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白与杜甫友谊关系辨正
杜甫和李白什么关系
杜甫和李白什么关系
杜甫和李白什么关系:
杜甫和李白是朋友关系。
在744年的时候,杜甫和李白相遇,那时杜甫32岁,李白43岁,两人相差11岁。
当时的李白已经名扬天下,而杜甫在诗坛还只是崭露头角,在当时李白不仅是在年龄上比杜甫大,而且在诗坛上的辈分领先杜甫一个时代。
后来杜甫还写了一首《忆昔》的诗,回忆三人其时同游的情谊:“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诗中写出了他们三人游梁宋时登高赋诗的情景。
李白和杜甫的友谊故事
李白和杜甫的友谊故事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文坛上著名的诗人,他们之间的友谊也闻名于世。
据传说,李白年轻时就读于洛阳的国子监,那时候杜甫也在那里。
两人相识之后,就开始了一段不朽的友谊。
李白和杜甫的性格截然不同,李白豁达洒脱,杜甫则沉郁忧愁。
但正因为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两人的交往更加深入。
他们常常一起游历名山大川,吟咏诗歌。
李白和杜甫在写作上互相切磋,相互鼓励。
他们的友谊也常常体现在诗作中。
杜甫曾写下了一首《赠李白》的诗,诗中赞美了李白的才华和风度。
而李白也曾写下了一首《赠杜甫》的诗,表达了对杜甫的敬意和感慨。
这些诗歌不仅是两人的友谊见证,也成为了中华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然而,两人的友谊并非没有争端。
有一次,李白在某场比赛中败给了杜甫。
本来应该恭喜杜甫胜利,但李白却因为输了而情绪低落,甚至对杜甫产生了些微的怨恨。
但是当杜甫主动找来安慰之后,李白才恍然大悟自己的错误,二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更加稳固。
李白和杜甫的友谊历经风雨,却始终没有变化。
他们用诗歌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他们的友谊,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情谊的珍贵遗产。
- 1 -。
真实历史上的李白与杜甫的关系和故事_李白和杜甫共见过几次面
真实历史上的李白与杜甫的关系和故事_李白和杜甫共见过几次面真实历史上的李白与杜甫的关系有着“李杜”之称的李白与杜甫,作为占据中国古代诗歌史半壁江山的人物,后世不免将他们两人的文学成就拿来作比较。
而很多不了解历史全貌的人甚至会将其浅显的归类为对手,其实不然,除去文学成就外,两人的感情才是最具争议的话题。
纵观历史,李白与杜甫究竟是塑料友情还是真正的兄弟之谊呢?为何杜甫给李白写了那么多首诗而李白却只回了三首给他?一、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称“谪仙人”,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城,从小生活在胡人地区,又深受汉人文化的影响,造就了他豪迈、爽朗、狂放不羁的性格。
李白从18岁起来便有了入仕为官的想法,可碍于商人之子的身份,一直报国无门。
直到开元十三年(725年),时年25岁的李白离开蜀地,开始了他多年“仗剑走天涯”的生活。
在往后的日子里,李白一边游历大好河山,一边不断写信向朝廷自荐。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四十二岁的这年,终于迎来了生活的转机。
李白得到玉真公主与贺知章的推荐,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
可这段仕途生涯也并未持续多长时间,仅仅一年半李白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离开皇宫后,拿着唐玄宗赏赐的金子,李白又踏上了他的游历之路。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出生于河南巩县,他从小家境优越,使之有机会学习各种文化典籍,年仅七岁就能作诗。
开元十九年(731年),时年十九岁的杜甫就开始了他的游历之路,先后游历郇瑕、吴越等地。
和李白一样,杜甫也有着入朝为官的想法。
到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结束了他的游历生活,转赴洛阳参加科举考试,本以为能一举入仕,没成想却惨遭落第。
科举考试失败后,杜甫又接着开启了他的游历生活,并在齐赵一带一直定居了五年,中间还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千古名句。
二、李白和杜甫虽都生活在唐朝,但两人的年纪却相差了足足11岁,况且两人的生活环境也完全不同,本来毫无交集的两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这就不得不说两人相似的成长经历与共同的爱好了。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故事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故事
李白与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他们的友谊故事可以追溯到他们相识的那一天。
据传,李白和杜甫是在一次文人聚会上相识的。
当时,杜甫已经是一位备受赞誉的诗人,而李白则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才华的新秀。
两人在聚会上互相交流了一些诗歌创作的心得和经验,彼此对对方的才华和诗作都非常欣赏。
从那时起,李白和杜甫开始了频繁的交往。
他们经常一起游山玩水,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技巧和主题。
他们互相鼓励和批评,不断提高自己的诗歌水平。
尽管李白和杜甫的性格和创作风格有所不同,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却越发深厚。
李白豪放奔放,喜欢描绘壮丽的山水和豪情万丈的情感;而杜甫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描写,他的诗作常常充满了悲愤和思考。
李白和杜甫的友谊在他们的诗作中也得到了体现。
他们互相赞美和致敬,将对方的才华和品德写入自己的诗中。
他们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对方的名字和形象,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
然而,李白和杜甫的友谊并非一帆风顺。
在唐朝政治动荡的时期,他们都曾经历过困苦和流亡。
李白曾多次被贬谪,而杜甫也曾被迫离开家乡。
在这些困难的时刻,他们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的岁月。
尽管李白和杜甫的友谊没有持续到他们的一生,但他们的诗作和友谊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他们的友谊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展示了真挚友谊的力量和价值。
两个牛人的碰撞,李白和杜甫究竟是什么关系?
