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地震学研究新进展与新动态_中日数理地震_省略_地震学新进展讲习班_专著_数理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征文_3.doc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征文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征文精选篇1青海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
至现在地震已造成2064人遇难,失踪175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地震后,有不少人被救起,可又谁曾想,每一位幸运者身后都有一个英勇的、无私奉献的搜救者,是这些人,他们拯救了生命。
在这艰难的搜救过程中,没有人抱怨自己的脚被扔过来的砖头砸到,更没有人抱怨铁锹扬起的阵阵灰尘。
为了尽可能多的救出废墟中的生还者,他们甚至忘记了对自己生命威胁。
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使一个又一个的受难群众脱离了死亡的威胁,谱写出一首首动人的搜救之歌。
与此同时,不在现场的各地人们,也在热切关注着玉树县的灾情,纷纷向玉树县伸出援手,捐钱捐物,希望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尽快渡过难关。
地震带给人们伤害,却也磨炼了人们的意志。
它凝聚了十三亿中国人的滔滔热血,浓浓温情。
灾难,我们无法抵挡,但是五千年来的泱泱大国岂能被这一次灾难所打倒?“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们就是那顽强拼搏的野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经得起风雨的阻挠,烈火的焚烧,用坚强的身躯护住我们伟大的母亲——中国!钢铁炼成意志,血水凝成中华伟国。
巨龙长啸,巨龙飞腾!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征文精选篇2在任何人眼中“可怕”的定义不一样,那么,在你眼中,何谓“可怕”?在我眼中,我认为,只要使我感到害怕、难过,就是所谓的“可怕”了。
20_年的某一天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地点在中国四川。
事情的发生并没有很久,短短的几分钟毁了无数的家庭,无情的地震夺走了很多生命,被它夺走的有正要享受无忧无虑生活的老年人;也有再过几秒就要来到世上的小婴儿,还有正要享受当妈妈生活的新婚少妇。
即使幸运的活下来了,他们还要面对未来的路,眼前无一处不是哭声响彻云霄。
有些人在地震中失去了双手、双脚、光明,有些人再也见不到家人,彷佛重回5.12大地震现场,痛苦的记忆再度苏醒。
望着过去曾经幸福美满的家园,如今只剩下一座座的废墟;望着自己一手建立的家园在一瞬间化为乌有,不经流下悲痛的眼泪。
2024年秋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课件 第3章 地球的面貌 3.3.2 板块构造学说 火山与地震
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 ←”碰撞
“← →”张裂
板块构造学说
模拟板块运动 1:把橡皮泥粘贴在指定的泡沫板(板块模型)①②处,然后把泡沫板块用力挤压,观 察现象。
板块构造学说
模拟板块运动 2:将一张纸片和一张硬纸板并排放置,左手拿住纸片,保持静止,右手将硬 纸板向左推动,挤压纸片的边缘,纸片的右边将会凸起。继续用力,直到纸 片向下滑过硬纸板。
板块构造学说
3.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1.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六大板块 和若干小板块。 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裂拉伸。海 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3.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火山与地震
地震
火山
火山与地震
1.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 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 地震带
火山与地震
2.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现象
1.环太平洋地带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印 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
大致划分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地球表层由哪六大板块组成?其名称与大洲之间 有什么联系?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 ·亚欧板块以亚欧大陆为主 ·非洲板块以非洲大陆为主 ·美洲板块主要包括南、北美洲 ·南极洲板块以南极大陆为主 ·印度洋板块主要包括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阿 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
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近况及新战略规划
朱林,连尉平,陈洪波,等. 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近况及新战略规划[J]. 地震科学进展, 2024, 54(2): 140-146.doi:10.19987/j.dzkxjz.2023-086Zhu L, Lian W P, Chen H B, et al. Introduction to the National Earthquake Hazards Reduction Program and the latest strategic plan[J]. Progress in Earthquake Sciences, 2024, 54(2): 140-146. doi:10.19987/j.dzkxjz.2023-086学术论文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近况及新战略规划朱 林 连尉平※ 陈洪波 李玉梅(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6)摘要 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NEHRP )是美国联邦政府层面地震减灾的主要协调计划。
美国国会以有计划的重新授权形式不定期开展调整。
分别在1990年、1997年、2000年和2004年以重新授权的方式对NEHRP 工作重点和监督管理做了调整,实际上2004年重新授权法案到2009年已经到期,虽然美国国会每年会继续提供资金,但再次授权一直拖到2018年。
在2018年的调整中,NEHRP 做出重大方向性调整,以突出地震预警和地震韧性建设。
2023年5月,NEHRP 在其网站发布《NEHRP 2022—2029财年战略规划》,落实2018年再授权法案的调整要求,梳理整合既有目标及任务,制定了4个集成目标、18项支持任务,确定了8个重点投入领域。
