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应避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_任世江

合集下载

《科学教育前沿》2009年第7期目录

《科学教育前沿》2009年第7期目录

《科学教育前沿》2009年第7期目录卷首语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徐家慧(1)教育前沿加强智障学生的法制教育………………………………………………………………………………..杨进岚(5)将自主互动式教学落实到底…………………………………………………………………..付金堂刘焕成(6)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初探…………………………………………………………………………………..李雅洁(8)结合数学的思辩性特点反思数学教学理念……………………………………………………………..鹿印方(9)浅析“惩罚”与“体罚”……………………………………………………………………………..李小彦(10)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田振停(11)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王友海(13)文科生学数学的特征及有效的针对性训练………………………………………………………………朱册(14)如何培养贫困地区学生的阅读能力……………………………………………………………………仰明忠(16)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张建学李清俊(17)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周超颖(18)科技动态SFC语言在PLC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罗敬(20)谈北方冷季型草坪的三期管理…………………………………………………………………………杨远征(22)路由器配置的理实一体教学案例…………………………………………………易文泉刘磊龚少卿(24)对高中数学中的框图的认识……………………………………………………………………………张成钢(25)高校图书馆与和谐社会建设……………………………………………………………………………张春华(27)浅议大学图书馆服务原则………………………………………………………………………………张向明(29)海岛特色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杨世钧张英莉(30)学科教学存在性任意性与函数不等之间的关系………………………………………………………………..王金伟(32)地理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陈代东(33)寻找多种教学途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朱华丰(34)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张永方(35)演示实验学生做………………………………………………………………………………………..曹丽丽(36)浅析“前”作文教学…………………………………………………………………………………..喻洪平(37)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秦淑霞(38)探讨物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孙连坡(40)谈谈高中物理分层教学…………………………………………………………………………………..杨豫(41)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任香花(42)教法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学生物教学评价中的运用…………………………………………………………..冯俊(43)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李建成(44)精心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唐良菊(45)没有预约的精彩………………………………………………………………………………………..胡东升(46)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何桂莲(47)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任随香(49)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王林(51)谈初中化学课的导入方法………………………………………………………………………………王春枝(52)课改聚焦新课改下建构主义理论对体育教师教育的启示………………………………………………………姜军亮(54)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蒋晓军(55)优化课堂教学焕发课堂活力…………………………………………………………………………..李永军(56)如今的历史课堂教学离新课程理念究竟还有多远——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左彩英(57)对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改革的一些思考…………………………………………………………………戴勇(58)实现新标准体育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王海波(59)激发阅读情趣张扬学生个性…………………………………………………………………………..王骁(61)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自主性学习教学策略探究……………………………………………………崔丽娟(62)新课程改革你准备好了吗?……………………………………………………………………………鲁艳丽(63)新课程理念下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应建兴(64)浅议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张美霞(65)抓准切入点,提升实效性——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焦玲云(66)信息技术职业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贾钰(67)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赵宇飞(68)课程整合下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张丽莉(69)高教论坛对高职院校职业技能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的几点思考……………………………………………...刘永良(72)“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李学晋(73)中等职业教育考试评价方法改革之初探……………………………………………………………...宋作德(74)从角色的视角思考教师的主体价值…………………………………………………………………...张秀芳(76)创新教育浅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曹英杰(77)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陈新芳(78)创新——美术教育的灵魂……………………………………………………………………………..王华林(79)浅谈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韩旭保(80)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刘桂兰(81)浅议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潘启敏(82)浅谈中职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蔡苹(83)数学教学要严谨,更要创新…………………………………………………………………………..潘永贵(84)小学课堂改革与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张兰香(85)素质教育浅析素质教育导向下的小学教育管理………………………………………………………………..常元平(86)略谈素质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韩盛(87)教学交流学困生的形成和转化…………………………………………………………………………………..孟爱云(88)启迪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桂佳(89)浅议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景创设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杨少生(90)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模式初探…………………………………………………………………….施志坤(91)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宋万彪(92)提高生物课堂讨论实效的策略……………………………………………………………………….詹玉胜(93)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几个重要环节………………………………………………………………….邢香坤(95)浅谈帮助学生学好高一物理………………………………………………………………………….田冬梅(96)兴趣乐趣成功…………………………………………………………………………………….王志光(97)中职教育需要人文教育……………………………………………………………………………….刘爱华(98)高中语文课堂“失语症”及其对策……………………………………………………………………周维(100)文艺天地繁华落尽见真淳——谈挖掘语文课堂的纯真之美………………………………………………………………林祥德(101)管窥韩非子的人性论思想……………………………………………………………………………兰桂萍(102)浅谈高中美术色彩教学中的应试训练…………………………………………………………………洪波(103)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王国福(105)问渠哪得清如许………………………………………………………………………………………石燕华(106)指导欣赏与创造上帝的礼物——浅谈小学诗歌的教学……………………………………………………………………...伍长积(107)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案中绘图方法与技巧……………………………………………...叶兴张洪江(108)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胡建国(110)浅谈音乐课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石萍(112)班主任工作风景这边独好——浅谈班文化建设对创建良好班风的作用………………………………………………..陈雪芳(113)财会审计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设想………………………………………………………………….葛书卿(114)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模块化教学研究………………………………………………………………….林腾(115)心理健康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孤独儿童的成长”………………………………………………………………….吴燕(117)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石玉明(119)试论体育教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杨继宏(120)百家争鸣贵州省农村体育工程发展调查与对策研究……………………………………………….刘国辉杨琳(122)谈谈英语交际中渗透文化背景…………………………………………………………………….刘宜梓(124)教育评价应因势而动才富有灵动艺诣…………………………………………………………...黄志远(125)数学与生活………………………………………………………………………………………….白东坡(126)对思想政治课某些教学行为的反思……………………………………………………………….郭文光(127)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王立芳(128)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王云亭(129)浅谈职业教育的教书育人…………………………………………………………………………..惠爱凤(130)如何做好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徐薛亚(131)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张聪(13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高职院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张予东(134)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李军海(136)。