两个牛人的碰撞,李白和杜甫究竟是什么关系?文/羊菓今人谈起唐诗,常以李杜并称。
郭沫若将李白和杜甫誉为盛唐诗歌的“双子星座”,李杜之间的友谊也堪称千古佳话。
但实际上,李白、杜甫两人生前的身份地位、名声资历并不对等,李杜之间的也非传统认为的“朋友关系”。
李白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取得举世公认的地位,而杜甫是在死后三五十年才获得与李白比肩的地位。
本文试图还原这段“伟大的友谊”的实际背景,揭晓李杜二人真实的关系。
(李杜同游)1.剃头挑子一头热:不平衡的“朋友”关系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二岁,这个年龄差在今人看来不算什么,但在人均寿命较短的唐朝,几乎是隔了一代人了。
杜甫曾为李白作了一篇简传性质的长诗,开头第一句说:“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郭沫若认为“昔年”是指开元十八年,那一年李白三十岁,第一次出游长安。
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说“三十成文章,力抵卿相”,李白三十岁时已经是京城里的热门人物;而此时的杜甫刚满十八岁,还是个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
六年以后,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又过了十二年,杜甫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再次落第。
时年三十六岁的杜甫,仍然怀才不遇。
不同的是,李白在当时已经大名鼎鼎,他经由南阳往长安活动,与唐玄宗的妹子玉真公主打得火热,与秘书监贺知章等高官交往甚密。
杜甫在未见到李白前,也听闻其大名,并写诗赞美他。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杜工部集》卷一)中称赞李白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说李白和杜甫是朋友关系,学术界对此一直存在怀疑。
质疑声并非今人所发,古已有之。
根据李杜二人现存的诗作统计,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杜甫现存的1440余首诗中,有15首是写给李白的,其中专门寄赠或怀念李白的有十首,诗中提到李白的有五首;而在李白现存的近千首诗中,仅有四首是有关杜甫的诗。
杜甫晚年写有十多首诗怀念曾经的友谊,仅从诗题来看,就有《梦李白二首》、《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不见(近无李白消息)》、《春日忆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等,感情之真挚跃于纸面;不同的是,却没见到李白晚年有一首怀念或提及杜甫的诗(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有作品,只是散佚了)。
李白的挚友与知己关系分析
李白的挚友与知己关系分析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深受世人喜爱。
在他的一生中,他与许多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知己关系。
本文将从李白的挚友与知己关系的角度对他进行分析。
首先,李白与杜甫的关系是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友谊之一。
杜甫是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李白同为“诗仙”。
尽管他们的性格和风格截然不同,但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深厚的友谊。
李白和杜甫都具有才华横溢的诗才,他们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并在信件中互相赞美。
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仅体现在文学上,还体现在互相扶持和帮助上。
例如,当李白在长安遭遇困境时,杜甫曾经帮助他,并在他的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关心和支持。
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仅是一种文学上的交流,更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其次,李白与白居易的关系也是他生命中的重要知己关系之一。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和李白之间建立了一种深厚的友谊和互相扶持的关系。
李白曾经在白居易的府邸中寄居,两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交流和互动。
他们在文学上相互启发,相互赞赏对方的才华。
李白曾经在一首诗中称白居易为“白乐天”,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友情。
白居易也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提到李白,称赞他的才华和个性。
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仅是一种互相欣赏,更是一种相互鼓励和支持的关系。
此外,李白还与一些其他的知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例如,他与王之涣、王昌龄等人都有着密切的交往。
这些人都是唐代的著名文人,他们与李白一起交流文学,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李白在他的诗中多次提到这些朋友,称赞他们的才华和品德。
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仅是一种文学上的交流,更是一种心灵的契合和互相扶持。
总的来说,李白的挚友与知己关系是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与杜甫、白居易以及其他一些知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互相扶持的关系。
这些友谊不仅是一种文学上的交流,更是一种心灵的契合和互相鼓励。
通过与这些知己的交往,李白得到了启发和支持,也在他们的陪伴下创作了许多伟大的诗歌作品。
这些友谊不仅对李白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野史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野史李白与杜甫,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诗人,他们之间的友谊堪称传世佳话。