最新的法案调整和战略规划对美国下一阶段地震减灾工作有重要影响,对我国相关工作也有较强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 NEHRP ;战略规划;投入领域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7780(2024)02-0140-07doi :10.19987/j.dzkxjz.2023-086Introduction to the National Earthquake Hazards Reduction Programand the latest strategic planZhu Lin, Lian Weiping, Chen Hongbo, Li Yumei(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36, China)Abstract The National Earthquake Hazards Reduction Program (NEHRP) is the main coordination plan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reduction at the level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has made periodic adjustments in the form of planned reauthorizations. In 1990, 1997, 2000, and 2004, adjustments were made to the focus and supervision of NEHRP through reauthorization. In fact, the 2004 reauthorization bill expired in 2009. Although the US Congress continued to provide funding annually, the reauthorization was delayed until 2018. In the 2018 adjustment, NEHRP made significant directional adjustments to highlight earthquake warning and earthquake收稿日期:2023-06-21;采用日期:2023-07-21。
地球物理学的新进展及应用前景
地球物理学的新进展及应用前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地球物理学这一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地球物理学是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和表面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来探索地球的内在机理和演化历史的学科。
其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地震、重力、磁场、电磁波、岩石物理学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地球物理学的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一、重力场观测技术的新进展在地球物理学领域,重力场观测技术一直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演化的重要手段。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卫星精确测量到地球各地的重力场强度,进而了解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状况。
最近,重力重复观测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更快速、更精确地观测重力场变化,进而更好地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
重力重复观测技术是指定期对同一区域进行多次重力测量,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来分析地球重力场的变化趋势,从而研究地球多种现象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地球物理探矿、地下水资源管理、岩土工程等领域。
二、磁场观测技术的新进展与重力场观测技术类似,磁场观测技术也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们通过对地球磁场强度的观测和研究,可以了解磁场分布的规律、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状况,以及地球自转、表面年龄、地质构造等方面的信息。
目前,一些新的磁场探测技术,如采用有效的计算机模型和汇编海量观测数据的方法,可以实现更为精准的磁场测量和分析,这样就能更准确地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岩石成分及其演化历史。
这不仅对研究地球科学有所贡献,还对石油勘探、地球物理学探测和军事领域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电磁现象的研究进展电磁现象研究也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电磁波在地球内部环境中的传播特性和发生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地球内部结构、热流等物理过程,另一方面则可用于地质勘探、勘查矿产、环境地球物理学等多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人们在电磁现象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比如采用高精度电磁装置、建立长期静电场监测网络、建立全球磁阻抗数据共享系统等,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地下介质的特性,同时调查地球的电磁活动变化,探究地球物理学本质和演化规律。
2023年11月—2024年2月中国大陆地区犕≥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梁姗姗,邹立晔,刘艳琼,等. 2023年11月—2024年2月中国大陆地区M ≥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J]. 地震科学进展,2024, 54(3): 229-236. doi:10.19987/j.dzkxjz.2024-036Liang S S, Zou L Y, Liu Y Q, et al. Determination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earthquakes with M ≥4.0 occurred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during November 2023 to February 2024[J]. Progress in Earthquake Sciences, 2024, 54(3): 229-236. doi:10.19987/j.dzkxjz.2024-036地震科学数据应用2023年11月—2024年2月中国大陆地区M ≥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梁姗姗※ 邹立晔 刘艳琼 任 枭(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 100045)摘要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3年11月1日—2024年2月29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M ≥4.0共62次地震震源机制解。
结果显示逆断型45次,走滑型13次,正断型3次,未知型1次。
关键词 震源机制;震源参数;乌什M S 7.1地震中图分类号:P315.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7780(2024)03-0229-08doi :10.19987/j.dzkxjz.2024-036Determination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earthquakes with M ≥4.0occurred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during November 2023 to February 2024Liang Shanshan, Zou Liye, Liu Yanqiong, Ren Xiao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Beijing 100045,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egional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using the broadband waveforms recorded by China Seismic Network were conducted, and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62 earthquakes with M ≥4.0 occurred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during November 2023 to February 2024 were obtained. The types of thes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show 45 reverse faulting, 13 strike-slip faulting, 3 normal faulting and 1 odd earthquakes.Keywords focal mechanism; source parameters; Wushi M S 7.1 earthquake0 引言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11月1日0时—2024年2月29日24时,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M ≥4.0地震71次(表1)。