历史教师专业知识更新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历史教师专业知识更新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历史教师专业知识更新的必要性及其途径——听任世江教授讲座有感灌云高级中学朱孔庭2013年08月25日上午,有幸在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聆听了任世江教授的讲座,题为《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结构析》,讲座重点强调了专题教学中必须把握住的两个方面:一是抓住线索;二是内容的取舍。

这其中都涉及到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问题,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其实也关乎到对课程改革的理解。

任教授在讲到“历史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时提到,以前的历史课程内容选择过多地考虑政治教育的因素,而新的课程改革在选择历史课程内容时则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科规律为基础,关注学生接受的程度。

由于历史课程内容不像数学、物理等科目那样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随着社会发展和学术研究而调整的问题,因此,历史教师在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在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就存在着课程内容自主取舍的问题。

而课程内容如何取舍、取舍的是否恰当,与教师自身的历史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教师因此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本人也认为,历史教师丰富和更新专业知识是必要的,有以下的几个原因:1.历史课程内容是不断更新的历史课程内容的更新大致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改革是不断深入的,历史课程内容标准会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并且迟早会重新修订,历史教师与其被动接受,不如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取舍,这样就能在未来的课改中占据主动,甚至争取到参与新的课程改革规则的制定中来,让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争取到更加有利的环境;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许多历史理解也是不断调整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现实感很强的科目,历史教师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断的关注学术研究的前沿,主动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够给学生讲述鲜活的历史,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生命常葆青春。

2.学术研究使历史理解不断发生调整“历史学科在迅速发展,大学生或者在职教师如果不看学术期刊,只需一年就可能跟不上学术进展,若三年不看他原有的知识中很多已经被淘汰。

新课程应当提倡教学设计_任世江

新课程应当提倡教学设计_任世江

[关键词]教案,教学设计,新课程[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7-0023-06【收稿日期】2009-08-11总第582期Sum No.5822009年第17期No.17,2009历史教学History Teaching新课程应当提倡教学设计任世江(历史教学社,天津300051)在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我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照搬苏联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惯性。

有研究者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领域抵制、抛弃了‘回到50年代’的选择,逐步以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而教育却不假思索地重新回到50年代的计划体制、苏联模式上去……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发生了巨大变革,而教育领域没有根本改变”[1]。

的确如此,在新课程启动前,尽管基础教育多次改革,但始终都没有跳出集中、统一的旧框架。

苏联教育是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一部分,从上到下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新课程在理论和指导思想上摆脱了旧的模式,但在实践中,几十年形成的惯性依然存在并影响到年青一代教师。

目前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教案就是这种惯性的表现之一。

新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发动起来的。

新课程的很多教育思想,尤其是课程与教学理论来自西方发达国家。

当我们大多数人对这些思想和理论还十分陌生时,教育部已经把它变成了纲领和文件。

经过几年的层层培训,我们理解了改革的大方向,头脑里有了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例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但是,有了先进的理念不等于就解决了实际操作问题。

旧体制、旧观念下普遍实行多年的教学内容方式,不是教育部一个文件就能改变的,也不是几次培训就能够扭转过来的。

各学科的具体问题只能由学科教学研究自己解决。

众所周知,新课程用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不仅是名称的变化,实质是课程管理与教学思想的改变。

教学大纲是刚性的,课程标准不是刚性的,是弹性的。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二、 重视基础知 识、 基 本技 能和基本
方 法
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 、 灵活性越
来越强 , 不 少师 生把 主要 精 力 放 在 难 度 较
大的综合题上 , 认 为 只有 通 过 解 决 难 题 才
六、 爱护 学 生 的 创 新 兴趣 是 培 养 和 发
展 创 新 能 力 持 续 发展 的关 键
心理、 情感和社会氛 围。课 堂教 学情景是在课 堂教学 中,教师在科学 的教 学思想指 导下, 通 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 , 引导学 生沉浸在 智力 高度 紧张、 情 绪异常愉悦 的氛 围中, 代表 了师
生 双 方感 情 的 融 洽 与和 谐 。
的 ,都 习 惯 于 接 受 教 师 和 教 材 讲 述 的 一 切, 不 会去思考 、 怀疑、 批判 , 所 以很难有 创新 意识 。 同时 , 教 师 提 出 的 问题 大 多 是 陈述 性 问题 , 并 让学 生 围绕 某 一 知 识 点 做
关键 词: 高 中数学 ; 有效; 新课改
创 设 理 想 的课 堂教 学 情 境


可估 中
必须 有意识地设 置能启发 学生创 新思维 的题 型 , 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
教 师 在 教 学 过程 中处 于 主导 地 位 , 教
教 学 中应 注 重 数学 知识 的产 生 过 程 , 让 学
态度体 验 , 用 数 学 本 身 的魅 力 吸 引 、 感 染
学生。
生 发 现 和 寻 找数 学 的规 律 及 其 表 现 形 式 ;
要把 概念形成 、 结论 的推导 、 方 法 的 思 考 过 程 作 为 教学 的 主要 过 程 , 从 根 本 上 改 革 课堂教学 , 同时 也 提 高 学 生 的 创 造 性 思 维 能力。 四、 善于应用现 代化教 学手段 。 提 高 数 学 课 堂教 学 的效 率 多媒 体 技 术 具 有 信 息 量 大 、 动态 感 强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误区及对策探究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误区及对策探究