他们的友谊既是文学上的互相借鉴,也是生活中的相互扶持。
本文将从李白与杜甫的初识、文学交流以及友谊的持续深化等方面,探讨这段伟大的友谊野史。
一、初识与相互欣赏相传,李白和杜甫初次相识是在长安时期。
当时李白已是广受赞誉的诗人,而杜甫则是人称“诗圣”的著名作家。
据说,有一天李白偶然遇到正在逛书肆的杜甫,两人瞬间被对方的才华和魅力所吸引,于是展开了一场深入的交谈。
彼此敬佩的情感涌现,正是这一次偶遇,拉开了他们交往的序幕。
二、文学交流的坚持李白与杜甫在文学上互相交流,互为启发和学习的对象。
李白擅长豪放的诗风,杜甫则以写实主义的风格闻名。
在他们的交往过程中,他们互相借鉴彼此的优点,并试图将这些优点融入自己的写作中。
这种彼此切磋的精神不仅促进了他们个人诗歌水平的提高,也为中国古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诗歌方面,李白与杜甫常常互相赠诗。
据史书记载,他们之间的赠诗有数十首之多。
在这些赠诗中,他们用诗歌表达了对彼此才华的惊叹和对友谊的珍视。
例如,李白曾写道:“诗人杜甫英,独步长安城。
谁能夺吾材,天与酒中酩。
”而杜甫也以豪迈而感激的语气回赠:“乘兴而至此,共君千万言。
故交如草木,何变应无天。
”三、友谊的持续深化李白与杜甫的友谊并不仅仅停留在文学交流的层面上,他们在生活中也是彼此的坚实支持。
当杜甫因为一系列的困厄遭遇时,李白始终不离不弃,给予了他无尽的鼓励与支持。
李白在他的诗作中表达了对杜甫的支持:“我愿与诗仙,共度封王中。
”相反,当李白被逐出长安并游历各地时,杜甫也给予了他诗意的慰藉。
杜甫在他的诗中描绘了李白的追求自由和不服输的精神,为他鼓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远。
”他们的友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不仅在彼此最困难的时刻给予支持,也在彼此取得成就时共同分享喜悦。
这种真挚的友谊成为他们一生中的宝贵财富,也为后世传颂。
李白和杜甫关系好的诗句
李白和杜甫关系好的诗句引言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和杜甫被誉为杰出的诗人。
他们的诗歌代表了唐朝文学的巅峰,其作品的影响力一直持续至今。
虽然李白和杜甫在诗歌风格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彼此之间却有着良好的关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李白和杜甫关系好的诗句,从而揭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赞赏。
李白和杜甫初见李白对杜甫的赞誉1.“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的这首诗《赠杜甫》是他对杜甫的第一次赞赏。
他称赞杜甫的才华如群玉之山,值得和他共同品读月夜下的瑶台美景。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李白的这首诗《望天门山》表达了他对杜甫的景仰之情。
他用壮丽的自然景色来比喻杜甫的诗才,希望能够达到更高的创作境界。
杜甫对李白的赞誉1.“忽闻岷峨夜来雪,银装素裹玉尘颗。
千载羌笛能怜者,何事青青为谢客。
”杜甫的这首诗《赠李白》是他对李白的回应和赞美。
他称赞李白的诗才犹如岷峨山上的夜雪,美不胜收。
他也向李白传达了自己对他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江帆何事低天水,惊雁何时眇九天。
自揽飞云诗溢处,好将光景画长前。
”杜甫的这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演绎了对李白诗才的景仰和赞赏。
他将李白比喻为飞云的主人,欣赏他的创作过程,并希望李白能够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诗作。
李白和杜甫相互赠诗杜甫赠李白的诗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甫的这首诗《月夜忆舍弟》中,他将舒适的居所比喻为白云之上,赞赏李白的人生境界。
他感慨地称赞李白停下车子,在枫树林中欣赏秋天的美景,将李白的心境与红叶相映成趣。
2.“凉风吹雨夜,闲坐咏杨花。
苦向街头识,谁读识者嗟。
” 杜甫的这首诗《夜夜饮》中,他以咏花的方式表达了对李白的赞美。
他认为李白的诗作如同花朵般美丽动人,但却鲜有人能真正理解和欣赏。
李白赠杜甫的诗1.“望王昌龄翻复泪,辞简严将复咨嗟。
凤皇池合千秋雁,一曲奏成人未寒。
李白和杜甫到底是什么关系?(4个回答)
李白和杜甫到底是什么关系?(4个回答)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李白和杜甫是'宿命'相遇,'忘年'之交。
天宝三载(公元774年)春,李白已四十四岁,因不为权贵所容而被唐明皇赐金放还,离开了长安,开始漫游到了东都洛阳。
而比李白小十一岁的杜甫,则在十年考进士不第,已经三十三还未进入仕途,就一直游历四方,正好这个时候也游到了此地。
两人相识相交,这真是前世的命运安排,让两人结成“忘年之好'。
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的情形是:“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两人可谓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同年秋,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在梁园相会,并同游孟诸、齐州等地。
第二年夏,两人又在东鲁会面。
这年秋两人分手,杜甫西去长安。
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后,南游江东之前,曾一度旅居沙丘城。
因怀念杜甫写下了《鲁君东石门送杜二甫》的诗篇。
李白与杜甫相识时,虽已丢掉了御用诗人的宝座,却仍然是钦定的桂冠诗人,'天下无人不识君'。
而杜甫还是默默无闻。
李白的声名才气使得杜甫对他的仰慕如长江流水,奔涌而出。
杜甫能与这位著名大诗人相交,其受宠若惊的心情可想而知,所以也格外珍惜这段友情。
他们经常举杯畅饮,携手同游,谈诗论文,议论时事,两人谈得非常投机,再加上又都是酒国中人,欢饮达旦中各显出一番天真来。
患难见真情。
天宝十五载,李白参加了永王起兵与肃宗争夺皇位的行动,被唐中央王朝所疾视。
此时的李白是孤独而落魄的,在众人对其避之不及的情况下,但杜甫对李白的认识和崇敬并没有随着朝中的舆论而改变。
他写诗为李白打抱不平,为其剖白辩护。
真可谓用心良苦,可见杜甫与李白患难见真情。
李白与杜甫相互尊重,交谊深厚。
虽然后来两人各奔东西,但有诗互相寄赠。
同为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与杜甫真的是好朋友吗?
