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白杨礼赞》教学案(2) 苏教版
白杨礼赞教案(通用10篇)
白杨礼赞教案(通用10篇)白杨礼赞教案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白杨礼赞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杨礼赞教案(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白杨礼赞教案1一、导入新课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韵,瞻仰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姿,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影。
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二、解题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创作了《林家铺子》《子夜》《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
在这篇散文里,茅盾把视线投向了白杨这种在西北高原极为常见的树。
“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是“礼赞白杨”,意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
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他又是怎样赞美白杨树的呢?三、品读全文四、合作探究(一)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二)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五、阅读迁移朗读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你会发现它们像一首现代诗,言简意赅,直抒胸臆。
在理解这篇散文的基础上,试着用更简洁的方式概括文章的主题。
反思《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作品,结构之完美,思想之深邃,把散文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线索清晰,条理顺畅的结构,让我们教者为之赞叹。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设计了激情导入,学生交流,感知课文,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教学引导。
全力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学生互相讨论,以及我及时的点拔、引导,抓住难点和重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形,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让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白杨礼赞》第一课时(二)整体感知,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1.教师X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
[妙手偶得] 课文中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语出陆游诗《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妙手,指技艺高超的人。
秀颀:美而高。
颀,高。
[主宰] 支配。
通常还有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的意思。
[旁逸斜出] 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逸,逃,逃跑。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抒情线索。
明确: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文中五次提到白杨树的不平凡,把有关的语句一一找出来。
讨论: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学生讨论后明确:要划分段落层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本文的段落层次划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第一、二部分1.学生朗读第一、二部分。
2.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3.自由朗读2—3段,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明确: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感觉:雄壮,伟大,单调。
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
4.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明确:①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②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作铺垫。
(四)结束语《白杨礼赞》是一篇“美文”,处处渗透着高尚的审美情趣。
文章开头描绘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美”,雄伟壮阔的黄土高原,宛如并肩的远山的连峰,给人一种壮美之情。
但西北之行所见的白杨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作者借赞美白杨树到底要赞美什么?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美。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具体分析,掌握象征手法的基本特点。
2、理解象征、欲扬先抑、对比等写作技巧表达效果。
3、尝试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一、复习与导入:1、全文都在礼赞白杨,其真正意图是什么? (生答)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呢?(生答师补)《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
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
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 ,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热烈的歌颂他们和他们的精神、意志。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二、象征手法及其作用1、(讲授)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
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的写作手法。
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
2、我们学过的课文中那些课文用这样的写法?(生答)《紫藤萝瀑布》,以紫藤萝繁密盛开的花穗赞美生命的顽强不息。
(师补)刘禹锡《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两句是局部象征,以直冲云霄的白鹤象征诗人积极向上的心态。
3、(讲授)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这种联系是临时的,不同于传统的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托物”与“言志”间的联系是相对稳定的。
如“腊梅”象征傲霜斗雪的坚强、淡雅朴素。
“菊”象征高洁、清秀。
这种写法帮助《白杨礼赞》冲破了国民党政府的“审查” 。
三、精读精讲第5 段,具体分析白杨树形象的描写方法,初步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
1、作者为何单单选择白杨树来象征抗日军民和民族精神意志,而不选择别的物?(1)学生从课文和写作背景中找原因。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白杨礼赞教案2
(明确:欲扬先抑后面用四个排比反问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看 第8段的在文中的主要作用,体现了怎样的 主题?(主题句:“白杨树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朴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礼赞
课题
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明确本文的抒情线索及由景到树、由树到人的写作思路
3、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重点
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
教学难点
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
活动
一、复习回顾
4、篇末写楠木是否多余?