地震的多学科研究 地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合作
地震的多学科研究地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合作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和预测方法,地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震学与地质学、物理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并重点介绍了这些交叉研究在地震预测、地震工程和社会应对等方面的应用。
地震学与地质学的交叉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地震的地质背景和地震活动的规律。
地质学提供了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地震学则通过地震波传播规律和震源机制的研究来解释地震的发生和传播过程。
地震学家利用地震记录和地震波形分析等方法,可以推断出地震的震源参数,进而确定地震发生的位置、时间和震级。
通过与地质学的交叉研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地壳的变形特征和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地震学与物理学的交叉研究强化了地震波传播和地震源机制的认识。
地震波是地震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可以了解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等信息。
物理学提供了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基础,例如地震波的速度、频率和衰减等特性可以通过物理学的声学和弹性波理论来解释。
地震学家还经常利用物理学中的模型和实验手段,模拟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从而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通过与物理学的交叉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震波的特性并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地震学与工程学的交叉研究是为了提高地震工程设计和抗震设防水平。
地震工程旨在研究地震对建筑物和结构物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设计和抗震设防。
地震学可以提供有关地震动力学特性和震害机理的基本信息,而工程学则关注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实际工程设计的指导。
地震学家可以为工程师提供地震波参数和地震烈度等数据,以便于工程师合理设计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同时,工程学的实践经验也为地震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数据。
地震学与工程学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提高地震灾害防治水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是为了了解地震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地震沉积学原理及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6一09—25
2016年第11、12期
朱其等 地震沉积学原理及研究进展
155
研究。 地震沉积学主要包括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
两大分支。地震岩性学是将三维地震数据体转换为 测井岩性数据体,在岩性数据体中利用各井点岩性 测井(如GR、SP)以很小的允许误差与井旁道建立 关系,以确保储层段井数据与地震数据的最佳匹配 (曾洪流等,2011)[2]。地震地貌学是将地震数据进一 步转换为沉积相图。地震地貌学关键是在地震数据 中提取明确地质意义的多种属性,使反射界面的地 貌特征和沉积体系在地震属性平面图上直观成像
内容和研究方法仍然需要完善和提高,这对于勘探目的层分析和油藏开发精细描述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地震沉积学原理;地震沉积学研究进展
号:1006—7981(2016)11、12一0154一04
地震沉积学是在沉积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 层学、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边缘交叉学科;简单地讲,地震沉积学是应用地震信 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1-4]。“地震沉积 学”问世要追溯到1998年,曾洪流,Henry,Riola等 在((geophysics》上发表利用地震资料制作切片的论 文,并首次使用了“地震沉积学”[1]。
现代地震学发展与研究发现
现代地震学发展与研究发现地震是一种人类无法掌握的自然灾害,在历史长河中,它曾多次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如今,在科技与人类知识的融合下,地震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科学家们通过无数的实验和研究,积累出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地震学的发展历程、现代地震学的研究方法、地震学科研中的一些技术等方面展开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地震学科研的发展和成果。
一、地震学的发展历程地震学起源于公元前1世纪的中国古代,当时,在帝国长城的建造过程中,工匠们用一些简单的手段,例如用铜架子或削铁匠的工具敲击大地,以了解地下究竟情况。
公元132年,张衡在《浑天仪》中首次提出地震识别理论,在此基础上弥补了当时地震预测和预警机能不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震学科研由日益成熟,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
二、现代地震学的研究方法现代地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实地勘测,另一类是实验研究。
实地勘测靠开展地震测定、地震监测等技术手段进行审查,这也是现代地震学的主要形式。
地震测定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与在地下储能聚集、互相影响和爆发等本质和气象地性质所探讨的工着作。
地震监测是用各种设备和技艺,对地震活动进行实时監視和分析,锻炼提前预警和灾情管控决策應用。
实验研究涉及自然现象中破裂过程驱动及其反应、地震波传播与介质特性、应力场变迁、矿产及化学能源资源开发等关键,主要透过Seismological Experiments摸索剖析。
Seismological Experiments是指用地震波激励实验室内或场地基础地物质达到破裂、易形变或类似自然述条件的物理模拟试验,编写一些数学计算模型模仿地震传播和变形,在此基础上进行求解和研究。
