽静平和的特征。

2植物造景手法分类2.1规则式种植2.2自然式种植不对称,不整齐、不均衡,不规则成为园林创作中避免重复,力求变化,营造幽深的要领,3植物造景的原则3.1因地与制宜3.2变化与统一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园林讲究布局结构,曲折幽深,直露中要有迂回,舒缓处要有起伏。

”3.3协调与对比3.4韵律与节奏3.5共性与特性佛教植物的运用,4.植物景观的意境美若没有花木精神,也就没有了园林的意境。

意境一说最早起源于佛经。

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来冥境,的玄即真。

”这就是说凭着人的智能,可以悟出佛家最高的境界。

所谓园林意境,就是指在有限的园林景象之中,融入对古代风雅的体味,融入与自然交流的体现,融入对人生哲理的体察,并取得净化心灵的美感享受,产生多种多样的浮想联翩,园林意境依赖景象而存在,背景是佛教文化,得来靠植物造景,形态是深院幽庭,而要自己体味,则要有蕉窗听雨般得情致,深化园林得意境,自然就包括超尘涤虑后的蕉窗听雨。

园中金桂、黄杨、腊梅、芭蕉等植物看似信手点缀,细细品味却皆有所寄托。

从李清照对桂花的描写中,我们是否对人生由一种新的感悟呢?以芭蕉感悟一念清净,透过那飘逸的花草树木,我们所领略到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物化了的文化;一种传统,一种积淀了的传统,一种美,一种向外之形,和弦外之音的美,一种自然和艺术水乳交融的美。

感悟到佛的清净、庄严、静穆与崇高,,院落内遍植花木,四周又常常山岚蓊郁,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佛教意在空诸一切,淡泊平和,用绿色作为城市的基调,用树木花草多姿的形态、绚丽的色彩和季节相变化给城市的硬环境增添生动活泼的内容,对建筑景观可以“俗则屏之,嘉则收之”,起到协调、遮挡、联系的作用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极为细腻又复杂。

诗情画景的体现需借鉴于绘画艺术原理及古典文学的运用,巧妙地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秀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使之成为一幅活的动态构图。

第一节、植物造景中艺术原理的应用植物景观设计同佯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

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

一、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佯与统一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佯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

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

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

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

同龄乔木树种,或在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具统一感。

一座城市中树种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

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形成该城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

长江以南,盛产各种竹类,在竹园的景观设计中,众多的竹种均统一在相似的竹叶及竹竿的形状及线条中,但是丛生竹与散生竹有聚有散;高大的毛竹、钓鱼慈竹或麻竹等与低矮的箐竹配植则高低错落;龟甲竹、人面竹、方竹、佛肚竹则节间形状各异;粉单竹、白杆竹、紫竹、黄金间碧玉竹、碧玉间黄金竹、金竹、黄槽竹、菲白竹等则色彩多变。

这些竹种经巧妙配植,很能说明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见图6。

裸子植物区或俗称松柏园的景观保持冬天常绿的景观是统一的一面。

松属植物都是松针、球果,但黑松针叶质地粗硬、浓绿,而华山松、乔松针叶质地细柔,淡绿;油松。

黑松树皮褐色粗糙,华山松树皮灰绿细腻,白皮松干皮白色、斑驳,富有变化,美人松树皮棕红若美人皮肤。

柏科中都具鳞叶,刺叶或钻叶,但尖峭的台湾桧。

塔柏。

蜀桧、铅笔柏;圆锥形的花柏、凤尾柏;球形、倒卵形的球桧、千头柏;低矮而匍匐的匍地柏、砂地柏、鹿角桧体现出不同种的姿态万干。

二、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

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

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

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

当植物与建筑物配植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

如广州中山纪念堂主建筑两劳各用一棵冠径达25m的、庞大的白兰花与之相协调;南京中山陵两侧用高大的雪松与雄伟庄严的陵墓相协调;英国勃莱汉姆公园大桥两端各用由九棵椴树和九棵欧洲七叶树组成似一棵完整大树与之相协调,高大的主建筑前用九棵大柏树紧密地丛植在一起,成为外观犹如一棵巨大的柏树与之相协调。