(说明:品味美文,提高审美能力;品手法,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温习衬托的写法。)
品味写法;
欲扬先抑对比衬托象征
三、写作实践:
以梅 、竹、粉笔、蜡烛、松或其它你喜爱的事物,任选一个事物,写一个小片段,以象征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法。
3、指导写作:以梅为例,先说说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似点。然后说说思路。最后写作。
教师明确是时候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独立完成课堂写作练习并起来念给同学听
课堂练习
见写作实践
以梅、竹、粉笔、蜡烛、松或其它你喜爱的事物,任选一个事物,写一个小 片段,以象征手法为主要表现手法。
课堂小结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
八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礼赞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礼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白杨礼赞》。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傲骨”、“傲然”、“参天”等。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对人体操劳者的敬意,培养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白杨礼赞》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课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的理解。
(2)课文中所传递的价值观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通过讨论、小组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白杨树产生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 讲解生词: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5. 讨论课文: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白杨礼赞》,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和对人体操劳者的敬意。
六、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课文《白杨礼赞》。
2. 收集其他描写树木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对树木的赞美之情。
3. 观察身边的树木,写一篇短文,描述树木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白杨礼赞》教学案(2) 苏教版
课题:
《白杨礼赞》(二)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 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理解反问、排比的手法特点。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复习引入】
四、师生共同小结课文。
五、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 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六、作业设计:(一)
1、描写白杨Leabharlann 赖以生长的环境美的语句: 。2、描写白杨树自身形象美的语句: 。
3、描写白杨树内在神美的 语句: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练习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柟枋②伍,甘居榆枣③俦。丹青标风骨,誓与子同仇。
注:①1941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似乎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下这首格律诗。
②木冉枋:贵重,粗大的木材,诗中意与文中楠木相同。
③榆枣:原指榆枣树,诗中意与“木冉枋”相对,与文中白杨树同意。
1、这首诗和《白杨礼赞 》表达的主题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合作,教师只做适当补充。
3、理解反问排比的手法特点
(1)让学生把这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体会语气。
(2)明确:陈述句语气一般,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加上运用排比形式的反问,加强了气势,更加肯定有力。
三、追踪美点,赏读课文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最能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最自然的思想 教育的语句、语段等,加以背诵。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指导思想:1、精心设计,突出重点,因势而导,发挥教师导的作用;2、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内引外联,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自然延伸、扩展,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1、本文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都与象征有关,因而,必须学习、理解、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学习运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练习。
教学设想:1、安排一课时;2、以白杨树的形美、神美及其象征意义为重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3、围绕象征手法,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
教学要点:1、激趣、导入,出示《白杨树》挂图;①学生口述白杨树的外形及其气质,包括枝、叶、干的色泽、形态;②学生展开丰富联想,由白杨树联想到人,联想到人的某种精神品质;③引出茅盾的《白杨礼赞》2、作品背景介绍,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辅垫。
3、学习课文:①第一次读课文。
先由两位学生朗读,然后教师正音,要求学生疏通字词,读通长句。
②第二次读课文。
由朗读能力较强的两位学生读。
解决以下问题:a.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一种感情(即解题)b.文中几次直接表达了这种感情,学生在书中找到并做上记号③第三次读课文,重点导读4、5、6自然段。
理解作者为什么对白杨树有这种感情,为什么作者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然而是不平凡的。
④第四次读课文,重点阅读7、8自然段。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对于白杨树的力求上进的精神特质,作者是由哪些方面联想到的。
4、教师小结象征手法的特点5、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训练。
①你以为在新时代白杨可以象征哪种精神、哪类人?②口头描述门、梅的外形并由此产生的联想。
③任选一种事物,先口述其外形特点,展开联想,最后用象征手法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
人版初二语文下册(2019)第二课《白杨礼赞》教案
人版初二语文下册(2019)第二课《白杨礼赞》教案《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的一篇散文诗。
其中象征的寓意是作品的重心内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本文的难点。
在课前可以尝试让学生搜集资料,获取相应的知识积累。
另外,如何试着模仿、学习、应用散文的写法技巧也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和象征手法的运用;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3.掌握作者分层次描写白杨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对北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2.锻炼学生的发现、组织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2.通过主题句的反复,感受文章的结构之美。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韵,瞻仰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姿,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影。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2.歌曲导入: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个热身运动吧!有没有同学听过这首歌?播放《小白杨》,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来唱唱吧。
3.课前热身:(1)你了解作者吗?(2)你会读这些词语吗?(3)你会解释这些词语吗?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展示预习成果,养成学生的预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屏幕上出示课件。
二、目标导学,探寻事理。
1.听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2)画出课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句子(3)试着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总结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2.自读课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白杨礼赞》教案2 苏教版
课题
2.《白杨礼赞》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2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日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白杨的礼赞之情;
2.品味本文优美、准确、富有感情的语言;
3.理解本文欲扬先抑、烘托、对比手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对白杨的礼赞之情。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浏览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作者最强烈的礼赞之情?划出这些句子,有感情地朗诵,并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请你用这样的形式和大家分享你的情感发现:
①将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妙手()得、无边无()、恹恹()睡坦荡如()、潜()暗长、纵横决()
②、回到今天,和平年代的我们依然在经受着重重考验,你能举例说说我们经受了怎样的考验吗?
那么,白杨树还在我们身边吗?你能根据白杨精神,展开联想,完成以下填空吗?:“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因为他们。”
(例如: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抗震救灾中坚强、团结、永不言弃的广大解放军战士?