三、地震学科研中的一些技术1. 地震波成像技术地震波成像技术是一种乃指在地下各类储层或工程地质体上用地震震源辐射出去的波,用地震仪数组记录,已根据岩矿介质不一致,影响不同波的散射和反射等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成像图像,透过取得达到长途水泥灌浆钻孔的数据成果。
小学科学_《地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震》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地震》是鲁教版小学科学第二单元的内容,这一本单元的研究主题是“地表剧烈变化”。
地震属于地表剧烈变化的一种,是地球内部的岩石受到强大的力的作用时,产生断裂、错位,一时间出现的地动山摇现象。
本课引导学生关心地球上经常发生的这种自然灾害,自主合作探究地震的成因,了解地震的危害,掌握避震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了解地震给。
(二)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
(三)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搜集和交流信息,激发学生。
设计意图:三个教学目标旨在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达到此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地震的形成原因。
(二)教学难点:地震的危害及避震。
设计意图:教学重难点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教会学生学习。
五、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设计意图: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课件展示图片。
看完这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你想了解些什么?明确:学生交流感受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感受地震是最为严重的的自然灾害之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探究新知1、实验名称:筷子折断的实验实验准备:自备筷子(1)说一说筷子为什么折断?明确:树枝承受不住压力就会断裂。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断裂震动响声)(2)思考: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明确:地震承受不住压力就会释放能量;岩层发生断裂;板块之间不断的碰撞、挤压,就会发生断裂。
地震工程学的最新进展
地震工程学的最新进展地震,这一自然界的巨大力量,始终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带来的挑战,地震工程学应运而生,并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过去,地震工程学主要侧重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通过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来抵抗地震作用。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如今的地震工程学已经涵盖了更广泛的领域和更先进的理念。
材料科学的进步为地震工程学带来了新的突破。
新型的抗震材料不断涌现,如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韧性和耐久性,能够显著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倒塌能力。
例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加固老旧建筑的结构构件,增强其抗震性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地震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影响。
通过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结合地质条件、地震波特征和建筑物结构等因素,工程师们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况,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抗震效果。
这不仅大大减少了试验成本和时间,还为优化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监测技术的革新也为地震工程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感器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我们能够实时监测建筑物和桥梁在地震中的响应。
这些传感器可以收集结构的振动、变形和应力等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信息发送到控制中心,为及时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此外,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监测系统能够对大范围的区域进行监测,快速获取地震后的灾情信息,为救援和重建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在抗震设计理念方面,性能化设计逐渐成为主流。
传统的抗震设计往往基于单一的设防烈度,而性能化设计则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功能和业主的需求,设定不同的抗震性能目标。
例如,医院、学校等重要公共建筑可能需要在大地震后仍能保持正常使用功能,而普通住宅则可以允许一定程度的损坏但不倒塌。
这种个性化的设计理念能够更好地平衡安全性和经济性。
隔震和减震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题目背景:
某地山区由于连日暴雨引发了山洪暴发,导致该地区多处道路受损,房屋倒塌,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假设你是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山洪发生的原因,并分析此次山洪灾害可能产生的影响。
2.提出至少三种预防和减轻山洪灾害的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的作用原理。
D.携带贵重物品,确保财产不受损失
9、下列哪种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
A.地震
B.洪水
C.飓风
D.地质滑坡10、以下哪种自然灾害属于地质灾害?
A.雹灾
B.龙卷风
C.地震
D.沙尘暴
11、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地震
B.洪水
C.雷暴
D.龙卷风
12、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预防地震灾害的措施是:
A.建筑抗震设计
16、关于下列自然灾害的避防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防地震: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加强建筑抗震能力
B.防洪水:加强堤坝建设,提高城市排水能力
C.防台风: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国际合作
D.防水灾:储备救灾物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C
解析:选项C中提到的“加强国际合作”虽然对于应对台风有积极作用,但它不属于台风的直接避防措施。防台风的直接避防措施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台风预警系统、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加固房屋和建筑物等。因此,C选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其他选项A、B、D都是自然灾害的合理避防措施。