JIAOLIU PINGTAI交流平台157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3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误区及对策探究◎任自友(安徽省太和第一中学,安徽阜阳236600)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对各个学科的教育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冲击.数学是高中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影响问题解决教学的质量.文章中通过分析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误区,并且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策略.一、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误区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同时需要掌握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对问题解决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造成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误区,使得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和习题讲解混为一谈,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课堂教学方式难以发挥有效的教学效果.问题解决教学中过分注重结果,忽略问题解决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缺乏考虑.同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过分地注重结果,忽视了问题解决过程中,导致问题解决过于粗糙,学生缺乏问题意识,问题解决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缺乏参与度.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取问题解决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难点,但是在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课堂教学设计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课堂教学缺乏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解决教学难以取得有效的成果.二、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误区的有效解决策略1.构建学生思维框架,解决定式思维.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思维框架,消除定式思维的不良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问题,并且结合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思维,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同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思维,寻找问题解决方式,有效解决问题.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在讲解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下列命题中哪些命题是正确的,①若直线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那么l ∥α.②若直线l 和平面α平行,则l 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和这个平面平行.④若直线l 与平面α平行,则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在此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让学生指导哪些命题是正确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命题错误的原因,教师利用长方体模型帮助学生解题上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画出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在命题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棱AA 1和平面ABCD 的位置关系,有无数点在平面外,但是直线和平面处于相交的状态.在命题②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棱A 1B 1和平面ABCD ,A 1B 1和直线BD 明显不平行.在命题③中,A 1B 1∥AB ,A 1B 1所在的直线和平面ABCD 平行,但是A B 在平面ABCD 上.命题④是正确的命题,通过观察就可以证明.因此,在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思维框架的构建,让学生了解解题的有效方式,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式,同时能够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2.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解题能力.高中数学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解答问题,掌握更多的问题解决技巧,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一题多解题目,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锻炼学生数学思维,扩展学生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这样的例题开展问题解决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题:设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1=1,并且3S 1,2S 2,S 3是等差数列,求解a n .解法1:2S 2=2(a 1+a 2)=2(a 1+a 1q ),S 3=a 1+a 2+a 3=a 1+a 1q +a 1q 2,因为3S 1,2S 2,S 3是等差数列得出3a 1+a 1+a 1q +a 1q 2=4(a 1+a 1q ),求解得出q =3,所以a n =3n -1.解法2:3S 1,2S 2,S 3是等差数列,所以q ≠1,所以4S 2=3S 1+S 3,所以,4a 1(1-q 2)1-q =3a 1+4a 1(1-q 3)1-q ,求解得出q =3,所以a n =3n -1.解法3:3S 1,2S 2,S 3是等差数列,根据公式S m +n =S m +q m S n ,得出4(S 1+qS 1)=3S 1+(S 1+qS 2)=3S 1[S 1+q (S 1+qS 1)],求解得出q =3,所以a n =3n -1.解法4:因为3S 1,2S 2,S 3是等差数列,所以S 3-2S 2=2S 2-3S 1,所以(S 3-S 1)-S 2=2S 2-3S 3-S 2=3(S 2-S 1),求解得出q =3,所以a n =3n -1.通过这样一题多解的方式实现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问题解决教学的质量,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三、结语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高考和未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应当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应当改正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错误,并且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构建学生思维框架,消除学生定式思维,借助一题多解,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走出教学误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西周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素材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西周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素材

任世江:西周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0年,西周存在了276年。

如果将西汉与东汉、北宋与南宋分开计算,秦以后的王朝没有超过300年的。

明朝也存在了276年,唐朝和清朝都超过276年,又不到300年。

一个王朝能存在这么长时间,说明它是比较稳定的。

唐、明、清三朝都有过辉煌的时期,很多记载和文物为后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西周从存在的时间上可以与这三朝相比,但它有过辉煌和繁荣吗?西周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他为什么能够存在那么长时间?在历史影响方面,它能和唐、明、清比肩吗?要比较客观地描述和想象西周社会,必须从制度说起。

西周像什么社会在新课程的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关于西周社会的性质有三种写法:一种仍明确说,夏、商、周都是奴隶社会;一种不说是奴隶社会,但贵族明确为奴隶主,家中役使奴隶;还有一种只说存在奴隶,贵族不加阶级属性,社会更不明确性质。

只有一初中版本说西周的制度是等级制度。

西周的社会性质问题在教学中是可以回避的。

或许有高中生能提出质疑,因此,作为教师可以不讲,但不能不明白其中的分歧及其依据。

其实,说西周是什么社会,不如说像什么社会。

近来,很多学者重提西欧的feudalism(译为:封建制度、封建主义)与中国的比较问题。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说:“…与欧洲的feudalism时代相似的,是周朝建立以后的四五个世纪。

”而侯建新的论文《“封建主义”概念辨析》则强调“西周的‘封邦建国’与西欧庄园制貌似而神离,似是而实非,二者难以简单的认同。

”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存在。

如,齐思和先生认为“西周时代……与西洋中古社会颇具根本相同之点。

其所不同者,仅枝叶问题。

”(齐思和《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西周时代之政治思想》)张荫麟在《中国史纲》里也说“…周代社会无疑地是封建社会。