因为他们最平凡,他们在灾难中只有一个名字——军人,然而他们最不平凡,暴雨不怕,余震不怕,泥石流不怕,他们用坚强、团结、永不言弃创造了一个个神话。)
③从梅、兰、竹、菊、松、粉笔、蜡烛等物中任选其一为题,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写一篇百字左右的片段文。热水瓶:
八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礼赞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白杨礼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白杨礼赞》。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观察、描述自然景物,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
(2)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
(3)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白杨礼赞》。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如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白杨礼赞》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白杨树的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白杨树的形象。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白杨树具有哪些象征意义?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析修辞手法在描绘白杨树形象中的作用。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心中最美的自然景观。
(2)讨论如何保护自然景观,树立环保意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白杨礼赞》。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心中最美的自然景观的作文。
3. 调查周边的自然景观,了解其保护状况,提出保护建议。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白杨树的兴趣。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白杨礼赞》教案 苏教版.doc
练:1、给加点字注音
外壳()主宰()倦怠()晕圈()
虬枝()婆娑()秀颀()楠木()
2、.《白杨礼赞》的作者是________,他的原名是________。他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短篇小说的代表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学习运用象征手法。
3.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运用象征手法。
教、学具
PPT
预习要求
1、再读课文,思考: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2、检查词语
3、复习象征手法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注
查:
象征手法
导:
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
②动词的运用精当、生动,富有表现力。
如“扑入”的“扑”,“涌起来”的“涌”,“微微泛出”的“泛”等等。
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和语言的美感。
如以“难道”开头的四个句子,以反问强化了内容的表达,以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以层递步步深化内容。不少地方还使用了比喻、拟人,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
④全文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白杨礼赞》教案苏教版
课题
白杨礼赞
课时
2-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初步感知白杨树的外形美。
2、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感知白杨树的外形美。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2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 苏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2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教学内容本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2. 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材解析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
第1、4、6、8段分别对白杨树的“不平凡”尽情歌颂,句式结构相似,意义步步深入。
“不平凡”三个字反复出现,强烈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结合,白杨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们面前。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小白杨》。
歌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小白杨和战士一起守边疆”,可见这首歌真正唱的并不是小白杨,而是守卫边疆的战士。
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也写过一篇关于白杨树的文章,他想通过白杨树赞美什么呢?二、学习探究。
1. 白杨树的总特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具体表现这一特点的?由此把文章结构分为五个部分。
2.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请找出文中对白杨树直接赞美的语句。
3. 这篇课文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分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作适当点拨,然后全班交流。
三、深入探究。
【学生活动】指名学生朗读课文2---4段,引导学生赏析课文并深入探讨下列问题。
(按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发言)1.文章的第2段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作者是如何进行描绘的?作者写这一段有何作用?(展示西北黄土高原的图片)【点拨】作者从三个方面来描绘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黄土高原)色彩-----黄绿错综;幅员-----无边无垠;地势-------坦荡如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师生共同小结课文。
五、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六、作业设计:(一)
1、描写白杨树赖以生长的环境美的语句:。Biblioteka 2、描写白杨树自身形象美的语句:。
3、描写白杨树内在神美的语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白杨礼赞》教学案(2)苏教版
课题:
《白杨礼赞》(二)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理解反问、排比的手法特点。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练习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柟枋②伍,甘居榆枣③俦。丹青标风骨,誓与子同仇。
注:①1941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似乎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下这首格律诗。
②木冉枋:贵重,粗大的木材,诗中意与文中楠木相同。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复习引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海燕的象征意义
2、欣赏歌曲《小白杨》,说一说歌曲中小白杨的象征意义。
(哨所旁日夜守侯祖国大门的哨兵)
【自主合作探究】
二、细读品味,明确意义
1、课文第七、八自然段集中体现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找出最典型的句子。(四个反问句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这四个句子逐渐深化的表达效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教师只做适当补充。
3、理解反问排比的手法特点
(1)让学生把这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体会语气。
(2)明确:陈述句语气一般,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加上运用排比形式的反问,加强了气势,更加肯定有力。
三、追踪美点,赏读课文
③榆枣:原指榆枣树,诗中意与“木冉枋”相对,与文中白杨树同意。
1、这首诗和《白杨礼赞》表达的主题一样吗?为什么?
2、找出跟《白杨礼赞》一样描写白杨树特征的语句。
3、这首诗和《白杨礼赞》一样,都用了象征,请各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反思反刍反馈】
(宋体小四)尽量保持一页纸正反面打印)力求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