加强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通过建立和完善气象监测网络,及时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特别是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变化,可以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居民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作用原理在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见性,从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地震学研究的意义和挑战
地震学研究的意义和挑战地震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地震学的研究及应用涵盖了岩石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其他学科。
它在现代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意义与挑战也日趋复杂。
一、地震学的意义1.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与运动规律地震学通过地震波的传播规律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结构,并对地球现象进行研究及预测。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会受到介质物理性质的影响,通过观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及方向,地震学家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的构造、物态和变化。
2.地震灾害的预测与防控地震学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预测地震,并帮助人们降低地震风险。
地震发生前,往往会伴随着小震或微震,这些信号意味着地壳的活动已经正在发生变化。
通过对这些预兆的观测及其解释,可以提高地震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而降低重大地震带来的损失。
3.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地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类与地球环境之间的接口问题。
地震学家了解了岩石、沉积物和水等物质的地震和地震波中所起的作用,使他们可以评估和管理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地震学面临的挑战1.地震预测与准确性地震预测是地震研究的难点,现有方法仅能确定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地震发生的危险区域,无法确定时间和强度。
如何探索其规律,提高预测精度是地震学研究的重点。
2.地震气候与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地球动力学的变化,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地震学家的预测和研究。
由于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地壳发生的热胀冷缩效应也会发生变化,使得地震波传播路径和速度容易变化,从而带来新的挑战。
3.国际合作与数据共享地震学研究离不开高技术装备和快速数据处理能力,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更加精细的跨学科合作研究。
加强国际合作和数据共享,是地震学家应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经之路。
总之,地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其研究及应用岌岌可危,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古地震研究新进展
第45卷 第4期2023年8月地 震 地 质SEISMOLOGYANDGEOLOGYVol.45,No.4Aug.,2023doi:10.3969/j.issn.0253-4967.2023.04.005张浩,李丽梅,蒋新,等.2023.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古地震研究新进展[J].地震地质,45(4):880—895.ZHANGHao,LILi mei,JIANGXin,etal.2023.NewprogressinpaleoearthquakestudiesoftheJiangsusegmentoftheAnqiu JuxianFaultintheTanlufaultzone[J].SeismologyandGeology,45(4):880—895.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古地震研究新进展张 浩 李丽梅 蒋 新 章 东 许汉刚(江苏省地震局,南京 210014)摘 要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活动性最强的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江苏段主要由5条分支断层组成,并于更新世强烈活动,其中安丘-莒县断裂持续活动至全新世,是1668年郯城8 级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
文中采用古地震探槽方法研究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事件,并采用14C测年方法确定古地震的时间。
结合前人通过探槽揭露的古地震时间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全新世以来共有3次古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距今3000a以来、距今约6000a和11000a,垂直同震位移均约1m。
1668年郯城8 5级地震在安丘-莒县断裂新沂段山前出露区存在地表破裂的迹象,在隐伏区表现为大量喷砂冒水现象,在探槽揭露的晚全新世地层中有密集的裂缝和砂脉。
关键词 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 古地震 地表破裂中图分类号:P315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4967(2023)04-0880-16〔收稿日期〕 2022-06-20收稿,2022-09-23改回。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征文_3.doc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征文地震科普携手同行征文【篇1】我们大家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正确地掌握避震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我们大家要听地震预告,学会看地震发生前的预兆,比如:动物们的异常惊飞、逃窜、狂叫等,也可以预防灾害的发生,以防在先及早报告、撤离。
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
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选择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小的地方,还有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
桌子、床下等坚固家具空间的地方都可以避震。
及时得用坐垫等保护好头部,不要盲目跳楼,使用电梯等。
我们大家一定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好自己和家园,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
今天是学校防震演习的日子,全体师生都参加了。
具体的情况老师已经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了我们大家每个同学。
“地震来了”广播中传来老师急促的喊声。