而且在中国史里只有周代的社会可以说是封建的社会。

”而侯外庐批评这种说法太“随意”。

(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只有钱穆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自成一格。

高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作者:任守江来源:《学周刊·A》2014年第03期摘要: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想,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很好地在实践中感知各种物理知识和理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统一起来,培养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策略新课改明确强调,高中物理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笔者结合多年高中教学实践,探讨一下对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的思考和认识。

一、激发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没有什么能够比兴趣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什么能和学生的学习热情相比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为此,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他们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实验的兴趣。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鼓励,合理引导,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物理实验中的新奇、有趣的现象很容易产生直观的刺激,从中感知实验的兴趣,教师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者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能够很好地烘托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我在教学“改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实验教学时,教学过程中信手拿来乒乓球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直接用手击球,台下学生认真观看,台上学生讲述他们的感受,通过互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悟道理。

再如,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设计一些更加直观的实验,运用计算机模式带给学生非常直观而又强烈的感觉冲击,学生对物理现象感受非常深刻,对物理实验学习热情陡升。

二、重视学生实验,提高操作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各种测量性实验、实用性实验、验证实验以及探究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增强他们对物理知识和原理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科能力。

历史教学应对新高考

历史教学应对新高考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应对高考(转)《历史教学》主编任世江文科班教学的目的就是应对高考。

但是近两年,高考复习总是与高考不对路。

学生的反映是:平时所做的大量练习与高考试题“不是一个感觉”“平时熟悉的知识、训练的能力与高考要求不对应”。

这说明,目前高中的应试教学跟不上高考的变化,老师和学生都耗费了许多精力,死记硬背、题海战术、魔鬼训练,这些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现在不大灵验了。

以往教高三的老师可以很自信地说: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

现在恐怕遇到了难题:高考这样考,我们怎么教?当然,那些自主命题的省市,教学与高考的差距要小得多。

教学要与高考对路,无疑要研究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近年高考历史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大量采用材料命题。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试卷几乎全部试题都用材料设置情景,注重能力考查的倾向显而易见。

倘若教学能够跟上高考的步伐,那么,应试教学无形中就转变为素质教学了——培养能力不就是训练素质吗?因此,目前研究高考并非局限于应试,实际上,应该把高考改革作为推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这个大问题我最后再简单地介绍一些情况。

我们先分析高考历史在考什么、怎么考,然后再讨论教学怎么教、教师需要做什么。

一、高考考什么?高考多用材料命题,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表面现象。

因此有人主张,教学要多用材料,名之曰“材料教学”或“史料教学”。

这个意见大体不错,历史教学应该在初中就适当引用史料。

但是,如果按照教材体系大量添加材料,一则课时不允许,二来加重学习负担,而且未必与高考对路。

人教社曾编过《历史材料与解析》,必修一45万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组织编写,送我一本,我看别说学生,老师也看不过来。

为了应对高考而大量引用史料,有舍本求末之嫌。

为什么?因为:一、教材的知识体系有问题,旧教材的问题更多;二、在基础不好的情况下大量接触材料,不啻于拔苗助长;三、高考试题有能力考查的目标,用材料只是手段。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文本。

探究高中化学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_1

探究高中化学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_1

探究高中化学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发布时间:2021-05-17T01:32:52.469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2期作者:孙明仁[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今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去注意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够还是和传统的教学那样单纯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

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培养一个综合素养过硬的全面型人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这也就要求教师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找到一条适合当前时代特点的教学途径。

翻转课堂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放到了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理论文化知识,更是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将自己所学习到的东西传授给别人,这其实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高效途径。

孙明仁潍坊滨海中学 262737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今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去注意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够还是和传统的教学那样单纯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

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培养一个综合素养过硬的全面型人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这也就要求教师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找到一条适合当前时代特点的教学途径。

翻转课堂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放到了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理论文化知识,更是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将自己所学习到的东西传授给别人,这其实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高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翻转课堂;能力提升高中阶段,学生们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此时他们学习的知识内容和难度也相对较大。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去调整教学方法,不能够还是和传统的题海战术那样单纯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

化学科目特别是这样,利用好翻转课堂的实施,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课堂上面的学习效率,是教师需要去注意的点。

本文也就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途径做出几点讨论。

一、翻转课堂上布置好各个环节任务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去注意翻转课堂等于说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了学生。

如何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化学高效课堂作者:任立永来源:《成才之路》 2013年第16期河北迁西●任立永“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是指以课堂为阵地,在45 分钟内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简言之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1)教师备课要把备学生放在首位。

教师在备课时,要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适应性,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2)教师引导点拨到位是关键。

课堂上,各小组交流答案,学生之间质疑讨论,形成统一认识。

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

首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各小组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去讨论问题,这才会提高教学的效率。

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深度和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都有用武之地。

教师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难度过大,过于简单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难度过大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题目的提出要有一定的基础性,更要有一定的广度,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空间。

例如,在讲到高一化学必修 2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的时候,在预习题中就应该这样设计:预习第34—37 页,完成下列内容,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4g 硫粉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放出37kJ 热量;②9g 铝与足量氯气化合生成固体氯化铝,放出热量274.2kJ;③10g 碳酸钙分解吸收热量17.56kJ;④10g乙烷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520.32kJ。

要完成上述题目,学生首先要通读课本,然后根据课本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出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及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这些题目不是看书就能做出来的,但不看书肯定做不出来。

这样不仅考查了学生看书情况,又考查了小组内的讨论总结的情况,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要进行科学的引导和点拨。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通过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谈高中物理新课程下的四字教学