同为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与杜甫真的是好朋友吗?杜甫与李白两人都生活在同一个朝代唐代,虽然诗作的风格不同,但是由于都有着很高的成就,所以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
将杜甫与李白的名字各取一字,他们被合称"李杜",因为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被称为"小李杜",为了与他们分辨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唐玄宗天宝三载,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代表着唐诗领域两座最高的山峰。
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件大事。
在大众的印象中,二人在洛阳相遇之后,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但真的是这样吗?对于杜甫来说,李白是他的好朋友;对于李白来说,未必!杜甫一生为了李白写了很多首诗歌,例如《饮中八仙歌》、《赠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等。
从这些诗歌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李白在杜甫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而李白对杜甫呢,貌似有点心不在焉。
李白写给杜甫的诗,现在流传下来的好像只有三首:《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这三首诗都不太有名,其中《戏赠杜甫》还是一首调侃杜甫的诗。
李白写给其他朋友的诗就不一样了,例如写给孟浩然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给王昌龄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写给汪伦的《赠汪伦》……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写给杜甫的就比较平淡。
李白的个性张扬豪迈,想做剑侠,又想干番事业。
杜甫的个性深沉内敛,想"致君尧舜"。
一个是道家风骨,一个是儒家风范。
再加上李白广交朋友,至情至性,而杜甫把诗当作"自家事业",显然杜甫有学究之气和担当之责。
最主要还有两人身份和地位的差别。
这些都决定了李白和杜甫两人虽是好朋友,但一个是敬,一个是爱,李白敬重杜甫的才学和担当,杜甫爱慕李白的才华和人格魅力。
不太对等的友情——谈李白和杜甫之交
不太对等的友情——谈李白和杜甫之交安徽省濉溪初级中学任明新熟悉唐代文学的人都知道,唐代是一个气象恢弘的诗歌王朝,其中很多诗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被传为千古佳话。
其中最为后人们所称道的是两位光耀千古的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结下的深厚情谊,让人为之赞叹和感动。
但是很多人却不太知道,两位大诗人的友情是不太对等的友情,细读表现他们深情厚谊的诗歌你便可以发现这一点。
先说说他们交友的情况。
公元744年(玄宗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在洛阳初次相见,他们一见倾心,亲如兄弟。
当时,他们和高适一起同游梁、宋,论谈诗文。
次年,杜甫到了鲁郡(今山东兖州),李白也从任城赶来相会,他们同行共眠,求仙访道,互相酬唱,友情愈加亲密。
后来,李白赴江东,杜甫回长安,自此以后,没有见面机会。
我们发现,杜甫作为一个比李白小了十一岁的青年诗人,他十分关注李白的行踪和动向,尤为关注李白的命运,他有十五首精彩的诗作写给李白,表现了最为真挚而又动人的情谊。
然而,翻遍李白写给杜甫的诗作,仅仅有三首。
从数量上来看,很不对等,是五比一的比例,友情的天平上出现了极大的不平衡。
这仅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从这些写给对方的诗表达的情意来看,也出现了极大的反差。
我们单看其诗歌题目即可见情谊之一斑,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歌有《赠李白》(其一)、《赠李白》(其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饮中八仙歌》、《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不见》、《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游》、《遣怀》。
这些诗歌从题目看,有的是高度赞赏李白的诗歌天才,有的是表达对好朋友的深情怀念,也有的是为李白的行踪和命运而担忧,为李白的不被重用而愤愤不平,还有的是回忆二人交往共享的美好时光。
这些诗作,渗透了杜甫对亲密知己兄弟般的真情厚谊。
而且有春天怀李白,冬日怀李白,天末怀李白,好像一年四季都在思念着李白。
文学说:李白和杜甫可不是好朋友 等
稀奇古怪说84文学说:李白和杜甫可不是好朋友李白、杜甫合称“李杜”,是唐诗艺术史上璀璨的“双子星座”。
唐玄宗天宝三年,杜甫和李白在洛阳初次相会,当时李白已经是名动天下的大诗人,而杜甫在科举考试中屡战屡败。
有人说“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兄弟般的情谊”,还说这次会面是“两颗伟大而孤独的心灵在终极艺术面前的理解和震颤”。
实际上杜甫对李白是发自心底的尊崇,而他对李白来说很可能只是人生中的匆匆过客。