一些粗糙质地的建筑墙面可用粗壮的紫藤等植物来美化,但对于质地细腻的磁砖、马赛克及较精细的耐火砖墙,则应选择纤细的攀缓植物来美化。

南方一些与建筑廊柱相邻的小庭院中,宜栽植竹类,竹竿与廊柱在线条上极为协调,见图7。

一些小比例的岩石园及空间中的植物配植则要选用矮小植物或低矮的园艺变种。

反之,庞大的立交桥附近的植物景观宜采用大片色彩鲜艳的花灌木或花卉组成大色块,方能与之在气魄上相协调。

色彩构图中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一原色同其它两原色混合成的间色组成互补色,从而产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色。

它们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

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

如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

我国造园艺术中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来进行强凋就是一例。

英国谢菲尔德公园,路旁草地深处一珠红枫,雄红的色彩把游人吸引过去欣赏,改变了游人的路线,成为主题。

幸树金黄的秋色叶与浓绿的拷树,在色彩上形成了鲜明的一明一暗的对比,见图8。

而远处玉龙雪山尖峭的山峰与近处测柏的树形非常协调出图9。

这种处理手法在北欧及美国也常来用。

上海西郊公园大草坪上一株榉树与一株银杏相配植。

秋季楼树叶色紫红,枝条细柔斜出,而银杏秋叶金黄,枝条粗壮斜上,二者对比鲜明。

浙江自然风景林中常以阔叶常绿树为骨架,其中很多是拷属中叶片质地硬,且具光泽的照叶树种,与红、紫、黄三色均有的枫香。

乌拍配植在一起具有强烈的对比感,致使秋色极为突出,见图10。

公园的人口及主要景点常采用色彩对比进行强调。

恰到好处地运用色彩的感染作用,可使景色为之增色不少。

黄色最为明亮,象征太阳的光源。

幽深浓密的风景林,使人产生神秘和胆怯感,不敢深入。

如配植一株或一丛秋色或春色为黄色的乔木或灌木,诸如烨木、无患子、银杏、黄刺玫、栗棠或金丝桃等,将其植于林中空地或林缘,即可使林中顿时明亮起来,而且在空间感中能起到小中见大的作用。

红色是热烈、喜庆、奔放,为火和血的颜色。

刺激性强,为好动的年轻人所偏爱。

园林植物中如火的石榴、映红天的火焰花,开花似一片红云的凤凰木都可应用。

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有深远、清凉、宁静的感觉。

紫色具有庄严和高贵的感受。

园林中除常用紫藤、紫丁香、蓝紫丁香、紫花泡侗、阴绣球等外,很多高山具有蓝色的野生花卉急待开发利用。

如乌头、高山紫苑、搂斗菜、水苦荬、大瓣铁线莲、大叶铁线莲、牛舌草、勿忘我、蓝靛果忍冬、野葡萄、白擅等等。

白色悠闲淡雅,为纯洁的象征,有柔和感,使鲜艳的色彩柔和。

园林中常以白墙为纸,墙前配植姿色俱佳的植物为画,效果奇佳,见图11 。

绿地中如有白色的教师雕像,则在周围配以紫叶桃、红叶李,在色彩上红白相映,而桃李满天下的主题也极为突组成,最受中老年人及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欢迎。

园林中植物种类繁多,色彩缤纷,常用灰叶植物很能达到统一各种不同色彩的效果。

三、均衡的原则:这是植物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

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

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

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及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

如门前两旁配植对称的两株桂花;楼前配植等距离、左右对称的南洋杉、龙爪槐等;陵墓前、主路两侧配植对称的松或柏等。

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

一条婉蜒曲折的园路两旁,路右若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左侧须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丛的花灌木,以求均衡。

四、韵律和节奏的原则: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

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就是一例。

云栖竹径,两旁为参夭的毛竹林,如相隔50m或100m就配植一棵高大的枫香,则沿径游赏时就会感到不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