谈高中物理新课程下的四字教学

谈高中物理新课程下的四字教学作者:任令霞胡际胜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7年第11期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改革对物理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物理教育要为青少年在科学素养上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物理学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才得以实现,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学校中永恒的主题。

我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大力推进“学、讲、练、点”四字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学”为主体,教师预设问题导学,学生自主学习;以“讲”为主导,教师针对教材重点难点易错点精辟讲解,释疑解惑,升华教学;以“练”为基础,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再认识,达到以练促教以练促学的目的;以“点”为动力,进行点拨,激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认识,再次强化难点易错点,升华课堂。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自学活动置于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教学中,真正关心学生作为人的受教育的存在和需要,使课堂闪耀着科学理性的光辉和人文精神,使学生真正得到了关怀,切实体现教育的“以人为本”。

下面谈谈我在“学、讲、练、点”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以“学”为主体,教师预设问题导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高中物理教学需要巧妙的新课导入过程,而且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来说相当重要。

恰当地导入新课,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又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入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让学生对导入语言产生足够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下将注意力转到课堂学习上来。

导入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导入前的设计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导入材料要有趣味性,尽可能新鲜、生动;2)导入过程要有导向性,能自然进入讲授内容;3)导入内容要有刺激性,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4)导入语言要机智、准确、可适当幽默,并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例说高考命题的新亮点——开放题

例说高考命题的新亮点——开放题

构成一种关系网络.通过类比联想、有意义的概 括、专门化与扩大化来表达情境.(3)问题应该 有助于认识初始策略、特别是方法策略,从而可 以进一步的探究.
三、开放题的解决策略
解答开放题的重要策略包括:专门化、具体 化、类比和表征等要素. 1.专门化策略是指有目的地考察特例或比 较不同的特例.为f获得定理和规则的假设,强 调用于检验结果和证明的特例。强调能迁移到 形式证明的单个策略.在完成例l中的第1,2 小题的解答后,加深领会保i角形函数应该具 备哪屿条件,由此出发,方能提出由浅入深的问 题. 2.具体化策略是指通过具体化同样能对问 题获得某种信任感和透视感.对学生来说数学 事实是可以领会的,它可以用一种真实情境来 解释. 3.类比策略是指寻找并应用对应性、相似 性、近似性.如几何事实与代数事实的类比(图 像事实与形式七的对应性);空间事实向平面的 转换;使用同构和异构等. 4.表征策略是指用各种变化的方式简化对 问题的思考,包括: (1)形式化表征,如引进变量或常量,将事 实翻译成等式或不等式; (2)图象表征,如画草图。或表格、图像等; (3)动作表征,如把问题转换成一具体行
二、开放题的设计
在开发数学开放题时,问题的提出和问题 情境的设置是否恰当,应从两个角度检验. 1-从学生角度 (1)学生必须能够从容地领会和理解问题 的背景.(2)为了提高学习动机,问题设计应处 于中等水平,也即:有序的探索是寻找答案的前 提条件.(3)问题必须与学生的预备知识、预备 经验和兴趣相吻合。问题情境及结论应该是多 层次的. 2.从目标方法角度 (1)fhJ题必须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相关.(2) 问题情境及所给出的概念应该有丰富的意义,
唰<争
评分建议: 从考生解答的整体结构卜判断考生的思维 水平、把握考生的得分层次.对于非完备性的探 索包括指向有误的探索,应坚持完成评卷. 1.没有写出命题,但有比较完整的探究过 程,得分最高不超过4分.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对高中化学教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解“问题解决”是一种知识构建过程,是以问题目标为定向的主动思维过程。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教学问题,组织、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形式。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依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认识,以积极探索的态度,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探究。

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如下: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1.提出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是提出有价值和意义的教学问题,把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

教师要遵循新颖性、开放性、实证性、挑战性和关联性的原则,精心设计难度适当而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递进式的关联,让学生在澄清认知困惑的欲望中开展积极的探究活动。

如:在铜与浓硝酸反应教学中,我们就以下列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①浓硝酸分解时生成什么物质?②硝酸分解的哪一种产物能与铜反应?③氧化铜能否在硝酸中稳定存在?④在铜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可能起到了哪些作用?由于有明确的教学问题做导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避免了学生思维的盲目性,学生得以通过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实验的观察,分析铜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敦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

正确地书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分析问题。

要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必须明确问题的性质,这就需要对问题进行表征,把待解决的问题与学习者已有的认识和知识结构联系起来。

由于高中化学问题一般都比较抽象和概括,教师必须善于对问题具体化,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而透彻的分析,以实现教学问题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历史学科思想视野下的高中创新课堂——以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3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为例

历史学科思想视野下的高中创新课堂——以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3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为例

历史学科思想视野下的高中创新课堂——以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3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为例福建省上杭县第二中学(364200)丘元生[摘要]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的灵魂,不同的学科,学科思想的内涵是不同的。

文章以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3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为例,论述通过开展融入古典文学的历史教学,能让学生从中感悟历史的真实,把握时代的主流思想,体会社会生活百态。

“从古典文学中看历史”,既贯彻了新课程理念、创新了课堂教学,又渗透了历史学科思想,避免了单纯文学内容的灌输,实现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学科思想;高中历史;创新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2)01-0061-03历史与语文的结合自古有之,中国传统的文史观“以诗文证史”的基本含义是:以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为史料来研究历史或者书写历史。

这种文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学的“以诗言志”“文以载道”等理念关系密切。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课,内容涵盖了上至先秦下到明清的文学发展历程,点明了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及作品。