毕竟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多达十几首,而李白提到杜甫的诗作仅有三首。
这个对比足够说明问题了吧?绘画说:古埃及壁画最爱“复制粘贴”古埃及人相信陵墓壁画上的人或物如果被神灵赐福,就能获得新生。
但画家要是不小心少画了某个“零件”,事物即使复活也是残缺的!古埃及的画家在创作壁画时,最关心的是如何全面展现事物的面貌而非画出眼睛所见的样子。
比如他们在表现人物时,通常把头部以及腰部以下画成侧面,眼睛和肩部画成正面,这样的“正面律”能保持人物的完整性。
当然,绘制动物和植物也必须严格遵循这一规则,这让它们看上去就像被复制粘贴过。
音乐说:钢琴八十八个琴键的由来传统的钢琴只有六十个琴键,直到1880年前后,著名钢琴品牌施坦威开始制造有八十八个琴键的钢琴,因为一般的曲子不需要用到超过八十八键的音调,太高或者太低的音,人类的耳朵就分辨不清楚了。
从此,八十八个琴键就成了钢琴制作的标准配置!舞蹈说:最灵活的“三百斤”男舞者根据《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禄山晚年益肥胖,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说的是安禄山十分肥胖,肚子垂到膝盖以下,体重达三百三十斤,可他跳胡旋舞时还能灵活得像疾风一般。
这是真事吗?事实上《旧唐书》很可能夸大了安禄山的体重,他确实很胖,但还没有胖到三百多斤的程度。
另外,书中并没有提及安禄山的身高,他是胡人,身高比一般汉人高,“翩翩起舞”不在话下。
85戏剧说:造词专家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一生创造和改编的英语单词和短语有三千多个,可以说撑起了英语单词的“半边天”。
李白和杜甫的关系
李白和杜甫的关系李白和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两人都在中国诗坛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两人都是唐朝时期的诗人,两人的诗风也完全不同,那么两人的关系如何呢?先说李白。
李白出生在四川,他幼年聪颖过人,十岁就精通诗书。
直到二十岁时,当地的官员就以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是他的人生信条和做人准则。
就连当时名震京城的著名诗人贺知章看了他的诗文后也不禁赞叹道:“子,谪仙人也!”后来,经贺知章的举荐,李白被唐玄宗下诏命为翰林待诏。
当然,这个翰林待诏是编外的,要等到其他翰林提拔或者退休腾出空缺后才能补上。
因此,也就享受不到国家的俸禄,这是大唐王朝的体制所决定的。
能够进入翰林院的,大都是进士及第,唯独李白是一介布衣。
唐玄宗之所以给李白一个翰林待诏,其原因也可能是嫌他的文凭太低。
他一生恃才傲物,轻财好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尤其是看不惯高力士那种奴颜婢膝,阿于奉承的作派。
一次,唐玄宗召他进宫写诗,他趁着酒劲逼着高力士为其脱靴,让杨贵妃为其研墨,因而得罪了高力士,遭到了高力士的算计,并最终被逐出长安。
说穿了,李白就是一个纯粹的文人啊,他不知道宫廷和宦海的险恶,更不知道“宁可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的基本道理。
其实,唐玄宗是很想重用李白的`,但是,在每一次要提拔他的关键时刻,均遭到了高力士和杨贵妃的极力阻拦。
试想泱泱大唐王朝,人才辈出,文人荟萃,能够让唐玄宗亲自为其调羹的也只有李白一人了,足见唐明皇对他的赏识。
嗜酒如命的李白几乎喝遍了长安的大小酒馆,这是唐朝任何一个诗人都无法比拟的。
他每天必喝,每喝必醉,醉了就躺在人家酒馆里呼呼大睡。
以至于唐玄宗想听李白写的新歌也找不到他的踪影,不得已让高力士带着一帮太监们,满长安城到处乱找。
这有他的好朋友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对于李白来说,有得也有失。
失的是由于秉性耿直,酒后失态得罪了一些他不该得罪人,到老也没能混个一官半职,还险些送了性命;得的是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
李白和杜甫的友谊
李白和杜甫的友谊在中国,即便是呀呀学语的孩子也会骄傲地说,我知道唐代有两位大诗人,李白和杜甫。
我小时候就觉得他们两位一定是好朋友,而且必须是好朋友。
其实在这对好朋友漫长的一生中,在短短的两年时光里,他们只相聚过三次,从此人生再无任何交集。
公元744年的夏天,44岁的李白和33岁的杜甫在东都洛阳相遇,谁也不会料到这两个人日后会成为诗坛比肩的两大神话般的人物。
当时的李白名满天下,是无数粉丝的国民偶像,但被赐金放还,当李白离开长安经过洛阳时遇到了杜甫,此时的杜甫最多算个文艺青年,第一次见到偶像,激动得不得了。
李白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洒脱,豪放,只要性情相投,四海之内皆兄弟,于是两人一起游山玩水,谈诗论文,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这一次的旅行,增进了李白和杜甫的友谊,两人亲密如间,好到什么程度呢?杜甫有诗为证: 醉眠秋同被,携手日同行。
晚上盖同一床被子,白天手拉手游山玩水。
这次游玩,两人确认过眼神:就是彼此欣赏的那个人,于是哥俩再次约定,大约在秋季时,再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枫叶飘零的季节,两人如约到了梁宋,这是他们的第二次见面。
在这里,他们还遇到了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这时候的高适,年龄和李白相仿,日子过得也不怎么样。
三个人一见面,情投意合,好吧,戴建业教授口中的“三人一起采仙草、找仙人、炼仙丹”的传奇故事,由此拉开了序幕。