我们大家迅速将书包顶在头上“嗖”地往外窜,每个同学都不想落后,发疯似的往操场上跑去,老师则在一旁有条不紊地维持秩序和疏散学生们全校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全部撤离,我们大家一定要学会自救。
我们大家还要多看防震减灾的书籍。
把防震减灾的知识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这些知识一传十、十传百,让每个人都知道在地震来到时,人人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减少地震给我们大家带来的灾害。
让这些知识伴随我们大家每一个人,让我们大家每个人都有防震意识。
我们大家是祖国的建设者、保卫者,让我们大家快快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
“防震减灾,人人有责”让我们大家共同祝愿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地震科普携手同行征文【篇2】20_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百年难遇的冰雪灾害;世界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世界金融……等等。
就拿这次地震的事情来说吧!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繁华的城市,美丽的校园,在地震中变成了一片废墟,多少人被灾难残酷地夺去了生命。
每当我从电视上看到的那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片,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
废墟里,到处都是痛苦的呻吟,废墟上,到处都是撕心裂肺的呼唤,放眼望去,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残缺的肢体,到处是灰蒙蒙的尸体。
地震学百科知识(三)——地震学反演问题
地震学百科知识(三)——地震学反演问题
许忠淮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引言求解地震学反演问题是一般数学物理反演问题的分析方法在地震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般反演问题的提出可表述如下。
当人们研究一个物理对象时,首先要选定一些描述对象特征的参量x,根据已知的物理规律列出x变化所遵从的数量联系。
【总页数】7页(P35-41)
【作者】许忠淮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01
【相关文献】
1.地震学百科知识(七)——地震活动的几个统计特征 [J], 马丽;许忠淮
2.地震学百科知识(八)计算地震学 [J], 王彦宾;陈晓非
3.地震学百科知识(九)中国浅源地震震源机制图 [J], 许忠淮
4.地震学百科知识(十)勘探地震学 [J], 张先康
5.数理地震学研究新进展与新动态—中日数理地震学学术研讨会,数理地震学新进[J], 冯德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震源理论基础》:一部地震学经典
《震源理论基础》:一部地震学经典
周云好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
【年(卷),期】2024(67)3
【摘要】自古以来,地震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 人类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认识
也在不断深入.科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震源理论基础》是陈运泰等长达半个世纪
从事震源物理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结晶,堪称地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震源理论基础》以广阔的视野和精深的学识,总结了古今中外文人学者对地震的认知和研究成果. 追述到2000多年前,《诗经·小雅·七月之交》中有生动描述地震的诗句:“烨烨震电,
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总页数】1页(PF0003)
【作者】周云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地震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
【相关文献】
1.利用气枪震源探测大陆浅部的地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2.表层地震学和经典地震学的比较
3.InSAR地震源模型与地震学方法地震源模型的系统比较
4.联合强震记录
和InSAR/GPS结果的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震源滑动分布反演及其地震学应用5.大功率低频可控震源在主动源地震学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
绪言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一般指地壳的天然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等一样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其中99%以上人感觉不到,人感觉到的将近1万次,仅有100次左右造成灾害,而7级以上有可能造成巨大灾害的地震约十几次。
但地震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特别严重,据统计,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所有自然灾害54%,所以说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
由于中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地震灾害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灾害特别生严重的特点。
自从有了地震灾害,人类就没有停止与地震灾害的斗争,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解释。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认识从神话中走出。
地中海及周边国家的地震活动是很高,对地震做出自然解释的首次尝度,开始用地震的物理原因取代同间传说和神话提示的神学原理。
代表人物:希腊科学家——萨勒斯(公元前580年)。
认为,地球是漂在海洋上,水的运动造成地震,随后科学家进一步认为是岩石的运动造成地震,或火山爆发引起地震。
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叫交叉渗透,深入发展,使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地震学。
地震学(seismology)是研究固体地球介质中地震的发生、地震波的传播以及地震的宏观后果等课题的综合性科学。
【新教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探究与实践 板块运动与地震》教学设计
4.结合探究活动任务四,通过调查访问或从报刊、图书、网络上收集资料,尝试用情景剧等方式和同学们分享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地理实践力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
1.进一步认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尝试解释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课题名称:探究与实践板块运动与地震
教学方法:探究式,小组合作式
教学目标:
1.结合探究活动任务一,根据经纬度位置在地图上找到2013—2022年,印度尼西亚及其附近地区发生里氏 7.0 级及以上大地震的位置并标注出来。
2.结合探究活动任务二,通过观察、查阅图文等资料,描述这些地震发生地的分布特点,尝试分析该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进一步认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尝试解释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提高探究板块运动与地震之间关系的能力。