按照时序,其内容可分为诗的经典、楚辞的魅力、汉赋的风采、“李杜诗篇万口传”、宋代词苑、元曲与市民社会、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等七个子目。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一分析各个子目,一节课45分钟明显不够用;如果每个子目都蜻蜓点水般地讲,又必然会造成“走过场”的情况。

因此,许多历史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感到茫然。

虽然该课涉及的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是语文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教师不应该把这节历史课上成语文课。

那么历史课程如何扬长避短,既能贯彻学科思想又能实现三维目标呢?教师不妨大胆改弦更张。

史学界历来有“以诗文证史”的传统,从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入手,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文学。

在历史学科思想视野下,教师可以把该课的标题转换为“从古典文学中看历史”,将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诗词歌赋中感悟真实历史、宋词元曲里寻觅草根文化、四大名著中探究主流思想。

一本有效提高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好书——读任世江著《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有感

一本有效提高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好书——读任世江著《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有感

一本有效提高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好书——读任世江著《高
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有感
林国富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任世江教授的新著《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简称《解析》,以下同)于2013年9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从2004年至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已经走到了第十个年头。

十年来,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如火如荼,不少研究专著先后出版,大大丰富了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在笔者所了解的专著中,专门针对各个模块专题内容进行解析和评判的较少.这方面的成果大多以论文的形式出现。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林国富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1
【相关文献】
1.专业阅读:丰厚学科素养,催生教学智慧--基于任世江专著《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的阅读与思考
2.一本难得的好书——读唐莹的再版《杂技美学》有感
3.一本评价王羲之的好书──读郭廉夫著《王羲之评传》
4.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评蔡圣善、朱耘著《经典电动力学》5.这是一本讲述共和国奠基之年教育史事的好书--读姚宏杰著《奠基--共和国教育1949》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问题驱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_1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问题驱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_1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问题驱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发布时间:2021-12-01T09:34:44.49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9期作者:施骏[导读] 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在本学科内形成的一种专业素质,特别是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这是顺应当前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品格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施骏诸暨市牌头中学摘要: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在本学科内形成的一种专业素质,特别是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这是顺应当前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品格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化学学科。

本篇文章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探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在高中阶段的化学课堂上实际应用的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驱动;高中化学;教学策略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可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标准,特别是要确保化学教学要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品德素养让学生奠定长远学习、终身学习的牢固基础,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可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都进一步得到提升,适应当前着力提升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在高中化学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更多的引入问题的探索,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课堂的气氛中。

只有让学生真正的放松下来才能参与到教学的互动当中,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步提升化学的学科素养。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全面参与到高中化学课堂中。

这个过程中值得教师关注的是,需要为学生创设和谐轻松的班级氛围,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求知更加具有热情。

在设置问题时,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问题可以结合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一些情景,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可以过于简单而影响学习效果,但也不能过难让学生丧失钻研的信心。

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应是明显带有求知欲的还是不感兴趣的,或是目光有一些闪躲还是低头沉默不语的。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与方法分析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与方法分析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与方法分析发布时间:2021-04-16T11:45:14.6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作者:王清梅[导读] 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数学学习方式不应该只注重老师对问题解决方式的传达王清梅松原市宁江区实验高级中学 138000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数学学习方式不应该只注重老师对问题解决方式的传达,而更应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时,应该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根据老师所提供的一些习题,学生应该通过自己思考来找到一些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通过数学知识向学生渗透更多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通过数学思想解决相关的数学习题奠定基础。

关键词:教学方法;数学思想;课堂教学引言新课改中已经明确的提出,老师要将同学们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注重培养学习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带来的束缚摒弃掉,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同学们进行渗透,让同学们对数学学科有着更加清晰的认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同学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同学们的数学潜能最大程度的挖掘,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培养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一、数学思想的内涵数学思想是人们经过思维活动对数学知识的一种认识,它的主要特征是本质性和规律性,主要分为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了数学的概念、原理、规律,是数学知识浓缩的精华部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思想方法能够为物理、化学等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能深刻领悟数学定义、性质、公式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极有好处。

二、高中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思想的必要性首先,高中数学学习最重要的要求是学生要有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高低取决于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掌握。

高中化学备课参考: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优先意识-人教版[原创]

高中化学备课参考: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优先意识-人教版[原创]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优先意识胡金华1汤细明2(1. 江西吉安一中 343000 2.永新县第三中学 343401)摘要: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化学的学习过程有其特殊性,首先是对基础知识的感知、记忆、理解和注意,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基础上,才能去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有时用一些常见的数学方法分析,不仅会使解决问题的途径更加直接,而且会加深对题意的理解,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关键词:化学;教学;优先意识;学习迁移;梯度;类推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化学的学习过程有其特殊性,首先是对基础知识的感知、记忆、理解和注意,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基础上,才能去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有时用一些常见的数学方法分析,不仅会使解决问题的途径更加直接,而且会加深对题意的理解,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策略的优劣。

以往对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教学干预时,总将注意力分别集中在怎样帮助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及对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这两个方面,对学习策略尤其是认知变换策略的指导和训练则很少,结果收效甚微。

实际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不是十分困难,在解决化学问题时他们的最大障碍是缺乏对信息的再加工能力,难以将内容和方法进行“匹配式”思维,即是缺乏认知变换的策略。

一个智力平庸的人可以通过正确引导和激励不断增强意识,掌握和运用科学思维法。

从而在学习上取得飞速的进步。

因此,在化学解题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介绍解题的具体方法,更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认知变换策略和解决问题的优先意识。