短暂的相聚之后,三个人又回到了各自的人生轨道,李白继续遍访名山大川,杜甫则西上长安,求取功业,但空间的距离并没有阻碍两个人的友谊,两人互相写诗,怀念对方。
公元745年的秋天,李白与杜甫同游齐鲁,这是他俩的第三次见面,在此一别后,两人的生活再无任何交集,杜甫还是念念不忘和李白同游时讨论文学吟诗作对的日子,只能凭借诗歌,回忆点点滴滴。
春天,他思念李白,冬天,他思念李白,风来了,他想起李白,下雪了,他想起李白,做梦了,还是梦见李白,送朋友,他会想起李白。
总之,“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就恰如李白寄给杜甫的那句诗: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和杜甫是一个时代的吗 是朋友吗
李白和杜甫是一个时代的吗是朋友吗可以说是同一朝代且可归于同一时代也就是盛唐,李白和杜甫合称“(大)李杜”,二人年纪相距也并不大,杜甫和李白友谊颇深,杜甫诗歌中经常提到李白,在得知李白流放夜郎死于途中(假)时写了很著名的《天末怀李白》,李白虽然很少在诗歌中提到杜甫,但是可能是性格使然,并不能因此说明他们的友谊不深。
李白和杜甫认识吗诗仙和诗圣的伟大见面公元744年,两位诗坛巨匠见面了。
这一年,李白44岁,论年龄可以称得上是老李了。
他刚被唐明皇赐金放还,心情超级郁闷,四处游历寻找新的机会。
途经洛阳时,在杜甫爸爸的家中偶遇杜甫。
此时杜甫33岁,还算是小杜的年龄,因为科举考试并不顺利,正在家中闲居无聊。
忽然见到李白,满心都是崇拜。
那时李白已经名满天下,杜甫初出茅庐。
李白和杜甫的见面,是一次伟大的见面,如果没有这次见面,你说唐朝文坛损失得多大啊!学者闻一多先生说:“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而且他们不仅仅是见面了,还约好了不久后一同游走。
公元744年至公元745年,李白和杜甫两年中三次见面、两次同游,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杜甫的诗中可以找到当年的影子:“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意思是说喝醉了酒睡同一张床、盖同一条被子,白天都是携手同游的。
可想而知,两个人的感情当时有多好。
李白和杜甫同处一个时代李白:富二代、挥金如土、不是一个“暖男”。
李白成为商人之后,在唐朝,他的地位很低,与其他行业相比地位排名最后,所以李白并没有权利参加科举考试。
而李白在年少轻狂的时刻,曾经打架斗殴过,并且记录在案,所以他不能多参加科举考试。
李白有4任妻子,我们暂且不说老李的婚姻生活幸不幸福,因为他似乎没有家庭观念,可能是由于经常喝酒的缘故吧,按照现在的话说,李白不是一个“暖男”。
杜甫:多次科举落榜,当了小官还吃了牢狱之灾。
但杜甫无法与他相比,杜甫一家几代都为官吏,但是到他这辈时,家族开始落寞,虽然父亲是个小官吏,但至少工资是相对稳定的。
杜甫和李白什么关系
杜甫和李白什么关系
李白与杜甫是同时代的诗人,李白长杜甫十一岁。
严格说,没有什么直接亲属关系,二人是朋友关系,李白比杜甫大,对杜甫来说李白算是亦兄亦友。
后人合称他们为“李杜”,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
1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2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李白杜甫搞关系为何破裂
李白杜甫搞关系为何破裂李白杜甫搞关系为何破裂唐朝大诗人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后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诗人李白和杜甫两人同在诗坛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人似乎很喜欢将二者进行比较并好奇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如何。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人李白杜甫搞关系为何破裂,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人李白与杜甫都是唐代大诗人,两人与高适关系非常不错,杜甫写有大量的诗篇赞美诗人李白。
诗人李白称子美(杜甫)是兄弟,那么按照亲属关系又乱了套。
高适也曾经写有诗人李白大量诗篇,因为诗人李白浔阳入狱,高适未曾解救诗人李白,两人关系断裂,高适没有留存诗人李白的`诗篇。
杜甫后因为诗人李白罹难于永王东征十歌上附逆罪,可能产生误解。
诗人李白知道高适在剑南大力帮助杜甫,建有草堂帮助杜甫一家。
高适已经是剑南节度使,掌管着很大的区域,直接负责诗人李白的案件,一句话也是高适手下抓了诗人李白。
昔日三人梁园狩猎,晚上睡一张床,盖一条被子的好友怎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高适奉诏皇上命令抓了诗人李白,杜甫做了什么呢?诗歌记载,杜甫写给诗人李白多篇同情的诗篇,高适没有,反而销毁了以前与诗人李白的诗篇。
高适可能是怕沾了诗人李白的晦气,牵连自己,似乎有情可原?但是,关系很好的杜甫写完《梦李十二》给诗人李白,诗人李白为什么没有回信呢?从此断了联系,是因为高适作祟还是杜甫也白高适劝说,认为诗人李白狂妄不羁不值得做朋友呢?诗人李白第三任妻子宗煜曾经登门拜访高适,高适不见躲开,诗人李白记恨高适此举吗?那么,杜甫呢?诗人李白流放夜郎回来后一直收到杜甫的书信,而诗人李白因什么没有给杜甫联系?是因为六十一岁高龄的诗人李白从军半路患病(腐肋疾)回到当涂养病,病重?通过诗人李白病重期间游历南陵、宣称来看,似乎写一封信的能力还是有的,那么诗人李白为什么就没有给杜甫写信呢?诗人李白会不会嫉恨高适帮助穷困潦倒的杜甫,而没有帮助狱中和流放的自己而怀恨在心?千古之谜不可解密?。