教师提供应急科普《漫画教你正确应对地震》仅供学生参考。
小结:学习地震逃生方法有助于提高逃生能力,可以降低伤亡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地震来临时,我们需要迅速采取正确的逃生措施,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学生查阅资料、走访同学老师等,收集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小组合作创作情景剧。
各小组表演情景剧
17分钟
总结
展示: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学生标注地震位置的印度尼西亚及其附近地区板块分布图
认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通过对比读图,尝试解释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Leabharlann 的关系PPT、脚本动画
6分钟
探究活动三
地震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确实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减轻这种威胁,我们需要采取合理的应急措施。
《地震学》教学大纲
地震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334Z10课程名称:地震学/ Seismology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40/2.5,其中8个课时为实验教学先修课程: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概论适用专业:地球物理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参考教材:1,Perter M. Sheare,《Introduce to Seismolog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傅淑芳,《地震学教程》,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出版3,刘斌,《地震学原理及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4,周仕勇,许忠淮,《现代地震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地震学是地球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关于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的产升、传播、接收和解释理论的一门学科。
它是基于地震波理论并结合地震波观测开展震源、地震减灾和地球内部结构探测方法研究的一门科学,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经历了几次大的地震事件,对中国的人口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通过地震波的学习,从而了解地球内部介质结构,理解地震震源的发生机制,对地震减灾有初步的认识,进而降低地震对人类带来的灾害,探测地球内部的深部资源。
所以学习地震学对于地球物理专业的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探测地球的重大意义。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知识: 掌握地震波在地球中的传播方式、地震波的波动方程、地震波的种类以及地震波在地球每一层中的速度结构信息等;认识不同地震波的震动方式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天然地震波的提取以及地震学波数据处理软件Sac和地震图作图软件GMT的代码编写。
能够计算地震波中的震级和震源位置。
能力:具有分析地震波波形,指出地震波的类型的能力;能够根据公式计算地震波的震级和震源位置的能力;具有利用地震波数据了解地下结构信息的能力。
素质:能够独立科研,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竞争学会自我学习;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的承受能力及科学的工作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内彻
,
、
容 和 计算 地震 学 理 论 地 震 学 实 验 地 震 学 非
线 性 地 震 学 等 的 一 部分 内 容
,
等 日本 青 年 地 震 学 者 都 不 断有 新 的 论 著 发 表
自组 织临 界 现 象
侧 重 于 数学 方 法
自仿
,
与模 型 研 究 和 计算
一
6
,
涉 及 最 多 的 地 震 学 问题 有
、
新 方法 相 结
, 、
利 用 的 地 震活 动性统 计 指 标有
一 一
:
反 映地 震震 级
合 互 为补 充 形 成 了 新 的 模糊 综 合 分析 方 法
空 间分 维
频 度 关 系 偏 离 于 古 登 堡 里 克 特 关 系 式 的程 度
b
时空分
、
的
值谱
、
,
、
值
、
c
值
,
反 映 地 震 空 间分 布 类 型
w e ib u ll 分 布
P o ly a 一 E g g
be r g e r
分布等 等
、
。
等 的 分形 特 征 的数 值 模拟 与非均 匀 岩 石 介 质 的
声 发射 的对 比 研 究
实 验 结果
, ;
对 统 计量分 布 模 型 进 行 研 究 时 可 采 用 各 种 不 同 的 统 计 分析 方 法
浑 沌 理 论 等在 地 震学 中 的 应 用 例 如
。
一
大 内彻 主 编 的
《 数理 地 震 学
(恤 ) 》 ( 1 9 9 4
年
,
3
可 用 于 高 维数 据 图形 分 析 的 投 影 寻 踪 (P r j o e c
pu
rs u
t
月 由 统计 数理研 究所 出 版 ) 由 两 大 部 分 组成 第 一 部 分 是 关 于 地震 与 非 均 匀 介 质 变 形 破坏 现 象
,
研 制 的地 震 预 报计 算 机 综 合 判别 系统 中 也 考 虑
要 把 各类 模 糊 分析 预 报 方 法 收 入 其 方 法 库 内
4
.
包 体 软 包 体 及硬 软包 体 等来 模 拟 不 同 阶 段 的
孕震体 采用 三维 非线性 有 限元 N FE 程 序包来
计 算 地 面 与 地 下 不 同 深 度 处 的 位移 场 与 应 力 场
新进 展 及 态
,
。
由 于 所应 用 的 方 法 有 不 同
1995
年
5
、
月 在 国 家 地 震 局 扩 州干 部
日学 术 研 讨 会 与 培 训 班 动
。
,
因 而 形 成 了 不 同的 地 震学 分 支
、
如统 数理
。
培 训 中 心 进行 的 中
计地 震 学
震学
计算 地 震 学
、
、
理 论 地 震学
、
。
冯 德益
,
、
舒 立 德 等 以 华 北 地 区 及 唐 山大 地
,
的 模 糊地 震 数 据分 析 处 理 系 统
模糊 地震 预 报
,
震 为例
、
考虑 含有 地 表 及深 部断裂 的 分 层 岩 石
用 长 方体 形 的硬
一
支 持 系统 等 已 在 日 本 气象厅使 用
在朱 岳 清 等
。
圈 模型 和 不 对 称 的 加 载 方 式
论 与 实 验 分析 方 法应 用 于地 震学 研 究 当 中
、 、
它
、
以 诺 波 夫 为首 的美 国 地 震学者
以 陈颜为 首 的
、
可 以 包 括 统计 地 震学 和 模 糊 地 震 学 的 大 部 分 内
中 国 地 震学者 和 平 田 隆 幸 内 容涉 及 到 分 形 理 论 射分 析
、
、
、
高 安 秀树
,
其二 是 加 强 了对 模 糊 地震
… … 等等
.
为 了 对多 种 统 计 指 标 进 行
前 兆 分 析 的研 究
,
把 模糊 模式 识 别
模糊 神 经
,
综 合分 析
中外学 者又 提 出 了 一 些 新方 法
如
分 维等方 法 应 用 于 各类地 震 前 兆分 析 当 中
一
7
用
一
地 震 前 兆 异 常从 属 函 数来 把 不 同 类 型 地 震 前 兆 观 测 资料 进 行标 定 化 与 归 一 化 前 兆 场 的 时空 演 化模 型 模 糊 分析 处 理 软 件系 统
震 科学 应用
。
分 形 几 何 与地
a i i s t t st c )
前 者 主 要 用 于 含 离散度 较 大 的 样 本
后 者主 要 用 于 样 本数
。
系统地 介 绍 了 分形 与 分 维 统计分 形
、
的数 据集合 的统计 分 析
自仿 射 分 形
2
.