1.化学解题与认知变换策略和解题优先意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看,如果说认知策略是关于解决化学问题的策略,而认知变换策略则是在认知策略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对认知策略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选修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我翻看了教科书,这一节第一目的标题是
中的“戊戌变法”编写了 4 节,第一节介绍背景, “新旧势力的交锋”。教师受此引导,想到用天平
第二节是维新运动,第三节百日维新,第 4 节戊 的方式展现新与旧的两军对垒。应该说,这个创
戌政变。一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选择最后一节, 意非常好,直观而又生动,但在解释过程中将复
用一课时。他制作的图像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球, 杂的历史问题简单化,在高中文科班教学中实
一架天平,底下分左右排放砝码,砝码都有个小 不可取。维新变法过程中,新与旧的对垒也并非
人头,有姓名的人头像都是从教科书上摘下来 泾渭分明。温和、保守的改革派不容忽视;激进
的,左边的人头分别是光绪、康有为、梁启超、谭 的维新派与顽固的守旧派都是少数。
戊戌变法失败的影响是深远的。尽管慈禧 太后能够容许温和的改革,但是她绝不具备领 导任何改革的能力。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不可能 的。在文科班教学中,作为选修课的戊戌变法, 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情景,感 受复杂纷纭的历史场面,避免简单化的分析,从 而使学生真正提高思维素质。
【作者简介】任世江,男,1 950 年生,编审,《历史
之事与历史不符。汉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 交待得十分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一应俱全,何
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足见焚书坑儒 来司马迁记坑儒没细节之说?治史不能在众多“大
时儒学所受打击之大,仅仅过了三四十年就已经 概”而无铁证的基础上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这有
几乎找不到能够讲解《尚书》的人了。《史记·儒林 失史学工作者奉实事求是为圭臬的准则。
2010 年第 13 期 No.13,2010
历史教学 History Teaching
总第 602 期 Sum No.602
高中教学应避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任世江
(历史教学社,天津 300051) [关键词]戊戌变法,改革,保守,激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 6241(2010)13-00-03
将保守的改革派推向改革对立面的恰恰是 以康有为首的维新派。
康有为主张激进的变革。1898 年 1 月 24 日 的对话,翁同 也在现场,尽管他极力举荐康有 为,但他仍被康有为的激进观点所震惊,形容康 “狂甚”。维新派宏大的改革计划是他做梦都不 敢想的。因此,到 5 月份他就改变了态度。当光 绪帝让他收集康有为的著作时,他说:“臣与康素 不往来……此人居心叵测。”地方唯一支持新政 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认为《孔子改制考》超出了 对儒家的学术解释,含有危险和令人生厌的政治 暗示[1](p.304)。在百日维新前,上层官僚中保守的 改革派已经厌恶康有为了。
私学,才能禁止这些与官方口径不同的思想的扩 问学,做过大量实地考察,不可能随便听信某个人
散。所以禁止私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 的“编造”就采纳其说。《秦始皇本纪》将侯生、卢生
是垄断思想,独霸话语权。
等怎么得罪的秦始皇,李斯如何进言,侯、卢如何
秦末汉初文献少见非孔姓儒生讲述焚书坑儒 逃跑,秦始皇怎样大怒,并将 460 人坑杀于咸阳,
听课随笔
39
他根本就不承认康有为那个孔子。”[2] (p.190)翁同 也是读了《孔子改制考》才幡然改变了对康有
为的态度。 慈禧的权势当然也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
因。1989 年时,她执掌政权已经 37 年了,经验丰 富而且地位牢固。缺乏政治经验的少数维新派 岂能动摇她的势力?她虽然退居颐和园,但她在 军机处的亲信向她报告所有决策,宫里的太监 监视着光绪的一举一动。荣禄从辛酉政变以来 就是慈禧的近身侍卫,他的军队驻扎在京畿,抵 抗外国侵略者不中用,但对付改革派绰绰有余。 没有军权的皇帝和几个理想化的改革者只能求 助于袁世凯,但后者过于精明和见风使舵,他知 道皇帝和太后争斗的结果,他的选择加速了变 法的失败。
书》,司马迁素来以博学多才和治学严谨著称,取
禁止私学只是焚书的手段。《史记·秦始皇本 古文舍今文足以说明他对孔安国学识和为人的信
纪》中,李斯清楚地表明,士人以自己的学问来责 任,这可以佐证孔氏在“焚书坑儒”问题上不会妄
难当世,蛊惑百姓,破坏统治,必须杀尽。而禁止了 言。也正是司马迁的治学严谨,他博览全书、访逸
当变法法令发布后,反对者就不仅是保守 的改革派了。废除八股文不仅遭到负责科举考 试的礼部的强烈反对,同时也损害了准备参加 科举考试人的前程。当时参加会试的举人就有 近万名,而与梁启超一起主张废八股的只有百 余人,几乎所有举人都与维新派不共戴天。那些 生员得知自己学习的东西不是政府所需要的 了,也发誓与康有为为敌。变法法令中裁撤冗员 和不必要的机构,包括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 鸿 胪 寺 、太 常 寺 、太 仆 寺 、大 理 寺 、东 河 河 道 总 督、漕运屯卫和盐政使,以及湖北、广东、云南三