杜甫和李白的关系
杜甫和李白的关系杜甫和李白的关系李白、杜甫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生活在同一时期,而且是曾经亲密交往的好朋友,诗国的天空中,二星同耀,辉映千古,已然是奇事一,堪称文学史奇迹。
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一见面,就自告奋勇做起了李白的导师,既指点李白的为人处世,又指点李白的诗歌创作,更是出人意料,奇之又奇。
现存杜甫诗歌中,写到李白的作品有如下十余首:《赠李白》(二年客东都)、《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送空巢父归游江东兼呈李白》、《饮中八仙歌》、《苏端复筵简华醉歌》、《梦李白二首》、《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不见》、《昔游》、《遣怀》等。
这些诗歌中,杜甫表达了对李白诗歌才华的赞赏与批评,表达了对李白人生遭遇处境的不平与担忧。
年龄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却然像仁厚的兄长,像爱才的导师,语重心长,关怀备至。
李白、杜甫第一次会面,是在天宝三载(744)夏天,当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
他们见面的地点是东都洛阳。
李白结束了供奉翰林的长安生活,路过洛阳,准备去梁宋(开封)一带游览。
不知道是什么机缘,已经在洛阳客居两年的杜甫,跟他见面了,并且一见如故,很快便相约同游梁宋。
显然,当时两人的心情都很不好。
李白因为喜欢饮酒,行为傲诞,得罪了高力士等玄宗身边的宠臣,玄宗李隆基也并不真正信任他——可能有担心嗜酒的李白泄露宫闱秘密的因素。
因此,他别无选择,只能自求还山。
文雅的说法是“赐金放还”,实际上就是给俩小钱打发他回家。
也就是说,李白“使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了,他入京时“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也沦为大话空言,他一切关于未来的蓝图化为泡影。
杜甫结束为期五六年的齐赵游历回到洛阳,两年时间里,最疼爱自己的姑妈和祖母相继去世。
可能其间家庭经济情况也走了下坡路,过惯公子哥生活的杜甫体会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这些情况,都反映到了杜甫写给李白的第一首诗《赠李白》中。
李白杜甫独一无二的友情
李白杜甫独一无二的友情李白杜甫的神奇友情算得上门当户对,经常有人在上网时刷到李白和杜甫的段子,歌颂李白杜甫伟大的爱情,不对是友情。
但是根据史书的记载,李白杜甫虽然都是诗人,但是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为什么在他们去世之后,李白杜甫忽然就在一起了呢?李白和杜甫身在同一年代,又有着相似的境遇,被贬谪看不惯朝廷,当然李白更豪放更加敢说一些。
这两人的各有各的风格,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放到一起也算是门当户对。
李白杜甫李白,杜甫,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
晚李白、杜甫六七十年的.诗人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有“时人谓之李、杜”句。
可见,李白杜甫去世一个甲子前后,就有“李杜”之说了。
李白与高适、孟浩然、贺知章等诗人的关系都不错。
李白曾写“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说明他与孟浩然的深沉友谊。
李白与诗人高适(他是唐朝诗人中官做得最大的一个)关系也不错,只是两个人没有走在一条“道”上,后来关系疏远了。
李白与贺知章更是好朋友。
李白第一次进长安街,遇见贺知章。
这时,贺的诗歌已有大名,官是三品,无论哪个方面都算是顶尖人物。
李白的一篇《蜀道难》使贺知章惊叹:“你真是个被下贬的太白金星啊!”从此李白有了“谪仙人”的雅号。
李白第二次进长安,也有贺的功劳。
但这一干人的诗歌光彩、家国情怀及个人魅力,显然和李白与杜甫不在一个级别,后人将“李白与杜甫”并列起来,称为“李杜”,那是反复掂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闻一多说:李、杜相遇,就是两颗星相遇,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里,除了孔子和老子会面,再没有比这两个人的会面更重大更可纪念的了。
李白杜甫李白与杜甫,无疑是两座耸立的高山,是两个艺术生命的标本,是支撑起中国文学、东方文明的其中的两根支柱。
自唐以来,人们说到他们其中的一个人,一般地说都会联系到另一个人。
其实,两人见面有据可查的纪录也就是三四次的样子。
有人把他两人诗歌中的涉及对方的诗歌统计了一下,李说杜,三四首:杜说李,近二十来首,通过这个数字来说明杜甫更怀念和牵挂李白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一种“ 互粉” 的关系 ; 还有观点认为 , 虽然杜甫小李 白 1 1 岁, 但在李 白面前 , 杜甫扮演 的却是兄长兼伯乐 的角
色 。他 关 心李 白的处境 , 赞 美李 白的才华 , 大有 杨敬 之 “ 平 生 不解 藏人 善 , 到处 逢人 说 项斯 ” ( 《 赠项 斯 》 ) 的伯 乐 之风 , 尤 其 是 李 白晚年 因“ 附逆 ” 罪 被 流放 后 , 他 替 李 白抱 冤 屈 、 鸣不平 : “ 世 人 皆欲杀 , 我 意 独怜 才 ” ( 杜甫《 不