多 重 分形 及 分 形 几 何 在地学 中的
即先 提 取 出地震学 中的一些 常 用 统
。
然 后 使 用 某 些 综 合 分 析研 究方法
,
以
近 年来主 要 有 三方 面 的 进 展
, ,
。
其 一是 把模 糊数
、
地 震 活 动性 分析 与 地 震 预 报为 例
新近 提 出 与
学 观点 与 方法 和 其 他 一 些 新理论 如 模 糊 分 维 (时 间 分 维 维)
.
近 年 来均 有 较 明 显
过 程 理 论 引进 地 震 预 报 研 究 当 中 模 糊地 震 学新 进 展
,
的新 进 展 计算 方法 计指 标
,
。
第 一 类是 基 于 各 种 统计 指 标 的 分 析 研 究 与
,
模 糊 地 震 学 的主 要 内容是 把各 种 模 糊 数 学
, 方 法应 用 于 地 震学 的 各个 领域 已 有 专 著 出版
,
汤 獭 晶文 等 的 准 静 态 破 坏
。
包 括 周 期 与准 周 期 分析
、
相
大 内彻 等 的 由海 底 地 震 观 测 得 出 的
后 一部 期 开始
、
关 分析 律分析 统 计等
(
s r o
、
可 公 度性 分析
倍 九 和 黄 金分 割 等韵
t he o r y )
地 震 活 动 性 的 大 区 域 活 化研 究结 果 等 分 有 n 篇论 文
:
数 值模 拟 ; 孕展过程
;
地展 破 裂 过程
数 理 地 震学
一
、
前言
、
地 震 活 动 性分 析
、
地震 预报
、
震源 孕 育与 破 裂
过 程 的模 拟 等
物 理方 法
,
。
地 震 学 的 发展 离 不 开 各种 数 学
的 不断 应 用 与 更 新 的 类别
、
本 文 简 要 介 绍 了 近年 来 数 理 地 震 学 的 某 些
,
出版 了
近年 来 方向
.
非线 性 科 学 方法 的 应 用 是 地 震 学
一
,
八辑
《 理地 震学 》 数
论文 专 辑
。
数理 地 震 学 的
。
研 究中 的 一 个 十分 活 跃 而 又 有 广 阔 应 用 前 景 的
以 凯 里 斯 博 洛克 为 首的 俄 国 地 震 学 者
,
主 要 研 究 内容 是 把 各 种 应 用 数 学 方 法 及 某 些 理
范 围 很广
现 在常 用一些 随
形 成 了 统 计地震 学
,
,
其 主 要 内 容均
机 微分 方程
文 (L a n
3
.
,
如 A R 方程
。
,
G MDH
方程
,
朗吉
可 列 入 数 理地 震学 的 研 究领 域 法大 体 上 可 归 纳 为 三 大类
。
统 计 地 震 学方
g
e
i v
) n 方 程 等 最 近 又 有 人把 正 交 随 机
其 中 有 山 下辉 夫 等 关 于 副 断 层 间 的 动
;
用 的 统计 量有 地 震频 次
,
最大 地 震 震 级
平均
。
换 算 到 某 一 标 定 震级
0 M
的 等 价地 震 次
、
态 相 互作 用 与 地震破 坏 过程复 杂性 及 地 震 发 生
数 相 邻 两 次 材) M 地 震 的 时 间 间 隔 等 可 选
、
要
,
其 主 要 研 究 内容 是 把 各 种应 用 数 学 方 法及 某 些 理 论 与
它 可 以 包 括 统 计地 震 学 和 模 糊地 震 学 的 大 部分 内容 和
、
。
理 论 地震 学
。
、
实验 地 震 学
非 线 性地 震 学等 的 一 部 分 内容
,
,
侧 重 于 数 学方 法 与 年
5
模 型研 究 和 计 算 本 文 简 要 介 绍 近 年 来 数 理 地 震 学 研 究 的 某 些 新进 展
用 的概率 分 布 模 型 有 正 态 或 半 正 态 分 布 指数
、
机制 的 研 究
宫 武 隆 的非均 匀 场作 用 下 的破 坏
;
过 程 与破 坏 过程 引 起 的非 均 匀 场 的研究
中西
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