从百日维新后的情况也可以看出新旧交错 的时代影像。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同为光绪 帝老师的礼部尚书孙家鼐主理京师大学堂。他 曾名列强学会,但反对废除科举,又赞同学习西 方。同样名列强学会的直隶总督王文韶,主张新
·补 白·
学,变法时受命办理矿物铁矿路总局,变法失败 他却升格为军机大臣。冯桂芬的《校 庐抗议》 又被重印,保守的、有限度的改革思想仍被宣 扬。变法仍不是禁忌的词汇。
说到袁世凯告密,右边天平上又多说裁撤冗员、澄清吏治,触及守旧大臣,“守旧
慈禧之外的很多大臣也倾向变法。以张之
大臣”登上右边盘子;改革科举得罪了读书人, 洞、翁同 为代表的保守的改革派,与顽固的保
“读书人”也站在守旧一边,至此,天平严重向右 守势力有很大区别。过去我们将这批人归为顽
【收稿日期】2010-06-03
怕;他说向外国人学习并不可耻,中国历史充满
38
听课随笔
了制度性的变革,清代也不乏革新的先例,变革 是不可抗拒的。他主张以复兴儒学为基础,使顽 固派也无话可说。张之洞坚持洋务派的“中体西 用”,固然有保守的一面,但他们对改革的热情 不亚于维新派。张之洞给强学会捐赠了 5000 两 银子,绝不是为了虚名。李鸿章、翁同 、文廷 式、孙家鼐等很多官员也都支持强学会。这些支 持不是假的,以他们的地位没必要作秀。这说明 变法已成为当时的思想共识,上下思变。当然, 怎样变、变什么?主张不同。翁同 在 1898 年同 时向光绪和慈禧呈交了冯桂芬的 《校 庐抗 议》,他还极力怂恿光绪帝召见康有为,说康的 才能强自己百倍。恭亲王奕讠斤以宫中成例不允 许接见四品以下官员阻挠,这才有了 1898 年 1 月 24 日康有为与大臣们在总理衙门的第一次 对话,和此后光绪帝允许康随时上书,宫廷官员 不得阻挠、延误的命令。
变法的失败主要是维新派缺乏经验,没有 战略眼光。1898 年时,光绪帝只有 18 岁。此前他 没有经过任何政治历练,始终在宫廷中生活。康 有为 40 岁,梁启超 25 岁。他们都没有做过官, 没有任何官场履历,更不用说执政经验了。因 此,他们对现实政治没有太多的认识。他们急于 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既得利益群体的冲击和 影响。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皇帝支持,任何困 难都会迎刃而解。改革应当是渐进的,尤其不能 全面铺开。全面铺开不啻于孤立自己。而康有为 始终坚持:“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 变仍亡。”(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康有为不是 一个政治家,不善于运用权势,而且过于自信。 他制造的理论也有失检点。陈旭麓先生说:“维 新派把从西方学来的种种东西全都挂到了孔子 的名下。于是,孔子面目全非了。维新派们以为, 这是一种富有智慧的做法……但顽固派、洋务 派最不能容忍的,恰恰是这种‘狂悖骇俗,心怀 叵测’的‘野狐禅’。……颇有时誉的洋务领袖张 之洞,则因维新派自改正朔,以孔子纪年而断然 中止了同他们的一度合作,从此各奔东西。……
传》中“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的记载,显示了“焚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2010 年 6 月 23 日,15
书”与“壁藏”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贾谊《过秦 版,周思源《秦始皇坑儒是事实,没背“黑锅”— ——
论》中虽未有“焚书坑儒”直接出现,但以藏《诗》 读《“焚书坑儒”辨》)
40
听课随笔
个巡抚,设立 12 个新局;这些举措连比较开明 总理衙门也不以为然,所有现职官员更是人心 惶惶,解职的威胁使这些官员坚决反对变法,因 为他们除了当官无以为生。军事改革危及满族 八旗和汉族绿营的特权。变法中还有改寺庙为 学校的命令,这又激怒了僧侣。京城的僧人通过 宫内太监影响慈禧,造谣说光绪已信奉西教。另 外,除了皇帝以外,所有的改革者都是汉人也引 起满族人的恐慌。变法法令中还有关于清整、美 化北京的命令,比如正阳门外不许摆摊,一律迁 到城墙根,结果百姓也不满,认为不方便。梁启超 事后才明白“:除旧弊之一事,最易犯众怒而触众 怒,故全躯保位惜名之人,每不肯为之。”[2] 总 (p.186) 之,读书人、官僚、军官、僧侣和全体满族人都反 对变法。百日维新遭到多方面的强烈反对,中央 和地方的绝大多数官员都采取漠视和拖延办法 应付,因为他们完全清楚,权力不在光绪帝手 中。这样的结果是光绪帝和维新派都不曾预料 到的。他们没有意识到,激进的改革实际上是对 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
华读书报》发表的《“焚书坑儒”辨》(下简称《辨》), 视为百家代表,因此“焚百家”就是对待儒家的态
周思源先生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秦始皇坑儒事 度,“杀豪杰”中就包括了敢于对秦非议者。“孔氏
件被马先生旁征博引之后,非但没有说清,反倒变 有古文《尚书》”,而当时立于官学的则是今文《尚
得更加确定无疑了。他主要驳斥了以下几点:
百日维新的第 4 天,就命光绪发表三条上谕:革 款。大清帝国衰败对慈禧有什么好处?据说,当
除翁同 的一切职务;授任二品大臣须到太后 光绪要变法革新时,慈禧说:“只要你保留祖宗
面前谢恩;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统领北洋军, 牌位,不烧掉他们,只要你不剪掉辫子,我就不
于是“慈禧”“荣禄”的砝码被放到右边天平上; 会干预。”[1](p300)她接受的是不推翻基本制度、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