次 相识 应 该是 在唐 玄宗 天 宝三 载 ( 公元 7 4 4年 ) 初 夏 。 当时 , 李 白正 因仕 途 失 意 , 刚刚离 开朝 廷 , 取 道 洛 阳 回山 东; 而 杜 甫则 正雄 心勃 勃 , 在 洛 阳上 层社 交 圈 中积极 活动 , 欲 西入 长安 求 功名 。中 国历 史上 两位 最 伟 大 的诗人
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A g r i c u h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0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 2 0 1 3 - 0 1 , 1 5 ( 1 ) : 1 2 6 — 1 2 8
却 始终存在着一些传统的偏 见 : 李 白与杜甫 的友谊关系不对等 、 李 白与杜甫友谊关系是 “ 互粉 ” 关 系等 , 通过严密 的考据和客观 的 分析 , 对李 、 杜 的友谊关系给予了新 的界定与评价 : 杜甫对李白应该是仰慕 , 而李 白对杜甫应该是赞赏 。
关键词 : 李 白; 杜甫 ; 友谊关系 ; 传 统偏见 ; 分 析辨正
就 是在 这样 一种 情形 之下 于东都 洛 阳相遇 了。闻一 多在 《 杜甫 》 中说 , “ 我们 四千年 的历史 里 , 除孔 子见 老子 , 没 有 比这 两人 的会 面更 重大 , 更神 圣 , 更可 纪念 的 了” 。 关 于李 白与杜 甫初 次 相 见 的情况 , 可考 的史 料 记 载不 多 , 杜甫 有 一首 《 赠 李 白》 诗 可 以确 定 与 此次 会 面 有 关, 应是 两人分 手 时杜甫 写 给李 白的赠别 之作 : “ 二 年 客东都 , 所历 厌机 巧 。 野人 对膻 腥 , 蔬食 常 不饱 。岂无青 精 饭, 使我 颜色 好 。 苦乏 大药 资 , 山林迹 如 扫 。 李侯金 闺彦 , 脱 身事 幽讨 。 亦 有梁 宋游 , 方期 拾瑶草 。 ” 诗 中, 杜 甫表 达 了 自己对 尔虞 我 诈 的世俗 社 会 的反 感 , 羡慕 李 白可 以摆脱 名 利 的羁 绊去 求仙 访 道 , 虽 然 诗 中并 未 写 出这 次
D OI : 1 0 . 3 9 6 9 4 . i s s n . 1 0 0 8 - 9 7 1 3 . 2 0 1 3 . 0 1 . 0 3 4
唐代诗 人李 白与杜甫友谊关 系辨正
王 恩全
( 沈 阳农 业大 学 社 会 科 学 部 , 辽宁 沈阳 1 1 0 1 6 1 )
摘要 : 李 白与 杜 甫 不 仅 是 中 国盛 唐 时 期 最 伟 大 的两 位 诗 人 , 两 人 之 间 的友 谊 也 堪 称 千 古 佳 话 , 但 学 术 界 在 评 价 李 白 与 杜 甫 友 谊 时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0 6 . 2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9 7 1 3 ( 2 0 1 3 ) O 1 — 0 1 2 6 — 0 3
李 白与 杜甫是 中国盛唐 时期 最伟 大 的两位诗 人 , 就诗 歌成就 而言 , 两人 各擅 其美 , 难分 伯仲 , 在各 自的诗歌 创 作 领域 可谓 独领 风骚 , 李 白把 中国浪 漫主 义 的诗歌 艺术 发挥 到 了极 致 , 被誉 为 “ 诗仙 ” ; 而 杜甫 则把 中 国现 实 主义 的诗歌 艺术 推 向顶点 , 被尊 为 “ 诗圣” 。虽然 他们 在创作 风格 、 思想 体 系 、 家庭 背景 、 生 活经历 乃 至性格 气质 上 均 存在 着 很 大 的差异 , 甚 至在年 龄 上 也相 差 了 1 1 岁, 但 最终 两人 却 成 了一 对 惺惺 相 惜 的挚 友 和 忘 年之 交 , 他 们 之 间亲如 兄弟 的真挚 友谊 也被 人们 传为 千古佳 话 。 对 于李 白与杜 甫 的友 谊关 系 , 学术界 虽少 有质 疑 , 然而 , 历 代研 究者 在评 论李 白与 杜甫友谊 时 , 却存 在着 一 些传 统 的偏 见 : 一种 观点 认 为 , 李 白与杜 甫 的友谊 关 系是不 对等 的 , 李 白对 杜甫 的诗 歌才 华实 际 上并 不 怎么 欣
影 响很大 , 因而 , 有 必要对 这两 种 观点加 以分 析辩 正 , 并 对李 、 杜二 人 的友谊关 系做 出客观 的评价 与定 位 。
一
、
李 白与杜甫的交往过程
作 为一 对终 生 相互牵 挂 的挚 友 , 李 白与杜 甫 实际 上交 往 的次数 并不 多 , 交往 的时 间也不 长 。据 考 , 两 人初
且此前李白已经写出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夜洛城闻笛金陵酒肆留别蜀道难等著名诗篇并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玄宗征召入京授以供奉翰林之职贺知章与之论诗惊为谪仙金龟换酒一时传为佳话尽管后来李白遭谗离京但已是名满天下
沈 阳农业 大 学学报 ( 社 会科 学版 ) , 2 0 1 3 — 0 l , 1 5 ( 1 1 : 1 2 6 — 1 2 8
见》 ) , 表现得更像是一位爱怜 、 回护小弟的兄长而非崇拜者 ; 更有一种观点认为 , 李 白与杜甫不仅仅是一对挚
友 的关 系 , 从 他们 “ 醉 眠秋 共被 , 携 手 日同行 ” ( 杜 甫《 与 李 十二 白同寻范 十 隐居 》 ) 的亲 密行 为来 看 , 应 该是 同性
恋关 系 。如此 种种 , 不一 而足 。在上 述各 种观 点 中 , 后两 种观 点赞 同 的人 不 多 , 姑 置不论 , 前 两种 观点 在学 术界
赏, 或 者说 , 杜 甫是 李 白的崇 拜者 , 而 李 粉丝” ; 另一 种 观点 则认 为 , 李 白与 杜甫 是惺 惺 相惜 , 互 相 崇拜 , 不仅 杜 甫是 李 白的“ 粉丝” , 实 际上 李 白也 是 杜 甫 的“ 粉丝” , 李 白与 杜 甫 二人